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寮东村李氏家庙

发布时间:2020-03-02 06:48: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寮东村李氏家庙

寮东村李氏家庙,涵江公祖祠,乃清雍正元年,进士学显公,为尊祖睦亲义重,司事择地卜吉,於雍正丁末岁(1727)吉旦兴工建造圆满,吉向为座乙向辛兼辰戍坐角宿四度未分金成缘面世。后几经风雨侵袭受损,至咸丰四年甲寅岁(1854),经寮东天锡,天璋,月城九智,绩丰公主理,议聚历代工薪重修,至民国二年(1912年)再修。祖祠再历年代久远,至一九九二年又成残破不堪,荒凉冷落,众族亲念祖思亲心切,有议族人倡议并成立修祠修谱筹备委员会,组织机构一十九人,发动国内外族人乐助,得泰国华侨瑞典族亲等热切,於一九九五年正月兴工大修,是年十月俊工庆典,使祖祠重放光彩,上慰先祖,下荫后人,此乃光前裕后之举也。

历史价值

建祠堂很讲究,事先请人择地,选好位置、定好朝向。择吉日动土,动土时祠堂宗亲都聚在一起;祠堂兴工建造圆满后,大摆酒席庆贺。祠堂的造型和结构也非常讲究,为三进,两扇大门,祠堂内用木柱和石柱顶住横梁,顶端雕梁画栋,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祠堂前小后大,层次分明;祠堂外形飞檐翘壁,气势雄伟壮观;祠堂门口大多摆放一对大石鼓,给人威武庄严之感。祠堂的宽大、堂皇。

基本结构

祠堂的基本结构,三进式。其建筑系统地运用木雕、石雕、嵌瓷这三大潮汕建筑工艺,装饰豪华,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具有很强的潮汕特点和历史的研究价值。

家庙始祖

寮东村李氏家庙,始祖涵江公

,中进士、任教谕、建磐东(寮东) 始祖涵江公、讳钦发,原名宗璟,系福建兴化府莆田县涵头茂林里人氏(现今地名是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塘洋尾村),配仙游周氏妈。宋德佑年间中进士,钦任潮州府学教谕,主理潮州府、潮安、揭阳、潮阳等九县学政,培选国家英才,桃李芬芳遍天下,为潮汕文化发展奉献毕生精力,盛名可风。成为吾李氏德才兼备之始祖也。 始祖涵江公从闽来潮,于公元1305年前后移创寮东村,古时称磐溪都磐东乡寮东村,至今已有七百一十年历史,繁衍二十八世。

宗族简史

犹国之有史,宗族之有谱,此乃家国之渊源。吾族系唐之裔也,初籍陇西郡(现为甘肃省东部地区),后子孙世代繁衍于天下甚广。寮东李氏始祖涵江公,宋德佑年间得中进士,任朝州府学教谕,同弟建兴(宗瑢)公、月波(宗玠)公由闽来潮,立籍揭邑,初创黄岐湖; 曾移创——桂林龙尾塔兜,后遭元乱,再移创磐东乡(寮东)。祖公妈卒后合葬于新亨白石山,墓地坐南向北,金龟背印。

建兴(宗瑢)公居海阳县(今潮安),后创仙溪院。

月波(宗玠)公配黄氏妈,同往潮阳县,自创直浦都苏洋乡。由此三人分别创于海阳、潮阳、揭阳三县。随公师爷赖文仲、讳玉沙,配涵头招承杨氏妈,不幸乏嗣,我族追认为义祖。 涵江公产有四子,长子名龙、次子名隐、三子名昭、四子名惜。龙公去向未明(有的传说在普宁);次子隐公,字玉谿,配王氏妈,创居磐东(寮东);昭公创居海丰芋瓠岭;惜公字玉福,配世德林氏妈,创居普宁第三洋赤岗山乡。

二世祖,玉谿(隐)公,配徳贞王氏妈,定居磐东乡。公产子东川、东斋,为第三世。 我祖子孙,繁衍甚多,日益昌盛,先后分支分居创立月城、月南、赉泮(内畔)、仕林(城篮)、龙跃坑、浦东、溪墘、大围、普宁仙桥等村庄,遍居揭阳、揭西、普宁等地和海外东南亚各国,欧、美、澳洲也都有李氏涵江公宗族之嗣裔。

月城乡系我始祖涵江公之第五世嗣裔清洁公,配王氏妈。明朝洪武年间初建,至六世清隐公,配瑞俨史氏妈,明朝永乐年间,二公同心同徳,共同把月城乡创建完整,并取其“七星伴月”之“月城”发祥地美称。月城乡内中有移创榕城曲尺巷。 十二世祖绵山公,明万历年间创立口围村。 六世祖万成公,配廖氏妈,明永乐年间创立下市村。

