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跨越百年的美丽

发布时间:2020-03-02 15:37: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 7班熊玉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

2.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题目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认识。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1.关于‚美丽‛的探讨

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

⑴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划出相关语句。

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指声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②镭的颜色美

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③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 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

A、巨大贡献是美 关注语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关注语句: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

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板书: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美丽端庄——形象美 献身科学——精神美 淡泊名利——品格美

《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稿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8课,是第五单元‚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主题下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梁衡先生在1998年所写的。时值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只在于容貌,而在于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学习本课,学生会对居里夫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美丽‛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美丽‛为主线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理解‚美丽‛的深层含义。

二、我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讲,对居里夫人了解不多,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课前了解有关她的生平贡献的资料很有必要。学生对文中的一些科学术语是陌生的,需要教师进行通俗的解释。 刚开始读课文时,学生可能停留在表面上,但是随着课文一遍遍的朗读,结合问题的思考,学生的认识会更加深入。

三、基于这样的理解,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

3、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感悟‚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四、我确立的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品读句子,拓展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居里夫人‚美丽‛的内涵。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去感悟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五、我设计的教法学法

在设计本课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开展教学。如自由读、个别读、指名读,把读层层引向深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居里夫人美丽端庄的外表、为科学献身的精淡泊名利的品格。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看、读、思、画、议‛等方法,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六、我的教学思路及问题预设

教学思路是:走近文本,解读美丽——拓展资料,丰富美丽——立足生活,升华美丽。从浅入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热情。

(一)走近文本,解读美丽

以‚居里夫人美在哪里‛为主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语句感悟理解。

1、学生可能首先谈到居里夫人美在美丽庄重的形象,教师引导学生谈出依据,抓住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并欣赏居里夫人的照片,定格她美丽的想象,解读‚略显疲倦‛联系第三段内容谈。

2、顺势引导学生在品读第三段以‚读着哪个句子,我体会到了‛与同学交流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中条件的艰苦、工作的危险、时间的漫长,解读其非凡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教师相机出示爱因斯坦的评价和林肯的评价——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

重点品读句子‚她什么也不管‛什么是指——以及‚从……到四个变成……‛在读书的过程中提炼出居里夫人还美在她对科学的献身精神。

3、随着学生认识的深入,还能从最后一段读出居里夫人美在淡泊名利的品格。 结合生活实际谈对名利、荣誉的羡慕对比居里夫人的‚视名利如粪土‛。抓住‚躺‛‚一如既往‛解读其理性的美丽。 适时提出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有什么作用?使学生升华对居里夫人的崇敬。

(二)拓展资料,丰富美丽

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关居里夫人的阅读资料:如她学习时专心致志、她对时间的珍惜、她不忘幼时教师的小故事。丰富学生对她的了解,丰富学生对美丽的认识。

(三)立足生活,升华美丽。

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是美丽的。使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引导学生明确对美的追求。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的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体现的科学精神。如何让学生深入领会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呢?

一、由课题入手,设置疑问

据课题质疑,什么样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是容貌美吗?是衣着美吗?今天让我们走近居里夫人,找出能够说明她‛美丽‛的句子。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读完后,都能说出描写居里夫人容貌美的句子,都找到了‚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两句最重要的句子。我就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的精神,用笔画出有关句子,认真地读一读,仔细地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老师趁热打铁,追问学生:‚大家说,居里夫人这种为了科学不顾一切的精神是什么?‛学生立刻响应:‚这就是美!‛课文的重点得以突破。 ‚美丽‛的含义挖掘出来了。

二、渗透学法,深度思考

这节课在学法上,着力点在于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另外也是继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结合课文,我总结了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背景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度思考,从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另外,在课题中质疑、对词语质疑、对难理解的句子质疑,这样,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巩固了质疑的能力。

当然,课堂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很多的。

一、点拨提升不到位。因为准备时间仓促,所以有些地方方向是对的,但是,缺少画龙点睛之笔。正如俗语所说,那层窗户纸没有捅透。捅透了,就会豁然开朗。还有最后对主题的提升,应引导到对课题更深入地理解,‚这美丽不止是跨越百年,它是永恒的。‛由于最后时间有限,在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后,我决定用剩下的时间来解决完学生刚上课时质疑的问题。这样,就使课堂显得不够深入。

二、朗读少了。虽然有重点句子的指导朗读。但总体上朗读少了。这是我的‚老毛病‛了。好像,我一直比较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师生、生生的对话。其实,朗读也是在表达情感,也是思维发展的延伸,也是在和文本对话。今后一定经常提醒自己!

《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

评课人张月军

六年级下册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人物散文。文章选择“美丽”作为审美评论的角度,从美丽端庄的外貌形象的定格,到挺立在智慧高地的理性之美,成功地将居里夫人的美丽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中。 这篇跨越百年的美丽评课稿,是以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并分析了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熊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引导学生抓住居里夫人的外貌感受人物特点、如通过研究重点词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适时指导朗读等等。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观点,并将板书的权利也交到学生手中,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投入。

例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朗读文章时,她告诉学生要‚抓关键词‛;在体会如何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时,她要学生学会‚体现特点‛。除此之外,熊老师还指导学生及时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写在语文书上。我想: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将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众所周知,学习语文的着眼点只能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离不开品词嚼句,离不开对语言的品读理解。所以熊老师在课堂中先教以学生“紧抓词语理解感悟人物品质”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学以致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表达个性感悟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烟熏火燎”“肃然起敬”等词,重点数字对比“一锅一锅”、“三年又九个月”、“0.1克镭”等来明白居里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献身精神。这样的语文训练才是扎实有效的。

不过,我们知道,再完美的课堂也有遗憾之处,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果课堂上老师再放手些,多让学生自读自悟多表达,鼓励多元生成,那课堂气氛将更活跃。

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美丽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