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案例》课程论文基本要求

发布时间:2020-03-03 13:30: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案例》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临沂市兰山区

指导教师纪爱真

年级学院专业班级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班

姓名学号李素素 20114040104

5联系方式183542637

32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临沂市兰山区

宽敞漂亮的住房街道,温馨和谐的邻里关系,足不出村成为“上班一族”,远在他乡亦对村务了然于胸„„临沂市兰山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广大农民在居住环境、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驱车行驶在兰山农村大地,广袤秀美的农村风光惹人沉醉,不时有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映入眼帘;进村入户,看到的是一张张幸福笑脸,感受到的是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不尽活力。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兰山区农村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一)迁村并点建起田园新区。在义堂镇王朱里村村前,连片公寓楼拔地而起,镇里的同志介绍说这是结合旧村改造建起的王朱里社区,1年前搬迁进110户,今年底又有90户将搬进新居。照此速度3年内全村500户村民将全部搬进新区,可腾出土地近200亩走进居住在3号楼101室的村民刘玉晨家,但见宽敞的三室二厅内摆放着时尚家具,大彩电里正播放戏剧节目。刘玉晨说:“我有两个儿子,以前住的是草房,这次旧房改造我一下要了两套房子,外加两个车库,一共花了10多万元钱。现在的新家水电暖齐全,做饭用的是煤气,干净又方便,和以前相比,这日子是‘一步蹬天’。”

记者打趣说:“搬进楼房后,串门就不方便了吧?”刘玉晨说:“现在谁还有闲空串门!我们村仅板厂就有150家,外来务工的有7000多人,无论是开饭店,还是搞运输,只要你想干,一年赚个三五万不成问题。到了晚上,大家都到小广场上去,扭秧歌、拉呱都行,方便着呢。”

义堂镇引进社区理念,将全镇35个行政村统一规划成“八个居住区,一个中心区”,结合旧村改造,实行迁村并点,建起高标准农民公寓楼,并进行了文化、教育、卫生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内幼儿园、卫生室、超市等一应俱全,不仅美化了农民生活居住环境,而且可以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 生态家园勾勒幸福前景。沿着平坦的水泥路,穿过大片的庄稼地和飘香果园,记者来到李官镇杭上村。秋日的阳光下,村子显得明亮而安静,二层结构的小楼占了全村房屋的一半以上,道路两旁的柿子树硕果满枝,有收获的玉米、花生在农户门前晾晒。从村里科技示范园赶来的村党支部书记赵荣吉说:“我们的目标是按照‘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标准,把村子建成适宜居住的生态村。目前,村里的适宜土地大多改造成了果园,种植了晚熟布郎李、日本柿子等市场销路好的果品,家家户户也都搞起了庭院经济。”70岁的老人许秀存指着门前的柿子树对记者说:“这3棵柿子树一年能给我带来1000多元的收入,冬季取暖费用就解决了。”记者问:“柿子长在大路边,不怕别人给摘走了?”许大爷笑咧了嘴:“怎么会!村里人关系都好得很,相互照顾还来不及呢。”

(三)电子政务创新民主管理。在朱保镇前寨村便民服务室里,该村远程教育操作员高吉波给记者演示了网上查询村务公开的步骤:登陆因特网,搜索“中国板材之乡”,点击第一个搜索结果,就进入了“朱保镇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在“村务公开”一栏里找到“前寨村”点击进入,该村8月份村务公开内容一目了然。鉴于外出经商人员比较多的实际,该镇利用远程教育设备联结因特网,把“村务公开栏”延伸到网络上,使外出群众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随时查询本村的基本情况。不仅如此,全镇33个村都开通了视频系统,镇里召开大型会议或者

开展技术培训,都可以通过视频快捷高效地进行。每月29日,镇里还通过视频系统对全镇定期召开“四支队伍”(即村民代表、党员议事会、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会议的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了村民的决策权。同时,村民还可以通过电子信箱为村“两委”或镇党委、政府出谋划策,或举报违法违纪行为,有效畅通了干群信息交流渠道。实行电子政务只是朱保镇完善民主管理的措施之

一。除此之外,该镇通过配强村“两委”班子,完善“四支队伍”,建立健全制度章程,全面提升民主管理水平,促进了村内公益事业的发展,党群干群关系不断融洽,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临沂兰山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新能源利用上也做了积极的改进,以发展农村沼气来改善农村农民的生活发展环境。目前,朱保镇发展农村沼气池建设350家,发展循环生态农业种植500亩,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了生态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沼气村”发展不断扩大,今年,朱保镇桥西村被山东省能源办评为新农村建设“沼气村”,目前该村农民有37户用上了沼气灯、沼气灶,建立了猪圈、厕所、沼气池“三位一体”模式。桥西村村民孙启田高兴地说:“自打家里用上了沼气以后,庭院里、巷道上再也不见粪堆的影子了,家里家外的环境变干净了了,另外沼液和沼渣可以用来肥田,这沼气用处太大了!”朱保镇围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以发展户用沼气为重点,建立健全农村基础服务设施为手段,积极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大力推行“一池三改”模式,倡导新型能源建设,“沼气村”发展由点到面不断扩大。

