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代制酒

发布时间:2020-03-02 06:37: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古代制酒

篇1:中国古代酒名摘录

中国古代酒名摘录

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情。

桑落酒:不知桑落酒,今岁谁与倾。色比凉浆犹嫩,香同甘露永春。十千提携一斗,远

新丰酒: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丰。新丰有酒为我饮,消取故园伤别情。心断新丰酒,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菊花酒:他乡共酌金菊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今日登高樽酒里,金菊清香满手传。

茱萸酒:茱萸酒法大家同,好是盛来白碗中。暖腹辟恶消百病,延年胜过枸杞羹。

竹叶青:金盆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后始颠狂,一颠一狂多意气。

蓝尾酒: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李白醉去无醉客,可怜神采吊残阳。

松醪酒:松醪酒好昭潭静,闲过中流一吊君。十分满盏黄金液,一尺中庭白玉尘。对此相亲。

长安酒:高歌长安酒,忠坟不可吞。劝君多买长安酒,南陌东城占取春。 圣酒、刘郎酒:圣酒山河润,仙文象纬舒。莫辞更送刘郎酒,百斛明珠异日酬。

屠苏酒:书名荟萃才偏逸,酒号屠苏味更熟。懒向门前题郁垒,喜从人后饮屠苏。

元正酒: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谢将清酒寄愁人,澄澈甘香气味真。

罗浮春、葡萄春、芳春酒、春酒: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九酿葡萄春,朱门金叵罗持。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

白玉腴酒、赤泥印酒:往时看曝石渠书,白酒须饮白玉腴。滑公井泉酿最美,赤泥印酒

扶头酒、玉卮醪酒:一壶扶头酒,泓澄泻玉壶。不如且置之,饮我玉卮醪。美酒浓香客

余杭酒、青田酒:十千兑得余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忘情好醉青田酒,日落西山客忘

鲁酒、蜀酒、户县酒、浔阳酒: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蜀酒浓无敌,玉液出蜀门。浔阳酒甚浓,气味时时熏。

中山酒、成都酒:闻道中山酒,一杯千日晕。岂无成都酒,还须细细品。美酒成都堪送 临邛酒、崔家酒:不知一盏临邛酒,救得相如渴病无。武陵城里崔家酒,地上应无天上向云深洞口。

桂酒:大夫芝兰士蕙蘅,桂君独立冬鲜荣。无所慑畏时靡争,酿为我醪淳而清。甘终不彭。谁其传者疑方平,教我常作醉中醒。

蜜酒:真珠为浆玉为醴,六月田夫汗流沘。不如春瓮自生香,蜂为耕耘花作禾。一日小活。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侍婢金勰泻春酒,春酒盛来琥珀光。

杜康酒:沃以一石杜康酒,醉心还与愁碰面;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

东阳酒:即浙江金华酒。《曲本草》对此酒倍加赞赏。

羊羔酒:也称白羊酒。《北山酒经》详细记载了其酿法。由于配料中加入了羊肉,味极

瑞露酒:产于广西桂林。范成大曾经写道:“及来桂林,而饮瑞露,乃尽酒之妙,声振湖

红曲酒:宋代红曲问世,红曲酒随之发展起来,其酒色鲜红可爱,博得人们青睐。

荔枝酒:荔枝是一种高档水果,用荔枝酿成的酒,更是果酒中的皎皎者。

黄柑酒:苏轼在《洞庭春色赋》序言中写道:“安定君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说:“真柑,出洞庭东西山,柑虽桔类,而其品特高,芳香超胜,为天下第一。”历史上如今仍有生产

松花酒、松叶酒:闲检仙方试,松花酒自和。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时招山下叟,谁能作天舌。

乳酒: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尧酒:湛露浮尧酒,薰风起舞歌。熏到路行人,也醉凭栏客。若问何处有?江南一路酒

