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班级管理中的“无为”与“有为”

发布时间:2020-03-03 20:32: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班级管理中的“无为”与“有为”

班主任是什么?有人形象地比喻说,班主任是条扁担,一头担着学校的要求,一头担着学生的心愿。“要求”的箩筐里已被教学任务塞得很满,纪律、卫生、活动的加载又会随时出现。“心愿”的一头,不仅有幼稚天真的共性和单纯固执的个性构成难调的众口,还有家长的殷殷期盼。班主任每天面对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日常规范、生活等诸多方面,拼时间,耗精力,天天严防死守,让人疲倦而压抑。

“无为”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门优秀的管理艺术。“无为”并非不为,而是“无背道之行,顺自然而为”。“无为”用于教学管理上即是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转变管理机制,形成学生“有为”、教师“无为”的良性状态。如果说学生是一群羊,那么教师的“无为”不是放散羊,更不是羊群后的鞭子,而是要做羊群前面的一片水草地。要真正地实现班级“无为而治”,让班主任从繁杂的管理中解脱出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无为”中的“有为”

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极其需要非语言的暗示活动,这也是体现班主任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含而不露、引而不发”才是教育追求的最佳境界。有些情况班主任不必在班集体中当众说得很清楚,可以通过一些眼神、表情、动作、语调、体态等引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活动,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比如班会课学生走神,你可以走到他面前停住,或是向他递一个眼神,以这样细微的动作代替批评。这样既不影响课堂,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一天早上一位学生迟到了15分钟,低着头眼里噙着泪,嘴角微微颤动,好像要解释什么。我当时一句话也没说,让她回座位好好自习。跑操结束后,我以唠家常的语气询问她最近的学习状态,是否存在困难需要我进行帮助。没想到她主动说明了早上迟到的情况,从孩子的眼中我看到的是一种被尊重的感激。此后的一个学期里她每天都到得很早,而且学习越来越刻苦。班主任的一个微笑、一句关切的问候,在孩子眼中就是无限的鼓励、尊重和自信。

二、“有为”中的“无为”

一个班级的管理机制对班级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常规的班干部建设只能培养极小部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集体意识,不能全面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活动的积极性。班主任常把工作安排给班长、团支书等人,其他学生总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意识。因此,只有把全班的学生都动员起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才能达到教师的“无为而治”。

有些学生学习观念差、纪律性不强,这严重制约着个人的发展,也影响班级的学习氛围,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直是班主任十分棘手的问题。前不久,多位任课教师反映班级里一位学生状态欠佳,我将问题传达给部长,希望也坚信他一定能给予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我密切关注这个部长的动态。我发现他首先安排组内同学与该同学聊天,可能是进行了一些思想上的引导,效果不是很明显,于是,我亲自出马。我利用课间时间专门找该生交流,一个星期内我没有听到关于该生的任何负面新闻。可好景不长,该生又出现了不交作业、日常行为散漫等诸多不良情况,部长向我寻求解决办法。“不是还有学习部嘛,你可以先求助他们啊!”于是学习部接到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没两天学习部部长就向我打报告,希望通过我这里的原始材料深入了解基本情况,我当然是积极配合部长工作。最终他们部内商议决定对该生进行一次家访。我有点担心孩子的家访会如何进行,还是不放心地提醒学习部部长要注意讲话的方式方法,要给同学留情面,只要达到家长和我们共同监督促进发展的目的就可以了。之后我第一时间接到了家长的电话,他感到很意外又很有感触,孩子们以自己的切身经验讲得很真挚。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看来孩子的潜质是无限大的。一次学习部的成功家访让我更大胆、更放心地将工作交给他们处理,也更坚定了我“无为”治班的信念。

然而时间一长,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激情就慢慢淡了下来,怎么让他们一直保持积极的状态成为我需要思考的问题。于是我将竞争机制引入班级管理中。竞争可以激发人的拼搏意识,让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将班级日常生活、学习情况、课堂表现、活动参与度等皆纳入部门考评的范围内,由六个部长商定班级总的考评方案,每周对小组考核结果进行一次公示。考评末位的部门要满足考评优秀的部门一个要求,或是接受一次小惩罚。每月我将对考评优秀部门发放“最优异部门”证书,同时由民主评议得出“最给力部门”、“最得力干将”、“当月的文明之星”等等多个奖项,将学生的照片贴在班级的展示墙上。学生正处在年轻气盛的年龄,不服输是他们最大的性格特点,这种机制刚好和他们的性格相吻合。

