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长江三峡课后习题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21 07:33:43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长江三峡习题定稿

长江三峡自测题

一、单选题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山。

A 昆仑山 B各拉丹东雪山C祁连山 D 阿尔泰山

○是三峡中规模最大的古建筑。

A、三游洞 B、关陵 C、秭归城 D、黄陵庙

○溶洞群是中国目前已知最大的岩溶洞穴。

A、三游洞 B、潮音洞 C、腾龙洞 D、灵谷洞

○长江干流所经省级行政区总共有个,

A 11B 12C 13D 14

○长江上游指的在

A四川省宜宾市和湖北省宜昌市之间

B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

C湖口以下

D 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

○长江三峡是、、三段峡谷的总称。

A瞿塘峡B五道峡C巫峡D西陵峡

○北魏时写的《水经注》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 白行简B 苏轼C郦道元D 元稹

○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但最为雄伟险峻。

A瞿塘峡 B五道峡 C巫峡 D西陵峡

○长江三峡,以滩多水急闻名。

A瞿塘峡 B五道峡 C巫峡 D西陵峡

○丰都鬼城北宋题诗“平都天下古名山”而得名。

A 白行简B白居易 C苏轼 D元稹

○丰都鬼城传说因为而得名。

A张三丰 B 王重阳 C 王方平D 阴长生

○素以\"鬼国京都\"、\"阴曹地府\"闻名于世,

A 石宝寨B丰都C秭归 D黄陵庙

○石宝寨被誉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

A 太乙殿 B大雄宝殿C太和殿 D天子殿

○有1700多年历史,号称“巴蜀第一胜境”。

A黄帝庙B张飞庙C 炎帝陵D 关羽庙

○从唐朝开始,市每年正月初七,人们习惯在八阵图成群结队游览,俗称“踏碛”。

A 秭归B宜昌 C武汉 D 奉节

○与“孟良梯”有关的历史人物有。

A杨业B 孟良C孔明 D 刘备

○“三峡束长江,欲令江流改。谁知破夔门,东流成大海”。同志这首气势磅礴的诗篇中写到的夔门,

A陈毅B 毛泽东 C苏轼 D 杜甫

○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咆哮的江流穿过迂回曲折的峡谷,闯过夔门,呼啸而去。

A陈毅B 毛泽东 C苏轼 D 杜甫

○灯影峡与中国哪个文学巨著有关?

A《红楼梦》B 《三国演义》 C《西游记》D 《水浒传》

○ 三峡中最大,年代最久远的古建筑是

A 丰都鬼城B黄陵庙C 黄鹤楼D乐山大佛

○黄陵庙殿左侧立有“水文柱”,柱上挂一木牌,上书:“庚午年(公元1870年)洪水至此”,这是极为珍贵的水文原始资料,记录了有史以来长江最大的一次洪水。

A鬼王B岳王 C 药王 D禹王

○三峡大坝位于中段。

A瞿塘峡B五道峡C巫峡D西陵峡

○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

A切尔诺水电站B 黄河小浪底C葛洲坝水利枢纽D三峡大坝

○香溪口与以下哪些历史人物有关?

A 王昭君B苏轼C屈原D李冰E 张飞

二、多选题

○以下属于巫山十二峰的山峰在江中见到的?

A聚鹤 B登龙、C飞凤、D、朝云、E翠屏F望霞

○大宁河小三峡包括。

A龙门峡B瞿塘峡 C铁棺峡 D滴翠峡 E风箱峡

○下列属于长江干流所经省级行政区的有。

A青海省、B西藏自治区、C云南省、D湖南省、E甘肃省

○三峡大坝建好后以下哪些景点将被淹没

A白鹤梁,B丰都鬼城 C 石宝寨 D 奉节E白帝城。

○三游洞前三游人物有。

A 白行简B白居易 C苏洵 D元稹 E苏轼

三、拓展训练

※制定一个长江三峡五日游导游工作计划。

(一)必讲内容

1、长江的发源地,长度、流经省市、流域面积。

2、三峡的起始点、总长度,每个峡的名称和起始点和长度。

3、三峡大坝所在地、坝高、蓄水位。

(二)自选一个景点重点介绍

1、白鹤梁

2、丰都鬼城

3、张飞庙

4、石宝寨

5、白帝城

6、三峡大坝

※进行山水人文迁移讲解训练。(一)必讲内容

1、自然地理:经纬度、地理位置、气候

2、行政区划:面积

3、民族、人口、经济

4、历史沿革

(二)自选一个景点重点介绍

1、三峡大坝

2、三游洞

3、三峡人家

4、黄牛庙

5、屈原祠

推荐第2篇: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

a、准确理解作者抒发的对祖国山河的深情

b、把握作者通过描形绘色、拟声来状写三峡奇观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长江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全长193公里。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长江在四川盆地东面,横切巫山山脉,在万山丛中汹涌奔腾而下,形成了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大峡谷。三峡群峰夹峙,悬崖千丈,风光雄伟壮丽,风景如画。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奇观的改天换地

长江三峡河段,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资源宝库之一。周恩来总理1957年12月3日就提出“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瓦的水利资源和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的口号。三峡工程已经建成,它的本身就是世界奇观。巍巍大坝,横跨在峡江之上,像一道水上长城,“截断巫山云雨”;巨大的船闸能通过万吨级船队;水电站发出的强大电流,通过钢塔如林的变电站送到四面八方。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三峡的灵异、浪漫也将不复存在。原来的两岸山已经不及原来耸立,很多沟壑险滩都已经消失,视觉上可能比原来差很多。还有,原来水道狭窄,现在更像是湖。它将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二、作者简介

刘白羽(1916—2005)中国散文家,军旅作家。北京人。

作品以题材重大、具有强烈时代感、富有斗争激情和雄健气度取胜。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出版《红玛瑙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海天集》等。

其散文立意高远,格调豪迈,与他战争年代的作品一样充满政治激情和时代气息,在艺术上还力求把诗和政论结合起来。

三、课文说明

本文选自《长江三日》,是一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游记散文。

文章以游踪为线索,描写了作者乘“江津”号自重庆顺流而下,穿过三峡的沿途见闻与感受。文中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波涛汹涌、雄伟瑰丽的三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

四、品读鉴赏

一、朗读课文,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

请同学们将文章朗读一遍,思考一下这篇文章可以划分为几大部分,并说说你的划分依据。

一、总写这一天的感受。(1自然段) 以下按行驶的航线,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三峡壮美的景色。

二、写瞿塘峡。(2自然段) 特点: 象一道闸门雄

1、描写黎明时瞿塘峡的画面。

2、描写瞿塘峡口的奇险。

3、描写过了瞿塘峡后所见到的江流和两岸景色。

三、写巫峡。(3--5自然段) 特点: 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秀

1、写峡口风光,点出巫山十二峰的第一峰。(3自然段)

2、关于美女峰的传说。(4自然段)

3、用种种比喻概括地描写巫峰风景。(5自然段)

四、写西陵峡。(6--9自然段) 特点: 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险

1、过渡。(6自然段)

2、交代三个著名的险滩,叙述关于屈原的传说。(7自然段)

3、写轮船绕过泄滩,驶过青滩的情景,关于领航人的谈话和感想。(8自然段)

4、写轮船驶过崆岭滩的情景。(9自然段)

二、细品课文 第一段

(1)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找出本段的关键词。

总领全篇 雄伟 瑰丽

“雄伟而瑰丽”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是作者对三峡景色的总概括。

(2)“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雄伟而瑰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通感 “通感”是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沟通交融。

“雄伟”、“瑰丽”的三峡风光是人的视觉感受,而“交响乐”则是人的听觉感受,这种感觉的转移就是通感。

“雄伟”、“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从全文看,作者就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的。

这句话为全文打下了激越而瑰丽的感情基调。 第二段:瞿塘峡

特点:像一道闸门——雄 表现手法:拟声绘色

(一)文章如何写瞿塘峡口的“险”的?

先总起交代, “瞿塘峡口上,为三峡最险处”;接着引用杜甫的诗句及歌谣,写出其险;再写其“万水奔腾”的水势,写出其险;最后再想像其雷霆万钧的气势,突出其险。

滟滪:长江瞿塘峡峡口的巨石,1958年整治航道时已炸平

(二)朗读第二自然段“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 我们来到这一片晴朗的金黄色朝阳之中”。

①谈谈你的阅读感受:你觉得这些语句写得怎么样?

这一段描写,如诗如画,绚丽多彩,令人陶醉。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一段描写的作用。

(1)承上启下,由上文写瞿塘峡之险,过渡到下文写巫峡的秀美。

(2)上文写瞿塘峡之险,这里写峡外之美,行文有张有弛,富于变化。

(三)思考:从第二段看,作者在描写景物和组织安排自己所见到的景物时有什么特点?

1、景随时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安排描写对象

2、步移景异: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

3、同景换角:不断变换着视觉的角度 第三段至第五段:巫峡

特点:秀 表现方法:大量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和通感 要求思考的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2)巫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巫峡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2.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下面几个要点。 (1)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穿过巫峡时所见的俊秀景象。 (2)这一部分作者重点写了巫峡两岸山峰的秀美。

文章两处写到巫山十二峰。作者着重写了在巫峡口上的第一峰、充满神奇色彩的传说的美女峰和各具情态又变化无穷的群峰。

作者描绘神女峰,着重写那“万仞高峰之巅”的一耸立的细石,并介绍了它的有关传说,这就更突出了它的神奇色彩。

以上是“点”的介绍,紧接着,作者用巫峡和瞿塘峡作比较,突出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这一特点,从“面”上描绘巫峡两岸群峰。

这一段,作者先概括写“山势左一弯,右一转”,“两岸山峰连绵不断,山势奇绝,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再用丰富的想象,贴切的比喻,具体描绘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群峰特色。文中用两个“突然”写出巫峡的迂回曲折。有人说:舟行巫峡,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驰到跟前,峰回路转,前面又展现出一段水道。所以,作者乘“江津号”过巫峡,所见群山并非一览无余,而是“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突然是绿茸茸的草板”。在一条画廊中,一幅一幅地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长江上大自然的壮美。

(1)第四段中引用神女峰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a、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拓展了景物描写的空间;

b、用神话传说突出了巫峡的神奇之美 c、调节了叙述的节奏,加深了意境

(2)第五段开头第一句“如果说瞿塘峡象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a、统领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拉开本段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的序幕,比如:“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像是满山的杜鹃”,“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第六段至第九段:西陵峡

特点:险 着重写自己的感受

(1)朗读第七自然段,用文中原句概括西陵峡的特点。

“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这是总写西陵峡特点。

“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泄滩、青滩和崆岭滩。”下面是分述各滩的特点: 泄滩:“万马奔腾的江水,到这里突然变成千万个漩涡。你会感到江水简直是在旋转不前。”

青滩:“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江水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

崆岭滩:“泄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作者通过引用来写出其凶险。

作者除了这样直接描摹西陵峡的自然景视以外,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出西陵峡的凶险?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

通过作者乘船的感受突出西陵峡流急和滩险。如:“船一下像流星随着怒涛冲去,一下又绕着险滩迂回浮进。”“‘江津号’剧烈地震动起来。”“‘江津号’用尽全副精力,战抖着、震颤着前进。”“船已像箭一样迅速飞下。”“看起来这青滩的声势十分吓人,”“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

(2)这部分引用有关屈原的传说和杜甫的诗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a、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情趣和美感。 b、告诉人们,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长江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c、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三、主体归纳

(一)思考:长江三峡山陡、流急、滩险,有时看起来“十分吓人”,为什么还使人感到美呢?

长江三峡山陡、流急、滩险,看起来“十分吓人”,但它体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和“大自然的壮美”。同时,人类并没有被大自然“吓人”的陡山、急流、险滩吓倒,而是在“挑战险境中形成了追求奇险的天性。

奇险本身就是美,人能身临奇险,战胜奇险则奇险更美,是人的心灵中感受到的主客观和谐的美。

(二)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课文以激越奔放的感情,运用抒情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长江三峡雄伟、瑰丽、险峻的山川景色,热情地赞美了祖国的景秀河山,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不畏艰难、奋勇前进的革命精神,并启示人们:生活中的风浪并不可怕,要勇于在风浪中锻炼自己,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一条前进途径,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三)游记散文的写法:

(1)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熟悉被记叙和描写的事物,还要准备大量的有关材料。

(2)描写景物要注意自己的立足点和视察角度。

(3)文章结构安排一般以游程或时间为序。

(4)根据表达需要安排详略,可用“广角镜”描绘场面,也可用“长焦镜”展示“特写”,有远有近,有面有点,使文章错落有致。

(5)选取准确、鲜明的语言,善用各种修辞方法突出景物的特征,使读者也如身临其境。

推荐第3篇:长江三峡 教案

《长江三峡》

刘白羽

教学目标:

一、认知与能力

1.熟练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2.写景状物能抓住景物特点。

3.能够分析出本文以时空的变化为顺序的组材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祖国山川之美,体味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研读本文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来描写三峡奇观的特点。 教学难点:

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布置预习:

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十块钱上印着的是哪一处风景名胜吗?(学生回答:长江三峡)。没错,就是长江三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长江三峡的幻灯片。(播放幻灯片,约2分钟)

(幻灯片结束)感叹:“江山如此多娇”,“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三峡》这篇课文”(板书:长江三峡

刘白羽 )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刘白羽(1916——2005)现代作家,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曾两次赴朝鲜。

课文节选自《长江三日》,是一篇以日记的形式写成的游记散文。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游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一路上,作者被“大自然的威力所吸摄”,写下了这篇描绘祖国河山壮美景色、抒发庄严美好的革命豪情的文章。课文所写的是《长江三日》的第二日。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再将文章细看一遍,看完后我请同学来回答一下这两个问题”,问:三峡之旅给作者总的感受是什么?(文中一句原话) 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引导学生回答出统领全篇的这句话“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进行分析,问:同学们能否看出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可能回答比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这句话不仅用了比喻,将三峡比喻成一支交响乐,而且还用了通感,‘雄伟’和‘瑰丽’的三峡风光是人的视觉感受,而‘交响乐’则是人的听觉感受。从‘飞翔’一词,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在航行中的激动、兴奋的心情,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山陡流急的形势。同学们想想,是不是如此?

四、分析描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景观的段落(重点) ①“同学们,‘三峡’是指哪三峡呢?”借此展开分析。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来进行一场想象中的三峡之旅。板书: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

②“在读了课文之后,同学们是否已经了解到这三个峡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尽量往雄、秀、险靠拢,逐个进行详细分析)

“瞿塘峡的特点是雄奇,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移步换景、引用、拟声绘色)

③“接下来,我们来到巫峡,作者在这里引用了神女峰的传说,有同学在写《徐州颂》时就引用了关于云龙山的云龙的传说,想一想,有什么作用呢? (作用:丰富了作品内容,颇具浪漫气息,也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 ④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五自然段,谈谈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巫峡的秀美呢?” (抓关键语句:“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的杜鹃” 比喻、通感)

⑤如同文中所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那么西陵峡又是如何呢?(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作者是如何写出了西陵峡的“险”?(自己的感受:“初下泄滩,那万马奔腾的江水让你突然感到它简直是在旋转不前,一千个、一万个旋涡,使得‘江津号’剧烈震动起来”“‘江津号’用尽全副精力,战抖着、震颤着前进”、“船已像剑一样迅速飞下”“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茫的丛林中找寻小径跋涉前进了”) ⑥在叙写西陵峡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历史故事又有何作用呢?

(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疏有密,有缓有急。)

五、揭示文章哲理性:“在苍茫的丛林中找寻小径跋涉前进”

以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问:你觉得,在文中,作者试图表现自己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

(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革命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前进的哲理。)

推荐第4篇:《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创设氛围】

过去有个财主不识字,请了一位老师来教儿子。老师教他写字,写上一划时,老师告诉他这是“一”字;写上二划时,告诉他这是 “二”字;三划就是“三”字。

财主的儿子听了,扔下笔高兴得跳起来说:“识字很简单,何必要请老师呢!”财主听从儿子的话,就把老师辞退了”。

隔了几天,财主请一位姓万的朋友来家吃饭,叫儿子写个请柬。财主的儿子一早就动笔写,大半天还没有写成。财主着急得很,接连去催他。财主的儿子很不耐烦地嘟嚷着说:“姓啥不好,偏偏要姓万。我从早上到现在,才写了五百多划哩。”

【导语设计】

同学们,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让我们见字知意。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我们如果来欣赏“峡”,就不仅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

【展示目标】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展示幻灯片)了解长江三峡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文本研讨——环节一】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去过长江三峡?(让去过三峡的同学谈谈对三峡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文学作品中的长江三峡是怎样的。

梳理文章思路

1、学生速读课文,根据文章线索,梳理文章思路。

2、文章线索

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时间:日出前━━上午(八点二十,八点五十,十点,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3、分析文章思路 (1)、第①段,总写游历三峡的感受。 (2)、第②段,写瞿塘峡 (3)、第③——⑤段,写巫峡 (4)、第⑥——⑨段,写西陵峡

【文本研讨——环节二】

研讨第一部分

(展示幻灯片)刘白羽曾经说过:因为我平时就非常向往长江,一旦身临其境,这种感 1 情就越发切实、强烈了。我在船上细心观察了三天,甚至夜晚也在观察,产生了一些感触。

同学们能找出作者在三峡航行的总的感受是什么? “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 通感

将哪两种感觉打通了呢? “雄伟、瑰丽”是视觉,“交响乐”是听觉

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那是一种气势磅礴、绚丽多彩、震撼人心的感觉,无怪乎,作者说“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威力所吸摄了”。

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雄伟”、“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大自然的伟力”是作者对三峡的赞美,“母亲河流”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真挚感情。从全文看,作者就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

【文本研讨——环节三】

研讨第二——四部分 如果,同学们有机会飞到长江三峡,同学们最喜欢飞到哪一个峡呢?以文本为依据说说你的理由。(展示幻灯片)(取四人一个小组讨论)

1、我们先请喜欢飞到瞿塘峡的同学举一下手,说说为什么喜欢飞到瞿塘峡。理由:

A、声音雄浑

齐读:万水奔腾,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舷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得粉碎。现在,这巨礁早已炸掉。不过,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接下来,我们找一下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哪些声音的词语?

声音雄浑: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B、地势险峻: (1)、杜甫《夔州歌》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古时歌谣说:“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回;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老师补充:解释“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白帝城(在夔州之东的北岸高峰顶上,公孙述割据称雄之地,三国蜀汉防东吴的要冲)地势高峻,是三峡的重镇,瞿塘峡的险恶胜过百牢关(汉中郡西县西南有百牢关,两岸绝壁相对而立)。

(2)、船如离舷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得粉碎。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老师补充:在瞿塘峡的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形同门户,故称夔门。夔门把滔滔大江逼成一条细带,使它蜿蜒于深谷之中。自古有誉道:“夔门天下雄”。郭沫若《过瞿塘峡》一诗所云:“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

C、山峦色彩绚丽、浓烈,撩乱人的视线 齐读:“过了八公里长的瞿塘峡„„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

“过了八公里长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右面峰顶上一片白云像银片样发亮了,但阳光还没有降临。这时,远远前方,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你看,绛 2 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崖,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前面那团红雾更红更亮了。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

接下来,我们找一下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哪些色彩的词语?

