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析拜伦《唐璜》

发布时间:2020-03-04 02:00: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析拜伦《唐璜》

作者简介: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22.-1824.4.19.),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内容概要:

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

简略谈到了唐璜的幼年生活环境,然后从唐璜受少妇朱丽亚勾引、被她的伯爵丈夫带人搜查她的卧室开始,跟着写一连串丰富多彩的历程:像出海远行遇险,被海盗的女儿海黛救起,到了基克拉迪岛上,二人展开热恋,诗歌赞颂了他们牧歌式的爱情。二人的恋情不受海黛的父亲的祝福,他将唐璜作为奴隶卖到伊斯坦布尔,机缘巧合,唐璜穿女装混入了吧土耳其苏丹后宫。后来参加伊斯迈战役,从哥萨克骑兵刀下救出了小姑娘莱拉。受俄国女皇宠幸,被派为使节去英国,抵达英国后发生了各种奇遇.....

个人体会:与莫里哀的《唐璜》相比

中学时期就听说了《唐璜》,当时它是作为拜伦的代表作品提出的,一直没有去看。直到学了外国文学史这门课程,才了解到它原来是首叙事长诗,它以社会讽刺为基调,约16000行,共16章,虽然没有完成,但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广阔的生活容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曾被歌德称为“绝顶天才之作”。

文学史上能与作者一起流芳百世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们记起某位作家的伟大时,作家笔下的人物也同时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千百年来,一颗颗闪耀文学星空的巨星,为我们留下了妇孺皆知的人物形象。有的成为作家所在民族的精神象征;有的越过国界,成为世界的共同的财富,唐璜就是其中的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中,通过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神话、传说而“出名”的,可以说占了大多数。关于唐璜,和堂·吉诃德一样他是西班牙奉献给世界文学宝库的礼物。他们在西班牙的知名度就像我们能随口说出的三国人物和水浒英雄,为所有的人所喜爱和津津乐道。莫里哀和莫扎特就曾将他分别写进过喜剧和歌剧。

唐璜作为莫里哀笔下的人物,极富个性,是传统的唐璜形象:玩弄女性,没有道德观念的花花公子。他是个无视神灵、上天、魔鬼的人,这在当时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下是非常难得的。莫里哀利用唐璜这个形象表现了法国17世纪的没落贵族的希望与勇气,这或许是所有年代所有国度的没落人士骨子里常常具备的。唐璜不为吸引女人而吸引女人,他是为了消磨时间。爱情只不过是小菜一碟;他玩弄女性就像一日三餐那样平常,爱情的魅力对他来说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一个手段,不过是能力的证明和打赌的工具。他更注重过程。生活了的、经历了的、存在了的,就是他所乐于追求的,体现一种存在主义的生活哲理。唐璜,作为人的神话,替代了宗教上帝的神话。他对生活的欲望,现世享受的热爱,对生命和时间的把握使得他超越了死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丝毫不畏惧死亡。他就像普罗米修斯敢于向上帝盗火一样,在他花花公子那放荡不羁的爱情生活方式背后,处处彰显着他向往自由、不信鬼神的叛逆精神。

我们可以在嬉笑怒骂和悲愤震撼中重新认识唐璜的“人性”——也可能是每个人的潜在的“人性”。

拜伦笔下的唐璜善良,有正义感,多情但不滥情。中世纪那个以干坏事为荣、敢于嘲笑上天的花花公子形象在拜伦的长诗里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风度翩翩、纯洁无邪的青年形象。每次爱情的来临都会使唐璜全身心地投入,对他产生极大的影响。他每遇到一个女性,都给他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和震荡。拜伦用很长的篇幅来介绍每一位与唐璜不期而遇的女性。不同于拜伦其他诗歌中的英雄人物,作者无意将唐璜塑造成“拜伦式的英雄”,他与唐娜·朱丽亚发生性关系,被她丈夫捉奸在家,仓皇出逃即可体现。唐璜热情、勇敢、拒绝虚伪的道德信条。在面临饿死的危险时,他拒绝吃被打死的人。在士兵中间,只有他表现出对一个土耳其小姑娘的命运真正的关心。他没有忧郁绝望的天性,但也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他的爱情故事大多是对上流社会虚伪道德的讽刺,而他和海盗女儿海蒂的经历,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理想。大多数人认为拜伦笔下的唐璜与传统的唐璜相比,“除了他的姓氏以及西班牙的出身外,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事实上拜伦的《唐璜》是与众不同的,拜伦借此表达出了个人心中的真情实感。

作为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拜伦敢于正视现实,勇于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直指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中残存的封建因素。作品同时还揭露了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

诗歌中的情节发生在18世纪末,但是描绘的却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现实生活。诗人是用过去的革命经验和当时的现实相比,鞭挞了“神圣同盟”和欧洲反动势力,号召人民争取自由、打倒暴君。诗歌对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讽刺。英国统治阶级夸耀“自由”和“权利”,但是唐璜初次来到伦敦,就遭到了强盗的袭击。

因讽刺的需要,主人公唐璜显得行动多于思想,诗歌的叙事者则承担起了思考和评论的重任。二者一个天真,一个世故;一个行动,一个旁观而冷言冷语。故事之中或故事之外不断出现的议论、感慨、回忆、憧憬,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叙事者大量的富有抒情性议论,充满哲理和深刻的思想,以及淋漓尽致的嘲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作品不仅揭露现实真实深刻,而且想像丰富奇特。它描写的风暴、沉舟、战火的场景等,十分精彩。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抒情描写非常出色。

拜伦善于用各种诗体创作,语言幽默洗练,写诗以18世纪的蒲伯为师,而蒲伯就善于用一种干净、机智的口语入诗,拜伦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还将意大利八行体——每行八音节,脚韵安排是ab ab ab cc,改造成每行十个音节。这种形式适应口语风格,能做到庄谐并陈,伸缩自如,为诗歌添色不少。

选段:

110

一九四 “爱情对男子不过是身外之物, 对女人却是整个生命;男人可以

献身宫廷,军营,教堂,海船,市场, 有剑和袍,财富和光荣不断更替; 骄傲,声名,雄图,充满了他的心, 更有谁能永远占有他的记忆?

男人门路很多,但女人只有一法: 那就是爱了再爱,然后再受惩罚。

一九五

“还有多少欢娱和荣华等待你, 还有多少人,要爱你,并使你钟情; 我这一生是完了,只剩下余年 来把耻辱和悲哀埋进我深心! 然而我宁可忍受这一切,而不愿 弃绝我这依旧沸腾着的热情;

呵,永别了,请原谅我,爱我吧——不, 这字眼已经没有意义,我很清楚。

参考资料:

1.(法)莫里哀

《莫里哀喜剧》

湖南人民出版社; 2.(英)拜伦

《唐璜》(上、下)

人民文学出版社 3.朱维之,赵沣,崔宝衡,王立新主编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版社

4.童庆炳主编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5.网络资源:百度文库、豆瓣网

南开大学出

浅析拜伦《唐璜》

唐璜读后感

《唐璜》读后感

唐璜 读书笔记

唐璜读后感

乔治.拜伦

拜伦经典名言

读《拜伦传》有感

璜土社会实践

拜伦作者 作品 内容 思想 艺术

浅析拜伦《唐璜》
《浅析拜伦《唐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