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白鹭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1:19:12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白鹭教学设计

《白 鹭》教学设计

―――南阳市鸭河工区皇路店镇中 李刚生

教学目标:

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3、鼓励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来赞美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白鹭》,品味、感悟、欣赏,分析文章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二、了解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三、检查预习

给红色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

喙( ) 镜xiá( )

kēng qiāng( )

suō( )毛 清澄( ) shì( )好

四、出示目标:

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3、鼓励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五、自学提示

(一)

初读课文,体会白鹭之美

1、画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有关白鹭的几幅画面。

六、检查自学结果:

1、找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给这篇散文定下了基调,通篇文字充满了诗性的感悟和表现力。

比喻新奇、贴切。

精巧:精致、小巧、美妙。 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色素美: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评价:白鹭“色素的配合”很适宜.(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身段美: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评价: “身段的大小”很适宜.(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附图比较)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朱鹭、苍鹭:大了些,太不寻常.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勾画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

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

2、3),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

四幅画面: (1)白鹭形象图:

雪白的蓑毛,流线型结构,长喙和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白鹭垂钓图:

是一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画,白鹭在清水里钓鱼,而“田”却成了画面的“镜框”,在画里,白鹭带给清水田以美丽,清水田又使白鹭更美。空间是白鹭装饰了田,还是田包容了白鹭,就留给咱们丰富的想像空间。 (3)瞭望图:

这是一幅静中有动的画面。写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上的“嗜好”。通过“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的细节,通过与“别的鸟”的对比,表现白鹭“嗜好”的独特。反“望哨”一词用在白鹭上,是把它拟人化了。可是作者却提了一个问题:白鹭真的在“望哨”吗?并不作回答,留给咱们想像。 (4)晚飞图:

这是一幅动中有静的声景。黄昏低飞的白鹭,居然成了“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是因为它为乡居生活带来“清澄”和“生命”。

七、自学指导(二) : 合作探究

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白鹭》一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它实质在歌颂什么? 答: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相互交流一下。

①马路天使――城市美容师,多少次车来车往的马路上看到他们,那些默默低头工作是他们的身影;多少次人流穿梭的街巷里,看到汗水和着灰尘流淌,那么闪烁晶莹。料峭的寒风里,马路上早出现的是他们的身影,当人们还在温暖的梦乡里甜蜜酣睡,他们已经用勤劳开启了城市的黎明。他们干着平凡的事情,可他们的心灵是多么纯洁和高尚啊!

②教师,园丁――崇高的称号,枝头绽放的鲜花,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老师整日默默无闻地耕耘着,是他们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禾苗茁壮成长。

八、当堂训练:

1、文章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精巧”体现在什么地方? “精巧”体现在:①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②它的存在,给乡居生活带来了美、悠然和清澄。

2、面对白鹭,文章写到了作者与别人的三点不同的看法。请一一找出并写下来。

①别人认为白鹭常见,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却认为它是一首精巧的诗。②白鹭立在小树绝顶,人们认为它在望哨;作者不同意这种看法。③白鹭不会唱歌,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作者认为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

3、“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从文中看,作者认为白鹭在望哨吗?为什么?

作者不这样认为。因为“望哨”给人紧张的、“不是安稳”的感觉;而作者却感受到的是白鹭的悠然,这是一种诗意美。

九、课文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小品文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白鹭》更是其中的精品。这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作者长于形象和色彩刻画,比喻新奇贴切,意境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十、布置作业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以“美就在身边”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歌颂身边被人忽略了的美。 十

一、板书:

16 白鹭

郭沫若

精巧的诗

韵味无穷的诗

人类的朋友

推荐第2篇:《白鹭》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文

在大作家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白鹭就是一首诗。浏览课文,找出能体现作者这一情感的两句话。

精巧

韵味无穷

过渡:为什么说白鹭是“精巧的”“韵味无穷的”诗呢?

二.自读课文,点击链接

找出你认为能感受到白鹭之精巧和韵味无穷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其味道,可适当加一些批注。

三.交流

“精巧”的交流:

§5.白鹭色彩和谐,体态匀称,使人赏心悦目,而作者意犹未尽,进一步写道——(齐读)

这几句用一个词怎么形容?

§2.这正对应了课文第二节所概括写的——(引读)

§3.作者还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出了白鹭形态之美。指名读这一节。

白鹤大了,生硬了,朱鹭、苍鹭也嫌大,而且因为它们色彩太过艳丽,而不寻常了。相比之下,白鹭色彩更为怡人,身段更为和谐。以上种种,我们在作者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白鹭的——精巧。

再读§5。

“韵味无穷”的交流:

钓鱼图:

漠漠水里,白鹭伫立,映照其中,不是构成了一幅鲜明可感的图画么?作者充满诗意的联想,让人感到韵味悠然,寻绎难尽,甚至会不知不觉地进入那种特定的意境之中。

瞭望图:

小树之颠,白鹭独立,披着霞光,迎着朝阳。似乎在极目远眺,所以,人们有了“瞭望”之感,借用作者的追问:“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

白鹭虽孤独却悠然,是清晨的美景吸引了它,还是在等待早出将归的伙伴。作者为我们留下了浮想的空间。

晚飞图:夕阳西下,暮色渐浓,炊烟四起,晚景如画。这时,你如果瞥见几只白鹭低低地掠过空际,会产生怎样的感受?

作者本人呢?齐读——悠然地……

小结:无论是水中的钓鱼,还是枝顶的了望,甚或暮色中的晚飞,都饱蕴着诗意,是无声的画,所以作者说——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接读)

四.齐读全文

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而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让我们以激情的朗读来感受这首诗。

五.作业

给图片配上诗作。

推荐第3篇:《白鹭》第二课时优秀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提问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过渡: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二、赏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

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

6、

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3、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4、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5、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精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

6、

7、

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了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回读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五、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推荐第4篇:《白鹭》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佚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课前准备:挂图、配乐朗诵音乐带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诗句揭题,简介白鹭。

1、诗句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简介白鹭。体长50厘米,全身的毛雪白,生殖期间枕部垂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蓬松蓑羽,以后消失。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主食是小鱼等水生动物。

二、初讲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白鹭哪几方面?

2、交流:

①指名读生字、找出新词、理解词语,并集体齐读。

寻常:平常。

嗜好:特殊的爱好。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韵味:含蓄的意味。

每每:每一次。

第一段(1)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2-5)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第三段(6-9)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

第四段(10)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自由练读课文

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

2、分类组合,学生互相评析指导。

四、写字指导

1、老师示范。鹤、蓑、喙、嵌、框、嗜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二、精读指导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文首、文尾相呼应,首尾圆合,深化了文旨。)

①通常的诗有什么特点?(语言精练、开锅、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②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意味无穷的诗?

a、自读2~9节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明原因。

b、第2~5节写的是白鹭的精巧,第2节是概括地描写,第5节是具体的描写。

(细细揣摩第七节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白鹭真的在瞭望吗?》为题目,晴天的早晨,白鹭常常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为开头,说话,陈述自己的观点。)

d、小结:静态的精巧、动态的韵味,都是一幅幅值得欣赏、口味的画。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①这是什么句?请换一种说法。

(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宛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3、说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

(蜜蜂采蜜、秋虫呼叫、冬梅傲雪、高山流水、小桥人家……)

三、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第三段的背诵:觅食-栖息-低飞-不会唱歌)

四、总结全文,巩固提高

1、作家郭沫若以诗人独特的眼睛和诗心,善于发现美、鉴赏美、评价美,发生动、形象、简洁和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借鉴电影蒙太奇的艺术,创造了气韵生动、情景俱美的意境,宛如一首流动的音乐,韵味无穷的诗歌,艺术地再现了白鹭不同角度的美,给读者以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

2、鸟是大自然中动人的音符,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

五、作业

背诵课文

小作文《白鹭真的在望吗?》

板书:

16 白鹭

精巧的诗

韵味无穷的诗

人类的朋友

推荐第5篇:白鹭教学反思

原来教散文也可以很快乐

《白鹭》是郭沫若写的一篇形美、意美、情美的散文。篇幅不长,优美生动,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但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仅凭书上的语言文字和一幅简单的插图来体会白鹭的美是很有难度的,教学时肯定比较累人。而作为新教师的我更没有任何把握来上好这堂课,心里挺着急。于是我就想运用课件,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白鹭,真正看到它的美,想来效果应该会好些。所以,在备课前我就上网查找白鹭的图片,选择一些与文中相应的图片,备好课我就精心制作了一份课件。这样学生的感性认识就有了,相信没见过白鹭的他(她)们在看到我所精心挑选的图片时会有所感动。但是光感动还不行,小学语文教学除了个性体验外还要感情朗读。学生知道该怎么读吗?能读好吗?我有些怀疑,毕竟这不是记叙文,是散文哪!再三考虑后我决定范读,虽然有人会认为这是不尊重学生的个性朗读,框死了学生,但是我想示范性也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征,必要的示范可以促进学生更快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在充分的准备下,果然较为顺利的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并且从学生的语言、表情中我知道他(她)们学得十分愉快。而这种愉快的情绪也感染到了我,整堂课我都在微笑,教得很轻松(当然,这是课后才意识到的),可以说我与学生是在欣赏、畅所欲言与美文朗诵中学习这篇课文的。以下是我教学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

课件出示白鹭在清水田里钓鱼的画面(学生发出欣喜的赞叹) 学生欣赏图画,教师有感情的朗读第六自然段。

师:看了图片,听了老师的朗读,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1:我觉得它们在清水田里钓鱼时形成的画面十分的美,一个个都很优雅。 师:“优雅”这个词用得真好。

生2:我认为作者仿佛把白鹭看成了人,用一个“钓”字,十分的妙!

生3:作者把白鹭钓鱼时的画面比作是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感觉是我房间中装饰的画一样,可见一定非常美。

师:是啊!确实很美,而且这幅画还会动,那就是一种“灵动的美”。

生4:最后一句中的“设计”这个词也可以看出白鹭钓鱼时的美,因为那并不是“有心人”设计的,而是大自然的杰作。 片段二:

师:再好好读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白鹭瞭望图,看看屏幕上的画面,发挥想象,你觉得白鹭是在“瞭望”吗?

生1:白鹭是在“瞭望”,它在瞭望自己的未来,瞭望着光明的到来。

生2:文中的“孤独”、“绝顶”,说明了作者被监禁孤独的心情,所以它在瞭望,希望得到自由,希望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师:说的不错,联系了作者的写作背景,考虑十分周到。 生3:它不是在“瞭望”,也许是刚睡醒,在沐浴阳光,吸收大自然的精华,让自己永远这么美丽、优雅。 生4:它不是在“瞭望”,也许是在计划今天的行程,到哪里去钓鱼。

师:是啊!白鹭也许是在瞭望,也许不是,但无论是与不是,都丝毫不减它的韵味,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体会体会这份独特的韵味吧! 在课堂中像这样的对话还有很多,先不去考虑它的对与错,重要的是我知道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白鹭的美,感受到了作者语言文字的美,也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也许几年后,他们对课文内容早已遗忘,但我相信白鹭优美的身影已深深印刻在他们脑中。

推荐第6篇:16《白鹭》教学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后播放多媒体:夕阳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嗜”是翘舌音,声母是“sh”;“喙”读“huì”。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点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

(3)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

(1)围绕上述问题同桌合作学习;

(2)交流:启发学生先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之后,让学生将白鹭与白鹤、苍鹭进行对比,从“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中进一步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和谐之美。

(3)朗读训练

3、学习第三段(6~9自然段)

交流:写了白鹭的觅食、栖息、飞行和不会唱歌。

(2)指名读,你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

b、“这只白鹭真的在遐想、了望吗?”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白鹭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美。

c、“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的飞。”此情此景如诗如画。当你悠然地观看这情景,有什么感受呢?

d、“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改陈述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那么,为什么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不就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吗?)

4、学习第四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总结全课

1、齐读第一段、最后一段,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齐读全文

四、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朗诵比赛;阅读散文或散文诗,增强文化底蕴。

推荐第7篇:《白鹭》教案

白鹭

民族中学王帅

教学目标:

1、仔细品读全文,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白鹭的美,了解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2、理解本文描写白鹭所运用的独到方法并指出其作用。

教学重点:作者从常见的动物白鹭身上发现其独特的美,运用多种方法对其美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这平凡的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情感。(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美并讴歌这种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单元我们学习了培根的《论美》这是从人的美谈的,而美还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等,美是丰富多彩的。自然中的山水风光、花鸟虫鱼、草木林石无不蕴藏着各自独特的美,也都可以用艺术来表现他们的美。于是有了许多咏物和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和散文。

投影杜牧的《白鹭》诗,让学生说出写的是什么鸟,(让学生观察后谈对白鹭的印象。) 师:白鹭其实是一种很普通的鸟,过去的人们能常常在水塘和田间看到它,因为环境原因现在我们很少看到,同学们能说说对白鹭的了解吗?(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介绍,后教师投影知识介绍)师说:白鹭因常见而使人忽略了它的美,下面我们来看看大作家郭沫若发现了白鹭身上怎样的美呢。

二、整体感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设想自己在田间水塘边,专注地朗读散文《白鹭》,要求边读边找出文中作者对白鹭独到的感受和评价的几个关键句子,用浪线勾画出来,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写作内容和抒发的感情。(要求学生概括在书上)

师点拨:为什么首尾都说白鹭是一首诗呢?诗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美,“如诗如画”)为什么结尾处又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呢?(散文诗说明白鹭美的内涵丰富,其美反而容易被人忘却,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么容易被人发现,韵在骨子里就说明白鹭的美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文中“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就说明了这一点。“实在是一首诗”,“实在”一词,突出了作者对白鹭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叹。)(注意概括的方法介绍)

描写了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抒发对白鹭蕴涵的美的赞美之情。

(老师要注意的是:读文章要3-4分钟,问题1要让学生写出来,全班交流。老师板书在黑板上。常见——忘却的美——赞美)

三、精读理解:

师: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赞美常见的白鹭是一首诗,表现白鹭具有诗一般的美处,那么白鹭那韵在骨子里的美到底表现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找出了文中描写白鹭美的句子或段落,加以交流。(教师点拨补充) 师:根据我们找出的句段,请同学们来概括作者在这些句段中表现了白鹭哪几个方面的美?