乌沉沉的云雾

蓝天

一团红雾

绛紫色的山峰

红色宝石的闪光

两面巨崖,倒影如墨

碧绿如翡翠

D、光线之美

接下来,我们找一下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哪些亮度的词语? 一片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色腰带 几小片金色浮云

一片白云像银片样发亮 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

千万道强烈的阳光

明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

E、境界神奇,如梦似幻

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

2、总结瞿塘峡特点 瞿塘峡雄、奇

3、我们请喜欢飞到巫峡的同学举一下手,回答为什么喜欢飞到巫峡。理由:

A、山势奇绝,连绵不断

巫山十二峰第一蜂山如斧削,隽秀婀娜。

山峰奇绝,连绵不断,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

老师补充:这些山峰形态各异,有的怪石嶙峋,有的青翠如屏,有的彩云缭绕,直挺云霄,看了让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

唐代诗人赞美巫山十二峰的诗句,有“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巫山峨峨高插天,危峰十二凌紫烟”;“巫山案十二,合沓隐昭同”。 清人许汝龙“巫峡”诗中说:“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

B、云雾光线之美

齐读:红彤彤的阳光恰在此时射进玻璃厅中,照在我脸上。峡中,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交织在一起,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神妙莫测。几只木船从下游上来,帆给阳光照得像透明的白色羽翼。山峡越来越狭,前面两山对峙,看去连一扇大门那么宽也没有,而门外完全是白雾。

老师补充:峡区山高谷深、日照时间短,蒸郁不散的湿气,沿山坡冉冉上升,有时形成浮云细雨,有时化作滚滚乌云,有时变成茫茫白雾,极易形成巫山云雨的奇妙景观。

不少观光游客游过巫峡之后,感触颇深地说:“要知中国画与中国山水的关系,不到巫峡不明白。”唐朝诗人元稹曾赋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见巫山云雨乃是天下云雨之冠了。

C、有美丽的传说:神女蜂

老师补充:三峡大坝蓄水后,游人泛舟神女的石榴裙下,仍需如现在一样仰头眺望,才能欣赏到神女的绰约风姿。

D、百转千回,处处有景,景景相连

3 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

老师补充:郦道元《水经注·三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江面稍窄,弯弯曲曲,前进的航道常常为山崖所遮挡,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游客真正体味到了船到桥头自然直的道理。

E、变化无穷的诗意

齐读: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杜鹃了。

F、峡陡江急

峡陡江急,江面布满大大小小的漩涡,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

G、天光云影

山影云影,日光水光,交织成一片。

老师补充:这让我们想到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一句诗:天光云影共徘徊。

4、总结巫峡特点 巫峡秀、幽

5、我们请喜欢飞到西陵峡的同学举一下手,老师点名同学回答为什么喜欢飞到西陵峡。理由:

A、高山峡谷险滩暗礁

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船一下像流星随着怒涛冲去,一下又绕着险滩迂回前进。 老师补充:两岸怪石嶙峋,险崖峭立。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峡中有峡、滩中有滩。“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

(1)泄滩:

初下泄滩,看着那万马奔腾的江水,到这里突然感到它简直是在旋转不前,一千个、一万个旋涡,使得“江津号”剧烈震动起来。

老师补充:自古以来,泄滩就以航道狭窄、水流湍急著称峡江。纤夫号子是这样评价泄滩:“头顶青天,脚踩石滩,拉了一船又一船,拉了一滩又一滩,抬头一看,还是在泄滩”的,形成了“纤夫石文化”。

(2)青滩: 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你还没来得及仔细观看,船已像箭一样迅速飞下,巨浪被船头劈开,旋卷着,合在一起,一下又激荡开去。江水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

老师补充:青滩北岸有一座“白骨塔”,以堆积死难船工的尸骨而得名。解放后,这些险滩经过整治,数千吨的轮船都可以安稳地通过,险滩已经成了历史陈迹。

(3)崆岭滩:

眼前一片灰色礁石布满水面,船抛锚停泊了。

“江津号”驶下崆岭滩时,只见一片乱石林立,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

老师补充:“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这里礁石犬牙交错,乱流翻涌。崆岭,就是空船。由于航道狭窄,水势又急,因此每当有船至此,“必空其聆,方可上下”,故名空聆。

船过崆岭滩,如遇洪水季节,激浪如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礁石,船行其中,稍有不慎,就会船毁人亡。

4 B、美丽的传说:

(1)屈原死后,被一条大鱼驮回秭归,终于从流放之地回到故乡——秭归 (2)王昭君诞生地香溪。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荆门山,在三峡东口外),生长明妃尚有村。”

郭沫若在1961年写《过西陵峡》:秭归胜迹溯源长,峡到西陵气混茫。屈子衣冠犹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

C、兵书宝剑峡

船便沿着山峰进入一道无比险峻的长峡——兵书宝剑峡。这儿完全是一条窄巷。我到船头上,抬头仰望,只见黄石碧岩,高与天齐。

老师补充:因峡北岸崖壁石缝中有古岩棺葬的匣状遗物,形似书卷,相传是诸葛亮藏的兵书,其下有一块巨石直立似剑,插入江中,传说是诸葛亮藏的宝剑,故名兵书宝剑峡。

6、总结西陵峡特点 西陵峡险、奇

【活动设计】

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想怎样为你的游客介绍三峡风光,先拟写其中一处的导游词。(展示幻灯片)

拟写巫峡导游词示例:(展示幻灯片)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让我们一起欣赏巫峡的秀美风光吧。黄山有好客的“迎客松”,巫峡也有热情的“迎客峰”,那就是巫山十二峰的第一峰,他山如斧削,俊秀婀娜。行进在峡中,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的云雾交织在一起,犹如仙境一般。

在这神妙莫测巫峡,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万仞高峰之巅有一细石耸立,那就是神女峰。据说一个渔人在江中打鱼,突遇狂风暴雨,船覆灭顶,他的妻子抱了小孩从峰顶眺望,盼他回来,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他终未回来,而她却依然不顾晨昏,不顾风雨,站在那儿等候他,一直等到现在。

人在巫峡游,诗意享无穷。巫峡简直就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你们看,两岸山势奇绝,连绵不断: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岩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的杜鹃。

现在峡急江陡,船行缓慢,但正好给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提供了充裕的时间,让我们发挥想象,充分体会大自然的壮美吧。

【作业布置】

新年伊始,重庆市委宣传部和市旅游局联合有关媒体发布了“三峡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用语”征集公告,引起了广泛关注。请结合三峡的旅游特色,拟一条宣传语。(展示幻灯片)

【结束语】

长江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是诗是画,流淌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的血脉里,浸染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是对三峡的高度赞美。三峡过去是我们的骄傲,今天它仍是我们中国人的自豪。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更应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相信,三峡的明天会更美好,祖国明天会更美好。

推荐第5篇: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二)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三)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

分析:本文在描写三个峡的具体景象之前,有一段总写感受,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第二部分(第2段)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第三部分(第3~5段),写穿过巫峡时所见的奇秀景观;第四部分(第6~9段),写船在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二)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分析:课文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工作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险滩中开拓前进。

(三)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

(1)善于抓住三峡的特点,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段,描形、绘色、拟声来状写三峡奇观。

(2)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的结合和统一。

本文引用了许多古人诗句、神话传说及民歌民谣,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创造出神奇美妙的意境。作者从三峡雄奇瑰丽的景色中得出:“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是其哲理。

(四)本文是如何按照散文写景状物的写作特点来写长江三峡的?

(1)在课文中,作者紧紧抓住三个峡各自的特点加以描绘。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重点写其“雄”;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重点写其“秀”;西陵峡处处急流,处处险滩,主要突出其“险”。因此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写景有序。按作者游踪顺序写。 (3)《长江三峡》除了抒发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外,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力,更感受到了人类的伟大。文章更着意在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工作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前进。 (4)《长江三峡》中写巫峡,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浓墨重彩地渲染了阳光、云雾、山峰和江水的美貌,美女峰的传说,不但增添了巫峡迂回曲折、画廊神奇美妙的色彩,并且引起了人们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

一般游记、写景状物散文都有以上四个特点,阅读时应全面把握,也可就其中一两方面作深入理解。

(五)如何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提高鉴赏的能力?

如将《雨中登泰山》与《长江三峡》在景物描写上作一个比较。两篇文章相同的都是“移步换景”的写法,不同的是《雨中登泰山》以登山进程为序,空间感强,而《长江三峡》是日记体游记,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航船进程为序,时间、空间感都很强。

比较阅读通常是把大的方面相同,又有某些方面相异的文章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如将选材、立意、布局、写法、语言等诸方面加以比较,讨论异同。比较阅读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板书文题及作者;导入新课。

问:关于长江三峡同学们都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讨论,自由举手回答。教师简略介绍。) 教师启发讲解。

1.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 2.读预习提示第2段。三峡是瞿塘陕、巫峡、西陵峡的合称。三峡山陡、流急、滩险。 3.《辞海》注解。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4.教师参阅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里的有关文字,适当引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长江三峡河段,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资源宝库之一。周恩来总理1957年12月3日就提出“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瓦的水利资源和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的口号。多年来,经过反复的论证研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的讨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坝址已选定于西陵峡的三斗坪。这项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必将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峡工程建成后,它的本身就是世界奇观。巍巍大坝,横跨在峡江之上,像一道水上长城,“截断巫山云雨”;巨大的船闸能通过万吨级船队;水晶宫般的电站发出的强大电流,通过钢塔如林的变电站送到四面八方。这些现代化的建筑群体及坝下不远处的黄陵庙胜地,必将成为吸引五洲四海游人踊跃游览的胜境。

——摘自《北京周报》社编印的《三峡水利枢纽》

(二)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请学生朗读) 要求:1.声音响亮,读准字音。 2.注意文章的段落划分。

(三)文章字词讲解及训练。1.课本上有注解的字词处理。 (1)启碇,“碇”可与“淀”作比较,做注音、组词训练。 (2)滟滪,课本只有注音,还可作如下补充:

滟滪堆原在四川奉节县东瞿塘峡塘峡口的江心,是横亘江中的一座大礁石,长约40米,宽约15米。夏季水涨大部没入江中,冬春水枯露出水面高达20余米。岩上刻有“对我来”三字。据说船对石行,则随水旁流,可以避石;若避石而行,则被漩涡卷入,触石而船碎。1958年冬已被炸掉。

——摘自《中国名胜词典》 (3)绛紫,“绛”,ji4ng (4)云蒸霞蔚,可以从词的结构上分析,它是由两个主谓结构的双音词构成的一个并列结构的短语。还可再引导学生举例,加深对“蔚”字的理解。如“蔚为大观”。 (5)峨冠博带,可再从词的结构讲解,以加强对这个词的理解。 (6)“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应对“壑”字的音、形、义作必要的讲解: “壑”,h8山沟。

杜甫《咏怀古迹》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补充注解。

(1)雷霆万钧:比喻威力巨大。雷霆,暴雷、疾雷,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30斤。 (2)缤纷:繁多而交杂的样子。

(3)亭亭:高耸的样子。课文用“亭亭笔立”形容一座高峰。“亭亭玉立”一词的“亭亭”形容女子身材细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也可以写作“婷婷”。 (4)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5)眺望:往远处看。“眺”,ti4o (6)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四)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

1.根据课文后思考和练习第一题,引导学生划出文章的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段。 第三部分:第3~5段。 第四部分:第6~9段。 2.讲解本文的分段原则。(当学生划分有错误时,可以根据下面几点进行启发。)

(1)本文记叙了作者乘“江津号”轮船过三峡时的见闻感受,每过一峡都可独立成段。分段落时要注意过渡的段落和语句。例如第3段的首句,“抬头望处,已是巫山。”再如第6段:“十点„„穿过了巫峡。„„却又冲入第三峡——西陵峡了。” (2)关于第5段的归属。第5段的首句,“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这样的概括性语句,往往是划分段落的地方。可文章接下去写的是巫峡岸山峰的景象,因此仍要把这一段归到上文部分。

(3)课文的思考和练习第一题,提示我们分四部分。这样看来,除了作者对三个峡的描写之外,还应该在开头或结尾分出一部分。文章开头是总写作者过三峡的感受,文章结尾写“江津号”过西陵峡的崆岭滩,这段当然要归到过西陵峡部分。

(五)分析文章第一部分。1.启发思考的几个问题: (1)文章第一部分写了什么? (2)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这一段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 2.分析讲解要点。

(1)第一部分(即第1段)总写1960年11月18日这一天在长江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2)这一感受运用的是“通感”修辞方法。所谓“通感”就是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沟通交融。“雄伟”、“瑰丽”的三峡风光是人的视觉感受,而“交响乐”则是人的听觉感受,这种感觉的转移就能“通感”。 (3)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雄伟”、“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大自然的伟力”是作者对三峡的赞美,“母亲河流”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真挚感情。从全文看,作者就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的。 作者在《长江三日》11月17日这样写道:“我一个人走到甲板上,这时江风猎猎,上下前后,一片黑森森的,而无数道强烈的探照灯光,从船顶上射向江面,天空江上一片云雾迷蒙,电光闪闪,风声水声,不但使人深深体会到‘高江急峡雷霆斗”的赫赫声势,而且你觉得你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像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胸中。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好像不是一只船,而是你自己在和江流搏斗而前。‘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这时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灵,我觉得这是我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我想,一个作者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对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充满深情;只有热爱生活,才能产生创作的灵感。作者在谈到《长江三日》的创作过程时就这样写道:“因为我平时就非常向往长江,一旦身临其境,这种感情就越发切实、强烈了。我在船上细心观察了三天,甚至夜晚也在观察,产生了一些感触。我把看到的与想到的及感情所渗透的都记了下来,就产生了《长江三日》。”

(六)分析文章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指出描绘瞿塘峡的语句。

2.教师讲解,启发学生学习描写景物和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三峡的景物主要是山和水,如何写出气象万千的景致变幻呢?作者在安排自己所见的景物时又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在学生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可以总结提出以下几点: (1)景随时异。作者乘船过瞿塘峡是从“天已微明”到“早晨八点二十分”,景物也随着“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而变幻着。开始看到的只是“灰蒙蒙的轮廓”、“各处还是云海茫茫”;往后看到的则是“色彩缤纷”、“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作者在写景时,注意到了时间的交待。

(2)步移景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乘船观景,立足点虽然都在船上,但是船不断行进,立足点也就随之而变了,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也就各有特色了。古人云“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万群。”就是讲的船上观景变幻无穷的特点。作者对自己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交待是清楚的:如“‘江津号’停泊时”、“启碇续行”、“瞿塘峡口”“瞿塘峡中”、“过了八里长的瞿塘峡”、“船越驶越近”等等。

(3)同景换角。这就是变换视觉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作者的视角有时放眼望去写远景,如“远远前方”、“你朝江流上望去”;有时收住视线写近景,如“近处山峦”、“船越驰越近”,有时仰视描写峡顶的蓝天、白云;有时俯视描写激流澎湃的江水,作者左顾右盼,景物也就各不相同。

(4)两个引用突出瞿塘峡口的特征。文章在写到“船已进入瞿塘峡了”以后,首先概括介绍瞿塘峡口的特点:“瞿塘峡口为三峡最险处”。然后引用杜甫《夔州歌》的诗句和古时歌谣,让读者去想象瞿塘峡口的险要气势。现在,对准峡口的滟滪堆巨礁虽然已被炸掉,但是“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这“依然”一词告诉读者瞿塘峡的险要气势依然如故。

(5)在拟声绘色地描写基础之上,恰当地抒发情感,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文中“„„真美极了,„„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瞿塘峡像一道闸门。”等就是点睛之笔。有的直抒其情,有的通过比喻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部分的内容。

参考答案: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七)分析第三部分。1.朗读课文(

3、

4、5段)。要求思考的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2)巫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巫峡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2.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下面几个要点。 (1)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穿过巫峡时所见的俊秀景象。 (2)这一部分作者重点写了巫峡两岸山峰的秀美。 文章两处写到巫山十二峰。作者着重写了在巫峡口上的第一峰、充满神奇色彩的传说的美女峰和各具情态又变化无穷的群峰。

作者描绘神女峰,着重写那“万仞高峰之巅”的一耸立的细石,并介绍了它的有关传说,这就更突出了它的神奇色彩。

以上是“点”的介绍,紧接着,作者用巫峡和瞿塘峡作比较,突出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这一特点,从“面”上描绘巫峡两岸群峰。 这一段,作者先概括写“山势左一弯,右一转”,“两岸山峰连绵不断,山势奇绝,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再用丰富的想象,贴切的比喻,具体描绘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群峰特色。文中用两个“突然”写出巫峡的迂回曲折。有人说:舟行巫峡,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驰到跟前,峰回路转,前面又展现出一段水道。所以,作者乘“江津号”过巫峡,所见群山并非一览无余,而是“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突然是绿茸茸的草板”。在一条画廊中,一幅一幅地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长江上大自然的壮美。 (3)从写法上分析可以指出以下几点: A.运用大量的比喻。(让学生自己画出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 B.点面结合。

C.按时间和航行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八)分析第四部分。

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参考答案:这部分写的是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2.西陵峡的特点是什么?(要求用原句回答。)

“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这是总写西陵峡特点。

“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泄滩、青滩和崆岭滩。”下面是分述各滩的特点: 泄滩:“万马奔腾的江水,到这里突然变成千万个漩涡。你会感到江水简直是在旋转不前。” 青滩:“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江水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 崆岭滩:“泄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作者通过引用来写出其凶险。

3.作者除了这样直接描摹西陵峡的自然景视以外,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出西陵峡的凶险?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

通过作者乘船的感受突出西陵峡流急和滩险。如:“船一下像流星随着怒涛冲去,一下又绕着险滩迂回浮进。”“‘江津号’剧烈地震动起来。”“‘江津号’用尽全副精力,战抖着、震颤着前进。”“船已像箭一样迅速飞下。”“看起来这青滩的声势十分吓人,”“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 4.这部分着重介绍了“秭归”和“香溪”两个县城,并引用有关屈原的传说和杜甫的诗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情趣和美感。

(2)告诉人们,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长江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3)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5.关于第八段结尾“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一句所蕴含的生活哲理的处理。 (1)提出此句引起学生注意。

(2)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生活中的风浪并不可怕,要勇于在风浪中锻炼自己,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九)总结。

1.归纳中心:课文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革命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险滩中开拓前进。 2.提示游记散文的写法:

(1)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熟悉被记叙和描写的事物,还要准备大量的有关材料。

(2)描写景物要注意自己的立足点和视察角度。 (3)文章结构安排一般以游程或时间为序。

(4)根据表达需要安排详略,可用“广角镜”描绘场面,也可用“长焦镜”展示“特写”,有远有近,有面有点,使文章错落有致。

(5)选取准确、鲜明的语言,善用各种修辞方法突出景物的特征,使读者也如身临其境。 (注: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平日习作问题提出若干要点。)

课堂教学设计Ⅱ

一、教学目标

(一)(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二)培养高效阅读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三、教学进程设计

(一)速读测试。

1.本文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出处是______。 2.“三峡”,西起______省______县,东至______省______县,全长______公里。 3.“三峡”的名称(依次)是______峡、______峡、______峡。它们的特点(与名称对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4.“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______修辞手法。“交响乐”指的是______,“飞翔”指的是______。

5.西陵峡中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______滩、______滩和______滩。其中最险的是______滩。 6.秭(的读音是______)归,是______的故乡,他被流放在汨(读音是______)罗江,投江而死。

7.王昭君,名______,她诞生在______。西汉元帝时被选入宫,后嫁给匈奴的______单(的读音是______)于,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有一首是咏王昭君的,课文中引了两句,是“______、______”。

8.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9.本文所写景物是随______变化而变化的,观察角度一般都是______视和______视,观察到的景物方位一般都在______和______。 10.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字/分钟 理解率: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1.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包括哪些段落?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诗情、画意、哲理的统一,是本文的特点之一,试说明这个特点。 3.长江三峡山陡、流急、滩险,有时看起来“十分吓人”,为什么还使人感到美呢?

(三)精读导引。

1.精读全文,可知第一段是作者在三峡航行的总的感受,可作第一部分;其余各段都是描写三峡的,可以三个峡分为三个部分,然后概括内容。

2.精读描写三峡着笔最多的几处,是不难领会其中的诗情、画意的。至于哲理,那三峡雄伟瑰丽的景色,那迎着险滩逆流而上的木船,难道不能引起你的联想、给你启示吗? 3.此题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个人的理解,各抒己见。

(四)疑难讨论。

1.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在三峡航行的美好而愉快的感受。第二部分(第2段):写瞿塘峡峰顶的云霞变幻,气象万千。第三部分(第3~5段):写巫峡两岸的山峰、水影、绿草、红叶。第四部分(第6~9段):写西陵峡的三个险滩。

2.瞿塘峡峰顶的云雾、朝霞,巫峡两岸的山峰水影、绿草红叶,西陵峡畔优美动人的传说,无不充满诗情、画意,细读之后,低头可想,闭目可见,令人回味无穷。整个三峡雄伟瑰丽的景色,有如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那在险滩之中逆流而上的木船,又像人们“掌握了前进的途径”,战胜惊涛骇浪的情景,我们将从中得到启发,受到鼓舞,迎着困难,奋勇前行,以无愧于我们伟大的时代。

3.长江三峡的山陡、流急、滩险,看起来“十分吓人”,但它表现了“大自然的伟力”,同时也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然而人类正是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发展前进的。大自然用以“吓人”的陡山、急流、险滩并没有吓倒人,而是人战胜了大自然;“战胜”使人形成了追求奇险的天性,当你在电视荧屏上看到徒手的运动员攀登万仞悬崖陡壁,你不感到这正是人追求奇险的天性在放射光华吗?奇险本身就是美,人能身临奇险,战胜奇险,则奇险更美,是人心灵中感受到的主客观和谐的美! 速读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长江三峡》、刘白羽、《刘白羽散文选·长江三日》(共9分,各3分) 2.四川、奉节,湖北、宜昌,193公里。(共10分,各2分) 3.瞿塘、巫、西陵,像一道闸门(或雄奇)、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或秀美)、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或险恶)。(共12分,各2分) 4.通感、比喻,在急流中航行及舒快的感觉。(共10分,各5分) 5.泄、青、崆岭,崆岭。(共8分,各2分) 6.z!,屈原,m@。(共9分,各3分) 7.嫱,香溪,元,呼韩邪,ch2n,“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共14分,各2分)

8.由西向东的航程。(9分) 9.船行(或船的方位)、仰视、平视,前方、两侧。(共10分,各2分)

10.本文在描写三峡雄伟艳丽的景物中,表达了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启发人们急流勇进。(10分) 〖小资料〗

(一)作者简介: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做编辑工作,1946年受党的委派到东北解放区做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勋、《刘白羽散文集》等。

(二)长江三峡。

三峡西起四川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县的南津关,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江段迂回曲折,两岸危崖耸立,如层层围屏,高出江面500米以上。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

瞿塘峡又名夔峡,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宁河口,在三峡中最短,但最险峻。江水的最大流速达每秒8米,每小时20多公里。峡口有夔门,古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巫峡西起四川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水道迂回曲折,两岸奇峰兀立,曲折幽深。舟行其间,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驶到跟前,峰回路转,前面又展现出一段水道。

西陵峡又称巴峡,在湖北境内,自官渡口到南津关,这里滩多水急,断续相连。过去,这一带触礁沉船的事故层出不穷,青滩北岸还有一座“白骨塔”,以堆积死难船工的尸骨而得名。解放后,这些险滩经过整治,数千吨轮船都可以安稳通过,险滩已经成了历史陈迹。

(三)杜甫的两首诗。

咏怀古迹

(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夔州歌十绝句

(一)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张育勤 设计)

推荐第6篇:《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阅读,赏析“散文中三峡的神韵”。

2、借助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题

同学们,人们常用“亘古未变”来形容山川河流,现在,山川河流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明年的6月1日,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就要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三峡是灵异的、浪漫的、富有诗意的,这一节我们就一起用心去认读三峡、研究三峡。

二、播放三峡风光片

、学生谈从“风光片”中获得的信息。(风光片中的三峡过于文静、单薄)

2、学生补充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到,人们的心中存在两种三峡:一个是自然的三峡,一个是文学作品中的三峡。那么,到底哪个更具魅力?