给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自己去展示;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挑战;给学生一个方向,让他们自己去前进;给学生一个未来,让他们自己去把握。学生的“有为”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无为而治”,才能让弯曲的脊梁得以挺拔,让卑微的学生从此自信,让他们的未来灿烂辉煌。

(责任编辑黄晓)

班主任管理的“有为”和“无为”

一、以“无为”思路进行管理,是班主任工作做到科学化、艺术化、常规化的必须

1.以科学化指导管理“有为”和“无为”。任何管理都离不开科学定律,同样,班主任管理工作,具有科学化专门为之划定的独特空间。实践告诉我,班主任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属性,如果说一般的管理是对管理对象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在管理全过程中付之于奖惩条件以保证管理的顺利实施,那么,班主任管理应该与这种管理划清界限,甚至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班主任管理对自己应该是有形的,对学生应该是无形的,而这种既有形又无形的管理模式,之所以这样来确立,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防止做大了管理而冲淡了教师的关爱。成功的班主任“以有为创无为”的管理,应该是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无处不在,从而产生出自觉守纪、自发地维护集体荣誉的惯力。

2.使“有为”和“无为”管理艺术地结合起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以“管理即关爱”的思想为指导,对如何艺术化地点拨“有为”和“无为”管理,思路便渐渐明朗和清晰,这就是:

(1)将“有为”管理的对象确定为班干部,使其成为自我管理的核心力量,实现班主任的“无为”管理。促使包括班长在内的班干部切实负起责任来,在班级中形成一个学生民主管理核心,始终应成为班主任“有为”管理的核心任务。班级民主管理,必须以班长的协调作用为主导,充分调动学习、纪律、劳动、体育、文艺、卫生各班委的积极性。基于此原因,班主任选拔德才兼备的学生为班长,帮助其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便显得尤为重要。

(2)将“有为”管理和“无为”管理有机地结合,及时正确地指导学生自我管理,使管理不断增强有效性。通过班干部达到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并非是班主任找到的一剂可以一劳永逸的良药,恰恰相反,在取得班级民主管理有效实施的成果以后,班主任的“有为”管理应始终成为“无为”管理的幕后指导。

3.建立与“无为”管理配套的设置,使班主任管理工作达到常规化。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做到“有为”和“无为”管理相结合,如果没有常规化的目标,就没有管理的继续和发展。为了使管理具有长期性的规范,须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管理的魅力所在。(1)为学生建立评议班干部机制。我们根据民主管理的要义,不但在班委中建立了互评机制,在学生中也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机制,使每个学生都参与管理其中。(2)为学生设立可以写评议留言的《班级日志》。

二、利用多种教育形式,丰富“有为”和“无为”相结合的管理经验,促进班主任工作不断升华

摸索和深化“有为”和“无为”管理方法的过程,就是开拓师生认识、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

1.用塑造自我形象教育学生,促进管理。管理是一种人为举动,管理者自身形象如何,应视为管理操作是否有效最有说服力的说明书。作为班主任,应该深知“为人师表”的内涵不仅包括展示如何做人,而且包括展现如何忠诚于自己的工作。多年来的教学生涯,我逐步认识到教师应是一个心胸宽广、厚道、清静、无为、节俭、克己的人,而这些人格标准为之所用的归宿,集中到一点,就是必须全部落实到对学生的爱上面。我要求自己,必须全身心地爱学生,无条件地爱学生。其实,全身心、无条件地爱学生,应视为班主任最有效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高居于“管理”字样所诠释的意义之上,又囊括了管理触及不到的领域之总和。因而,对于促进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恪守爱学生的思想,比任何班主任工作理论都显得重要。

2.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促进管理。从“有为”管理出发达到“无为”管理的目的,说到底,是变教师管理学生为学生管理自己,但学生目前的自我教育尚在摸索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课程,班主任有责任对这种教育形式完成补充、完善的任务。一是利用开好班会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二是利用发生的特殊情况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通过班干部实行“无为”管理后,班主任尤其须注意收集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信息。我要求班干部要随时注意同学们的情绪和表现,特别是关系到学生家庭关系、校外表现的信息,并要求他们大力宣传“同学有难大家帮,全班关心一个人”的精神,以使每个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三是与任课老师携起手来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责任编辑袁妮)

有为无为作文

无为有为之辩

班级管理中的“无为”教育班级管理

无为管理1

“无为”管理艺术

“无为”管理艺术

“无为”管理艺术

“无为”管理艺术[推荐]

班级管理中的

《管理新论——无为管理学》读后感

班级管理中的“无为”与“有为”
《班级管理中的“无为”与“有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