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02 00:44: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民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十堰活动概况

今天介绍的题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十堰活动概况。大致从三个方面介绍:

一、建党前十堰的形势和早期党员;

二、各个时期十堰革命斗争简况;

三、十堰地下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历史贡献。下面作具体介绍。

一、建党前十堰的形势和早期党员

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的反动统治,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深重灾难的总根源。地处鄂西北边陲的十堰人民,由于长期受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土豪劣绅、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加之生产技术条件低下,自然灾害频繁,一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不少人家住窝棚、岩洞,缺衣少食,度日如年。许多无地耕种的农民,为了谋生,给地主和资本家卖长工、打短工,受尽凌辱,苦不堪言。“小病挺,大病拖,重病等死见阎王”的痛苦歌谣,是成千上万贫困农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饱受封建统治、反动军阀和兵匪欺压、搜刮之害极深的郧阳人民,追求和希望自由解放在他们心中一次次萌发,激起一次又一次的反抗和斗争。历史上曾发生过百余次的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反动腐朽的封建主义统治。

在辛亥革命中,不少郧阳籍志士,在省城武汉和各地积极参加斗争,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武昌起义元勋之一张振武就是竹山县人(今竹山县双台乡田沟村),起义后被任命为湖北省军务部副部长并主持军务部工作。他亲自率部与清军作战,身先士卒,身负重伤不下火线,为黎元洪所排斥。袁世凯任总统后,他多次拒绝袁委任其所有职务,后被袁、黎合谋秘密杀害,年仅36岁。郧县人任岱青,辛亥革命时,在武昌创办《中华民国公报》,并担任主编,热情宣传孙中山变革社会,推行三民主义的政治主张。竹山人张樾、全民山、冯嗣鸿,房县人丁杰,郧西人余楚善、吴世昌、吴丕基,郧县人吴岱杰等一批有志青年,投笔从戎,在辛亥革命中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辛亥革命的胜利,给郧阳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得到郧阳军民的积极响应。清廷驻郧阳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获悉武昌起义成功后,即行商议举事。驻郧新军后队官沈权等军官领头发起事变,于1911年10月14日一举光复郧阳。随后,郧阳各县也兵不血刃,先后光复。郧阳的光复在鄂西北地区为最早,对支援光复襄阳、北伐河南淅川,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辛亥革命以后,在小资产阶段革命派的领导下,郧阳人民曾对反动军阀的反动统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五四”运动的爆发,给郧阳的爱国青年学生以极大地鼓舞。以施洋、何恐为代表的一大批热血青年先后离开家乡,到武昌和襄樊等地求学,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积极参与爱国学生运动,并相继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此间,他们经常以书信的形式和利用寒暑假之机,向家乡人民和青年介绍外界情况,宣传马列主义,为此后郧阳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建立打下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为灾难更甚的郧阳山区人民,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光明,也带来了血与火的奋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郧阳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用生命和鲜血取得了节节胜利,写出了灿烂的篇章。

早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郧阳地区就有一批在外地读书的先进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是郧阳地区传播马列主义、建立党的组织和开展革命斗争的先驱者和奠基人。其中,有竹山驰名中外的大律师施洋烈士和其弟施季皋烈士;竹溪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留日学生、中共日本支部的负责人之一何恐烈士;郧县的跟随邓小平一起参加过广西龙州起义的红八军政治部主任何世昌烈士;大革命时期湖北省农协会特派员王省烈士;均县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鄂豫边省委组织部长、书记宋良由同志;房县的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的贺龙同志的部下、政治部主任,后为房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李明铨同志,以及原中顾委委员杨献珍同志等。下面介绍几位烈士:

施洋烈士,原名吉超,号万里 ,字伯皋,后改名施洋。出生在竹山县宝丰镇桂花村一个书香世家。其父是一位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私塾教师,施洋受其父的影响,从小就树立了爱国主义思想。他六岁入私塾读书,12岁因家境困难被迫停学,开始耕种田地,坚持自学。19岁时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竹山县高等小学堂,被校方以“五官不正”为借口拒之校门之外。不久,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郧阳府立农业学校,攻读蚕科专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施洋十分振奋。为响应辛亥革命,他毅然剪掉头上的辫子,动员父母、妻子剪发放足。1912年,郧阳农业学校停办后,回家乡创办国民学校,开荒植桑养蚕,取得很大成绩。同时创办县农务会并担任会长,不到一年时间,会员达千余人。1914年,他又考入湖北警察学校,毕业后,又考入湖北私立法政专科学校,攻读法律专业。1919年获得律师证书,开始律师生涯。后任武汉律师公会副会长。“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学生爱国运动,联络湖北各界,组织代表团赴京请愿。1920年与恽代英等创办《武汉星期评论》报,揭露当时的社会黑暗和北洋军阀的卖国罪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受马列主义的影响,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工作。1921年,他和林育南等革命者一起组织武汉人力车夫罢工取得了胜利,次年被聘为京汉铁路江汉工人俱乐部、粤汉铁路湘鄂段工人俱乐部和湖北省工团联合会、宁汉铁路总工会等组织的法律顾问。期间,组织了汉阳钢铁厂、汉口美英卷烟厂工人开展罢工斗争。192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2月7日,组织和领导了京汉铁路同盟会总罢工,始终站在斗争前列,与反动统治阶级英勇博斗,直至献出宝贵生命。

何恐烈士,原名楚珍,字毅生,出生于竹溪县城一个杂货商人家庭。他兄弟6人就有3个烈士,两个弟弟就是在他的影响下,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1920年肆业于武汉外国语学校。在董必武、陈潭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影响下,1920年第一批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10月,由陈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1—1925年1月,何恐先后担任青年团武汉区委组织委员、武昌地委组织委员、武汉学生联合会总干事、湖北民校秘书等职。在日本留学期间,是中共支部负责人之一。何恐很关心家乡的革命活动。1926年底,他从日本回到武汉后,就让其五弟何立人,以国共合作特派员的身份回竹溪开展农运工作。何恐的四弟何芙生,由其弟何立人介绍加入共青团组织,协助何立人开展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何立人、何芙生被捕入狱,后经组织上多方营救出狱,继续从事革命斗争。1925年5月何芙生再次入狱,7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竹溪,年仅27岁。何立人返回武汉后,也几次被捕,抗日战争爆发后,被组织营救获释。1938年被派往抗日前线太行山地区进行抗日活动,1941年任太行地区专员,1942年在一次反扫荡斗争中英勇牺牲,时年33岁。何恐于1927年和1929年两次被捕。在狱中,无论敌人怎样残害、折磨,他从不屈服。一次法官故意问他名字时,他响亮地回答,我叫何恐!法官说:“早就知道你这个恐字的用意。”何恐豪迈地说:“恐也,无所畏惧也!”法官说:“何恐,何恐,何所恃而不恐?”何恐意正辞严地说:“主义正大,行为光明,何恐?我为马列主义,人类最高的理想,共产主义乃我所持之理,有何之恐!”这些铿锵有力的回答,使法官瞠目结舌,不知所措。国民党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于1930年9月7日,将何恐等16名同志杀害于武汉和记蛋厂。就义前,何恐带领15名战友昂首挺胸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最后胜利属于红军!”何恐牺牲时年仅30岁。

