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推动我市妇女创业就业的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03 19:38: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动我市妇女创业就业的调查

成爱蓉

创业就业是妇女生存发展的基本手段。广大妇女的创业发展,不仅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对减轻就业压力,提高妇女地位做出了积极贡献。近期,笔者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帮助创业女性积极应对挑战,顺利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要求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现状

我市总人口223万,女性人口110万,其中妇女劳动力54万,城镇在岗职工8.3万人,下岗女工4719人,占下岗总数的72.6%。下岗失业女性中,35岁以下的占15%,36至45岁之间的占45%,45岁以上的为40%,妇女失业与年龄结构成正比。农村妇女劳动力45万,从女农民就业的行业看,从事农业的有31.5万人,占70%;从事非农业的有13.5万人,占30.0%。从女农民就业的地域看,在本乡地域就业的有39.4万人,占87.6%;外出(离开本乡镇地域)就业的5.6万人,占12.4%,其中,就业于本市地域的有4.96万人,占外出的88.5%;到本市范围以外的有0.64万人,占外出的11.5%。全市有7.6万农村富余女劳动力不能实现充分就业。自主就业创业占就业妇女总数的6%,比例偏低,就业面窄。2009年前半年就业人数较年初下降1.3%,其主要原因: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增速变缓,在此背景下,我市部分外贸出口型企业由于对外依存度高,出现生产经营困难,影响部分职工就业;二是受国家煤炭安全生产政策影响,我市部分煤矿关停,使采矿业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较年初减少;三是部分化工企业由于原材料(煤炭)供应不足,部分生产线暂停生产,影响了职工就业,四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每年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返回家乡寻找就业机会,新增就业岗位不能满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制约着就业形势的好转。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促进全民创业就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等决策部署的实施,为女性创业就业提供了全新的基础和空间,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创业大潮,不仅创造了社会财富,提升了独立的经济能力,也日益显现出自身的价值和优势。

1、妇女创业就业的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各项措施。市妇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积极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和指导服务,为广大妇女构筑了更为广阔的创业就业平台。与此同时,妇女纷纷从家庭中解放出来,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投身创业大潮,以高昂的热情参与到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并获得了平等的权利和经济收入。社会环境优化、政策宽松、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女性创业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2、妇女创业的优势更加突出。调研中,接触到的创业女性,虽然年龄和文化层次不等,从事的行业不同,经营规模大小不一,但她们身上都拥有一些共同的品质:那就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勇于拼搏。以苏红萍、张小香、毕腊英等为代表的“五朵金花”现已发展成为“十朵金花”。市妇联把各县(市、区)的巾帼英雄组织成“巾帼创业报告团”深入各县(市、区)企业机关、市直各大中专学校进行演讲9场,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她们在回顾创业历程的时候,谈得最多的也是创业不能怕失败,认准目标就要锲而不舍、不懈追求。阳城桥枫瓷业有限公司乔香平,安排女劳力500余人,在金融危机中,不减员、不减薪,使广大的妇女干劲越来越大,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陵川县“鸡司令”郭国华困难面前不

低头,为陵川县养殖致富起带头;沁水县下岗女工高淑贞组织下岗工人建起了家政服务公司自创一条致富路。这些女能人、女强人、女企业家们用敢为人先的胆量,撑起了一片创业就业的蓝天。

3、妇女创业的领域更为广泛。长期以来,女性创业大都集中在三产服务业中的商贸、餐饮、服务业等。据调查,女性创业者年龄普遍较年轻,多数在35-50岁,35岁以下的占14%,50岁以上的占16%。如今,她们的创业已不再局限于传统领域,而是涉足到铸造、陶瓷、纺织服装加工、装饰装潢、养殖业、种植业、医药卫生、教育等行业,企业规模大小不同。一批女企业家、女能手、女致富带头人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活跃在民营经济领域。

4、创业带就业的效应更加彰显。一是妇女积极转变创业就业观念,由过去主要依靠政府安置向求职应聘、自谋职业等多种途径并存转变,女性自主创业的比例逐步提高。二是市妇联、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开展SYB、创业和技能培训,积极开发创业就业岗位,努力拓宽女性创业就业的新途径。同时,积极发挥妇联组织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与本地企业联系、外界联姻,转移劳动力,推荐安排下岗妇女2000余人。多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580期,培训妇女5万人次,全市35万名农村妇女接受了1-2门农科新技术,涌现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12名、“巾帼建功标兵”5名,省级优秀女企业家9名,市级优秀女企业家58名、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4300余名。

二、存在问题

1、传统观念阻碍了女性创业就业。一是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创业妇女往往被视作“女强人”或者“不安分的女人”,致使一些妇女思想保守、满足现状,宁愿在家相夫教子,也不愿抛头露面,外出创业;“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思想普遍存在,长期农村封闭的生活环境,使妇女对男子的依赖性较强,“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主动摆脱贫困的意识,不愿接受新生事物。二是畏难情绪严重,进取意识不强。在调查中,有近55%的妇女对自主创业存在着畏难情绪,思想保守,满足现状,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妇女担心投资不赚钱,害怕失败,依赖政府思想很浓。三是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歧视及繁重的家务负担影响着妇女创业就业。由于农村家庭中“男尊女卑”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妇女所承担的责任仅限于家庭,操持家务,尤其是农村中很多家庭,男劳力外出打工,家庭中老人的照顾,孩子的教育都由妇女承担,使广大妇女既没有创业的动力也没有创业的基础条件,创业就业的主动性和客观条件不足。四是女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缺乏创业的勇气和信心,但同时又对就业期望值过高,总想找稳定、舒适、待遇好的工作和风险小、收入高的单位,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对就业岗位定位不准。