赉泮乡,乃我祖涵江公嗣裔六世祖肇迹公,配邝氏妈,明永乐年间,由月城乡移居发迹吉祥地。赉泮乡地灵人杰,定居泰国发展兴盛,并创立旅泰赉泮乡李氏联谊社,乡亲和睦相处共谋福利。

仕林乡发福地,乃我祖涵江公嗣裔六世祖肇基公,配徳桥陈氏妈,于明代天顺年间由月城乡移创而立,今属普宁市南溪镇辖区。 龙跃坑乡,乃属始祖涵江公嗣裔第五世祖命兴公择定的发福吉祥地,始于明洪武年间开基定居,数百年来贤孝裔孙遍布中华大地,荣耀着潮学家风,后代昌盛,分支创下洋梅坪等地,远迁广西省境内,定居发展。

浦东,溪墘二乡,考核我祖派系有关记载,乃第四祖磐叟公于明洪武年间创居。继而公之儿子南湖公、孙子盘谷公于明永乐年间创立榕江南河北岸之溪墘乡。

新亨大围乡系我始祖传继之十二世嗣裔大强公,配朱氏妈,明万历年间创建,继而发展兴旺,分支分居创建石牌、军埔、官目洋等乡村。

普宁南溪镇仙桥乡,系我始祖之第六世嗣裔淸远公(号六叟),明洪武年间创建之吉地。 由此而鉴,可谓我族之兴盛,真不愧祖公之潮学家声远,宗支世泽长。 本文录自> 注: 旧时(民国以前)有传说涵江公后裔迁居分布十八乡

寮东李氏家庙灯笼史话

祖公光荣史,我们宗族各乡为弘扬潮州府学文化, 依我国民间习俗,各乡族之祠、厅均悬挂:[李·潮州府学正堂] 之大红灯笼,以作永垂纪念,意在“承传先祖懿德,耀我李氏门庭”。 因先祖来自陇西,寮东灯笼还有:[李 · 陇西旧家]、[李· 陇西堂]; 因十六世祖有二位得中进士,故又有[李 · 联捷进士]、[李· 明经进士]的大灯笼。祠堂前右侧“明经第”公厅,悬挂[李· 明经进士]大灯笼; 老寨南面“进士第”公厅,悬挂[李 ·联捷进士]大灯笼; 学荣后裔公厅悬挂[李·岁进士]灯笼。正月十四夜,全村各家各户会派出男丁,手提各种灯笼参与游神、游艺、游灯笼,恭送老爷回宫。 游灯笼、吊灯笼,有纪念祖先,炫宗耀祖,鼓舞后代之意。

寮东李氏家庙追宗溯源

陇西李氏

追本溯源,吾族源于陇西,李氏源于上古少典,原始公孙,又称有熊氏,是为上古太祖,二世轩辕祖,乃国有熊,以德武天下,诸侯归之,拥称皇帝,是为上世鼻祖。 传至五世祖皋陶以下数世,任尧、舜、禹历代大理官,因官得姓理,后嗣纣王无道,理应公直柬死忠,祖妣契和氏携子利真、妣逃于殷墟,因食李得子,为报其恩,逐改理为李姓,故利真公乃为我李氏得姓后一世始祖。 此后李氏子孙繁衍,枝繁叶茂,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于中华民族举足轻重,人才辈出,功世昭卓。战国末,十三世祖李昙公,任秦国御史大夫,因功封百人候,公生四子:长崇、次璇、三昭、四矶;析地分支。崇公继陇西太守,分于陇西,璇公继赵郡太守,分于赵郡。赵郡李氏得望于秦朝,陇西李氏得望于唐朝。

