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垃圾分类看日本人的环保意识

发布时间:2020-03-01 17:16: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垃圾分类看日本人的环保意识

ごみの分別から日本人の環境保護意識を見ます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愈来愈高。然而,在追求经济高增长、生活高要求的同时,环境保护这一问题也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话题。经济的高增长、生活的高要求必然需要对能源进行高消耗,能源的高消耗势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不断减少。这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必须去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及重复利用。而日本这一经济强国,在发展其国家经济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日本在对环境保护方面所做出的成绩令世界上许多国家啧啧称赞。本文将通过研究日本的垃圾分类这一方面的内容来进一步的了解日本人的环保意识是如何培养起来并慢慢渗透入生活的细节中去的。同时也将会重点探究从日本的垃圾分类到日本人的环保意识给我们中国所能够带来哪些启示。 要旨:

关键词:日本 垃圾 环境 环保

キーワード:日本 ごみ 環境

環境保護 引言:当我们在赞叹日本高速增长的经济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到日本在环保方面做出的成绩。尤其是日本在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方面所形成的一套良好的机制,更加值得我们去学习。日本人身上较高的环保意识也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学习。

一、日本垃圾分类的特点

由于日本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发达国家,所以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垃圾回收利用十分重视。

现在,日本社会在垃圾回收再利用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良好的机制,从社区垃圾分类回收,到垃圾的初步分类处理,最后到终端处理工厂变废为宝,完整的社会链条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1)垃圾的四大分类

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都会被其叹为观止的垃圾分类所折服。在日本,垃圾大致可分为4大类型:可燃性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及大型垃圾。

可燃垃圾:即可以焚烧的垃圾。主要包括厨房垃圾、草木、纸尿裤等。不可燃垃圾:指的是不能或不宜焚烧的垃圾。主要包括塑料制品、玻璃、陶瓷器、干电池、橡胶制品及小型金属制品。资源垃圾包括空瓶、空罐等。空瓶是指饮料、调料、日用品等玻璃制空瓶。大型垃圾包括自行车、电冰箱、电视机、毛毯、吸尘器、石油炉、衣柜等大宗物件。 (2)可燃性垃圾

生活垃圾中的可燃性垃圾处理,还必须要进行细分。菜叶、鱼骨和废纸等属于可燃性垃圾,必须装在透明、可燃、不产生有害气体的垃圾袋中处理。树枝也属于可燃性垃圾,必须剪成统一的长度、捆好后处理。烹饪废油也属于可燃性垃圾,不能倒进下水道,必须浸入废纸或废布,或者用凝固剂定型后处理。 (3)资源性垃圾

资源型垃圾具体可以分为干净的塑料、纸张、旧衣服、塑料饮料瓶、听装饮料瓶、玻璃饮料瓶等。报纸、杂志和书籍必须分别捆装处理。纸盒牛奶饮用后,纸盒要拆开成纸板形,洗净晾干后才能处理。生鲜食品所用的白色泡沫塑料盒,也要洗净晾干后处理。酱油和醋等调味料所用玻璃瓶,也要冲洗干净单独装箱处理。

如此细致的垃圾分类不仅不会让人觉得烦琐,反而让人们为了能拥有美好环境而积极的响应支持这些规定。

二、日本垃圾处理的具体措施

在日本,垃圾的分类已经足够的细致。然而,更令人叹服的则是它针对垃圾处理的一些具体措施。 (1)垃圾处理的基本步骤

个人和家庭把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只是垃圾处理的第一步。垃圾处理的第二步是回收垃圾的车辆分类运输,有专门运输报纸、杂志和包装纸盒的车辆,也有专门运输罐头、玻璃瓶和塑料瓶的车辆等。第三步是最终处理垃圾的工厂,各有分工,有处理可燃性垃圾的、有处理塑料瓶的、有处理家用电器的、有处理医用垃圾的等等。