何世昌烈士,号纯武,原名耀祖,郧县城关人。在武昌中华大学读书期间,受董必武的影响追求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北阀军包围武昌城时,他与同乡王省在城内宣传群众,配合北阀军攻打武昌城,后受董必武、陈谭秋的委派,以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赴鄂城金牛镇一带开展群众工作。1927年又被派到北阀军中工作,曾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被派回郧县开展革命活动,由于劣绅告密,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遭受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他在《绝名词》中写道:“烈士,视死如归然,浩气凌青天,奋身饮枪弹,为工农争利权,头颅抛荒山!”1926年经地下党的帮助,成功越狱,转至武汉,经杨献珍介绍,与省委接上联系,派其到上海找党中央。同年12月,随邓小平到广西开展军事斗争和创建根据地活动。参加了白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参与了建立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苏维埃政府的工作,后任红八军政治部主任兼军党委书记,后红八军编入七军北上,何世昌率领一部分人到十万大山打游击,转战于南宁、隆安一带。1930年经隆安时不幸被捕,于1931年2月遭敌杀害,时年25岁。

王省烈士,郧县安阳人,1925年在武汉二中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北阀军攻打武昌时,他和同乡何世昌在城内开展支持北阀军的宣传活动,张贴标语、散发传单、集会演讲等,配合北阀军先头部队——叶挺部取得攻克武昌城的胜利。毛泽东在武昌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王省被中共武昌党组织派到讲习所学习。毕业后,中共湖北区委安排他以国共代表的名义到襄阳担任特派员,先后担任襄阳总工会主席、中共枣阳县委宣传部长等职。1928年,党组织又派他到河南开封任农民运动特派员。1930年在组织农民暴动时不幸被捕入狱,同年在河南汝南县遭杀害,时年27岁。

上面介绍的是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郧阳籍党员代表、革命烈士。其他烈士就不一一介绍了。

二、各个时期十堰革命斗争简况

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在郧阳地区进行过革命活动的有贺龙、柳直荀、李先念、徐向前、郑位

三、王震、程子华、徐海东、王树声、张才千、陈先瑞、刘金轩等二百多位党政军领导干部,其中有国家主席一人,元帅二人,大将二人,上将一人,中将六人,少将二十八人和省级干部四十人。有红三军、红二十五军、中原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第四纵队十二旅及后来成立的二野十九军等先后在此开辟苏区革命根据地,为建立各级人民政权,组建地方武装和建设郧阳山区等作出了巨大贡献,为郧阳广大人民彻底解放、走向繁荣富强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郧阳人民在各个时期的斗争中,发扬山区人民英勇顽强、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为解放事业付出了血的代价,在建设新郧阳的战斗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一九二六年夏至一九二七年春,在南京、武汉、襄阳等地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青年,受党组织的派遣回到郧阳筹建国民党,建立、发展共产党组织。先后在郧县、均县、房县、竹山等县开展活动。1926年6月,从武汉回到郧县的共产党员詹邦经、毛帮洪等在安阳口镇松茂药堂店成立了郧阳最早的党小组。同年10月,在襄阳第十中学读书的均县籍学生宋良由回均县,建立了郧阳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均县支部。期间,均、郧、房、竹等县共发展党员一百三十人,建立了七个党小组,三个党支部、一个特支,两个区委和一个县委。农民协会和妇协会发展一百多个,会员三万余人。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地迅速开展起来。如郧县的农协会在安阳口召开了农民代表大会,一千五百多人参加游行,他们手擎红旗,高呼“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利归农会”等口号,向封建势力宣战。均县农协和妇协联合召开了万人群众大会在净乐宫清算当时反动政府司法委员刘鄂的贪污罪行,用大量事实迫使政府将刘关进监牢。竹山的田家、官渡、得胜等地的农民运动搞得热火朝天,县城平时不敢迈出大门的姑娘、媳妇也冲破了封建枷锁上街游行,高唱革命歌曲。正当形势发展很好之时,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叛变,到处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郧阳的党组织也遭到破坏,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遭到捕杀。仅在郧县安阳口一次就杀害共产党员和农会干部九人,一时间反革命势力甚嚣尘上,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共产党的活动转入地下。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新起点,中共郧阳地方组织建立以后,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共“一大”决议,积极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党的基层组织;开始把工人、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工会农会,开展工农革命运动,打击土豪劣绅,惩办贪官污吏,初步显示了工农群众的觉悟和力量,进而把郧阳的共产主义运动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九二七年八月至一九三七年七月,这个时期革命斗争形势是曲折的。“八七”会议到一九二九年,中共湖北省委组建了中共鄂北特别委员会,加强了对党组织的发展和武装力量的培养。郧阳地区在鄂北特委的领导下,党的组织得到了发展,开展了武装斗争,恢复建立了均县、郧县县委和房县特区委,党员达四百余人。均县党领导的一支农民武装纪大纲游击队数百人,后来发展到千余人,在汉江两岸和均谷(城)边区开展了抗捐斗争和土地革命,并一度建立了苏维埃乡政权和赤卫队。后改建为均县游击队,纳入红九军第二纵队建制。郧县党领导的一支农民武装大柳“边联队”,为马述理、马建贤、马述光三兄弟所创建。1930年,这支党领导的革命武装达到500余人,拥有长短机枪500余支(挺),活跃在鄂陕的郧县和商县边四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击地方反动势力。

