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白鹭洲头春意浓

发布时间:2020-03-03 18:12: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白鹭洲头春意浓

“在设计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月亮上的足迹》这篇科学小品文的教学时,我区兴桥中学宋老师感到很困惑。以下是她设计这一课的教案,请大家给她出出主意。”吉安三中刘冬兰老师像往常一样将帖子发到了吉州教研网的论坛上。

没过几分钟,网上就有了回帖。

“‘激趣’是该文设计的着力点,但这篇教学设计没有体现出来,整体设计显得生硬死板。”吉安二中杨帆老师率先提出了建议。

“如果把这节课的重点定位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能学到一些与人类登月有关的知识,感受科学的魅力,若能进一步让学生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也许会更好些。”来自吉州区一所乡镇中学的刘丽老师回应了杨帆老师的建议。

“我认为,应该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课后延伸拓展学习的要求灵活把握。比如,类似于《月亮上的足迹》这种科学小品文就可以根据‘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探究写作’的思路展开教学。”论坛中这个跟帖的出现,令所有在线老师兴奋起来。原来中央教科所王晓霞老师也参加到这个教案的讨论中来了。顿时,论坛里掀起一阵议论的热潮,跟帖一份接着一份„„

“太神奇了,这让我们山里的老师也能直接与专家们交流啦!”看完吉安三中网络教研现场展示活动后,一名来自井冈山中学的老师兴奋不已。“了不起!有这样的网络教研平台,我们的老师何愁不能快速地成长起来呢!”遂川县教育局的一位领导见此情景也有感而发。

这是记者在全省中小学第三届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的现场观摩活动中看到的一幕。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吉安市吉州区教育局专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该区吉安三中、阳明路小学、石阳小学、仁山坪小学等四所校本教研示范学校作为经验交流会观摩活动点,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亮点。

一夜好风吹,新花千万枝

就在这回帖的半小时内,记者发现参与跟帖的教师数量之多、参与面之广,令在场的代表们无不由衷赞叹。在这些回帖的教师中,有13名区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是来自该区11所中学的语文老师。他们不在同一个空间,却在同一时间内讨论着同一篇教案。网络教研在这里彰显出无穷的魅力!

在采访中,吉州区教育局陈高建局长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吉州区教育局就建立了“吉州教研网”,之后陆续建起“吉州教研博客”“吉州教育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使得全区教师都能自由地传递教育教学信息,分享教研成果,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目前,“吉州教研博客”网上注册人数已达1600余,“吉州教育论坛”网上注册会员为1594人,全区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师加入了该博客和论坛。该博客发表各类型、体裁的日志500余篇,其中包括课题研究、学生作品、德育工作、教育叙事、校本教研、课标解读、读书沙龙、教学反思等。为了使全区教师的交流更有针对性,区教研室还组建了以学科教研员为龙头的学科圈,让相同学科的教师在圈内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区教研室相继开发了博客圈、学校圈等活动平台,让教师更便捷地融入学习讨论中。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区教育局还举办了“博客之星”评选活动。如今,全区已有15名教师成为“博客之星”。

“随着课改向纵深推进,引领教师全员参与、全过程研讨无疑是将教研向纵深推进的重要途径。”区教研室胡联芳主任介绍说。在这里,记者看到,网络教研不仅创新了传统的教研方式、激活了教研活力,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教研工作质量。建立在网上的教研博客、教育论坛,使得城乡帮扶、校际交流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教研活动呈现出方式多样化、活动常态化的喜人局面。“网络教研活动将我们聚在一起,在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互为老师、相互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工作的激情和生活的幸福。”吉安三中一名教师道出了全区教师的心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网络教研的春风,吹暖了吉州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信心,吹绿了生机勃勃的白鹭洲头,让人们看到课改在吉州区向纵深推进的春天。

春路雨添花,满眼尽春色

大屏幕上,一张张照片在滚动。随着石阳小学李婵娟老师的一声“停”,画面定格在王淑华老师的照片上。“本次活动的第一位中心发言人是王淑华老师!”李婵娟老师高声宣布。随后,李婵娟老师又以同样的方法从电脑中抽出了四张B卡和两张C卡,确定王淑华、周文卿等四名老师为中心发言人,龙文华和邹丽玲两名老师为评价员。

