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试论韦庄归不归

发布时间:2020-03-03 22:59: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试论韦庄归不归

李敏孝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韦庄《菩萨蛮》

唐代杜陵原西南畔(今西安市航天管委会辖区),皂河从东南滚滚而来,至此拐了一个大弯,向北流去。一个韦姓的望族居住于此,河流拐弯处称作河曲(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这里就有了一个按居住人姓氏和地理特征命名的村庄——韦曲。时隔千载,家族兴衰,政治变故,满门犯抄,韦氏家族没留下任何历史遗迹,而在其近邻村庄,仍有韦氏后人繁衍生息。 《类编长安志》卷九云:“韦曲,在樊川。唐韦安石之别业,林泉花竹之胜境。”这里背依高原,前面是河水灌溉的良田,南望秦岭巍峨,北望渭水如带。春有百花飘香,夏有荷花满塘,初夏麦浪滚滚,深秋稻菽金黄,冬日雪花飞舞,堪称人间天堂,数朝京畿重地,达官贵人云集,岂有人不爱之理?

况且人对于家乡都是留有深厚的感情的,哪怕你走到天涯,也忘不了生你养你的家乡,家乡是人心中永远的牵挂。衣锦还乡者有之,落魄还乡者有之,叶落归根还乡者有之,但也有人的故乡成了他的伤心地,誓死永不还乡.家乡是美好的,自古重土难迁,对于都城附近的人更是这样,而长安诗人韦庄,离开家乡后,却多次说出了诸如“未老莫还乡”“白头誓不归”一类话,他真的不愿还乡吗,还是另有什么难言之隐?究其原因,试从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分析:

童年留给他饥寒交迫的记忆,遭人白眼的身世,战争留给自己心头的阴影和创伤,功名留给自己的打击和不快,婚姻留给自己的不幸和心酸,江南留给他无尽的诱惑与沉迷,都使他活着不愿回家乡,无脸回家乡,死后终未回家乡。 1.韦庄(约836~910),长安韦曲人,五代前蜀诗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虽为名门之后,少孤贫,无依靠,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他的祖父韦应物青年时代侍卫玄宗,生活不拘小节,豪横放荡,没有少得罪人。“或云韦应物乃韦后之族,凭恃恩私,作里中横。”(阮阅《诗话总龟·卷二十三纪实门》)韦后乱政后满门犯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落井下石有之,羡慕嫉妒者有之,出生于早已破落的大族之家,墙倒众人推是一种常情。

儿童见少生于客,奴仆骄多倨似兄。试望家田还自适,满畦秋水稻苗平。

——韦庄《虢州涧东村居作》

儿童欺生,奴仆欺主,只有望到自家的田地还有一种满足感,希望之感。 性为无机率,家因守道贫。若无诗自遣,谁奈寂寥春。

——韦庄《曲池作》

安贫乐道的生活,只有用诗歌来打发,寂寞的春天怎么熬得过去。但这样的生活还得过,有一个强烈的希望在鼓舞着他,那就是科举之路。

1 2.科举没考成,战争却来了。黄巢乱军进京,他只好逃亡,到洛阳以后仍惊魂未静,心有余悸,这一情景记录在他的《秦妇吟》中:“扶羸携幼竞相呼,上屋缘墙不知次。南邻走入北邻藏,东邻走向西邻避。北邻诸妇咸相凑,户外崩腾如走兽。轰轰混混乾坤动,万马雷声从地涌。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烟烘烔。日轮西下寒光白,上帝无言空脉脉。阴云晕气若重围,宦者流星如血色。紫气潜随帝座移,妖光暗射台星拆。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舞伎歌姬尽暗捐,婴儿稚女皆生弃。”

太平的日子不能过,只能提心吊胆的四处躲。家乡的亲人失散,房屋尽无,还有何牵挂留恋。

万里逢归雁,乡书忍泪封。吾身不自保,尔道各何从。性拙唯多蹇,家贫半为慵。只思溪影上,卧看玉华峰。

——韦庄《寄江南诸弟》

自身难保,却把家贫的原因归于懒惰。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为弟弟想一条出路。 满目墙匡春草深,伤时伤事更伤心。车轮马迹今何在,十二玉楼无处寻。

——韦庄《长安旧里》

墙里都是深深的春草,对时局的伤感不用言说,高头大马,亭台楼阁早已无处可寻。家败,家族不幸,心中伤悲,仇恨满胸。 家乡在记忆中是灰色的,“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红楼梦),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菩萨蛮》)洛阳是词人的第二故乡,因而他对洛阳有着深厚的感情。此词开头,即叠用“洛阳”二字,而且突出地把它放在句首,就是这种感情的表现。“洛阳才子”是词人自指,因为他的成名之作《秦妇吟》就是在洛阳写的,并获得了“秦妇吟秀才”的美誉。

青龙夭矫盘双阙,丹凤褵褷隔九重。万古行人离别地,不堪吟罢夕阳钟。

——韦庄《灞陵道中作》

在灞河折柳送行之地,怎么能饮尽酒杯里的深情。他是不忍心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离开朋友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还得离开。

来时旧里人谁在,别后沧波路几迷。江畔玉楼多美酒,仲宣怀土莫凄凄。

——韦庄《江上逢故人》

家乡的父老还有几人健在,路上遭遇有多少,有没就在此,你就是还念家乡,也不必心中悲伤。

在洛阳时间不长,不久又避战乱去到江南,天祐四年(907),朱温篡唐。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直至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3.韦庄才敏过人,努力学习,但无人提携。多次考试不中。乾符五年(878),长安应试不利,广明元年(880)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