唐高祖封李世民为陇西郡王;唐太宗封李博义为陇西王、李宗为襄武王;唐高宗封李颖为南安王,均在陇西这一地域。唐贞关年间,陇西已成为丝绸南路的名城重镇之一,商贾云集、使者、僧侣往来,物阜民殷,经济文化繁荣,公私仓廪,无不丰实。唐皇室奠基于陇西,唐太宗修《氏族志》,以李姓为天下姓氏之冠,并诏令天下李氏为陇西为"郡望","陇西堂"为堂号。对受封归降的显赫之士广赐国姓——李姓。唐天子重视在西陲"真龙落脉"的家园陇西建立宗祠庙,光显祖宗、威镇远方。并御笔亲书"李家龙宫"匾额,钦准当地官员召集数千能工巧匠历时三年零三个月苦心营造,楼阁林立,殿堂巍峨,环境肃穆,颇为壮观。主祭堂高悬"陇西堂"金匾,堂内供奉李氏先祖圣像,以及唐高祖李渊的画像牌位,侧墙上悬着《大唐疆域图》。李姓人士均在此祭祀祖先。李家龙宫的修建,使昔日"渭州"陇西城日趋一日的喧赫起来,李氏的达官显贵前来祭祖,宫廷重臣常来边陲巡视,陇西一时成为西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吾族出自陇西一脉,为福建莆田始祖。

从清康熙六十年《白塘李氏族谱》等族普资料书和白塘李氏大宗祠有关记载,上古世系图表等表明: 元祥(闽越江王)公是唐高祖李渊第二十子, 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 元祥(617—674年)公,字仲瑞,贞观五年(631年)封闽越江王,江王祠座落在福建永安太湖乡坑源村。元祥公后裔伯玉公为入莆田始祖,伯玉公玄孙李富公为抗金名将,因兴宋破金有功,授承信郎宋殿前都统制司干辨(一品官),李富公一生乐善好施,助学修堤,造桥三十四座。李富公之第五代裔孙为宗璟(涵江)等。 寮东村李氏始祖涵江公(原名宗璟)为元祥公后裔,是正宗的大唐王室宗支世系。

火德公后裔 李火德后裔一至十六世

第一世 李火德 排行四,火字辈。李珠四子。生於元太祖初兴元年,是宋理宗宝庆十八年,丙寅岁十一月初八日子时,生于福建宁化石壁村。21岁迁居上杭县胜运里丰朗村。卒葬于卒于壬辰年八月初六寅时,享年87岁,葬于丰朗岗头,墓形为"螃蟹游湖"。曾用名炳凤。妻伍氏/陈氏。子三 李朝文 李朝宗 李朝美

第二世 李朝文公 排行一,朝字辈。李火德长子,母陈氏,生于一二六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生于宋朝天历二年己己岁十二月十五日丑时,卒于一三三九年六月二十一日十五时。妻,邱六娘。 妻,田六娘。子六 李长百一郎 李百二郎 三百三郎 四千三郎 五千四郎 六百十郎

第三世 李百二郎公 排行二,神字辈。李朝文次子,母邱六娘,田六娘。妻,邱氏,张氏。子五 李长百十一郎 李次百十二郎 李三百十三郎 李四百十四郎 李千一郎

第四世 李千一郎公 排行五,州字辈。次百二郎五子,母邱氏,张氏。妻,子二 李万二郎 李万四郎

第五世 李万四郎公 排行四,旺字辈。李千一郎次子,母。妻,子二 李太一郎 太六郎 第六世 李太一郎公 排行一,历字辈。万二郎长子,母。妻,子二 李念一郎 李乌满(念二郎) 第七世 李乌满(念二郎) 排行二,代字辈。太一郎次子,母。妻,子四 仲一郎 李仲二郎 仲三郎 仲四郎

第八世 李仲二郎公 排行二,有字辈。乌满叔次子,母。妻,子五 李都二郎 都五郎 都六郎 都九郎 崇保

第九世 李都二郎公 排行一,贤字辈。仲一郎长子,母。妻,子四 李永贞 李永成 李永信 李永宗

第十世 李永贞公 排行一,号孟一郎,良字辈。都一郎长子,母,妻.子四 李福宽 李福庆 李福聪 李福胜

第十一世 李福庆 排行二,念字辈。孟一郎永贞长子,母。卒葬于世祖福庆公祖妣熊氏移居广东韶关市新丰县遥田镇缠冈创业安居立业。葬在缠冈过河社背穴形曲尺形,正针乾山兼亥,妣熊氏葬在车旗水尾畲裏屋背,穴形称“狮子望楼台”,正针辰山兼巽。。妻,赵氏、。 妻,熊氏。子一 李政

第十二世 李 政 排行一,号,十二郎,祖字辈。李福庆长子,母。卒葬于葬在缠冈水口下隔岭坐戌山兼乾,穴形“狮形”。妣陈氏葬在缠冈对面上河背坐乙山兼辰穴形“飞凤”。妻,陈氏四娘、。 妻,庶氏。子五 李显 李玉 李生 李珠 李万