由于敌人多次“围剿”和鄂北特委内出了叛徒,使鄂西北地区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郧阳地区党和武装力量同样遭到大的损失。

一九三0秋,根据中央指示,将鄂北特委和南阳中心县委合并建立了中共鄂豫边区特别委员会,下属建立了三个中心县委(南阳、襄阳、河口),辖二十一个县委。其中郧县、均县、房县、竹溪等四县隶属于老河口中心县委管辖。郧阳地区党的组织又有了发展。特别是一九三一年五月到一九三二年三月,贺龙率领的红三军进入均、房一带和一九三四年十二月至一九三七年秋程子华、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到郧西后这一段,郧阳地区党的组织有了生机,革命斗争形势很好。发展党员三百余人,建有三个县委,两个县苏维埃政府,二十个区,一百五十多个乡、村政权组织和十八个区委、一百余党支部。各级工、农、妇群团组织也相继建立起来。为了加强对鄂西北苏区领导,中共鄂豫边特委决定成立中共鄂西临时分特委(后为郧属分特委),机关设在房县城关,书记柳直荀(兼)。

均房和郧西苏区各级政府组织开展了土地革命,使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分得了土地,第一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均房苏区还开办了鄂北农民银行,发行纸币和银元;举办了军事干校、列宁小学和各种文化学习班。地方武装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均房苏区内建有游击队、红补军、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并以红军为基础组建了红九军二十五师。郧西苏区还建有回民游击队、抗捐军,第

六、第七路游击师等人民武装。这些武装配合主力打击来犯之敌,保卫了苏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和胜利果实,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支援红军、创建根据地和对敌的斗争中,苏区人民都积极参加和勇敢战斗,踊跃支前,冒着生命危险送子弹、抬担架、掩埋牺牲的烈士,转移伤病员。武当山老道人徐本善帮助红军安排了三百多名伤病员,直到痊愈后又将战士化装分批送走。后国民党地方团总以通“共匪”的罪名将徐杀害。

一九三二年春,红三军撤离均房苏区和一九三七年秋红二十五军撤离郧西苏区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卷土重来,对苏区人民群众进行疯狂地镇压,使用了挖心、下油锅、下八块、五马分尸等几十种酷刑。均房苏区被杀害的红军家属和群众达一千五百余人,干部一千七百余人。郧西县的关防、庙川两地被杀害的干部红军家属和游击队员有一百五十余人。均县县委书记袁祖斋、游击团长纪大纲、郧西二天门苏维埃主席、游击团长刘世让等壮烈牺牲。此时还有房县苏维埃主席李明铨等党政军干部五百多人被杀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党的历史上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它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历史性转变。在这一时期,郧阳地方党组织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在斗争中发展壮大了党的组织,组建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为保卫红色政权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渡过难关,迎来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郧阳地区是国民党统治区的大后方,特别是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沦陷以后,有许多革命志士云集于此,以武当山草店为中心,迁入了“五战区军民文化站”、“乡促工作团”、“战教会”、“小教服务团”、“战时儿童保育院”、“妇女救国会”等抗日救亡团体。外地不少学校也相继迁入,在郧县成立联合中学(简称联中),随之而来的有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建立有党的组织和抗日群众团体。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曾一度迁驻均县,国民党陆军第八分校也设在草店,国民党军统局在五战区成立了“调查室”,其指挥机关设在老河口,在均县草店金花树开办了特务训练班,专门训练监视破坏我地下党和抗日救亡活动的特务。因此,这里斗争极为复杂。在复杂的情况下共产党的力量不断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发展,抗日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当时的草店被称为鄂西北的“小延安”。

