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回忆与感想

发布时间:2020-03-02 13:15: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回忆与感想

最近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一出炉,引起了网上的一片哗然,网友纷纷大呼“被平均了”“拖了后腿”,骂声一片,无数财大学子躺着也中枪,呜呼哀哉!

每个人都肯定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问题,这本身无可厚非,可是更多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囿于自身狭隘的视角,还须从中脱离出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批判性地看待问题。

这份报告以及随之而来的质疑声和责骂声(幸好后来还有认同的及客观中立的学者)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去年夏天的经历。记得那是一年前,我们从美丽的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浩浩荡荡地奔赴全国各地(当然,在这之前都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访问培训)。经过本人申请,我被选派到了浙江的金华永康,台州的临海和温岭,在全国还算是比较富的了,貌似永康还是百强县。

关于这项调查研究,可以肯定地说,在前期的策划与调研项目的设计上,质量是非常之高的。在调研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考虑和各种应对措施与方案,在组织实施上也与中国人民银行合作,并且当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都给予了密切的配合与大力的支持(当然,还是有礼金意思意思的);资金方面,单单学校就预算了上千万的资金,还不包括其他方面的资金。所以,鄙人认为调研的各项计划与筹备都不成问题的。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毫无疑问也是存在问题的,这些问题的出现肯定有些是与调查访问员有关的,调查启动的初期,中心就立刻发现了一些问题,譬如个别同学数据作假以及不给受访户礼金而将之占为己有,当然,这种人肯定是极少数的,且经过中心的即时跟踪与监督,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很快得到了纠正与杜绝,这得益于调查研究项目前期的系统思考与设计。但调研中的问题更多的是由于研究课题本身所造成的,换言之,只要研究家庭金融这个课题,任何一项组织在具体的研究中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其中一个常见的就是拒访或者空户而导致更换样本的问题,这必然会影响到抽样调查的严谨性,影响到数据的质量。

但有些时候这些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家庭金融本身就是一个较为私密和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在中国这种特殊情形下,有些人就是不愿意参与调查,记得我遇到一个特牛气的家伙,刚开始是他家在上大学的小女孩在家里,答应第二天其父母接受访问,但第二天去时,其父母却拒绝访问,即使在居委会的人过去后也仍旧拒绝,居委会也没辙,后来鄙人再次去拜访他(看能否用我的诚意打动他,呵呵),不过再次悲剧了,这位大叔牛气冲天的说,即使我把市长叫来也没用。我勒个去,对于这种这么有“节操”的男人,兄弟是彻底服了,只好缴械投降,更换样本。幸好,他家女娃娃在旁一脸歉意,让我心理平衡了点。

关于受访者回答的真实性这一点也是争议之一。应该说,愿意接受访问的家庭回答的基本都比较真实。略举一例,其中有一对快退休的单独居住的夫妇,在我去他家时,由于天气炎热,满身大汗,他们赶紧把风扇打开(本来是开着空调的),并给我准备好水果和王老吉。我说中心规定不能吃喝受访户家里的东西,大叔一听不高兴了,你们中心有中心的规定,我有我的规矩,你不喝我就不接受访问!我当时一脸不好意思,口里说道:“真不好意思,那我就喝了,谢谢大叔”。其实心里早乐开了花,内心窃喜,中心不能怪我了,哈,工作需要嘛~。当然,内心还是多感动的,其实,人心换人心,别人好的一个首要前提就是必须首先自己要好。所以后来的回答就像朋友聊天一样,临走时,大叔还说以后去那里可以打他电话找他。所以,这种情况下的真实性就有一定保障了。当然,也有极品啊,刚听没兴趣,说道给礼金,就兴趣盎然,中途又遮遮掩掩,最后不太情愿,这种情况遇到一个,只好尽量添加备注,数据质量肯定不如那些发自内心愿意的。

那个夏天记忆深刻的事情真的很多,还记得一对夫妇,老党员!访问完后给他礼金,坚决不收,说你们小孩大老远跑来就不容易了,为国家做贡献(绝对不是官腔,当时那个汗颜啊),哪能拿你们的钱。我说不是我们的,是中心统一规定给的,夫妇也坚决不收,说自己

也不缺钱,叫我留着用,中心打电话的话他就说收下了。本来我还想可以考虑留下自己用,反正没人知道(内心不够纯洁啊,罪过!)。经过大爷这么一说,也不好意思了,人家修养那么好,我也总不能太龌龊吧,回去后还说交给督导了,不过提意见等结束后犒劳一下大伙,党性修养还是不如老党员。不过那一刻,我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曾经如此艰困的年代取得胜利。凡事都有其存在的原因,中共能成为执政党必有其过人之处。只不过,到今时今日,如果不再进行党的监督和建设,肯定会陷入麻烦与困难。

关于中位数和平均数差别如此之大的问题,也确是发人深省。我不知道实际生活中二者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也不敢保证调查的数据就完全反映了真实的数据情况。(其实,任何一项调查研究都不可能获得完全符合实际的数据,何况还是抽样调查)。但是从中反映出的一个贫富差距的问题确是不争的事实。记得其中一对受访夫妇,家里就比较困难,他还特意提到一个房屋拆迁补偿的问题,披露当地村委在这方面的不当行为。我知道这种情况应该说在全国范围内都不鲜见。他们叫我向上头反映,当时心理听了有种难以名状的感觉,能做的只是把这件事情记在电脑的访问系统里头去,不过中心对这些事肯定是不会干涉的。这岂不也是学术机构和学者的悲哀,就像一位医生,你纵然知道患者的病症和病因,却对其病情无能为力、束手无策。对比一下队友访问的千万级富翁,请我们吃饭的宝马哥,这种强烈的反差就愈发明显了。

这是两个极端的例子,社会的总体贫富差距还不至于这么夸张,但差距的愈演愈烈确是无疑的,而且很多贫富差距不仅仅是能力差异导致的,而在于特殊利益集团的联盟与勾兑,形成了一个相对密封的圈子,圈外的人是难以进入其中分一杯羹的。贫富差距可以有,而且应当有,否则,也是不公平的,但是如果差距过大,尤其是因为关系、世袭等原因导致的差距过大,绝难以让人信服。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对于网上的质疑声和责骂,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何况大多数人都是被媒体的断章取义所蛊惑(记者也有苦衷的,要点击量、知名度,要加工资,甚至晋升,所以一定要弄点噱头才能实现目标。我们可以责怪记者,但如果这种环境和制度没有变化,这种情况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人和人在本质上是惊人的相似,换一个人也很难改变情况)。在这个喧嚣浮躁的年代,博人眼球是王道,譬如北京车展的各种出位模特(其实我估计也是少数,还是媒体放大了而已),对于各种非理性的言语,我们可以不予回应,可以理性辩驳,却不必对着骂。

关于这份报告,肯定不是学术造假、全无是处,但也绝非毫无不足与缺陷。(估计非财大的学生第一反应是前一种观点,财大学生有些则是认识不到或拒绝承认调研及报告的缺陷,也就是所谓的群体的自我服务偏见)政策的制定不能单凭这一份调查数据,但作为制定政策的参考之一,却是不失其功效的。

更大的可能是,事实上很少有人知道这份报告(研究学者除外),只是因为我身在财大,又恰巧参与了这项调查,所以会有所关注。我们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我们每个人最关心的永远都是跟自己切身利益最为密切的东西。

谨以此文记之,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回忆与感想。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参考

中国家庭金融基本状况

0515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中国梦”调查感想

首届中国家庭金融调研心得体会

《金融与投资》课程感想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回忆与感想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回忆与感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