2 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深受三重打击,功名未成,遭遇战乱,亲人失散,迁居洛阳。景福二年(893)五十八岁,不幸的是这次他又落榜了。直到乾宁元年(894)65岁时终于得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草诏”的校书郎,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功名难求,仕途不顺,在这里就会令人心情低沉郁闷,所以不愿还乡人们就能理解了。

千蹄万毂一枝芳,要路无媒果自伤。题柱未期归蜀国,曳裾何处谒吴王。 马嘶春陌金羁闹,鸟睡花林绣羽香。酒薄恨浓消不得,却将惆怅问支郎。

——韦庄《下第题青龙寺僧房》

没有一个引荐人,考试失利,回归蜀国,就是白酒也消除不了没有考中的遗憾感伤。

4.“庄有美姬善文翰,高祖托以教宫人为词,强夺去,庄作《谒金门》辞忆之。姬闻之不食而死。”(清·吴任臣《十国春秋》)“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唐崔郊《赠婢诗》)的怨愤之情表露无余。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韦庄《谒金门》

在美好的春天,诗人肝肠寸断,只能空相思,不忍心看以前的书信,怕引起更大的悲伤。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韦庄《女冠子》

这首词就写出了对爱妻的深切思念。虽思念却不能相见,在梦中爱妻的音容笑貌宛然在眼前,

六七年来春又秋,也同欢笑也同愁。才闻及第心先喜,试说求婚泪便流。 几为妒来频敛黛,每思闲事不梳头。如今悔恨将何益,肠断千休与万休。

——韦庄《悔恨》

高中皇榜的事情还没洗几天,一个晴天霹雳就迎头打来,高祖巧借名目夺妻,敢怒而不敢言,

夺妻之辱怎么说也是丢人现眼的丑事。 几时携手入长安,信马兰台笑靥还。双宿汉宫难寂寞,仙居见弃恋尘凡。

——韦庄《浣溪沙》

3 这首诗道出了回家的心愿,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夫妻双双把家还。 韦庄诗《韦曲》:“满耳莺声满眼花,布衣藜杖是生涯。时人若要知名姓,韦曲西头第一家。”稍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村头的房屋一般都是在新庄基地盖的房子,时间不会很久,或许就是年老后盖的一个茅屋草舍。一点都不张扬,很低调,连名姓都不愿告诉人,拄着拐杖,不敢仰头,灰溜溜的样子,大约都是这件丢人事引起的,他丝毫都不张扬。

5.江南有无尽的诱惑,美好的新奇的事物,吸引着他,割舍不开。从韦庄的词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因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对江南的赞美,对江南的眷念;江南女子的可爱,在对江南美景的沉醉中写出人生的惆怅。“人人尽说”,是否也包含了作者本人的意思,不可而知,苏东坡用“人道是„„”的句式巧妙的把自己排除在外,而韦庄词中的“尽”字,却是可以包含了一切人的,作者也不例外,想必这也是他真实的心理写照。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韦庄《菩萨蛮》

满楼的红衣少女,是多情的诗人难以招架,无法摆脱,坠入花丛,发誓不归。

他乡千般好,哪如故乡亲,在韦庄的内心深处,故乡是留有一个重要位置的。 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客肠。外地见花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凉。

——韦庄《思归》

琴声、暖东、鲜花,却引起了诗人的凄凉之感,不是风光不美,只因身在异乡,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异国清明节,空江寂寞春。声声林上鸟,唤我北归秦。

——韦庄《遣兴》

连鸟儿都呼唤诗人回归秦地,鸟语人不知,只是心中猜,实际就是内心深处的意思,附会到鸟的叫声上。

感情上不愿回故乡,骨子里时时思故乡,事实上终未回故乡。韦庄并非无意郎,怎肯终生留异乡。江南美女虽可爱,关中大地更向往。不归是浅层次的情感关照,回乡是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未归是生不由己的无奈之举。说到底,韦庄还是深爱自己的家乡的,深爱这片热土,深爱家乡父老,这里有祖先千年的尸骨,有代代人用汗水浇灌的土地,荒原上有烧不尽的野草,村庄里有繁衍不息子孙,

4 韦庄人不归,尸骨不归,魂也会荣归故里,守望家乡。

2014年4月18日

5

七十衣帛食肉

布衣: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馀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蔬食:粗食,以草菜为食。 纨绔子弟:《汉书·叙传上》:“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裤之间,非其好也。”纨裤:细绢裤。衣着华美的年轻人。旧时指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对这句话的注释为:“五亩之宅,一夫所受,二亩半在田,二亩半在邑。田中不得有木,恐妨五谷,故于墙下植桑以供蚕事。五十始衰,非帛不暖,未五十者不得衣也。畜,养也。时,谓孕子之时,如孟春牺牲毋用牝之类也。七十非肉不饱,未七十者不得食也。” 《孟子.尽心上》:“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盐铁论·孝养第二十五》:“八十曰耋,七十曰耄。耄,食非肉不饱,衣非帛不暖。”《

晚归不归检讨书

晚归不归认定办法

韦庄诗词

晚归及夜不归寝通知

菩萨蛮韦庄

菩萨蛮·韦庄

大学生不归晚归情况分析报告(十月份)

《七夜雪》读后感:七夜雪落尽,伊人归不归

《七夜雪》读后感:七夜雪落尽,伊人归不归

韦庄_《菩萨蛮》教案

试论韦庄归不归
《试论韦庄归不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