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长江三峡实习报告(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02:07: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毕业实习

根据学校安排2010年3月20——3月29日,我们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同学进行了为期八天的毕业实习。本次实习的目的:一是对前三年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二是让我们队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为接下来的毕业设计做铺垫。本次实习的行程安排为:3月20日在校听由安徽省水利厅科技处刘海声处长作的 题为《国内外水利发展的前沿动态》;3月21日在校做出行前的准备工作和搜集相关资料;3月22日出发前往三峡;3月23——28日在三峡库区内进行实地考察。

一、校内报告会——国内外水利发展前沿动态

(一)国内外水利发展新观念

1、风险观

水问题归根结底是风险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观点:

(1)水风险的消除:水风险不能消除,只能在实间和空间尺度上改变风险的

分布。

(2)水风险的规避:水风险可以规避,因此,人类应选在没有水风险或低水风险的地区和时间活动。

(3)水风险的积聚和释放:传统水利往往积聚水风险,现代水利应考虑水风险的释放。

(4)水风险的转移和补偿:人类活动通过建坝,开渠等转移水风险,还必须考虑对转移的水风险有所补偿。

2、生态观

强调水利发展应保持生态平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观点:

(1) 不可认知的观点:强调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人类的认知是有限的。 (2) 自然修复的观点:自然本身有很强大的修复能力,因此,水利建设应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地修复能力,恢复失衡的水生态。

(3) 控制干扰的观点:强调对人类、对生态的干扰控制,严禁大规模的改变。 (4) 保护多样性的观点:强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共生性。 (5) 属地保护的观点:强调物种保护属地化,防止外来物种对环境的破坏。

3、集约观

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观点: (1) 精确高效观:强调精确消费,高效利用。 (2) 循环利用观:强调节约减排,循环利用。

(3) 均衡和谐观:强调均衡发展,不损害他方和未来的利益。

4、创新观

与时俱进,应用高新技术。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技术: (1) 信息技术:计算机、通信、3S等。

(2) 生物技术:生物净化、生物操纵、速生种技术等。 (3) 材料技术:生态混凝土、土工织物、纳米材料等。 (4) 控制技术:自动控制、专家系统、预报预测、精确测量等。 (5) 空间技术:卫星、遥感、空中探测等。 (6) 海洋技术:水下探测、护岸、洋流测报等。 (7) 经济学:金融、保险、税收、市场交易等。

(8) 环境科学:节能减排技术、污染物处理技术、生物学等。 (9) 管理学:系统工程学、专家系统、规划学等。

(二)国内外水利发展前沿动态

1、可持续发展战略

(1)递减战略: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

(2)化解战略:控制风险而后化解风险,而不是相反。 (3)保险战略:灾难来临之前要有所准备,来临之后共担。

2、科学决策机制

(1)论证制:多方人士参与讨论。 (2)听证制:听取利益相关人的意见。 (3)咨询制:由独立的第三方解决决策内容。 (4)辩论制:作决议前听取正反双方的意见。 (5)表决制:所作决议要真实体现各方代表性意愿。

(6)搁置制:重大决策设置搁置制,复议后再决策,避免重大失误。 (7)审批制:没有反方的项目不予批准。

3、水利规划发展前沿动态

(1)规划原则:平衡微创原则,不损他原则,共享与分担原则。 (2)规划目标:降低风险,提高效率,生态平很。

(3)规划评估:总体风险评估,总体效益评估,社会和谐性评估,生态安全性评估,河流健康性评估。

4、水利建设管理发展前沿动态

(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2)建立新激励机制; (3)建立资信管理系统;

5、水资源管理发展前沿动态

(1)水资源开发约束条件:总量控制指标体系,边界控制指标体系,实时监控系统。

(2)新型水资源开发利用激励机制:雨洪资源利用,中水回用,虚拟水资源开发,海水淡化 ,空中水资源。

(3)节约水资源激励机制:节水灌溉,生活节水,工业节水,循环用水。 (4)涵养水资源激励机制:洼地蓄水激励机制,湿地修复激励机制,水土保持激励机制,污水减排激励机制。