第十三世 李 生 排行三,光字辈。李 政公长子,母。卒葬于葬在长宁蜡溪崩岗下下手,2003年3月21日前往拜祭祖,询问该村老者,证实李生公坟被洪水冲失。陈氏阿婆葬在崩岗下上角穴形“人形”即该村村背路面泥坟。妻,。子二 李富 李贵

第十四世 李 富 排行一,前字辈。生公长子,母。卒葬于葬在水头镇丰二凤山村背东边过凹苦竹山,穴形“狮形”天盘巽山乾向兼已亥,地盘已山兼巽乾坐翌宿十六度,向室宿十六度已已己亥分金和陈氏、谢氏三公婆合葬。妻,。子一 李文茂 第十四世 李贵公 排行二,前字辈。生公次子,母。妻江氏。子三 李文祥 李文凤 李文质

第十五世 李文茂 排行一,辈字辈。时富长子,母。卒葬于葬在水头镇丰二塘口冚大鸦山新屋村山,穴形“眠牛”形,天盘辛山乙向兼戌辰,地盘戌山辰兼辛乙,坐娄宿一度,向角宿九度,癸卯酉分金。妣赵氏葬在独王山高屋背,穴形鳮公就谷箩。妻,赵妙清。子一 李儒 第十六世 李 儒 排行一,嗣字辈。文茂公长子。卒葬于葬在本地铜溪榕树塘村路边,坟称“黄龙出洞”坐东向西卯山酉向,妣马氏葬在新丰县遥田镇崩冈下王洞狐狸塘人形地。居住在李儒公仍是水头镇新联(丰二)塘口村开基始祖,现在李儒公后代内外大约万人分布省内各市县地区。妻,马氏。 妻,张氏。子八 李昌熙 李昌奕 李昌明 李昌有 李昌毓 李昌衢 李昌仕 李昌佳

白塘李氏

简介:宗 景 淇公长子 广东揭阳寮寨(涵江公),第31页第6行:宗景,廷辉公次子,庚公孙。 其后派衍广东揭阳寮寨涵江公。公元一九九八年和一九九九年涵江公裔孙周海、佳发、金明三宗亲两次来会族。 第35页第7行:据《白塘李氏族谱》记载,白塘洋尾在宋、明、清有进士98名,举人61名,职官216名,分布各地当官,故莆田境内各乡村的李氏后裔绝大部由白塘洋尾迁居,并有宋、明、清、古墓一座、宋匾额二块、圣旨匾二块、碑石七块、祠堂四座、牌坊八座、古民居六座,文物价值极高,200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公元二0一五年十月,接到涵江公祖籍莆田市李氏文化研究会,寄来《白塘李氏族谱》(续谱二)一书,和邀请参加隆重纪念李富公诞辰930周年祭祖大典活动的信件。寮东村族亲热烈反应,涵江公裔孙丁海、岳宏、绪章、俩标、源良、伟忠、俗泉、少建、潮龙、宏文、宋宽等族老族亲二十七人,组成《广东省揭阳市寮东村李氏拜祖团》,集体前往莆田白塘李氏大宗祠,参加李富公诞辰930周年纪念活动,并到李富公祠和李富公墓祭祀拜祖。

火德公传奇

李火德是个传奇人物,具有非常的民间色彩。李火德来自陇西望族,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八代裔孙,但是改朝换代已使陇西李氏只能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李火德的父亲李珠这一代时,时值客家先民大举南迁,举家从江西石城迁居宁化石壁。由于石壁人多地少,加上宋元兵乱,李珠动员儿子们外迁,并写下“继先续后,根枝一处,绵远幸泽,举祖流芳”的纸条交给儿子们。李火德和哥哥木德沿着宽阔的汀江来到上杭丰朗,“见其山川风土之胜,遂兴爰止之思”,兄弟俩在丰朗定居下来。不久,哥哥木德继续外迁,李火德开始了他的独立人生,也开启了他身后空前的宗族膜拜。

李富公

字子诚,号澹轩,莆田涵江乡洋尾人。宋元丰八年(1085)出生。是年,母黄氏舍梅峰一百多亩地建为佛寺,俗称梅峰寺。

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南侵,南京(今河南商丘)、临安相继失陷,国家处在危急存亡之秋。蕲王韩世忠劝富举兵勤王,他毅然捐献家财,招募义兵3000人,从海道扬帆北上,入长江,向孟太后提出兴宋破金的谋划。太后把其义兵隶属韩世忠部,授承信郎。他随部收复建州,攻克大仪,屡立战功,金兵败回北方。宣抚使张渊赏识富的才略,荐任殿前统制司干办公事官(简称“制干”,故世称李富为“李制干”)。富上书朝廷,陈述抗金的策略,被秦桧所抑,降了职。他知道权奸当道,报国志愿难以实现,托言母亲年老,辞官归养。

