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汇报──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

发布时间:2020-03-03 06:17: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汇报──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

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县委、县政府一年比一年重视,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坚持“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把培训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全面小康新农村的突破口来抓,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来抓,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新路子。到去年底,全县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占全县农村总劳动力的,实现劳务收入亿元。现从三个方面作一汇报: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背景

去年年初,我们对全县农村富余劳

动力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深切地感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统筹“三农”发展的“瓶颈”。

⒈农村劳动力滞留农业,制约农民增收。据调查统计,去年初全县共有万人从事农业生产,按全县现有耕地估算,尚有万多农村劳动力富余,农村劳动力使用结构存在较为突出的剩余格局,以致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出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少的状况。

⒉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制约协调发展。由于低素质导致低水平就业,致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农村,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阻碍了城镇化进程,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城乡差别呈拉大趋势。我们认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抓好“三农”工作,关键在于农民就业问题。而只靠做农业的文章,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必须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能力。

⒊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制约转移

速度。近年来,随着园区建设的稳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城市框架的进一步拉大,一方面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用工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弹性下降。据县劳务市场统计,每周有近个就业岗位推向市场,但能达成意向的只有人左右,真正符合要求被企业录用的还不足人。主要原因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观念落后、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普遍较低,无法满足用工单位的要求。

如何减少农民,提高农民,把人多地少的劣势变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成为人力资源优势,成为城市建设的人文优势,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了决策,把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重要产业,摆上议事日程。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做法

总结一年来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我们的做法主要是“三抓

促三变”:

⒈抓宣传,转观念,变被动转移为主动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首要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只有政府抓转移、农民想转移、社会促转移,才能取得成效。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三个层面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一是干部层面,形成抓转移就是抓结构调整、抓农民增收的观念。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一定要从培训农民、提高农民、转移农民抓起。为此,通过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召开会议、建立机构等多种途径,形成“不重视农转工作不是开明领导”的共识,使各级干部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中心环节、实行城乡统筹的主要抓手,并将其列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农民层面,形成洗脚进城,转移致富的观念。通过县、镇、村三级宣传体系,加强了对农民择业观念、就业

形势和就业能力及农转工作中的先进典型、重要成果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观念,破除“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的旧观念,树立“洗去脚上泥,出去搛大钱”的新观念,激发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学习技术的自觉性,增强了转移的主动性。

三是社会层面,形成农村劳动力是资源、财富的观念。通过宣传发动、政策鼓动、资源整合、利益驱动,工商企业发挥技术优势,职技校发挥师资优势,民间组织发挥信息和市场优势,积极参与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共同开发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培育劳务经济。

⒉抓培训,提素质,变低层次转移为高层次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素质问题,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就业能力增强了,才能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对此,我们实施“万名农民转移

培训工程”,着力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覆盖面。

一是制订政策,吸引农民。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县政府、农转办相继制订了《关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若干意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五年规划》等政策文件,提出今后年,全县每年培训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采取“财政拨一点、乡镇出一点、部门帮一点、用工单位拿一点”的办法,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一次免费培训的机会,有一次免费推介工作的机会,并将培训和转移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个乡镇。同时,县农转办还制订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奖励标准》,规定经培训取得资格证书、结业证书的,按“以奖代补”办法分别给予不同的补助,激发农村劳动力自觉参与农转工作的积极性。各镇乡也因地制宜出台了相应政策,做到“组织、资金、基地、人员”四落实。

二是创新机制,带动农民。主要是

开展“三种培训”,做到“三个挂钩”。开展订单培训,做到培训与输出挂钩。通过与企业、城市的联系沟通,建立劳动力培训输出稳定的接纳渠道,走“先招工后培训,以输出带培训”的路子。去年全县通过订单形式,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多人。开展菜单培训,做到培训与市场挂钩。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列出培训科目,走“边培训边输出,以培训促输出”的路子。如镇根据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实际,组织农民参加烹饪、餐旅等相关技能培训,仅去年该镇就有人转移到这些服务行业就业。开展买单培训,做到培训与发证挂钩。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培训资金,对农民培训实行买单,并对考核合格的,由县劳动部门发给资格证书或结业证书,县内企业凭证书优先录用,走“政府买单培训,企业凭证录用”的路子。去年全县取得初级职业技术证书的有人,取得结业证书的有人,培训后转移的有余人,转移就业率在以上。