投影展示,请学生根据画面和文字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文字中所表现的美。(生读感受) 老师示范:和谐美(三个字

抓住关键词: 嵌、镜匣)

①外形美(

2、5节)--------能看出的美

②和谐美(6)------------------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③神态美(7 安稳、悠然)-------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④动感美(8活力美

黄昏

乡居)----------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 (答案灵活不求全一致。老师板书)

师总:白鹭是一种平凡的动物,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抒写了它因为常见而被人忽略的这么多的美。可见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所以我们要善于用心去感受、发现蕴含在平凡事物中的美。

师生共读:罗丹语

老师总结:大家通过仔细品读全文,感受到了白鹭的美,了解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完成了我们今天的两个任务中的一个。(可以安排学生质疑,主要是第9节的理解)

出示目标回顾第一个目标的达成情况,再让学生明确第二个目标。

四、探讨写法

师:美的事物还要作者采用高妙的艺术手法加以描绘展示。我们在上学期已学习了《海燕》、《白杨礼赞》《石榴》《马说》等咏物课文,回忆一下作者在描写海燕、白杨、石榴、马等事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突出这些事物的形象和美的。(对比、烘托、象征、细腻的描绘等) 本文也是一篇优美的咏物散文,在状物抒情方面用了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手法: 学生可以找出对比、夸张的手法,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本文在描写白鹭上与众不同的地方。

老师引领:出示工笔与写意画各一,指出二者的区别。出示《石榴》描写片段,与之比较,让学生发现本文状物抒情的特点:抓住事物的神韵作粗线条的勾勒。(师生朗读全文感受)

回顾目标,学生谈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一)语文活动 : 观察日记: 要求:

1、描写自然界常见的一草一木一物,表现其独特的美。

2、恰当运用作者状物抒情的方法。

(二)读课本上《散文家谈散文》。了解作者的观点。

板书

常见

被人忘却的 美

赞美 白鹭

(散文诗)

外形美

在 和谐美

骨 神态美

子 动感美

平凡

独特的感受

独特的认识

教学反思:美是客观存在的,美的表现形式也是 多样的。因此,引导学生用自己的

眼睛去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美,用优美的文字去描绘美。

推荐第8篇:白鹭洲头春意浓

白鹭洲头春意浓

“在设计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月亮上的足迹》这篇科学小品文的教学时,我区兴桥中学宋老师感到很困惑。以下是她设计这一课的教案,请大家给她出出主意。”吉安三中刘冬兰老师像往常一样将帖子发到了吉州教研网的论坛上。

没过几分钟,网上就有了回帖。

“‘激趣’是该文设计的着力点,但这篇教学设计没有体现出来,整体设计显得生硬死板。”吉安二中杨帆老师率先提出了建议。

“如果把这节课的重点定位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能学到一些与人类登月有关的知识,感受科学的魅力,若能进一步让学生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也许会更好些。”来自吉州区一所乡镇中学的刘丽老师回应了杨帆老师的建议。

“我认为,应该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课后延伸拓展学习的要求灵活把握。比如,类似于《月亮上的足迹》这种科学小品文就可以根据‘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探究写作’的思路展开教学。”论坛中这个跟帖的出现,令所有在线老师兴奋起来。原来中央教科所王晓霞老师也参加到这个教案的讨论中来了。顿时,论坛里掀起一阵议论的热潮,跟帖一份接着一份„„

“太神奇了,这让我们山里的老师也能直接与专家们交流啦!”看完吉安三中网络教研现场展示活动后,一名来自井冈山中学的老师兴奋不已。“了不起!有这样的网络教研平台,我们的老师何愁不能快速地成长起来呢!”遂川县教育局的一位领导见此情景也有感而发。

这是记者在全省中小学第三届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的现场观摩活动中看到的一幕。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吉安市吉州区教育局专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该区吉安三中、阳明路小学、石阳小学、仁山坪小学等四所校本教研示范学校作为经验交流会观摩活动点,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亮点。

一夜好风吹,新花千万枝

就在这回帖的半小时内,记者发现参与跟帖的教师数量之多、参与面之广,令在场的代表们无不由衷赞叹。在这些回帖的教师中,有13名区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是来自该区11所中学的语文老师。他们不在同一个空间,却在同一时间内讨论着同一篇教案。网络教研在这里彰显出无穷的魅力!

在采访中,吉州区教育局陈高建局长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吉州区教育局就建立了“吉州教研网”,之后陆续建起“吉州教研博客”“吉州教育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使得全区教师都能自由地传递教育教学信息,分享教研成果,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目前,“吉州教研博客”网上注册人数已达1600余,“吉州教育论坛”网上注册会员为1594人,全区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师加入了该博客和论坛。该博客发表各类型、体裁的日志500余篇,其中包括课题研究、学生作品、德育工作、教育叙事、校本教研、课标解读、读书沙龙、教学反思等。为了使全区教师的交流更有针对性,区教研室还组建了以学科教研员为龙头的学科圈,让相同学科的教师在圈内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区教研室相继开发了博客圈、学校圈等活动平台,让教师更便捷地融入学习讨论中。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区教育局还举办了“博客之星”评选活动。如今,全区已有15名教师成为“博客之星”。

“随着课改向纵深推进,引领教师全员参与、全过程研讨无疑是将教研向纵深推进的重要途径。”区教研室胡联芳主任介绍说。在这里,记者看到,网络教研不仅创新了传统的教研方式、激活了教研活力,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教研工作质量。建立在网上的教研博客、教育论坛,使得城乡帮扶、校际交流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教研活动呈现出方式多样化、活动常态化的喜人局面。“网络教研活动将我们聚在一起,在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互为老师、相互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工作的激情和生活的幸福。”吉安三中一名教师道出了全区教师的心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网络教研的春风,吹暖了吉州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信心,吹绿了生机勃勃的白鹭洲头,让人们看到课改在吉州区向纵深推进的春天。

春路雨添花,满眼尽春色

大屏幕上,一张张照片在滚动。随着石阳小学李婵娟老师的一声“停”,画面定格在王淑华老师的照片上。“本次活动的第一位中心发言人是王淑华老师!”李婵娟老师高声宣布。随后,李婵娟老师又以同样的方法从电脑中抽出了四张B卡和两张C卡,确定王淑华、周文卿等四名老师为中心发言人,龙文华和邹丽玲两名老师为评价员。

原来这是石阳小学将卡式管理运用到校本教研创建的一种方式。卡式管理方式让参加活动的教师通过抽取不同种类的卡片,确立自己在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卡片分为A、B、C三种。被抽到A卡的为主持人,于活动前一周揭晓,由他(她)根据课题的需要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被抽到B卡的为中心发言人,于活动现场揭晓,持B卡的老师要围绕主题作重点发言。被抽到C卡的为评价员,也于活动现场揭晓,持C卡的老师需评价所有参与活动的老师的表现,视个人表现情况分别给予红卡、绿卡或黄卡。其中红卡为优秀,得5分;绿卡为良好,得3分;黄卡为一般,得2分。卡片得分成为每名教师参与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在此之前,该校彭海平老师已为四年级(6)班的学生上了一节“习作指导”课。课堂上,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迫不及待地想与同伴分享自己卖气球的经历。“因为孩子们都喜欢气球,所以我就找那些带小孩的大人买气球。”学生唐聪敏满怀信心地说。“我向一个带着孙子的老爷爷推荐买气球,哪知道老爷爷以为我是在送气球,接过气球就走了。”学生邓谏明一脸委屈地说。“我发现要成功地卖出气球,就要仔细地揣摩顾客的心理。”“这次体验活动让我感受到挣钱的艰辛,以后我再也不乱花父母辛苦赚来的钱了。”学生陈禹、刘泽楠也分别介绍了自己卖气球的经验和感受。

课后,该校语文课题组采用卡式管理的方式,组织教师围绕“习作指导”一课展开讨论。结合已研究一个多月的“体验性学习模式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课题,课题组老师纷纷畅谈自己观课后的感想和看法。“如果引导学生学会多渠道地参与生活,多角度地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学生就不再担心没有内容可写。”“其实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全新地体验生活,是孩子快乐习作的重要途径。”“体验生活,不仅要让孩子们感受到体验的快乐,更要让孩子们有表达和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才会有快乐习作。”会场上老师们热烈讨论的氛围感染了与会代表。“他们表现出的精神风貌无不洋溢着辛勤付出后收获成功的幸福感和自豪感。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一名与会代表激动地说。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课题组将等级卡做成了一张张可爱的笑脸,笑脸背后写有各种名言警句;有的课题组将等级卡做成各种几何图形或卡通图案;有的课题组将等级卡设计成花朵的形状。“我女儿在幼儿园得了一朵小红花,我们全家欢喜。没想到,今天我也得到了一朵小红花。”石阳小学的一名老师得到小红花等级卡后兴奋地说。

当记者赶到阳明路小学的活动现场时,阳明路小学内早已是人山人海。“一堂好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自主地获得新知,而教学方法则因师而异、因生而异。”一名来自新余市的老师看完阳明路小学“同课异构”活动后颇有感触地说。

原来在阳明路小学的活动现场,该校的两名数学老师邓琴和黄满媛分别就五年级“可能性”一课中的教学片段展示了自己的教学方式。精彩的授课情景让与会代表们深刻感受到了“同课异构”教学的魅力。邓琴老师借用足球比赛中用抛硬币决定哪个队先发球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分组实验中发现“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接近总次数的一半”。紧接着,邓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众多数学家就这个问题研究出的实验记录,旨在让他们通过观察记录加深对“可能性”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尔后,黄满媛老师在课堂上设置出的摸球游戏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在几轮摸球游戏中总结出:当盒中只有红球、黄球各一时,摸到红球、黄球的可能性各为二分之一。

“邓老师的课就像大家闺秀,端庄、大气,而黄老师的课则像小家碧玉,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吉安市青原区的一名教师称赞道,“真是妙趣横生,寓教于乐。”采访中,该校校长告诉记者,此次展示只是该校“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中的第四和第五环节。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和实践,阳明路小学总结出“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五部曲:一是集思广益、确定主题,二是独立研究、形成个案,三是集体研讨、确定教案,四是实施教学、集中听课,五是互动评价、反思提高。

“无论是展示课,还是常态课,我们的老师都能认真对待,甘愿拿出个人成果与同课题组老师共同研究教案设计、推敲细节,因为我们相信,团队的力量更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一直陪同采访的区教研室曾玲莉副主任自信地对记者说。是啊,在这里,记者不止一次感受到各个学校里浓郁的教研氛围以及老师们团结互助的钻研精神。无论是卡式管理,还是同课异构,吉州区中小学教坛到处洋溢着盎然的生机和活力。

且看春意处,花重白鹭洲

“从‘走近名师’到‘走进名师’,我们认识了朴实严谨的贾志敏、幽默诙谐的于永正、睿智沉稳的孙双金、诗情画意的王崧舟和热情奔放的窦桂梅等一大批名师。”仁山坪小学许贤玉老师一番激情洋溢的话拉开了该校“名师引领,在智慧间行走”语文组教师沙龙活动的序幕。

就在40分钟里,通过“走进名师课堂――名师课堂精彩回放”、“走进名师精彩课堂的背后――解读教材别出心裁”、“走进名师的书屋――博览群书”三个话题,教师们共享了名师精彩课堂的盛宴,他们仿佛走进了满目繁花的境界里,一处一景,一步一叹。名师们高超的教育技艺、宽阔的课程视野、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交流与碰撞中注入老师们的心中,滋补老师们的心灵。

与此同时,在该校三楼的电教室内正在举行综合组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在肖元莲老师的主持下,各学科的老师围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畅谈读后感想,展示讨论和交流。

采访中,晏桂香校长告诉记者,学校举办“名师伴我成长”活动三年来,通过交流学习心得,老师们不光从名师身上学习到了灵活的课堂机智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而且学习到了名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教学艺术,使得老师与名师的关系从陌生到熟悉、从遥远到贴近、从模仿到借鉴。

在随后的现场作课活动中,陈白贞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语文《索溪峪的野》一课深深震撼了记者,我们仿佛看到享誉全国的名师就在眼前。

上课伊始,陈老师并不急着要学生们翻开课本,而是先让他们来一段“思维体操”。“有句话叫‘青松迎客,寒梅报春’,那么如果我现在说‘青松迎客来’,你们会怎么接下句呢?”话音刚落,就有学生起身说:“寒梅报春走”。顿时,引来台下笑声连连和更恰当的回答:“寒梅报春去”“寒梅报春归”。看着学生活跃的身影,听课代表都会心地笑了。

“同学们表现很好,思维很活跃,我希望在今天这堂课上我们来场课堂表现大比拼。谁表现得好,老师就送三角星。谁得的三角星最多,就被评为‘课堂小能手’,老师将送给他三角星卡片,上面有我的亲笔签字哦,大家说好不好?”陈老师微笑着说。

“好!”学生们整齐有力的回答声响彻整个教室。课堂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就连台下听课的教师也跟着陈老师和学生一同走进“索溪峪的野”。

一阵悠扬轻盈的旋律在教室里响起,陈老师那优美动听的朗诵声在课堂上荡漾开来“:倘若今天你要步入湖南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杂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只剩下一个字――野!”紧接着,她让学生带上“野”字牌照相机去捕捉文中精彩的画面。此时台下学生成了“游客”,可以选择课文中一个自己最想去的“景点”,细细品读:“我感受到山是野的。”“我看到的动物是野的。”“我仿佛看到一只机灵可爱中透着野气的小猴子。”原来课文中猴子撒尿这一情节令学生印象尤为深刻。于是陈白贞追问:“作者为什么不写端庄典雅的长颈鹿、楚楚动人的孔雀开屏,却要选择猴子撒尿这样的场景呢?难道这是作者的疏忽吗?”这一问引来学生们一番激烈的讨论。“这样更能显示出山的野,动物的野。”学生们领会了其中的含义,在反复朗读中“咀嚼”出了“野”味,纷纷亮出自己的感想。随后通过新老教材对比,陈老师向学生介绍“个”、“小”两字的表达效果,让他们细细体味,进而做选材迁移训练。

带领学生们“游览”完索溪峪的动物,陈老师又开始引领他们欣赏索溪峪的山水。伴随着悠扬的旋律,一幅幅壮美的山景图画透过幻灯片出现在学生们眼前。“此时此刻,在你眼里,索溪峪的山怎么样?”在她的引导下,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美”“险”“雄伟”“壮美”“崇山峻岭”“层峦叠翠”等一个个生动词语从学生们口中蹦了出来。

“动情地吟诵美的语言,你的身心才能真正驰骋于这充满‘野’味的风光之中。”陈老师说,并让学生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索溪峪的一个特点,开展朗读大比拼。有的学生选择读“惊险的美”,有的学生抓住“几十丈高”“拔地而起”“摇摇晃晃”等词读出“险”,有的学生抓住“千峰万仞”“绵亘蜿蜒”读出“磅礴的美”。学生们朗读时投入的表情和动作,赢得听课老师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断壁悬崖拔地起,悬空巨石风中摇

绵亘蜿蜒千万峰,浩气长舒十里廊

直插云天与星月为友

横拦绿水和鱼虾为伴

相对相依如情人,婷婷玉立似淑女

全班学生开始齐声朗诵起这段在课堂上编起的小诗。记者沉浸在师生合作的和谐氛围中,同时隐隐感觉到,有一种力量正在悄然积蓄着,等待着破土而出。果然,随着课件画面的更迭,积蓄已久的力量终于爆发了。掷地有声的语言、短促有力的动作、自信的神情,与优美的旋律汇成一曲响彻心扉的乐章。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坐在记者身旁的一名老师激动地说:“太精彩了,真是不虚此行!”是啊,有了如此生动的课堂,学生怎不会个个铆足了学习的劲,有了这样的教学氛围,学生何愁不能快乐地学呢?

