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西安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0:22: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西安考察报告

王小玫

(历史文化学院08级历史学)

2011年3月底,我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历史专业考察。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同罗马、雅典、开罗并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的西安,西安也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十三朝古都。时间流逝,人类文明在不断地向前进,西安这座古城见证了古老中国的盛衰。作为历史专业的本科生,我们的眼光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书本,更应该走出书本,在现实生活中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的奋斗史。而此次的专业考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了解的平台。

周日下午我们踏上了旅程,经过了一夜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到达西安的时间是早晨七点多,走出站台就能深深地感觉到这座城市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老的城墙、青色的砖瓦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我们的行程比较紧,所以我们马不停蹄的开始了我们的古都之行。

第一天我们的行程是半坡博物馆、华清池和秦始皇兵马俑。在去往半坡博物馆的路上我发现西安的主城区少有高楼大厦,这在中国的其他大城市是不多见的,少了都市的繁华,多了古都的古朴。后来问了西安的同学才知道,西安市规定在主城区的楼房的高度都不能高于钟楼和鼓楼。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并没有完全冲刷掉这座古城原有的面貌。略带着旅途的疲劳和对于历史的好奇心,我们来到了半坡博物馆。这里展示的是6000多年前在黄河流域上的一个母系氏族公社部落形态。首先我们进入半坡遗址挖掘现场参观,直面感受6000多年前古人类生活的原貌,包括居所、劳作及墓葬等内容。看到遗址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祖先产生敬畏之情。同时我们也对我们的前辈——中国的老一辈考古工作者产生敬意,正是他们积极地田野考古勘测才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人类史前文明的辉煌。接着,我们参观了2个文物陈列室,里面汇聚了在半坡遗址里挖掘出土的文物。最著名的是那些纹有人面鱼纹的陶器,加上众多的捕鱼工具和汲水器,这充分表明半坡时期古人类已掌握了捕鱼的各种技术,并且极其崇拜鱼类,把鱼的形象和人结合在一起作为部落的图腾,其中最精妙的是有一种汲水器,设计很是巧妙,体现了半坡人的高超智慧。只是很可惜我们经常在课本中看到的最著名的人面鱼纹的陶器,正在北京进行展览我们没有看到实物。另外我们通过讲解员了解到“半坡遗址”及“半坡博物馆”是由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题词的。而“半坡遗址”中的“趾”则不同于现在的书写,这是因为郭老认为半坡既是先人的遗迹,更激励着后人不断在考古方面取得进步。可以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之初,老一辈历史学家的殷切希望。结束了半坡之行,我们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位于骊山脚下的华清池。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华清池。华清池以其泉水而闻名,温泉水与日月同流不盈,很多的游客慕名前来,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原来的建筑因为当年安禄山的一把火和以后战争的因素都已经倒塌,现在的建筑都是按照历史记载的布局于1959年重建的。正门上方有郭沫若写的“华清池”匾额。进入其中,我们仿佛置身于大唐王朝宫殿之中。随后,我们先后看到了供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沐浴的池子。从这些遗迹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大唐帝国的奢华和历史的变迁。华清池温泉水温常年保持43℃,可直接供沐浴使用,水质纯净,水中富含的矿物质成分天然的结合,对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均有明显的疗效,因此得到历代君主的青睐。随后我们在供游客感受的泉水的地方,近距离感受到了驰名中外的泉水。同时这里也是影响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的西安事变的遗址。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此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软禁了当时的中国领袖蒋介石,提出了联共抗日的主张。在蒋介石下榻的住所,窗户上的弹孔,屋内的军事部署图,老蒋用过的茶杯椅子,蒋介石宋美龄的结婚照等等仍保存至今,屋外那块黑色的大理石上还镌刻着“西安事变遗址”,从这块石头向

