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莫泊桑《漂亮朋友》一书的女性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0-03-03 06:18: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莫泊桑《漂亮朋友》一书的女性主义解读

摘 要:在莫泊桑著名长篇小说中,主人公杜洛瓦以身边一个又一个的女人为阶梯,最终于巴黎发迹。文中生动地塑造了多名杜洛瓦的情人与配偶,包括主编的妻子、经理的小姐、政要的太太等人的形象。本文对女性主义通过对这些女性的人物形象分析,解析女性主义思想在她们身上的体现,及其带来的长期而广泛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女性主义 漂亮朋友 经济地位

一、背景介绍

女性主义是西方妇女追求解放和独立自主权的一种思潮。1 它向来是学术界关注的对象,早在1791年法国大革命的妇女领袖奥兰普·德古热发表《女性与女性公民权宣言》的时候,女性主义运动就已经拉开序幕。两个多世纪以来,相关研究与理论不胜枚举。但是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波伏瓦所说的“第二性”。 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男权制思想认为,这种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而女性主义却认为,这一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起来的。2

当今,女性主义相关理论数量繁多,其中,较为有影响力的则包括以下四种理论:

1.交换理论

50年代末期美国的社会学家霍曼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思想为基础,结合社会学的相关思想,提出了 “交换理论”。霍曼斯认为,“个体与个体”之间发生“资源-报酬”的交换。理性的人一向被假定为自私的、相互隔离的、无情感的行为者,。而女性主义者则认为人是相互连结的、利他的、有情感的。女性主义还用交换理论解释男女两性之间的不平等:男性占有了份额较女性大得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知识资源。 3

2.角色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行为的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该观1 李银河.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01).

2 李银河.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01).

3 阮素丹.“无穷动”——一种有关“女性主义”的文化现象.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点涉及女性的家庭与工作的双重角色冲突问题。这两种角色一旦发生冲突,女性的工作角色往往要服从家庭角色,女性因此丧失了大量的工作和升迀的机会,致使女性做事业的动力降低。所以在女性比较集中的职业由于缺勤率高、精力投入少,因此变得价值较低,报酬也较低。

3.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论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不在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世俗化的内容与功用,而是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人的心灵、自我和社会都是通过符号交流和话语制造出来的。正如标签理论所揭示的那样,女性往往在社会教化的过程中接受了社会对男尊女卑的定义,于是遇事常常会自责,取悦和讨好男性以避免惩罚,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两性之间的巨大差别。

4.新弗洛伊德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儿童大多由女性抚养,无论男孩女孩在开始时爱慕的对象都是女性,因此男孩要成熟起来就必须否定母亲,女孩却不必否定母亲,结果是女孩在成为女人之后,更关注人际关系和养育性;男孩在成为男人之后,更关注个人,拒绝情感表达,总想通过在社会上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并且导致了男性在公领域的统治和仇女倾向。男女两性发展出不同的道德和理性模式,男性强调抽象原则,女性则更加关注具体情况。5

二、案例分析

《漂亮朋友》一书由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所著,主人公杜洛瓦是农民出身,他学业不佳却生性机灵。在书的开端他只是一名落魄的小职员,然而一个偶然的机遇,他与他已然步入上流社会的老同学弗雷斯蒂埃相遇。杜洛瓦凭借其漂亮的外表和如簧之舌,很快博得了上流社会女人的青睐。随之他以在军队生活中学来的胆大妄为、冷酷残忍的流氓性格,先后将情妇马雷尔夫人、首任妻子克洛蒂尔德、情妇瓦尔纳夫人、次任妻子苏珊作为发迹的跳板,最后步入上层社会,获得成功。小说以巧妙的构思、深刻的揭露当时法国上流社会的淫荡腐败。与此同时,书中对杜洛瓦的多位身份性格各异的女伴的刻画可谓生动形象,跃然纸上。她们的遭遇与经历,在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女性主义各流派中的观点。在此我将对几位主要女性角色的形象进行介绍,并从中透析女性主义思想在她们身上的体现,以及其带来的长期而广泛的社会影响。

1.克洛蒂尔德·德·马雷尔

克洛蒂尔德是一名年轻貌美、开朗活泼的少妇。她的丈夫马雷尔先生是一位“身材高大、衣着整齐、胸前挂着勋章、下颚蓄着白须”的性格古板的绅士,这使得这位与他性格迥异的4 李银河.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01).54 Janet Saltzman Chafetz,Handbook of the Sociology of Gender.Plenum Publishers.1999

少妇对他并没有爱情。在和杜洛瓦渐渐熟识后,她很快就被他的情话所俘虏,后来甚至自掏腰包租下房子方便彼此见面偷情。克洛蒂尔德深爱杜洛瓦,即使了解了杜洛瓦与妓女荒淫的过去、甚至经历了之后杜洛瓦两次给她造成极大伤害与打击的婚姻之后,她仍然选择了原谅杜洛瓦,继续做他甜蜜的情人。克洛蒂尔德因出于对金钱与地位的依赖嫁给了一个她不爱的男人,因此她对真爱及其渴求,在遇到她所爱慕的男性时轻易沦陷。而她在为所爱的男人的社会阶层向上流动做出重要贡献后,依然无法得到她想要的爱情,只得以及其卑微的地位再三妥协,这不难看出女性在社会与婚姻上的弱势地位。