声闻酒: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何年未醒。

三味酒:只树夕阳亭,共倾三味酒。吟抛芍药栽诗圃,醉下茱萸饮酒楼。惟有日斜溪上

般若酒:般若酒冷冷,饮多人易醒,万古醇酎气,结而成晶莹。降为嵇阮徒,动与尊叠客星。

琥珀酒:北堂珍重琥珀酒,庭前列肆茱萸席。闪闪酒帘招醉客,深深绿树隐琉璃。

黄酷酒:世间好物黄酷酒,天下闲人白侍郎。不负风光向酒杯,乱逐明月醉扶墙。

柏叶酒:瓶开柏叶酒,牌发九枝花。夜深无睡意,收席醉搓麻。

羊酒、芦酒:壮色排榻席,别座夸羊酒。黄羊饮不膻,芦酒多盈斗。千杯不倒下,污物

腊酒: 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 腊酒击泥封,罗列总新味。 王瓶素蚁腊酒香,金鞭

文君酒、曹参酒:始酌文君酒,再饮曹参杯,祢衡酒醒春瓶倒,恰似娇娥玉颜回。

仙酒:仙酒不醉人,益我俗人身。酒味既冷冽,酒气又氛氲。眼前舞凌乱,送我上青云

菖蒲酒、乌程酒:千种紫酒荐菖蒲,松岛兰舟潋滟居。金勰几醉乌程酒,鹤舫把蟹闲吹

延枚酒、蛮酒:预约延枚酒,虚乘访戴船。蚁泛羽觞蛮酒腻,凤衔瑶句蜀笺新。

黄封酒、临洛酒:新年已赐黄封酒,旧老仍分赧鱼尾。北人争劝临洛酒,云有棚头得兔 篇2:古代咏酒诗词大全

咏酒诗

卷 耳 诗经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离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蛆矣,我马?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对酒诗 庾信

数杯还已醉,风云不复知。

唯有龙吟笛,桓伊能独吹。

咏怀诗 阮籍

一日复一朝,一昏复一晨。

容色改平常,精神自飘沦。

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

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

饮酒二十首 (之十四)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连雨独饮 陶渊明

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

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

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

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

顾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

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

宫词 王衍

辉辉赫赫浮玉云,宣华池上月华新。

月华如水浸宫殿,有酒不醉真痴人。

醉后 王绩

阮籍醒时少, 陶潜醉日多。

百年何足度, 乘兴且长歌。

对酒 曹邺

爱酒知是醉,难与性相舍。

未必独醒人,便是不饮者。

晚岁无此物,何由住田野。

醉中作 张说

醉后方知乐, 全胜未醉时。

动容皆是舞, 出语总成诗。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醉吟 白居易

两鬓千茎新似雪,十分一盏欲如泥。

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醉后 白居易

醉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

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

仇家酒 白居易

年年老去欢情少,处处看来感事深。

时到仇家非爱酒,醉时心胜醒时心。

何处难忘酒 白居易

何处难忘酒,天涯话旧情。

青云俱不达,白发递相惊。

二十年前别,三千里外行。

此时无一盏,何以叙平生。

独酌成诗 杜甫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

苦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

酬乐天劝醉 元稹

神曲清浊酒,牡丹深浅花。少年欲相饮,此乐仍可涯? 沉机造神境,不必悟楞枷。

酡颜返童貌,安用成丹砂?刘伶称酒德,所称良未多。愿君听此曲,我为尽称磋。

一杯颜色好,十杯胆气加。半酣得自恣,酩酊归太和。共醉真可乐,飞觥撩乱歌。

独醉亦有趣,兀然无与他。美人醉灯下,左右流横波。王孙醉床上,颠倒眠绮罗。

君今劝我醉,劝醉意如何?

放言 元稹

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

五斗解酲犹恨少,十分飞盏未嫌多。

惧醉 元稹

闻道秋来怯夜寒,不辞泥水为杯盘。

殷勤惧醉有深意,愁到醒时灯火阑。

忆醉 元稹

自叹旅人行意速,每嫌杯酒缓归期。

今朝偏遇醒时别,泪落风前忆醉时。

劝醉 元稹

窦家能酿销愁酒,但是愁人便与销。

顾我共君俱寂寞,只应连夜复连朝。

独醉 元稹

一树芳菲也当春,漫随车马拥行尘。

桃花解笑莺能语,自醉自眠那藉人。

宿醉 元稹

风引春心不自由,等闲动席饮多筹。

朝来始向花前觉,度却醒时一夜愁。

春饮 徐凝

乌家若下蚁还浮,白玉樽前倒即休。

不是春来偏爱酒,应须得酒遣春愁。

少年行四首(之一)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新丰主人 储光羲

新丰主人新酒熟, 旧客还归旧堂宿。

满酌香含北砌花, 盈尊色泛南轩竹。

云散天高秋月明, 东家少女解秦筝。

醉来忘却巴陵道, 梦中疑是洛阳城。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客中作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侠客行 李白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候赢。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山中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再一杯。 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把酒问月 李白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令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 摘来沽酒君肯否?