西北望去,大约在骊山半山腰的位置有一座小亭子,那里就是老蒋被生擒的地方,可以想象当时老蒋一身着睡衣,一路狂奔,被士兵活活逮住的忐忑不安。如今这个小亭子已经随着两岸和解,改为兵谏亭,但是两岸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社会差距和意识差距,但是在一步步的善意释放和双方的渐进努力下,我们民族或许会迎来新的方向。而那些见证过历史的场景,在现在就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吧。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距离华清池不远的兵马俑,早在初中时在家乡就参观过部分兵马俑,但此次亲临实地来观赏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心中还是有莫名的激动。来到兵马俑博物馆,首先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秦始皇陵总的情况,包括其选址、规模等等,知道我们即将要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而对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更是历史的偶然。这里曾经寸草不生,被人们认为是不祥之地,而1974年3月由于抗旱打井的杨俊鹏等人意外的发现了沉睡千年的兵马俑,这一伟大的发现,不仅仅为历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指引,而且代表着中国古时的先进的发展水平震惊世界。而这些珍贵的文物在发现时仅仅是每车十元而已。在那里流传着这样的一幅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发财全靠秦始皇”。横批是:“感谢老杨”。这么有趣的一副对联和兵马俑的发现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就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这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组织”重见天日,伴随着这些文物的出土,旧时王国的强大、繁华也渐渐显现在世人眼前。首先我们参观的是秦始皇陵文物陈列厅,这里的匾额都是用秦当时的统一文字小篆书写的。一进展厅是漆黑一片,给人神秘之感。这里摆放着两辆铜车马,它们体现出土文物独有的复杂设计和精湛技术,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也难以复制古代的辉煌,这向我们展示着一个帝国的强大和富强。可惜的是一号马车现在在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展出我们并未看到真品。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一号坑,一号坑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兵马佣布阵,前排是先锋部队,后面是庞大的军事体系,一列列、一行行,构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阵容。兵马俑根据真实人物雕塑而成,每个都有不同的表情、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栩栩如生,甚至在刚出土时兵马俑手掌上的生命线依然清晰可见,由此可知当时技术的精湛和发达。与以往我们在电视课本中看到的兵马俑不同,尤其是后方的修复现场,给人强烈的真实感。由于一号坑的挖掘出土破坏了兵马俑原先的彩绘,因此人们更注重对于二号坑的保护,采取了不同于一号坑的先建博物馆再挖掘的方式。二号坑是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二号坑只挖掘了部分。经过专家的探测,在这地底下还有大批的兵马俑而且都是彩陶的,由于现在的保护技术不发达,国家政府也不允许继续挖掘。三号坑整体是个凹字形,每一部分的布局用途各不相同。里面是统师三军的指挥部,官员相对站立,像是等待迎接到来的君主。另外,四号坑也存在只是是空的。其原因可能与当年的陈胜吴广起义有关。最后我们来到了纪念品处并有幸见到了兵马俑的发现人也是现在的名誉馆长杨俊鹏,而能见到兵马俑的发现人我们还要感谢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这是他当时提出要见这第八大奇迹的发现人的要求,才让中国政府找到这位当时已经年近70的老人。参观完兵马俑我被其深深地震撼了,据专家考察,要把整个秦始皇陵挖掘完至少也需要500年的时间,不仅让人遐想到当时规模和气势的庞大。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它依然属于一个时代的辉煌和灿烂,见证着这位千古一帝写下的成就,骄傲的向世人展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结束了第一天的行程尽管有些疲惫,但我我深深被这座古城所吸引。晚上,我们又行走于城中感受着其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积聚。

经过一天的休整,第二天我们踏上了古代帝王陵之行。帝王陵都位于西安的郊区,车程都比较长。首先我们来到了汉茂陵即汉武帝的陵墓。汉武帝陵墓里面的文物已所剩无几。因此将其陵墓与霍去病墓一起修建,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茂陵博物馆。秦汉两朝的皇帝给自己修建陵墓都喜欢堆土,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汉武帝墓、霍去病墓、霍光墓和李美人墓都是一座座荒山的感觉。而在这印象深刻的还是去病石和石刻。我们都去踩去病石来保佑家人和自己的健康。在霍去病墓的两侧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刻精品,其雕刻手法简练,借石拟形,