2.玛德莱娜·福雷斯蒂埃

玛德莱娜是杜洛瓦的朋友——福雷斯蒂埃的妻子。在福雷斯蒂埃给杜洛瓦介绍了新工作,引领其来到上流社会的大门前后与杜洛瓦结识。与柔弱无知的克洛蒂尔德不同,玛德莱娜十分精明能干。她经常以丈夫的名义组织家庭聚会,帮丈夫聚敛人气,为丈夫的前途收集有价值的信息。这些聚会使玛德莱娜穿梭于政界与报界之间,熟悉各种人物的喜好和立场,然后投其所好,写出重要人物需要的文章,以她丈夫的名义发表,使他的丈夫不断高升。某种程度上,她的才智不逊于书中的男性角色。在丈夫病逝后,玛德莱娜迅速与同样野性勃勃的杜洛华走到了一起,帮助杜洛华在权贵的道路上持续前行。但可悲的是,尽管玛德莱娜的能力再强,她也只得身居幕后。有人认为她如操纵傀儡操纵男人,我不以为然,在杜洛瓦发现苏珊能够为他带来更多名利,想要摆脱与玛德莱娜的婚姻,在她与政府要员偷情时将其捉奸在床后,玛德莱娜身败名裂,惨遭抛弃。聪明伶俐如玛德莱娜亦只能成为男人的垫脚石,令人扼腕叹息。

3.瓦尔特夫人

瓦尔特夫人是一个讽刺意味极强的形象。她是一位被公认的正派上流社会贵妇,“是个极其正派的女人,心地纯洁,从未对男人动过心,更不知淫荡是怎么回事”。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被杜洛瓦吸引后却是异常疯狂,行为可笑。她为了讨取杜洛瓦的欢心,时常做出少女的姿态,殊不知这在只为名利而勾引她的杜洛瓦眼中仅仅老女人恶心人的行径。在其利用价值耗尽后杜洛瓦果断将其甩掉,之后又觊觎瓦尔特家诱人的财力,勾引了瓦尔特夫人天真可爱的小女儿苏珊。在小说的最后,瓦尔特夫只得眼睁睁看着深爱的情人与自己的女儿步入婚姻的殿堂。在这一段感情中,她给杜洛瓦带来了财富和事业上的最大丰收,而她自己,因为对感情太过投入,只得到了情人的厌倦和抛弃,最后牵连女儿也成为牺牲品。

三、观点归纳

在我看了,《漂亮朋友》全书可以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女性的悲剧。自文中可以看出,在19世纪的法国、女性普遍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美男子杜洛瓦身边的女性接二连三地沦为他

的玩物,同时也是他向上的社会流动的工具。在此,我将从个方面对其中女性主义体现进行分析

首先是女性与事业的关系。女性能否拥有事业,这与该名女性的独立程度密切相关。“一旦她不再是一个寄生者,以她的依附性为基础的制度就会崩溃;她和这个世界之间也就不再需要男性充当中介。”6但在19世纪这几乎是没有可能达到的事。即使是玛德莱娜这样的女性,想要拥有事业亦是天方夜谭,因此她只得依附于男人,“操控”男人来满足自己对名利的需求。她帮助福雷斯蒂埃撰写稿件,福雷斯蒂埃病故后,她又找到了她以为可以依靠的杜洛瓦,以同样的手段帮助他升迁。她还与公爵有染,在公爵死后获得大笔遗产,并与外交部长拉罗舍通奸以获取重要资讯,最后因被发现和身败名裂,这该令普罗女性引以为戒。在21世纪,女性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女性要拥有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就不能妄图依附于男性,而应走出家庭,走进公共领域,经济独立才能实现人格上的独立。

其次是女性与婚姻爱情。十九世纪英国的约翰·穆勒指出,法律的不平等使得婚姻制度的婚姻关系犹如主人与奴隶的关系。穆勒认为婚姻契约必须经由当事人同意,在平等的条件下订定共同生活的方式。契约精神就是自主与自我决定,婚姻契约使女性不会在违反自身自由意志的情况下结婚。穆勒主张女性应有一技之长与经济独立的能力,这样才不会为了长期饭票而无奈地走进婚姻。7 书中的克洛蒂尔德与瓦尔特夫人都是在违背心意的情况下,为寻求经济依靠与丈夫结婚。这使得她们在婚姻生活中无法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因此容易落入讨人喜爱的杜洛瓦的圈套,且无法自拔。

恩格斯强调,自古以来妇女的婚姻家庭地位与社会政治权利,总是被其经济地位所制约,而经济地位则受到历代生产方式的影响。这一观点隶属与马克思女性主义流派。该流派中的理论任认为,一夫一妻制的最大问题在于男性拥有私有财产以及妇女被排除于经济制度之外。这样看来,所有的问题似便殊途同归——女性所受的不公待遇似乎皆源于其经济地位的低下。而即使是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日,女性在谋求经济地位时依旧遭受着大于男性的压力。如人们在择业时,女性就因体力、生育任务等原因处于劣势;女性“读书无用论”依然是不少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因此,社会与政府有必要通过立法等手段来对此进行平衡。同时女性自身也应树立独立自主的观念,才能避免在失去依赖是无所适从,身陷困境。

6 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7 邹晓红.妇女人权的概念及其历史演变.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参考文献:

[1] 李银河.女性主义[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 阮素丹.“无穷动”——一种有关“女性主义”的文化现象[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3]孙中欣,张莉莉.女性主义研究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Janet Saltzman Chafetz.Handbook of the Sociology of Gender[M].Plenum Publishers.1999

[5] 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M].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6] 邹晓红.妇女人权的概念及其历史演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莫泊桑《漂亮朋友》读后感

漂亮朋友

漂亮朋友

漂亮朋友

《漂亮朋友》读书笔记

漂亮朋友[推荐]

漂亮朋友读书笔记

《漂亮朋友》读后感

漂亮朋友读后感

论漂亮朋友

莫泊桑《漂亮朋友》一书的女性主义解读
《莫泊桑《漂亮朋友》一书的女性主义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