寄语庐陵白鹭洲,明年春色倍醉人。春天,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吉州区校本教研的春风吹拂着课改的希望田野,迎接她的行将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

□责任编辑许雅健

E-mail: xuyajian@126.com

推荐第9篇:1.白鹭(教案)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通过所写的事物,或蕴含着作者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本单元主要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三篇精读课文和《珍珠鸟》1篇略读课文组成。《白鹭》是作家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来说明做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许地山的父亲希望他们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期望孩子们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借助桂花,来展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表达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珍珠鸟》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抓住珍珠鸟的可爱,表达了“我”与珍珠鸟之间互相信赖、和谐相处的情意。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的方法。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知道课文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学习借用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心中感情的方法。如:《白鹭》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关注课文中描写白鹭的语言,通过对全文的读、悟加深了学生对白鹭的了解,从而深刻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落花生》一文则抓住花生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桂花雨》则重点抓住抓住桂花的香、乐,来寄托思乡之情;《珍珠鸟》通过叙述珍珠鸟前后对人的变化,抓住珍珠鸟的可爱,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2)学习书面表达,从阅读课文做起。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意味着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对前面四篇课文所学表达方法的运用。先回顾前面所学的四篇课文: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引导学生找到一样自己喜欢之物,或因美而喜欢,或因有特别的故事而喜欢,或因有特别的含义而喜欢等,而后要会按照习作中的提示:是什么,什么样子,怎么得到,为什么成为心爱之物等来安排自己的习作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来表达自己对这样事物的感受。

【学情分析】

五年级是由儿童向青春期过渡的开始时期。这时候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有着明显的变化,

是培养各种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

在语文学习上,理解课本的关键字词难度会更大;阅读方面则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分析能力,对于准确理解字词的难度会比以往大。本次习作,对学生来说找到一件具体事物不难,难在如何用文字将这事物所包含的情感表达出来。

这是五年级开始的第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中,教师在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注意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放缓教学节奏,不能给学生“下马威”,要保护好学生学习兴趣。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积累描写事物的词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感悟整篇文章,把握文中描写具体事物的字词,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去感悟事物背后包含的感情,夯实这个过程,让学生在“走路”中记住“路线”。并通过背诵等方式积累、加深对课文理解。

2.为习作做好阅读。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有特点的表达方法。通过关注文章结构与表达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为单元习作做好必要的准备。

3.引导学生拓展相关课外阅读,加深对于单元主题的理解与运用,更好的形成单元整体感知,并增加语言文字积累。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1.白鹭

2

2.落花生

2

3.桂花雨

2

4.珍珠鸟

1

口语交际

制定班级公约

1

习作

我的心爱之物

1-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

1

合计

10-11

1白鹭(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宜”等10个生字,会写“精巧、色素”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写白鹭,并从中感受到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中万物的热爱。

4.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含义,了解描写白鹭的美来抒发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万物热爱的表达方法。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含义,体会直抒胸臆抒情方法。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学习运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读懂课文,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写白鹭。

(重点)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白鹭的美。(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杜牧的《鹭鸶》

教师口述: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

落晚风。穿着白色的外衣,白色的毛发,青玉琢成的小嘴,群起群落在溪水中捕鱼,受惊向远远的碧绿的山林飞去,好像晚风吹落一树的梨花,飘酒在天际。大家能猜到这是杜牧写的哪种鸟类吗?(板书课题:1.白鹭。

读课题。)

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和雪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世通称白鹭。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的羽全有。请同学们看这些白鹭的图片。

展示图片:谁能用一个词或几个字或一句话或几句话,来说说你看到的白鹭。

教师提示:提示学生着重描绘白鹭的外形、运动中的姿态,以及白鹭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教师利用备课资料中的图片、资料,补充介绍课文中白鹭的情况。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

二、介绍作者

郭沫若: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主要作品: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等;历史剧《屈原》、《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等;

回忆录《洪波曲》;评论集《雄鸡集》等。一生创作了极多文学作品。

三、初读感知

(1)

(2)

(3)

(4)

(5)

(7)

(8)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白鹭

色素

嫌疑

长喙

黛色

粉黛

镜匣

匣子

嗜好

韵律

嵌入

恩惠

(重点指导生字“匣、黛、嗜”易错的读音,读准前鼻音“恩、嫌”等。)

②你认为哪些生字容易记错或难理解的,请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重点指导区别形近字:嫌

歉(区别,并口头组词)

重点指导理解:黛的意思。喙:通过看图指认理解;黛:给出字典里的三种意思——1.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2.青黑色的。3.姓。让学生选择。

①选字填空

)意

)弃

)虚

)让

)疑

(3)理解词语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清澄

特殊的爱好。

嗜好

清明;清澈。

长喙

盛梳妆用品的匣子,其中装有可以支起来的镜子。

镜匣

长嘴。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白鹭的?读完后,白鹭给你留下的怎样的印象?(本文通过描写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来写白鹭。)

指名回答,朗读,完成初步感受。

(2)梳理课文思路

填空:

课文从(

)、(

)、(

)、(

)来写白鹭的美。

四、学习“会写字”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7-29)

(9-12)

(13)

(14)

(15)

(16)

(17-29)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嫌、、框、哨”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鹤、韵”左右结构,左右等宽。“嵌、恩”上下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嫌”和左右结构的字“鹤”,学生练写。

嫌:左窄右宽,注意女字旁的“撇点”。

鹤:左右均等,左边有四横,右边“鸟”最后一笔横不能写太长。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并摘抄积累:那雪白的蓑衣,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练习运用: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抓住一两个方面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有新鲜感的句子,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样的句子才有新鲜感,鼓励学生理解这些句子并学习运用,同时也重视了全文理解的的需要。】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30)

(31-3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课文,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含义,体会直抒胸臆抒情方法。(重点)

3.边读边想象画面,读懂课文,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的美。(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课文词语。(课后词语表中的词语)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这美丽的白鹭的?(复习回顾)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走进郭沫若笔下的白鹭。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谁来所说白鹭给作者怎样的印象?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生齐读)提问:在你眼中诗、散文诗应该是怎么样的?白鹭的那里是一首诗、散文诗呢?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白鹭的那里是一首诗、散文诗呢?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板书:颜色

身段

三、品读释疑

(一)白鹭是一首精巧的小诗。

1.自由读文1至5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白鹭哪些地方让人着迷?

预设:重点关注第五自然段。从“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中感受白鹭是一首精致的小诗(板书:精巧的小诗

外形美)

引读第二节:是啊,颜色的配合——,引读第五节:那雪白的蓑毛……正因为白鹭的外形那样和谐、素雅,所以我们说它是一首精巧的诗。

(1)那雪白的蓑衣,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朗读积累。

(这段话体现了白鹭身段的精巧。)

(2)素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较直接写出了白鹭的精巧。朗读,加深对上句话的理解。

小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看着这美丽的白鹭。那画中的颜色、身段,美丽的外形让郭沫若先生着迷,犹如一首精巧的小诗,让人回味。

(二)白鹭是韵味无穷。

还有哪些美丽的画面?你能给它们取个题目吗?(白鹭钓鱼图,白鹭望哨图,白鹭飞行图)

归纳时,

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副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鹿设计的镜匣。

你从哪儿读出了美?(板书:钓鱼图

和谐美)

从一个“嵌”字,感受到画面的美,画中有着浓浓的诗韵。

2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

(3)

(4)

(5)

(6)

(7)

(8)

在望哨吗?

从与别的鸟进行相比,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比对感受白鹭的悠然。(板书:望哨图

神态美)

抓住“?”,引发学生的想象、猜测,感受“韵味无穷”。

小结: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白鹭在干什么呢,让我们有无穷的猜想,韵味无穷。

3.黄昏的空中遇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时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板书:飞行图

动感美)

小结: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享受的情趣。和谐的画面、悠然的神态、飞行的动感,都值得我回味其中的韵味。(板书:韵味无穷的小诗)

4.

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指导理解“铿锵”指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学习反问句,体会作者对白露的喜爱之情。(反问句改陈述句)

(三)

提炼小标题交流

同学们互相说说你是如何提炼小标题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题目,题目又叫标题。小标题,就是一段文章的题目。合格的小标题就是这段文字的“眼睛”,本身要新颖、精炼,能反映和概括这一段文章的主要意思,或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小标题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为短语。)

方法指导:本文2-10自然段作者具体描绘了白鹭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美。2-5自然段从色素、身段写出外形美;而6-8自然段就像三幅优美的图画,从每个自然段中摘取几个关键词语、根据文章的主题,提炼出小标题作为给每幅画起的一个名字就很恰切了。

一般提炼小标题的方法有以下六种

1.依据段意提炼小标题;

2.摘取文中关键词语做小标题;

3.依据作者的写作线索提炼小标题;

4.依据文章的主题提炼小标题;

5.依据故事发展的不同阶段提炼小标题;

6.依据课文各完整故事提炼小标题。

四、学习写作方法

1.本文作者描写白鹭生活习性的6-8自然段,读起来就像一幅幅画面呈现在眼前。这就是散文的一个特点——画面感。因为作者做到了这样几点:

明确的方位词“在清水田里”“小树的绝顶”“黄昏的空中”;

(9)

(10)

(11)

(12-14)

(15)

细节观察“站着”“孤独”“偶见”;

③适当的修辞“……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比喻)。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反问)”

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视觉(看)、听觉、触觉(孤独

不安稳)等;

⑤文字留白,如“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这样的散文,读起来才会在脑海中留下鲜活的画面。

2.你喜欢家乡常见的小鸟吗?请认真观察一种,练习写一段话,写后读一读,看是不是有画面感。

示例: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设计意图: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文中的写法。】

五、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在这美丽的背后,你感受到是作者的什么?

作者借助描写白鹭的美来表达自己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之情)

六、小练笔

你喜爱的事物有美丽的地方吗?那就选择一个方面,写一写你喜爱的事物,表现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七、当堂检测(必做)

1.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教材课后题第1题。)

2.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个名字。

七、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白鹅》,完成《点拨》1+x阅读攻略的练习。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韵到骨子里的散文诗

喜爱白鹭

热爱大自然中的万物

精巧的小诗

外形美

钓鱼图

望哨图

飞行图

韵味无穷的小诗

推荐第10篇:白鹭的散文

一、白鹭

云天澄碧、江渚滩涂、飞鸟翔集这样的景观我是极心仪的,偶尔去了水草丰茂之地,极目远眺,一派清寂寥廓之美。若是瑟瑟秋风,雁字排空,则顿生无边苍茫、此乡彼乡之感。自然之美有时不仅带给你喜悦,还会惹你伤感的。在林风眠的画里,常见一排墨笔飞禽,于云霭暮色之下,穿越茫茫苇荡,是迁徙还是告别?是离家还是返家?直教人感叹人生况味情同此境。晚年的林风眠,确是很寂寥的。

这一次,我要去的是崇明岛方圆达三百多公里的东滩湿地,它已然成为上海最重要的自然遗存。在我的诗中,想象的翅膀曾多次飞临其上空,去一次,不过是实地验证而已。车过长江大桥的时候,算是领略到了人工的伟力,一桥架设空中,以穿云之势直插崇明岛。正午的阳光把江面化作了万盏明镜,驳船小似江鸟,水界庞然广大。车也如渐生翅翼,掠过长兴岛,很快进入崇明。

我从来不赶什么旅游旺季出游,所以并没有刻意选择南北迁徙的候鸟途径东滩的高峰期而来。那是草长莺飞或硕果金秋的时节,不是眼下的夏秋之交。在一处嘈杂的停车场泊车以后,缓步进入东滩湿地,一路上芦苇丛生,结草成荡,放眼望去,真可用莽阔无边来形容。和我去过的美国黄石国家森林公园一样,游人只能走在为保护自然资源而修建的木板走廊上进入景区,脚下的粘土层里有几只小螃蟹,还有些不知名的虫类,却也无甚新奇。一座类似茶亭的木屋出现在前方,显然是供游人歇脚之处。进屋后,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吸着烟,木然地向外张望。此时天色有些晦暗,茫茫苇荡在周遭显得静悄悄,间或传来一丝丝沙哑低沉的风声,一种空空如也的感觉顿然向心头袭来——单调,而且是整体性的单调,就像一处滤去了所有亮色和点缀的困城,唯以空旷、冥远和寂寞示人。即便你喊上一嗓子,料也是没有回馈的。

好在这种单调在我眼前被迅疾地打破了,真的就出现一只白鹭了,它仙子般从远天飞来,优雅地舞蹈,滑翔,俯身而下,竟在不远处的水塘边轻盈地落停了。然后,它迈着碎步,像个悠闲的散步者,或啄食,或啼鸣,翕张雪羽,昂起曲颈,作欲飞未飞状,似陶醉在自己美妙的倒影中。由于它的出现,一种莫名的气场随即产生了,雪白的仙灵闪耀在苇荡之中,一切都鲜活了起来,一切都因它而存在。先前的单调感消失了,周遭的一切,不再显得荒寂无垠,而像是专为藏匿白鹭的行迹、提供家园式抚慰和怀抱的所在了。