6、洪水管理发展动态前沿

(1)风险控制体系:总量控制指标体系,边界控制指标体系,实时测报系统。 (2)风险释放激励机制: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政策,雨洪控制工程补贴政策,低地人居迁建补助政策,蓄滞洪区建设补助政策。 (3)风险积聚的惩罚机制。

7、灌溉发展前沿动态

(1)灌溉新概念:精确高效灌溉,非充分灌溉,微灌,渗灌,免灌。 (2)自动化输配水系统。

(3)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柔性防渗渠道,农田雨洪资源利用与水资源调控技术。

8、小型水利工程发展前沿动态

(1)工程型式:校水电,小流域管理,小城镇供水,小塘坝系统修复,城市雨洪控制系统,农田污染控制,面源污染控制。

(2)小型水利工程优越性:分散水风险,减轻生态压力,方便管理。 (3)自动管理组织:村民供水管理委员会,小区水业管理委员会,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委员会。

(4)中介服务组织:灌排公司,供水公司,水利工程维修公司,水土保持技术公司。

(5)政府监理体系:仲裁调节,水政监察,资信管理,监督考核。

9、水土保持发展动态前沿

(1)山地水土保持:自然修复,湿地保护,封山育林,复土还林,退耕还林。 (2)坡地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技术,速生种植技术,湿地系统修复技术,农田污染控制技术,生物净化系统,农田雨洪利用技术,免耕技术。 (3)平原圩区水土保持:湿地保护修复技术,生物净化生态排水系统,农田雨洪资源调控技术,农田水污染控制技术,免耕技术。

10、水行政管理发展前沿动态

(1)法制建设:国家法律法规,民规民约。 (2)执法体系:行政执法,自治组织。

(3)监管体系: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民则处罚。

11、水利经济发展前沿动态

(1)投资体系:财政只能投资净福利项目,非净福利项目实行总量控制制度和超额罚没制度,鼓励社会各类经济组织投资净福利项目,收益范围内收益人自建、自保、自主管理。

(2)价格体系:财政只能补偿净福利项目水价,非净福利项目超额罚没制度,建立自主工作区价格听证和收费制度。

(3)水市场:水权交易市场,市场监管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

二、三峡实习

在实习老师安排下,我们的三峡实习行程基本定为:上午听专题报告,下午实地参观实习。

专题报告由三峡总公司高工李君林老先生主讲。主要内容包括:三峡水利枢纽概况,工程特点,三峡工程历史回顾,主要建筑物的设计和布置,工程施工及建设管理。现将专题报告和参观所得总结如下:

(一)三峡水利枢纽概况 三峡水利枢纽坝址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距宜昌市28㎞,是一座集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及养殖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三峡水利工程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一座混凝土重力坝,两岸坝后式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一座永久性五级船闸和一架一级垂直升船机。大坝坝顶宽度为15米,底部宽度为124米,从右岸非溢流坝起点至左岸非溢流坝段终点,大坝轴线全长2309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充分发挥其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作用,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坝后式水电站左岸设机组14台,右岸设机组12台,右岸地下厂房设机组6台,机组总装机32台(注:地下厂房还有2台单机容量为5万千瓦的厂用发电机组),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航运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通航建筑物——双线五级船闸和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位于左岸。

三峡工程分三期完成,总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2—1997),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修建左岸临时船闸(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船机及左岸部分混凝土坝段的施工。一期工程在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后完成,长江水位从原来的68米提高到88米。已建成的导流明渠可承受最大水流量为20000m³/s,保证了一期施工期间三峡不断航。

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坝后式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继续进行并完成永久船闸和升船机的施工。2003年6月1日起开始蓄水,到6月15日水库蓄水至135米高,尾水至长江万州境内,张飞庙被淹没,长江三峡的激流险滩再也不见,库区内水面平缓。同时双线五级船闸建成启用。7月10左岸首台机组开始发电。

