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班级管理中的“无为”教育班级管理

发布时间:2020-03-03 23:57: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班级管理中的“无为”教育

“无为管理”的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其开悟。“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

一、“无为”教育艺术的特征

1、教育意图的隐蔽性

“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集中概括了“无为”教育的首要特征。

2、教育手段的间接性

常用的直接的教育手段,如:讲课、报告、参观、访问、表扬、批评、奖励、惩罚、谈话……而不运用某些直接的具体手段,教育者的有些行为,在有意或无意中触动了受教育者的心灵,促使其觉悟。这种间接手段,有时更有力量。

3、教育者身教的示范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示范,崇高的师德是最具魅力的“无为”教育。教师无小节。选择了这种职业,就应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深远。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学,自然,教师的示范作用主要应该体现在教学上。

教师示范,不仅要体现在学科的知识结构中,而且要体现出思维品质和哲学高度。应既是学科课,又是哲学课,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启迪智慧。平常常说的功夫在课外就是这个道理。弦外之音最动听,感受的是乐曲的美和心灵的美。

4、受教育者亲身经历的体验性

应该说,没有亲身的体验,就不会有觉悟。“无为”教育是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我行!”

二、“无为”教育艺术常法

1、垂范

教育者的示范是无言的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就是垂范的作用。青少年善于模仿,教育者的行为成为楷模,自然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法。身教好,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学生在高压下会遵从纪律,可一旦压力解除就难有保证,只有触动心灵的体悟才有永久的效力,所以不能只着眼于眼前而动不动就用空洞的说教乃至以纪律来压制学生。所谓“无为”的管理就是有所必为而有所不为。

2、激励

教育者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多种手段,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教育对象的心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潜能。激励源于尊重,源于信任。出乎意料的处理,往往能促使教育对象的心灵震撼。

3、迂回

对教育对象的问题,不采取就事论事的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心理暗示启发联想等手段,使其认识事物的规律、领悟生活的真谛。

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走直道而走弯道,这往往是获得成功的策略。上学期期末时我曾经留下班里成绩最好的四个学生做值日,她们问我原因,我就告诉她们值日能让她们考上重点大学,她们笑而不答,我又接着说:“班里都叫你们四大才女呢。才女不考重点,谁考?”

4、空白

摒弃包办代替,给教育对象留有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调动其主动性。为了取得教育的实效,往往需要等待。“耐心是伟大的老师”。

5、宽容

对教育对象错误、过失产生的原因,给以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宽厚态度、宽松环境中自省。“出奇制胜”的兵法运用在教育领域是教育方法的极致。教育者的宽容使教育对象无地自容,这是真正的教育诗篇。

我们经常说起班级管理的民主问题,民主管理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班主任不独断,不强制学生,而是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尽量地参与班级管理,无为的管理方式的根本点也就在此,它很好地体现了民主意识。

班级管理中的“无为”与“有为”

班级管理中的感恩教育

班级管理中的情商教育

班级管理中的

班级管理教育叙事

教育似水班级管理

管理班级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无为”教育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中的“无为”教育班级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