此情此景,套用一位先贤所述并作一字更改:“你未看此花(鸟)时,此花(鸟)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鸟)时,则此花(鸟)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好个境由心造、即物生情的美妙阐释!我在木桥上拐了好几个弯,蹑手蹑脚向白鹭靠近,试图找一个更好的拍摄角度,刚按动快门,不想就惊着它了,它遽然翔空,瞬间就消失的悄无踪影了。不由得想起李清照的“如梦令”,内有“惊起一滩(只)鸥鹭”之句,恰合此境。怅然之际,却见白鹭又出现在空中了,此时的东滩,俨然成了它壮观的舞台和神游的疆域,刚好一阵大风吹过,丛丛芦苇就像是无数双招展的手臂,一齐向着这洁白的仙子、优美的舞蹈家致意。

这片宝贵的湿地是无数候鸟春秋两季翔集的越冬地。它们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出发,跨越万里之遥,来此休整栖息,生儿育女。我能想象那种在晨光夕暮中鸟类欢歌曼舞的动人画面。那时,大地春暖花开,游人纷至沓来,东滩把天堂映像投射在江海之边,画家为之销魂,摄影家为之狂喜。然而,淡季而来的我却并无遗憾,因为东滩之魅,全然被一只白鹭诠释了。它如梦似幻,自由穿翔,在我心灵之域、那唯美的殿堂,舞蹈,歌唱,并被典藏。

二、孔雀羽

孔雀的羽翎,甚是漂亮,每一支都有招展的模样。

你可以想象它展示美丽光芒的一瞬,定像打开一把五彩斑斓的羽扇,或如猛然间抖开的满天星斗,傲然地照人。它定能吸引看客们的目光,并令他们啧啧称赞它的美艳绝伦。于是便有人觊觎它的美,想把它美丽的羽毛占为己有,或以手拔之或以刀剪之,管它呢,毕竟是只动物么,以后或成了商品可卖钱,或也成了某家某户的室内装饰品。

在我书房写字桌上的笔筒里,就插了那么

七、八支孔雀羽。是位朋友在我生日那天送的,并且一口声明这绝不是“赝品”,我欣然地接受了。以后每每劳形于案牍,伸伸懒腰之际,抬眼便见她们婀娜的身姿,或斜或倚,错错落落,疏疏密密,确也觉得有股子飘然出尘之气。那篷篷金丝色的柳叶状细羽,托举着顶端的天青色眼状斑翎,宛如修长的美人,在缕缕青丝映衬下的幽幽眉目。端详得久了,越发觉得她正与我对视,对我幽咽,向我倾诉。倏而便想:对呀!那只被拔了彩羽的孔雀呢?

它定然不复原先的美丽了——

它那五彩的羽扇被抽断了筋骨,它那漫天的星斗被摘走了光明。它或许正躲在僻冷的一隅,哀伤地舔着自己红肿的伤口;它的眼神里还没有消退掉惊恐的阴影;它的记忆里从此烙下了破碎的一刻;它或许再也不愿以美示人——因为它的美已有了残缺,因为它的美会招致灾祸。

我也曾见过国画家笔下的孔雀,既有写意的也有工笔的。一般都是雌雄各一只,雄实雌虚,经过巧妙布局占据画幅的主要位置,加上些石头花草之类的陪衬,才显出整体章法的完整。最醒目处必然是雄性孔雀背部的斑斓羽翎,敷色之水准和每一支羽的穿插疏密,是整张画的精、气、神之所在。如处理不当,则画面必然了无生气,画境也大打了折扣。试想,如果把这部分精彩的笔墨抹去了,整张画也就失败了。

如果孔雀丧失了彩色的开屏,失去了美丽的羽翎,则势必沦为鸡形,那么孔雀还值得如此艺术化地再现吗?唐朝诗人皮日休也曾咏叹过孔雀:

烟花虽媚思沉冥,犹自抬头护翠翎。

强听紫箫如欲舞,困眠红树似依屏。

因思桂蠹伤肌骨,为忆松龄损性灵。

尽日春风吹不起,钿毫金缕一星星。

诗中最鲜活的意象便是孔雀之翠、之翎、之舞、之屏、之肌骨、之金缕……假如没有这些缤纷的意象,这还能算一首诗吗?

美,竟然可以如此地拆解。

那些离开了生命本体的孔雀羽翎,还能传递生命的语言吗?难道它们不正是孔雀飘逝的幽魂吗?或许有人会这样告诉我:你错了,这些羽毛可能取自于已经失去了生命的孔雀。但我要问:失去了生命的美还会是美吗?譬如动物的标本,依然栩栩如生,但那绝非美的再现,而是以一种生的形式掩藏死的实质。

生命可以附丽,但生命决然不能装饰!

我的孔雀羽,你们听到了吗?

但我却依然可以听到你们的拷问,它如此直接地进入到我的灵魂。

——呵,我所收到的这份生日礼物,竟然是一只孔雀生命受到摧残的见证!

三、鹰

你飞来了,高高地,飘飘地,仿佛在天上漫步。傲然地滑翔——那宽大的、令人生畏的一双黑色的长翅,与身体的比例完全不对称,却极恰当地衬托出“猛禽”的威仪。远远地看去,你又似静止的,保持着随意而倾斜的姿势,却分明让人感到你的自信——狂风又怎能奈何得了你?你随风而下,或逆风而上,以逞驭风的本领!

你目力所及,小到一只在草丛里慌张逃逸的兔子;或一条蜷曲着试图躲藏起来的蛇。你假装漫不经心,却暗暗地做了精确的瞄准——兔子和蛇你们就别想躲了,它顷刻就是一团黑色的闪电,没等你缓过神来,它就击中了目标,捕获了猎物。

飞机俯冲跑道前落下轮子(它的机翼也是模仿你的吧?),鹰要从天而降时张开爪子。多么苍劲、霸气的爪子哟!像一对铁抓斗,先是拽紧着,而后全力撑在身体的最前端,呼啸着就下来了,你还怔怔地看着它呢,它已悄然落停在粗壮的枝干上,悠然地敛起大翅,继而一动不动,仿佛深沉地凝固住了。

你可以比较近距离地观察它了——

高傲地昂着头,一对圆睁的怒目,射出锐利的光。它就那么俯视着你,敢与之对视吗?你必然只有躲闪的份,它一眼就能直透你的心!或许,它根本就不想与你对视,它的目光落在谁也不知道的远处,那里的景象,怕是你想象不到的。想以谦卑的吻表达对这个英雄气十足的家伙的敬意吗?简直不可能!它那弯刀般的铁嘴尖喙,根本不接受这样的柔情,你怕是也不敢真这么做吧?

它的身上像披着一件斗篷,肩部略微拱起,有那么点耍酷的意思,颇像一名中世纪的角斗士;它头部和腿部的片羽,时而要支楞起来且隐隐地拂动,但全然不是刺猬那般虚张声势。它是要告诉你我是随时可以飞起来的,轻轻却爆发力十足地飞起来,一转眼就升到云端了。

有时它好像乖顺地降落在某人伸出的手臂上,或干脆立在某人的头部,其实这是它在人间为数不多的若干朋友之一,它这是显示对朋友的亲近呢,一般人休想!有人拿鱼鹰跟它相比,它是不屑的——那种体格畸形徒具皮相的”鹰“,名字显然是起错了。看它们那副老聚在船头闲聊瞎掰的样子,哪像是志存高远的鹰呢?所谓“鹰击长空鱼翔底”,鱼鹰者,当然是与翔底之鱼为伍的。

鹰就是鹰!

就像没有动物敢不自量力地和马比长跑;也不会有任何飞禽敢自讨没趣地与鹰比飞翔。还是李白写的好: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如果骏马抒发的是大地的豪情,那么鹰所表达的就是天空的意志,和断然的决心!

它的家在天上,它的梦在天堂。

它在大地的行迹也不会是一般的去处:巨岩上它立着;大峡谷里它飞着;松涛和波涛之间它遛达着;荒原和群峰之上它盘旋着。

它早就脱离了鸟儿们喧闹枝头林间的小家子趣味;它只爱雄奇和峥嵘的景象;它只在苍茫和磅礴大气的背景中显现;它生就威猛和冷峻的外表;它总是孤高地守候,深情地远瞻,优美地舞蹈——鹰就该这样!

想去动物园里见它吗?

那它就是囚笼里的落难英雄!你何曾见过它有颓丧之相?是的!它被俘虏了,它或许就此告别了天空,铁网可以限制它的自由和飞翔,却不能阻断它与天空的交流,和昂首向天外的雄心;更不能消灭它的斗志和顽强。

它仍旧双目炯炯,铁嘴钢爪,身披斗篷,凝神肃立。

——雕像一般,供人们瞻仰!

第11篇:白鹭湖书香阁读书会章程(优秀)

白鹭湖书香阁读书会章程

第一章性质与宗旨

第一条白鹭湖书香阁读书会(以下简称“读书会”)是在白鹭湖街道清隆家园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关于读书学习民间社团组织。

第二条读书会倡导“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以“提升读书意识、提升居民素质”为宗旨,通过开展读书学习交流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开拓视野,增加阅历。发挥团队作用,让读书会成为白鹭湖街道的一个文化制高点,引导和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

第二章会员

第三条会员组成

(一)读书会成员由先期由社区干部,在向社区居民逐渐发展。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读书,认可读书会章程,愿意与他人分享阅读经验、能够积极参与读书会活动的清隆家园社区干部群众均可申请成为读书会会员。

第四条会员的权利

(一)参加读书会的会议、活动,参与读书会发展的讨论,对读书会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倡议。

(二)分享读书经验,参与读书会的各项活动,并享受读书会的各类服务和支持。

(三)会员在读书会内享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第五条会员的义务

(一)多读书、读好书,自觉养成并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积极参加读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与他人分享阅读经验。

(三)遵守读书会章程,与读书会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加读书会各项活动。

(四)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认真履行好个人承担的工作、学习任务和社会责任。

(五)会员自入会之日起,每月至少在读书会发表一篇读书体会、感想或其他各类文章。

第三章 活动形式

第六条读书会定期组织开展好书推荐、精品速摘、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不定期开展征文、演讲、讲座、调研采风等与阅读有关的交流活动,以及其他会员倡议开展的活动。

第七条读书会同社区网络、公示栏相结合,并运用其他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会员实现多形式的交流沟通。

第八条读书会定期进行活动总结会,评选表彰优秀会员和优秀读书心得,并在宣传栏中展示活动风采和会员文章。

第九条读书会支持会员根据兴趣,组建小组,并支持小组开展活动。

第四章组织管理

第十条读书会设名誉会长1人,会长1人,并同时设立读书会组织机构,主要负责读书会的各项工作与活动,保障读书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十一条清隆家园社区党委领导下,由清隆家园社区和读书会组织机构负责管理日常事务。

第十二条读书会所需经费全部用于读书交流活动,由清隆家园社区列支。读书会建立账务清单,实行账务公开。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章程可由读书会根据发展实际,听取会员建议与意见,不断进行修改、完善。修改情况会及时向会员公布。

第十四条

本章程自读书会成立之日起生效。其解释权归读书会。

第12篇:优秀教学设计

Module 5Unit 1Pleased to meet you!

单位:宁夏中宁县长山头完小教师:王怀逾

一、教材分析

1.Teaching Aims:

①学习目标语句:Can you speak English?

Can I write to your friends?

I can speak some English.

②能够运用Can you speak…?这类语句询问能力; 并能口头运用 Can I write to…?询问可能。

③能识别单词及短语:pleased, speak ,addre,pen friend and of course.

2.Teaching Keys:

I can….

Can you speak…?

3.Teaching Difficulties

如何创设情景帮学生理解 pleased,speak ,addre

4.Teaching Aids

English Book,Computer.

二.Teaching Steps

Step1: Warm up:

Can you do

what I can do?

Can you do what I can do?

Yes, we can!

Can you say

what I can say?

Can you do what I can say?

Yes, we can!

Can you sing

what I can sing?

Can you do what I can sing?

Yes, we can!

【设计意图】通过Listen and Do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感情,为下一步上课做好准备。

Step 2: Presentation:

①.T: Hello, everyone! What’s your name? / Nice to meet you.

S1:My name is ….Nice to meet you, too.

T: Thank you very much! You can speak some English.

T:Hello! What’s your name?

S2: My name is ….

T: Pleased to meet you.

S2: Pleased to meet you, too.

T:Hello! What’s your name?

S3: My name is ….T:Glad to meet you.

S3:Glad to meet you, too.

T: Oh! You can speak very good English.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问候、交流,引出本课的知识点,为下文课题做了铺垫。

课件演示:Pleased to meet you.师泛读:please—pleased—Pleased to meet you.(It means “Nice to meet you!”or “ Glad to meet you!”)

②T:(师指向刚才回答问题的女生)Everyone, just now, she can speak very good English, can you speak English?

Ss: Yes, I can.

师板书:Can you speak…?(speak+English/ French/ Chinese)Yes, I can speak some….【小组操练】

【设计意图】通过电脑课件演示,出示pleased 和Pleased to meet you!引导学生运用刚学会的单词和句型。

Step 3: New Text:

1.T:Boys and girls, you can speak some English.Can Daming speak English? 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here is Daming?

Can Daming speak English?

Can Daming write English?

Daming has got two friends.Who are they?

Can Laura write Chinese?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听看和回答问题,在真实的语境中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和感知对话,从而使学生在完成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故事的主要信息。

2.Now read after the tape sentence by sentence.

3.Read and act in groups three.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跟读,让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可以促进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Step 4.Production

T: Boys and girls ,I can clean the desk, I can wash the clothes.What can you do?

S1: I can….

S2: I can….

S3:….

T: Oh, you can …, but I can’t …you’re great!

T: Boys and girls, you can do many things! I have a pen friend, he can do any thing.He wrote a letter to us and introduced himself! Let’s see: What he can do? 课件展示Robot的一封信。 T: Do you want to be pen friends with him? Let’s write a letter or write an e-mail to him, Ok?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巧妙地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Step 5 Homework

Write a letter or write an e-mail to your friends.

【设计意图】形式新颖的作业才能培养出学生持久的兴趣。 板书设计:Module 5

Unit 1 Pleased to meet you!

Can you speak…?