三、明确研究专题

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要消失了,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文学作品保存了三峡的美丽,这一节我们就一起研读“文学作品中的三峡”。

文学作品的样式很多,可研究的领域依然很广阔,一节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我们只可能就一种样式展开研究,我们这一节的研究专题是:“散文中的三峡神韵”。

四、比较阅读

要求:

自读郦道元《三峡》和刘白羽《长江三峡》,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提示:可以从景物特点、写作角度、语言风格、情感态度等方面比较)让学生跳读两分钟,然后让同一爱好的学生自由组合,学习研讨,进而双方擂台赛。

(谈到情感态度的差异时插入的资料: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作者,由此写出不同的意韵;其实,就同一作者,对同一景物也会写出不同的篇章。如李白8岁时流放到夜郎,经过三峡时,他的感觉是“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而到白帝城时,忽然接到大赦的消息,这时的李白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无不烙上作者的感情色彩。)

五、老师引导大家梳理归纳讨论结果

大家刚才找出了许多的不同点,现在我们把它归纳整理一下,着重是哪几方面?

异同点主要体现在:①景物特点②情感态度③语言风格④写作角度

这就是我们这节围绕研究专题重点探讨的四个方面,即四个切入点。

六、引导学生探究研究题

我们从散文中去看三峡,还是一孔之见,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随着“高峡出平湖”的奇观出现,中国人70年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三峡的灵异、浪漫也将不复存在,它将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下面就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哪方面的研究专题。(小小组讨论,后大班交流;所研究的专题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如果时间允许,就其中的某一题探讨研究方向)

七、老师总结

你们关注、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积淀的确很丰厚的。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近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

推荐第7篇:《长江三峡》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二、课前预习

1、‚三峡‛,西起______省______县,东至______省______县,全长______公里。

2、‚三峡‛的名称(依次)是______峡、______峡、______峡。它们的特点(与名称对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3.‚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______修辞手法。‚交响乐‛指的是______,‚飞翔‛指的是______。

4.西陵峡中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______滩、______滩和______滩。其中最险的是______滩。

5.秭(的读音是______)归,是______的故乡,他被流放在汨(读音是______)罗江,投江而死。

6.王昭君,名______,她诞生在______。西汉元帝时被选入宫,后嫁给匈奴的单(的读音是______)于,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有一首是咏王昭君的,课文中引了两句,是‚______、______‛。

7.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8.本文所写景物是随______变化而变化的,观察角度一般都是______视和______视,观察到的景物方位一般都在______和______。

9.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四川、奉节,湖北、宜昌,193公里。

2.瞿塘、巫、西陵,像一道闸门(或雄奇)、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或秀美)、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或险恶)。 3.通感、比喻,在急流中航行及舒快的感觉。 4.泄、青、崆岭,崆岭。 5.zǐ,屈原,mì。 6.嫱,香溪, chán,‚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7.由西向东的航程。 8.船行(或船的方位)、仰视、平视,前方、两侧。

9.本文在描写三峡雄伟艳丽的景物中,表达了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启发人们急流勇进。)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刘白羽情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描写了自己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唱出一首献给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赞歌。

(二)、作者简介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做编辑工作,1946年受党的委派到东北解放区做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刘白羽散文集》等。

(三)、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四)、分析课文:

1.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 分析:

本文在描写三个峡的具体景象之前,有一段总写感受,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第3~5段),写穿过巫峡时所见的奇秀景观。 第四部分(第6~9段),写船在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分析文章第一部分:

1.启发思考的几个问题:

(1)文章第一部分写了什么?

(2)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析讲解要点。

(1)第一部分(即第1段)总写1960年11月18日这一天在长江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2)这一感受运用的是‚通感‛修辞方法。所谓‚通感‛就是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沟通交融。‚雄伟‛、‚瑰丽‛的三峡风光是人的视觉感受,而‚交响乐‛则是人的听觉感受,这种感觉的转移就能‚通感‛。

(3)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雄伟‛、‚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大自然的伟力‛是作者对三峡的赞美,‚母亲河流‛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真挚感情。从全文看,作者就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的。

分析文章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指出描绘瞿塘峡的语句。

2.教师讲解,启发学生学习描写景物和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三峡的景物主要是山和水,如何写出气象万千的景致变幻呢?作者在安排自己所见的景物时又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在学生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可以总结提出以下几点:

(1)景随时异。作者乘船过瞿塘峡是从‚天已微明‛到‚早晨八点二十分‛,景物也随着‚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而变幻着。开始看到的只是‚灰蒙蒙的轮廓‛、‚各处还是云海茫茫‛;往后看到的则是‚色彩缤纷‛、‚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作者在写景时,注意到了时间的交待。

(2)步移景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乘船观景,立足点虽然都在船上,但是船不断行进,立足点也就随之而变了,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也就各有特色了。古人云‚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万群。‛就是讲的船上观景变幻无穷的特点。作者对自己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交待是清楚的:如‚‘江津号’停泊时‛、‚启碇续行‛、‚瞿塘峡口‛‚瞿塘峡中‛、‚过了八里长的瞿塘峡‛、‚船越驶越近‛等等。

(3)同景换角。这就是变换视觉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作者的视角有时放眼望去写远景,如‚远远前方‛、‚你朝江流上望去‛;有时收住视线写近景,如‚近处山峦‛、‚船越驰越近‛,有时仰视描写峡顶的蓝天、白云;有时俯视描写激流澎湃的江水,作者左顾右盼,景物也就各不相同。

(4)两个引用突出瞿塘峡口的特征。文章在写到‚船已进入瞿塘峡了‛以后,首先概括介绍瞿塘峡口的特点:‚瞿塘峡口为三峡最险处‛。然后引用杜甫《夔州歌》的诗句和古时歌谣,让读者去想象瞿塘峡口的险要气势。现在,对准峡口的滟滪堆巨礁虽然已被炸掉,但是‚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这‚依然‛一词告诉读者瞿塘峡的险要气势依然如故。

(5)在拟声绘色地描写基础之上,恰当地抒发情感,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文中‚……真美极了,……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瞿塘峡像一道闸门。‛等就是点睛之笔。有的直抒其情,有的通过比喻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分析第三部分。

1.朗读课文(

3、

4、5段)。

要求思考的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2)巫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巫峡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2.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下面几个要点。

(1)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穿过巫峡时所见的俊秀景象。

(2)这一部分作者重点写了巫峡两岸山峰的秀美。

文章两处写到巫山十二峰。作者着重写了在巫峡口上的第一峰、充满神奇色彩的传说的美女峰和各具情态又变化无穷的群峰。

作者描绘神女峰,着重写那‚万仞高峰之巅‛的一耸立的细石,并介绍了它的有关传说,这就更突出了它的神奇色彩。

以上是‚点‛的介绍,紧接着,作者用巫峡和瞿塘峡作比较,突出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这一特点,从‚面‛上描绘巫峡两岸群峰。

这一段,作者先概括写‚山势左一弯,右一转‛,‚两岸山峰连绵不断,山势奇绝,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再用丰富的想象,贴切的比喻,具体描绘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群峰特色。文中用两个‚突然‛写出巫峡的迂回曲折。有人说:舟行巫峡,好像处处被大山挡住去路,但驰到跟前,峰回路转,前面又展现出一段水道。所以,作者乘‚江津号‛过巫峡,所见群山并非一览无余,而是‚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突然是绿茸茸的草板‛。在一条画廊中,一幅一幅地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长江上大自然的壮美。

(3)从写法上分析可以指出以下几点:

A.运用大量的比喻。(让学生自己画出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

B.点面结合。

C.按时间和航行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分析第四部分。

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明确:这部分写的是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2.西陵峡的特点是什么?(要求用原句回答。)

明确:‚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这是总写西陵峡特点。

‚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泄滩、青滩和崆岭滩。‛下面是分述各滩的特点:

泄滩:‚万马奔腾的江水,到这里突然变成千万个漩涡。你会感到江水简直是在旋转不前。‛

青滩:‚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江水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

崆岭滩:‚泄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作者通过引用来写出其凶险。

3.作者除了这样直接描摹西陵峡的自然景视以外,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出西陵峡的凶险?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

通过作者乘船的感受突出西陵峡流急和滩险。如:‚船一下像流星随着怒涛冲去,一下又绕着险滩迂回浮进。‛‚‘江津号’剧烈地震动起来。‛‚‘江津号’用尽全副精力,战抖着、震颤着前进。‛‚船已像箭一样迅速飞下。‛‚看起来这青滩的声势十分吓人,‛‚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

4.这部分着重介绍了‚秭归‛和‚香溪‛两个县城,并引用有关屈原的传说和杜甫的诗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情趣和美感。

(2)告诉人们,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长江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3)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5.关于第八段结尾‚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一句所蕴含的生活哲理的处理。

(1)提出此句引起学生注意。

(2)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生活中的风浪并不可怕,要勇于在风浪中锻炼自己,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四、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启碇(diàn) 绛(jiàng)紫 隽(jùn)秀 秭(zǐ)归

B.夔(kuí)州 潋滟(yàn)

婀娜(nuó) 离弦(xián)

C.缥缈(miǎo) 汨(bì)罗 崆(kōng)岭 澎湃(pài)

D.抛锚(miáo) 跋涉(shè)

瞿(qú)塘 对峙(zhì)

★解析:A 启碇(dìng)

C 汨(mì)罗

D 抛锚(máo) 答案: B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吸摄 峭壁 寒喧 莽莽苍苍 B.叠嶂 山峦 廖廓 峨冠博带

C.恪守 迷惘 寰宇 美髯白皙 D.颤栗 雷霆 漩涡 神奇怪涎

★解析:A 寒暄

B 寥廓

D 神奇怪诞 答案: C 3.文中引用了不少传说、民谣、古诗,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形象地突出三峡的险要。 B.增强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 C.增强文章的抒情气息,开拓作品的思想意境。 D.渲染作品的艺术气氛,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像。 ★解析:不是突出三峡的险要。

答案: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瞿塘峡口,为三峡最险处,杜甫《夔州歌》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古时歌谣说:‚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回;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这滟滪堆指的是一堆黑色巨礁。它对准峡口。万水奔腾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得个粉碎。现在,巨礁虽早已炸掉,但瞿塘峡中仍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射在左边峭壁上。右面峰顶上一片白云像银片样发亮了,但阳光还没有降临。这时,远远的前方,无数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你看,绎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向上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岩,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前面那团红雾更红更亮了。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一片晴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 4.选段开头引用了杜甫《夔州歌》和古时的歌谣,目的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说明瞿塘峡口自古以来一直是三峡的最险处,更渲染了瞿塘峡之险。

5.文中画线的‚突然隐去‛‚像闪电样‛,是因为什么?

答: ★参考答案:因为船行得特别快,而且阳光是‚一注‛,所以阳光像闪电样射下并且乌云突然隐去。

6.‚迷蒙云雾之中‛为什么会出现‚一团红雾‛?为什么江流的中心有一条曲折的‚闪光的道路‛? 答:

★参考答案:因为云雾在层峦之上,阳光可以照到,在日光的映照下显出红色。长江两岸山峰高耸,挡住了光线,因此只有中间山峰遮不到的地方才有光亮。山峰又高低不一,所以留下的光路也曲曲折折的。

7.指出下面语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射在左边峭壁上。

答: ★参考答案:比喻的手法,闪电般的阳光,形象地衬托了峭壁的险峻。

8.简析这一段文字采用的写作手法。

答:

★ 参考答案: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瞿塘峡的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在字里行间。

五、布臵作业:完成《45分钟训练》

推荐第8篇: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第一章

•如何理解中国蒙古人种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多态性? •请列举中国早期农业阶段具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遗存。 •考古学家是怎样归纳中国新石器文化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的? •中国早期原始聚落的演进反映出原始先民社会组织形式怎样的发展过程? •在上古人群集团划分问题上,对史前传说的研究已取得哪些成果?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考古发现从哪些方面集中反映了各地区社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演化?

•试分析中国早期文明多样性和多中心格局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 第二章

•请说明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对论证夏王朝存在的意义。 •请列举商代考古已取得哪些重要成果?

•现阶段的研究成果表明,商代国家形态有怎样的特点? •请列举商代文化的几项重要表现。

•张光直先生说:“夏商周„„彼此之间的横的关系,才是了解三代关系与三代发展的关键。”根据本段的学习,谈谈你对夏商周三代关系的理解。

•如何理解西周“分封”的性质、作用以及对西周政治体制的影响? •西周时期的宗法关系对社会秩序的建立起到怎样的作用? •怎样理解西周时期的井田制? •试分析西周衰亡的原因。

•请举例说明西周礼乐文明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 第三章

•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春秋战国兼并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进入春秋战国之后,各地域政治、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

•试说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所反映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中层急剧变动的具体情况。

•春秋战国期间,各国是如何向集权体制转化的? •请列举战国前期各国改革的主要主持者。

•简要评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又有怎样的结果和意义? •请说明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 •请评述战国儒法道墨诸家的基本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第四章

•战国七雄中为何是秦国统一了中国?

•简析秦始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是唐代章碣的感史诗句。请结合相关史实,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秦朝何以短促而亡? •试析楚汉胜负的原因。

•比较汉初的分封与西周封建的异同。

•汉初的布衣将相之局对汉代历史乃至汉以后历史有何影响? •简述汉初的无为而治及其意义。 •简析西汉的重农抑商政策。

•两汉经学对于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第五章

•简述王莽改制的因由、内容,王莽改制为何难以成功? •大族势力为何能在东汉得以迅速发展?其历史影响又是怎样? •简论东汉“党人”和太学生反宦官专权的性质和意义。 •说明两汉经营西北的异同点。

•简述三国分立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西晋为何会出现“八王之乱”? •简析“九品官人法”。

•比较屯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的异同。 •魏晋的刺史与两汉刺史有何不同? •简述东晋南朝的政治特征。 •评析北魏孝文帝改革。

•简述北朝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条件及其表现。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简要说明魏晋玄学在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六章

•隋朝能在长期分裂后重新统一全国,有哪些主客观因素? •隋朝在政治制度上有哪些创制?对后世影响如何? •隋朝为保证赋税征收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隋朝为何短期而亡?

•唐朝的政府机构在前代基础上作了哪些改进与完善? •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有哪些具体规定?实施情况如何? •唐朝军队建置的演变情况如何? •“贞观之治”的出现可给后人哪些启示? •武则天统治时期有哪些重要举措?历史影响如何? •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如何?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如何?

•中国文化至唐代呈现出宽宏而开放的新气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七章

•五代的迅速兴替,基于哪些原因?

•宋初皇帝为巩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科举制度经隋、唐、宋三朝有何发展与变化?历史影响如何? •两宋经济的发展水平如何?经济格局有何变化? •如何看待宋朝的“重文”政策?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有何异同?失败的原因何在? •如何评析宋与辽、西夏、金的和战?

•两宋时期有何重大科技发明?其对人类历史有何影响?

•宋代理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发展经过如何?有哪些重要人物和学派?

•辽政权控制中国北方地区后,为适应境内不同的民族及其生产方式,对行政机构作了哪些调整?

•金朝取代辽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其行政制度和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八章

•简述蒙古的三次西征。

•蒙古帝国与元朝的疆域变化和行省制度。 •简论元朝的双重民族政策。 •元朝的政治制度与对外开放政策。 •请列举元朝的主要科技成就。 •简述元代的赋役制度。

•简论元代的社会阶层与种族主义。 •简析元末的民变与朱元璋的兴起。 •大运河与元朝的经济政策有何关系?

第九章

•胡蓝之狱与明初政治。 •明朝的边患与政府应对。 •明朝的对外贸易与海禁政策。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明初的开国祖制及其影响。 •明代的科举制度。 •明代的粮长制度。 •明代小说的主要成就。 •明代中叶的宦官专权。 •晚明的党争与时局。 •晚明民变与社会变迁。 •晚明三大案。

•倭寇之乱与中国沿海社会。 •一条鞭法的推行与影响。 •张居正改革及其评价。 •郑和七下西洋的过程和意义。 •南明王朝变革大势。

第十章

•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与社会变迁。 •明清时期江南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清初巩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金奔巴瓶掣签制度。 •清代的八旗制度。 •清代的文字狱及其影响。 •清代的学术与文化。

•清代的中外交流和反抗西方殖民者的斗争。 •清代实行的“改土归流”措施及其意义。 •清代中后期的人民反叛与社会矛盾。 •雍正朝惩贪措施。 •清代中枢权力机关的演变。

•台湾的统一与多民族国家的边疆政策。 •摊丁入地政策述评。

•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的贸易状况。

•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对于西藏地区管理和控制的异同。

推荐第9篇: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

第一课

背诵第

1、2自然段

1、体会句子的含义:

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答: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墨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B: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答: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写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C:“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答: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第三课

背诵第12自然段

2、你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答:白杨树有三个特点:高大挺拔;适应能力强,哪里需要就能在哪里生长;坚贞不屈,任何艰难的环境都不能动摇。

3、《白杨》一课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4、体会句子含义:“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5、用“哪儿„„哪儿„„”造句

用“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第五课

背诵三首古诗及意思、注解、思想感情。

第六课

了解P30“资料袋”

第八课

6、“我”发现了什么?

答:“我”发现了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7、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请概括地说一说。

答: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的孩子。

8、体会句子含义:“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答:这句话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又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

例子: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指出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结果被监禁七年后活活烧死。

第十课

默写课文及意思、注解

第十一课

写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几件事的名称

答:让晏子钻狗洞;说齐国没有人;嘲笑齐人没出息。

第十四课

体会句子含义: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答:这段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答: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第十八课

写出三个小故事的标题

答: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记住“资料袋”

第十九课

记住“资料袋”

回答问题: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答:“军令状”是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如果完不成任务,愿意接受军法处置。周瑜经过步步紧逼,使诸葛亮答应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认为终于可以加害诸葛亮了,所以周瑜很高兴。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神机妙算”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策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

1、算到天气;

2、算好了受箭方法;

3、算好了人。第二十课

记住“资料袋”

第二十五课

背诵第3自然段

回答问题: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

答:“这一种境界”在这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很多,课文中德国人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二各自又看别人的花;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

人。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你是怎样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的?) 答:作者是说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第二十六课

背诵课文4—6自然段

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说说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并体会加点词语的好处)

答:小艇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比喻句上:“像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写出了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

推荐第10篇:课后习题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如何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914年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势力范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师姐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它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炮火还曾燃烧到我国边境,西方国家不仅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还极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邓小平理论: 时代主题的转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三个代表”: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平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全权政治又有新的体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一些地区冲突和争端时起时伏,世界还很不安宁,科技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 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4.如何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特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5.如何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邓小平理论: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武器。

6.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要意义?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卖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可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7.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得关系?

8.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2.邓小平,江泽民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与核心是实事求是?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6.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的理解理论创新?

第11篇:连通器教案和课后习题

第三节 连通器

典型例题

例1 细玻璃管与一个带喇叭口的玻璃管间用软胶管相连,如图所示.内有一定量的水,当喇叭口慢慢向上移动时,左管内水面

A.向上移动,但总比右管水面低.

B.向上移动,但总比右管水面高.

C.向上移动,但总与右管水面平.

D.不移动,两管水面相平.

选题角度:通过本题巩固学生对连通器特点的理解.

分析:当喇叭口向上移动时,使两管内水面同时上升,根据连通器原理,两管水面始终相平.

解答:C.

说明: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的水(或其他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

例2 如图所示,连通器的粗管直径是细管直径的2倍,先在连通器内注入水银,然后在细管中注入68cm高的水,求粗管水银面上升了多少和细管水银面下降了多少?

选题角度:通过本题加深学生对连通器原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解析:根据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可求出粗管中水银面与细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再根据粗管水银上升的体积与细管水银下降的体积相等,即可解出此题。

设两管水银面的高度差为 即,这个汞柱产生的压强与68cm高水柱产生的压强相等。则有

设细管水银降低的高度为,粗管中水银上升的高度为

∵细管水银下降的体积与粗管水银上升的体积相等

则有 即

∵两管水银面高度差等于两管水银面上升和下降的高度之和

故粗管水银面上升1cm,细管水银面下降4cm.

注意:解此类题的关键:①取两种液体的交界面为参照面,静止时两侧压强相等可建立方程;②细管液体上升的体积与粗管液体下降的体积相等可建立方程。

例3 如图所示,2003年3月下旬,香港淘大花园爆发“SARS”.经香港卫生署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发现引起陶大花园“SARS”病毒大面积传播的原因之一是:当地一些家庭很少使用地漏排泄地面上的污水,从而造成与卫生间地漏相连的U型存水弯头内没有存满足够的水,有的甚至是干的,因此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请你从物理学角度对上述事件的原因做出简要分析.

1

分析与提示:

首先要认清卫生间的U型存水弯头是一个连通器,然后根据连通器的特点分析它的作用.

解题过程:

卫生间的U型存水弯头是一个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当其中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容器液面总相平.正常使用时U型存水弯头底部应充满水,充满水的作用是把地漏与下水道的空气隔开,这样下水道的空气不会进入住户室内.若U型存水弯头内没有存满足够的水,甚至是干的,就使得住户卫生间的地漏与室外下水道相通.淘大花园就是这种情况,以至造成带有“SARS”病毒的空气或小水滴在进入下水道后,通过U型存水弯头进入其他住户的卫生间,从而造成“SARS”病毒大面积传播.

易错情况分析:

学生能认出 U型存水弯头是连通器,但是连通器在此处的作用分析不清楚.

选题角度:

此题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解答习题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也获得了生活常识.真正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习题精选

1.选择题:

(1)如图1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路面下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渠水面相平,涵洞中的水流方向,正确的说法是( )

A.水从水渠乙流向水渠甲

B.水从水渠甲流向水渠乙

C.因水面相平,水不流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填空题

(2)船闸是利用______的原理工作的.

(3)如图2所示,甲、乙两容器间有一斜管相连,管中间有一阀门K,现甲、乙两容器内装有水,且水面相平.当阀门K打开后,管中的水将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4)如图3所示,连通器粗管直径是细管直径的4倍,现在连通器中注入水银,待水银稳定后再向细管中注入70cm高的水(注入水后细管中仍有水银).求:粗管中水银面上升多少?细管中水银面下降多少?