抗日战争初期,中共湖北省委通过上层统战关系举办了各种党的骨干培养班。毕业后,分到各地开展党的恢复和发展工作。一九三七年秋,湖北省委从应城汤ib池训练班分派了一批党的干部,以办乡村合作社的名义到郧阳山区工作。一九三八年元月,根据形势的发展,中共湖北省委决定成立了鄂东、鄂南、鄂中三个特委和鄂西、鄂北两个中心县委(后改为特委)。一九三九年元月,中原局又决定撤销河南、湖北两个省委,而建立鄂豫皖、鄂豫边、鄂中、鄂西北四个区党委(相当省委),鄂西北区党委下建立三个中心县委,即荆(门)、当(阳)、远(安)、襄阳,均郧房三个中心县委,郧阳地区属均郧房中心县委所辖。党的这些组织的建立大大地加强了对鄂西北各地党的领导,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党的组织,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救亡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

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一年间,郧阳全区党员发展到四百余人。恢复建立了均、郧两个县委,三个区委,一个总支,一个独立支部,五个中心支部,二十八个支部。通过统战关系办有宣传刊物,房县的《抗战日报》、竹山的《竹山青年》、郧西的《醒农日报》、郧县的《书报流通社》等,通过这些阵地宣传抗日救亡和联系指导党的活动。均县党组织利用各种形式组织公开的群众团体“战教团”、“乡促会”、“农民抗日救国团”、“兄弟会”、“姊妹会”等,通过在城乡举办的文化馆、站,为就业青年办的纺织厂、雨帽厂、识字班、夜校、牧校等阵地,团结各界群众组成抗日救亡民族统一战线。在进步青年中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党的组织。为了提高党员的马列主义水平和准备开展抗日游击战,县委还在大山沟里举办了党员训练班。均县和郧县还为新四军和山西新军(我党领导的青年抗日决死队)输送了一批抗日骨干力量。这一时期,郧阳地区各地党组织由于正确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国民党不断干挠、破坏的情况下,党的组织不断壮大,抗日活动开展得相当活跃。

由于国民党蒋介石急于投降日寇,积极反共、反人民,在全国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鄂西北党组织遭到破坏,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遭捕杀。特别是一九四一年春,均郧房中心县委书记邓一陶被捕叛变后,我地下党组织遭到了更大破坏。郧阳地区绝大多数基层组织被摧毁,许多党员被逮捕,有的在群众掩护下转移他乡,尤其是均县和郧县党组织损失最大,郧县县委书记燕若痴被捕牺牲。国民党派了一个团的兵力在均县党组织较强、抗日活动开展最好的浪河、盐池河等地进行“驻剿”长达半年之久。因这次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太大,除极少数共产党员转入地下坚持战斗外,直到郧阳解放后党组织才得到恢复。