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高适

相逢旅馆意多违, 暮雪初晴候燕飞。

主人酒尽君未醉。 薄暮途遥归不归?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晨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篇3:中国古代酒文化

中国古代酒文化

1.追根求源——酒的源

关于中国古代酒的发明,首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年代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发明的酒?谁发明的酒?有以下几种说法:一个是古猿造酒法,说酒不是人造的,是猿猴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听起来是有点幼稚,似乎应该排除在话题之外,因为不属于人类的一种行为;第二个说法是仪狄造酒。仪狄是夏代人,传说是大禹时期的;另一种说法是杜康造酒,是从汉代就开始的传说,叫做“少康造秫酒”。少康就是杜康,曹操的诗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说明古代以杜康为酒名的酒很早就有了。

中国古代的酒有几千年的历史,比较可信的应该是考古学上的证据。在河北的中山王墓里头,出土过战国时候的酒,经过科学家的鉴定,确定确实是酒。比战国时代更早的时候,商代甲骨文中,对酒已经有明明白白的记载。甲骨文中,占卜的时候问神灵说,我们可以用酒去祭祀祖先。就说明商代确实有酒。

“酒龄万岁”说,所指的是果酒。果酒的年龄其实不止万岁。原始人过着采摘渔猎生活,采摘的野果要设法储存,在储存的过程中,水果自然发酵,果酒也就问世了。在仰韶文化(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遗存中,已发现有储酒的器具,有“具”也有“据”。酒龄万岁之说也就由此立论。

龙山文化时期(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开始使用谷物作为酿酒原料,谷物不能直接发酵成酒,必须经过糖化才能酿成酒。使谷物中的淀粉糖化后制酒的工艺相当复杂,无疑是渐进的长期过程。殷商时期,我国的酿酒业完成了由“单发酵酒”向“复式发酵酒”的转变。龙山文化的出土器物中,尊、斝(jia)之属的酒器均已出现。时至商代,用谷物造酒更加普遍,殷人嗜酒,各阶层均好饮。出土文物中贮酒器、饮酒器的数量很大,有陶制器,也有青铜制品,工艺均很精美。20世纪70年代,河北省平山县战国古墓中出土了两个铜制酒壶,内装有10斤陈酒,鉴定结果系曲酿酒,距今约2200多年,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酒。 《齐民要术》中载有“九酿烹酒法”,其酿造工艺已与现代大体相同。唐代以前,我国的酒含酒精的浓度不高,制酒过程中所产生的糟要用压榨法除去,故归之为压榨酒。绍兴黄酒是压榨酒中的佼佼者,可谓其类的代表。“李白斗酒诗百篇”所饮之酒,就是黄酒之类,西安人认为是当地的“绸酒”。 1975年河北省青龙县出土了宋代的蒸馏器,该器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蒸馏制酒器,可见蒸馏酒至迟在宋代已有之。经过蒸馏工艺后酒的度数大大提高了,可以燃烧,故称之为烧酒。一些历史工作者认为汉代,甚至周代已有烧酒,《礼记》中所载的“清酒”就是蒸馏后清彻透明的白酒。直至20世纪中叶,烧酒、白酒均是蒸馏酒的称谓。烧酒在元代得到推广,明时大兴。

我国啤酒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啤酒是否舶来之物目前尚有争议。啤酒厂的设备和技师均是舶来的,但深究啤师之物,又非舶来之物。

汉武帝通西域后,葡萄开始在内地种植,东汉时葡萄酿制之酒已有之。唐诗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句,所见唐时诗人和葡萄酒已是缘分甚深。

综上所述,溯酒之源可至石器时代,酒不但多源、多元,发展的过程中又汇为五大系列:果酒、黄酒、白酒、葡萄酒、啤酒,其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制造工艺,酿造原料,亦依据了世人对酒的喜好与体味。

