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发布时间:2020-03-03 03:26: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内容摘要】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成为大家讨论、关注、实践的热点,而读书,讨论,练习和媒体的科学综合利用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阅读 讨论 练习媒体

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都在努力地实践着,探索着,努力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得主导与主体,预设与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老师的能力水平不同,理解角度不同,致使对理论、理念的理解有失偏颇。语文课堂上出现了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泛语文”活动和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下课后,认真反思一下,课堂缺少了语文味,感觉到学生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语文效率低下问题十分明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的重视。为此苏教版小语专家提出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主张,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发展满意”,这都是对有效语文课堂的诠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涉及的面是相当广泛的,笔者单从阅读方法有效性这一层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读”的有效性

“读”是阅读教学的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的方法。著名小语专家张田若指出:“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于永正老师可以说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有效阅读的大师,他对“读”有自己精辟的理解:“‘读’奥妙无穷,一切都在读中,读是再创造的过程,是把符号变为形象、场景的过程。语文教学抓住一个‘读’字什么都有了,离开一个‘读’字什么都没有了。”绝大多数情况,只要学生能阅读,都应该是有效的,只是阅读的效率有多高,值得思考。特别是小学生当阅历不够丰富,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阅读目的不够明确,阅读方法没有掌握,再加上老师仅仅把读当作是一种手段来运用,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的效率往往是不高的。怎样做才能提高读的效率呢?就一篇课文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强化初读

初读是学习一篇文章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独立体验文章的阶段,是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部分词语,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己提出问题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不能作为形式走过场,必须给足学生的时间,认真落实,没有三至五遍的认真阅读,学生是不可能对文章有较好的整体把握的,理解水平低的学生更是如此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我们的一些老师,为了追求课的完整,为了达到自己的预定目的,拼命地赶课,缩短了初读的时间,结果是没有前面的铺垫,后面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就不能落实到位,只能以老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致使课堂陷入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泥潭。

2、重视精读

《课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体要求。”这里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建立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的,所以,有了充分的初读,精读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牵一发动全身就成为可能,精读的目的也才能达到。

(1)把握“基调”,从读好每一句话做起

一般来说,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朗读时能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基调,就基本上掌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就能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较好的再现出来,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课文讲的是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两只鸟蛋的事,课文的基调是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萌发了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自然的热爱,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妈妈看见了,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如何读好这句话呢?① 可以引导学生轻读课文提问:“为什么说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小鸟(或小鸡)的孵化过程,老师此时可相机引导学生表达:“一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一只小鸟;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两只小鸟。”所以要爱护每一个鸟蛋。指导朗读“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②想象说话。以“假如现在你就是鸟妈妈,孩子丢了你会怎么样?”为题练习说话。来体会、想象鸟妈妈这会儿怎么“焦急不安”。指导朗读“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③再进行角色朗读。让学生做一回小男孩的“妈妈”,对小男孩说话。“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读出“妈妈”的语气。至此,学生在讨论、想象、说话中理解了句子,读好了句子。

(2)用好朗读的方法

朗读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范读、个别读、齐读、轮读、轻声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方法,各种朗读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要恰当合理,适合文体和教学的需要。这里就范读、个别读、齐读的方法来说明它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①范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个要求对我们的一些老师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既然是个性化的阅读,老师就不好范读了。在这里要科学地认识这个问题,学生年级高低、基础优劣、知识多寡、能力大小等各不相同,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灵活地运用范读这一形式。范读本身就是对学生“授之以法”,学生从老师的范读中受到启发、帮助和感染。于永正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是这样对自己说的:“要努力使自己的朗读具有艺术的魅力,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调、节奏、韵律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动听的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学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前范读,可帮助学生正音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分析重点词、句、段时范读,可以使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内涵;在学生读得不理想的时候范读,可以使学生在“愤悱”之时及时得到“启发”。特别是低年级,加强范读,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唱读的发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②个别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个别读的机会是很多的。其目的,有时是为了检查学生初读的情况,通过个别读,了解学生生字词的朗读和理解,长句的断句,段落内容的把握,已经理解的内容等情况;有时是为了加深理解,体验感受,切实地品味语言的韵味和情感,再如一年级下册中《两只鸟蛋》第一节的朗读。为了读好这一节,老师可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鸟蛋,分组让学生看一看,模一摸,亲身感受到鸟蛋小小的,白白的,凉凉的,滑滑的(体态语言辅助朗读),一种爱鸟蛋的感情油然而生,你能把这种爱鸟蛋的感情带入文中读出来吗?此时,采取指名个别朗读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有时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有时则是组织教学的需要,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

③齐读。齐读是经常运用的一种读书形式。它的目的有时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时是为了激发感情,有时是为了强化记忆,有时则是为了创造气氛等。但低年级朗读教学中齐读的运用必须要慎重,很容易造成学生一字一顿不动脑筋地拖腔拉调等唱读习惯。更有甚者,为齐读而齐读,齐读真的成了一种形式,成了一种无效的阅读教学活动。