2、素质偏低束缚了女性创业。接受调查的妇女大多学历不高,其中初中以下学历达90%,高中以上学历仅占10%。由于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一技之长成为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制约因素。部分妇女虽有创业的热情,但却受“致富无门路、增收无技术、生产经营没经验”的困扰,只能从事收入低、强度大的简单体力劳动;初始创业者,一味模仿别人的创业模式,投资仍放在传统项目上,致使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缺乏特色,层次上不去;部分创业有成的女企业家,满足于“小富即安”,缺乏当初的创业热情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工作默守陈规,主动创新不够,经营管理能力不足,自我提升意识不强,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3、项目选择和资金筹措制约了女性创业。好的创业项目是女性创业成功的首要因素,很多创业者感悟到创业之初很茫然,为了生存而创业,但一无技能,二无经验,只能边干边摸索,走了不少弯路,如果当时相关部门能给予创业项目方面的指导,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业的盲目性,提高成功率。资金瓶颈,则

一直是制约女性创业的突出问题。一是缺乏对政府扶持政策的了解,不能有效争取到相关的政策性资金。二是由于金融部门贷款门槛设置过高,抵押难、担保难、手续繁琐,很难办成。虽然“小额贷款”相对容易些,全国、省、市妇联都在做这项工作,但额度较低,对企业扩建或扩大产业规模来说作用不大。在资金短缺时,创业妇女首先想到的是向自己的亲戚、朋友、熟人借,较少争取政府政策和向银行借贷。

4、社会环境限制了女性创业就业。从外部环境看,当前金融危机尚未见底,部分企业受其影响濒临破产、倒闭,市场用工需求有所下降,使妇女的创业信心相对低落,女性就业难度进一步增加;从社会用工看,对妇女就业存在性别歧视。很多用工单位认为女性就业后要面临结婚、生育,很多时间将被家庭琐事所牵绊,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虽在设置用人条件时,无性别之分,但实际录用时则偏向于男性。从内部环境看,我市的创业环境近几年虽有了很大改善,但仍有一些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导致企业办证难、贷款难等,造成企业运行成本升高,错失发展良机。

三、对策及建议

为了统筹妇女就业和再就业,市妇联一是大力宣传妇女创业典型,用身边生活中的事例去激励广大妇女,使她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二是努力抓好培训,继续开展低学历妇女的学历提高和专项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妇女通过培训,学到多一门手艺,掌握一门技能,增强就业的信心,以更好更快地融入和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大潮中。三是积极开展“送法律、送科技、送卫生”三下乡活动,全面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增强妇女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动力,取得较好效果。今后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创业就业信心。首先,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观念,唤起广大妇女的主体意识,引导她们破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树立敢于拼搏,善于创业的新观念,鼓励妇女群众走出家庭,创新业、创大业;其次,要加大对女性创业典型、非公经济领域中的优秀女企业家的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对她们的了解和认同,增强妇女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为女性创业创造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要深入宣传党和政府关于促进创业就业、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真正使这些利民、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引导妇女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坚定信心,应对挑战,善于择“机”而借势扭转危情,敢于转“危”为难得的新“机”。

2、提升妇女素质,增强创业就业能力。一是加强观念引导,激励广大女性做“四自”新女性,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个人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能动性和独立性,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加强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妇女人群,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着力提升妇女的创业就业能力。面向尚未就业的妇女,给予必要、系统、全面的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使之尽快掌握一定的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能力;面向初始创业者,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帮助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效益;面向创业有成者,开办更多创业讲座及相关课程,邀请专家、教授前来授课,专门指导,进一步其经营管理水平,引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3、政府加强扶持,破解创业就业难题。一是各级政府要帮扶贫困妇女脱贫。解决特殊困难妇女群体就业和实际生活问题,是推进妇女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着重帮助低保户、困难户、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切实为她们解决生活实际困难。二是政策要倾斜。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关政策,对失业待业妇女在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各级政府要给予女性创业及女性非公经济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可以尝试设立妇女创业基金,为女性创业人员提供各种低息、贴息创业贷款等优惠措施,为发展前景好、信誉度高的女个体私营业主、

女企业家扩大生产规模提供贷款担保,解决融资困难,从根本上关心、支持她们创业和发展。三是加大调产力度,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为职工充分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4、拓宽各种渠道,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女性创业工作的领导,切实制定有利于妇女平等创业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对女工在特殊时期(产期、哺乳期等)产生的费用由用工企业负担改为由社会负担,扩大女性生育保险覆盖面,让更多的女性受益,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提高企业使用女工的积极性;管理服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行为,做到办事效率高,服务优质化,坚决杜绝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刁难甚至敲诈的现象;社会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改善创业就业服务,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消除对女性就业的歧视,依法维护女性的劳动权益;科技部门要送技术到农村,让更多的农村妇女掌握高科技种植养殖技术。各级妇联组织要解放思想,集思广益,创新工作思路,从当地妇女实际需求出发,搭建适合农村妇女就业工作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和就业领域,要充分履行职能,竭诚为广大妇女提供政策、融资、信息等服务,真心实意为妇女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为妇女创业就业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系市妇联主席)

多措并举 推动妇女创业就业

妇女创业就业

妇女就业创业建议

某市妇女创业就业培训调查与思考

完善我市妇女就业援助机制

完善我市妇女就业援助机制

镇江妇女创业就业思考

妇女创业就业情况调研

倾心服务 推动妇女创业发展

创业带动就业 推动经济发展

推动我市妇女创业就业的调查
《推动我市妇女创业就业的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妇女创业就业 我市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