原来这是石阳小学将卡式管理运用到校本教研创建的一种方式。卡式管理方式让参加活动的教师通过抽取不同种类的卡片,确立自己在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卡片分为A、B、C三种。被抽到A卡的为主持人,于活动前一周揭晓,由他(她)根据课题的需要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被抽到B卡的为中心发言人,于活动现场揭晓,持B卡的老师要围绕主题作重点发言。被抽到C卡的为评价员,也于活动现场揭晓,持C卡的老师需评价所有参与活动的老师的表现,视个人表现情况分别给予红卡、绿卡或黄卡。其中红卡为优秀,得5分;绿卡为良好,得3分;黄卡为一般,得2分。卡片得分成为每名教师参与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在此之前,该校彭海平老师已为四年级(6)班的学生上了一节“习作指导”课。课堂上,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迫不及待地想与同伴分享自己卖气球的经历。“因为孩子们都喜欢气球,所以我就找那些带小孩的大人买气球。”学生唐聪敏满怀信心地说。“我向一个带着孙子的老爷爷推荐买气球,哪知道老爷爷以为我是在送气球,接过气球就走了。”学生邓谏明一脸委屈地说。“我发现要成功地卖出气球,就要仔细地揣摩顾客的心理。”“这次体验活动让我感受到挣钱的艰辛,以后我再也不乱花父母辛苦赚来的钱了。”学生陈禹、刘泽楠也分别介绍了自己卖气球的经验和感受。

课后,该校语文课题组采用卡式管理的方式,组织教师围绕“习作指导”一课展开讨论。结合已研究一个多月的“体验性学习模式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课题,课题组老师纷纷畅谈自己观课后的感想和看法。“如果引导学生学会多渠道地参与生活,多角度地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学生就不再担心没有内容可写。”“其实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全新地体验生活,是孩子快乐习作的重要途径。”“体验生活,不仅要让孩子们感受到体验的快乐,更要让孩子们有表达和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才会有快乐习作。”会场上老师们热烈讨论的氛围感染了与会代表。“他们表现出的精神风貌无不洋溢着辛勤付出后收获成功的幸福感和自豪感。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一名与会代表激动地说。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课题组将等级卡做成了一张张可爱的笑脸,笑脸背后写有各种名言警句;有的课题组将等级卡做成各种几何图形或卡通图案;有的课题组将等级卡设计成花朵的形状。“我女儿在幼儿园得了一朵小红花,我们全家欢喜。没想到,今天我也得到了一朵小红花。”石阳小学的一名老师得到小红花等级卡后兴奋地说。

当记者赶到阳明路小学的活动现场时,阳明路小学内早已是人山人海。“一堂好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自主地获得新知,而教学方法则因师而异、因生而异。”一名来自新余市的老师看完阳明路小学“同课异构”活动后颇有感触地说。

原来在阳明路小学的活动现场,该校的两名数学老师邓琴和黄满媛分别就五年级“可能性”一课中的教学片段展示了自己的教学方式。精彩的授课情景让与会代表们深刻感受到了“同课异构”教学的魅力。邓琴老师借用足球比赛中用抛硬币决定哪个队先发球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分组实验中发现“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接近总次数的一半”。紧接着,邓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众多数学家就这个问题研究出的实验记录,旨在让他们通过观察记录加深对“可能性”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尔后,黄满媛老师在课堂上设置出的摸球游戏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在几轮摸球游戏中总结出:当盒中只有红球、黄球各一时,摸到红球、黄球的可能性各为二分之一。

“邓老师的课就像大家闺秀,端庄、大气,而黄老师的课则像小家碧玉,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吉安市青原区的一名教师称赞道,“真是妙趣横生,寓教于乐。”采访中,该校校长告诉记者,此次展示只是该校“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中的第四和第五环节。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和实践,阳明路小学总结出“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五部曲:一是集思广益、确定主题,二是独立研究、形成个案,三是集体研讨、确定教案,四是实施教学、集中听课,五是互动评价、反思提高。

“无论是展示课,还是常态课,我们的老师都能认真对待,甘愿拿出个人成果与同课题组老师共同研究教案设计、推敲细节,因为我们相信,团队的力量更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一直陪同采访的区教研室曾玲莉副主任自信地对记者说。是啊,在这里,记者不止一次感受到各个学校里浓郁的教研氛围以及老师们团结互助的钻研精神。无论是卡式管理,还是同课异构,吉州区中小学教坛到处洋溢着盎然的生机和活力。

且看春意处,花重白鹭洲

“从‘走近名师’到‘走进名师’,我们认识了朴实严谨的贾志敏、幽默诙谐的于永正、睿智沉稳的孙双金、诗情画意的王崧舟和热情奔放的窦桂梅等一大批名师。”仁山坪小学许贤玉老师一番激情洋溢的话拉开了该校“名师引领,在智慧间行走”语文组教师沙龙活动的序幕。

就在40分钟里,通过“走进名师课堂――名师课堂精彩回放”、“走进名师精彩课堂的背后――解读教材别出心裁”、“走进名师的书屋――博览群书”三个话题,教师们共享了名师精彩课堂的盛宴,他们仿佛走进了满目繁花的境界里,一处一景,一步一叹。名师们高超的教育技艺、宽阔的课程视野、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交流与碰撞中注入老师们的心中,滋补老师们的心灵。

与此同时,在该校三楼的电教室内正在举行综合组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在肖元莲老师的主持下,各学科的老师围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畅谈读后感想,展示讨论和交流。