参考答案:

(1)C; (2)连通器; (3)不流动、K打开后,甲、乙为连通器,装同种液体,液面相平时,液体不流动; (4)0.3cm、4.8cm

【学习目标 细解考纲】

(1) 知道什么事连通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辨认连通器;

2

(2)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液压技术的原理,知道液压技术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知识梳理 双基再现】

连通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容器。连通器的特点是:连通器 里的_______________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保持在___________高度。

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在受到压力的时候,就出现和固体不同的现象,取一个壁上有几个小孔的空心球,球上连接一个圆球,把水挤进球里,可以看见,扎的各个小孔都向外喷水,这表明手加在水上的压强,被水传递到各个小孔上,球上的小孔是朝着不同方向的,可见液体能够把它受到的压强向____________方向传递。

帕斯卡原理: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_______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这就是帕斯卡原理。

【小试身手 轻松过关】

1.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下图是轮船通过船闸的示图.此时上游阀门A打开,下游阀门B关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两侧的压力相等

B、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 C、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 D、闸室和下游永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两侧的压力相等 2.如下图所示,不属于连通器原理应用的是(

3. 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只有(1)(2)

B.只有(3)(4)

C.只有(1)(3)(4) D.(1)(2)(3)(4)

4.如图,底面积相同的不同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压强最大的是(

3

A.甲 B.乙 C.丙 D.一样大

5.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A: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猜想B:在深度相同时,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猜想C: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进行了图8-2-4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图8-2-4

(1)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_______的三个图,可以说明猜想A是否正确; (2)比较代号为____________的两个图,可以说明猜想B是否正确; (3)比较代号为____________的三个图,可以说明猜想C是否正确。

从而得出结论:在液体内部向_________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____。另外液体的压强会随着深度的增加液体压强会_________(“增大”或“减小”),液体的压强还和液体的________有关。

6.密闭的液体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规律被称为帕斯卡原理。液压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如下图为它的工作原理图,其两活塞与同一容器的液体相接触,设小活塞的横截面积为请你依据帕斯卡原理写出液体对大活塞的压力

,加在它上面的压力为

,大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的数学表达式,并简要说明使用液压机的好处。

左边压力F1液体产生的压强P1=______________,则压强传递到右边,对右边活塞施加一个向上的力为F2,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篇:八.《长江三峡》教案

八.长 江 三 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2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3通过文章欣赏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4体会作者散文语言中蕴涵的丰富哲理、深刻的思想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2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3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一、检查课前预习

1教师大屏幕展示生字生词,学生回答。

字音:

启碇dìng

涪陵fú

扁舟piān

辄zhé

相峙zhì

阴霾mái

迂回yū

草坂bǎn

眺望tiào

秭归zǐ

汨罗江mì

一泓清泉hóng

词语:

暮霭

宁馨

隽秀婀娜:清秀美丽的样子。

层峦叠嶂:形容山峦重叠。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

2作者介绍。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课上交流。

刘白羽,现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散文《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日出》《长江三日》,报告文学《大海》(朱德的前半生),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风风雨雨太平洋》,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传记文学奖)。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大家对长江及三峡有那些了解?(大屏幕展示图片)

(1)长江从青藏高原各拉丹东奔流直下,汇集百河千川,劈开崇山峻岭,气势磅礴„„

(2)长江三峡: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江段迂回曲折,江中滩峡相间,两岸危崖耸立,如层层围屏,高出江面500米以上,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在巫峡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巫山神女,于云雾之中,楚楚动人。它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被誉为山水画廊。

(3)《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

二、学习新课

(一)阅读课文,总体感知

《长江三日》每一日所抒写的内容各有什么侧重点?

第一日:写11月17日雾天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

第二日:写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

第三日:写19日出三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丽的夜景作结。

(二)研究第二日作者游历三峡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1 学生速读这一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该部分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作品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采用了移步(船的行进)换景的写法。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时间:日出前———日出后(上午———中午)

(2)该部分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部分?依据什么划分的?

依据“江津”号的不同航程与不同江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写穿过巫峡时所见秀丽风光。

第四部分:写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行的情景和作者的感受。

2具体分析:

(1)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

明确:

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狭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蓝天”“金色浮云”“白云像白银片样发亮”“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小结:先总体介绍其雄奇的特点,接着引用古诗古谚作为证据,然后直接描写,古今对比,虚实相生,有声有色,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豪情。

(2)作者用什么手法来写巫峡的秀美?

明确:

细致描写以及大量丰富而贴切的比喻。

2 主要描绘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巫峡的“美”。峰峦“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白云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滚涌上去”“云蒸霞蔚”的浓雾,墨色的山岩,幽然的绿草,红艳艳的野草„„

(3)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险恶?

先总体介绍西陵峡的特点,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

泄滩:漩涡多。

青滩: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暗礁密布。

三、总结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继续学习第二部分

(一)思考:课文第二部分(第二日经过三峡)的一开始作者就说,“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 明确:这句话起到了点题定调,统领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下文的具体描写,都是围绕着这特点进行的。

这句话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把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

本体三峡与喻体交响乐共同之处在于:都激越雄壮,令人振奋。

“飞翔”,一方面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二)思考:体会文章是如何在写景中阐发哲理的。

1学生阅读课文,筛选出相关语句,加以体会。

(1)“那遥远的年代,以一叶扁舟,搏浪急进,该是多少雄伟的搏斗,会激发诗人多少瑰丽的诗思啊!”

(2)“你觉得你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像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的胸前。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

(3)“掌握住舵轮,透过闪闪的电炬,从惊涛骇浪之中寻到一条破浪前进的途径„„这才是生活啊!”

(4)“人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途径,也就战胜了大自然了。”

2师生共同整理。

从如此壮美的长江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也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作者描绘了江水、山峰、云雾,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是人与自然才构成了我们这个多彩的世界。

(三)思考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正值我国历史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有人批评作者所写的文章没有反映当时严酷的现实,出现在作者笔下的都是一派大好的秀丽风光,对 3 此你怎样看待?

明确:

1.作家对自己所处的时代不能麻木不仁,文学乃人的学问,应对国计民生有适当关注。

2.作者意在以自己航行中战胜惊涛骇浪、急流险滩的经历来振奋人心,鼓励人们战胜当时面临的困难。

二、写作特点分析

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

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人类能够战胜险恶的长江,正是人类力量伟大的明证。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

在写景过程中,引用了古诗、民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烘托了文中所写景物,增添了作品的诗意和人文内涵。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1)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找寻小径跋涉前进了”。

(2)拟人: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

(3)通感: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绿茸茸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三、总结全文

课文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通过描写作者三日游长江时所见长江两岸的壮美风光,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英雄主义、革命理想主义的战斗豪情。同时通过艰险航程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革命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前进的哲理。“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哲理思想贯穿全文。

[板书设计]

雾天航行,穿过崇山峻岭

穿过三峡的激流险滩

瞿塘雄奇

巫峡秀美

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

西陵凶险

黎明———我们的生活

航行风和日丽、柔和宁静,

武汉长江大桥夜景壮丽

第13篇:长江三峡教案2

《长江三峡》教案2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抓住特点

2、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字词正音:

启碇ding:起锚开航,碇,船系的石礅 绛jiang紫:暗紫色中略带红的颜色 夔kuí夔州

滟滪yànyù长江瞿塘峡口的巨石名 隽jùn同俊 瑰gui丽:异常美丽 峙zhì耸立 坂bǎn山坡、斜坡 婀e娜nuo:柔软而美丽 崆kōng山名

秭zǐ古时数目名,一万亿。秭归:县名 汩mì汩罗,江名 澎湃pēngpài不念péngbài 词语补释:

苍莽: 旷远迷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同“苍茫”。 层峦叠嶂:形容山峦重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莽莽苍苍: 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雷霆万钧: 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雷霆: 响雷。钧: 古代重量单位,一钧是三十斤。

神妙莫测: 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小心翼翼: 小心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翼翼: 严肃、谨慎的样子。 隽秀婀娜: 清秀美丽的样子。 森然耸立: 繁密高高地直立。 云蒸霞蔚: 形容云霞绚烂美丽。

解题:

课文节选自《长江三日》,这是一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游记散文。刘白羽同志于1960年11月中旬,乘“江津号”顺流而下,从重庆到武汉。一路上,作者被“大自然伟力所吸引”,写下了这篇描绘祖国河山壮美景色,抒发庄严美好的革命豪情的文章。全文共分三大部分,写连续三天在长江航行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日11月17日写的长江迷蒙的雾景和雄伟的夜景;第二日11月18日写的长江三峡瑰丽奇特的景象;第三日11月19日写的长江平静清丽的风光。课文节选自第二日所记,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间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长江三日》写于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由于自然灾害、苏联逼债和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作者写作本文是有所寓意的,全文贯穿着“战斗航行穿过黑夜,走向黎明”这样一个含有哲理的思想,阅读时应仔细体会。

作者简介:

刘白羽(1916--)现代作家,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参加《新华日报》副刊编辑工作,1946年到东北解放区作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获斯大林文学奖金。曾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著名。

诗文讲解: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这是杜甫《夔州歌十绝句》第一首的后两句。全诗是: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在中巴东面的巴东山,长江水劈开崇山峻岭在山中奔流)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白帝城地势高峻是三峡的重镇,瞿塘峡的险要胜过百牢关) “秭归是楚先王熊绎始封之地”(熊绎是周成王时人,由于祖先有功于周,成王封他于楚,居丹阳。丹阳在秭归县东。始封: 最初受封。)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这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头两句。意思是:

千万条山脉一齐奔向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地方村庄还在。全诗是: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绝句《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郦道元的《三峡》也突出了三峡的特点。 结构层次:

一、总写这一天的感受。(1自然段) 以下按行驶的航线,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三峡壮美的景色。

二、写瞿塘峡。(2自然段) 特点: 象一道闸门雄

1、描写黎明时瞿塘峡的画面。

2、描写瞿塘峡口的奇险。

3、描写过了瞿塘峡后所见到的江流和两岸景色。

三、写巫峡。(3--5自然段) 特点: 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秀

1、写峡口风光,点出巫山十二峰的第一峰。(3自然段)

2、关于美女峰的传说。(4自然段)

3、用种种比喻概括地描写巫峰风景。(5自然段)

四、写西陵峡。(6--9自然段) 特点: 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险

1、过渡。(6自然段)

2、交代三个著名的险滩,叙述关于屈原的传说。(7自然段)

3、写轮船绕过泄滩,驶过青滩的情景,关于领航人的谈话和感想。(8自然段)

4、写轮船驶过崆岭滩的情景。(9自然段) 本文写景的几个特点:

一、抓住景物特点。

见结构层次,由于作者着力刻画它们的不同特点,所以读来毫无重复之感。

二、采用富于变化的表现手法。

作者描写三峡景色,基本写法是相同的写所见、所闻、所感,但也各有侧重之处。

1、写瞿塘峡主要用拟声绘色的描写。

“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一片哗啦啦的水声”声音巨大雄浑,撼人心灵。

“金色阳光”“墨色巨礁”“乌沉沉的云雾”“绛紫色的山峰”“一团红雾”“倒影如墨”的巨石“碧绿如翡翠”的山峦色彩绚丽浓烈,撩乱人的视线。

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2、写巫峡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

见课文 S_5:“画廊”、“风景画”、“惊叹号”、“乐曲”、“杜鹃”、“旅人”,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通感: 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和转移,也称移觉。 例: 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析: “交响乐”听觉,“飞翔”心理感觉。运用了通感、比喻。

又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句的比喻特点:本体—花香(作用于人的嗅觉)喻体—渺茫的歌声(作用于人的听觉)立于微风中嗅那馨香,时有时无;听那远处歌声,时断实续,沟通了不同类的感官。这也恰恰说明“人在景中”。

3、西陵峡着重写自己的感受。见课文P18--20。

由于作者变换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所以三个峡给人的印象始终是新颖的、生动的。

三、写出景物的变幻。如写瞿塘峡S_2的后半段。

四、情景交融。

1、第一自然段,表现了作者热爱长江,以祖国有这样雄伟而瑰丽的河流而自豪的感情。

2、第八自然段结尾句对战胜大自然如此,对一切工作中的困难也如此,表现了作者对革命前途充满了信心。

作者写景不只是如铺开画卷一样,一幅幅地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面貌,而且是饱蘸着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深情,把五彩缤纷的自然景物和自己奔腾的激情融合在一起。那喷薄而出,变幻奇特的江心红日,难道不使我们联想到祖国光芒万丈的前途吗? 那山影、云影、日光、水光互相交织的醉人景象,难道不使我们联想到沸腾的生活、火热的斗争吗? 我们读了本文以后,可以领略到祖国河山的美,大自然的美,感到生活的美、斗争的美,而把历史上视三峡为畏途的惊恐哀愁的情绪一扫而光。

五、引用有关的传说、民谣和古诗。

见课本S_

2、S_

4、S_

7、S_

8、S_9。这些传说、民谣和古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丰富了读者的知识,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给读者提供了趣味盎然的史实,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美感,同时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中心思想:

本文是以日记形式写的游记,文中记叙了作者乘船过三峡时的见闻感受,描写了三峡壮美的景色,表达了热爱祖国江山的激情和在行程中领悟到的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一条前进途

径,就有可能战胜大自然的人生哲理,激励人们为创造灿烂的新世界而奋斗。

第14篇:长江三峡教案[1]

《长江三峡》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

a、准确理解作者抒发的对祖国山河的深情

b、把握作者通过描形绘色、拟声来状写三峡奇观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长江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全长193公里。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长江在四川盆地东面,横切巫山山脉,在万山丛中汹涌奔腾而下,形成了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大峡谷。三峡群峰夹峙,悬崖千丈,风光雄伟壮丽,风景如画。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奇观的改天换地

随着2006年5月20日世界第一坝——三峡大坝的全线建成,“高峡出平湖”的奇观出现,巨大的船闸能通过万吨级船队,水电站发出的强大电流,通过钢塔如林的变电站送到四面八方。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三峡的灵异、浪漫也将不复存在。原来的两岸山已经不及原来耸立,很多沟壑险滩都已经消失,视觉上可能比原来差很多。还有,原来水道狭窄,现在更像是湖。它将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三峡大坝

二、作者简介

刘白羽(1916—2005)中国散文家,军旅作家。北京人。

作品以题材重大、具有强烈时代感、富有斗争激情和雄健气度取胜。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出版《红玛瑙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海天集》等。

其散文立意高远,格调豪迈,与他战争年代的作品一样充满政治激情和时代气息,在艺术上还力求把诗和政论结合起来。

三、课文说明

本文选自《长江三日》,是一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游记散文。

文章以游踪为线索,描写了作者乘“江津”号自重庆顺流而下,穿过三峡的沿途见闻与感受。文中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波涛汹涌、雄伟瑰丽的三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

四、品读鉴赏

一、朗读课文,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

请同学们将文章朗读一遍,思考一下这篇文章可以划分为几大部分,并说说你的划分依据。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游历三峡时的内心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写船过雄奇瑰丽的瞿塘峡所见到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第3段—第5段)主要写巫峡的神奇秀美的景观。

第四部分:(第6段—第9段)写作者所经历的西陵峡之险。

二、细品课文

第一段

(1)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找出本段的关键词。

总领全篇

雄伟

瑰丽

“雄伟而瑰丽”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是作者对三峡景色的总概括。

(2)“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雄伟而瑰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通感 “通感”是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沟通交融。

“雄伟”、“瑰丽”的三峡风光是人的视觉感受,而“交响乐”则是人的听觉感受,这种感觉的转移就是通感。

“雄伟”、“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从全文看,作者就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的。

这句话为全文打下了激越而瑰丽的感情基调。 第二段:瞿塘峡

特点:像一道闸门——雄

表现手法:拟声绘色

(一)文章如何写瞿塘峡口的“险”的?

先总起交代, “瞿塘峡口上,为三峡最险处”;接着引用杜甫的诗句及歌谣,写出其险;再写其“万水奔腾”的水势,写出其险;最后再想像其雷霆万钧的气势,突出其险。

滟滪:长江瞿塘峡峡口的巨石,1958年整治航道时已炸平

(二)朗读第二自然段“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 我们来到这一片晴朗的金黄色朝阳之中”。

①谈谈你的阅读感受:你觉得这些语句写得怎么样?

这一段描写,如诗如画,绚丽多彩,令人陶醉。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一段描写的作用。

(1)承上启下,由上文写瞿塘峡之险,过渡到下文写巫峡的秀美。

(2) 上文写瞿塘峡之险,这里写峡外之美,行文有张有弛,富于变化。

(三)思考:从第二段看,作者在描写景物和组织安排自己所见到的景物时有什么特点?

1、景随时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安排描写对象

2、步移景异: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

3、同景换角:不断变换着视觉的角度

瞿塘峡雄

第三段至第五段:巫峡

特点:秀

表现方法:大量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和通感

(1)第四段中引用神女峰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a、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拓展了景物描写的空间;

b、用神话传说突出了巫峡的神奇之美

c、调节了叙述的节奏,加深了意境

(2)第五段开头第一句“如果说瞿塘峡象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a、统领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拉开本段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的序幕,比如:“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像是满山的杜鹃”,“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巫峡

第六段至第九段:西陵峡

特点:险

着重写自己的感受

(1)朗读第七自然段,用文中原句概括西陵峡的特点。

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2)这部分引用有关屈原的传说和杜甫的诗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a、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情趣和美感。

b、告诉人们,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长江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c、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西陵峡 你能背诵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这首诗吗?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三、主体归纳

(一)思考:长江三峡山陡、流急、滩险,有时看起来“十分吓人”,为什么还使人感到美呢?

长江三峡山陡、流急、滩险,看起来“十分吓人”,但它体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和“大自然的壮美”。同时,人类并没有被大自然“吓人”的陡山、急流、险滩吓倒,而是在“挑战险境中形成了追求奇险的天性。

奇险本身就是美,人能身临奇险,战胜奇险则奇险更美,是人的心灵中感受到的主客观和谐的美。

(二)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课文以激越奔放的感情,运用抒情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长江三峡雄伟、瑰丽、险峻的山川景色,热情地赞美了祖国的景秀河山,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不畏艰难、奋勇前进的革命精神,并启示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一条前进途径,就能战胜困难险阻。

第15篇:长江三峡公开课教案

篇1:《长江三峡》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案

学情分析

教材处理与资源

整合

主要学法与教法

课前准备

学生为旅游管理专业,语文基础相比较其他专业较好。可通过角色变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努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结合语文导学案

诵读欣赏法 问答法

音频、ppt 教学实施过程(含评价)

【导语设计】

同学们,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让我们见字知意。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我们如果来欣赏“峡”,就不仅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

【展示目标】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展示幻灯片)了解长江三峡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文本研讨——环节一】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去过长江三峡?(让去过三峡的同学谈谈对三峡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文学作品中的长江三峡是怎样的。

梳理文章思路

1、学生速读课文,根据文章线索,梳理文章思路。

2、文章线索

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时间:日出前━━上午(八点二十,八点五十,十点,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3、分析文章思路

(1)、第①段,总写游历三峡的感受。

(2)、第②段,写瞿塘峡

(3)、第③——⑤段,写巫峡

(4)、第⑥——⑨段,写西陵峡

【文本研讨——环节二】

研讨第一部分

(展示幻灯片)刘白羽曾经说过:因为我平时就非常向往长江,一旦身临其境,这种感情就越发切实、强烈了。我在船上细心观察了三天,甚至夜晚也在观察,产生了一些感触。

同学们能找出作者在三峡航行的总的感受是什么? “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

通感

将哪两种感觉打通了呢?

“雄伟、瑰丽”是视觉,“交响乐”是听觉

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那是一种气势磅礴、绚丽多彩、震撼人心的

感觉,无怪乎,作者说“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威力所吸摄了”。

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雄伟”、“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大自然的伟力”是作者对三峡的赞美,“母亲河流”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真挚感情。从全文看,作者就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

【文本研讨——环节三】

研讨第二——四部分

如果,同学们有机会飞到长江三峡,同学们最喜欢飞到哪一个峡呢?以文本为依据说说你的理由。(展示幻灯片)(取四人一个小组讨论)

1、我们先请喜欢飞到瞿塘峡的同学举一下手,说说为什么喜欢飞到瞿塘峡。

理由:

a、声音雄浑

齐读:万水奔腾,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舷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得粉碎。现在,这巨礁早已炸掉。不过,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接下来,我们找一下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哪些声音的词语?

声音雄浑: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b、地势险峻:

(1)、杜甫《夔州歌》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古时歌谣说:“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回;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老师补充:解释“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白帝城(在夔州之东的北岸高峰顶上,公孙述割据称雄之地,三国蜀汉防东吴的要冲)地势高峻,是三峡的重镇,瞿塘峡的险恶胜过百牢关(汉中郡西县西南有百牢关,两岸绝壁相对而立)。

(2)、船如离舷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得粉碎。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老师补充:在瞿塘峡的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形同门户,故称夔门。夔门把滔滔大江逼成一条细带,使它蜿蜒于深谷之中。自古有誉道:“夔门天下雄”。郭沫若《过瞿塘峡》一诗所云:“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

c、山峦色彩绚丽、浓烈,撩乱人的视线

齐读:“过了八公里长的瞿塘峡??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

“过了八公里长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右面峰顶上一片白云像银片样发亮了,但阳光还没有降临。这时,远远前方,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崖,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前面那团红雾更红更亮了。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

接下来,我们找一下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哪些色彩的词语?

乌沉沉的云雾 蓝天 一团红雾 绛紫色的山峰红色宝石的闪光两面巨崖,倒影如墨碧绿如翡翠

d、光线之美

接下来,我们找一下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哪些亮度的词语?

