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教师正能量》有感[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3 06:04: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教师正能量》有感

——一个忠实读者的内心独白

新平县建兴中学潘绍昌

近日,读了《教师正能量》一书,被杨老师的话深深感动着:现代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是固守大纲、课本等狭隘天地的专业人士,不应是仅仅以“时间加汗水”、“阳光加灯光加经验”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粗放式”的,是“刀耕火种”式的教学。而应是知识丰富、视野广阔、思维活跃,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会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能在多层次的知识、智能、情境、背景下开拓创新的复合型教师。……第一遍读,觉得它是在教我们如何教书育人;第二遍读,觉得它是在教我们如何做学问;第三遍读,觉得它是在教我们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服务好教学,服务好教师,服务好学校,是杨老师人生价值之所在。他毕生的追求,就是为教育改革决策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服务。他坚信“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学校,最需要帮助的是教师。”十多年来,先后深入一百多所中小学校调研、采访。就中小学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并与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围绕新课程改革理念作了潜心研究,将问题形成论文发表于各级刊物上,并分“写作探究、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三个板块汇集成《教师正能量》一书呈现给读者。其目的就是寄希望于每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教育工作者以及热衷于教育的相关人士,通过阅读这本书,提高专业化水平,转化为一定的“正能量”,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正能量”作用,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

建兴中学是玉溪市教科所体验式教学实验学校,多年来教师在课改中对如何备课、听课、说课、反思、撰写论文、有效教学找不到恰当方法,《教师正能量》将给我们导航。

一、备课:

杨老师对备课有讲究。备课的总体思路:“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教什么”,应该对教材进行缜密地分析,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教”,则应认真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和教学手段。“为什么这样教?”,是表明“教什么”和“怎样教”的理论依据。它包括将要教授的内容中的相关教育理论及新课程标准理念、学情依据,以及教材、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依据。通常情况下,备课教师要把自己将要教授的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用简明、准确、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一是提倡集体备课,教学资源共享。要求学科教研组在集体备课中要做到“四 1 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框架式教案”。这种以“框架式教案”为核心的集体备课教案,能较好地聚合教师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共同提高。二是分课时的个人针对性备课,应按“个人准备——集中讨论——个人微调——课后反思”的思路进行,一般要把握好“三个基本环节”。一要备教学理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先进的课程理念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因此,教师在撰写教案时,要思考在什么样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即,为什么要这样教?在教学中应遵循什么样的教育原则和规律。二要备教学重点和难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合理划分课时,科学安排课堂教学密度。三要备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班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设计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备课抓起,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保障。

二、听课:

听课是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改革探讨、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对教师的考核方式,无论是领导听课还是教师之间的观摩听课,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不少教师存在着听课误区。在听课的过程中,仅仅注意到教师的板书、仪表、语言和知识是否正确地传授给学等肤浅问题,而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和知识层次,深入分析授课者的教学得失。听课应注意五个方面:⒈听教学观念,落实“为什么这样教”。看是否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实际,在此前提下兼顾尖子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⒉看教学组织形式,体现师生互动。⒊分析教学方法,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存。⒋观察教学手段辅助程度,丰富教学形式;⒌评价教学过程,引导是否合理有效。

三、说课:

所谓说课,是指教师在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备课或进行教学的基础上,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面向同行、教研人员等,以口述的形式,系统地阐述某课教学设计或进行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其行为。说课将有效发挥其教学、教研和教育评价功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懂得说课的总体思路是:说“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2.说课的类型。说课的类型可谓多元的,教师应根据教材、教学设计、教法、学情确定说课的类型。一般常用的说课类型为:“说—研型”“说—评—研型”“示范型”和“说—评型”。 1.说课、备课、上 2 课的区分。3.说课的方式和方法。说课是讲究方式方法的,说课者站在什么角度上说,如何表达,如何展示授课者的教学风格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1)说课的角色。(2)说课的语言。(3)说课的风格。

三、说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说教学理念、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教学手段、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等。

四、反思:

杨老师说得好:教师只教书而不反思,不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得失进行梳理,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永远成不了教学专家,而是“教书匠”。教师课后应反思些什么呢——应围绕“为什么这样教,在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或新课标理论是什么?在教学中的角色把握如何?教学行为是否有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学效果如何”等方面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⒈分析“成功点”。一堂课上下来,教师总会有些地方上得比较顺手,引起了教学共鸣,达到了预期效果。我们提倡教师课后把这些成功点记录下来,并分析为什么会成功。具体可对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总结、思考:⑴教学目标是怎样得到有效落实的?⑵是如何恰当地处理教材的?⑶采取了什么手段而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的?⑷哪几个教学环节效率最高?为什么?⑸在调动学生学校积极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⑹在调控课堂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⒉反思“失误点”。当教学出现失误时,我们引导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思考:⑴学校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水平?⑵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妥当?⑶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准确?⑷教法与学法的选用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⑸学生为什么会缺乏兴趣或启而不发?⑹实际教学是否死扣教案,缺乏灵活性…… ⒊捕捉“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常常会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教师在课后要及时把这些智慧“闪光点”捕捉下来,汇集成“创新火花集”。对这些材料教学深刻反思,寻找隐含在其背后的理论依据,我们往往就能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⒋总结“后续点”。教师教完一堂课,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反思,会获得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些体会和学生反馈的信息,为后续教学预案的设计提供了参考。经过这样多次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后续教学的失误就会越来越少,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五、论文:

从《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中我们学到了论文写作的过程和技巧。杨老师的 3 这篇心血之作,是多年从事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研究的全面总结,突出的特点是理论的完整严密和内容的丰富充实,构成了全面完整的理论系统。从实际出发,可操作性地为我们展示了论文写作的过程和技巧。书中强调: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就是要抓住“痒处”,碰到“敏感处”,触及“疼处”。这就是说,要抓住问题的关键,选择问题的重点写文章。当确立论点以后,要集中对论点提出的问题进行论述。为了多角度、全方位论证中心论点,还要分段。但是,各个段落,都要围绕同一中心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来展开论述,决不可“旁逸斜出”游离于中心之外。⑴主题要有创新。①就是要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解决别人没有解决过的疑难,提出别人没有提出的新问题、新见解。②创立别人没有创立的理论,采用别人没有采用的方法。其特点是:“言前人(别人)所未言,发别人所未发。”而不是步人后尘,人云我云。要做到创新,就要在选题时,认真查阅有关文献及资料和信息,了解自己所选的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状况,以及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还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以保证自己的主攻方向新。在研究过程中,要努力从新的角度去探索问题,在动笔之前认真提炼主题,使其有新的见解、新的观点。⑵主题要集中。就是要明确每篇文章写作的目的性。一般说,一篇文章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或者说透一个意思。如果这里一个中心,那里一个中心,什么都想说,势必头绪繁杂,什么也说不清。多中心就是无中心。因此,所有材料都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表达一个意思,找在一个点子上。

主题要集中,就要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什么问题提到首位,哪些地方应该强调,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都要周密地考虑好,要从整体出发,统一在一个中心之中。既不能把部分当整体,更不能把次要当主要,或各个部分之间游离。⑶主题要鲜明。就是说,写文章就要影响读者。因此,必须立场坚定,态度鲜明。爱什么,憎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定要清楚、明白,决不能模棱两可,含含糊糊。

⒍主题与标题的关系。⑴主题和标题的区别。②说明论文的内容范围③概括论文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⑵标题的作用。①揭示论文的中心论点⑷标题的特点。

⑶标题的界定。⑷标题的特点。①直接揭示主题。②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揭示主题。③不直接揭示主题,而是提出题材范围。⒎拟订标题的基本要求。⑴要鲜明。⑵要确切。⑶要生动、活泼、新鲜。⑷要简洁。简洁就是简练、准确、高度概括。在一般情况下,标题不超过18个字,超过18个字的标题是不可取的、失败的标题。 ⒍标题、论点、论据、论证、结论的表述。标题、论点、论据、论证、结论是论文的五大要素,也是教育科研论文语言文字表述的关键环节。那么,如何表述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标题(叫什么) 论点:可分别用三种方式揭示标题:⑴说明标题是什么;⑵说明标题为什么;⑶结合说明标题是什么、为什么。

论据:证明论点的依据(有理论论据、事实论据两类)

4 论证:说明论点怎么样。

结论:对本论(正文)中论证的主要问题作科学概括或者回答论点提出的问题。

六、懂得科学教法 注重学法指导:

必须懂得科学教法、注重学法指导。《选择科学教法 加强学法指导》告诉我们:更新教学观念,明确“主导”与“主体”关系的重要性;借鉴与自创相结合,选择科学教法的重要性;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杨老师以叶圣陶先生说的话:“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为理论依据,具体阐述了“主导”与“主体”这一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创造外因,促进学生的内因向好的方面转化,最根本的是要把学生的启发诱导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导之以理,导之以情,导之以法,导之以趣,导之以创。在导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使之逐步学会自学,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学生为主体”,除了确认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外,还包含了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调查实验研究结论:许多学生的学习之所以未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原因不是智力不行,而是没有得到适合于他们各自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和足够的学习时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能力倾向上的差异只是学习速度上的差异。得出解决的办法:教师只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缺陷,采取集体教学并辅之以个别学生所需要的反馈矫正性帮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在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的同时,还必须采用适合于学生各自特点的教法,给学生创造动手、动口、动脑的条件,营造教学氛围,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才能逐渐缩小学生之间学习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借鉴与自创结合,选择科学的教法。教法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它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教师必须摒除“满堂灌”“注入式”的教法。而教法的选择和使用应体现一个“活”字,否则,就会像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如果不会活用,任何教法学法都会变成一堆公式”。如果教师善于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作为主导者的特长,适时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拨,充分激发和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达到使学生学

5 会学习、学会创新的目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法上要采用借鉴与自创相结合的方式,做到针对性强,灵活多样。

