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近代中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引来灭国之灾《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1 19:17: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近代中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引来灭国之灾--《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2) (2011-05-09 12:31:16)

转载

标签:

历史

货币战争

白银

王朝更替

革命

杂谈

中国朝廷:错误货币政策和低下的行政能力

中国的情况与欧洲大不同,主要的政治变化来自于王朝更替;最主要的外部威胁一直来自北方游牧民族,而没有欧洲众多小国互相争战的情况。游牧民族的威胁只是偶尔比较大,所以中国的朝廷并没有欧洲国王那种时时刻刻要准备战争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四海升平是常态,战争极少。所以,中国古代的战争科技和为战争筹款技术这两个方面,与欧洲的差距逐渐拉大。尤其是战争筹款方法,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思路。

看看书中怎么说明朝货币政策的。

中国自明朝后期1560年代开始,官方以白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包括后来的清王朝也是如此。但中国产银量极少,主要靠进口。进口主要来自于西班牙在美洲掠夺的白银。横跨太平洋的白银贸易,可谓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宗的交易。据说西班牙在美洲300年间搜刮的约15万吨白银,其中有一半以上被输入到中国。 但是,当荷兰、英国在菲律宾、印尼群岛附近与西班牙争霸时,随着西班牙的失利,海上进口白银渠道受阻。于是造成大明通货紧缩,这直接导致经济萧条,小农纷纷破产;这个时间点就发生在1630年代。

明朝的运气也太差,恰逢同时又发生连续数年的干旱,粮食大幅度减产。几方面因素合在一起,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了。韩毓海认为,货币供应短缺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是改朝换代运动的重要诱因。

明末农民起义还有另一个原因,韩毓海认为就是过度市场化。一直以来说的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实际情况是,当时东部和南方的经济严重依赖对外贸易。明朝的丝绸和瓷器具备世界级的竞争力。江浙一带小农主要依靠种桑养蚕,取得收入,而日常粮食主要靠购买。当经济萧条,粮食减产时,北方的口粮被贩运到南方;南方人可以勉强度日,而北方人基本就要饿死了。这就是过度市场化造成的恶果,基本口粮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严重失衡,粮食安全无法保证,一旦遇到意外因素,就会爆发难以预料的后果。

同时,明末期的各种改革,均由于无法执行到基层而流产或者变形。为什么呢?按照韩毓海的说法,叫做“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怎么讲?就是官是流动的,而小吏不动。这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吏群体,他们在一个地方根深蒂固,既得利益盘根错节,任何改革都会直接触动他们的利益,因此,一个初衷很好的改革会流于表面而无法惠及底层民众。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只不过成了基层官吏搜刮人民的新手段。

“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导致了国家的执行力无法道达最底层,后来的大清王朝依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在欧洲入侵面前,清廷无力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以抗敌。同时,因为没有类似欧洲的那种战争筹款机制,导致战争款只能以更多的税负压到每一个底层民众的头上。这更激起了民众对朝廷的仇恨,为王朝更替/革命埋下了伏笔。

--《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2)

《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

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

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

读五百年来谁著史

五百年来谁著史读书札记

读《五百年来谁著史》有感

《五百年来谁著史》读书心得

五百年来谁着史读后感

大学生村官《五百年来谁著史》读书心得

《五百年来王阳明》读后感

近代中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引来灭国之灾《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
《近代中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引来灭国之灾《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文章
    主题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