三是构筑网络,便利农民。全县建

立了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以职业技术学校和部门、企业所属培训机构为依托,乡镇成校为培训主战场,有资源和能力的企业共同参与,全社会通力协作的培训网络。县一级设立了国际劳务技工培训中心、交通技术培训中心、计算机培训中心、县职业技术学校等个由政府授牌的定点培训基地。同时,把培训机构延伸到个镇乡,在各镇乡建立相应的培训网点,方便农民培训。目前全县上下基本形成了多渠道、多专业、多途径的培训新格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专门建立了农民培训师资库,为镇乡和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及时提供对口的师资力量。

⒊抓配套,优环境,变无序转移为有序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问题,是畅通转移渠道,只有畅通信息、健全网络,才能使劳动力转移真正变成现实。为此,县委、县政府着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优化配套政策,积极创造城乡统筹就业

的劳动力转移环境。

一是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各镇乡成立了农村劳动力信息服务中心,建立辖区内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档案和企业空岗报告制度,设立有专业就业要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档案,并纳入县劳动保障网络体系。县一级设立个人求职资源库,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信息平台,构筑县内电视、广播、报刊以及相关部门、乡镇计算机终端为一体的用工信息网络,并联通全省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加快与大中城市用工单位联网,及时了解和发布县内外单位用工和劳动力供应信息。在健全县内外用工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县劳动力市场继续推行就业服务窗口无休日制度,举办周三定期劳动力交流会,并根据用工素质特征和数量要求,到乡镇开展专场劳动力交流服务。县妇联设立了巾帼来料加工服务中心,为全县广大农村妇女创业架起了服务桥梁。

二是健全转移就业网络。去年以来,我们在抓好培训网点的同时,坚持

“政府引导、社会主导”,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职业中介组织,支持有能力、有门路的人充当劳务输出经纪人,变盲目性转移为针对性输出,低效益外流为高效益输出,真正让劳动力走得了,走得快,走得好。同时,主动融入长三角,跳出谋发展,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投资兴业,带动劳务输出。全县先后成立了县职业介绍所等个劳动服务中介组织,涌现出一批敢创敢干的劳务经纪人。据统计,去年通过劳动力市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达余人。

三是深化各项配套改革。着重抓了以下四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降低门槛,促使农民在城镇落户,转产转业。允许在城镇务工或经商的本县农村劳动力,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均可根据本人意愿在常住地申报登记常住户口,并积极探索方便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就业的户籍管理新路子。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土地转包、转让、

入股、租赁,在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实行流转,以更好地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不断探索劳动就业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城乡就业统筹制度,建立健全统

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抓好社保扩面工作,为进城农民提供社会保险,解决其住房、子女上学、养老等后顾之忧。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初步成效

我县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转变思路与观念,大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取得一些初步成效。

⒈拓展了就业平台。通过一些针对性的培训,使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了一定技术,学到了一些本领,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面进一步扩大,促进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转向二三产业,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由县内向县外转移,

也有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国内走向国际,农民就业平台不断拓展。去年,全县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就地(县内)转移人,转向县外人、省外人、国外人,转移从事

二、三产业的人。

⒉促进了增收致富。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劳务输出,一方面减轻了众多农村人口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分割”,使留在农业的人口能通过扩大经营规模,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增效增收;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大批农民转移到

二、三产业就业,使非农产业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体,占到了整个收入的以上。

⒊带动了经济发展。经过培训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不仅学到了技术,积累了资金,而且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他们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纷纷回乡创业,当地干部、群众称之为“出去一个学生,回来一个老师”,“出去一个苦力,回来一个老板”,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块状经济的发展。

⒋加快了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使一大批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科技、道德、法制等综合素质,带动了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使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实现城乡一体化。

今后,我们将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尤其是书记的讲话精神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在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上动脑筋,在构造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上下功夫,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

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汇报──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

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优秀)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农民转移工作材料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汇报──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
《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汇报──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