一片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色腰带

几小片金色浮云 一片白云像银片样发亮

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千万道强烈的阳光明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 e、境界神奇,如梦似幻

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

2、总结瞿塘峡特点

瞿塘峡雄、奇

篇2:省公开课一等奖《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板块:朗读—品析—欣赏—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由《三峡之歌》导入

二、朗读,读出韵味。

1.听读。听录音,或听教师泛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教师提出如下字词,请学生要注意读准字音:

阙曦襄陵 沿溯 御素湍飞漱属引哀转

2.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意。

结合课后练习三,解释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山崖和峰峦一层一层的。)

夏水襄陵(夏季,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

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疾风。)

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

绝山献(极高的山峰。)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3.吟读,要求读准节奏,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文语句特点:本文多用四字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四字对偶句一般二二停顿,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散句要根据意义来停顿,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梳理课文

1.分组分别找出描写三峡的景物及相关语句。 板书: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色

2、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山和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3、动情朗读,学生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 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春冬:春、冬:清澈见底,奇异峻秀 摇曳多姿

秋:悲寂 凄凉 忧伤,令人伤感

4、为什么先写山?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呢?(结合课后题)

(提示学生从“峡”字的意思“有山有水的地方”延伸理解。)

四、品读,读出意味。

1.品读课文,说描述性的话:同学们,三峡很美,那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 美,你看(听) 。的句式说一说吗?

学生品读课文,然后发言。如:

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

三峡的水美,水以夏季为盛,你看,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水流湍急,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三峡的激流美,你看,春冬之时,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 三峡的瀑布美,你看,在极高的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感觉到了随风飘洒到我们脸颊上细微的飞沫。

三峡的树美,你看,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它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三峡的猿声美,你听,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三峡的渔歌美,你听,渔人在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歌声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

2.品读课文,说理解性的话:同学们,三峡很美,文章分四段为我们展现了三峡的山,三峡的水,三峡的春夏秋冬。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一段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 学生品读、讨论、发言。如:

第一段大笔勾勒,总写雄峻壮美的山势,体现的是一种雄壮美。

第二段写夏,描写凶猛的水势,体现的是一种奔放美。

第三段写春与冬,描写秀美的山水,体现的是一种清悠美。

第四段写秋,描写凄清的秋意,体现的是一种凄婉美。

3.品读课文,说想像性的话: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像之中。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说一句想像的话。

学生品读课文,展开想像。如:

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三峡的石美,你看,被中外地质科学家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的长江三峡,简直就是大自然恩赐的一个五彩缤纷的石头世界。每一枚三峡奇石都形神毕肖、色彩斑斓,每一枚三峡奇石都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不朽的画。 三峡的传说美,你听,白帝城刘备托孤,巫山十二峰,神女峰的故事??美丽的传说为美丽的三峡增添了神秘色彩,让人心驰神往。

4、为什么作者能把三峡描写的如此美丽多情,因为

抓住景物特点,从各种不同角度写景。

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物、静物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

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

写山,抓住了连续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抓住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进行描写,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5、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欣赏赞叹。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6、再次诵读课文:.因为如此美的山水,如此美的文字,如此美的手法,同学们在赏析之后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比赛当堂背诵.

7、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啊?

写出了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更反衬、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萧瑟的气氛。在行文的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

8、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寂静凄清。

五、赏析靓点

1.著名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曾说:学语文不能得意忘言,也就是说,一般人读文章,只注意文章说了什么,而不注意作者是怎么说的。我们学习语文既要领会作者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是怎么说的。下面我们合作探究《三峡》在写作上妙在何处。用“《三峡》真妙,妙在 你看 的句式简要说明理由。

提示学法。

(1)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品味语言。

(2)可以从表达方式、写景角度等方面欣赏方章独特的写景方法。 示例:

(1)《三峡》真妙,妙在结构精巧,你看:全文按总安排内容,先述三峡总体概貌,后分季节绘三峡风光,层次清晰。

(2)《三峡》真妙,妙在描绘角度变化多姿,你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俯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这是仰视。

(3)《三峡》真妙,妙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你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这是正面写山的高和连,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烘托山的高、连和陡。

(4)《三峡》真妙,妙在语言凝练,你看:清荣峻茂,一字一景,令人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5)《三峡》真妙,妙在意境丰富,你想: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奔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清幽;高猿长啸 ,哀转久绝这是凄婉。

(6)《三峡》真妙,妙在节奏鲜明,你听:整句与散句结合,齐整而不呆板,错落而不凌乱。

六、背读,读出情味。

1.体会文章的情感:一山一水总关情,透过文章对山水的描绘,我们的心也同作者的心一起跳动。请同学们说说体会到的作者的心情。

如:良多趣味一句的意思实在心中有无穷的趣味啊,作者面对春冬之时山光水色的秀丽奇绝,实在掩饰不住内心的欣赏、喜悦之情,而从笔下自然流露出来。

2. 请同学们带着对三峡美景的欣赏、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背诵课文。

七、拓展提高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说说它和本文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二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的第一段则和诗中“万重山”相应。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为三峡写一段解说词,可以加上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请尽量用上郦道元文中的句子。(提问交流,要求有感情)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下联:天高地厚华夏情。示例:上联: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4、对对联——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岳阳楼壮美雄奇(桃花源和平宁静)

七、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

诗人精美的语言,这趟三峡之旅,大家感觉如何?(“爽!”)

2、是啊,在文字中遨游真是怡然自得。老师真想对三峡说一声:(屏幕显示)读山,读水,读你千遍万遍也不厌倦!

三峡风光无限好,留待大家明日游。

最后,让我们在高声诵读中结束这趟轻松愉快的三峡之旅吧!

板书设计 《三峡》郦道元

山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高峻美 夏季水势浩大、流速迅猛 ——奔放美 水

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清幽美——凄婉美

篇3:《三峡》公开课教案

《三峡》公开课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虚实词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二、自学质疑

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和《精讲精练》,初步理解文意。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①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㈠、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几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

2、

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㈡、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四.精讲点拨

㈠.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学生自由朗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㈡、亮点探究

1.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用意? 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给两岸带来的四季景色作了铺垫。正因为山势高峻,才使得夏季水势险恶,“沿溯阻绝”;正因为“重岩叠嶂”,才会出现“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奇景;正因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且难见“曦月”,才能使人在秋日倍感“林寒涧肃”,十分凄清。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写三峡,重在写“水”。

2.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五、迁移应用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篇4:《三峡》公开课教案

《三峡》公开课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虚实词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二、自学质疑

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和《精讲精练》,初步理解文意。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①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㈠、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几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

2、

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㈡、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四.精讲点拨

㈠.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学生自由朗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㈡、亮点探究

1.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用意? 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给两岸带来的四季景色作了铺垫。正因为山势高峻,才使得夏季水势险恶,“沿溯阻绝”;正因为“重岩叠嶂”,才会出现“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奇景;正因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且难见“曦月”,才能使人在秋日倍感“林寒涧肃”,十分凄清。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写三峡,重在写“水”。

2.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五、迁移应用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篇5:省公开课一等奖《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板块:朗读—品析—欣赏—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由《三峡之歌》导入

二、朗读,读出韵味。

1.听读。听录音,或听教师泛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教师提出如下字词,请学生要注意读准字音:

阙曦襄陵 沿溯 御素湍飞漱属引哀转

2.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意。

结合课后练习三,解释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山崖和峰峦一层一层的。)

夏水襄陵(夏季,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

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疾风。)

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

绝山献(极高的山峰。)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3.吟读,要求读准节奏,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文语句特点:本文多用四字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四字对偶句一般二二停顿,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散句要根据意义来停顿,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梳理课文

1.分组分别找出描写三峡的景物及相关语句。

板书: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色

2、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山和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3、动情朗读,学生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 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春冬:春、冬:清澈见底,奇异峻秀 摇曳多姿

秋:悲寂 凄凉 忧伤,令人伤感

4、为什么先写山?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呢?(结合课后题)

(提示学生从“峡”字的意思“有山有水的地方”延伸理解。)

四、品读,读出意味。

1.品读课文,说描述性的话:同学们,三峡很美,那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 美,你看(听) 。的句式说一说吗?

学生品读课文,然后发言。如:

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

三峡的水美,水以夏季为盛,你看,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水流湍急,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三峡的激流美,你看,春冬之时,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 三峡的瀑布美,你看,在极高的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感觉到了随风飘洒到我们脸颊上细微的飞沫。

三峡的树美,你看,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它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三峡的猿声美,你听,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三峡的渔歌美,你听,渔人在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歌声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

2.品读课文,说理解性的话:同学们,三峡很美,文章分四段为我们展现了三峡的山,三峡的水,三峡的春夏秋冬。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一段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 学生品读、讨论、发言。如:

第一段大笔勾勒,总写雄峻壮美的山势,体现的是一种雄壮美。

第二段写夏,描写凶猛的水势,体现的是一种奔放美。

第三段写春与冬,描写秀美的山水,体现的是一种清悠美。

第四段写秋,描写凄清的秋意,体现的是一种凄婉美。

3.品读课文,说想像性的话: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像之中。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说一句想像的话。

学生品读课文,展开想像。如:

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三峡的石美,你看,被中外地质科学家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的长江三峡,简直就是大自然恩赐的一个五彩缤纷的石头世界。每一枚三峡奇石都形神毕肖、色彩斑斓,每一枚三峡奇石都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不朽的画。

三峡的传说美,你听,白帝城刘备托孤,巫山十二峰,神女峰的故事„„美丽的传说为美丽的三峡增添了神秘色彩,让人心驰神往。

4、为什么作者能把三峡描写的如此美丽多情,因为

抓住景物特点,从各种不同角度写景。

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物、静物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

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

写山,抓住了连续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抓住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进行描写,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5、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欣赏赞叹。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6、再次诵读课文:.因为如此美的山水,如此美的文字,如此美的手法,同学们在赏析之后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比赛当堂背诵.

7、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啊?

写出了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更反衬、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萧瑟的气氛。在行文的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

8、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寂静凄清。

五、赏析靓点

1.著名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曾说:学语文不能得意忘言,也就是说,一般人读文章,只注意文章说了什么,而不注意作者是怎么说的。我们学习语文既要领会作者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是怎么说的。下面我们合作探究《三峡》在写作上妙在何处。用“《三峡》真妙,妙在 你看 的句式简要说明理由。

提示学法。

(1)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品味语言。

(2)可以从表达方式、写景角度等方面欣赏方章独特的写景方法。 示例: (1)《三峡》真妙,妙在结构精巧,你看:全文按总安排内容,先述三峡总体概貌,后分季节绘三峡风光,层次清晰。

(2)《三峡》真妙,妙在描绘角度变化多姿,你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俯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这是仰视。

(3)《三峡》真妙,妙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你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这是正面写山的高和连,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烘托山的高、连和陡。

(4)《三峡》真妙,妙在语言凝练,你看:清荣峻茂,一字一景,令人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5)《三峡》真妙,妙在意境丰富,你想: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奔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清幽;高猿长啸 ,哀转久绝这是凄婉。

(6)《三峡》真妙,妙在节奏鲜明,你听:整句与散句结合,齐整而不呆板,错落而不凌乱。

六、背读,读出情味。

1.体会文章的情感:一山一水总关情,透过文章对山水的描绘,我们的心也同作者的心一起跳动。请同学们说说体会到的作者的心情。

如:良多趣味一句的意思实在心中有无穷的趣味啊,作者面对春冬之时山光水色的秀丽奇绝,实在掩饰不住内心的欣赏、喜悦之情,而从笔下自然流露出来。

2. 请同学们带着对三峡美景的欣赏、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背诵课文。

七、拓展提高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说说它和本文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二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的第一段则和诗中“万重山”相应。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为三峡写一段解说词,可以加上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请尽量用上郦道元文中的句子。(提问交流,要求有感情)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下联:天高地厚华夏情。示例:上联: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4、对对联——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岳阳楼壮美雄奇(桃花源和平宁静)

七、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

诗人精美的语言,这趟三峡之旅,大家感觉如何?(“爽!”)

2、是啊,在文字中遨游真是怡然自得。老师真想对三峡说一声:(屏幕显示)读山,读水,读你千遍万遍也不厌倦!

三峡风光无限好,留待大家明日游。

第16篇:《长江三峡》教案.doc

长江三峡 刘白羽

一、导入课文(投影1-3):

介绍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200公里。其间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著称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的旅游热点。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夔州歌十绝句(之一)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二、介绍创作背景和作家(投影4-5):

课文节选自《长江三日》,这是一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游记散文。刘白羽同志于1960年11月中旬,乘“江津号”顺流而下,从重庆到武汉。一路上,作者被“大自然伟力所吸引”,写下了这篇描绘祖国河山壮美景色,抒发庄严美好的革命豪情的文章。

全文共分三大部分,写连续三天在长江航行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日11月17日写的长江迷蒙的雾景和雄伟的夜景;第二日11月18日写的长江三峡瑰丽奇特的景象;第三日11月19日写的长江平静清丽的风光。课文节选自第二日所记,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刘白羽(1916——)现代作家,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参加《新华日报》副刊编辑工作,1946年到东北解放区作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获斯大林文学奖金。曾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著名。

三、检查预习情况(投影

6、7:字音字形解释)

四、整体分析课文:

提问: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段写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投影8-11)

答:本文在描写三个峡的具体景象之前,有一段总写感受,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第二部分(第2段)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第三部分(第3~5段),写穿过巫峡时所见的奇秀景观;第四部分(第6~9段),写船在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教师展示三峡图片,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图片进行讲解。(投影11-19)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讲解归纳出本文的写景特点 (1)抓住景物特点。(投影20)

(二)采用富于变化的表现手法。(投影20)

作者描写三峡景色,基本写法是相同的写所见、所闻、所感,但也各有侧重之处。 1.写瞿塘峡主要用拟声绘色的描写。

声音:“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一片哗啦啦的水声”声音巨大雄浑,撼人心灵。

色彩:“金色阳光”“墨色巨礁”“乌沉沉的云雾”“绛紫色的山峰”“一团红雾”“倒影如墨”的巨石“碧绿如翡翠”的山峦色彩绚丽浓烈,撩乱人的视线。

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2.写巫峡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

见课文P17—18,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通感: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和转移,也称移觉。 例: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析:“交响乐”听觉,“飞翔”心理感觉。运用了通感、比喻。 3.西陵峡着重写自己的感受。

由于作者变换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所以三个峡给人的印象始终是新颖的、生动的。 由于作者着力刻画它们的不同特点,所以读来毫无重复之感。

(三)情景交融。(投影21)

1.第一自然段,表现了作者热爱长江,以祖国有这样雄伟而瑰丽的河流而自豪的感情。2.第八自然段结尾句对战胜大自然如此,对一切工作中的困难也如此,表现了作者对革命前途充满了信心。

作者写景不只是如铺开画卷一样,一幅幅地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面貌,而且是饱蘸着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深情,把五彩缤纷的自然景物和自己奔腾的激情融合在一起。那喷薄而

用心

爱心

专心 出,变幻奇特的江心红日,难道不使我们联想到祖国光芒万丈的前途吗?

那山影、云影、日光、水光互相交织的醉人景象,难道不使我们联想到沸腾的生活、火热的斗争吗?

我们读了本文以后,可以领略到祖国河山的美,大自然的美,感到生活的美、斗争的美,而把历史上视三峡为畏途的惊恐哀愁的情绪一扫而光。

(4)引用有关的传说、民谣和古诗。(投影21)

五、欣赏三峡图片,介绍神女峰的传说(投影22-26)

关于美女峰(即望夫石)的传说:在我国,关于望夫石的传说故事有许多。比如《列异传》中记着:“武昌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者。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幼子饯送此山,立望而形化为石。”不同地区的民间口头传说中望夫石、望夫山的故事情节更有地方特点。比如广西有座高山叫望君顶,它的由来的传说与长江望夫石传说的情节差不多,但有浓烈的壮族特色,如男女主人公是在壮族的对歌活动中相识,相爱的。且石头的形象也是有壮族特色的:头梳盘髻,带着壮女常带的头帕,穿着反领大襟衫(壮族服饰)。望夫石的故事之所以在各个地方,各个时代都有流转,其原因在于人世间的离乱太多,而那个时代的妇女们又不能像男子那样遍游天下,只能是在家乡望夫,逐渐产生出望夫石的传说。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17篇:课后习题(推荐)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

第八章(P151-176)

1.怎样理解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答: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可以从所谓的形象性问题上得到印证。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文学创造正是以这样的属性,在向人们展现真理的同时也向人们呈示着意义,并以审美情感数珠人们的心灵和激发人们的情绪的方式,发挥着它的审美意识形态作用。

2.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

答:情感评价中的价值取向,体现为真、善、美。高尚品格与功利取向就是善的价值追求。文学作品对表现对象的情感态度高尚与否,归根到底是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人生幸福为价值标准的。只有有了高尚品格与正确的功利取向的文学作品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所谓诚挚的情态,是指文学作品的情感评价属真情而非假意,不是“无病呻吟”。是作家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艺术的呈示,即把情感评价寄寓于“境”的创造之中,并与“理”的诠释相交融,是文学审美价值实现方式。

3.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的原因: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况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人的一切精神创造都是从人的需要出发的价值活动,体现着人的尺度和目的,因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就成为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文学的价值追求也是以人为中心的。所以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的关系:作家实在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描述中寄寓人文关怀的,因而其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情关注,同历史理性血肉般地联系在一起。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换一种说法:“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纬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纬度”。是真与善两个价值取向的交会。而作家完全有权利而且能够在不同的历史理性视点上去展现人文精神。作家各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历史理性又是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巨大的意蕴空间,在文学创造中,作家完全有权利依据自己的艺术个性让人文精神在特定的历史视点上展现。

4.“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在内涵:“内容形式化”体现为内容的有序组织和游行呈现,作家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艺术话语,把在艺术构思中产生的“作品的轮廓”外化成物化为艺术文本“形式内容化”体现了形式生成作用。内容因此而深化或升华而产生审美新质,作家可以利用语言手段,让文学语言偏离习惯性语言,从而更新人们的经验而获得一种新鲜感。形式创造在作家的审美价值追求中,不仅具有表现内容的功能,还有塑造内容的作用。综上所述,作为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形式创造是一个内容形式话语形式内容化的过程。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5.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答:“形式”所以“有意味”,是因为他们内蓄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形式不断的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在不断的认识他们的过程中把他们主观化、情感化、心灵化,久而久之,这些形式就成为人类情感与意识的较为固定的表现。因此,当人们从现实的具体事务身上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具有稳定性的审美对象时,尽管他们与自己曾经拥有的社会功利内容及目的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疏离状态,然而他们却由于能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相对应,因而以人能给人们以“有意味”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情感上的交流。

9.有人说文学作品是不可转译的,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有道理,因为一部分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并蕴含着深厚的意味,一旦转译,打乱了原有的结构和形式,改变了语言,因此有可能改变原有深刻内涵,破坏了审美价值。

第九章(P179-199)

1.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试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多是现实型文学,因为那些作品是对客观现实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备了现实型文学的两大特征,再现性和逼真性。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突出社会矛盾,描写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

3.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开拓,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然而,现代主义文学往往有极端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倾向,同时又过分强调非理性、自我表现,散布着悲观、绝望、颓废的情绪和危机感。

4.从诗歌的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是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诗的跳跃性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诗的节奏韵律性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5.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散文写的是实人、实事、实物,重在抒写真实感受、境遇。散文必须写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切身的感受,抒发真挚的情怀。真实的境遇与真实的感受,使散文艺术表现的核心,在描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他运用剪裁、取舍、提炼和比喻、拟人、象征等方法。而报告文学要求选取跳动着时代脉搏的真人真事进行记录,从而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6.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答:相同点:反映的都是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点:戏剧受舞台时空的限制,不能容纳大量的详细情节和过于复杂的人物关系,所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浓缩性。而小说都有一定的长度,可以容纳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可以突破相对固定的时空限制,容纳更复杂丰富的情节,反映更广泛的生活内容。

第十章(P200-231)

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答:文学言语是特殊的言语系统,与一般言语有明显的不同,除了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文学言语还具有内指性。而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而文学言语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普通言语侧重运用语言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语言更注重表现功能,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2.文学形象的特征:

答:(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举例时最好列举两例,一类是写实型的,必须从中

谈出作者对生活原型的加工提炼,以证明貌似客观,实有主观因素;一类是抒情或者象征型的,必须从荒诞的外貌中,举出这个形象的客观依据,以证明貌似主观化的形象,实有客观根据。

(2)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与生活本身的逻辑也一致;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能使人联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真实的生活还真。这就是文学形象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特征。这中间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文学形象的前提性条件。那么,怎样使它与真实性统一起来呢?这就要假定得合情合理。所渭“合理”,是指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也就是指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不管读者面对着多么荒诞虚妄的文学形象,他都可以用自己生活中体验到的“理”加以衡量,如读者觉得合理,就是真实,否则就是不真实。当然,”合理”,有时也意味着合乎理想,凡是合乎读者理想的形象,读者也会认可。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和情节。所谓“合情”,是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的真实感受和真挚感情。而合理与合情相比,“合情”的因素往往比合理更有能动性:一是可以把看来不真实的细节升华为艺术真实,如李白写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二是当客观真理与主观情感发生矛盾时.艺术的原则是牵理就情,如《牡丹亭》中人能死而复生的情节。总之,文学形象是在“合情合理”的尺度上实现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3)文学形象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文学形象总是具有“以少总多”、“万取一收”的艺术效果,又称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4)文学形象是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由于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它形成可感的艺术形象主要靠读者的想象来完成。因此,作品首先要为这种想象提供一种限制性要素,使想象在一定范围,按一定的性质和方向去发展,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确定性的一面;同时,在上述前提条件的制约下,文学作品还必须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一种可发挥性要素,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的不确定的一面。文学形象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也就在这个基础统一起来。(回答好文学形象的特征,除了讲清上述理论外,关键在举例说明,例证与论点相互发明、有机统一。)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4.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5.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的不同之处:一般意象以再现生活为目的的典型和以抒情为目的的,而审美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的。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第十一章(P232-253)

1.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

答: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的兴趣不在于精致的

人或物,而在于动态的事件,即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它的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叙事文学用话语来虚构艺术世界。

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而且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而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

3.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的形式:首尾连接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连式。

4.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不同的时距可以影响叙事速度向两个方向变化:一是变快,故事时间长而文本时间短,即用相对简短的话语叙述较长的时间里发生的事件,二是变慢,就是用较长的文字来叙述很短时间里发生的故事。

5.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的意义:第三人称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第一人称叙述焦点移入作品中,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可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觉;第二人称叙述是第三人称叙述的一种变体。从读者与叙述接受者二者之间距离拉大。

6.叙述者声音的特点:传达内容意义,更准确、生动地表达内容的情感底蕴,凸现出叙述者,把其推到前台,先是个人魅力。

第十二章(P265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1.文学抒情与叙事的区别: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抒情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地表现情感,叙事则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2.抒情话语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的方式:主要突出了直接呈示情感运动形式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强调话语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并常要对普通话语系统进行改造,甚至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创造极富有表现性的抒情话语。(举例说明,不在范围内)

3.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答: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诗中之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诗中景有灵有性,诗中之情,是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具体情感过程,抒情诗人写景意在言情。诗中的画面往往比绘画具有更多主观色彩,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18篇:法规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法?