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工程主要任务是进行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剩余机组的安装。2006年水位提高到156米,屈原祠被淹没。2009年大坝竣工。预计到2012年,坝上水位将达到175米,回水将上溯大重庆市境内。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600千米,最宽处大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米,水面平静的峡谷型特大水库。最终正常冬季蓄水位为175米,夏季考虑防洪影响可控制在145米左右,每年将有近30米的水位升降变化。

(二) 三峡水利工程特点

1、工程规模巨大

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含导流)建筑物施工总工程量包括:建筑物基础土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混凝土基础2794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25.65万吨,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32套。

2、经济效益显著

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渔业、旅游等综合效益。防洪效益:以“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防洪问题历来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中最严重和最突出的问题。三峡大坝建成后,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后,枝城站相应流量不超过71000—77000m³/s,配合荆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措施的运用,可控制荆州市水位不超过45米,为避免荆江两岸1500万人口和154万公顷耕地发生毁灭性灾害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发电效益:三峡水电站发出的电力,主要供电地区为华中电网(湖北、湖南、河南)、华东电网(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和重庆。三峡水电站将引出15条50万伏超高压线路,分别向北、东、南三个方向接入华中、华东电网,至广东建直流输电工程。三峡水电站全部投入后,可以把华中、华东、西南电网联成跨区域的大型电力系统,可取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群的补偿调节效益和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仅华中、华东两大电网联网,就可取得300万~400万千瓦的错峰效益,从而具备了北联华北、西北,南联华南,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组成全国联合电力系统的条件。航运效益:三峡工程可与重庆市境内长江干流及支流乌江、嘉陵江的水利枢纽工程相衔接,使长江干流及几大支流的航运事业进一步发展;还可使香溪、神农溪、大宁河、龙河、黎香溪等中小支流的通航里程增加约500km。三峡工程建成后,年水位变幅在30m以内,水深增加、水域扩大、可撤销所有绞滩站,险滩的整治、疏浚、维护费用大大减少,并为系统地进行库区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3、技术问题复杂

(1)截流问题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具有截流水深、流量大、截流施工强度高、工期紧,同时截流进程中还有通航要求,戗堤基础覆盖层深厚等难点。三峡坝址位于葛洲坝枢纽水库回水区,截流时河床最大水深约60米,截流水深居世界首位。如何防止戗堤进占时堤头坍塌,保证堤头稳定,成为截流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导流明渠截流是在人工浇筑的混凝土底板所形成的光滑河床上进行,抛投物不易稳定。江水流量大(10300m³/s),落差大(4米多),流速高(9m/s),综合难度大于大江截流。 (2)高边坡稳定问题

永久船闸横贯枢纽左岸山体,上下游接 引航道与长江主河道相连,全长6442米,其中主体建筑物段长1607米。两侧均为连续高边坡,最大边坡高度达170米,边坡高度连续超过120米的范围长达约460米。和一般高边坡相比,双线五级船闸高边坡具有以下特点:它是在山体中深切出来的陡高边坡,高度大、形态复杂、范围广、应力释放充分,呈现出明显的卸荷和非均质特征;对边坡稳定,尤其是变形特性有严格要求。作为双线五级船闸的边坡,不仅要确保整体和局部稳定,而且对边坡的流变必须严格控制,以满足船闸人字门的正常运行要求。施工难度大、干扰多,工期紧。船闸工程不仅地面施工强度高,窄、深且陡的闸室直立边墙开挖困难,而且与大量地下隧洞与竖井开挖同步进行。如何解决开挖爆破的相互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岩体损伤和确保施工安全,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3)高强度混凝土浇筑问题