垃圾处理细分化,已经成为日本人家庭生活中自觉的规定动作,成为日本社会功能中基本的运转程序。 (2)垃圾处理的规定

关于垃圾的处理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定。最基本的是要求将厨房的垃圾滤干水分。很多日本人家里的庭院都有各种树木和盆栽,剪修树枝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修剪掉的树枝必须要按照规定统一用绳子捆好,每捆3束。家中的瓶瓶罐罐必须要清洗干净才可以拿出去,其中瓶子的盖子属于焚烧垃圾,必须要取下。废纸也分报纸,杂志,纸箱,纸盒,杂纸5类,每种都要分类用绳子扎好。玻璃或者陶瓷类如果打碎了,需要用纸包起来,用红笔标上“危险”两个字。

日本政府在对待垃圾处理的问题上甚为严谨。以牛奶纸盒为例,要洗净、拆开、晾乾、折叠以后才扔,工序细致严谨得令人叹为观止。此外亦要遵从规定时间才能弃置指定垃圾的指引。例如,在东京都港区,每周

三、六上午收可燃性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在公共场所往往看到一排垃圾箱,分别写着纸杯、可燃物、塑料类,每个垃圾箱上还写有日文、英文、中文和韩文。 (3)“干净”的垃圾焚烧厂

日本政府除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处理措施外,对垃圾焚烧的工作也一丝不苟。 日本的垃圾焚烧厂通常设于住宅区之中,除没有一点异味外,建筑的外形更优美得恍如一座社区活动室。

从垃圾进厂到焚烧处理成可以填埋的残渣,全部是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无有毒气体和烟灰。例如,在琦玉县越古市资源回收利用中心,居民家中淘汰的旧家具被收集运送到这里,经过修补和清洗,以低廉的价格提供给需要的人,并定期举办售卖会,家具每每被抢购一空。中心还将人们随手扔掉的朽木、旧书刊等,通过孩子和残疾人之手,制成妙趣横生的工艺品,摆放于中心特设的公众教育馆。

保护环境,清洁环境,已成为日本人的一种美德。对于已经具备了极强环保意识的日本人而言,看似繁琐的垃圾分类与处理早已经习以为常。无论从垃圾的分类还是到垃圾的处理,都严格的按照规定执行。

三、日本人环保意识的养成及体现

日本人的环保意识较高,并非是与生俱来。 (1)环保意识的养成

日本在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经历过严重的水质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阶段。上世纪60年代是日本公害事件的高发期,产生公害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企业将伴随生产产生的废弃物直接排放和随意丢弃。结果70年代公害诉讼频繁,日本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法规,推动了民众的环保意识。除了政府的倡导和企业的支持,环境教育也提高了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日本实施的学校环境教育大致分为亲近自然教育、了解自然教育和保护自然教育3个阶段。除重视学校环境教育外,还重视社会教育和社区教育,在培育个人自由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同时,平衡自由与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参与环保社会活动的自觉性,增强作为地球公民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承担义务的责任感。 (2)提高环保意识的措施

提高环保意识没有捷径,要靠政府、企业、学校、社区和市民各尽所能,持之以恒。

首先,环保意识提高离不开环境立法的推动。日本在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经历过严重的水质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1957年的痛痛病,1961年的四日市哮喘病,1964年的米糠油事件。公害给人们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国民要求政府强化公害对策的呼声不断高涨。1967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公害对策基本法》,1968年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止法》和《噪音规制法》。1970年第64次国会上重新修订《公害对策基本法》,并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等14个相关环境法案,使此次国会成为著名的“公害对策国会”。 “环境权”成为日本此后环境立法的基本理念。近百年来,日本先后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明治时代)和“科技立国”、“科学技术创造”立国(八九十年代)等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对日本教育、科技、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现在提出“环境立国”,也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值得关注的是,这对面临环境污染的世界各国也具有启发作用。

其次,环保意识的提高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上世纪60年代是日本公害事件的高发期,产生公害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企业将伴随生产产生的废弃物直接排放和随意丢弃。70年代是公害诉讼的高发期。作为当事人的企业不仅要支付诉讼费用、受害者救济费用、环境再生费用,还要承担道义责任和企业声誉下降的负面影响。公害诉讼的积极意义在于促进了企业环保意识的提高,进而促进了企业环境技术革新。日本的环境产业经历了从“公害防止型”、“资源节约型”到“资源循环型”的变迁。