教学反思:《Unit1 Pleased to meet you!》是外研社版第七册英语第五模块的第一单元,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是通过学习能够讲述自己的能力,通过介绍自己的情况及结识笔友,重点学习单词是pleasedmeetaddrepen friend ,重点学习语句是 “Can you speak English ?”Can you…? 的语言结构,并会做答.Yes, I can./ No, I can not./ I can speak some English.,本节课中,我首先采用课本中的“Listen and Do”的颂读引入新课,Can you do what I can do?/ Can you do what I can do?/Yes, we can!/ Can you say what I can say?/Can you do what I can say?/ Yes, we can!/ Can you sing what I can sing?/Can you do what I can sing?/Yes, we can! 并及时提问Can you …?引入本课重点学习内容。在由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跟读、合作学习课文及分角色朗读等进行课文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存在问题:

1、时间安排不合理,回答问题占用时间过多,重点句子训练不到位。

2、没有透彻的分析教材,只注重了单词和课文的学习,没有突出重点以本课的重点句型进行练习。

3、自身的英语素养不高,在课堂中出现了心情紧张的情况,这是我以往教学中不会出现的情况,自己感到非常惭愧。

4、对学生的引导及关注不够好,没有注重对差生的帮助和辅导。虽然在本次中,本人表现欠佳,但也从中汲取了不少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需要改变教学观念,教学需要艺术,需要机智,需要创新,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作者联系方式

真实姓名:王怀逾

工作单位:宁夏中宁县大战场乡长山头完全小学

通讯地址:宁夏中宁县大战场乡长山头完全小学

邮编:751200

联系电话:15809550262

第13篇:教学设计[优秀]

《狼》 教 学 设 计

洪桥逸夫中学

吴卫建

一、教学目标

1.在不同环节中分别读课文四次,争取能按关键词语当堂背诵。 2.疏通文义,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复述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4.展开想像,改写全文

二、教学重点 1.读熟、争取背诵

2.疏通文义,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三、课前说明

这是一篇文言文,叙述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如果教师引导的好,学生应该会有一定的兴趣。况且,假设《狼》一课为现代文,学生并不难理解文章内容,学习的瓶颈在于是否能用现代汉语比较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其实是考查学生是否疏通了文义)。所以教学任务的设计有一定的层递性:读熟文章→疏通文义→复述课文→改写全文,一环紧扣一环,尤其在学生读的时间和方式上作了一些设计。教学这篇文章时如果安排为一课时,教学容量比较大,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重在让学生多读,读出意味,读出问题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上课,在课堂中解决问题,从课堂中得到收获。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学习还是存在害怕心理的,主要是读不清楚,句子翻译不通,而且一个班级的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但同时又要求教师面向

1 全体,因此,课前的预习指导也应该有层次性。例如,关于读的要求,可分为读清楚、正确;读通顺,不读破句;读懂句意等等层次,这样,对于一个语文水平较低的学生也能循序渐进,一步步解决问题。另外,应该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引题

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这是自然界中的一员——狼,如果我们给狼的前面加上一个形容词,大家都会很自然地用上“恶”字,称之为恶狼。殊不知,狼也很狡猾。清代的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中就给我们描绘了两只狡猾的狼。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这篇文章。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朗读全文两遍,先读熟课文,再读读文下注解,把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

4.小组内讨论,解决学生不理解的词语。

5.全班交流讨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注意点明几个词语的意思。 例:(1)犬坐:像狗似的蹲坐

(3)尻:屁股 6.齐读课文。

7.注意这两句话的朗读节奏。

(1)两狼之并驱 / 如故。

(2)其一 / 犬坐于前。 8.指名朗读全文。

9.学生准备自己复述课文。

(2)洞:打洞

(5)寐:睡觉

(4)股:大腿

2分钟后请一学生发言。

10.再请一位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1.找出表示作者看法的句子,熟读并翻译。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2.你同样认为狼狡猾吗?请学生从文中找出能表现狼狡猾的句子。

缀行甚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13.除了狡猾,你认为这两只狼身上还有什么本性?从何处看出?

要求用“我认为„„”的句式表述。

14.文中的屠户是怎样战胜狼的呢?(理清屠户战胜狼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惧→大窘→暴起→悟 15.对以上环节简单总结。

16.学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感受。 17.参照关键词语来背诵。

教师范背后学生背诵。

屠户

晚归

狼 缀行 止 从

3 并驱如故 大窘 奔倚 暴起

眈眈相向 去 犬坐 洞

断其股 悟

五、检测设计:

要求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把课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六、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成以读读评评为主的诵读课。主要是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在此基础上自然地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背诵整篇文章,达到由读而背的目的,同时又为学生展开想像,改写全文作铺垫。

本课并没有把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当作一个重点来教学,而是以读为突破口,重在学生是否读得琅琅上口,重在学生是否读出了问题,重在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明白了道理。检测练习的作用也在于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从课堂中得到了收获;教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这样,学生懂得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技巧,有了一定的学习自主性,克服了畏难情绪,也能从文言文学习中发掘出许多的语言乐趣,从而产生兴趣,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第14篇:教学设计(优秀)

除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6页上的例

6、例7.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1.列三组题.

42 ÷ 6= 72 ÷ 8= 72 ÷ 4=

7 × 6 = 8 × 9 = 18 × 4=

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问: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板书:

2.设疑引出课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出示例6:441÷7=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师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正好等于被除数呢?(小组讨论)

用等分除说明:因为441÷7=63,是把44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3.每份是63,7份就是63×7,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用包含除说明:441÷7=63是441里面有63个7,63个7就是7×63正好等于441,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2.教师反馈,小结.

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3.初步练习:

148÷2 656÷4 2232÷6

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例7.

出示例7: 2463÷5=

(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

(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3)问: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4)问:第二种验算方法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5)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明确:因为例7中2469里面不是正好有493个5,而是比493个5多4,所以493个5多4就是5×493+4,结果就是2469,等于被除数.

(6)问: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

(7)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5.提高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42÷8 209÷3 856÷7

三、练习与质疑

1.计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验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根据左边的算式,直接写出右题的得数.

(1)126×7=882 882÷7=()

(2)7056÷9=784 784×9=()

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游戏:鸽子送信.(出示课件“鸽子送信”)

四、看书质疑,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

1.用乘法检验下面各题的得数,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54÷6=59

1663÷7=239

2.46÷2 552÷3 2017÷3

68÷4 138÷6 3411÷9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二)会正确地运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三)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验算习惯和书写习惯的培养。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二)难点: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具与学具

(一)教具:小黑板、投影仪。

(二)学具:玻璃片。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下列三组题(小黑板)

42÷6 36÷9 56÷7 7×6 4×9 8×7

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42÷6=7 36÷9=4 56÷7=8 7×6=42 4×9=36 8×7=56

2.引导学生对以上三组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初步得出: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二)学习新课

2.计算:

(1)要求学生人人动笔,在练习本上计算。

(2)指定一人到前边来板演。

3.验证:

(1)请学生把上题的商和除数乘起来:

(2)提问: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什么?(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4.出示例6:441÷7。

要求同桌的两名同学一组计算并验算。(指名板书如下)

441÷7=63

5.再出示一题:2465÷5。

要求独立完成计算并进行验证。(指名板演)

6.通过以上两题的进一步验证,引导学生归纳出: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板书)

7.小结:我们都知道,要检查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就要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证,这种方法叫做验算。验算还要注意格式,左边计算,右边计算,要注意在验算式的左上角注明“验算”二字。(教师同时在上边两题上板书“验算”二字,格式如下)

2465÷5=493

441÷7=63

(三)深化验算方法

1.改前边题:2465÷5为2469÷5变成例7有余数除法。

教师板书:例7 2469÷5=493„„4。

2.要求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指名板演)

3.教师接着指出:这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并板书)

老师重点强调:验算时不要忘记加上余数,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加上余数。验算结果正确不要忘记在横式上写出结果。

(四)巩固反馈

1.计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验算:

要求学生把题写在玻璃板上,教师用投影打出,学生讨论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并改正。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42÷8 209÷3 8560÷7

小结:通过以上题目的练习,请同学们说一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根据左边算式,直接写出右边题的得数:

(1)126×7=882 882÷7=( )

(2)7056÷9=784 784×9=( )

(3)262÷4=65„„2 65×4+□=□

4.用乘法检验下面各题的得数,把不对的题改正过来。

354÷6=59 1663÷7=239

763÷7=19 4830÷6=805„„1

5.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再用乘法进行验算。(要求学生先检查题中错误在哪儿,再动笔改正并验算)

6.验收题:(计算并验算)

46÷2 68÷4 138÷6 2017÷3 3411÷9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除法验算”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以后做习题时,凡是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应用口算或在草稿上用笔算进行验算,这样发现错误才能及时改正,保证计算正确。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研究的是除法的验算方法。因为到此为止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以概括,所以只是通过几组乘、除法算式的具体比较得出: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从而说明,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接着应用这个知识,通过例

6、例7分别研究了没有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本教案设计了三个层次:

①通过演算除、乘两道题,让学生通过直观,自己总结出: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②通过操作,总结出了验算的方法。

③通过多形式的训练,巩固了所学的验算方法。

这三个层次,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除法的验算

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

例6: 441÷7=63 2465÷5=493

例7:2469÷5=493„„4

第15篇:教学设计(优秀)

人教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保护庄稼好卫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

(2)初步掌握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各种方法识字,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愉快识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中感受识字的乐趣。

重点、难点:

1、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部首卡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带大家到生字王国玩一玩,生字王国里有一个小动物——青蛙,你们想和青蛙交朋友吗?你们认识青蛙吗?了解青蛙吗?它长什么样子呢?还知道它的一些什么?

2、揭题:庄稼jia轻声

二、导学达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儿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划记生字并多读几遍。

2、指名读。这首儿歌有几句话?

3、一人一句轮流读,男女生对读。

4、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吗?(课件出示图)图上画了什么?

(1)生说(用几句话说说)

师:青蛙是保护庄稼的好(生读,卫兵)

你们看,青蛙正瞪着一双圆鼓鼓的大眼睛在看着你们呢。

点击出示

眼睛

师:眼睛和什么有关?(目)

眼字和谁长得像?

生:很

师:图上还画有什么?

生:禾苗

师:禾苗也是庄稼的一种。

师:怎么记住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办法?

生: 加一加 广+土

禾+土

禾+家

师:还有什么办法呢?你能给它编个字谜吗?

师示范

广大的土地(庄)

生1:家家有禾苗(稼)

生2:把禾苗带回家(稼)

师:谁能用庄稼说句话?

师:图上还有什么?

生:太阳

师:太阳出来了,天气变得(生接 晴朗了)所以“晴天”的晴和 日有关。

师:图上还有一只蜻蜓呢,蜻蜓是属于昆虫,你们猜猜,蜻蜓这两个字是什么偏旁?

生:虫字旁

师:图上还有”清清的溪水”,请读一读.

5、看完了图,我们还是回到课文中来吧,请齐读课文.

师指句子:它是庄稼好卫兵,谁是庄稼好卫兵?为什么说青蛙是庄稼的好卫兵?(保护庄稼,捉害虫)

师:你能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吗?(第二句)

师:所以我们应该(生接 保护小青蛙)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不捕杀,制止捕杀)

6 、你们真是爱护动物的小朋友,青蛙听了你们的话心理别提有多高兴呀!好吧,让我们再来读读儿歌吧,你能发现什么?(提示:儿歌里呀,有些字长的很像,你能找出来吗?)

点击出示(请青晴情睛)字体变红

7、老师也把这些字找出来了,把它们放在一起,组合成一幅很美的图片,想看看吗?

(1)课件

生字开花

(2)你发现了什么? (相同点:青

不同点 偏旁)

(3)怎么区别它们? (请和说话有关,所以是言字旁.情和心有关,所以是竖心旁.)

(4)它们虽然长得很像,可它们的朋友却一点儿也不相同,给它们找找朋友吧,可别找错了.

清水

心情

眼睛

晴天

请客

8 、师小结:这几个字真有意思,为了能记清它们,我呀想给它们编个儿歌.我给清字这样编的:有水才说清.你们想试试吗?

生1: 有日是晴天

生2: 日出天气晴

生3: 有目是眼睛

师: 你们编得真好,一个个就像小小诗人,老师也编了一个.请自由读。指名读。

选字填空

今天天气( )朗,我们来到小河边。河里的水真( )啊!我们站在岸边。突然,从草丛里跳出一只小( )蛙,大大的眼( )。我们正想捉住它。老师过来说:“( )不要捉青蛙,青蛙是益虫,它能为我们做好多事。

11 、生字宝宝学会了,我们把生字宝宝放到课文中去,同学们肯定读得更流利了。同桌合作读,自己设计朗读形式。

12 、同学们读书读得真好,青蛙心里特开心,给我打来了电话,说想和你们交朋友。不过它提出了一个要求,要和字写得漂亮的朋友交朋友,你们有信心写好字吗?

(1)读读这6个字,说说什么结构?什么偏旁?

(2) 师范写三个有代表性的字。( 卫 庄 情)

(3) 学生描红,练写。

第16篇:教学设计(优秀)

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哪些内容?

答: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

1、一般系统理论。系统论提供用相同原理构建不同学科概念体系的方法,其意义在于首先它为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工具,其次是一般教学系统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系统方法。

2、传播理论。运用传播理论分析教学活动,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教学信息传播过程的复杂性。第一,从教学信息的传播者(教师)和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学生)来看,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会影响教学信息传播的效果。一是信息传播的技能,二是态度和情意,三是知识和认知水平,四是社会以及文化背景。第二,从讯息本身来看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传播的效果。第三,从信息传播的渠道来看,不同的传播媒体也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在教学设计中,要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展示知识,有效地调动学生运用多种器官接受信息,以取得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

3、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就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技术、工具、方法来帮助学习者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挂牌变化,教学设计者所关心的是如何发展学习者未来的能力与与倾向。有两在学习理论体系对教学设计的过程和决策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它们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概括地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映之间联结的建立或习惯的形成,而认知学派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一种组织作用,是学习者对情境的认知、顿悟和理解,是学习者知觉的再构造或认知结构的变化。二者虽然对学习产生的情境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为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4、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者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教学理论以教学的普遍规律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包括了教学任务(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这都为教学设计提供最基础、最核心的理论源泉。

2.教学设计的功能有哪些?如何认识教学设计的局限性?

