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十二个音乐小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03 19:51: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十二个音乐小故事

1、《二泉映月》的故事,80多年前,无锡街道的上空常常飘扬着阿炳卖艺乞讨所奏响的琴声。他的即兴演奏,不仅成就了《二泉映月》这支自述式的悲歌,更主要的是它摆脱了那种赏玩式的心态,上升为一种与我同在的共命运感。对人世的关怀,对自我的思考,以及遭受的磨难,使一些人很容易地把他和贝多芬相提并论。不是说人活着多么艰难,或者古人挂在嘴边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而是真切的自己的行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部心灵史,它折射了人之所以要站立的原因。我们在阿炳音乐里常常感觉到的,在那一瞬间,就是能分清许多是非。我记忆里有过一段介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的文字,说他在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时流着眼泪告诉别人:“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2、小提琴《思乡曲》,马思聪曲抗战时期,马思聪听到一首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原民歌中有想念故乡的萌芽思想。马思聪创作的中他把失去土地的、离乡背井流浪于异乡的农民的离愁与别念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曲家内心的丰富而深刻的音乐内涵。在萤火烧过的地方,又奏起了思乡曲。曲子里,没有黄昏的苦烈,没有子夜的吟叹,只有灰烬中盎然破土而出的绿意,再有啊,再有的就是,生命回归的呼唤。留恋在国土的灵魂,禁锢在他乡的身躯,浓浓的乡愁,化不开的思念,这时回忆起少时在故乡的无忧无虑,快乐的生活,只有把这些,寄托于这一首《思乡曲》。

3、合唱《哈利路亚》,德国作曲家亨德尔中年经营歌剧院破产,屋漏更遭连夜雨,他又遭遇中风的不幸,身体倒了下来。但是他没有被击倒,一位词作家拿来清唱剧“弥赛亚”的脚本,他躺在床上看着脚本,凭着毅力和神奇的勇气,写完这部巨作,特别是里面的合唱《哈利路亚》,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在演出那天晚上当英国国王听到此曲时,不由自主站了起来,谦卑的聆听这首天籁乐曲。亨德尔听到合唱《哈利路亚》,也流下热泪,他说:“这不是我写的,是主的意愿。”

4、《如歌的行板》,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柴可夫斯基以音乐这种十分艺术化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悲剧的深刻感受和对光明美好前途的热切追求。体现了柴可夫斯基善良犹豫的性格特征,对身处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黑暗社会下劳苦人民的同情。俄罗斯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托尔斯泰听了这首乐曲后热泪盈眶,他说:“从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

5、《月光奏鸣曲》,贝多芬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19世纪上半叶,一位德国音乐评论家发表文章,说贝多芬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使他联想起“瑞士琉森湖上水波荡漾的月光。” 于是出版商即以“月光曲”为标题杜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一天晚上,贝多芬在维也纳郊外散步,忽然听到琴声,而且是他的作品。他寻声走到一幢旧房窗前,发现一位盲姑娘在演奏。他进屋后才知道她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作曲家非常感动,在月光辉映下,他写下了这首月光曲……。”

6、《马赛曲》的故事,《马赛曲》创作于十八世纪的最后十年,曾伴随过法国大革命的《马赛曲》,是一首至今已传唱两百多年的战士之歌,但歌曲的作者却早已被人遗忘。年轻上尉鲁热是个气质温文的人,偶尔写一二首诗歌,只是从来不曾被刊印或演出。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五日深夜,大革命的号角声激励着所有人,刚参加完聚会回家仍激动难眠的鲁热,鬼使神差般一气写成一首歌后昏然睡去。第二天醒来看到桌上的手稿,连他自己都觉得陌生。这以后作品在沙龙里被唱了一二次,即不再被提起,以至作者本人都快忘了。两个月后,马赛的士兵们找到了它,并以它作为自己的战歌;七月三十日凯旋时,他们唱着它进入巴黎,人们始称之为《马赛曲》;又一二个月,它成了全民之歌,全国之歌;一七九五年《马赛曲》被定为法国国歌,更多的人开始传唱……而作者鲁热,在他潦倒的后半生中再也没有人把他和《马赛曲》联系在一起,他也没有从中获得任何收益或激励,但那个夜晚,那个为世界带来《马赛曲》的夜晚,却的确是属于他的啊。

7、《黄河大合唱》诞生在极度艰难困苦的延安抗战时期,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黄河大合唱》为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当时延安经济十分困难,党中央宣传部给冼星海特地补助了一斤白糖,星海每天晚上写作时,用白糖来补充营养。

8、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

悲情和愤怒的肖邦写下钢琴曲《革命练习曲》,1831年肖邦在去巴黎的路途上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华沙被沙俄军队占领终于陷落,肖邦他在钢琴上发泄了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创作了高度洗练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音乐好比汹涌澎湃的波涛,自上倾泻而下,音乐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沉痛悲愤,形成一股波澜壮阔的情感巨流,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这首乐曲充满了刚毅、坚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以人们通常又把这首钢琴曲称作《革命练习曲》。在这首乐曲里,肖邦把自己的悲愤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波兰民族在华沙起义失败后顽强不屈的意志。这是肖邦的一部著名代表作。

