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为学》同步练习冀教版

发布时间:2020-03-01 16:44: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为学

第一部分:

1、填空:《为学》选自 ,作者是 。

2、给加点字注音:

不逮人也(

) 久而不怠(

) 子何恃而往(

) 一瓶一钵(

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蜀这鄙有二僧(鄙: )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恃: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犹: ) 西蜀之去南海(去: )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 )

4、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5、辨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所表示的语气: ⑴天下事有难易乎 ⑵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⑶吾欲之南海,何如⑷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6、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去:一狼径去( ) 西蜀之去南海( )⑵明年:越明年( ) 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 )

7、本文写蜀鄙二僧时,用“贫”“富”二字,旨在从 角度论证本文的论点。同时,“贫”“富”强调了二僧具备的 截然不同。

第二部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 贫者语于富者曰( )

9、选文第一段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10、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什么不同?

11、第一段交代了所讲故事的

12、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3、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14、贫富二僧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15、“从天下不有难易乎”到“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是什么关系(

)A、从一般之事到个别之事

B、从具体之事到抽象之事

用心

爱心

专心

D、从一般之事到一般之事 用心

爱心

专心

2 C、从具体之事到具体之事

《为学》答案

1、略

2、略

3、边境;到;凭借;尚且;相距;难道

4、我天资昏昧,赶不上别人;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既然这样,那么,对天资愚笨才能平庸和天资聪明才能卓越的人的任用,怎么能永远不变呢?

5、⑴表疑问语气⑵表肯定语气⑶表询问语气⑷表反问语气

6、⑴离开;距离⑵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

7、物质条件不起决定作用;物质条件

8、雇船;从;告诉

9、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意在说明事在人为的道理。

10、第一次是疑问的语气,第二次是鄙视的语气

11、时间;地点

12、为开篇的论点提供依据。

13、总结全文,是全文的结论。

14、说明了在困难面前,物质条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重要的是主观的努力。

15、A

用心

爱心

专心 3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无答案)鄂教版

冀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22课

七年级语文下册 12《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我的长生果同步练习河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白居易诗二首》教案 沪教版

第22课为学[定稿]

冀教版七年级英语试题(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智子疑邻》同步练习1 人教新课标版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根》word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白居易诗二首》教案 上海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为学》同步练习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为学》同步练习冀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