答:

(一)教学设计的功能: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系统的一种预先规划和设计活动,有着它自身的优越性。

第一,教学设计比较充分地注意到学习者的特点。

第二,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一致进行。

第三,教学设计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促进了教学传播系统的有效使用。

(二)教学设计的局限性:教学设计并不能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它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系统的一种预先规划和设计活动,是对尚未进行的教学过程与活动的一种预先的构想。因此教学设计不可能事先预见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如它不可能预见到教学活动中所有的偶然或突发事件。现时教学设计最后形成的教学方案只是一个规划性的方案,它不可能将教学过程 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都做非常精细的设计,而要给使用者在实施过程中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灵活运用的空间。另外,实际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就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教师实施教学设计方案不应当被动、机械地执行,而要依靠教师在方案指导下积极主动创造,依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有效的调整,以弥补教学设计方案自身的局限和不足。

3.常见几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各自特点?

⑴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模式

这类教学设计模式的代表主要有巴纳赛的教学设计模式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

⑵建立在学习和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模式。几种影响较大的教学设计模式:迪克和凯瑞的教学设计模式;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 梅里尔的教学设计模式。

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建立在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包括九大教学事件:引起注意;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回顾所需的先决技能;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发学习行为;提供行为正确与否的反馈;评估学习行为;增强保持与迁移。

梅里尔的教学设计模式被称为“部分呈现理论”、如图6。

⑶建立在传播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模式

这类模式的代表:马什的一般传播模式;莱特和皮亚特的文本组织模式。

马什(P.O.Marsh)的一般传播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内容是:把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本设计阶段,这个阶段为其他各个阶段提供信息输入,包括四 个步骤:选择策略;写出接受者的概况;强调中心观点;建立行为目标。第二个阶段是对第一个阶段的扩充,例如将中心观点分解为几个具体的步骤,依此形成一个 总体内容框架,进而根据总体策略和学习者的特征选择具体的信息呈现方式,同时选择信息的组织方式。第三个阶段是控制信息的复杂性,如考虑信息的复杂性对于 学习者是否合适。第四个阶段是教学设计者考虑学习者所期望的反应类型。

莱特(Wright)和皮亚特(Pyatt)认为,教材页面上的内容的组织对学习存在着影响,他们根据这一观点提出了文本组织的教学设计模式。 在教学设计中,要确定页面的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现状,这是指每页的总体框架,是信息的结构。二是轮廓,它包括平衡、空间等特性。三是表现,它是指使 学习者对信息的关键方面引起注意的技术。四是印刷样式,它与打印材料的外表和风格有关。五是系索词,它是指教材页面上提供关键信息的词,如标题、主题句和 提要等。六是风格,它是指整个页面的特征和写作的风格。这六个因素对页面有着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学习过程。

(1)学习需要分析的工具和步骤有哪些内容?

学习需要分析的过程包括4个基本步骤:计划,这个步骤包括确定分析的对象、选择分析的方法、确定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技术(包括问卷、评估量表、面 谈、小组会议和案卷查寻等)、选择参与学习需要分析的人员等工作;收集数据。即根据第一个步骤所作的计划,收集所需要的资料数据,具体包括收集资料前的准 备工作,组织有关人员,使用计划好的工具、技术与方法,实施计划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数据。通过第二步,收集到了需要的有关资料数据,第三步就是对这些资 料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报告的内容一般说来主要包括4个部分:阐述分析研究的目的;描述分析的过程和分析的参与者;用表格的形式或简单的描 述说明分析的结果;以资料数据为基础,提出主要的建议。

(2)内部参照分析与外部参照分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1、在学习需要分析中,所谓内部参照法,是指由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将学习者的现状与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出学习需要的一种方法。而外部参照分析法,是将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与教育机构之外即外界社会的要求相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2、内部参照分析法和外部参照分析法都是对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进行分析的有效方法,从目的上说,二者相同。二者都要以一定的标准来和学习者的现状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学习者与需要之间的差距,为实施有效的教育作准备。在分析的过程中,两种方法都需要收集关于学习者的现状的信息。

3、二者有明显的不同。运用内部参照分析法,学习者的期望状态是既定的,体现为教育组织机构在学科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可以把期望的状态用可测量的行为术语描述出来,使教学目标具体化;而外部参照分析法由于是将校外机构的要求与学习者的学习现状进行比较,因此要收集与期望值相关的社会需求信息,而这些信息并非事先就能很清楚的。

4、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内部参照分析法中,期望值明确、具体而直接,而且往往已经存在于有关的教育文献之中,操作起来也省时省力,但它所依据的目标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社会需求还很难确定。外部参照分析法能够直接保证符合社会的需求,但它操作起来费时费力。而且过分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参照、依据,这容易导致教学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这两种方法常常结合起来使用。

(3)教学目标的来源包括哪几方面?

教学目标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我们期望学习者达到目标所指向的某种身心发展善,而目前他们还牌某种较低的身心发展善,此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学习者的需要。教学目标的确定还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兴趣,以学习者目前已有的兴趣为起点,不断拓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应该把当代社会生活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来源之一。首先,学校的教学活动必须直接为当代社会生活服务,直接满足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其次,学校的教学活动必须为人的发展服务,而人总是社会的人,离不开当代社会生活。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一,在空间范围方面,社会需要包括学校所在社区的社会生活需要、学校所在地方的社会生活需要、学校所在国家的社会生活需要乃至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需要。二,当代社会生活需要中的“当代”,是相对于过去的历史而言,它强调是当前而不是过去。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需要来对社会生活进行划分,从而对社会生活的需要进行研究,了解社会生活的需要,从社会生活的需要中推导出教学目标。

3、学科的发展。以学科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来源之一,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学科知识传递与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学目标确定的一个依据、来源,即从学科知识传递与发展的需要中推导出教学目标;二是以学科专家的建议作为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

(4)泰勒提出的确定教学目标的步骤有哪些?

泰勒将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第二,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基本来源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提出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的提出又分为三个小的步骤:课程目标的提出;单元目标的提出;课时目标的提出。

第三,确定教学目标的形式,即根据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形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这四种目标各自的优势和缺陷,确定哪些目标用行为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用形成性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用表现性目标的形式。一般来说,这四种教学目标形式都应该在教学目标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三者之间相互补充。

第四,以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等为依据,对第三个步骤得出的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加工。精选价值比较高的目标,去除价值比较低的目标,并对精选出来的教学目标进行加工,使之由粗糙的目标变为精细的目标。

(5)教学内容一般有哪几种取向?各有什么特点?

泰勒将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第二,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基本来源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提出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的提出又分为三个小的步骤:课程目标的提出;单元目标的提出;课时目标的提出。

第三,确定教学目标的形式,即根据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形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这四种目标各自的优势和缺陷,确定哪些目标用行为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用形成性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用表现性目标的形式。一般来说,这四种教学目标形式都应该在教学目标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三者之间相互补充。

第四,以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等为依据,对第三个步骤得出的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加工。精选价值比较高的目标,去除价值比较低的目标,并对精选出来的教学目标进行加工,使之由粗糙的目标变为精细的目标。

(6)目标分类的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① 识记: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

② 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③ 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④ 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对其中的组织结构的认识。例如,能区分因果关系,能识别识别史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力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⑤ 综合: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它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

⑥ 评价:指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它包括对材料的内在标准(如组织结构)或外在的标准(如某种学术观点)进行价值判断。例如,判断实验结论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或评价某篇文章的水平与价值。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并要基于明确的标准才能做出评价。

在上述布卢姆的分类系统中,第一层次是“识记”,主要涉及对言语信息的简单记忆,不需要对原输入的信息作多大改组或加工。而以后的五个层次与“知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是加工知识的方式,需要学习者在心理上对知识进行组织或重新组织。这个分类系统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框架。

(2)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动作技能涉及骨骼和肌肉的运用、发展和协调。在实验课、体育课、职业培训、军事训练等科目中,这常是主要的教学目标,1956年布卢姆等人在创立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时,仅意识到这一领域的存在,但未能制定出具体的目标体系。后来,辛普森(E.J.Simpson)等人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但尚无公认的最好分类。这里将三种分类法分别做一简介,以便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加以选择和综合运用。

第一个是辛普森(E.J.Simpson)等人于1972年提出的分类系统。这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分类体系。辛普森(E.J.Simpson)等人于1972年提出将动作技能目标分成下面所列的七级:

① 感知: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主要了解某动作技能的有关知识、性质、功用等。

② 准备:指对固定动作的准备,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情绪准备(愿意活动)。感知是其先决条件,在我国将感知和准备阶段统称为动作技能学习的认知阶段。

③ 有指导的反应: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通过教师评价或一套适当的标准可判断操作的适当性。

④ 机械动作:指学习者的反应已成习惯,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涉及各种形式的操作技能,但动作模式并不复杂。

⑤ 复杂的外显反应:指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操作。操作的熟练性以精确、迅速、连贯协调和轻松稳定为指标。

⑥ 适应: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学习者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的设施或满足具体情境的需要。

⑦ 创新:指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要有高度发展的技能为基础才能进行创新。

第二个是哈罗(A.J.Harrow)于1972年提出的分类系统。哈罗把动作技能由低级到高级分为反射动作、基础性动作、感知能力、体力、技能动作、有意交流。由于反射动作和基础性动作是随着身体发育而自然形成的,不是习得的技能,所以教学中不设定这两方面的低层次的学习目标。其他四类较高层次的动作技能分别介绍如下:

① 感知能力:指对所处环境中的刺激进行观察和理解,并对动作做出相应调节的能力。包括动觉、视听觉辨别、触觉辨别、眼-手和眼-脚协调动作等。

② 体力:是包括动作的耐力、力量、灵活性和敏捷性。这是学习高难度技术动作的基础,构成运动技能训练中的基本功训练。

③ 技能动作:指熟练完成复杂动作的能力。以基础性动作为基础,结合感知能力和一定的体力,经过一段的综合练习,就可熟能生巧地掌握技能动作。

④ 有意交流:指传递感情的体态动作,它亦称体态语,既包括反射性的,也包括习得的,例如手势、姿态、脸部表情、艺术动作和造型等。

第三个是基布勒(R.J.Kib1er)等人于1981年提出的分类系统。基布勒提出应把动作技能分为四类:

① 全身运动:包括上下肢或部分肢体的运动,要求臂和肩、脚和腿的协调。

② 细微协调动作:包括手和手指、手和眼、手和耳、手、眼、脚的精细协调动作。

③ 非言语性表达:包括脸部表情、手势和身体的动作等。

④ 言语行为:包括发音、音词结合、声音和手势协调等。

这个分类系统将全身运动和细微协调动作加以区别,弥补了前述哈罗分类的不足。通常在阐明教学目标时,可先根据基布勒的分类,确定全身运动的技能目标,然后再逐步列出细微协调动作技能目标。

(3)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等。人的情感会影响人做出的行为选择。情感学习与形成或改变态度、提高鉴赏能力、更新价值观念、培养高尚情操等密切相关。这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人的情感反应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内部心理过程,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和抽象性,因而这个领域的学习目标相对难以编写。1964年克拉斯伍(D.R.Krathwohl)等人制定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他们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情感领域的目标共分为五级:

① 接受或注意:指学习者愿意注意某特定的现象或刺激。例如:静听讲解、参加班级活动、意识到某问题的重要性等。学习结果包括从意识到某事物存在的简单注意到选择性注意,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乎。

② 反应: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示出较高的兴趣。例如: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参加小组讨论,遵守校纪校规等。学习的结果包括默认、愿意反应和满意的反应。这类目标与教师通常所说的“兴趣”类似,强调对特定活动的选择与满足。

③ 评价:指学习者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特定的现象、行为或事物进行评判。它包括接受或偏爱某种价值标准和为某种价值标准做出奉献。例如:欣赏文学作品,在讨论问题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刻苦学习外语等。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所涉及的行为表现出一致性和稳定性,与通常所说的“态度”和“欣赏”类似。

④ 组织:指学习者在遇到多种价值观念呈现的复杂情境时,将价值观组织成一个体系,对各种价值观加以比较,确定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接受自己认为重要的价值观,形成个人的价值观体系,例如:先处理集体的事,然后考虑个人的事;或是形成一种与自身能力、兴趣、信仰等协调的生活方式等。值得重视的是:个人已建立的价值观体系可以因为新观念的介入而改变。

⑤ 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指学习者通过对价值观体系的组织,逐渐形成个人的品性。各种价值被置于一个内在和谐的构架之中,并形成一定的体系。个人言行受该价值体系的支配;观念、信仰和态度等融为一体,最终的表现是个人世界观的形成。达到这一阶段以后,行为是一致的和可以预测的,例如:保持谦虚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团体中表现出合作精神等。

克拉斯伍等人的分类启示我们,情感或态度的教学首先是一个价值标准不断内化的过程。教师或教科书上所介绍的价值标准,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的,学生必须经历接受、反应和评价、组织等连续内化的过程,才能将它们转化为自己信奉的内在价值。其次,情感或态度的教学不只是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各门学科也都包含这方面的任务,因为任何知识、技能或行为、习惯都不能离开一定的价值标准。例如:很多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重技术轻理论”的倾向就反映了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对某种价值观的接受或偏爱。

(7)行为目标的表述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行为领域是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综合。行为领域也包括5个层次(或类型)的目标:获取,指在特殊的情境中接受、知觉并使一个概 念、思想或现象概念化的能力。,包括接受、知觉和概念化3个亚类;同化,指在一种情境中理解并作适当反应的能力,是将概念、思想和观念改变或转换为类似情 境的能力。包括反应、理解和模仿3个亚类;适应,指改变与指定的质量、根据和标准相符合的知识、技能和性格的能力,包括价值评价;应用和整合3个亚类;施 行,指对情境进行评价和产生结果的能力,即根据情境分析、描述、评价和整合知识、价值和信仰的行动,包括信奉、评价和创作3个亚类;达成,指综合知识和精 通技能并将这些表现在行为中的能力,包括举止、综合和熟练3个亚类。

1.如何认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内容和含义?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巴班斯基说,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一般定义。为了澄清在教学过程最优化概念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他还多次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论述。

首先,“教学过程最优化不仅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师的劳动,还要求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把“最优化”理解为单指教师的工作,是片面的。

其次,“当谈论最优性时,必须强调指出,这里所说的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并非泛泛而谈,乃是针对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而说的”。因此,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不是泛泛地谈理想,而是具体条件下的最优化。

第三,“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并不是一种什么新的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工作的一项特殊原则”。

第四,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则组织师生的活动时,“不单纯是提高它的效率,而且是要达到最优的,即对该条件来说是最佳的结果。”