罗马的法学家赛尔苏斯认为是善良公正之本,英法认为是主权者的命令,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师由一定的国家机关指定货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1、什么是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6)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原因

6、我国建筑业实行资质管理的企业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建筑企业、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单位(招标代理机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

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

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

实行听证会制度有利于沟通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使经营者加强经营管理;有利于提高消费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可以分为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承担赔偿责任。依据该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的法律规定的产品归责原则为严格责任原则,即凡缺陷产品导致损害的,无论生产者在主观上是否有错,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

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具体的讲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必须是以缔结合同为目的的,要约必须是相对人发出的行为,必须由相对人承诺,虽然相对人的人数可能为不特定的多数人。 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志,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力保障实施的具体行为规范。

2、什么是项目管理法律法规? 项目管理法律法规是指在调整项目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什么是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应的概念,是法律赋予社会和组织具有人格的一项制度。

4、代理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名义实施的,其民事责任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行为。 1) 代理人必须在代理权限范围

内实施代理行为

2) 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

施代理行为

3) 代理人在被代理人的授权范

围内独立的表现自己的意志 4) 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行为承

担民事责任

第二章,项目组织管理法律制度 1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有哪些? 1) 人合资和兼备 2) 筹集资金的封闭性 3) 公司资本的不等额性 4) 股东人数限制性 5) 股权转让严格性 6) 组织机构简化性

2、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职权包括哪些?

董事会的职权时:负责召集股东会,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定公司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和决算方案;制定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制定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以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制定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的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决定聘任或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3、公司破产清算的法定程序 1)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2)成立清算组

3)破产企业的全面接管 4)破产企业的财务审计 5)破产财产的清理清算 6)制定破产财产的分配方案 7)制定破产清算报告

4、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有哪几种方式?

1)全体合伙人共同执行 2)由部分合伙人执行 3)由一名合伙人执行 4)各合伙人分别执行

5、合伙企业解散的原因有哪些? 1)合伙期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

2)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3)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

4)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满三十天

5)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

7、施工企业资质分几类?各自的从业范围有什么不同? 建筑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

总承包单位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工程,可以对所承接的施工总承包工程内各专业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专业工程或劳务作业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承包企业或劳务分包企业。 专业承包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或者建设单位按照规定发包的专业工程。 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的劳务作业。

第三章,项目成本管理法律制度

1、《会计法》规定的对会计人员的特别保护措施有哪些?

1)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主体,切实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2)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示、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3)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

4)对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2、简述会计核算的要求和内容 要求:

1) 对会计核算的依据的

基本要求;

2) 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

3) 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

要求

内容:

1)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 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 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 资本,基金的增减

5)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 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

核算的其他事项

3、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有哪些? 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2)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检举

3)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

4、我国《价格法》规定的定价方式有哪几种? 1)市场调节价 2)政府指导价 3)政府定价

5、我国《价格法》规定哪些商品或服务可以采用政府定价?

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是:1)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

2)资源稀缺的少数商品 3)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 4)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 5)重要的公益性服务价格

6、简述我国的价格听证会制度 《价格法》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使价格决策形成多方制约的格局,提高政府制定价格的科学性、全面性,减少盲目性片面性。

第四章,项目质量管理法律制度

1、我国质量法律从内容上可以分几类?

从内容上可以分四类:

一、作为质量管理技术基础的标准化法和计量法;

二、有关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规定;

三、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规定;

四、有关服务质量管理的法律规定。

2、为什么建筑产品不是我国《产品质量法》的调整对象? 《产品质量法》规定:建筑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建筑工程是经过加工制作的产品,其中也有一些是用于销售,但是由于建筑工程具有与一般工业产品不同的特点,《产品质量法》的许多规定难以使用,所以需要另行立法予以调整。

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哪些方面的技术要求需要制定标准?

1)工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的要求;

2)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实验、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的方法或者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3)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4)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5)有关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制图方法,互换配合要求

6)农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要求

7)信息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的技术要求

4、我国标准化法把标准分为几类?他们的效力层次是怎样的?

分为四类,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效力层次: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为最高效力;行业标准的效力仅次于国家标准,并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地方标准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使用在公布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后该地方标准即行废止;企业标准时最低一级的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和地方标准相冲突。

5、我国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

有哪些? 1) 安全保障权 2) 真情知悉权 3) 自主选择权 4) 公平交易权 5) 依法求偿权 6) 依法结社权 7) 获得相关知识权 8) 受尊重权 9) 监督权

6、试述产品的责任的归责原则

和构成要件 1

都应该相受害者赔偿损失。

构成要件:1)产品有缺陷2)有损害结果3)产品缺陷和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7、简述我国建设工程的保修范

围及其最低保修期限 保修范围包括: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和其他土建工程,以及电气管线,上下水管线的安装工程,供热供冷系统等项目。 保修期限:

1) 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

基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2) 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

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3) 供热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

冷期

4) 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

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5) 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

人与承包方约定

6) 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

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8、我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质

量认证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1) 企业按照自愿原则申

请产品质量认证

2) 认证机构为国务院产

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授权的部门所认可的认证机构 3) 认证的标准为具有国

际水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4) 我国的产品质量认证

分为合格认证和安全认证两种。实行安全认证的标准是产品的安全性能,而实行合格认证的标准时产品的使用性能。

第五章项目合同管理法律制度

1、简述合同的分类 1)基本分类 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汽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

2)其他分类

计划于非计划合同,双无合同与单务合同,诺诚合同与实践合同,主合同与从合同,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2、为什么我国合同法对合同形式采用不要式原则?

1)合同本质对合同形式不作要求 2)市场经济要求不应对合同形式进行限制

3)国际公约要求不应对合同形式进行限制

4)电子技术对合同形式的革命

3、要约应符合哪些条件?要约与要约邀请有哪些区别? 月底意思表示,要约邀请并不是合同成立过程中的必经过程,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需承担责任。这种意思的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也不含相对人同意后受其约束的表示。

4、哪些合同时可变更或可撤销的合同?

1)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3)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5、合同法对格式条款的提供人有哪些限制?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的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5、承担低约过失责任的情形有哪些?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

3)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4)违反缔约中的保密义务

6、合同当事人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

应当先履行合同的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1)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 转移财产,抽逃资金,

以逃避债务的 3) 丧失商业信誉

4) 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

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7、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有哪些? 1)继续履行 2)采取补救措施 3)支付违约金 4)赔偿损失 5)定金罚则

8、简述索赔的程序 1)索赔事件发生28天内,向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 2)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后28天内,向工程师提出补偿经济损失和延长工期的索赔报告及有关资料。

3)工程师在收到承包人交送的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后,于28天内给予答复,或要求承包人进一步补充索赔理由和证据。 4)工程师在28天内未予答复或未对承包人做进一步要求,视为该索赔已经认可。

5)当该索赔事件持续进行时,承包人应当阶段性向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在索赔事件终了后28天内,向工程师提供索赔的有关资料和最终索赔报告。

第六章 项目采购法律制度

1、招标投标的原则 1)公开透明原则 2)公平竞争原则 3)公正原则

2、项目采购方式有哪些? 1)公开招标 2)邀请招标 从事的劳动。

2、我国的社会保险结构分为哪几个层次?

基本社会保险,单位补充保险,个人储蓄保险三个层次

3、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随时与劳动者解除合同?

保险利益又称可保利益,是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在经济上遭受的损失。保险利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财产保险利益和人身保险利益。

《保险法》第12条规定,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因此,3)因原子核裂变造成的损失

4)由于合同罚款及其他非实质性损失

5)因施工机具本身原因即无外界原因情况下造成的损失

6)因设计错误而造成的损失

7)因纠正或修复工程差错而增加的3)竞争性谈判

4)单一来源采购方式 5)询价采购方式 6)自营工程

3、公开招标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1)在涉及使用公共基金时,政府代理机构必然对所有与公共基金有直辖或间接捐款关系的潜在投标人提供均等的机会。

2)竞争的结果有利于最经济的利用公共基金。

3)公开竞争性招标的方法可以起到防止浪费、贪污和偏袒的保证作用。 缺点:1)单纯依靠书面文件确定中标人本身的缺陷2)招标成本高3)招标周期长。

4、简述联合体共同投标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联合体共同投标是指由两个以上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组成非法人的联合体,以该联合体的名义即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参加投标的组织方式。 法律特征:第一,必须签订联合协议 第二,不具备独立的法律人格

第三,联合体各方承担相连带责任 第四,联合体投标应当是潜在投标人的资源行为,也只有这种资源的基础,才能发挥联合体的优势。

5、投标文件的重大偏差和细微偏差各有哪些? 重大偏差

1) 没有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

供投标担保或者所提供的投标担保有瑕疵

2) 投标文件没有投标人授权代

表签字和加盖公章

3) 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完成期

限超过招标文件规定的期限 4) 明显不符合技术规格,技术标

准的要求

5) 投标文件载明的货物包装方

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等不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

6) 投标文件附有招标人不能接

受的条件

7) 不符合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其

他实质性要求 细微偏差

细微偏差时指投标文件在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但在个别地方存在漏项或者提供了不完整的技术信息和数据等情况,并且补正这些遗漏或者不完整不会对其他投标人造成不公平的结果。

6、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什么条件?

1)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总和评标标准 2)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件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第七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1对女职工和未成年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有哪些?

女职工:1)妇女就业方面的保护2)禁忌劳动范围3)女职工的“四期”保护

未成年人: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4、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应当如何对劳动者进行补偿?

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300%的工资报酬。

5、哪些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随时与用人单位解除合同?

1)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6、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公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7、简述我国《工会法》的适用范围 1)公会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工会法从何时开始实施,至何时停止生效,以及有无溯及既往的效力。

2)工会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工会法试用的地域范围,国内一切领域。 3)工会法对人的效力即工会法适用于哪些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

第八章 项目风险管理法律制度

1、保险合同的特点有哪些? 1)保险合同时双务有偿合同 2)保险合同是要式合同 3)保险合同时格式合同 4)保险合同是射幸合同

2、什么是保险利益?《保险法》对保险利益是如何规定的? 保险利益必须是得到法律的承认和收到法律保护的利益,不法利益不能成为保险利益。

3、简述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 在订立保险合同时,投保人应当将与保险标的有关的重要事实如实的告知保险人,如果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注意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

4、我国《保险法》规定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1)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2)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在未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并不退还保险费。

3)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4)投保人被保险人未按约定履行其对保险标的的安全义务,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 5)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的,被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

6)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并且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约定年龄限制,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扣除手续费,返还保险费。

5、我国现有法律中,有哪些对工程项目保险做了相关规定? 《保险法》《担保法》《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6、简述我国建筑工程一切险承保的内容

建筑工程一切险承保的内容包括: 1) 工程本身

2) 施工用设施和设备 3) 施工机具 4) 场地清理费 5) 第三者责任

6) 工地内现有的建筑物

7) 由被保险人看管或监护的停

放于工地的财产

7、国际上,建筑工程一切险的除外责任一般都有哪些?

1)由于军事行动、战争或其他类似事件,以及罢工骚动民众运动或当局命令停工等情况造成的损失

2)因被保险人的严重失职或蓄意破坏造成的损失

支出

8、安装工程一切险的保险期间如何确定?

安装工程一切险的保险责任,自投保工程的动工日或第一批被保险项目卸至施工地点时,即行开始,其保险责任的终止日可以是安装完毕验收通过之日或保险物所列明的终止日,这两个日期同样以先发生者为准。安装工程一切险的保险责任也可以延展至为期一年的维修满日。

第九章项目管理纠纷处理法律制度

1、项目管理纠纷的处理形式有哪些?

项目管理纠纷处理的基本形式有和解,调解,仲裁,诉讼四种。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哪些代表组成?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公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人数应当是单数,主任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

3、仲裁协议的内容有哪些?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4、简述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庭的组成由两种方式

1) 当事人约定由三名仲裁员组

成仲裁庭

当事人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

2) 当事人约定由一名仲裁员组

成仲裁庭

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

5、简述民事诉讼的管辖

是指人民法院系统内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与权限。管辖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四种。 级别管辖是上下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权限。

地域管辖是指按照当事人的住所地与法院管辖区域的关系来确定管辖。 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指定管辖是指上级法院将某一案件指定其辖区内的下级法院管辖。

6、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有哪些? 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

第19篇:法制史课后习题

第二章夏商法制

一、单项选择题

1.夏有乱政,而作( ) A.汤刑B.禹刑C.吕刑D.竹刑 2.夏朝主掌审判的官吏称( ) A刑部尚书B.大理C.大理寺卿D.司寇 3.商有乱政,而作( ) A.汤刑B.禹刑C.吕刑D.竹刑

4.夏商两朝司法中特别突出的一个特点是( ) A.慎刑原则B.秋冬行刑制度C.神判天罚制度D.刑讯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夏朝的主要罪名有( ) A.强盜罪B.贪污罪C.杀人罪D.不孝罪 2.商朝的主要罪名包括有( ) A矫诬天命罪B.颠越不恭罪C.弃灰于公道罪D.不孝罪 3.商朝监狱的名称有( ) A狱B.牢C.圜土D.羑里

三、不定项选择题

1.夏朝的部门法有( ) A刑法B.军事法C.环保法D.行政诉讼法 2.商朝规定的“五刑”中包括有( ) A.墨刑B.劓刑C.刖刑D.宫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 2.B 3.A 4.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CD 3 .CD

三、不定项选择题 1.AB 2 .ABCD

四、简答题

1.夏朝法律的特点主要是:神权法的因素比较突出;部门法数量较少;法律内容比较简单;司法制度的内容十分匮乏等

2.与夏朝的法律相比较,商朝法律的特点主要是:神权法的成分更多;部门法的数量有所增加;法律内容开始复杂化;司法制度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等。

第三章西周法制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周穆王时期制定的法律称为() A.穆刑B.周刑C.九刑D.吕刑

2.西周“五礼”中的“吉礼”是指() A.祭祀之礼B.喜庆之礼C.吉祥之礼D冠婚之礼 3.西周法律中的“非眚”是指() A.惯犯B.故意犯罪C.偶犯D过失犯罪

4.西周时期凡买卖奴隶、牛马等贵重的活物所使用的契约称为() A质剂B.傅别C.质D.剂 5.西周的财产继承采用() A.长子继承制B.诸子均分制C.子女平分制D.嫡长继承制 6.西周婚姻程序中的“纳采”是指() A.男家向女家送达彩礼 B.男家请媒人向女家提亲 C.男家接纳新娘为家族成员

D.男家在祖庙中征询祖先对该婚姻的意见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法律属于西周时期制定的是() A.禹刑B.吕刑C.九刑D.汤刑

2.以下属于西周继承制度标的(实质)的有( A爵封继承B.财产继承C.嫡长继承D.宗桃继承

3.西周婚姻的原则相对夏、商最大的变化之一是确立了一夫一妻制,以下对西 周“一夫一妻”制表述正确的有() A.法律限定名义上的正妻只能有一人B.法律限定一个男子只能有一个配偶 C.实际的配偶数量并不加以限制 D.实际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4.下列情况中属于西周以来丈夫可以单方面休弃妻子的理由有() A.不事舅姑B.口舌C.妒忌D.窃盗

5.西周时法官用“五听”的观察方法兼听诉讼双方的供词以辨别真伪,下列专 有名词中属于“五听”的有() A.言听 B.色听 C.气听 D.目听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西周刑罚的是() A.赎刑 B.宫刑 C.扑刑 D.鞭刑

2.下列属于西周破坏家庭伦理犯罪的罪名有() A疑众罪 B不孝罪 C.内乱罪 D.群饮罪

3.西周以来规定妻子即使犯有“七出”,丈夫也不能休妻的情况有() A.前贫贱后富贵B.恶疾未愈 C.有所取无所归D.与更三年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B

二、多项选择题

1 .BC 2 .ABD 3 .ACD 4 .ABCD 5 BCD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ABCD2 .BC 3 .ACD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元前536年,率先以“刑鼎”形式公布成文法的是() A.秦国B.郑国C.楚国D.赵国

2.晋国以刑鼎形式公布成文法的时间是() A.公元前513 B.公元前514 C.公元前515 D.公元前516 3.公元前501年,自己制作了一部“竹刑”的郑国夫是() A子产B.赵鞅C.邓析D.荀寅

4.我国第一部内容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法典的是() A.吕刑B.秦律C.汉律D.法经

5.“改法为律”,制定了秦律的是() A.商鞅B.李悝C.吕侯D.萧何

二、多项选择题

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主要部门法是() A.行政法B.社会法C.经济法D.军事法 2.在春秋时期曾拥有司法权的官吏是() A.司寇B.司败C.县公D.郡守 3.《法经》的篇目中包括() A.《盜法》B.《贼法》C.《囚法》D.《捕法》 4.商鞅变法时,把连坐分为() A.家庭连坐B.邻里连坐C.职务连坐D军队连坐

三、不定项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立法原则有() A.世俗化原则B.公开化原则C.重刑化原则D.慎刑原则 2 .《法经》中规定了关于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A.《盜法》B.《囚法》C.《杂法》D.《具法》 3.商鞅变法中,颁行过的法令有() A.《公式令》B.《分户令》C.《军爵令》D.《营缮令》

四、简答题

1.简答春秋时期成文法公布的意义。2.简答《法经》的历史意义 3.简答商鞅变法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D 5.A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 2 .ABCD 3 .ABCD 4 .ABCD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ABC 2 .D 3 BC

四、简答题

1.春秋时期成文法公布的意义主要是:公布成文法,是国家治理与社会控制的新型方式:成文法的公布促进、保障了社会发展等。

2.《法经》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首先,《法经》使魏国变得更为富强。其次,《法经》是春秋公布成文法的结晶。最后,《法经》对以后的封建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商鞅变法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等。

3.商鞅变法具有深远的意义,主要是:商鞅变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五章秦朝法制

一、单项选择题

1.秦律明确规定了司法官渎职犯罪的内容。关于秦朝司法官渎职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2014司法考试真题) A.故意使罪犯未受到惩罚,属于“纵囚”

B.对已经发生的犯罪,由于过失未能揭发、检举,属于“见知不举” C.对犯罪行为由于过失而轻判者,属于“失刑” D.对犯罪行为故意重判者,属于“不直”

2.据史书载,以下均为秦朝刑事罪名。下列哪一选项最不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2011司法考试真题) A.“偶语诗书” B.“以古非今” C.“非所宜言” D.“失刑

3.秦朝中期,某郡民众因不满沉重的苛税,聚集上百人拒不交纳税款,并冲进官府,砸坏了官府内的一些物品。以上行为,在当时应按照何种罪名来加以处置? A.共盗 B.群盗 C.谋反 D.逃避赋税

4.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而居,但积怨甚深。有一天,该地发生了起抢劫杀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发系甲所为。甲遭逮捕并被定为死罪。不久案犯被捕获,始知甲无辜系被乙诬告。依据秦律,诬告者乙应获下列哪种刑罚?()(2006司法考试真题) A.死刑 B.迁刑 C.城旦春 D.笞一百

5.秦朝时期,有孙某和刘某是邻居,但双方关系很差,互相仇视。有一日孙某到县令处告发刘某,称刘某与自家的同母异父的妹妹安某通奸(秦律规定,同母异父兄妺通奸,处弃市),要求县令对刘某定罪。经县令调査,孙某告发之事纯属捏造,是孙某为泄私愤而编造的。根据案情,本案应如何处理?() A.孙某积极向官府报告可能存在的犯罪,即使错误,亦不构成犯罪 B.孙某为泄私愤而诬告刘某,构成诬告罪,但应未造成损失,从轻发落 C.孙某的行为构成诬告罪,以诬告罪惩处 D.孙某的行为构成诬告罪,处以弃市的刑罚

6.秦代法律中对轻微罪适用的强制缴纳一定财物的刑罚是() A.赀刑 B.备偿 C.复作 D.罚作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秦朝立法原则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朝的立法强调“兼爱”、“非攻”

B.秦朝的立法主张“以法为本”和“法令由一统” C.秦朝的立法体现“无为而治”的老庄核心思想 D.秦朝的立法提倡“德治”、“礼治”与“人治” 2.下列哪些原则在秦代就已经确立?() A.共犯加重处罚 B.区分故意与过失 C.自首从轻处罚 D.连坐

3.秦汉时期的刑罚主要包括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等,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徒刑?()(2012司法考试真题) A.候 B.隶臣妾 C.弃市 D.鬼薪、白粲

4.秦朝法律中对轻微罪适用的强制缴纳一定财物的刑罚是()。A.赀刑 B.赎刑 C.赀甲、赀盾 D.赀徭

5.下列关于秦代刑罚的叙述有:①耐是剃去犯人鬓须的耻辱刑:②赎刑是判处犯人缴纳财物的刑罚;③“具五刑”是一种肉刑:④“定杀”是一种死刑,“令人站而斩之”:⑤赀刑是一种以罚金,罚物为主的刑罚。其中不正确的是() A.① B.②③④ C.⑤ D.③

三、不定项选择题

1.秦律规定:“盗封啬夫可(何)论?廷行事以伪写印。”这里的“廷行事”是指 A.制定法 B.司法审判的成例 C.立法解释 D.司法解释 2.秦代法律所规定的有关司法官吏渎职的犯罪有() A.“见知不举”罪 B.“不直”罪 C.“纵囚”罪 D.“失刑”罪