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人民战争。在八年抗战中,郧阳虽不是抗战的前方,但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极步高涨,在极其恶劣的斗争环境中,中共郧阳地方组织领导党员和人民群众,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的斗争,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抗日前线,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一九四六年六月——一九四九年九月。这一时期是为了推倒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全国人民得到翻身的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处于自我防卫或进攻阶段,郧阳地区均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两次在此建立根据地,特别是解放战争大进攻阶段,郧阳成为陕南解放区根据地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经济、文化建设中心。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九四六年六月底——一九四七年五月,中原人民解放军在李先念、王震、王树声等同志率领下,胜利突出国民党三十万军队的包围。李先念率领的北路部队主力在郧县南化塘玉皇顶附近,攻克了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两边有重兵夹击之敌,杀出一条血路,击溃了号称“天下第一军”的胡宗南部守敌,胜利进入陕南。中原突围部队转战到陕南、鄂西北郧阳地区后,在此建立了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大量牵制敌人,支援其它解放区的战斗,从此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中原部队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在陕南丹凤和鄂西北房县地区分别建立了豫鄂陕边区根据地和鄂西北根据地区党委、行署、军区机构。在鄂西北郧阳地区与襄、宜接壤的地方建立有竹房和均郧房两个中心县委,有均郧房县委、均郧县委、房县县委、兴房保县委、两竹房县委、竹山县委、竹南工委、秦口工委和政权以及人民武装。有的地方还建有区乡政权组织。

郧西和郧县(部分)属豫鄂陕边区所辖,在与陕西的山阳、商县、镇安、旬阳等毗邻的地方,建立有郧山、郧商、南宽坪、镇郧旬、山郧商五个县级政权和六个县工委、以及县支队等。总之,在两个区党委所辖地区建十七个地委,两个中心县委、十三个县(工)委、十二个县政权和部分区、乡基层政权组织。中原部队在这些地方坚持斗争达十个月之久,为郧阳全区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从1947年11月16日郧西县解放开始,到1949年5月30日竹溪县解放,标志着郧阳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中原部队在此坚持斗争期间,在环境非常恶劣、生活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郧阳地区的山山水水,处处留下了子弟兵的足迹,洒下了汗水和鲜血。中原突围部队创建鄂西北的根据地的斗争中,发扬了不畏艰苦、团结战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清剿”,许多优秀的指挥中长眠于十堰这块热土,被十堰人民世代传颂。

1947年2月初,鄂西北一分区政治部主任,一专署副专员兼房县县长雷天明,在奉命带领部队向兴山、保康一带转移作战途中,因腿部生疮难以行走,被留下隐敝,后因叛徒出卖,在兴山县榛子岭被捕、并遭敌人毒刑拷打,但他刚毅不屈,决不投降,并痛斥敌人,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敌人无法对付,于2月23日将雷天明惨杀于房县榔口,年仅31岁。

鄂西北三地委民运部长兼均郧房县委书记朱正传,在带领战士执行传达地委紧急指示和任务时,途径茅塔与敌人遭遇。在东沟后山顶上还击敌人时,摔断了右腿,他当机立断,命令几位战士突围,自己阻击敌人,敌人见状狂叫抓活的,朱正传为了不作俘虏,用自己仅剩的一颗子弹向自己头部开了枪,壮烈牺牲,年仅28岁。他的英勇行动,使敌人胆战心惊。

1946年7月下旬,中原南路突围部队解放了竹山县城,组建了县民主政府。许明清任竹山县第一任县长,为了尽快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许明清主持召开各界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及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任务。深入贫苦群众,帮助解决困难,他学过医,亲自为贫苦百姓治病,送药上门。群众称赞说:开天辟地没有见过这样的好县长。同年9月下旬,许明清率领一个排的兵力在竹山南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用尽酷刑,软硬兼施要许明清投降,他坚贞不屈。10月26日深夜,被敌人秘密地活埋在竹山县城西走马岗。就义前,许明清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许明清被害的消息传开后,竹山人民无不悲痛,他们洒着热泪,悄悄地在许明清牺牲的地方垒起了坟堆,并谱写了一首民歌《纪念咱们的好县长》,讴歌先烈,世代相传。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此建立了许明清纪念碑。