富事母至孝。捐家财在县内修筑海堤,围垦造田;建筑大小桥梁34座。在涵江镇内的就有清宁桥(今涵西街道青年居委会,早拆)、万寿桥(今白塘镇集奎村)和新桥(今涵西街道楼下居委会)3座;在城南5里多的官道旁建凉亭2座,让过路人有歇脚的地方;重修囊山寺、重兴寺和满月院。

富又捐巨款修建兴化军学。在梅峰寺畔建卧云轩和梅峰书院,聚徒讲学,并捐资供给学子费用。“远近之贤且贫者,咸厚赖焉”。他是一位理学家,当时名士王进之、龚遂良、林观、刘孔珍、黄刍、黄庚等都出其门下。著《春秋注解》和《澹轩集》。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撕毁宋金和约,挥戈南下,长江前线告急。这时富已卧病在床。次年(1962年),闻有人从北方返莆田,富亟向其询问前线情况,知道边境危急,愤慨填膺,长叹数声气绝,终年77岁,葬于常太里长基村。

富一生乐善好施,热心公益。逝世后,莆人称“乐善之士”,必推“李制干”为第一人。 莆人彭韶认为李富是一位“千载殊绝”的人物,将他和蔡襄、陈俊卿、林光朝、陈宓相提并论。兴化太守岳正就在小西湖畔建“五贤祠”以祀他们。

文武双全的抗金英雄

李富是宋朝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生长在宋代民族矛盾非常激烈的*年代,为抗击辽、金的入侵,救民于水火,建炎元年(1127),金兵南侵,南京(今河南商丘)、临安相继失陷。李富毅然捐献家资,招募义兵三千人,从海道扬帆北上,入长江,向孟太后提出兴宋破金的谋划。太后把他的兵隶属韩世忠部,授承信郎。他随即收复建州,攻克大仪,屡立战功。金兵败回北方。宣抚使张渊赏识他的材略,荐任殿前统制司干办公事(简称“制干”)。李富十分重视教育,捐巨资修缮兴化军学,建卧云轩和梅峰书院,培养了一大批贫困学子。他修筑海堤,围垦造田万亩,在莆田境内建造了大小石桥34座,这些桥把兴化平原连成一片,至今仍发挥着作用。李富祠坐落于莆田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为宋代建筑,有书法壁画、楹联匾额、碑刻等实物。

李富辞官归养后,在梅峰寺畔建卧云轩和梅峰书院,聚徒讲学,并捐资供给学子费用。“远近之贤且贫者,咸厚赖焉”。又捐巨款修建兴化军学,创筑海堤,围垦农田,造大、小石桥三十四座,重修囊山寺、重兴寺和满月院,并在城南五里多的官道旁建凉亭二所,让路人歇脚。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撕毁宋金和约,挥戈南下,长江前线告急,时李富已卧病在床。次年(1162),有人从北方返莆,他询知边境危急情况,愤慨填膺,长叹数声气绝。终年77岁。李富好施与,热心公益。莆人称“乐善之士”时,都要提到李制干。著有《春秋注解》、《澹轩集》等传世。

岳飞为谱牒题词

“李氏谱牒,子孙保之”。 ——岳飞

这是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为莆田涵江白塘洋尾李富家族谱牒的题词。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南汤阴人。他事母至孝,学文习武,少年壮志。其母在她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以教育其为国为民。当金兵入侵时,岳飞投笔从戎,组织岳家军奔赴前线,与抗金名将韩世忠等一起共同抗金,大有“直捣黄龙”之势。

李富(1085-1162),字子诚,号澹轩,他是唐室江安王李元祥的后裔。其祖先在武则天皇帝时避乱南迁,流寓于福建泉州。其后,李伯玉由南安辗转定居于涵江白塘洋尾村。李富是伯玉的玄孙,故有“安王世胄”之称。李富事母至孝,舍地百亩并捐巨金兴建梅峰佛寺。又在莆田建筑34座桥梁……人称他为“李善人”。

南宋建炎初,金兵又大举南侵,李富出于爱国爱乡之心,应诏自费招募义兵3000人,自备粮饷、器械装备,所费不赀。他和三千义兵,分乘海船几十艘,从三江口海道扬帆北上,船上供奉妈祖甚虔,故得以顺利到达长江前线抗金,收复了建州,攻克了大仪,屡立战功。因之,李富与韩世忠、岳飞等抗金名将相友善。

岳飞十分赏识李富,当得知李富家族在修谱牒时,高兴地挥毫写下“李氏谱牒子孙保之”给李富。这八个大字正楷清秀、潇洒飘逸,是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瑰宝。这八字,不仅是岳飞给莆田李氏家族的光荣,也是给全莆田人的光荣!