2.历代酒文化概论

酒的历史悠久,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已和酒结缘。夏、商、周三朝,酒在政治生 活中影响颇大。夏桀作酒池可行舟之说,是汉人所记。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来讲,可以说殊无可能,但反映了夏朝的上层嗜酒。商纣作酒池、肉林则是信史了。《尚书》、《诗经》均有商人酗酒的记载,商代墓葬之中均有酒器出土,既有礼器也有饮具,品种甚夥(huo)。周代设官对酒业进行管理,可见“酒”已有相当的规模和影响。战国时期成书的《穆天子传》载周穆王西行逾昆仑山,赤鸟人赠穆王美酒千斛(hu),到达西王母之邦后游瑶池,所饮琼浆玉液系人间不见的极品。《穆天子传》不是谈“酒”之书,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酒”。

先秦时期,上层社会虽嗜酒,但夏、商、周三朝等级制度森严,酒和礼还是有一定的契合。《礼记》中载,上等酒主要用于祭祀。饮用的酒叫“醴”,用于会盟,接待使者,庆祝胜利等场合,但仍有一定的“严肃性”。酒与礼摘钩,反映了等级制度开始动摇。战国时期强凌弱、众暴寡,天子逃债,权臣僭(jian)主,布衣之士蔑万乘之君,鸡鸣狗盗之徒亦可置身显荣,为了适应时势之变,酒之用亦随之变。

综上所述,酒在夏、商、周三朝的影响甚大,上层虽嗜酒,但“酒”还是首先用于祭祀,然后才是人来享用。《尚书》说殷人嗜酒无度,竟然敢偷用祭品中的酒肉。从总体上来讲,酒之用还是服务于等级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酒之用也就随之下移了,但先秦时期,小民还是酒缘甚浅。

刘邦本是一嗜酒无赖,风云之变而君临天下。纵观刘邦一生,不但嗜酒,而且善饮,善饮者不是海量,而是善于利用酒,所饮恰到好处。随刘邦打天下的谋臣武将实不乏饮者,可谓“酒中气豪胆亦豪”。这些酒徒大多是下层人士,由此可见,酒在战国后期已有“大众品牌”。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已成气候,不但建立了自给自足的庄园,而且在军事上筑坞堡。组织家兵(部曲),在政治上控制察举之途。从酒文化的角度讲,自给自足的豪强庄园在酿酒方面也是各显千秋。汉代画像砖上的酿酒图,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点。由于制曲技术的发展,各地利用不同的谷物来制曲,酒的品种大大地增加了。“行酒”以价廉而著称,“甘酒”能“少曲多米”,“一宿而熟”,“清酒”之味最为醇厚(一种烈酒)。

汉末天下大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谷物奇缺。三国时期,蜀魏均实行过禁军。魏虽有禁酒之令,曹操却是“对酒当歌”。和曹操持不同政见的孔融更是“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干”。吴地僻江东,战祸较轻。故孙氏君臣皆有酒福,孙权虽嗜酒,但善于“以酒行事”,借酒驾驭猛将重臣,其爱将潘璋、胡综、甘宁皆嗜酒,但勇冠三军,每临阵权即以酒激励之。

司马氏取代了曹氏,九品中正制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东汉以来的豪强逐渐发展了士族。魏晋之交,玄学兴起,玄学家无为处事。魏晋之际政坛险恶,所谓的“士族”不但经济上富有,而且有政治地位、文化影响,但所缺者乃军事实力。“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刘伶嗜酒从表面上看是“纵酒放达”,实际是发泄郁懑,也是避祸的一种手段。从政治大环境来讲,魏取代汉,晋取代魏,均是权臣僭主。为了使越僭之行“上符天意,下顺人情”,在“礼乐”声中完成“无德让有德”的“禅让”。魏晋两朝的统治者对上层均很“宽容”,用“九品中正制”换取“拥戴”。魏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正处于上升阶段,其“知识分子”尚充满了生机,所以在“处世”的过程中还是和外界发生了“对抗”,“使酒任性”就是对抗的一种表现形式。刘伶嗜酒,每饮必醉,命从者带着锄头,一旦醉死,随时埋葬。

南北朝时,政局动荡,此兴必亡。从酒文化的角度来讲,实缺阮籍、刘伶之侪(chai),士族在酒中走向沉沦。隋唐统一以后,“握兵符者”拥有空前的实力,已不需要沉沦的“执麈(zhu)尾者”的合作,科举制度也就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度。

