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懂世界的第一本书》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17:26: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经济视角下的近代史

——读《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笔记

杨立博①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作者为王伟,由南方出版社出版,最后一版为2011年3月第一版。

本书书名是《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标题党的夸张手法颇让人看不惯,难道以前就没有一个人看得懂世界格局吗?肯定不是,况且作者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但是我认为本书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当然,除了这个名字。

首先,作者讲明了“格局”这一概念。格局,通俗来讲就是一个静态分布范围,例如张三在东边;西边是有李四控制的等等。但是中国以前许多战略家向来都不讲“格局”,而是说“天下大势”。我想,如过要现在的人对自己近几年感受加一个关键词的话,那就是“变”。这个势,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有蓄有发的,有过去有未来的进程。世间万事,知其所来,方能知其所往。我们看到的只是进程中的一瞬。要想对当代的国际格局进行研究并加以分析,并用来进行合理的预期和规划,就必须先了解历史。历史的发展不会重复,但会惊人的相似。要想低限度的展开对战略问题的探讨,而至少需要两样东西:一是逻辑,二就是历史。因此,言势必先言史,当历史的脉络被理清时,格局也就形成了。

第二,作者提出了一个让我心下赞叹的观点:经济,才是世界的关键。按照作者的观点,形成今日世界格局的背后动力,一言以蔽之,就是经济。政治的背后是经济,军事的背后也是经济,政治、军事都只是服务于经济目的手段。已经有很长时间,我们习惯于一种说法:西方列强在世界各地侵略靠的是工业的发达和坚船利炮,只是到了20世纪下半叶,列强才从军事征服改变为经济侵略了。但是本书用富有说服力的分析和综合论述告诉读者,几百年来,无论是列强之间的争霸,还是列强对第三世界的侵略,从来都是从经济着眼的。所有那些坚船利炮的背后,都有着一本经济账。

美国在今天的霸权说到底就是经济霸权。而就是因为他们都是极端务实的,彻头彻尾的经济动物,列强们才能在地球的大餐桌上开怀想用这么多年。而很多盲目被人崇拜的诸如人权理论、自由言论、市场经济等等,其实和列强们的航空母舰或导弹潜艇一样,都只是为他们的经济霸权服务的工具而已。第三世界的人民经常愤怒责问西方列强,为什么你们要在某些问题(例如人权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其实列强们从来都只有一种标准——那就是为他们的自身经济利益。为了这个利益,其他任何东西都可以朝秦暮楚云雨翻覆。

第三,作者的观点揭示了或者说支持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历史是会重演的”两个道理。历史的发展就像普朗克常量中的不确定光子,说不出来它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但是它总会发生,就像一次意外,一个偶然。但就是这一个一个的偶然,构成了大历史的必然。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以时间为引线,串连在一起,象蝴蝶效应一般,彼此影响,互为因果。比如今天的经济危机,想要说清楚它的成因至少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如果要正本清源,那就要追溯到几百年以前,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开端时期。那么反过来说,要是我们了解了这几百年的历史,那现在的几个主要国家出于什么地位也就一目了然了。

基于人性与生俱来的“理性不足”认识,说到底就是从人不能理性地控制欲望以及不会在前人甚至自己身上取教训的劣根性上来看,历史的重演是必然。人类的发展,飞跃性的理性进步就只有寥寥几个时间节点,其它时间都在原地傻

乎乎地打转甚至堕落退步。此话可能有失偏颇,但是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未可考的三皇五帝开始,我们已经有了5000多年的历史;从资产阶级革命算起,我们的历史也有三百年了;即便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也有63年了。如此漫长的时间跨度,却找不出多少“新鲜事”。所谓的新故事只不过是再旧模版上套上几个特定条件而已。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分析历史,把那些“新鲜事”整得“不新鲜了”,就能发现很多很多历史事件其实是“有血亲”的、“似曾相识”的。

第四,作者把本书控制在了一个合理的时代背景下,选择了一个恰当的叙述对象。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世界是美国主导的,把美国作为整本书的第一主人公有利于解释清楚很多问题。而美国,说到底是英国的私生子,是有着直系的血缘关系的,有着很强的传承性。两国的发展轨迹也是可以互为参照的,现在美国决策层的许多行事方式,和当年的英国几乎如出一辙。工业革命前后较为稳定的世界格局就是由英国主导的,但比起现在的美国,当时的英国政治、经济运行结构更简单,更容易看清楚也更容易分析,因此本书先从英国开始说起。

讲完了我对本书作者观点的基本认识,现在再来梳理作者的行文。第一部分基本为引子,主要提出了一个“资本兔子”的经济定律,十分有意思,下面我会详述。

打个比方,有一只叫“资本”的兔子,这只兔子的胃口超好,有多少草都能一次吃进去,而且生长迅速,理论上说没有极限,越吃个头越大,而个头越大,就需要吃更多的草,然而现实世界上的草地是有限的,而同时“资本兔子”则不止一只……