李富曾因战功授殿前统制司办公事官(简称“制干”),故李富有“李制干”的尊称。当岳飞被奸相秦桧等陷害,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死于**亭时,李富义愤填膺,辞官回里奉母。 2005年是李富将军(据陈章燕教授多方考证,认为现今对李富可称为“李富将军”)诞辰九百二十周年纪念,怀念此题字,很有垂教的伟大意义。2000年6月11日亚洲巨富邑人李文正先生看到岳飞的题字时,感慨地说:岳飞为我们李氏题词,实在伟大!实在光荣!字字值千金!我一定向海外李氏子孙颂扬之!2004年1月,李嘉诚先生给陈章燕教授回信中,对岳飞的题字也感动不已,说“感纫美意”。(“感纫美意”,据《辞海》1299页解释为“感佩不忘”之意。)

华人首富李嘉诚同祖脉

1993年8月18日,《福建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对当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说:“我们祖先有几代在福建莆田居住生活过,我可以说是半个福建人。”李嘉诚的这番话经媒体传播,影响颇大。莆田市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史专家都想能找出李嘉诚在莆田的谱系渊源,并纷纷赴潮州考察,希望能从李嘉诚祖籍潮州着手寻找有关潮州李氏来源。 中国作家出版社曾出版发行夏萍著的《李嘉诚传奇》一书。此书曾详细地描述了李嘉诚在潮州的世系。书中这样写道:“李氏家族自一世祖李明山起在这块土地(粤东潮州府海阳县,现在潮安县)上居住了约有十代,其中经历了二世祖李朝客、三世祖李子坤、四世祖李仲联、五世祖李世馨、六世祖李克任、七世祖李鹏万、八世祖李起英及李晓帆,传至九世有李嘉诚伯父李云章、父亲李云经、叔父李云松,直至李嘉诚恰居第十世。”

李嘉诚的一世祖李明山又是怎么来的呢?《李嘉诚传奇》中写道:“李嘉诚祖先原为中原人士,因灾荒而南徙迁居福建莆田。”“时值明末清初年间,再因狼烟四起,战火连绵……由一世祖李明山带领全家,迁居至粤东潮州府海阳县(即今日之潮州市),定居于潮州城内北门面线巷。”

夏萍的《李嘉诚传奇》史料可靠性如何?因为它毕竟是“传奇”。对此李嘉诚本人表示首肯,他称赞:“夏萍小姐写得很是真诚的。” (引自《莆田通讯》1999年2月号《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成功之路》编者按语)

那么我们可以回过头来寻找莆田李氏渊源,看能否与潮州李氏合谱。莆田李姓大部是涵江区白塘洋尾村的衍派。洋尾李氏至今珍藏一本康熙六十年(1721)修的《陇西李氏宗谱》,其中记载白塘洋尾李氏系唐朝高祖李渊第二十子江王李元祥之后裔,尊江王李元祥为一世祖。 白塘东岸的洋尾村是李氏族人聚居的地方。洋尾村有两处李富祠,皆初建于南宋,分别为李富的长子、次子所建。李富祠代有废兴,现存的两处李富祠皆为明代重建。东墩自然村的李富祠内左壁嵌有明代刑部尚书林俊撰写的石碑《永思堂记》,李甲自然村的李富祠内存有明代刑部尚书彭韶撰写的《白塘李氏重修先祠碑》。二祠内还保存李纲、张孝祥、文天祥、郑岳等历代名人的题词,其中少数系原物,多数为复制。

我素来景仰李富的为人,李富为“千载殊绝”的人物,后人把他和蔡襄、陈俊卿、林光朝、陈宓相提并论,明兴化太守岳正曾在小西湖畔建“五贤祠”以示纪念。李富是值得莆田人世世追怀的。李富是个爱国将领。北宋末年,国势危如累卵。李富应召勤王。他在莆田召义兵三千,沿海路北上抗金,效力于韩世忠麾下,被授为殿前统制司干办,人称“李制干”。后因秦桧弄权,李富的抗金主张不为采纳,遂辞官回莆。

