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弘扬抗震精神

发布时间:2020-03-03 16:47: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弘扬抗震精神

摘 要:本文通过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斗争的日日夜夜的表现,体现了中国人民非凡的勇气、无私的爱心、顽强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践行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展现了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医务工作者不畏艰难、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顽强拼搏的抗震精神,再现了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再现了炎黄子孙血浓于水、团结协作的优良民族传统和精神。

关键词:抗震救灾;抗震精神;民族精神

前言

2008年5月12日,当我们在寝室休息时,一场巨大的自然灾害意想不到的袭击了我国,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里氏8.0级强烈地震撼动了神州,震惊了世界。这场自然灾害令千万人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家园,失去了至亲。这场灾害更是牵动着神州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的心。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急行动起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以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这场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充分体现与张扬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强烈民族凝聚力和团结力量,坚韧不拔、沉着坚毅、不畏艰险、临危不惧的意志品格,体现了我国人民高尚无私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表明了我们的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和我们的人民军队坚不可摧的力量。汶川地震中的抗震精神可歌可泣。

一 抗震救灾精神

(一)抗震救灾精神,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

抗震救灾的第一时间,党中央、国务院立即向全国发出抗震救灾的号令,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影出现在救灾最前线。中央各部门和各地党委政府紧急行动起来,尽职尽责,全力以赴,齐心协力,救援灾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迅速组成紧急救援队,披荆斩棘,强行突破,直奔抗震救灾第一线,创下了短期内运兵10万的纪录;虽然灾情十分严重,令人触目惊心,但是,我们的党和政府丝毫也没有回避问题,而是坦然面对,积极采取措施。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面对灾害,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的英勇表现,以及无数民众自发参与救灾赈灾的无私行动,汇聚成一个强大的力量,无数个深动画面一一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可歌可泣,令人动容。抗震救灾,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全国人民火速行动起来,在危难之际纷纷奉献爱心,伸出援助之手。一个民族以整体的力量与巨大的自然灾害相抗争的壮举,如果没有昂扬的民族精神支撑,是无法想象的。

[1]

(二)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

温家宝总理在灾区考察时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灾区范围已经超过10万平方公里,地震的强度、烈度也超过了唐山大地震”。 [2]而,我们并没有被眼前的灾难所吓倒,相反,我们上演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民战争。从每天24小时的报道来看,随着拯救行动日以继夜地展开,灾害损失被尽可能降到最低;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在“决不言放弃”中不断产生,从而浓缩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与死神搏斗的伟大精神。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发出救灾号召,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抢救,到各路人马冒着不息的余震救援废墟下的生命,让人看到的是勇敢、是坚强、是沉着、是不避艰险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精神在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十几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紧急动员,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昼夜兼程,赶到灾区。尽管桥毁路损,尽管大雨滂沱,尽管给养一时难以到位,可他们不讲条件、不顾安危、不怕牺牲、义无反顾,顽强地在废墟中搜救每一名幸存者,抢救每一名伤员。在抗震救灾战场上,他们是主力军,是突击队,是攻坚勇士,听指挥,肯吃苦,能承受,能战斗!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国难当头,他们仍然是最可爱的人,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三)抗震救灾精神,就是愈挫愈奋、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广大灾区群众不等不靠,奋力自救,释放出了巨大的力量。我们没有看到埋怨和悲观,而是奋力和积极的抗灾精神,在受灾地区,即使是几岁的孩子都表现了拼搏精神。他们面对灾难不屈不挠,自救互救,患难与共,自强不息,赢得了全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敬重。来自灾区的消息一次又一次地震撼人们的心灵:遇难的中学老师吴忠洪双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学生;幼儿园老师瞿万容用后背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抱着一个孩子;绵阳私人诊所医生拿出全部药品救人;成都出租车司机自发奔赴灾区参与营救„„这些消息让我们深深感动的同时,更让我们坚信,有了这种愈挫愈奋、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灾区人民不仅能坚强地抚平伤痕,走出灾难,而且一定能在灾后重建中,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

(四)抗震救灾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如果说半个世纪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为了生存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而救亡图存,那么,经过了民族的解放自强,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前列的时候,中国就只能会遇难更强。如果说中华民族自古面对困难同舟共济的传统美德就曾使中国多难兴邦、历经多次磨难再度崛起,今天当我们汲取了现代世界先进的文明成果,并与中华传统文明相结合努力创造出更先

[3]进文明的中国,会更高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难和挫折只能使中国愈来愈强,历史上多次历经险境而不断兴旺证明了这一点;这次面对8级地震而不断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证明着这一点;今后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同样会用不断的胜利证明这一点。

(五)抗震救灾精神,就是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互助精神

无论在震区,还是祖国各地,人人心系灾情,用出人出力出物的实际行动付出一片片真情和爱心。人们的心靠得更紧,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同情、和善、友爱等情感特别得到增强。地震带来的灾难现状是残酷的,但全国军民对灾区的火速支援,特别是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主义团结互助精神却让人温暖、令人赞叹。正是这种精神,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希望,激励人们擦干眼泪,奋勇前行,用信心去创造美好的新家园„„[4]

总结

抗震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抗震精神应只单单体现在汶川的抗震救灾上,我们更应把它发扬光大,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备受激励。那几天在电视机荧屏前,收听抗震救灾一线的英模人物讲述的动人事迹,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教育。论是灾区共铸爱的丰碑的师生、震不垮的党的战斗堡垒,还是火速奔赴灾区,用汗水和鲜血抢救群众生命的人民解放军、武警和消防官兵、白衣天使,用手中的笔、话筒、镜头恪尽天职的记者,他们在危难关头所做的生死抉择,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不愧是最可爱最可敬的人,不愧是全社会学习的楷模。

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一个个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撞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从中我们又一次深切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凝聚力,又一次深切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巨大感召力。正是中华儿女在抗震救灾中铸就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在地震废墟上筑起了一座新的长城,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这场地震让全世界看到,越是在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越发挥出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作用;越是在紧要关头,社会主义制度就越发挥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优越性;越是在紧要关头,中华民族就越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灾难,往往发生在一瞬间,而抗震精神却是一种永恒。我们要把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化作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贯穿到日常的工作学习中,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体现在优异成绩上。现在我们该做的是认真学习抗震救灾英雄模范事迹,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要只争朝夕,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最大的工作热情、最高的工作标准,完成各项本职工作,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出席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年6月30日。

[2] 温加宝.在四川召开的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讲话 [N].人民日报,2008-5-18.[3] 孟来军.焦明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6)

[4] 彭朝丞.一篇弘扬时代真情的佳作 [J];写作; 1994年04期; 38-39

弘扬唐山抗震精神征文

抗震精神

抗震精神

抗震精神演讲稿

优秀演讲稿:抗震精神

弘扬精神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弘扬法治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

弘扬抗震精神
《弘扬抗震精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