自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英国逐步建立起来了一套完善的公共借贷制度,也就是公债发行制度。这个东西可真是好得不得了,它使得政府在税收以外又有了一个新的财政来源,而这个来源比税收要广得多。而因为其低风险性和投资性,民众更愿意接受债券而非税收。这样,到19世纪初英国占欧洲债券宗发行额的四分之三还多,可以说英法七年战争英国是拿着大半个欧洲的钱在和对手打仗。西班牙等大老粗以及荷兰等小总量国家自然回到弱者地位了。

同样,一个现象的背后一定是有其历史本源的,之所以英国能形成甩开其他老牌封建帝国的格局也是由其历史原因的。但这个理由说出来似乎很滑稽:那就是源于一个好大喜功要“重建祖先雄风”的亨利八世国王,他被迫出手了刚刚从修道院里没收来的巨额教产,而正是因为亨利八世轻易的用去了这笔财富,导致了英王室失去了一个建立绝对权力的机会。因此,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英王室的权利是有限的,有限就有限在:就是国王也不能赖账。巧的是,这又为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买下了伏笔。历史规律就是如此——新的体制往往诞生于旧体制最薄弱的地方。

同时期的法国,相对英国来说,王权的权力则强势的多。特别是“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政治学课程上,我们也了解到了,“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很显然路易十四的境界也不怎么高。他屡屡运用自己手中权力,失信于民——没有体制约束的权力不被所有者滥用是很难的。官方的赖账,严重破坏了政府的信誉,使得政府债券的吸金能变得很孱弱,反过来,就是法国财政过分依赖税收。而过重的税负,除了破坏了国内正常的经济运行,也加重了人民的不满……

这种实力的对比,说白了就是资本主义对比封建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因此,封建主义被取代是历史的必然。

顺便说一下,英法战争中法国的失败,使得路易十五不但没有如愿拿到欧洲霸权和北美殖民地,反而被迫割让了整个加拿大,同时耗光了国库,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又因为海外殖民地的减少,使得国内矛盾缺少转嫁的空间,各种问题积重难返之下,法国开始了长达10年的惨烈的大革命,而那时又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因此法国在和英国的竞争中始终慢了半拍。而英国也并非没有损失,为了转嫁损失,英国随之加重了对北美殖民地的税收和倾销。而这也是有代价的,13年后的1775年4月18日,殖民地的人民终于不堪重负奋起反抗,北美独立战争就此爆发,并产生了一个新的国家——美国。

权利(Rights)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作为一个清醒的公民,应该明白自己的权利,大胆地使用自的权利,当权利被侵害、被掠夺的时候,应该奋起反抗。面对庞大的国家怪兽时,不能坐等;面对“吃人的”资本兔子是也是一样。最开始,兔子先吃窝边草,这样最省事。15世纪初时的英国资本家们可谓是尽职尽责地上演了剥削者这一角色。拼命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拼命压低工人的工资待遇,而根据利益=收入—成本的简单计算公式,工人工资当然包括在成本中,这样就导致了越买不起东西东西越贵的恶性循环现象。工人忍无可忍,反抗就产生了,从小规模的罢工直到著名的宪章运动。显然,窝边草不能吃了,于是殖民地的草就难逃一吃。宪章运动的直接产物就是鸦片战争。所以说英国工人待遇的改善并非源于“资本家发善心”,而是以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灾难为代价换来的。

很简单的道理,事物发展到达顶峰后,衰落就是必然。“日不落”之后的历史就是一部“群雄起而攻秦”的历史。美国崛起了。

美国的崛起,说起来是十分“不负责任的”,他完全不顾及“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谊”以及和“亚非拉国家的传统友谊”。先从背叛不列颠开始,从弱者身上吸血,搞赢者通吃,进行了侵略的体制创新,做成了他自己的超级大生意。其实说到底,美国的独立和什么“正义必胜”、“自由万岁” 压根没关系,美国就是英法斗争的产物,西班牙等也在其中参合。英国无力挽回所以才放手美国。而成立后的美国很快调整了自己的角色,从一个被侵略者转为剥削者。对了,如果问为什么华盛顿没有像拿破仑和袁世凯一样把自己摇身一变成为“华盛顿一世”。我认为和他本身的品质没什么关系,因为当时的美国不同于法国和中国,虽然独立了,它的内部还是有两股政治经济实力相差不大的集体。指的就是北方的资本家和南方的农场主,也就是说正是因为美国独有的“二元经济”存在,才没有上演封建建立的闹剧。而这位美国赢取了时间。

同时期的法国,正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美国却已经拿着刀叉悄悄挤上列强瓜分世界的大餐桌。当然,圆滑的态度是他没有被老牌资本主义帝国干掉,因为他提出了:利益均沾。这样,美国就和列强们一起欢笑着分食弱者,并在世界各个角落部下了许多“闲棋冷子”连美国人都没有想到,这些棋子日后发挥了多么大的威力。

南北战争之后,

《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读后感

书后感

读书后感

读书后感

读书后感

读书后感

读书后感

读书后感

倡议书后感

读一本书后感

《读懂世界的第一本书》后感
《《读懂世界的第一本书》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