目前,兰山区乡间村容整洁、沃野无边。即便是天天生活在山东临沂的人也在惊叹: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能够实现如此大的变化,离不开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合作与努力。兰山区惯行节约集约的理念。土地总量少一直是兰山区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兰山区总人口88万,人均耕地只有0.38亩。兰山每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只有一两百亩,而实际需求达上千亩,城乡建设用地缺口巨大。严峻的土地资源现状成为这个区走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的强大动力。仅2007年以来,全区就盘活城乡存量土地5.76万亩,极大地满足了用地需求兰山的节约集约用地经验,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积淀。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兰山分局局长冯连伟仍然清晰地记得,2001年12月28日,在临沂市人民会堂,召开了面向全市、10万人参加的全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凡是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都参加了会议,“从那时,就拉开了兰山区乃至临沂市节约集约用地的序幕。”

开始得早、谋划得早、政府主导,是节约集约理念能在兰山发展中站住脚的第一保证。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都重视做好节约集约用地这篇文章。兰山区区长耿学伟对节约集约用地表示大力支持。他说,节约集约用地已成为缓解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兰山区本着“节约优先、合理利用、循环利用”的方针,积极开创新思路,分别探索出在城区、村镇、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新途径,走出了一条符合兰山实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为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保障。兰山节约集约用地的特点,归结起来是“节地八法”,即:旧村改造“腾地”、合村并点“节地”、土地综合整治“增地”、退二进三“换地”、片区改造“挖地”、开发地下空间“拓地”、处置闲置土地“收地”、建设标准厂房“扩地”。其中,兰山区分局与市防空办等部门联合编制规划,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并于2009年成功挂牌出让一宗67亩的地下空间,成交价款2600万元,是“节地八法”最新的实践。

另外,兰山区还以集约为主,从旧村改造打开突破口,进行新农村建设。从政策方面来说,归结起来,兰山采取了“一堵、一疏、一进”的办法。“堵”是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早发现、早制止,绝不手软;“疏”是加强旧村旧城改造,每年都改造100万平方米以上;“进”是稳步推进、择优引进,对城中村改造搞和谐拆迁,走自主开发、联合开发路子。针对旧城抓改造,兰山区立足“建新区、促集约”,以实施百村旧村改造工程,2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村居变成了八大社区,实现了城区有限土地的增容扩能。兰山先后划定了滨河片区、商城片区、涑河片区、铁路南片区等旧城改造片区,进行封闭运作、整体搬迁、滚动开发,让有限的土地“活”了起来。其中,仅铁路南片区就通过对3695户居民和338家企业进行拆迁或还建,腾出建设用地3047亩。从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方面,在全面落实经营性土地和工业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的同时,兰山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将工业项目用地集中安排在工业园区,以集中促集约。为实现节地扩地,兰山积极推进多层厂房建设。比如今年实施的临沂商城产品加工园,其生产车间设计全部为2~5层。2007年以来,整个工业园区盘活建设用地390多亩。在引进工业项目时,以“工业强街”为理念,设定严格的高门槛,要求投资企业土地利用率要高、投资强度要高,投入产出比例要高,达不到规模的投资者“不欢迎”。 严格用地审查是兰山的一大特色。针对工业用地,兰山规定,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必须在现有批准的土地使用完后重新获得,对存在闲置土地倾向的用地单位,不批准新的建设用地项目;提高用地准入“门槛”,工业园区的投资强度每亩不低于200万元,容积率不低于0.8,对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非生产用地比例达不到要求的,坚决核减相应的用地面积。自2007年以来,兰山预审建设用地56宗,核减960亩。

在新农村建设中,以节约为主,规范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以节约用地为主,这篇文章不好做,我们提出的理念是做好‘结合’。”冯连伟表示。所谓“结合”,就是城市、农村统筹发展、协调推进。 在耕地较多的乡镇,兰山以土地开发整理为重点,着力在增加耕地面积上下工夫。兰山以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为龙头,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改造,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2008年完成3个市级土地整理项目开发,土地整理总规模达5819亩,新增耕地683亩。通过土地整理开发,稳定了现有耕地面积,增强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较多的乡镇,兰山2009年被列为省两型社会城乡统筹发展的试点区,主要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打开了在城市规划区外农村的节约集约用地的局面,盘活了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目前,兰山区一共规划了62个大社区和中心村,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居数已由原来的436个减少到382个。“在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依靠镇政府和农民自己的力量,想整体搬迁、住进楼房根本不可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搭建了一个好平台,解决了过去想解决又没有办法解决的大问题。”冯连伟如是说。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这盘棋不好下,兰山提出的目标是“打造全国、全省一流项目”。按照兰山区城镇村一体化发展规划,全区6个镇共规划为62个大社区和中心村,引导人口向镇驻地、大社区和中心村集中,由此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为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到土地综合整治现场办公,对项目区建设提出了高点定位、着力“做大、做优、做特、做快、做稳”的具体要求,明确了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全市的重点工程“市里主办、区里承办、镇村落实”,建设成全国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突破点和临沂城建设的新看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这盘棋不好下,兰山提出的目标是“打造全国、全省一流项目”。按照兰山区

城镇村一体化发展规划,全区6个镇共规划为62个大社区和中心村,引导人口向镇驻地、大社区和中心村集中,由此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为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到土地综合整治现场办公,对项目区建设提出了高点定位、着力“做大、做优、做特、做快、做稳”的具体要求,明确了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全市的重点工程“市里主办、区里承办、镇村落实”,建设成全国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突破点和临沂城建设的新看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出发点是让农村、农民、农业收益,这是第一要领,而不是单纯地增加建设用地指标。这一点在兰山可以尽管放心。”冯连伟自信地说。

兰山区的新农村建设今后还将不断的推进,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案例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 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实践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经验材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典型材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案例》课程论文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案例》课程论文基本要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