浑然天成,生动逼真,意气盎然,有出神入化之妙,被视为人类艺术之瑰宝。随后我们去了唐永泰公主墓。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墓里呈现给世人的是一条长长的地下墓道,墓道两边井房埋有一定数量的陪葬唐三彩,而主墓室墙上还有多幅色彩鲜艳惟妙惟肖的仕女壁画,是考察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文物,只可惜在永泰公主巨大的棺椁里尸体早已不见了,留下的是也许永远也无法解开的公主死因之谜。随后我们来到了世上唯一的夫妻皇帝合葬陵——乾陵。这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夫妻皇帝合葬陵,沉睡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它位于陕西省乾县东北的梁山上,山巅有峰三座,北峰较高,南峰的两座小山稍低,东西对峙,状如双乳,俗称奶头山,在茫茫苍穹之下,远远看去就象一位少妇披着长发,头北足南,仰面躺在蓝天白云之下。夹杂在两峰之中的石阶路便是司马道,这条长长的神道两侧整齐的站立着手工精湛的大型石雕——华表、翼马、鸵鸟、石马、翁仲等雕像依次对称排列。司马道的尽头是两道石碑,左手边的是女皇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述圣纪碑,由中宗李显书写而成,当时用于雕刻的金粉仍然可见。与述圣纪碑相对应的是无字碑,顾名思义这个碑上应该没有任何的碑文,但是古时旧人大都还没有形成正统观念和尊重历史的态度,在宋金之后由于游人在碑上题字,而蜕变为有字碑。对于无字碑的由来存在很多的说法,民间说法认为那是武则天在临死前的遗愿,但是根据史书的材料反映,一般的帝王在生前不会对如何撰写碑文评论自己发表意见。所以以下的这种说法就显得比较合理,武则天后继位的是中宗李显,对于自己的母亲不知道该如何的称谓,是先帝还是太后?其次,虽然作为武则天的儿子,却长期生活在政治的阴影下,曾被废而复立,对自己的母亲可以称得上是又畏又恨,那么又该如何评论这位唯一的女皇帝,因此碑文的撰写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一直争论不休,碑文就始终空着在那里,也因此成就了无字碑。这个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巨制,象征着女皇武则天的真实存在,见证着一代君主的辉煌。虽然它的由来一直没有得到可信的史料证明,但是无字碑却给人很大遐想的空间,功过是非留给我们这些后人去评论,立“无字碑”无疑是最聪明之举。最后我们来到了对我们而言新鲜而又好奇的汉阳陵地下博物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阳陵属于是劳苦百姓挑着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的巨大封土堆。整个阳陵封土堆为覆斗形,上小下大,围绕着封土堆簇拥着86条呈放射状的陪葬坑,现在已发掘的是其中13条,然而从中挖掘得到的各种武士陶俑、陶制动物的数量都已不可计数,想想剩余未发掘的71道陪葬坑以及主陵里面的地下景象……整个地下博物馆完全保留13条陪葬道挖掘时的原状态,里面大多数文物已取出,但也剩有一部分原样摆放在墓道里,让我们直观地去观察陪葬坑的情况。这些陪葬坑,既埋有如同秦始皇兵马俑一样的武士俑,作用一样是为了保卫主陵,也埋有无数的猪、羊、狗、鸡等陶制动物,简直就像是一个地下粮仓。据研究,那些汉佣(包括兵马俑和普通陶俑)完工时都穿有各色美丽的服饰,胳膊为木制,插入陶俑胳膊上的圆孔以便木胳膊可以灵活转动,但经过千年岁月的流逝侵蚀,陶俑的衣服及胳膊均已腐朽,因此只剩下了裸露而残缺的身躯。值得一提的是兵马俑中有一部分是女子,兵种有武士亦有骑兵,大多眉清目秀,身材匀称,但也有一些颧骨特别突出,面貌特别奇异,估计属于是当时少数民族的兵员,但总体上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严肃和刚武,汉佣显得平和而从容,这是否也与“文景之治”时安详稳定的社会氛围有关呢?人说,文物是立体的、无言的历史。结束了一天的帝王陵之行,晚上我们又到了南门的古城墙和颇具特色的酒吧一条街近距离的感受这座古城的古典和现代的交融。

这是我们此次西安之行的最后一天了,主要的参观地点集中在市区内。首先,参观了碑林博物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西安碑林宝天下”,这赞誉名副其实,一点也不带夸张。西安碑林迄今共收藏了汉、魏、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各代碑志3000多件,碑石林立,气势宏大,故有“碑林”之称。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如此多的碑石对我们紧凑的考察行程来说当然看不完,所以我们来碑林主要是看各个朝代碑

石、墓志的历史演变,兼顾看一些比较有名的碑文,除了其本身的历史价值以外,碑林里的碑石也是书法珍品,这里有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等很多书法名家的碑文,可谓不胜枚举。此外西安碑林还藏有昭陵六骏其中全国仅存的四块石刻,这些石刻造型生动逼真,加上当年由于国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太弱以致文物流失,所以它们很值得我们一看,也值得去深思个中的教训。接着我们参观了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舍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把唐代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之多让人惊奇,上至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数唐三彩和皇后之印等珍贵文物。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唐三彩的仿制品也经常在书上看到唐三彩。而今见到实物之后不得不被其绚丽的颜色所折服。而皇后之印相比于皇上的玉玺更显现出其精致和美观。随后,我们来到了大雁塔广场,近距离与佛教圣地来接触。也感受到了大雁塔的雄伟。同时看到了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最后,来到了此次西安之行最后一站西安博物院。西安博物馆同陕西历史博物馆一样,建筑的造型都极具中国特色,与陕西历史博物馆不同的是,它并没有太多直接的应用古代的装饰元素,而是间接的运用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将其完美的与建筑相结合,并与小雁塔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我们三天的考察结束了,我们的考察是匆忙的、短暂的,但我们从中学习到得是无限的。西安这座古代与现代很好融合的城市。我们仿佛在时光的隧道里穿行,来感受汉唐的文化洗礼。在这三天的行程中,我发现在这些文化历史古迹中游览的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由此可见汉唐两大帝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这里淳朴的民风。三天的行程是有限的,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来尽可能感受十三朝古都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积淀。用我们学习的历史专业知识来了解文物和遗址,走出书本更好的用发现的眼光来探索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高新区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
《西安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