借鉴,就是教师对众多的语文教法进行分析、比较,然后把真正能体现现代语文教学观,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筛选出来,作为自己相对稳定的教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再去汲取其他新教法的精华,不断充实完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借鉴的新教法应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典型性。即在全国中学语文教改中有代表性,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有成功的实验成果,能体现教学的客观规律。二是实用性。即在教学实践中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提供具体的方法或模式。三是普遍性。即在全国较大范围内被学校推广和教师采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自创,就是教师在吃透教学大纲精神,充分掌握教材内容和学习重点,全面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施教特点,精心设计符合学情的教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逐步形成能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教法。

教法的借鉴和自创有内在联系。教师如果不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愿意接纳新的教学观念,不善于借鉴新的教法,要自创出一套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风格的好教法是不可能的。相反,如果不顾主客观条件,只会像使用数学公式一样机械地照搬别人的教法,也不可能自创出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风格的好教法。因此,只有把借鉴和自创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教法上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培养出自学能力强、能灵活运用知识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第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法指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选择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培养、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法。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想学”。二是要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技巧,让他们“会学”。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它不就是不需要教了吗?”由此可见,要使学生通过学习都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就必须摒除重教轻学的思想和做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情,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学情是指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环境、家庭教养和健康状况等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 6 学目标。具体学法指导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上学法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预习前,教师应根据单元和课文的学习重点、难点或预习提示,拟定预习提纲。让学生按提纲要求边读边思,并写出预习笔记,做好参与课堂教学的准备。教给学生上课的方法——最基本的上课方法有:听课法、课堂笔记法、质疑问难法、课堂讨论法、课堂辩论法和课堂竞赛法。教给学生“读写听说”的方法——读,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阅读课文和参考书,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中学生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主要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听读和适合于读古诗文的吟读和诵读。写,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听,是学生获取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的听主要包括听教师讲课、听朗读课文、听同学发言、听录音、听新闻、听演讲、听辩论、听报告等等。说,是指学生用口语进行交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指导说话训练的基本方法有读说法、听说法、扩说法、换说法、仿说法、接说法、对说法、想说法、看说法、评说法等。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复习,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巩固记忆、消化理解,并使之系统消化的重要学习环节。中学语文的复习,按学习进程可分为课后复习、单元复习、期末复习、学年复习、会考复习和升学考复习等。教师对学生的语文复习方法指导,应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进行。课后复习时,可先回忆上课的内容,再对照课文和课堂笔记系统地看一遍,边看边整理笔记。对重点内容要用一定的时间来理解、记忆;对经过思考后还不明白的问题,可记录下来,再问别人或老师;对课后的练习题要独立完成。单元复习主要是根据单元学习提示和课文学习重点(预习提示)先理清脉络,再联系课后练习进行具体思考、理解、记忆。期末、学年、会考和升学考的复习,是一个阶段学习后的全面、系统的复习,复习时要有计划、有提纲。编写复习提纲的方法主要是归类法。归类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学过的知识系统编写,另一种是按作家的作品或课文的体裁归类。

诚然,要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更新教学观念是前提,选择科学的教法是关键,指导学生掌握学法是根本,三者缺一不可。

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杨老师在《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在教会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同时,培养和激发他人积极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尤为重要。对孩子来说,解决问题的结果并不重要,是否能做得完美也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让他学会独立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尝试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学习意志品质,以及智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于完善孩子的人格,最终形成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做任何事情,仅有解决问题 7 的方法是不够的,其核心是要有做事的兴趣和欲望,才可能成功。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仅仅教给学习的方法是不够的,首先要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乐学”。学生有了乐学的动机,产生学习的欲望,才会爱学,也才会主动地接受老师教给的学习方法,从而会学,最终才能学会,由知识转化为能力。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表明:要想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还不如传授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别人观点的基础上,杨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但我认为:在教会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同时,培养和激发他人积极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尤为重要。对孩子来说,解决问题的结果并不重要,是否能做得完美也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让他学会独立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尝试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学习意志品质,以及智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于完善孩子的人格,最终形成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做任何事情,仅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够的,其核心是要有做事的兴趣和欲望,才可能成功。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仅仅教给学习的方法是不够的,首先要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乐学”。学生有了乐学的动机,产生学习的欲望,才会爱学,也才会主动地接受老师教给的学习方法,从而会学,最终才能学会,由知识转化为能力。

正如杨老师所说: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老师的教学效果,远远不如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不断诱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然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老师的教学效果好。如今,教师仅仅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去面对学生,只注重传授学生知识、教给学习方法,不考虑学生有没有学习的欲望,愿不愿意学,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因此,我认为:教师应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的观点和方法面对学生,应对教育教学工作,方能教好书、育好人。

这种通俗易懂、完整的表述,至今还没有任何专家这样直观地表述过。这是杨老师在研究教育科研论文撰写方面的一大突破。

读《正能量》有感

读《正能量》有感

读《正能量》有感

读《正能量》有感

读《正能量》有感

读《正能量》有感

读《正能量》有感

读《正能量》有感

读《正能量》有感

读《正能量》有感

读《教师正能量》有感[推荐]
《读《教师正能量》有感[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