3.依据秦朝诉讼法律制度,下列选项中属于“非公室告”案件的是() A.贼杀伤 B.盗他人 C.主擅杀、刑、髡其子及臣妾 D.子盗父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A 5.D 6.A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 2 .ABCD 3 .ABD 4 .ACD 5 .BD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B 2 .ABCD 3 CD

四、简答题

1.(1)强盗的特征是“强攻”;窃盗的特征则是秘取 (2)从规定看,分盗普通物品和盜特殊物品 (3)从对象看,分盗他人和盗家人。

2.(1)法律中严格区分斗伤与贼伤,斗杀与贼杀

(2)“擅杀子”,虽为“非公室告”,但黥为城旦舂

五、材料分析题

(1)《识劫婉案》涉及到借贷契约文书。在秦朝,公私之间或私人之间的借贷现象普遍,大额的借贷行为需要订立借贷契约。

(2)借贷契约是还债的重要凭证,债权人毁弃契券,等于缺乏借贷契约,债务将不再追索 (3)以控告他人犯罪行为而勒索其钱物的,也属于犯罪。 (4)自首的同时,可以告发他人犯罪

第六章汉朝法制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黄老无为思想主要实行于() A秦朝 B.战国 C.汉初

D汉武帝以后

2.汉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 A律、令、诏、敕B.律、令、科、比 C.律、令、格、式D.敕、令、格、式

3.汉高祖时命叔孙通所作朝廷礼仪制度的法律称为() A.九章律 B.朝律 C.越宫律 D.傍章

4.汉朝废除肉刑始于()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宣帝

5.汉朝的财产法定继承采用() A诸子均分制B.长子继承制C.嫡长继承制D.子女平分制 6.汉朝的“榷酤”是指() A.食盐专卖 B.酒类专卖 C.铁类专卖 D茶叶专卖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法律属于汉朝制定的是() A.朝律 B.傍章 C.越宫律 D.九章律

2.以下属于汉朝官吏选拔方式的有() A.科举

B.征辟 C.任子 D.察举

3.以下汉朝罪名中专门针对诸侯王犯罪的有 A.事国人过员罪B.出界罪 C.通行饮食罪D.阿党罪 4.汉朝的人头税包括() A.算赋 B.口钱 C.更赋 D.算縉

5.以下属于汉朝审判程序的是() A.刑讯 B.乞鞫 C.上诉 D.读鞫

三、不定项选择

1.以下法律属于“汉律六十篇”的有() A.酎金律 B.左官律 C.越宫律 D九章律

2.以下徒刑名称属于汉朝的有() A.司寇作 B.髡钳城旦舂 C.鬼薪白粲 D.罚作复作

3.财产税是汉朝新出现的税目,以下属于汉朝财产税的名称是( A.算缗 B.算赋 C.算訾 D市租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B 5.a 6.b

二、多项选择题 1 , ABCD 2 .BCD 3 .AB 4 .ABC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CD 2 .ABCD

3 .AC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制

一、单项选择题

1.《晋律》首次将“准五服以制罪”列入律典,以下对该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A.尊长犯卑幼减免处罚尊长 B.卑幼犯尊长减轻处罚卑幼 C.尊长犯卑幼加重处罚尊长 D.尊长犯卑幼处罚同于常人

2.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死刑复核制度”确立于()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唐代初期 C.隋代后期 D.汉代前期

3.以“北齐律”为蓝本的法典是() A.北周律 B.隋律 C.北魏律 D.晋律

4.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宫刑废除”始于()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秦代后期 D.汉代前期

5.《刑名》篇首次置于篇首的法典是() A.《九章律》 B.《北魏律》 C.《晋律》 D.《魏律》

二、多项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较秦汉时期有了较大发展,其中确立于这一时期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制度有() A.春秋决狱 B.准五服以制罪 C.死刑复奏 D.秋冬行刑

2.有关《魏律》的不正确说法是() A.由汉律的9篇増加为12 B.“准五服以制罪”入律 C.“八议”入律

D.将《九章律》中的“具律”改为“法例”置入律首

3.在中国封建法律发展史上,最早确立法典12篇结构的不是() A.《开皇律》

B.《永徽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4.将廷尉改为大理寺不始于() A.北齐 B.北魏 C.北周 D.东魏

5.为《晋律》进行注解,并为后人称为“张杜律”的律学家是() A.张杜 B.张寿 C.杜预 D.张斐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北齐律》篇目的是() A.刑名 B.擅兴 C.法例 D职制

2.“十恶”中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等尊亲属的行为不是( A.恶逆 B.不道 C.不睦 D犯上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体现恤刑及加强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确立了() A.律博士 B.登闻鼓制度 C.死刑复奏制度 D.废除宫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A3.B4.A5.D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 .ABD 3 .ABC 4 .BCD 5 , CD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B 2 BCD 3 .C

第八章隋唐法制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法典最先确立“十恶”罪名的是() A.《北齐律》 B.《北魏律》 C.《开皇律》 D.《贞观律》

2.在唐朝,伤害行为发生后,某些案件中的被害人伤势未定,是否会因伤致死尚难以确定,因而唐朝建立了一种制度,以此确定一定的时间限度,以时限结束时被害人的死伤状况作为对伤害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种制度称为()

A.录囚 B.代乞 C.保辜 D.留养承 3.唐律中规定的“加役流”刑,具体是指() A.流二千里,服苦役二年

B.流二千五百里,服苦役二年半 C.流三千里,服苦役三年

D.流三千五百里,服苦役三年半

4.在唐代,遇有特别重大案件,由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机构的长官共同审理,这种审理方式称为() A.“三司推案” B.“三司推事” C.“三司推司” D.“三司推定” 5.唐朝的最高监察机关是() A.刑部 B.大理寺 C.都察院 D御史台

二、多项选择题

1.唐律规定的基本法律原则的有() A.特权阶层减免刑罚原则 B.“十恶”重惩原则 C.“轻重相举原则” D.“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原则2.唐律中“轻重相举原则”所包含的内容有( A.“举重以明轻” B.“举重以明重” C.“举轻以明重” D.“举轻以明轻”

3.下列属于唐律中“化外人相犯”的处理原则的是() A.同一国籍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犯罪,适用该国法律 B.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犯罪,适用唐朝法律 C.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对中国人实施的犯罪,适用唐朝法律 D.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外犯罪,适用唐朝法律 4.下列属于唐律中“强制离婚”的情形的是() A.违律为婚 B.义绝 C.和离 D.绝义

5.下列属于唐朝的继承制度方面内容的是() A.嫡长子宗桃继承 B.诸子均分财产 C.“子承父份”

D.在室女得一定份额财产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唐律的立法原则的是() A.“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B.德主刑辅 C.轻刑慎罚 D.融礼入法

2.下列各项属于唐朝司法制度内容的是() A.“换推” B.“拷讯”

)

C.“举劾 D.“覆奏”

3.在中国封建法律发展史上,下列法典具有12篇体例结构的是() A.《开皇律》 B.《永徽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C4.B5.D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 AC 3 .ABC 4 .AC 5 ABCD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ABCD2 .ABCD 3 .ABD

第九章宋朝法制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是() A.《法经》B.《唐律疏议》 C.《宋刑统》D.《大明律》

2.以下有关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首创凌迟刑B.创设刺配刑 C.创设六赃

D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是都察院

3.宋朝为加强对中央司法机构的控制,曾在皇宫中设立() A.大司徙B.宣政院 C.大理院D.审刑院

4.宋朝在路一级设立的司法监察机构是() A.法曹参军B.按察使 C.巡抚

D.提点刑狱司

5.以下有关宋朝民事法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朝摧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B.宋朝的典当制度,仅限于不动产的出典,不包括动产的质押 C.在室女比出嫁女想有更高的继承份额 D.《宋刑统》中增设了“死商钱物”一门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宋朝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A.《宋刑统》在体例上取法唐末的《大中刑律统类》和五代的《大周刑统》。 B.编敕、编例成为主要的、经常的立法活动 C.“重法地法”是北宋制定的刑事特别法 D.审判制度上实行鞫谳分司制

2.按照宋朝的折杖法,以杖刑可以折抵的刑罚有() A.死刑B.流刑

C.徒刑D.笞刑

3.例是宋朝法律体系中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宋朝例的形式包括() A.条例B.判例 C.断例D.指挥

以下属于宋朝买卖契约形态的有() A.绝卖B.活卖 C.赊卖D.赎卖

5.以下属于宋朝的诉讼申报制度有() A.务限法 B.朝审

C.鞫谳分司D.翻异别推

三、不定项选择题

1.宋朝在原有的五刑之外,增设的刑罚有() A.加役流B.折杖法 C.刺配 D凌迟

2.以下有关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刑统》是宋朝的基本法,其效力始终高于经过编订的敕和例 B.刺配刑是将杖刑、刺面配役三种刑罚同时施加于罪犯 C.凌迟刑刨始于北宋仁宗时期 D.刑部是宋朝的中央审判机关

3.中国南宋规定户绝指家无男子承继。按照南宋的继承制度,若出现户绝,立继承人的方式有() A.嗣继 B.命继 C.祖继 D.立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D 5.B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BCD 3 .ACD4 .ABC 5 , ACD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BCD 2 .ACD 3 .BD

第十章辽夏金元法制

一、单项选择题

1.辽朝法制注重“因俗而治”,“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是我国史书 记载最早的“一国两制”实践。这里的“国制”是指() A,契丹及其他游牧民族的习惯法 B,唐朝律令

C,以契丹习惯法为主,参用唐朝律令 D,契丹制定法

2辽朝法制注重“因俗而治”,即对不同民族(地区)适用不同的法律。所谓“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其中“汉制”是指() A,汉朝的法制 B,唐朝的律令 C,宋朝的律令

D,辽朝为汉人制定的专门法律

3.辽朝对不同民族地区适用不同的法律体系。《辽史·刑法志》谓“以国制治契丹”,其实是指() A,以唐朝律令治理契丹人

B,以契丹习惯法治理契丹本族人

C,以契丹及其他游牧民族习惯法治理“契丹及诸夷” D,以契丹习惯法治理汉人、渤海人

4辽朝对不同民族地区“因俗而治”,实行不同的法律制度,人称历史上最早的“一国两制”实践。《辽史·刑法志》所谓“以汉制待汉人”,实际上是指() A,以汉朝制度治理汉族人民 B,以唐朝律令治理汉族人民 C,以唐朝律令治理汉人、渤海人 D,以汉化的契丹制度治理汉族人民

5.金朝按民族成分和地域不同,适用不同的法律制度,较早实行“一国三制”。当时的“三制”是指() A,女真习惯法,契丹习惯法,宋朝律令 B,女真习惯法,辽朝旧制,宋朝习惯法 C,金朝制定法,辽朝制定法,宋朝制定法 D,女真习惯法,辽朝旧制,宋朝律令

二、多项选择题

1.金朝法制建设采取因地因族制宜、多制并存的方针,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对女真人适用女真部族习惯法

B.对新征服契丹地区及燕云十六州,仍实行杂糅契丹习惯的辽朝旧制 C.对原北宋地区适用宋朝法制 D.对蒙古人适用蒙古法制

2.元代法制奉行民族隔离和歧视政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把人民按民族出身分为四个等级,实行差别待遇。关于这四个等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四个等级的顺序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B.“色目人”是指西藏地区、青海地区、新疆地区所有民族的人民;“南人” 是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

C.“汉人”是指所有的汉族人民;“南人”是指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 D.色目人是西域各族人民,包括原西夏人、回回人及西域其他各族人

3.身份不平等是元朝法制的典型特征之一。元王朝把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关于“汉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汉族人民

B.江南地区的汉族人民

C.原辽、金地区的各族人民,包括汉人、契丹、女真人,以及较早征服的高

丽、四川、云南地区各族人民

D.仅指原辽、金地区的汉族人民,不包括江南(原南宋地区)的汉族人民

4.元朝的不动产买卖(典卖田宅),强调须经“经官给据”、“先问亲邻”、“印契税契”、“过割赋税”四道手续或要件才能生效。以下陈述,错误的是() A.“经官给据”即先向官府申报求得书面批准;“先问亲邻”即必须保障亲邻有先买权 B.“印契税契”即契约须经官府备案盖印并纳税;“过割赋税”即将附在不动产之上的赋税义务从卖方转到买方

C.“经官给据”就是先向官府申报缴费获得收据:“先问亲邻”就是征求亲属邻居的同意 D.“印契税契”即契约须经官府备案盖印并纳税;“过割赋税”即将附在不动产之上的赋税义务正式免除

5.《元典章》全称《大元圣政国朝典章》,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完整的元代法律文献。关于这一文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典章》是元朝中央立法机关正式编辑的国家法典汇编 B.《元典章》的性质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宋刑统》

C.《元典章》是元英宗时期江西地方官府收辑编印的国家法规汇编

D.《元典章》按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职掌将当时的法律法规分类编辑,这一编纂体例为明清律的体例奠定了基础

二、不定项选择题

1.行省制度是元代对中国地方行政体制的一大创制。关于“行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行省是元朝中央的尚书省派驻地方的最高办事机构 B.行省是元朝中央的中书省派驻地方的最高办事机构 C行省是元朝中央的门下省派驻地方的最高办事机构

D行省在元朝中后期渐成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并为明清两代所继承 2元朝最有时代和民族特色的刑事法律制度有() A.笞杖刑的规定数额从唐宋时代的以十为等差改为以七为等差 B.凡人命案件一般会向罪犯及家人征收“烧埋银”作为附加刑罚

C.“充警迹人,红泥粉壁”、“与木偶连锁巡行”等耻辱刑单独或附加适用 D.保留了蒙古族习惯法中的“盗一赔九”(罚九制)习惯

3.因国土辽阔、民族众多,元朝也实行一国多制。除汉族地区外,“诸色人户各依本俗行者”即尽量沿用各该族的习惯法或原政权法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原辽、夏、金地区,沿用原王朝法制或各自习惯治理 B.对西藏(吐蕃)地区,依佛教和藏地风俗习惯来治理 C.对色目人特别是回回人,依伊斯兰教义和习惯来治理 D.对西南少数民族,由土官系统依各族原有体制和习惯治理

4.元朝《经世大典》系元文宗时期编成的一种法律文献,其主体“臣事”编分为治典、赋典、礼典、政典、宪典、工典等六篇。关于这一文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书是当时国家各类典章制度的综合考订汇编 B.该书系仿效《唐六典》体例编修而成

C.该书是后世《明会典》、《清会典》的模仿对象

D.编纂《经世大典》就是元王朝正式制定国家行政综合法典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C4.C5.D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 .BC 3 .CD 4 CD 5 .AB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AC 2 .ABCD 3 .ABCD 4 .ABC

第十一章明朝法制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明代法律制度,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朱元璋认为,“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 B.明律确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刑罚原则 C.《大明会典》仿《元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 D.明会审制度为九卿会审、朝审、大审 2明代中央最重要的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御史台

3.明律规定“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采取的是类似近代()的原则 A.属人法主义 B.属地法主义 C.罪刑法定 D.比附类推

4.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个用“令”作为法典名称的王朝是() A.清 B.明 C.宋 D.唐

5.明朝的一切死罪案件必须上报中央刑部,再经()复核,报皇帝批准 A.大理寺 B.御史台 C.法部 D.审刑院

二、多项选择题

1.明宪宗、武宗时期,为方便宦官专权,先后建立了() A.东厂 B.西厂 C.内行厂 D司礼监

2.明初“刑乱国用重典”的内容包括() A.“重典治吏”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明刑弼教”

D.“刑罚世轻世重”

3.与唐律相比较而言,明律具有的特点是() A重其所重 B.轻重得当 C.轻重失衡 D轻其所轻

4.明代中央司法机关三法司包括() A.大理寺 B.刑部 C.都察院 D.厂卫

5.明代都察院的司法执掌包括() A.复核直隶及各省职官犯罪案件 B.审理直隶及各省职官犯罪案件 C.复核直隶及各省斩、绞监候案件 D审理直隶及各省斩、绞监候案件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明大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朱元璋在位时,为防止“法外遗奸”而制定的

B.强调“重典治吏”,其中多数条文是专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定 C.对《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了处罚 D.在整个明代都有效力,很多条款为清代所继承 2.明代诉讼制度的特征是() A.明代受程朱理学的影响,设计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息讼”制度 B.明代发展了成系统的会审制度 C.三法司具有最高审判权

D.厂卫等特务机构严重干扰了正式司法机构行使司法职能 3.明初特有的法律形式包括() A.会典 B.律 C.令

D.教民榜文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B4.B5.A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 .ACD 3 .ACD4 .ABC 5 ABCD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ABC 2 .ABCD 3 .D

第十二章清朝法制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清代会审制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A.清代会审制主要有三司会审、九卿会审、秋审、朝审、热审 B清代会审制主要有三司推事、八王合议、秋审、圆审、朝审 C.清代主要会审制度有三公会审、六部会审、大审、九卿会审 D清代主要会审制度有会审公廨、领事观审、军民约会词讼等

2.清代会审制中最为典型的是“秋审”。经过“秋审”,分别对死刑人犯作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四种不同决定,最后奏请皇帝批准。关于这四种结果,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所谓“情实”,就是罪情无疑、适用法律恰当,没有任何宽宥理由,应奏请于当年处死 B.所谓“缓决”,就是案情虽属实,但危害性不大,拟定继续监候以待来年秋审再决

C.所谓“可矜”,就是案情虽属实,但有可疑或可矜之处,拟定免于死刑,改为流刑或徒刑。所谓“留养”,就是案情虽属实,但犯人有父母年老无人赡养或香火无法传承之情形时,则允许其留养父母或存留承嗣

D.所谓“缓决”就是死刑缓期执行,一般是缓期两年执行。所谓“留养”就是犯人有严重疾病,允许其留下来先养好病,相当于今天的保外就医

3.“热审”是清代的会审之一。关于“热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热审是由大理寺下属左右二寺官员会同各道监察御史及刑部承办司官员联合进行的会审,称为“小三司会审”

B.“热审”是在每年小满后、立秋前对京师监狱中关押的所有答杖罪人犯进行联合审理;因举行于“热季”,故名“热审

C.热审的结果,或决放,或免释,或减等,或保释,目的是要赶快减少狱中的轻罪囚犯,以免淹滞伤民,其思想渊源来自《礼记·月令》中夏季“断薄刑,决小罪,出轻系”的设想 D.“热审”是在夏季对某些特殊死刑案件由三法司中层官员进行联合复审

4.清代对蒙古、藏、回、苗等少数民族暨边疆地区,形成了一整套有特色的民族管理法制。关于清代因俗而治的多民族法制,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对于蒙古地区,适用《蒙古律例》对于西藏地区,适用《西藏通制》

B.对于青海蒙藏族聚居区,适用《西宁番子治罪条例》:对于回疆地区,适用《回疆则例》 C.对于西南地区的苗、瑶、彝、藏、侗等少数民族,适用《苗犯处分例》、《苗疆事宜》等特别法

D.这些法律规范均由各民族酋长制定,报中央备案

5.关于清代中央“三法司”的主要职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刑部为中央审判机关,主掌中央审判,兼理司法行政 B.大理寺为中央慎刑机关,主掌重罪案件的复审

C.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关,对死刑案件进行审核,还参与秋审 D通政司作为中央综合办公衙门,主要执行死罪的复奏

二、多项选择题

1.《大清律》以《大明律》为蓝本,于顺治三年(1646年)初次修成,在康熙雍正时期略有修订,至乾隆五年(1742年)再次修订,此后直至清亡再未修订。关于《大清律》,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A.《大清律》是清代国家综合性法典,其内容以刑事规范为主

B.《大清律》由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等六篇组成

C.《大清律》由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等七篇组成 D.《大清律》是古代中国最后一部国家基本法典,其地位相当于今日宪法

2.“秋审”是清代最典型的会审制度,称为“秋谳大典”,实为一年一度国家慎刑典礼。关于秋审,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A.秋审因每年秋天(八月中下旬)在**金水桥西举行而得名,取“刑以秋冬”之古义 B.秋审大典的参加者为内阁、军机、九卿、詹事、科道及各院寺司监长官

C.秋审对象是各省已经复核确定的死刑案件,通过朝廷各部门主官再次象征性联合复审作出最后决定并上奏皇帝

D秋审对象是京师刑部监狱中关押的全部死刑犯,通过朝廷各部门主官再次联合复审作出最后决定

3.清代刑法增加了打击“光棍”恶行的特别条例“光棍例”,“光棍”几乎成为个独立罪名。关于“光棍例”的打击对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设计诈索官民、诓骗应试生童财物等恶行

B.生事行凶扰害无辜良民、乘地方欠收伙众抢夺等恶行 C.喧闹公堂纠众辱官、占据关津勒索客商等恶行

D.并非指所有恶棍敲诈滋事行为,仅指未婚男子当众猥亵妇女的恶行

4.清代的中央司法,主要由三大法务机构共同执掌,号称“三法司”。关于“三法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清朝承袭明代体制,设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号称“三法司” B.清代承袭明代体制,设法部、大理院、御史台,号称“三法司”

C清代的“三法司”,包括审判兼司法行政机关、复审慎刑机关、监察纠劾机关,并非仅指近现代意义上的司法(审判)机关

D.在清代各级地方,并无类似中央“三法司”的机构体制

5.清代对于特殊人群的案件有特殊审判制度。关于特殊审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涉及军人、旗人、番人、僧道的案件,由地方长官约同军事、旗务、土司僧纲道纪等官员会审,称为“约会词讼”

B.京师旗人案件,由步军统领衙门、内务府慎刑司审理;地方旗人案件,由专管旗人事务的各府(州)理事厅审理,或各该官府与地方州县官会审

C.州县官可以独审涉及军人、旗人、番人、僧道的案件

D.“约会词讼”制度,显系模仿元代“军民约会”等制度而来

三、不定项选择题

1.关于《大清律例》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律条正文在乾隆朝以后再也没有修改过

B.乾隆朝以后《大清律例》修订主要是对律后问刑条例的修改补充 C.问刑条例是刑事特别法,用以补充律典

D.问刑条例的增删一般由刑部批准,报皇帝备案

2清代的法律形式,最重要的是“律”和“例”。二者合编起来,称《大清律例》。关于二者的关系,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律”主要是关于刑事犯罪的规定,是综合性成文法典:“例”是关于某些特殊刑事犯罪的补充性规定,相当于刑事特别法。后者一般附编在各条最相近的律文之后