3、科学评价

科学的评价是能否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保证。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读得好要表扬,读得不好也要表扬,表扬他的勇敢和自信,表扬他的声音响亮,表扬他某个词读得有味道。在这方面,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为我们作出榜样。他在教《三顾茅庐》卧龙岗景色一段,让一个学生站起来读书,结果,这个孩子读得结结巴巴,错了很多字,但孙老师即刻就表扬这个学生,表扬他的声音好听,将来能做播音员,如果能把文中的个别字读对就更好了,保护了孩子的自尊,保护了孩子的读书兴趣。而我们有些老师,在学生读完一段话,一篇文章后,不是找优点,而是找缺点,而且发动全体学生一起来找,找得学生心灰意冷,提不起兴趣。试想,这样的评价怎么能激起学生对朗读的热爱,对语文的热爱。由此可见,评价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于朗读的兴趣。

二、讨论的有效性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其中的合作、探究在语文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多以小组讨论形式为主。应该说讨论式的学习方式比传统的讲授式的学习方式多了一种交流的渠道,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进传统课堂教学的许多不足。就语文课程而言,更加注重的是感性的学习,注重体验、感悟、理解和应用,因而,语文学科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要注意有效性,不能盲目地滥用,占用有效的教学时间。那么,什么情况下语文课堂不适合应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呢? (1) 班级学生数较多的情况下不适合。班级学生基数较大,给老师的指导、分工造成问题,即使操作起来,也是很困难的,容易使小组讨论流于形式,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

(2) 新知识传授的初始阶段不适合。学习新知阶段,要遵循认知规律,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使之处于“愤悱”状态,提高研究问题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此时如果进行小组讨论,则是违反认知规律。

(3) 低年级学生不适合。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多处于感性状态,对于学习的方式方法很多方面都需要老师的认真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是由学生年龄特点决定的,如果盲目应用,讨论必然是无效的。

(4)体验、感悟性的问题不适合。如苏教版十册《广玉兰》一课,课文中描写了四种花型的美,每一种花型美在哪里?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还有像苏教版第六册《赶海》一课,课文中写到了许多赶海的趣事,它们趣在哪里?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我想,这些问题更适合让学生去朗读、品味、理解,而不是去讨论。

那么,什么情况下语文课堂适合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呢? (1)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适合讨论。

(2) 一个问题或一段话可以多元解读的适合讨论。 (3) 具有教育性、拓展性的问题适合讨论。

从以上方法的选择可以看出,学习方式的选择要尊重学科特点,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也就是学习方式的选择要超越方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超越方法,这种超越就是要心中真正有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在超越的基础上研究、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才能择善而得其法。

三、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大家知道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作为我们许多语文老师对于“语文素养”这样一个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从平时的语文教学来看,我们的老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这些要求开始重视,但远远不够。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

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例如《赶海》一课的第三段,写的是赶海过程中发生的趣事。我们有很多老师只是注重朗读,体验,品味,而忽略对其中语气词“嘿、哩、哎哟(ai’yo)、咦、哦、呢”的教学。这些语气词的使用恰恰烘托了赶海的“趣”,引导学生去掉这些词读读看,马上感觉就不一样了。教学时结合学生平时的积累,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语气词,紧接着进行迁移训练。

出示:

(1) ,怎么这么疼? (2) ,妈妈,中午吃什么? (3) ,三年级的同学真棒! (4) ,我成功了!

再如,教学《三借芭蕉扇》中,孙悟空大战牛魔王一段:“孙悟空请来了猪八戒,叫来了众神。”与“孙悟空叫来了猪八戒,请来了众神。”的比较来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

以上只是有效练习设计的两个小例子,教学中,老师只要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深入地挖掘和解读教材,在字、词、句、篇上下功夫,在听、说、读、写上做文章,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语文能力水平。

四、媒体使用的有效性

一段时间老生代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仍然在当今教坛占有一席之地,拒绝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我想,这里更多的不是拒绝,而是没有习得或没有条件习得。著名小语专家袁浩说得好:“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现代教育技术。在任何一个时代,科学的发展必然要带来一些新的传媒,这是时代发展的标志。我们要积极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率。”

与此相对的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多媒体运用的意识太强,走向了形式化,书本上的大段文字上了幻灯片,还有一些精美的文字变成了粗劣的图片,在学生眼前晃动,代替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体验、理解。实际上,画面只能作为理解语言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作为丰富语言内涵的全部。台湾小语专家苏兰老师说得好:“别让语言输给画面。”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任何脱离语言感悟、品味的画面欣赏都是肤浅的。更有甚者,部分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组织学生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看多媒体演示,造成了教学情境的过分晃动,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去品味、感悟语言,教学效率低下。这些都是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应当克服的。

新课程要求我们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一环,一些基本的语文教学原则和方法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应该遵守的。读书,讨论,练习和媒体使用等阅读教学方法也必须科学综合地加以利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讲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微

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低年级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