碾压混凝土围堰为重力式坝型,堰顶长580米,堰顶高程140米,最大堰高115米,混凝土总量168万立方米。围堰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工程于1998年底前完成,工程内容包括右岸一期纵向围堰内段(已浇至140米高程)、河床三期碾压混凝土基础(已由高程25米浇至50米)、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岸坡坝段(已浇至140米)。剩余部分为第二阶段施工内容。此阶段修建的坝体全长380米,最大堰高90米,混凝土110万立方米,要在2003年5月底,即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其强度之高、难度之大、工期之紧、质量控制之严,都堪称世界水电工程之最。

(三) 三峡工程历史回顾

三峡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正式开工,经历了75年。在这漫长的梦想、企盼、争论、等待相互交织的岁月里,三峡工程载浮载沉,几起几落。

1919年,在《建国方略》之“改良现存水路及运河”一节中,孙中山对改良长江上游水路作如下论述:“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百英里而达四川之低地,即地学家所谓红盆地也。此宜昌以上迄于江源一部分河流,两岸岩石束江,使窄且深,平均深有六寻(三十六英尺),最深有至三十寻者。急流与滩石,沿流皆是。”“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其滩石应行爆开除去,于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可得而致。”1924年8月17日,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演讲《民生主义》时,再次提及:“象扬子江上游夔峡的水力,更是很大。有人考察由宜昌到万县一带的水力,可以发生三千余万匹马力的电力,比现在各所发生的电力都要大得多,不但是可以供给全国火车、电车和各种工厂之用,并且可以用来制造大宗的肥料。”在这里,孙中山进一步阐述了长江三峡水力资源的丰富,强调开发三峡水电的重要性。1944年5月,世界著名大坝专家、美国垦务局总工程师萨凡奇(John Lucian Sovage)博士应中国政府之邀抵达重庆。他到任后便立即投入工作,先考察了大渡河和岷江,接着便冒险查勘西陵峡。查勘后,他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在该报告中,他建议在南津关至石牌之间选定坝址、修建电站。该电站设计坝高225米,总装机容量1056万千瓦,兼有防洪、航运、灌溉之利。1945年,中国政府原则同意萨凡奇的三峡计划。随后,资源委员会邀集全国水利委员会、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和国家交通、农业、地质、科研等部门组成三峡水利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同时在四川长寿设立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在宜昌设立三峡勘测处,负责坝区的测量钻探工作。1946年,扬子江水利委员会组队入峡进行地形测量和经济调查。1947年5月,在国内经济形势日趋恶劣的情况下,三峡工程设计工作奉命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三峡工程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勘测、规划、设计与科研工作。自1953年2月乘“长江舰”视察到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毛泽东主席先后6次召见“长办”主任林一山,都是为了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他对三峡工程兴趣浓厚,垂询甚多。1956年2月,三峡工程规划设计和长江流域规划工作正在全面开展时,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并乘兴写成《水调歌头·游泳》,使“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成为人们对三峡工程的美好向往。1958年1月、3月,党中央在南宁、成都召开的会议上又专门讨论了三峡工程和长江流域规划两大治江问题。1970年12月,中共中央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环境下,根据武汉军区和湖北省的报告批准兴建葛洲坝工程。葛洲坝工程从各方面积累经验,为是三峡工程最全面的实战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央从国家的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兴建一批骨干工程的角度着眼,又将三峡工程提上议事日程。1980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自渝乘船东下,途中视察了三斗坪坝址、葛洲坝工地和荆江大堤,听取了“长办”关于三峡工程的汇报;抵汉后,又召集国务院其他领导人研究三峡工程问题。1984年2月,国务院财经领导小组在京召开会议,对国家计委报送的《三峡水利枢纽150米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在150米方案的设计与施工准备工作正在进行时,重庆市政府于同年11月间向中央提出不同意见。重庆市认为,150米方案,大坝抬高水位有限,水库回水末端仅在忠县至长寿之间,长寿至重庆间的航道不能改善,万吨级船队不能直达重庆。重庆市希望将正常蓄水位提高至180米。在1985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三峡工程问题成为会议的重要议题。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鉴于重庆市和社会各界人士对三峡工程的兴建还有不同意见,于1986年6月联合发出《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1、由水利电力部广泛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对“150米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深入论证和修改,根据论证意见重编报告;2、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新编报告,再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最后交全国人大代表会议审议。水利电力部随即成立了长江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1989年3月,长江委根据各专题论证报告重新编制的三峡工程175米方案可行性报告经论证领导小组研究通过。1990年7月6至14日,国务院在京召开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听取论证领导小组关于论证工作和新编可行性报告的汇报。会上,绝大部分人同意论证的结论“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更为有利”,少数人有不同意见。1990年12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组织力量审查新编报告,并于次年6月审毕。1991年7月中旬,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新编报告上报国务院批准,再转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届五次会议,根据对议案审查和出席会议代表投票的结果,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要求国务院适时组织实施。

