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小学德育论文:天生我材必有用浅谈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0-03-02 06:38: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小学生自信的培养 ——中小学德育浅谈

辛集市王口镇中学

苏朋辉

中小学生自信的培养

——中小学德育浅谈

中小学生自信的培养

——中小学德育浅谈

内容摘要: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信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培养学生的自信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是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自信在人生中如此重要。

关键词:中小学生; 自强; 自立; 实践; 鼓励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尤其是自信心问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缺乏自信却是当前困扰中小学生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严重影响着中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新课改的实施。在机遇、挑战、困难、失败与人类总是如影随形的今天,大力推进和实施新课改,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以应对各种竞争与挑战,毋庸置疑,自信必须成为今日的中学生必备的心理品质之一。培养良好的自信心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积极的内在驱动力,充分挖掘其潜能,使自己达到最佳成功效果。自信心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一点一滴慢慢培养起来的。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信心问题作粗浅探讨。

自信作为一种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指个体相信自己的精力和能力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就是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那个正确目标。它对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十分重要。自信心,它犹如混凝土建筑中的钢筋,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力量和源泉,是他们取得最终胜利的保证。居里夫人有句名言:“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成才必备的一种积极心理品质。古往今来,凡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以坚强的自信心为其先导的。如果中小学生缺乏自信心,就会对自己作出过低评价,使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在行为中表现出不思进取、缺乏斗志和恒心,将自身特有的潜质、亮点无情地扼杀,成为成功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缺乏自信的学生在消极的依赖心理支配下,难以适应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很难调动各种有利因素把未来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好,也很难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健康的心理品质,缺乏自信必然会阻碍自己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是来自中小学生自身的原因。这是中小学生缺乏自信的内因,指学生不能正确审视自己,对自身的强项和特长、劣势和短处缺乏全面客观的评价,找不到“闪光点”,从而在其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不能正确把握自己,表现出动摇性、盲目性、妥协性,使自己的优势和强项被禁锢、被埋没,难以充分发挥,在挫折与失败面前老是感到“技不如人”,有自卑和压抑之感。二是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这是中小学生缺乏自信的外因,指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亲友的一次又一次的责备、埋怨、白眼、轻视,使学生在自卑与迷惑的支配下很难对当前与未来作出选择与判断:我应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还行吗。在外来压力下,学生感到迷惘、困惑,以致于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相信自己。内外两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使学生缺乏自信,其中,内因是第一位的,外因通过内因来影响学生个体。

“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得到尊重赏识”。尊重赏识犹如春雨,不管滋润了哪一位学生的心田,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励进取。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也有不同的特点。“天生我材必有用”,教师应该坚信世上的任何一个人都不会一无是处,要用欣赏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现了他的长处及时鼓励、促进。当学生答错时,教师要想办法把错误的思路引到正道上来,要热情期待。哪怕只有一部分对,也应给予肯定,并用激励的语言、鼓励的眼光给予帮助,让每个站起来的学生都毫无遗憾地“体面”地坐下去,使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信任,从而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激发渴求知识的情感,朝着长处方面发展。尊重赏识学生是激活自信心的催化剂,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促使他走向成功。

我记得有个学困生,考试总是不及格,而且经常偷东西,多次到办公室拿老师的钱,又时常逃学,老师拿他没办法。在美化校园劳动中,我发现他劳动非常积极,总抢脏活、重活干,找准了他这个闪光点,我就不失时机进行表扬、鼓励。这一着棋收到显著成效,他像变了个人似的,一学年中,已没有逃学、偷东西的现象发生,每堂课能坐在教室专心听讲,成绩也有显著提高。每天打扫教室、抬饭菜抢着做,老师们都对他刮目相看。这是尊重赏识,激活自信所发挥的神效。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获得肯定和赞誉。”教师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因为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可以成为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新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因此,体验成功是培植学生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我校某班的徐某上课时特别爱说话,总想弄出点事情引起我的注意。我和班主任认真了解了徐某的情况,我发现徐某的其他功课都很一般,平时也很调皮,按他自己的话说,班上没人愿意跟他玩,而徐某信息技术这门课还有点基础,看来他是想让我及时发现他的长处。我找徐某谈话并委以重任,让他担任一组的组长,负责一组的纪律和上机辅导。徐某这下“英雄有用武之地”了,不但自我管理得很好,把一组的纪律和上机辅导做得很棒,他自己的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飞跃。这一小小的成功使他潜在的巨大的自信心得以激发,使他走向新的成功。

积极的自我暗示和鼓励,会使中学生更有信心,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我平时鼓励学生写自我激励型日记,如写作“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我眼中的奥运之星”等;多唱励志歌曲,搜集名人自信自强的事迹,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前进的过程中,当面临某种活动或情况,感到信心不足、心情紧张时,我经常引导学生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我一定能成功!”“我要对生活充满信心,这样做人生才会有意义。”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可让学生把坚强自信定为一种目标,内化成一种信念,抱着豁出去、闯一闯的心情做事,从而减轻思想负担,增强自信心,使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用行动证明“没有失败者,只有放弃者”。

学校作为学生受教育的基地,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场所。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赖以进步的支撑点。如成绩好的可以在学科竞赛中成为“学习标兵”,有艺术特长的可以在文艺汇演中成为“文艺骨干”,体育好的可以在运动会上一展英姿,成为“运动健将”。学生在学校的各项集体活动中展现自我风采,体验荣誉感、成就感,获得自信源泉,挖掘自身潜力,真正意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使自己的信心通过专项特长的不断发展得到强化。

在中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中,教师不可能与学生形影不离,但可以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多边配合,多渠道获得信息,及时发现问题。教师应帮助家长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态度,特别要求家长重视对学生的正确评价,要求家长给学生更多的爱和更多的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是能够成功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自己的闪光点“暴露”在父母面前,让父母对自己寄予厚望,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努力为之奋斗。教师还要经常加强督促学生与父母沟通,把家庭作为巩固学生自信心的一个重要阵地。

社会也能为增强学生自信心提供有力的帮助。针对中小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的特点,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接触社会,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时传递社会信息,让学生明白社会上竞争的激烈与残酷,使学生从小体验竞争的压力,培养顽强的斗志和毅力,并通过竞争压力,使学生心中内在的自信得以巩固。这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使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信的、具有健康心理品质的人。

总之,自信心是中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学生的荣誉感、健康的自爱心和不甘落后的上进心的源泉。培养中学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学业成功的前提,健康成长的保证。在当前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中,教育观念和方法不断革新,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方法会更加丰富,教师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创造条件,采用激励措施,让中小学生在“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境界中场游,享受自信所带来的成功喜悦,开创自己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教育学》、《现代学校心理学》

2、《中学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李友国.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 (11).

3、《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王能斗.班主任之友, 2005, (04).

4、《论自信心的时代意义及其培养》.马晓春.教育评论, 2008, (01).

中学生须培养自信心

培养中学生的自信心的思路

培养自信心

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论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德育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朱琼

德育论文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总宋红梅

中学生德育论文

中学生自信心问卷调查

1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中小学德育论文:天生我材必有用浅谈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中小学德育论文:天生我材必有用浅谈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