9、贺绿汀与《牧童短笛》,当贺绿汀1935年考入国立音专时,他还是一个在上海求学的穷学生。当时他住在一家缝纫店的主楼,夏天热得要命,但是贺绿汀没有被这困难吓倒,他一边学,一边创作,同时还不断地注视着音乐界的动态。虽然贺绿汀随时有辍学的危险,甚至这样差条件的房子,也都会有交不出房租的可能,就在这危难之际,有一天,他在学校的栏刊上看到了一则“征集中国风格钢琴曲”活动,是俄国作曲家兼钢琴家齐尔品在上海举办的。如果谁获优胜将能得到免费出国求学资格,并获奖金100元,而且作品的姓名必须严密封锁,任何人都不能“走后门”。得到这一消息后,贺绿汀非常兴奋。从此,他整天就泡在那间酷热小屋里开始了他的创作,夜以继日的创作,使他忘了一切苦楚。有的朋友问他“你这样认真地投入这次比赛,难道那幸福之光环真的能射到你身上?”贺绿汀非常自信的说:“我欣赏这次比赛的规则,它对任何人来说都有获奖的机会,因此,我必须认真地对待这次比赛”。由于天气太热,他又住在楼的顶层,白天无法工作,只好利用夜间及黎明前的那一段时间进行创作。同时为了有更多的机会获奖,他一连写了三首钢琴曲(即《牧童短笛》、《摇篮曲》和《往日思》),作品写好后他非常郑重的寄了出去,然后就期待着这次比赛的结果。

幸福的光环真的来了,连贺绿汀自己也没想到,在他的三首作品中,竟然有二部获奖,即《牧童短笛》和《摇篮曲》。 其中《牧童短笛》荣获这次比赛的一等奖,也是我国第一首飞向世界的钢琴作品。从此,贺绿汀便成为国内外瞩目的音乐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活跃在中国的乐坛上,而这首钢琴曲《牧童短笛》奏响了全球。

10、音乐家刘天华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五四”时期,在“平民教育”“平民文学”等民主思想影响下,他反对音乐成为“贵族们的玩具”,提出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他珍视中华民族音乐传统,但不赞成抱残守缺的“国粹主义”,认为发展国乐,“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方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借鉴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所有这些,使二胡从乐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深刻性,从而使这件古代并不受人重视的民间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因而刘天华被视为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

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当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

11、黎锦晖与中国的儿童歌舞音乐

中国有自己的儿童歌舞音乐是自黎锦晖开始的。上了年纪的人都会记得一首歌,叫《可怜的秋香》,中国现代音乐史家分析:这样的歌,极为朴素但手法高超,是作者的心灵在音乐上的映照。黎锦晖在音乐上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幼年时就痴迷于音乐。家乡的花鼓戏、湘剧给了他丰富的音乐滋养,他无师自通,学会了多种乐器。五四运动前夕,他到了北京,戏台上的京昆雅韵,天桥的民间说唱,都为他所钟爱。此时,蔡元培做北大校长,实行“有教无类”,允许外人旁听。黎锦晖也成了北大的一个旁听生。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他的湖南老乡,如毛泽东、沈从文等。蔚为壮观的旁听生队伍,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蔡元培或许没有料到;但原先专修美术的黎锦晖走上用音乐推广国语,最后献身音乐,确是蔡元培耳提面命。 北京二十七中的前身是蔡元培创办的北平孔德学校,黎锦晖曾是这里的教员。有一次,蔡元培到校视察,发现学校校歌竟然采用日本国歌曲调,他马上找到黎锦晖,鼓励他创作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歌。这是黎锦晖从事音乐创作的转折点。黎锦晖是湖南湘潭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兄弟8人都很有成就,被誉为“黎氏八骏”。大哥黎锦熙曾任教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是毛泽东的老师。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致力于改革语言文字,创造新教育和新文化。受大哥影响,黎锦晖也投身于国语运动,并且创造了用音乐来推广国语的独特方式。

今天人们熟悉的儿童歌舞音乐,是黎锦晖首创的。他认为学习国语应该从唱歌入手,这个思想使几代人受益。为推广国语,黎锦晖为孩子们写了20多部歌舞表演曲,11部儿童歌舞剧。儿童歌舞表演曲是一种篇幅短小,情节简单,没有说白的歌舞表演曲;儿童歌舞剧则拥有完整的故事,有歌曲、舞蹈。黎锦晖依照儿童的特点,把歌曲和舞蹈结合起来,在当时深受欢迎,其影响无可估量。

12、舒柏特的《摇篮曲》

《摇篮曲》从它写出来那天起,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国的母亲们和歌唱家们传唱着。如舒伯特创作这首动人的歌曲时,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那时的舒伯特生活很贫苦。有一天晚上,他没有吃饭,饿着肚子在街上徘徊,希望能碰见一个熟人,借点钱好充饥。但好久也没有碰到熟人。这时他走到一家豪华的酒店门前,他走了进去,在一张桌子前坐下,他忽然发现饭桌上有一张旧报纸,舒伯特就拿起翻看着。他见上面有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朴素、动人的诗,打动了作曲家的心灵,他眼前出现了慈爱的母亲的形象。是呀,在那宁静的夜晚,母亲轻轻地拍着孩子,哼唱着摇篮曲,银色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舒伯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拿出一支铅笔,一面哼唱着,一面急速地谱写着。

舒伯特写好后,把歌曲交给了饭店的老板,老板虽然不懂音乐,但觉得这首曲子那么好听,那么优美,便给了舒伯特一盆土豆烧牛肉。

舒伯特在贫困中,以美好的心灵为母亲和孩子们写下了这首甜美的歌曲,这首《摇篮曲》很快在世界各地传唱开了,而它的作者舒伯特却在贫困中死去了……

激励员工的十二个小故事

激励员工的十二个小故事10

音乐教学小故事

音乐教学小故事12

班主任的十二个小建议

关于人生的十二个经典故事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小故事

我的音乐教学小故事

我的音乐教学小故事

音乐故事

十二个音乐小故事
《十二个音乐小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