隋唐统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巅峰。从酒文化的角度来讲,亦发展到了巅峰。唐代的烧酒,葡萄酒均已进入了成熟的境界。剑南春之誉至今不衰。唐诗是唐文化的代表。唐诗中洋溢着酒中的豪情,诗仙李白是名副其实的酒仙,诗圣杜甫亦是酒中人。

登上了巅峰之后,脚下就是下坡路,中国封建社会亦然。赵宋王朝的科技、经济发展水平均超过李唐,可是却未能再现汉唐盛世的璀璨,版图日削,困于辽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败于金失去半壁江山,亡于元而沦为四等公民。诗人失去了酒中的豪情,开始和茶结缘。酒令人奔放,冲动,茶使人清醒、理智。宋代的欧阳修自号“醉翁”,醉翁者,现实中的“老头”,“饮少辄醉”。醉后也不是“但愿长醉不愿醒”,而是“以茶解酒”,赶紧回到清醒、理智之中。

有元一代分四等,身为三等。四等公民当然不敢任酒使性。纵观一部中国哲学史,有元一代无哲人在目,哲坛空空,诗坛寂寂,李太白再世,也不可能作诗仙、当酒豪,只能侪关汉卿痕迹市井,游于酒肆,变元曲四大家为王大家,所叹所咏“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元、明易鼎,三等、四等公民恢复了“一等公民”的身份。但理学的桎梏、科举的枷锁完全扭曲了人的身心。无酒中“轻王侯”之豪气,亦无“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之情胆。酒难以焕发出豪情,却裹夹着横流的欲潮,使得意者沉沦,让失意者麻木。于酒文化而言,明代的烧酒虽浓、虽烈,亦未能重振酒中的豪情。

八旗兵挥戈入关,清廷移鼎北京。清帝均不嗜酒,多嗜茶。清宫无贡酒之制,多有贡茶之例。皇上清醒目理智,但不明智;臣下也就只能更清醒、更理智,但不能明智,不敢明智,最好是愚昧到不可明智。为了清醒、理智就要喝茶;愚昧到不可能明智,酒后也就只能更糊涂。酒中难生豪情,酒文化也就黯然失色。既产生不了酒仙、酒豪,嗜饮者也就只能是酒鬼、酒癫,甚至是酒棍、酒霸、酒害、酒祸。酒产生不了豪情,却能产生麻木、沉沦、邪恶。

3.名酒

(1)黄酒类

世界酒林之中,黄酒为我国所独有,从考古学角度来讲,其酒龄当有“人千岁”。在白酒没有问世之前,黄酒独领风骚。白酒崛起之后,黄酒仍独树一帜。浙江、山东两省是黄河之乡。素有“南绍兴,北即墨”之说。绍兴是文人渊薮(sou),即墨是礼教之乡。绍兴的加饭、花雕、女贞是古越名酒,即墨老酒、兰陵美酒是齐鲁佳酿。龙岩沉缸、丹阳封缸、连江元红、苏州醇香、上海老酒亦享盛名。

黄酒需加热后品饮,酒温升高后醇香四溢,但无白酒夺味之烈,而感甘潣之韵。有些地方好在加热时佐以冰糖、葡萄干、佛手、白杏之属。以协味、协韵。

(2)白酒类

从酒文化的角度来品评白酒,可归之于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兼香型五类。酱香型白酒质醇清、味浓厚、气悠长。饮后留香、回香盈口,茅台酒可为其代表。浓香型白酒味浓郁、口感甘绵、回味悠长、五粮液、泸州老窖可为其代表。米香型白酒质清透、味轻柔、口感绵甜、口味怡然畅然,桂林三花酒可为其代表。兼香型白酒兼酱、浓、清、米之味,之韵,四特酒可为其代表。

自1952年以来,我国进行过五次全国酒类评选,第五届(1988年)获奖的白酒:茅台酒、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酒、西凤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郎酒、武陵酒、宝丰酒、宋河粮液、沱牌曲酒。

(3)葡萄酒类

葡萄酒即以葡萄为原料,经发醇工艺所制成的酒。本应归入果酒类,但因其发展过程中自成体系,家族甚夥,故自成一类。其中佼佼者有白兰地、香槟酒、味美思等。

我国烟台张裕葡萄酒厂生产的白兰地,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该酒品牌为“金奖白兰地”,储存期在10年以上。

