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0:49: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重阳节的传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宜阳县香鹿山镇官庄小学 周巧仙

教材分析:

《重阳节的传说》是一篇民间传说,也是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讲的是古时候,汝河有个名叫桓景的人,在经历瘟疫肆虐、家破人亡的痛楚之后,决心拜师学艺,在历经艰险学有所成后铲除了瘟魔的故事,赞扬了桓景为民除害的精神。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来理解。教学时,我主要侧重抓住重点语段、重点词句,以读促悟来理解课文。 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如今的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有部分学生知道重阳节的一些习俗,但几乎没有人知道重阳节的传说。学生喜欢传说故事,学习的兴趣浓厚。课文很好理解。课前要布置学生收集与重阳节有关的诗句和资料,了解重阳节的习俗。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精神明白道理。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重阳节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抓住课文中重点部分、重点语段仔细体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桓景为民除害的精神品质。

3、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都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重阳节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抓住课文重点语段、重点词语深入理解感悟。 教学难点:

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第五单元学习了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现在我们一起配乐朗诵一下。(出示课件)

师:孩子们发现了吗,这首古诗和哪个节日有关呢?(重阳节)

师:上节课,我们对重阳节的传说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继续走进课文,去聆听那动人的传说。(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我来考考大家。(出示课件) 师:我们还知道了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讲述了桓景为了百姓,历尽艰辛拜师学艺,斩妖除魔为民除害的故事。)

二、细读感悟,体会精神。

(一)课件出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桓景是怎样拜师学艺的?请用“——”画出相关语句。

、桓景是怎样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请用 “~~~”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学习第一部分桓景拜师学艺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句子1: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A: 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蹚(tāng)过了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见到了费长房。

B:从这些不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历尽艰辛、执着追求)板书 C:你能读出感受,谁来试试

D:指导朗读:是一座山吗?(不是)从哪里知道的?(一座又一座„„„„)除了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还趟过了一条又一条的河,多不容易呀。谁来读读? E:桓景在路上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可能会遇到野兽,有生命危险;他的干粮吃完了,鞋磨破了,他挨饿受冻。山路很危险,有几次夜里赶路他差点摔下山崖•) •F:指导引读:遇到这么多困难,他为什么仍不放弃(出示课件)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感受桓景为民除害的决心异常坚定。) G:瘟魔拆散了一个个快乐、和睦的家庭,桓景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他的心情怎么样,他会想些什么? (桓景很难过。他想一定要为家人报仇。

桓景很伤心。他想一定要除掉瘟魔,不要让瘟魔再害人了。

桓景看到家人死去,伤心得都哭了。他想,不管有多困难,一定要学好武艺,杀死瘟魔。)

H:就是这种一定要斩妖除魔的信念支撑着桓景,他排除万难去拜师学艺,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I、桓景见到了费长房时,他会是什么样子的?(衣服和鞋子都破了,身上可能还有伤,桓景一定又黑又瘦•) •J、如果你是费长房,你会说什么?

句子2: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就一了身好武艺。

过度:桓景的真诚打动了费长房,费长房收下了桓景这个徒弟,而桓景又是怎么做的呢?) A:出示句子

B: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他很勤奋)

C: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每天勤学苦练)-------板书

D:指导展开想象,桓景每天都是怎样练习的,能否把桓景怎样勤学苦练的补充具体?(每天,天不亮,他就————;每晚,夜已深,桓景还———。练武摔伤了胳膊,他———;摔疼了腿,他————„„) E:指导朗读。

F:指导学生理解“终于”一词(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并引导学生造句.J、小结:桓景为了拜师学艺历尽千辛,终于见到了费长房。为了能练就一身武艺他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武艺。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 学习第二部分铲除瘟魔、为民除害

A、(桓景练就了一身武艺后,师父让他去铲除瘟魔,告诉他应该怎样做的呢?(找出句子:“你赶紧回家,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然后再去斩妖除魔。”)先••然后••表示次序,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B、到了瘟魔出来的那天,桓景先做了哪些工作?请孩子们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下来。(第六自然段) 同学们找到了吗?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C、桓景做好了除魔前的准备,可是瘟魔对此浑然不知,他气焰嚣张的来了。谁来读一读?(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 向山上冲去。)

同学们,你发现这是一个怎样的瘟魔?(恐怖 态度狂傲 凶恶 凶神恶煞 来势汹汹 )

指导朗读:同桌两个小伙伴比比,看谁更能读出瘟魔的嚣张、厉害 谁来展示读。

一起读出瘟魔的凶神恶煞。

D:可是没想到,瘟魔刚到山脚下,(接读句子,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

同学们现在知道茱萸叶和菊花酒的作用了吧,文章在开始并未告诉我们他们有什么用,直到这里,才交代出他们的用途,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做前后照应。 E:瘟魔是如此厉害,我们真替桓景捏了一把汗啊,他会与瘟魔展开一场怎样的搏斗呢?

指导学生交流汇报,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师:面对这如此凶猛的瘟魔,桓景毫不退缩,你感觉到桓景怎样?(勇敢)谁来读出它的勇敢?勇敢的桓景••女孩子齐读。

请孩子们仔细看图,你从桓景的脸上看到了怎么样的表情?(愤怒)是啊!想到死去的妻子,想到死去的父母还有死去的乡亲 桓景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让我们读出他的愤怒。愤怒的桓景••男孩子接着读

让我们再一起读最后一句话,看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武艺高强,一心想杀死瘟魔•) •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神勇。

孩子们读得太精彩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可以吗?好,老师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生读第三句。

三、总结升华,领悟中心。

小结板书:桓景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板书:斩妖除魔、为民除害)课文学到这里,你喜欢桓景吗?说说为什么?最好用上“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总结课文完成板书(板书:毫不畏惧)

四、拓展延伸,人文教育。

1出示: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_____ 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_____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2、补充资料: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重阳节那一天我们在家里又可以为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些什么呢?(做家务、聊天、逛街、做礼物„„)

3、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猜一猜”。

五、布置作业,复述故事。

请同学们把重阳节的传说讲给家长或别的小朋友听,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个重阳节的传说,让更多人来记住桓景这个人。 板书设计

29、重阳节的传说

斩妖除魔、为民除害

(毫不畏惧) 纪念

桓景拜师学艺

(历尽艰辛、勤学苦练)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29、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29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重阳节传说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