自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届五次会议庄严通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后,三峡工程经过了近十年的建设历程,高峡出平湖的理想一步步成为现实。 在十年建设中,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工地视察,对工程建设作了许多重要指示。江泽民题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建好宏伟三峡工程”、“向参加三峡工程的广大建设者致敬”。李鹏题词:“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用现代方式建设好三峡工程”、“功在当代,利及千秋”。朱镕基指出: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强调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

(四)主要建筑物的设计和布置

1、大坝

大坝的任务是挡水、泄洪和排沙。三峡大坝的坝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校核洪水位为180.4米,正常高水位为175米,防洪限制水位为145米。坝顶宽度15米,坝底部宽度为124米。从右岸非溢流坝段起点至左岸非溢流坝段终点,大坝轴线全长2309米。各坝段布置从右至左依次为:右岸非溢流坝段,从右岸山体至右岸厂房坝段起点,长180米。右厂房坝段,包括12台水轮发电机组坝块和一个安装场坝块,长约507米。纵向围堰坝段,施工期为纵向围堰的一部分,长68米,分4个坝块,右侧两个坝块接下游混凝土纵向围堰,并作为永久的下游导墙。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央,长483米,分23个坝块,每个坝块中央设置一个7X9米的泄洪深孔。相邻坝块间设置22个8米宽的溢流表孔,堰顶高程158米,用弧形闸门进行控制。在表孔正下方,共设置22个施工导流底孔。左导墙坝段,长32米,其下游设厂坝导墙。左厂房坝段包括14台水轮发电机组坝块和一个中间安装场坝块,长约572米。左岸非溢流坝段(1),位于左厂房坝段与临时船闸坝段之间,长205米。临时船闸坝段,长56米,施工期在坝体底部设长24米宽的临时船闸通道及上闸首,施工期通航任务完成后,回填混凝土恢复坝体。垂直升船机将设在该坝段左侧。左岸非溢流坝段(2),升船机以左,接左岸山体,长约170米。大坝的设计标准为千年一遇洪水(98800m³/s),校核流量是万年一遇洪水提升10%(124300m³/s)。库区周围有记录来最大地震烈度为5.2度,从安全角度考虑设计防烈度定为七度。

2、泄水建筑物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总长483米,设有22个表孔,23个深孔和22个导流底孔。其中表孔尺寸为8m×17m,溢流堰顶高程158米。深孔进口高程90米,孔口尺寸为7m×9m。表孔和深孔都采用鼻坎挑流的方式进行消能。表孔挑射角是10°。表孔设有两道闸门: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深孔挑角是27°,与表孔泄水在空中交叉消能。

3、电站厂房

电站坝段位于泄洪坝段两侧。电站进水口为塔式进水口,进水口底板高程为108米。压力输水管道为背管式,内直径为12.4米,采用钢筋混凝土受力结构。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和右岸地下厂房。共安装32台机组,其中左岸厂房14台机组,右岸厂房12台机组,地下厂房6台机组。水轮机为混流式,转轮直径为10米,最大水头113米,额定流量966m³/s,单机容量70万千瓦。另有2台单机容量为5万千瓦的厂用小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左、右岸坝后式电站水轮机安装高程为57米,发电机高程为67米,机电盖高程75.3米,厂房顶高程116米,尾水管底高程22米,整个厂房高度为94米。厂房平面尺寸为38.3m×38.3m。厂房基础宽度68米。