李富是莆田古代首屈一指的慈善家。他回家乡后,在梅峰寺畔建卧云轩和梅峰书院,聚徒讲学。他有教无类,对穷学生不但免收学费,还提供食宿,史称“远近之贤且贫者,咸厚赖焉”。他还捐资修建兴化军学,筑海堤围垦造田,捐建凉亭,重修寺院。李富最为人称道的善举,是主持修造了34座桥梁。桥梁的建成,不但方便了交通,而且繁荣了一方经济。如涵江新桥建成后,新桥头一带就成了万商云集的埠头,且长盛不衰。他建造的石桥既美观又耐用。如长300余尺的延寿桥,长虹般高悬在绶带似的溪流之上,近900年来无数次的狂风恶水都奈何它不得,至今还是风采依然。

明末清初,潮州一世祖李明山,为避战乱,举家由福建莆田迁至潮州府海阳县(今潮州潮安县),定居于潮州 潮安县城内北门面线巷,传至李嘉诚这一辈,正好10世。莆田李氏与潮州李氏合谱。合谱。莆田李姓大部是涵江区白塘洋尾村的衍派。莆田涵江洋尾李氏至今珍藏一本清代 康熙六十年(1721)修的《陇西李氏宗谱》,莆田李氏还产生了莆田古代首屈一指的慈善家和富豪李富。 李富具备积极进取、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精神品格。莆田李氏人文鼎盛,宋代以来有进士29人、职官122人。李氏家庭同大批因战乱而南迁的其他莆田家庭可以说是书香世家。明末清初,正是朝代更替、兵荒马乱之时,当时在福建沿海还因郑成功占据台湾抗清而截界。《涵江区志》(大事记)载:“清政府于顺治十八年(1661)实行截界迁民。“截界”给当时莆田沿海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迫使大量莆田人外迁。李嘉诚先祖在莆田白塘洋尾居住,生活过的有24世(包括李明山),据《陇西李氏宗谱》所载洋尾李氏诗礼传家,家学渊源,人才辈出。 李嘉诚的曾祖父李鹏万曾经是清朝每12年选拔一次的文官八贡之一,一时传为佳话。李氏祖居门前用于插贡旗的碑座,就是历史的见证。因其家族人士治学风气甚浓,知书识礼,学问渊博,在乡村之中颇有名望,颇受村民尊重,故地位极高。

修桥铺路,历来被莆田人视为“做积德”。莆田自古就有“走桥念志”的俗语,意思是,当你走桥时,不仿停步桥头,读一读建桥的碑志。其间往往记载着捐建督造者的芳名,记载着建桥的艰辛历程。读其文,既是追怀和感戴,更是鞭策和激励。于前人,你付出的仅仅是廉价的怀念,于自己,你获取的则是你修身向善的宝贵教益。可悲的是,这个俗语后来竟退化成“吃茄摘蒂”,令人啼笑皆非。必也正名乎!

大概是李富为首的那一代人的努力,后来这一方土地才获得了“闽中桥梁甲天下”的美誉,这且不论。李富祠中的“白塘科第”引起了我的深思。据说,洋尾村宋代以降有进士29人、职官122人。这里人文鼎盛的原因,除了傍水村居的宜人环境外,还在于良好家风的世代传承。李富的子孙大概很明了这一点,故撰书其姓联为“制干家声大,陇西世泽长”。“制干”能与李氏的郡望“陇西”相提并论,可见李富在其族人心目中的地位。时移世易,李氏的子孙已经遍及海内外。据记载,商界巨子李嘉诚、李文正也是李富的后裔。虽然时代不同、事业有异,但李富所具备的积极进取、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精神品格,也在他们身上得到生动的再现。

传说李富生前感到大限将至,只自前往深山老林选墓址,由于路途劳累,在常太镇长基山席地而睡,在梦中一白发老人自称乃本地土地公,知道李富来此目的,已在此等候李富多时,老人告诉李富,往前走选墓址子孙可君临天下,往后退选墓址子孙必大富大贵,此处选墓址日后可保子孙昌盛。李富选择保子孙昌盛并问老人具体位置,老人答道:火光之处就是你的归宿。李富醒后就在长基山附近寻找火光,正好遇到一尼姑在一座烧焦的庵前痛哭,李富上前询问,小尼姑告诉庵被火烧掉无处栖身,李富突然明白原来火光之处就是这座烧焦的尼姑庵,马上跟尼姑商量,答应为尼姑在梅峰寺附近新建一处庵作为交换。 宋淳熙九年(1182)李富葬于常太镇长基山,墓前50米至公路,明成化三年(1467)重修。坐东南朝,左右、后侧各外延20米西北。宽11.3米,深33.5米,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平面呈“风”字形,砖石、三合土结构。墓丘设祭台,花岗岩须弥座。前有内埕及三层外埕。现李富墓位于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境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湄洲妈祖