其三,环保意识提高与环境教育普及相辅相成。1970年,“公害”一词首先在日本《小学学习指导大纲》中出现。1971年,日本文部省决定在社会课程中增加有关公害的学习内容。在“环境教育”还未引进日本之前,环境教育是以公害教育这一形式存在的。日本学校的环境教育大致分为亲近自然教育、了解自然教育和保护自然教育三个阶段。除重视学校环境教育外,日本还重视社会教育和社区教育,在培育个人自由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同时,平衡自由与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参与环保社会活动的自觉性,增强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承担义务的责任感。

政府、企业与公民在环境保护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政府是治理垃圾污染的引导者。企业是治理垃圾污染的推动力。公民是治理垃圾污染的主力军。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日本人的环保意识是平时一点一滴慢慢的培养起来的。是经过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而逐渐形成的全民环保风气。无论是政府指定的法令法规,还是普通国民的谨遵执行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去学习。

四、对我国的启示

相对于日本而言,我国是幅员辽阔,物产富饶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日本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环保经验就是众多值得中国学习的方面之一。

日本在战后初期缺乏相应环境保护和公害治理措施,1973年发生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日本开发节能技术,国民节能意识显著提高,经过多年治理,日本环境有很大改善,单位能耗逐渐达到世界最低水平。日本经验技术显然对于中国解决环保问题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1)中日垃圾分类制度的对比

日本建立了较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垃圾分类收集日趋细化,手段也日趋成熟,垃圾分类回收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我国一直沿用过去的垃圾混合收集方法,给资源回收及处理带来极大困难。2000年4月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定的8个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经过几年的实践,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确实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垃圾的分类还比较初级,完善的分类回收体系还在探索和发展中。日本凭借一套完整的垃圾回收系统,市民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我国长期的混合收集方式形成了居民相对低下的垃圾分类意识。在我国混合投放垃圾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垃圾分类看似举手之劳,但关键是要长期坚持。有关主管部门除了继续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呼吁市民增强环保意识之外,还可考虑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市民进行垃圾分类。例如,德国政府就采取向市民赠送垃圾袋等方法,激发和保证人们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2)节能环保从观念抓起

另外,改变观念加强环保意识是解决环保问题的关键,为此,日本政府首先从孩子抓起。从小学到高中,环保都是学生的必修课。孩子们不仅在学校学习环保知识,学校还组织学生们走出校门,如组织学生作垃圾问题的社会调查,或组织他们参观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等,以增加孩子们的环保知识和意识。另外,学校还定期与家长沟通,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对学生的环保教育。经过常年不懈的努力,重视环保成了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开始重视节能环保,但由于经验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国民参与较少。我国应将节能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认真研究企业在节能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于用能定期报告中发现的问题,组织专家及时进行检查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我国也应学习日本的教育政策,加强学生环保意识,定期举办与环保有关的活动,从小培养节能意识。

(3)国家法令法规的督导

而最为重要的是需要有国家法令法规的督导。

日本节能法自1979年正式颁布以来,政府、中介机构、企业等都能够自觉遵守。政府部门积极认真地宣传贯彻实施节能法,并且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国民节约能源,并且严格履行职责,加强监督和指导。广大企业事业单位都认真遵守节能法的各项规定,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与日本相比较,我国各级政府还要进一步加强引导用能单位提高法制观念,政府部门要遵守节能法,要广泛宣传,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此外,还应加速有关节能标准的制定工作,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加速推行能效标识制度,加大发布能效标识管理的产品目录范围,切实做好能效标识管理的产品的监管工作。 结语:在环境保护方面,日本走过的弯路或许能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自省的一面镜子。而它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却可以成为我们仿效的蓝本。环保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长期过程,这需要政府宣传、教育普及、生活改善等措施来共同完成。不能简单的把环保水平与环保观念挂钩。只有全民一起行动,才能将我国的环保事业逐渐的发展壮大起来。

社区垃圾分类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社区垃圾分类环保意识调研

从授受动词看日本人的恩惠意识

垃圾分类环保教案

从葬礼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

幼儿园环保说课稿:垃圾分类

五年级学生演讲稿:绿色环保 从垃圾分类开始

小学垃圾分类意识调查表[1]

广州市市民垃圾分类意识调查报告

从垃圾分类看日本人的环保意识
《从垃圾分类看日本人的环保意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