3、永久船闸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船闸。三峡梯级船闸总水头113米,最大工作水头49.5米,最大充泄水量26万立方米,边坡开挖最大高度170米。闸室长280米,宽34米,坎上水深5米。过船吨位为万吨级船队。船队通过时间最快为3.5个小时

4、升船机

为提高船队过坝效率,三峡另设了一架单线垂直全平衡升船机。升船机采用湿运的形式,3000吨吨位的客轮和货轮可在一个小时内快速过坝。目前仍处于设计建造阶段。

(五)工程施工及建设管理

1、工程施工

李君林高工着重为我们介绍了三峡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三峡工程混凝土总量2800多万方。混凝土浇筑的关键在于温度控制和减少裂缝。温度控制要控制到理论上不出现裂缝湖不出现危害性裂缝。三峡工程为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确保不出现或少出现裂缝,采用了如下措施: (1)选择低水化热的原材料 三峡工程采用中热水泥 525。虽然比低热水泥的水化热大,但是可以大量掺粉煤灰,且可保证强度。 (2)两掺一低

“两掺”是指掺粉煤灰和掺减水剂,“一低”是指低水灰比。粉煤灰可代替水泥,同时可减小水化热。三峡混凝土工程采用的是细度小于0.045毫米的一级粉煤灰。掺减水剂可减少水量,增加润滑性,利于混凝土的运输和振捣。三峡混凝土工程一立方米的混凝土中掺减水剂100千克。三峡工程混凝土水灰比为0.45,其中三峡大坝混凝土水灰比为0.5。 (3)风冷骨料

三峡混凝土工程两次风冷骨料。在混凝土拌合前,用-5℃~0℃的风吹骨料,然后皮带保温。混凝土运到料仓后再用-17℃~-13℃的风吹骨料。同时采用碎冰和冰花代替水搅拌混凝土,确保混凝土出机口时的温度低于7℃。 (4) 通水冷却

共通水三次冷却混凝土。第一次是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第二次是来寒流时;第三次是纵缝灌浆时。 (5) 表面保护

两天连续降温超过6℃以上时必须封闭所有空洞,如果在夏天则喷洒冷水,若在冬天则给混凝土穿上“棉袄”保暖。夏天浇筑混凝土时随浇随盖,喷雾或用长流水养护至少28天。 (6) 分层分块浇筑

非溢流坝段20米一缝(永久缝),溢流坝段21米一缝。缝设止水。纵缝施工完毕时要填实,施工缝则需保留下来。纵缝可通过设键槽,灌浆或大锚来处理。

(7) 加快混凝土运输

三峡工程以塔带机为主,辅以高架门、塔机和缆机。三峡工程厂坝部位共布置6台塔带机,设计生产率为250m³/h。塔带机具有连续浇筑、生产率高、可实现混凝土浇筑工厂化生产的特点,同时可大大节省混凝土运输时间。 (8) 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和时间

夏天中午不浇筑混凝土,早晚可加大混凝土的浇筑量。天气好的时候可加快浇筑进度。

2、建设管理 三峡工程的建设采用四种制度并行,即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种制度相辅相成共同打造三峡精品工程。

1993年5月国家给三峡的概算是900.9亿(工程500亿,移民400亿),加上利息和物价实际预算为1800亿,到2010年三峡共计用1600亿,主体工程都已完工,是国内首例没有超预算的水利工程。

三、结语

毕业实习让我们见识了三峡的壮观与秀丽,也对三峡的历史、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为自己是一名水利工作者而自豪,为三峡自豪,为我们国家水利事业自豪!

长江三峡葛洲坝实习报告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no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实习报告(材料)
《长江三峡实习报告(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