从1946年7月中原军区突围部队进入郧阳创建鄂西北根据地,到1949年5月郧阳全境解放,是郧阳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彻底解放进行斗争的最后三年。在此期间,人民解放军经过浴血奋战,解放了郧阳这块县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帮助地方建立了人民政权,发展壮大了党的组织。同时,郧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冒着生命危险,英勇支前,参军参战,在保护中原突围部队,支援襄樊、淮海战役,配合十九军两进解放安康、汉中,都作出了重大贡献。郧阳全境解放后,中共郧阳地方各级党组织在部队的帮助下,巩固政权、发展生产、安定社会经济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活,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三、十堰地下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历史贡献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尤其是在中原部队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艰苦岁月里,郧阳地下党员和人民群众积极主动支援配合上级党组织和解放军,特别是在一九四六年冬到一九四七年春,国民党为了迅速消灭中原部队,转入其它战场,他们调集了二十余万军队向陕南和鄂西北根据地进行疯狂“清剿”的岁月里,敌人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威胁和恐吓人民,但都割不断人民群众和子弟兵的联系。群众为中原部队筹粮食、备冬衣,送情报,保护转移伤病员和掉队人员。南化塘战斗后,郧县地下党组织带领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千余名伤病员。其中一百余名安全转移,八百余人留下开展游击战争。竹溪县桃源区老庄子村耿照云一家就掩护转移过从蔡家坝转移突围出来的罗厚福、李西、刘斌等旅、团首长十余人和一部电台。有许多重伤员未能转走,在群众的帮助下在当地安置下来,一直隐蔽到竹溪解放。鄂西北三分区参谋长胡鹏飞的爱人是在均县地下党和群众的帮助下,安全转移到解放区的,胡鹏飞不到一岁的儿子胡中原留在浪河簸箩岩我地下党员的家中一直抚养到三岁,一九四九年五月才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郧西蒿坪河、瓜子岭、八道河等地群众以访亲拜友、卖柴卖炭为由到郧西县城为中原部队购买布匹和其他生活物资。仅瓜子岭一个贫苦农民吴茂珠自一九四六年九月到一九四七年元月,为我军购回土布上千匹,后被国民党军警追捕,被迫远离家乡。这些凝结着军民血肉关系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充分表现了郧阳人民群众的觉悟和对我党的拥护和爱戴。

一九四七年七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大进攻阶段,陈谢兵团四纵十二旅奉命挺进陕南、鄂西北地区,先后解放了陕西和湖北的十几个县,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和武装,开辟了陕南解放区革命根据地。陕南解放区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不仅切断了中原和西北战场上敌人的联系,而且还牵制了敌人四个师和地方反动武装力量,直接威胁着胡宗南的安全。同时对陕北、豫西、桐柏、江汉等地解放战争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为解放襄樊、汉中等地建立了一块坚强的基地。

四纵十二旅和三十八军十七师转战南北,打击和消灭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消剿大批土匪,为巩固解放区政权,维护社会治安,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为解放区工农业生产发展,繁荣市场和文教事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

郧阳地区六县先后于一九四七年冬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全部解放。由于战略的需要,一九四八年六月前划归豫陕鄂边区所辖,建立了第四地委(亦称陕南第四地委)。地委党政军机关设在郧西,下辖镇安、山阳、上关、旬阳、白河、郧西、郧县、均县等八县。一九四八年六月后划归陕南区所辖。由四地委改称两郧地委。两郧地委先辖镇安、山阳、上关、郧西、郧县、均县、白河等七县,后辖郧西、郧县、均县、房县、竹山、竹溪等六县。

一九四八年六月,陕南区党委、行署、军区在郧县城关成立,其首脑机关和军区下属的十二旅、三十八军十七师,以及后来成立的二野十九军等军事机构均设在郧县。区党委下辖三个地委,除商洛和安康外,两郧地委、专署、军分区机构先在郧西县后迁到郧县设立。其间,党中央从延安派回四川开辟根据地的三百多名四川干部队员和老解放区南下来的七十多名干部都陆续来到陕南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这一大批干部精华,充实加强了各级党政军的领导和成为经济、文化建设的骨干。其中,大部分留在两郧地区工作。这些同志对两郧地区的政权建设,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发展经济和文教事业都做了大量工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从一九四八年六月到一九四九年底,陕南区的群众团体、财政、金融、文教等各方面机构相继在郧县建立。此间,两郧地方不仅成为陕南解放区根据地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而且还是经济、教育建设中心和支前基地。