(4)啤酒类

中国近代的啤酒业始于20世纪初,但发展得很缓慢。截止1950年,我国啤酒总产量也不定万吨。20世纪下半叶是我国啤酒业飞跃发展的时期。啤酒品牌甚夥,由于口感适应之故,许多人好饮本地啤酒。但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在市场之上能并领风骚。

4.酒器

酒器可分为制酒器、储酒器、温酒器、饮酒器。从酒文化的角度来讲,重点当为饮酒之器。饮酒之器中又有礼器、饮器之分。金属酒器、玉制酒器价昂而体重使用不便,其功用多为礼器,执而用之是为了显示身份。竹、木、角、陶、漆、瓷之器,用之便,其文化内涵亦丰富多彩。苏东坡月夜游于赤壁之下,“举瓢樽以相属”,其境幽、其人雅、其器朴,“瓢樽”远胜于“金爵”。故论酒器商贾(gu)之价、文化以道,殊途可以同归,亦不可同归,取舍犹人。

竹、贝、木、角、壳所制成的酒器最为原始,在石器时代已有之。上述酒器皆取于自然状态之下,略经加工即具有实用价值。从文字学角度切入,觚(gu)、觥(gong)、觯(zhi)、觞(shang)等酒器均有个“角”字,瓠(hu)、瓢、觚等酒器均有个“瓜”字,瓜也就是植物的硬壳,葫芦可为其属的代表。角杯作为酒器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至今不衰。以葫芦为酒壶,破葫芦为瓢,以瓢为酒樽,一直是民间常见的酒器。其朴拙的造型、自然的神韵,时至今日仍为世人所钟爱,既可实用又可供鉴赏、收藏。

仰韶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龙山文化称之为黑陶文化。陶器中有不少酒器,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陶制酒器有268件之多,占出土器物的26.4%,由此可见,酒在当时已占有重要的位置。陶制酒器的造型,为青铜酒器奠定了基础。

我国青铜器有悠久的历史,商代的青铜器已十分成熟、十分精美。陶器时代的酒器还不是专用品,商周时代的青铜酒器则大多是专用品了。在等级社会里,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酒器。觯是饮酒器,角是温酒之器,圆腹有三足,便于就火温酒。在家庙之祭上尊者举起觯,卑者举起角,只是对祖先表示敬意,顶礼膜拜后,觯、角之属皆置之供案,由受祭的先人享用。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上来看,殷周时期的青铜酒器主要功用系礼器。春秋,青铜之为用更为普及,但漆器、瓷器多为轻便适用的漆、瓷之属,青铜酒器可以说是失去了使用之功效,成为了专用礼器。

战国时期的漆制酒器已有了相当高的水平,西汉是漆器的盛世,从考古成果来看,漆器的出土范围覆盖了全国。汉代漆制酒器的种类不似殷周青铜酒器那么繁多,造型日趋简约,实用性大大加强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90件漆耳杯,其中40件底部有“君兴酒”的铭文。“君兴酒”者,“劝君更饮一杯酒”。这些酒器绝不是宗庙之上的礼器,二是供世人使用的饮器。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但陶器、瓷器各成体系。瓷器何时问世,学术界未能统一,概而言之,商代之瓷只能称之为原始瓷,春秋战国时期之瓷系“青瓷”,魏晋时期之瓷系白瓷、彩瓷,唐代的瓷器已是非常精美,宋代是瓷器的鼎盛时期,亦是定型时期。宋以后,瓷是在稳定的发展之中更加丰富多彩。

商代的“原始瓷”又名为“青釉器”,郑州二里岗、安阳小屯遗址中出土的青釉器中有不少是酒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瓷”比商的“原始瓷”前进了一步。先秦的瓷制酒器在造型上虽然和青铜酒器多有相似,但瓷制酒器大多不是宗庙之上的礼制,而是世人的饮器。这就决定了瓷制酒器的发展趋势——自然适用。汉晋是“彩瓷”“白瓷”的时代,瓷完全脱离了原始状态,瓷制酒器制作得更加精细。唐代的瓷制酒器体形精小,战国、汉晋时期传统的壶、钫等被杯子所取代。瓷制酒器变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唐代开始使用桌子,饮酒不再“坐床”而是“就桌”,许多传统的酒器不适用了。二是唐代烧酒已为世人所钟,烧酒含酒精的度数很高,性烈,不可多饮,小杯即可满足需要。唐长安市场之中多胡商开设的酒肆,