B.“律”自乾隆初年修订确定后,一直不再修订:“例”却是“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根据时势变化不断修订完善

C.“例”一般从皇帝诏旨、“御笔断罪”或经皇帝批准的其他重大案件判决而来,但它不能简单视为判例法

D.“例”就是皇帝“御笔断罪”形成的重要判例,汇编为判例集后成为法官必须遵循的判例法

3.关于清代的“则例”这种法律形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则例”约当于汉唐时代的“令”,是关于各部院政务的行政规则 B.“则例”分为一般则例、特别则例和临时则例

C.一般则例,是关于各部院一般职掌的行政规章;特别则例,是关于某类特定事项的行政规章 D.关于赋税徭役的《赋役全书》,虽无则例之名,实际上也是特别则例

4.清代的死刑有“立决”与“监候”之分别。关于这种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立决”即“决不待时”,只要皇帝核准,可立即执行

B.“立决”即“决不待时”,即使皇帝核准,仍不一定立即执行,仍须等待法定许可行刑时日再行刑

C.“监候”类似今日死缓,即在皇帝核准后缓期两年执行,以观后效 D.“监候”就是判处死缓,留待每年秋审再决定是否仍应处死刑

5.清代的不动产交易,有一种“典”制,即附加回赎条件的不动产买卖,近似于不动产抵押借贷。关于“典”,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绝卖为“卖”,活卖(附回赎权)为“典”,二者统称“典卖”

B.活卖(典),以契约注明“回赎”年限及若不回赎则应“找贴”(补付)适当价金之类字样为准;否则即为绝卖

C.通过典约,典主(承典人)对田宅取得占有、使用、收益权,但在约定回赎期间届满前不得处分:业主(出典人)的相应赋役义务也随之转移

D.“典”作为不动产抵押借贷,相当于动产抵押借贷的“当”,典主(承典人)仅仅取得占有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D3.D4.D5.D

二、多项选择题

1 .AC 2 .ABC 3 .ABC 4 .ACD 5 .ABD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ABC 2 .ABC 3 , ACD 4 .AC 5 .D

第十三章清末法制改革

一、单项选择题

1.清末官制改革中,将刑部改为(),行使司法行政权。A.司法行政部 B.法部 C.大理院 D.监察院

2.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传统法典是() A.《大清新刑律》 B.《大清现行刑律》 C.《大清民律草案》 D.《大清律例》

3.清末“预备立宪”设立的国会预备机构是() A.资政院 B.咨议局 C.宪政编查馆

D.考查政治馆

4.晚清参照西方刑法学体系制定的刑法典是() A.《大理院审判编制法》 B.《大清现行刑律》 C.《贩卖吗啡治罪专条》 D.《大清新刑律》

5.中国近代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A.《重大信条十九条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大清宪法草案》

二、多项选择题

1.清末起草民法典时,修订法律馆须会商礼学馆的部分包括() A.总则 B.债权 C.婚姻 D.继承

2.清末司法改革的成果包括() A.推行四级三审制 B.设立各级审判厅

C.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D.创设审检分离制度 3.清末生效的法律有() A.《钦定宪法大纲》 B.《大清现行刑律》 C.《大清新刑律》 D.《法院编制法》

4.《大清新刑律》中的从刑包括() A.褫夺公权 B.没收 C.罚金 D.拘役

5.参与晚清修律的机构包括() A.修订法律馆 B.宪政编查馆 C.资政院 D.都察院

三、不定项选择题

1.关于《大清民律草案》,表述正确的有

A.《大清民律草案》由总则、债权、物权、亲属和继承五部分构成 B.日本法学家参与了《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工作 C.大量借鉴了《法国民法典》的体例结构和条文规定 D.规定了中国固有的典权制度

2.清末立法中带有商法总则性质的是()

A.《商人通例》 B.《公司律》

C.《奖励华商公司章程》 D.《大清商律草案》

3.晚清修律所制定的法典中,体现浓厚传统色彩的是 A.《大清新刑律》正文

B.《大清新刑律》中《暂行章程》五条

C.《大清民律草案》中总则、债权、物权三篇 D.《大清民律草案》中亲属、继承两篇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D 5.B

二、多项选择题

1 .CD 2 .ABC 3 .ABD 4 .AB 5 .ABC

三、不定项选择题 1.AB 2 .A 3 .BD

第十四章民国前期的法制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的立法机关是() A众议院B.参议院C.立法院D.资政院

2.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为“贿选宪法”的是() A.1913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B.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C.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D.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 3.北洋政府的最高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 B.大理院 C.最高法院 D.临时最高裁判所 4.“天坛宪草”的立法精神秉承于()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C.《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北洋政府时期,行使行政案件裁判权的司法机关是() A.平政院 B.大理院 C.最高法院 D.高等审判庭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下列宪法文件中,采取责任内阁制的有()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天坛宪草》

C.《中华民国约法》 D.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2.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由()行使国家的统治权。A.临时大总统B.国务员C.参议院D.法院 3.北洋政府时期的民事法律体系包括() A.民事制定法B.民事判例与解释例C.习惯法D.条理

4.下列有关北洋政府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华民国约法》规定,正式的立法机关是立法院 B.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形式上规定了地方自治制度 C.北洋政府时期曾两次修订刑法

D.民国《民律草案》采取社会本位,对绝对的个人权利加以限制 5.下列有关北洋政府司法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采取三级三审制 B.采取审检分立制度 C.大理寺是最高审判机关

D.判例和解释例是重要民事法律渊源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B.规定了法官独立审判 C.带有因人立法的局限性 D.规定了严格的修订程序

2.下列有关北洋政府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华民国约法》否定了三权分立原则,由大总统独揽国家统治权 B.1915年的《修正刑法草案》,秉承“立法必依乎礼俗”的原则 C.与《大清民律草案》相比,民国《民律草案》注重采纳本国固有法 D.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宪法 3.下列有关北洋政府司法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经采取审检合一制度 B.米取四级三审制

C.军阀干涉司法是司法制度的一大弊病

D在绝大多数县级地方所采行县知事兼理司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B4.D5.A

二、多项选择题

1 .ABD 2 .ABCD 3 .ABCD 4 .ABCD 5 , AC

三、不定项选择题 1.A 2 .BCD 3 .BCD

第十五章民国后期的法制

一、单项选择题

1.南京国民政府于1947年1月1日公布的宪法称为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贿选完法 D.《中华民国宪法》

2.民国后期的“旧刑法”颁行时间是() A.1927B.1928C.1929D.1930

3.民国后期的《旧民诉法》施行时间是() A.1932B.1933C.1934D.1935 4.民国后期的审级制度是() A.三级三审制B.四级三审制C.四级二审制D.四级四审制 5.民国后期的《新刑诉法》公布时间是() A.1933 B.1934 C.1935 D.1936

二、多项选择题

1.民国后期的“六法体系”中包括() A.宪法B.行政法C.刑法D.民商法 2.民国后期行政法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A行政组织法B.行政行为法C.行政救济法D.部门行政法 3.《中华民国民法》各编中公布于1929年的是() A.总则B.债编C.亲属编D.物权编 4.民国后期经济立法主要集中于() A.债权立法B.土地立法C.赋税立法D.市场管理立法 5.下列各项属于民国后期的司法体制主要构成的是() A普通法院B.行政法院C.地方法院D.特种刑事法

三、不定项选择题

1.民国后期制订的宪法、宪法性文件、宪法草案有() A.《训政时期约法》B.“五五”宪草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约法》

2.民国后期的行政法律制度内容丰富,其中包括() A组织类B.内政类C.军政类D.经济类 3.1929年公布的商事法律有() A公司法B.票据法C.海商法D.保险法

四、简答题

1.简答《训政时期约法》的主要内容。

2.简答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内容的突出方面。3.简答民国后期行政法律的特点。 4.简答民国后期刑事法律的特点。 5.简答民国后期商事法律的特点 6.简答民国后期经济法律的特点。 7.简答民国后期司法制度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B3.A4.A5.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 .ABCD 3 .ABD 4 .BCD 5 .ABD

三、不定项选择题

1.ABC 2 .ABCD 3 .ABCD

第十六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政权法制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个文献是第一个人民宪法?()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2.1934年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补充修订,带有实质性的修订内容是() A.是在第二条增加“同中农巩固的联合” B.将“红色士兵”改为“红色战士”

C.将“全国工农兵会议(苏维埃)的大会”改为“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D.将“消灭封建制度”改为“消灭封建剥削” 3.下列法律文献中,哪个不属于刑事法规()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B.《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

C.《晋冀鲁豫边区惩治盜毁空室清野财物办法》 D.《晋冀鲁豫边区违警处罚暂行办法》

4.抗战时期中共中央《论政策》中规定8-10小时工作制,以下劳动保护条例中,哪个仍然机械规定8小时工作制?() A.《晋冀鲁豫边区劳工保护暂行条例》 B.《陕甘宁边区劳动保护条例(草案)》 C.《晋西北工厂劳动暂行条例》 D.《山东省改善雇工待遇暂行办法》

5.人民调解制度,最早见于以下哪个文献中() A.《陕甘宁边区民刑事调解条例》 B.《晋西北调解暂行办法》 C.《衙前农民协会章程》

D.《山东省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

二、多项选择题

1.革命根据地的政权性质,概括来说,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但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依照当时政治形势与阶级关系的变化,在具体表述上又有所不同。下列有哪两种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工人阶级专政的政权 B.贫雇农专政的职权 C.工农民主专政 D.抗日民主专政 2.革命根据地的政权组织,总起来说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变化和提法,下列哪三种是曾经采用过的?() A.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B.参议会制度

C.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 D.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3.革命根据地在婚姻立法方面,贯穿以下哪几项正确的指导原则?() A.男女平等 B.婚姻自由 C.一夫一妻

D.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

4.关于革命根据地时期的人民调解制度,下列正确的指导原则有() A.合法原则,调解必须遵守政策法令,照顾善良风俗习惯 B.自愿原则,只能双方自愿,不能强迫调解 C.调解不是诉讼必经程序的原则 D.没有区村介绍,法院不受理

5.下列审判机关的组织形式,哪些是解放战争时期新建立的? A.土地改革中的人民法庭

B.大城市军事管制时期的军事法庭(或特别法庭) C.省、县、区各级裁判部

D.各级人民法院(大行政区、省、市、县人民法院)

三、不定项选择题

1.陕甘宁边区的政权组织,不属于正式一级政府的是() A.专员公署 B.区公署 C.乡政府 D.市政府

2.在苏维埃时期的土地法中,下列哪个土地法将农民土地使用权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权()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土地暂行法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3.下列法规,那些是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具有新内容的规定() A.《苏皖边区危害解放区紧急治罪暂行条例》

B.《华北人民政府解散所有会门道门封建迷信组织的布告》 C.《太岳区惩治滥用浪费民力暂行条例》 D.《辽北省惩治关于婚姻与奸害罪暂行条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D4.B5.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 2 .ABD 3 .ABCD 4 .ABC 5 .ABD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AB 2 .D3 , ABCD

第十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的发展与挫折(1949-1976)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2.下列法律或法规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复议”一词的是() A.《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B.《政务院及所属各机关组织通则》

C.《税务复议委员会组织通则》D.《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3.新中国成立后出台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是() A.《土地改革法》 B.《婚姻法》

C.《私营企业暂行条例》

D.《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

4.1951年颁布的《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规定人民法院实行哪种审级制度?() A.四级两审终审制 B.四级三审终审制 C.三级三审终审制 D.三级两审终审制

5、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最早参加的国际公约是() A.四个日内瓦公约 B.联合国宪章

C.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D.国际海关税则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共同纲领》的起草和通过是新中国成立前夕人民民主政权立法工作的中心环节 B.《共同纲领》于1949年9月29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C.《共同纲领》的制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的基石和出发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D.《共同纲领》是中国宪法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法文件

2.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刑事政策在当时起了重大作用,下列各项中在后来进入了刑罚的种类的是() A.管制B.死缓C.拘役D.罚金

3.1950年出台的《婚姻法》在当时起到的积极作用有() A.保护妇女权益 B.提高妇女地位 C.提高婚姻质量 D.加深男尊女卑 4.五四宪法和1954年《人民法院组织法》确定的基本审判制度有() A.四级两审终审制 B.三级两审终审制 C.合议制度 D.辩护制度

5.建国初期的司法制度法特点有() A.填补了打破旧法律后的空白,构建了新中国的司法制度体系

B.具有临时性,如成立临时审判机关性质的人民法庭,专门处理政治运动中的案件 C.这一时期的司法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

D.为以后三大诉讼法的制定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五四”宪法的意义的有( A.它是新中国法制建设初期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B.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原则和各项政治制度,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发挥了积极推动和保障作用

C.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和国家观念

D.它为中国各项建设事业的成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建国初期的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制的特点有() A.党的政策与法律规范紧密联系在一起 B.过分强调刑法的阶级属性与阶级本质 C.强调刑法的道德性 D.突出刑法为政治服务

3.下列属于1954年《人民法院组织法》关于人民法院组织体系的规定的有() A.将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由三级改为四级

B.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C.基层人民法院设立若干人民法庭作为派出机构 D.设立专门人民法院

4.我国人民检察院的前身是() A.人民检察署 B.人民检察厅 C.人民检察处 D.人民检察局 5.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签订的第一个双边条约是() 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B.《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法》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D.《世界气象组织公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B4.D5.A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 3 .ABC 4 .ACD 5 .ABCD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D 3 .ABCD 4 .A 5 .C

第十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

1.新中国成立后最完善的一部宪法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通过的时间是() A.1982年 B.1986年 C.1985年 D.1987年

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行政立法及其巨大成就体现了下列哪一项原则在中国的逐步确立和全面实施?() A.依法行政 B.依法执政 C.司法公正 D.规范立法 4.我国现行刑法是() A.1979年刑法 B.1997年刑法 C.五四宪法 D.1975年宪法

5、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一部单行刑法,新增了骗汇以颁布单行刑法的方式对刑法进行补充规定,该单行刑法是() A.刑法修正案(一) B.刑法修正案(二) C.《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D.刑法修正案(五)

二、多项选择题

1.1982年宪法出台后,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有()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2.《民法通则》的颁布实施所具有的意义有() A.规定了民法的调整范围,基本确定了我国民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B.确立了主体平等、当事人自愿、权利不可侵犯和诚实信用的民法理念,确立了民法的基本原则

C.体现了权利本位和意思自治原则,第一次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公民和法人享有的民事权利

D.第一次以基本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民事责任制度 3.关于2007年《物权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意味着我国统一的民法典和民商法律体系的最核心部分、也是最难以制定的部分已经完成

B.它为我们今后制定统一的民法典、形成完整的民商法律体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C.它是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 D.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

4.关于我国现行的检察机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检察院的性质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B.检察院上下级关系是领导关系

C.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院,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检察院对于一般党纪、政纪,并不触犯刑法的案件也要进行处理 3下列属于“非诉讼程序法”的是() A.仲裁制度 B.调解制度 C.公证制度 D.法律援助制度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的是()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2.在我国统一的合同法出台以前,在《民法通则》之下曾出现过的合同法有() A.《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B.《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

3.为配合2005年《公司法》的实践,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出台的司法解释有() 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B.《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C.《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4.1997年刑法颁布后,在实施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单行刑法的数量 是()

A.1个 B.2个 C.3个 D.5个 5.仲裁制度的特点有() A.当事人自愿 B.当事人未必自愿 C.程序简便 D.程序繁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B3.A4.B5.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CD3 .ABCD4 .ABC 5 .ABCD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C 2 .BCD 3 .ABC 4 .A 5 .AC

第十九章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制

一、单项选择题

1.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其法律渊源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包括中国习惯法 B.包括《香港基本法》 C.包括普通法和衡平市 D包括全国性法律

2.根据《香港基本法》规定,香港终审法院成为香港最高级别的法院。同时,根据《终审法院条例》规定,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法院做出的判例有广泛约束力和高度权威性,除非判例被推翻或不予适用 B.不可邀请其它普通法适用地区法官参加终审法院的审判 C.在判决中可以引用所有普通法适用地区的判例

D.可据需要邀请其它普通法适用地区法官参加终审法院的审判 3.对香港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许多刑事实体法中规定有诉讼程序 B.许多刑事程序法中也有实体法的规定

C.《刑事诉讼程序条例》中专门规定了协从犯与教唆犯的构成、分类及处罚等 D.刑事程序法中没有实体法的规定,但刑事实体法中规定有诉讼程序。

4.澳门确立三级法院体制,分别为第一审法院、中级法院和终审法院,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第一审法院由初级法院和行政法院组成。 B.中级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的上诉审法院

C.中级法院由刑事诉讼案件分庭以及审判其它案件的分庭组成。 D.只有终审法院是重大案件的第一审法院

5.澳门刑事诉讼程序分为普通诉讼程序和特别诉讼程序两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普通诉讼程序由侦查控诉、预审、审判、上诉、执行五个阶段构成 B.特别诉讼程序包括简易诉讼程序 C.特别诉讼程序包括最简易诉讼程序 D.特别诉讼程序包括调解程序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将香港岛割让,以及九龙半岛全部租与英国99年,到1997年期满。达成这一状况的条约文件包括()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拓展香港界址专条》 D.《天津条约》

2.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1972年11月8日,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有关将香港从殖民地名单上去的决议 B.1972年11月8日,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有关将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上去的决议。 C.1962年11月8日,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有关将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单上除去的决议。 D.1962年11月8日,第27届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有关将香港、澳门从殖民名单上除去的决议。

3.1583年,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自发选举成立自治机构“澳门议事会”对葡萄牙社区进行管理,内容包括() A选举商人代表负责与中国地方官府联络和交涉 B.管理市政卫生、市容等一般事务

C.与葡萄牙王室法官一同掌管葡人社区的治安 D.与葡萄牙王室法官一同掌管葡人社区的司法

4.对原有澳门的法规,《澳门基本法》规定:“除同本法相抵触或经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或其他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集体包括 A.澳门原有的法律 B.澳门原有的法令 C.澳门原有的行政法规

D.澳门原有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5.在香港新界地区,清末以来,《大清律例》规定的涉及传统社会伦常价值的财产、人身关系的律文,一直适用于香港的中国人,具体包括() A动产交易 B.选举 C.不动产交易 D.休妻

三、不定项选择

1.香港的行政机关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是决策层,主要有政务司、财政司、律政司。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各司的职责与港英政府时期相比没有变化

B.各司的职责与港英政府时期相比没有太大变化 C.各司的职责与港英政府时期相比有很大变化 D.各司的职责与港英政府时期相比没有关联

2.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实行高度自治,享有的权力包括() A.行政管理权 B.立法权 C.独立的司法权 D.司法终审权 3.立法会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立法会议员可由下列人员担任() A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 B.非中国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

C.在外国有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 D.有中国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D4.D5.D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 .AB 3 .ABCD 4 .ABCD 5 CD

三、不定项选择题 1.B 2 .ABCD 3 .ABC

第20篇:课后习题复习

课后习题复习

1、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

答:蒙汉人民情深似海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2、①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

“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答:白杨树高大挺秀,种植范围广,生命力强。他们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哪里安家。

②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3、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

成长起来。”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答:爸爸自己已经扎根新疆,献身新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白杨一样,迎着风沙,经受磨练,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4、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答:我发现了胚胎发育规律。首先我在梦中飞行,接着问老师引出我对人是怎么来的思考,然后我大胆猜想,最后发现胚胎发育规律。

5、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候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

的危险。”先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①他说出了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曲折事实。

②用幽默的方式安慰,表达出自己的自豪与不满。

6、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那里?

答:采用否定的方式,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表达了应有的礼貌,让孔君平无言以对。语言十分幽默。

7、《晏子使楚》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开头楚王想侮辱晏子,经过是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对答,结果是楚王尊重晏子了。这样文章思路清晰,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8、《再见了,亲人》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①开头是以祈使句开头,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切。

②中间先写事实在追忆往事,烘托出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③结尾以加强语气的反问句结尾,表达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

9、《桥》在文章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多处描写大雨和洪水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答:①设置悬念,结构新颖,悲壮结尾,令人心痛,使人感动。

②可以衬托出情况的紧急,突出老汉的沉着冷静。

10、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体会到的?

答:老汉是一个不徇私情的人。自己的儿子插队,但他毫不犹豫的把儿子揪出来,排在了后面。

11、廉颇、蔺相如、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武松、孙悟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答:廉颇:知错就改,热爱国家。蔺相如:顾全大局,热爱国家。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知人善用。周瑜:心胸狭窄,妒才忌能。鲁肃:忠厚守信。曹操:谨慎多疑。武松:豪爽,倔强,智勇双全。孙悟空:顽劣,勇敢。

12、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那么高兴?

答:接受军令后的保证书。因为周瑜以为诸葛亮跳进了自己设置的陷阱,沾沾自喜。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形容十分的高明。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13、小胖墩、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答:小胖墩:争强好胜,傻大黑粗,膀大腰粗。小嘎子:争强好胜,富有心计,勇敢机敏。

严监生:爱财如命,一毛不拔,守财奴,吝啬鬼。王熙凤: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炫耀特权,泼辣张狂。

14、老板、托德、刷子李分别有什么性格?

答:老板:见钱眼开,唯利是图。托德:见钱眼开,唯利是图,刻薄。

刷子李:技艺高超,信心十足。

15、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幅怎么奇丽的景色?

答: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16、为什么说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

答:“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做到“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能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这两者要辩证看待,整体理解,所以说颇耐人寻味。

17、你是怎么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的?

答:美丽不仅指德国沿街风景的美,还指德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精神境界的美。

长江三峡课后习题教案模板
《长江三峡课后习题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