采访中,晏桂香校长告诉记者,学校举办“名师伴我成长”活动三年来,通过交流学习心得,老师们不光从名师身上学习到了灵活的课堂机智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而且学习到了名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教学艺术,使得老师与名师的关系从陌生到熟悉、从遥远到贴近、从模仿到借鉴。

在随后的现场作课活动中,陈白贞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语文《索溪峪的野》一课深深震撼了记者,我们仿佛看到享誉全国的名师就在眼前。

上课伊始,陈老师并不急着要学生们翻开课本,而是先让他们来一段“思维体操”。“有句话叫‘青松迎客,寒梅报春’,那么如果我现在说‘青松迎客来’,你们会怎么接下句呢?”话音刚落,就有学生起身说:“寒梅报春走”。顿时,引来台下笑声连连和更恰当的回答:“寒梅报春去”“寒梅报春归”。看着学生活跃的身影,听课代表都会心地笑了。

“同学们表现很好,思维很活跃,我希望在今天这堂课上我们来场课堂表现大比拼。谁表现得好,老师就送三角星。谁得的三角星最多,就被评为‘课堂小能手’,老师将送给他三角星卡片,上面有我的亲笔签字哦,大家说好不好?”陈老师微笑着说。

“好!”学生们整齐有力的回答声响彻整个教室。课堂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就连台下听课的教师也跟着陈老师和学生一同走进“索溪峪的野”。

一阵悠扬轻盈的旋律在教室里响起,陈老师那优美动听的朗诵声在课堂上荡漾开来“:倘若今天你要步入湖南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杂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只剩下一个字――野!”紧接着,她让学生带上“野”字牌照相机去捕捉文中精彩的画面。此时台下学生成了“游客”,可以选择课文中一个自己最想去的“景点”,细细品读:“我感受到山是野的。”“我看到的动物是野的。”“我仿佛看到一只机灵可爱中透着野气的小猴子。”原来课文中猴子撒尿这一情节令学生印象尤为深刻。于是陈白贞追问:“作者为什么不写端庄典雅的长颈鹿、楚楚动人的孔雀开屏,却要选择猴子撒尿这样的场景呢?难道这是作者的疏忽吗?”这一问引来学生们一番激烈的讨论。“这样更能显示出山的野,动物的野。”学生们领会了其中的含义,在反复朗读中“咀嚼”出了“野”味,纷纷亮出自己的感想。随后通过新老教材对比,陈老师向学生介绍“个”、“小”两字的表达效果,让他们细细体味,进而做选材迁移训练。

带领学生们“游览”完索溪峪的动物,陈老师又开始引领他们欣赏索溪峪的山水。伴随着悠扬的旋律,一幅幅壮美的山景图画透过幻灯片出现在学生们眼前。“此时此刻,在你眼里,索溪峪的山怎么样?”在她的引导下,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美”“险”“雄伟”“壮美”“崇山峻岭”“层峦叠翠”等一个个生动词语从学生们口中蹦了出来。

“动情地吟诵美的语言,你的身心才能真正驰骋于这充满‘野’味的风光之中。”陈老师说,并让学生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索溪峪的一个特点,开展朗读大比拼。有的学生选择读“惊险的美”,有的学生抓住“几十丈高”“拔地而起”“摇摇晃晃”等词读出“险”,有的学生抓住“千峰万仞”“绵亘蜿蜒”读出“磅礴的美”。学生们朗读时投入的表情和动作,赢得听课老师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断壁悬崖拔地起,悬空巨石风中摇

绵亘蜿蜒千万峰,浩气长舒十里廊

直插云天与星月为友

横拦绿水和鱼虾为伴

相对相依如情人,婷婷玉立似淑女

全班学生开始齐声朗诵起这段在课堂上编起的小诗。记者沉浸在师生合作的和谐氛围中,同时隐隐感觉到,有一种力量正在悄然积蓄着,等待着破土而出。果然,随着课件画面的更迭,积蓄已久的力量终于爆发了。掷地有声的语言、短促有力的动作、自信的神情,与优美的旋律汇成一曲响彻心扉的乐章。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坐在记者身旁的一名老师激动地说:“太精彩了,真是不虚此行!”是啊,有了如此生动的课堂,学生怎不会个个铆足了学习的劲,有了这样的教学氛围,学生何愁不能快乐地学呢?

寄语庐陵白鹭洲,明年春色倍醉人。春天,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吉州区校本教研的春风吹拂着课改的希望田野,迎接她的行将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

□责任编辑许雅健

E-mail: xuyajian@126.com

春寒料峭春意浓

《白鹭》教案

桔子洲头导游词

橘子洲头怀想

春意浓的优美散文

游橘子洲头有感

橘子洲头游记散文

洲头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白鹭教学设计

白鹭教学反思

白鹭洲头春意浓
《白鹭洲头春意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