巴班斯基认为在师生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着社会、心理、控制三方面的因素:社会因素即教育目的和内容,心理因素即师生双方的动机、注意力、意志、情感等等,控制因素就是教师对教学的组织、方法的选择和计划的调整以及学生的自我控制。这三个方面的最佳统一,也就是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境界。换句话说,所谓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几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工作方案(即教案),并在实际中坚决而灵活地施行之,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所谓教学规律,就是指按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教学这一系统与其内的子系统以及与其外的大系统之间的各种联系时所得到的规律性的结论。

形成了“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规则”三个层次的、操作性渐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控制体系,成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重要特色。

巴班斯基认为,上述控制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及其他人文学科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研究本身的深入,对教学规律的研究也会有所进展,相应的教学原则和规则都会有所更新。

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指“从一定看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效果标准指每个学生于某个时间,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水平;时间标准指师生应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文件所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为使教学过程符合上述标准,他根据辩证系统的方法,对教学过程的因素进行了新的划分,包括社会(目的、内容),心理(动机、意志等)和控制(计划、调整)方面。他对教学过程的环节亦做了新的划分,制定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方法体系。具体来讲,他提出了最合理的课堂结构、十大教学原则和六项实施办法。巴班斯基认为,应按下列顺序安排课堂教学:提问→讲解→巩固→检查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概括这些知识并使之系统化。他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视教学原则为一系统,它所包含成分即每条原则。十大原则在实际运用时,必须相互联系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发挥最优作用。其六项实施方法是:①综合考虑任务,注意全面发展;②深入了解学生,具体落实任务;③依据教学大纲,分清内容重点;④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方法;⑤采取合理形式,实行区别教学;⑥确定最优进度,节省师生时间。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一种教学的方法论、教学策略。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它作为一种教学上的优选法,最优化并不是最理想的,其结果应根据具体的条件和实际的可能性来评价。因此,最优化的概念是相对的,并非固定的模式或标准,每个教师都可致力于自己的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具体实施程序由以下六个步骤组成:①教学任务的具体化;②选择一定条件下最优组织教学过程的标准;③制定一整套该条件下的最优手段;④尽最大可能改善教学条件,以实施选定的教学方案;⑤实施规定的教学计划;⑥根据选择的最优化标准,分析教学过程的结果。

2.课堂常用的三种教学方法各有哪些特点?

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之所以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3.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

(1)班级教学优点有以下四点 :第一,一名教师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个教师的教育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在教师人数有限的情况下扩大教育规模、普及教育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二,以固定的班级为教学组织形式,形成一个较大的教学群体,有利于学生相互促进与共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发挥集体教育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品质。 第三, 将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形成一个比较严密的管理有序体系,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而管理效率的提高又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 第四, 班级授课制一般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设计、组织并上课,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这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班级教学的缺陷:一是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的发展;二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2)分组教学的优点主要在于: 1.能根据精确的学习诊断对学生采取有的放矢的促进措施;2.能根据明确的目标组织学习;3.在诸学程之间渗透性强,易于分合;4.对学生的阶段选择不明显;5.学生在分组学程中滞留的时间短。

缺点主要在于:1.学习组织的更换频繁,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合群; 2.大量的组织工作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3)合班教学的优点:组织形式比较方便,学生相互之间比较熟悉;能使学生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相互羡慕;学生们兴趣更浓、更投入;活跃教学过程,极易提高成绩。合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合班教学的缺点:不利于整体教学的同步进行,直接挫伤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合班上课,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学生个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4.教学情境的设计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情境教学的基本思路是拓宽优化教育的空间,通过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缩短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注重实际操作,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教学情境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情境的真实性

(1)情境内容的真实性。许多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技能时感到困难,其根源在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时通常是脱离事物本来的真实情境。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其他情境中再应用的可能性。脱离情境并简化所学知识,往往只能达到刻板的、不完整的、肤浅的理解。如果要求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则必须要求学习和应用的情境具有真实性。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也就越可靠。

(2)诱发情感的真实性。诱发真实的情感,营造一种积极的情感氛围,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让积极的情感活动统领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动脑与动手等内容协调、平衡地发展。

(3)学生体验的真实性。这是情感真实性的目的所在。为此,要站在人的活动和环境和谐统一的高度来审视情境,创设情境。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开辟一条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现实途径,将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优雅的、充满美感的环境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和主体活动的交互作用的和谐统一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情境作用的全面性

教学情境是被一个明确界定的概念(即属于科学概念),它不同于人们日常所使用的、没有明确含义的“情境”概念(即日常概念),跟寓意“情感环境”的“情境”也有所不同。不要认为情境的设置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情感氛围,这种观点只注重了情境作用的一个侧面。实际上,情境还应该提供认知所需要的信息,营造一种认知氛围。所谓情境设计不仅应该包括情感气氛、情感环境的设计,还应该包括认知情境的设计、行为环境的设计;它不仅是为情感教学服务,也应该为认知教学、行为教学服务。

3.情境作用的全程性

有些人误以为设置情境就是在讲解新知识以前,利用与新知识有关的实验、故事、问题等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新课。实际上,教学情境的设置它的功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情境不应只在讲解新知识前发生作用,它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和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4.情境作用的发展性

情境作用的发展性是指设置的情境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强烈产生继续学习愿望的功能,具有促进学生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平衡发展的功能。一个良好的情境,不仅应该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信息,这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应该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素质发展的情感信息,能营造出促进学生发展的心理环境和群体环境。

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设置的情境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学生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情境应该既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又能体现与当前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营造一种意味深远、回味无穷的教学心理环境,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积极主动地、目标明确地学习。

5.情境的可接受性

情境的设置要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总是受到个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地选择和设计,使之能适合于学生,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才有较大可能向生活与生产中化学问题的解决迁移,获得可迁移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获得了可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可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如此日积月累,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日趋丰富,在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1.选择教学媒体的经验方法有哪几种?

选择教学媒体的经验方法主要有:问题表、矩阵选择表、流程图、经验之塔模型和算法型5种。

2.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步骤是什么?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二、选择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活动。

三、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四、选择评价方式,设计测量工具。

五、整合、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

3.进行学习过程评价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进行学习过程评价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业绩等做出评价。

2、档案评价法:也可以称之为“成长记录袋评价”,档案评价的重要依据是学生档案袋。它是当前国外教育实践中应用十分普遍的一种新型的评价方法。

4.进行学习结果评价的评价工具主要有哪些?

一、学习目标评价:这是传统的评价模式,也是学校最为普遍使用的评价方法,经常被用于说明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拔划分等级、检验学习活动和教学方案、说明教学效果与价值等。

二、技能测试:主要包括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发明的评价,通过专项技能考核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现这一评价指标。

三、书面测试:是指通过期末统一组织“双基”调研测试,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结果性评价。

四、成绩认定:各学科的成绩认定除了根据上述2类考核的得分之和,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认定之外,还应该加上过程性评价的学业成绩。

5.形成性评价的步骤有哪些?

一、学习目标评价:这是传统的评价模式,也是学校最为普遍使用的评价方法,经常被用于说明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拔划分等级、检验学习活动和教学方案、说明教学效果与价值等。

二、技能测试:主要包括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发明的评价,通过专项技能考核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现这一评价指标。

三、书面测试:是指通过期末统一组织“双基”调研测试,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结果性评价。

四、成绩认定:各学科的成绩认定除了根据上述2类考核的得分之和,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认定之外,还应该加上过程性评价的学业成绩。

(1)选择一篇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评析;

不湿的纸娃娃 活动来源:

本活动源自于“纸娃娃”的系列活动,孩子们在充分认识了纸能折、撕、团、怕火、怕水的基本特性之后,产生了“纸娃娃想到水中玩一玩怎么办?”这一问题。幼儿借助已有经验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借助身边的玩具、工具、用具来帮助“纸娃娃”,验证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

1、敢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2、对科学现象感兴趣,感受其中蕴藏的科学道理。

3、学会验证自己的设想,并进行记录。活动准备:

1、了解纸的基本特性。

2、根据问题猜想绘画,收集需要的材料。

3、教师根据幼儿猜想提供辅助工具(胶带、剪刀等)及材料(小瓶子、无把水杯等)。

4、装有水的盆、抹布、空盘子、小鱼网子、皱纹纸制作的纸娃娃。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我们跟纸娃娃做朋友,玩游戏,你们知道纸娃娃最怕什么吗?”“纸娃娃给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它们想到水里玩一玩,怎样做才能使它不湿呢?)

2、“谁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和收集的材料向大家说一说?”

3、“有的小朋友告诉老师,还需要胶带,老师帮助你们准备了许多工具和材料,你们看看有什么?”

4、“现在我们就试一试,哪种方法能成功。你可别忘了,如果成功了要奖励它,给它一个小标记,如果失败了呢?也赶快标出来,那么,别人看到了,就不会再失败了!”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有关平衡问题:水杯(提供材质相同样子不同、样子相同材质不同的杯子),指导幼儿观察水杯的样子,进行比较。

2、有关浮力问题:积木、米波萝、玻璃,指导幼儿了解物体的轻重,引发帮助纸娃娃沉到水中。

3、有关密封问题:瓶子、小盆,指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手中有气泡冒出。

4、重点指导:材料使用是否得当,运用的方法是否合理引发幼儿试一试“帮纸娃娃到水底玩一玩”。

(三)交流讨论:

说一说自己成功的方法,为什么?

“”咱们一起来布置,在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一听。 评析:

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领幼儿通过猜想、收集、观察、操作、对比,直接与材料、环境相互作用,在事实中验证自己的设想。幼儿亲历每一操作过程,他们积极思考,利用身边的玩具、用具、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进行预操作,从而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关注点,活动中适时地提供可以比较的材料、鼓励支持的语言,来帮助幼儿探究其中蕴藏的科学原理。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事物的理解,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3)应用教材中课外活动的设计原则,设计一个课外活动的方案; 推小车

活动目标:

能协调地走,发展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的透明可乐瓶(数量同幼儿人数,瓶内分别装红、黄、蓝、绿四色颜料水),硬纸棍人手一根。

2、尝试持棍推车

(1)教师和幼儿一起用纸棍推“小车”(可乐瓶 ),在推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推车的方法,启发幼儿探索如何让纸棍和“小车”不分开,推得快。请幼儿试一试纸棍在“小车”的什么地方最容易推动。

(2)幼儿再次练习,感受纸棍顶在“小车”的什么地方推行最平稳。

(3)游戏:推小车。

教师可根据幼儿能力设置不同的障碍,幼儿扮演“小司机”自由地绕过障碍,把“小车”开到相同颜色的“停车场”去。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可乐瓶进行游戏。

3、放松的活动

幼儿扛着纸棍绕操场慢走一圈,并将纸棍放回纸盒中。

(5)试述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主要区别;

相比较而言,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理论基础有别: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及教学理论,传统备课的理论基础相对单一,它主要以教育学中的教学理论为基础。

(2)关注点有别:现代教学设计将自觉地关注学习者的特点放在首位,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传统备课则更多地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设计教案。 (3)对教师要求有别:传统备课较多的时候是一种教师的个人的独立活动,现代教学设计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工程,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与同事、学生、教学辅助人员进行交流、合作,因此,现代教学设计更有利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一致进行,更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最优化。

(4)对教学媒体的态度及认识有别:传统备课中教学媒体仅仅只是教学的辅助性工具,现代教学设计中选择教学媒体注重的不再是它们自身的独立性功能,而是它们的整体功能和效果,更看重教学媒体对提高教学效率的整体或综合的意义和作用。

第17篇:教学设计(优秀)

Unit 1 This is my day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Unit 1 This is my day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2人。学生大部分来自偏远山区,行为习惯差。但他们对新事物感兴趣,喜欢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求知欲强。

3.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重点学习一天中不同学习和生活起居情况的表达,尤其是学用频度副词谈论日常生活。重点掌握句子:When do you get up\\...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usually ,sometimes 的准确使用。教师在设计活动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语言水平,先引导复习旧知识,再层层递进,让学生掌握新内容。

4.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句型:When do you get up / eat breakfast / …? I usually … at …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能够针对具体情况正确使用usually, often, sometimes三个频度副词。

(2)能在Let’s find out 部分用本课时目标语言询问同学的作息时间,并能对调查结果做简单的反思。

(3)能够听懂Let’s try部分的录音,完成听音找对应作息时间表的练习。

Let’s talk

(1)教者引导学生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用新学的短语替换句型中的关键词进行多组机械操练。

(2)教者板书:“I get up at … I eat breakfast at … I go to work at …”等五个句子,解释说: This is my timetable.Do you want to know the time?引导学生询问: When do you get up / …?教师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猜测,既可巩固复习这一句型,又可发现仍不会提问的学生,重点帮助他们。

(3)教者放录音,学生跟读。然后教者把不生分成两组练习朗读对话。

(4)教者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该替换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做替换练习,请几组学生在课堂上演示。Let’s find out

(1)同桌各自询问对方的timetable.要求两人各问一次,完成调查表。

(2)学生完成调查表后思考:谁的时间安排更合理? How do you make your timetable better?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教者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A部分Let’s learn的动词卡片。

11. 自我问答

在课堂上个别的同学对exercises这一单词的发音掌握的不够到位,发音不准确。学生在课堂中都非常喜欢用他们的肢体语言来表现这五个动词

第18篇:优秀教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近居里。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居里夫人,来体会她跨越百年的美丽。

二、自读课文,感悟美丽。

除了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是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快速浏览课文3-6节,想一想,课题中的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最能触动你心扉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自己的体会,等会我们来交流。

三、汇报交流,解读升华美丽 A、执著追求,勇于探索

1、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课文哪个部分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第三节)

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著的追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是,别人为什么没有研究下去呢?我觉得居里夫人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特别让我佩服。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①: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你能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实验的条件艰苦、工作辛苦,还面临着危险,还有无数次失败的可能)

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锅只能冶炼20公斤,而且就这样一锅一锅的经过了几万次的提炼,才炼出镭。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汇报句子时学生先说哪句就先讲哪句)

③:刚才几名同学的回答,我们大家可以看出,当时的环境非常的——恶劣,实验过程又非常的——复杂,而且我们知道了在居里夫人之前,没有任何人发现过镭,当然也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查询。所以在这一锅一锅的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中,还会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④读出你的理解。

⑤:同学们,居里夫妇从他们发现到最后提炼镭用了多长时间?(3年9个月)折算成天数那就是1300多天,想一想这1300多天里,他们都在进行着搅拌、溶解、沉淀、分析,假设他们一天工作10个小时,经过多少小时才提炼出了镭?经过了13000多个小时啊!是多么艰辛啊,我想居里夫人的这份坚定、刚毅、顽强一定深深打动了你,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齐读这几句话。

师范读: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你体会到什么?(实验过程漫长艰辛。)成吨是多少,0.1克是多少?笔尖上的一小点就是0.1克。这在写法上叫什么?(对比)两个数字间的巨大反差和强烈的对比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其中的艰辛,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终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读出你的体会。

⑥:居里夫人就这样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全部的信念,全部的生命融入到了科学事业,融入到了这小小的0.1克镭中。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体会数字的魅力。 过渡: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在居里夫人的哪些方面呢? B 献身科学 哪些句子触动了你?