胡姬当炉卖酒。故酒器之中已融入了西域的色彩,带有波斯金银器的一些特点。宋代是瓷的盛世,瓷制酒器的种类,款式身多,与唐相较就是诸器均变得更加小巧。小盅、小盏雅致玲珑,这种变化的原因首先是唐人狂狷喜豪饮,宋人内敛爱小啜,其次是宋代烧酒含酒精度更高了,小酌、小啜即可入酩酊之乡。宋以后不但瓷的发展业已定型,酒亦发展成烧酒独尊,故酒器的型制成稳定之势。明清时期我国制瓷业蓬勃发展,景德镇、醴陵、唐山、淄博等地均以瓷都、瓷城显名全球。

金、银、锡所制成的酒器古已有之,明代又出现了景泰蓝酒器。玉制酒器的历史更为悠久,可上溯到汉代甚至石器时代。但这些酒器在酒文化中影响不大,只可显示身份地位,富有程度,使用价值不高,甚至也可以说并不适用。

5.酒与道统

“道”可视为“意识形态”的总合。

(1)酒与礼

君乃国之主,父为家之主。礼序之道体现在饮酒之道中,君先饮,臣后饮,君臣可共饮而不可对饮,父子亦然。溯其因,饮酒之始时,生产力低下只能如此。在铁制工具的冲击下,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酒之为序、为仪也产生了许多变化,总的趋势是发展为“俗”。

经过数千年的筛选,酒礼已融入年节、时令之中,并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农耕民族的节日均和时令有一定联系,不论节日还是时令,大多离不开酒。丰收后有余粮才能酿酒,有酒喝就意味着丰衣足食,国泰民安。

酒之为礼在年节、时令之中,系“诚不可缺、缺之为憾”。

(2)酒与义

刘、关、张桃园结义时,举杯盟誓,匡扶汉室??“七七”事变时固守卢沟桥的二十九军官兵,干了碗老白酒后,冒着倾盆大雨向龙王庙高地冲去,一手持大刀,一手举着打成捆的手榴弹,用血肉之躯和日军的坦克同归于尽。这就是大刀进行曲、义勇进行曲,也是中华民族的怒吼。

(3)酒与情

人生得意之事包括“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晚年生贵子,他乡逢故知”。洞房花烛夜,要喝交杯酒、合卺(jin)酒。金榜题名时,要喝谢师酒、谢恩酒、谢亲酒。同年好友自然地也要喝上一杯庆同酒,以乐同喜同荣。“晚年生贵子”要喝一杯延宗酒,庆贺后继有人,企盼“小犬”能光宗耀祖。“他乡逢故知”,必然会长夜之饮,以话别情。有道“他乡有酒叹无情”,此时是“他乡美酒做知情”,真乃酒情相交融了。

人生失意时也离不开酒:摆酒压惊,设酒赔罪,洒酒致奠,泼酒冲侮??酒烈如火,可燃起希望,可激起斗志,失意时更需痛饮几杯,以壮声色,以振豪情。

酒中情,观山则情满于山;眺海则意溢于海。酒中情,灞桥折柳岂能忘却故人;洞房信誓自然要偕老此生。酒中情,酒浓情更浓。

6.酒与文统 (1)酒与诗

诗人是人间赤子,诗是天籁之声。“赤子”与天籁的沟通、拥抱,酒是心中的便桥。在不同的心境、物镜中,酒和诗一拍即合,均能产生火花和灵韵。“长风巨浪会有时”,“还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叹惜;“我醉欲眼卿可去,明日有意抱琴来”的旷达;“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情谊;“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乐趣??酒把不同的人,不同的意融会在一起,但却和谐适意。

(2)酒与书画

古代咏酒诗词

制酒行业安全月心得体会

制酒十车间支部工作总结

酒业有限公司管理制度=实行制

制酒五车间安全主管年终总结

大泽山葡萄的制酒技巧

创业有道 制客家养生酒发家

酿 酒 车 间 管 理 制 度

农村小型制酒方法与设备前景

从古代诗词看酒与中国文人(优秀)

古代制酒
《古代制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古代酒 古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