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道德模范事迹

发布时间:2020-03-02 03:07: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全书着墨于鲁迅的文艺上的革命斗争,并以此勾勒出鲁迅文艺革命的斗争历程。很显然,作者是比较敬佩鲁迅的,因此没涉及过多鲁迅的缺点,即使对于文艺界的论战等,仍是站在他那一边。因此,以下观点只是基于作者文中描述的一些体会,也许不够客观,但我个人觉得差不了多少的。

首先说说鲁迅先生的性格以及为人。

鲁迅是个性格坚强的人。早年他老爸“不欺负别人但是对别人的欺负予以猛烈还击”,后来老爸病了,他因采药迟到但却不对老师透露家里情况,再后来家境衰落使得他早早担当家里更多的责任,种种的早期行为,对他的今后影响很大。再到后来,在日本求学时面对别人的歧视不惧怕,回国后在教育系统及文艺界的的辗转磨难,都一次次锻炼他那坚强的性格。这种性格在革命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很难想象一个软弱性格的人能担当如此重任,也许他的弟弟周作人是个反面教材。

鲁迅是个有独立精神的人。我觉得这跟他的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不拘一格的祖父,开明的父母。因此,从很小时候开始,对事物看法就有自己见解。师从章太炎时见解独特不迷信老师权威,留学日本时在视日本为友邦的大环境下对日本野心的准确研判,及至以后在文艺斗争多次坚持自认为观点。

鲁迅是个负责任的人。早年家庭由盛转衰让他提早担当照顾家庭的责任,成年后对老母亲悉心赡养,之后对其弟周作人一家尽心照顾,再之后对儿子海婴的照顾,都可以看得出。不必说工作上的尽心尽力,鲁迅先生并没有忽略生活的其他部分,这不得不让人惊叹。而我则认为这跟他精力充沛,能力强有关。没有足够的精力与能力,负这么多的责任是空谈。

鲁迅是个革命斗士,但是却在吸收一些革命经验后不愿战友做无谓牺牲。例如在杭州教学时,被学生问及“有辫子好还是没辫子好”时,不加思索答道“无辫子固然好,但是我劝你们还是留着好”。因为他尝试过无辫子带给他工作生活的不便,并且在根据经验觉得不必过多做这些剪辫子的表面革命,应该做多些实在革命。基于这一原则,他创造了壕垒战理论,即用最少的牺牲让敌人付出最大的代价。他曾说过“革命者应善于保存自己,才能有效地打击敌人”。

下面来说说书中提到的一些比较深刻的观点。

鲁迅提出过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也就是国人的关于爱国的解读。他认为,国人的爱国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自大的爱国,一种是集体从众的爱国。前者,区别于精神病中的夸大狂,是指在大家都不支持他的观点时,仍能保持自己独立之精神,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而这观点,出发点纯粹是为了国家,即使有失偏颇,也不应过多指责。一个国家有多一些这种人,万幸也。后者,则很大基于从众以及私利,标榜自己爱国。这种爱国,映射出自己的自卑,但是放之于爱国人群中,摇身一变成了“自信”——大家行动观点正确,自己是其中一员,自豪;大家行动观点不正确,自己是其中一员,不单单是自己错误。此种爱国,还是越少越好。

联系到此次钓鱼船事件,说得极是。且这种国民性,一直如此,不由得联想起*。

他有提出过一个“拆屋顶”理论,大意是国人都是喜欢调和与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但是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都不肯行。这种理论其实很简单,平时砍价就有出现这种情况。说到大处,个人一直认为,一个社会的舆论肯定需要些激进的人与保守的人,这样社会舆论才会更加接近真实,拆屋顶理论刚好可以支撑这一说法。

大概就是这些吧,算是书评,推荐此书。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一、助人为乐

许月华,湖南省湘潭市福利院供养人员,12岁时高位截瘫,两个小板凳是她行走的支撑;17岁时,她被送进了社会福利院,开始了新的生活;现在,她是130多名孤残儿童的“妈妈”,撒播着伟大的人间母爱。37年来,她始终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热心助人。

在福利院,许月华从没有休过节假日。有回她肾结石急性发作住院,刚出院她就直接进了福利院幼儿宿舍,一工作就是30多个小时。“我要把欠孩子们的时间补回来。”护理班长心疼她:“月华,你这样下去会累死的。”许月华轻轻一笑:“真这样累死,我乐意。我还留了几十块钱,就拜托你替每个孩子买件衣服,算是我给他们的一个纪念。”

随着福利院收养的孤残婴幼儿不断增多,许月华抚育的“儿女”也越来越多,最多时同时带着15个。为了方便,她让孩子们都睡在自己的床上。床铺太窄,就不断加宽,最后加宽到了5米,她那张大床成了一座小型幼儿园。白天,许月华给他们喂奶,换尿布,陪他们玩,逗他们笑,常常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晚上,这个刚睡下那个又醒了,这个刚停止哭那个又扯开嗓子喊,许月华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37年里,许月华带大了138个孤儿。一批孩子走了,又一批孩子来了。这些不少都已成家立业,他们在填履历表时,在“母亲”一栏里,写的都是一个共同的名字:许月华。

许月华2010年被人民网评为“十大责任公民”,2011年被中央电视台授予全国“三农”人物奉献奖。

二、诚实守信

孙东林,出生于农民家庭的孙东林与哥哥孙水林组建起一支建筑队伍,开始在北京、河南等地承包建筑工程。20多年来,孙东林守信如金,不论是对承包的工程,还是对农民工兄弟,都讲一个诚信,都讲一份责任。孙东林常说:“我也是农民出身,农民工兄弟跟咱辛苦干了一年,还拖欠他们的工钱,怎么能说得过去呢,明年谁还跟咱干呢?无论遇到多大困难,绝不能影响工程质量、绝不能拖欠农民工兄弟一分钱。”