陕南区党委的机关报《陕南日报》于一九四九年元月在郧县创刊,陕南公学,陕南军政学校随之在此成立。两郧地干校、鄂陕军政学校、随营学校、文化艺术学校、卫生学校等也分别在两郧地区开办。这些学校为军队和地方培养了大批干部。特别是陕南公学、陕南军政学校和两郧地干校毕业的学员达两千余人。除部分随军西进参加战斗外,大部分留在本地参加革命工作,在各条战线发挥作用。有的后来成为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干部基础。

陕南区的财政、贸易、工商、银行、税收和国营汉通商店、贸易商行等财经、金融组织在郧县建立,为全陕南区城乡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支前等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如银行向城乡发放贷款,支援了农业生产,扶持了工商业。为了加强内外物资交流,搞活经济,促进山区农副产品的发展,国营汉通商店和贸易商行还组织了大批土特产运往武汉、河南等大城市,购回城乡群众需要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仅一九四九年七至十月,运往外地的桐油达七十二万多斤,五倍子八万九千余斤,木耳六千余斤,购回食盐七十五万斤。这一时期陕南区革命形势不断向前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两郧地区革命和生活的迅速发展。在两郧地委和专署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觉悟不断提高,政治热情不断增涨。为了维护社会治安,巩固人民政权,积极地配合主力部队投入到清匪反霸的斗争中。为了支援解放战争的胜利,积极参加生产增加收入。在剿匪斗争中,郧阳民兵出动了一万五千余人,配合主力部队或单独战斗,平息反革命暴动三十多起,缴获各种武器二万余件。由于执行了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和工商业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城乡群众的积极性。城市商户迅速开业,参加市场贸易,全作社组织不断发展起来,手工业发展很快。仅郧县城关南街合作社织布厂统计,解放前,南街家庭织布机十三部,解放后不到一年时间发展到九十部。纺线机由五十架发展到五百架。农民生产情绪空前高涨。

学校教育也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到一九四九年秋,全地区小学已有二百八十七所,中学两所,教师七百多人,在校学生达一万三千四百余人。各县还开办了各种干部、教师培训班和讲习班。

在支援解放战争中,从专区到区乡各级政府成立了支前司令部和支前指挥部,各界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号召“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许多在校的青年学生踊跃报名参军参战,陕南公学第一期在校学生七百余人,就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报名要求上前线,两郧地干校有六十名学员提前结业上前线。广大群众参加支前的热情非常高涨。在解放襄樊、汉中和淮海战役中,两郧地区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两年时间的战斗中,随同主力部队参战的地方部队有五个独立团,四十三个区干队和民兵达一万余人,参加支前工作的三万余人。支前粮食上千万斤,担架千余付。军衣、军鞋、医药、食盐等大批物质不断运往前线。仅郧县统计,支前粮食二百二十余万斤,食盐万余斤,香油三万余斤,船三十余只,军鞋二万八千八百余双,军装四千四百三十多套,拆洗军衣一万余套,还有其他物质等,直到全陕南解放。

在政权建设、清匪反霸、参加战斗和支援前线的斗争中,两郧地区广大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全地区牺牲的干部、战士、民兵、民工和群众达七千余人。他们为了全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陕南区完成了历史使命,一九五0年二月,政务院电令,将原属湖北的郧阳专区所辖六县,仍划归湖北省领导。并决定将两郧专区改称郧阳专区。从此,郧阳地区人民在湖北省委和省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十堰具有光荣的历史,在这24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洒下了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载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模具096

0904103636

庞耀军

小故事

小故事

小故事

小故事

小故事

小故事

小故事

小故事

小故事

小故事

小故事
《小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