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我觉得虽然居里夫人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但是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美丽和健康换来了科学实验的巨大成功,换来了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师进行资料补充:镭是一种有剧毒的物质,居里夫人由于长期提炼镭,慢性中毒得了恶性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了,医生的证明是:夺去居里夫人生命的真正罪人是镭]

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这种牺牲精神使得居里夫人取得了别人无法取得的成功。这种美丽比外表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皮埃尔不幸早逝,居里夫人一个人默默工作,倔强地前行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我们看看后来的居里夫人取得了哪些成就?

①、[课件出示]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谁愿意读一读这句话。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说)

②、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排比句)

咱们合作读这句话,请同学们认真听:因为勤奋加天资,玛丽 居里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逐渐成长为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因为她开创了放射学这门新的学科,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因为提炼出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用她的名字作为放射线的强度单位,所以人们说她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因为她不断地在科学道路上探索,并做出一项项成绩,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因为她一生献身科学,成就显著,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③这么好的句子我们把它背下来。指名试背。谁能有感情地再背一遍。

8、课题中的“美丽”还表现哪里?

C、淡泊名利

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当她的朋友十分惊讶地看见她将这些奖章给她女儿玩时,居里夫人却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来,带着这份敬意再来读一读!

[师进行资料补充:镭放射出的射线能破坏人体内的恶性组织,因此常用来治疗癌症,所以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师:同学们体会的太好了!刚才我们都被那么多的美丽深深的打动着,我想这份美丽中,不仅仅包含着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还包含着她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

③[课件出示]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师:通过读文和居里夫人的这段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是说:在居里夫人眼中的人生意义是什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

(是啊,居里夫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应该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在她看来“人生意义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

四、升华美丽

师:是的,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即便是青春和容颜不在,即便金钱和权利不在。居里夫人认为这一切都不重要。她认为最美丽的人生就是在不懈地追寻当中,寻找到的那份幸福,以及为人类作出的贡献。今天,当我们学完这篇课文时,我们都被这份美丽深深地感动了,带着感动,带着敬意,一起读课题。(齐)

我想现在你们对跨越百年的美丽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谁能说一说什么是真正的美丽?(自由说)

小结:我认为这样的美丽不仅仅是跨越百年的,因为这样的精神(手指板书)将会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继续前行在科学的道路上。应该是跨越——(千年),跨越——(万年)。那这应该是一份怎样的美丽呢?(永恒的美丽)的确,这确实是一份永恒的美丽,难怪爱因斯坦会这样评价居里夫人,他说:(齐读)

[出示句子]在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时,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还要大。

——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五、书写美丽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到了那么多,请大家结合读这篇文章时的感受,再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想说的。课后把你的体会整理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教师小结:老师相信通过本节语文课的学习,同学们心里都烙印下了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坚定的信念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因为这是(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也镌刻下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因为这也是(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更记录下了她淡泊名利的风骨,因为这更是(读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

亲爱的同学们,就让居里夫人的美丽精神跨越岁月的长河,永存于我们心中!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生总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的经历常会深深的留在我们脑海中,让我们感慨万千。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走进作者和母亲的内心世界。

二.讲读第一二自然段

1.轻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语句。

作者把母亲估计的过重,差点仰面摔倒,但母亲的实际体重只有89斤。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指导:读书有时就是代替文中的人物说话,现在你要代替这位年迈病重的母亲说话,谁再来读一读?

2.这是一位多么瘦小的母亲啊!得知母亲的体重后,作者有什么感受?(板书“难过”)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竟然”是什么意思? 谁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作者心里很难过,仅仅是因为不知道母亲的体重吗?

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重点词句,同桌讨论讨论,让作者真正难过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在我的记忆中。。。。。。那么重的担子。”

“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日子仅仅是一天两天吗?“年复一年”即使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母亲依然会挑起“重担”。

什么叫“重担”?两种意思一种有形的,一种无形的。

请大家再次读这段话,联系实际,想想母亲身上承担了哪些重担? 理解了重担,你觉得这里的“翻山越岭”仅仅是指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吗? 是啊,母亲89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呢?(板书“爱”)

由此可见,我们读课文不仅要看到语言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想一想内在的含义。谁想代替这位作者把这段话深情的读出来?(指名读)

此时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些什么?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这段话,可以吗?

二.讲读三四自然段

1.想起母亲的点点滴滴,作者心里满怀“愧疚”。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 而母亲只是轻描淡写的笑了笑,说“。。。。。”(你来读)

母亲觉得过去的事都是平凡普通的,不值一提,谁来替这位母亲说说真心话?(指名读)

谁来把这句话改写成不用问号的句子。每一位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在你生活的每一天,你的母亲是怎么做的?(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力量在背后支撑着所有的母亲?一种什么样的母爱?(板书“无私博大”)

这无私博大的母爱深深的打动了我们,也感染了一旁的护士,她是怎么吩咐我的?(读护士的话)

2.母亲把我们从小抱到大,抱了我们多少次?(板书“无数次抱我们”)可我们却没有好好抱过母亲。于是作者提出了请求,想抱母亲入睡,可母亲却说:“。。。。。。”

轻声读这句话,你能体会母亲此时的心情吗?

母亲有点高兴,却又怕被别人笑话。长久以来,我们总认为母亲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而孩子难得抱一次母亲,却怕被别人笑话,因为我们抱得太少了,天下的子女抱母亲抱的太少了!

三,讲读第五自然段

1.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默许了我的请求。轻读第五自然段,结合文中左上角插图,如果要给这副图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此时母亲流泪了,再次默读这段话,你觉得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 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谁来把这段话饱含感情的读一读?老师给你配上音乐。(指名读——齐读)

2.其实,抱过我们的又何止我们的母亲,还有我们的父亲,即使我们长大了,他们的爱也永远陪伴着我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贤士都用优美朴实的语言歌颂母爱,赞美母亲,课后大家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回忆我的母亲》 《献给母亲的歌》 《背影》

板书:

13第一次抱母亲{难过 愧疚 爱{ 无数次抱我们{无私 博大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黄鹤楼送别》这一篇课文,那么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回答)

那么,在黄鹤楼上,谁送谁?〈李白送孟浩然〉 谁向谁道别呢?〈孟浩然向李白道别〉 过渡: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个故事。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出示暮春三月美景图。

(1).你想用哪些词或句来描绘一下这美丽的景色呢? (2).课文中用哪些词来描绘的呢?〈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3).想象:

在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暮春三月,一对好友马上就要分别了,他们此时的心情怎样?可以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感受到?请同学们自

读第二自然段。(同桌讨论结果)(用曲线划出)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出示一会儿„„一会儿„„)

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读出作者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呢?自己先试一试。(指名读→余生评→指名读→评)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以下这依依惜别之情。

4.是啊,两人心中都有依依惜别的感情,所以,两人都不愿意开口,但最终李白说话了。(出示孟夫子„„此杯吧)

(1).指读。从他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敬仰孟浩然,舍不得他离开〉

(2).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大诗人李白对好朋友孟浩然很敬仰,也舍不得他离开呢?(请你有不同的符号划出)

(3).交流。

从孟夫子„„兄长和老师看出李白敬仰孟浩然。

从今天您就要„„满饮此杯吧看出李白舍不得孟浩然离去。 (4).指导朗读。

谁愿意来读出这种敬仰、不舍呢?自己先试一试。 (指名→评→指名→评)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过渡:

其实,我们的孟夫子心里和李白一样的不舍,但他没有表现出来,而把这种不舍埋藏在心里,反而来安慰李白。让我们一起来把他的话

读一读。(出示王勃说的好„„永世不绝)

①你知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什么意思吗? ②指导朗读。

请我们的女同学来做一做孟夫子吧。男同学也来试一试,相信读的也不会差。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5.分角色朗读。(可以加一些动作)

哪些同学愿意读李白?哪些同学读孟浩然?旁白呢?

(二).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过渡:

就这样,友人登船离去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可李白呢?(出示李白伫立„„天边„„)

2.齐读这句话。 (1).伫立是什么意思? (2).凝视呢?

(3).友人都走了,李白为什么还要站在岸边久久不离去呢?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也就在这种情况下,礼拜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出示) 齐读这首诗。

4.上一节课,我们也接触了这首诗,可是我们不理解它的意思,现在,我们学习了这个故事后呢,你能不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解释一下它的意思呢?

同桌之间说一说。 5.指名说。 6.读全诗。 7.指导背诵。

三、总结全文。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了解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情。希望大家能在课后进一步朗读课文,加深印象。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排演课本剧;

2.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第19篇:教学设计(优秀)

您证书的基本信息:(如要修改,请返回第三步)

证书签发日期 2001-12-30 性别 女

姓名 证件类型

张洁 身份证 1972-07-26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身份证件号码 61022219720726122X 出生日期 民族 任教学科 认定机构

汉族 思想品德 宜君县教育局 返回

申请资格种类

教师资格证书号码 20016199431000056

您选择的注册机构:(如要修改,请返回第四步)

现任教学段 初中 注册机构

所在省

陕西省

宜君县教育局 现任教学科 思想政治 返回

请填写您的登录信息:(本栏信息请从上至下逐行填写)

出现错误,请按提示操作!

系统登录密码位数不少于8位,必须包含数字和字母。请输入密码 请牢记个人登录密码。将用于您登密码 录查看、修改您的报名信息和打印定期注册申请表等 密码确认

密码找回找回密码用,请填写个人常用E-mail地址请输入邮箱地址

邮箱

返回提交 请填写现阶段工作相关信息:(本栏信息请从左至右逐行填写)

最高学位

最高学历陕西教育学院选择...毕业学校 任教学校 所在地 最高学历 学习形式 最高学历 专业类别

普通话水平

现任教学请填写现工作单位的全称

开始参加请填写首次参加工作的时间,格式为工作时间 YYYY-MM-DD,如1981-06-01

出生地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选择...请上传半年内正面证件照,须按要求照片 由申请人本人上传。且必须与教师资格定期注

册申请表上所贴照片底版相同

最高学历

学校性质

最高学历可直接输入,格式为YYYY-MM-DD,毕业时间 如1981-06-01

最高学历学科教学(思政)选择...所学专业

政治面貌

现任教学请填写第一次与现工作单位签订聘校聘用起任合同的日期,格式为YYYY-MM-DD,始日期 如1981-06-01

岗位性质

教师职务中学教师选择...(职称)

户籍所在请按户口簿上的内容填写(或按照

地 初审注册机构的要求填写) 通讯地的请填写6位阿拉伯数字

邮编

手机 请填写11位阿拉伯数字

第20篇:优秀教学设计

优秀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读书汇报:

请一名学生进行课前读书汇报,以预设的“林肯不畏失败”的故事引入本文教学。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心理铺垫,为突破文章的难点做准备。】

二、检查预习: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所以首先进行预习检查。

【PPT出示两个预习检查题,一是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二是部分关键词语的认读。】 将“惊心动魄”一词放在文中“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个中心句去理解。

教学步骤:初步理解“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它在文中的位置,请学生读这句话,并就这个句子质疑,然后带着提出的疑问浏览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找到句子的答案后,再一次品读这句话。

三、组织学生仔细读一读描写这三次表演的段落,尤其要将少年的动作、神态、碗的状况和观众的 反应的句子划出来。 【PPT表格出示】

教学步骤:先组织研读每一次表演的经过,然后再整体地读第二至六自然段。读完每一次表演的部分,以及全部段落读完后,要引导学生回读“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从一次次的分析中,读出不同的味儿。

四、引导学生讨论:少年连续两次失误,他内心已经没有多少信心,非常灰心了,这个时侯,是谁给了他鼓励和信心呢? 1.学生指读第四段有关白发老人的段落。

2.这位白发老人究竟低声说了句什么话,使之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得少年“镇静下来”?情景思考:

【PPT出示: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五、追问:少年终于表演成功,难道仅仅是因为老人的一句话吗?还有什么促使他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开始第三次表演?组织学生讨论:点出主旨,这个环节可以众说纷纭了。

六、引导探究,这次表演对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将首位两段连起来读一读。【PPT出示首位两段。重点放在“激动”、“碎裂声”】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突破中心,少年的成功只是个案,作者等人得到启迪才是一个普遍化的道理。】

七、拓展:少年的表演能否真正算得上成功?(讨论,辩论)

八、结课:以林肯的故事和顶碗少年的启示结尾。

【PPT出示: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 教后反思:

在设计本文教学时,最初有两条思路,一是上述的思路,二是在开篇即抛出“表演是不是成功、精彩”的问题,然后趁着激化的矛盾,围绕“成功”、“不成功”两大矛盾读文寻句进行分析。按理说,第二个思路会比较精彩,容易产生高潮。但是本班学生在有老师听课的时侯,不太愿意表现自己,所以我担心这一预想的矛盾如果激化不起来,就容易出现问题。故而从“稳妥”的角度考虑,选择了第一个思路,仅把第二个思路的矛盾讨论作为补充拓展。 从上课来看,做的比较好的是: 第一,从林肯的故事切入,抓住了“多次失败”、“最终成功”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让学生形成了基本的情感态度。

第二,从复习词语入手,抓住“惊心动魄”以及相应的“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句话进入

课文,应该说抓住了主要问题披文入义,基本达到了由点到面,点面结合,而且思路比较清晰的目的。

第三,设身处地,让学生进入情境。教学中不只一次让学生换位,换成少年本身、观众和老人,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当时的情境,有利于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从以上三点来看,基本上体现了本次教研活动“高效”的目的。 欠缺的是:

第一,中间对少年三次表演的有关句子的品读落实不够,对学生预想不够,有些匆促。

第二,重点和难点突破不够。

白鹭优秀教学设计
《白鹭优秀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