20多年来,像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正是凭着这种“讲诚信、重质量”的坚持,孙东林参与了北京顺义区几乎所有重点工程的施工,而且个个都是样板工程。2010年2月9日,为了抢在春节前将农民工的工资发放到位, 哥哥孙水林连夜开车从天津赶回黄陂,却在南兰高速河南兰考段遭遇重大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孙东林带上事故车上的26万元钱,驱车15小时返乡替兄发放农民工工钱,钱不够发,孙东林毅然从自己的账户上取出6.6万元,仍然不够发,70多岁的老母宋腊梅把自己的养老钱1万多元拿了出来。由于孙水林已经遇难,农民工的工资清单已不知去向,孙东林就根据农民工凭良心报出的钱数,报多少给多少,终于赶在除夕前将33.6万元钱足额发到60余名农民工手中,完成了感天动地的生死接力送薪义举。

三、敬业奉献

邓前堆

28年来,本着对救死扶伤信念的坚守,邓前堆冒着生命危险,通过一条100多米的溜索在怒江两岸往来,随叫随到出诊5000多次,步行60万多公里为村民治伤疗病、防治传染病,用艰辛付出换来了百姓的健康,用十几年如一日的溜索行医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自从担任拉马底村的乡村医生,邓前堆就牢记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情系农村,心想村民,随叫随到,及时尽责。为给两岸村民看病,他的行医之路与过江溜索紧紧联系在一起,随身形影不离带着一个药箱、一把溜梆这两件“宝物”。他跑遍了乡村每一条小道,清楚知道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种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他的心中都装着一本明细账。他每天在拉马底村卫生室坐诊,一旦接到病人的求助电话,即背上药箱、带上溜梆出发。在当地村民的印象里,无论深夜白天,还是暴雨江水上涨,邓医生总会及时赶来就诊,给病痛乡亲们带来安康,带来希望。邓前堆说:“过溜索再危险,走山路再辛苦,只要乡亲们身体健康,也值得!”

在28年的行医过程中,邓前堆谨记“服务乡亲、奉献家乡”的信念,对病人倾注了满腔爱心,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他用傈僳语向村民宣传解释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传染病的防制知识,注射疫苗,服预防药,随访,该村免疫规划建卡率达100%,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传染病防制工作在这里落实到位。

四、见义勇为

吴菊萍。----“最美妈妈”。人们感动着,感慨着,传播着,传递着,全世界都知道了吴菊萍救起小妞妞的故事。

其一,普通人的高尚行为更能体现纯洁的人性,更具震撼力量。如果接住妞妞的是超人或蜘蛛侠,原本也不值得惊叹了。而吴菊萍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有一个8个月大的儿子,她却以生命的代价去托住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孩子。这种“本性的习惯性流露”,看似自然又简单,其实最艰难,是一种经年的累积,如果不是长久以来的善良积淀,很难想象会有危急时刻爱的爆发。

其二,“最美妈妈”做了别人或许想做但却未必会做的事,她的行为触动了人们心中共有的善念。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依此来看,现实社会中人们在需要帮助的人或事面前止步,确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最美妈妈”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人们心灵。她于平凡中孕育出人性的光辉,激发了人们心底向善的力量。

吴菊萍那关键时刻的一伸手,展现了人性的精彩。人们为这份精彩喝彩,这是向善社会的一大进步。希望每一个普通或不普通的人都能记取这份精彩的传递,善待身边的人,用爱交织身边的事。

五、孝老爱亲

孟佩杰,5岁那年,生父去世。迫于生活压力,母亲将她送给刘芳英夫妇收养。1998年,养母刘芳英患上了椎管狭窄症。经过治疗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只能依靠双拐勉强走路。一年后,养父无法忍受艰难的生活,悄悄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这一年,孟佩杰只有8岁。

为了及时照顾母亲,她在离学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并向学校申请了走读。孟佩杰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6点,帮养母穿衣服,给她洗脸、梳头,然后赶到学校上课。中午12点下课后,又匆忙赶回家,做饭、喂饭,给母亲擦洗身子、活动筋骨、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换洗床单、被褥,下午两点再赶回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她又匆匆赶回家中做晚饭、做家务,服侍母亲睡觉。每天就这样奔波在课堂和出租屋之间。

养母久病卧床、大小便失禁,患上了褥疮,孟佩杰一天要帮其翻身擦身多次。为防止褥疮扩散,每天放学回来她都要给养母洗衣服和床单。她还专门跑去向老中医请教护理方法,天气暖和时,就抱母亲到窗前晒太阳。遇到母亲排便不畅时,她就用纤细的手指,帮母亲一点点抠出那些又黑又硬的粪便。刚强的母亲瘫痪后脾气也越来越大,孟佩杰就经常提醒自己,不能惹母亲生气,平日里功课再忙,她都会抽出时间陪母亲聊天。懂事的孟佩杰从来不乱花钱,时刻惦记着家里卧床的养母,对养母十几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道德模范事迹

道德模范事迹

道德模范事迹

道德模范事迹

道德模范事迹

道德模范事迹

道德模范事迹

道德模范事迹1

教师道德模范事迹

教师道德模范事迹

道德模范事迹
《道德模范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