李氏辈序

(一)李氏涵江公派下辈序 (五十字族辈()简称老辈) (承先启后 长幼有序) 钦承皇诰命 敕训潮儒生 亿万廷文聨 积勋创绪永 世徳云礽昌 孝友芳名重 英华拔萃发 福泽派益绵 日光照九天 忠廉美誉长

(二)广东省李氏百字统一辈序 (一百字辈)(简称新辈) 陇西开统绪 守成嗣继职 学文兼习武平居讲仁让 箕裘欣克绍 冠冕盛大唐 将相功勲伟 经书道德祥 创业祖宗光 诗礼家声显 士师世泽长 修纪并立纲 孝友充庭宇 臣明重赞襄 报国效忠良 积善有余庆 承先自永昌 兰桂喜腾芳 燕翼诒谋远 椒蕃万载香

(三)新老辈序的说明

1、老辈序“五十字辈” : 为涵江公派下辈序,是十六世祖学显公得中进士后,主持编订此 五十字族辈,十六世祖的辈序按“五十字族辈”推算为“日”辈,涵 江公派下遵照“五十字族辈”推算排辈。五十字族辈简称“老辈” 。

唐太宗李世民百字箴言: 耕夫役役,多无隔宿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寸丝千命,匙饭百鞭; 无功受禄,寑食不安; 交有德之朋,绝无益之友;取本份之财,戒无名之酒; 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斯言,富贵功名 可久。 祭祖、祖训、祠联

祭祖

目的在于追念先人德泽,勉励子 孙要克绍箕裘,光前裕后。祖德流芳荫世,裔孙恭诚孝敬。 通常是每年春秋两祭,其次还有各家各户的公妈忌辰,由各家各 户各自祭拜。

一、谒祭用品(祭祖、拜公礼品)

1、牲品:全猪、全羊(最合格是黑雄羊)。

2、山珍: 鹧鸪、鸽子等。

3、海味: 沙鱼、鱿鱼、对虾等。

4、五宴: 鳞鱼、鸭、鸡、猪肉、鸭蛋等;另备猪肝、猪心、猪肚等。

5、五粿: 发粿、桃仔、菜团、豆目、甜团、饼仔等。

6、糖方: 面包、鹿饼、糖方、糖支、芝麻风包、茶料糖等。

7、斋菜: 3 至 5 样青果(香案前摆),大吉、槟榔(橄榄)。

8、羮、饭、圆、酒、茶、盐等。

9、香、烛、银财(纸帛)、发炮(大贡炮和炮竹)等。

二、祭祖行祭仪式 祭典前选好主祭、助祭,司仪,读祭文、读祝嘏词人。

三、祭文(行祭祝文)。

四、嘏词(祖公训话嘏词) 祖考命工祝,承致多福无疆,呼尔孝孙,来尔孝孙,使尔受禄 天,宜勤于学,宜稼于田,子子孙孙,眉寿永年。

祖训 祖训(古时家训): 崇孝道、敦亲情、睦同族、怜孤寡、恤贫穷、礼丧事、祀祖先、念祖德、孝父母、敬长上、友兄弟、教子孙、正德行、勤学业、立树艺、严治家、慎交友、和邻里。

祖祠祠联

(寮东始祖: 涵江公) 涵祖继陇西世第, 涵祖光前应纪念, 江公续莆田家风。 江公裕后该报恩。 千秋祖德涵公祠光昭揭岭,百代流芳世德堂辉耀寮源。 涵祖昭敦古今科名家风远,江公穆笃中外文苑世泽长。 涵祖德延绵箕裘欣克绍, 宗公福泽长兰桂喜腾芳。 涵德昭日月环球焕异彩, 江恩沐神州古今出英豪。 承先启后创新业, 继往开来展宏图。 纪念祖先乃是不忘根本, 建设家园诚为造福子孙。 承先训奋发奠基立壮志, 启后裔图强创业树雄心。

以上资料来自各方面权威刊物,并参考寮东最新族谱,整理,编辑:M青,在此感谢映辉兄

照片于2017-9-24 (M 青)

李氏家庙落成致词

孔氏家庙

刘家庙村村规民约

春节庙川李氏家庭聚会方案

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东寮村服饰调查报告

李氏祖训

巽寮村评选程序

巽寮村评选程序

庙村开展

肖庙村

寮东村李氏家庙
《寮东村李氏家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李氏宗祠 李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