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创建生态文明县,建设美丽新茌平

发布时间:2020-03-04 00:23: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创建生态文明县,建设美丽新茌平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文明, 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自身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利的同时, 也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 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当代发展与消费的同时, 要努力做到使后代人与自己的机会平等。

【关键词】

科技进步、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调查目的】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及获得的积极成果的体现,它是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政治成果的总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绿化文化融入到经济发展环境之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对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了解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建议,为茌平县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调查结果】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一个象征。城市生态文明的建成是我国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因此理解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正文】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文明, 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自身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利的同时, 也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 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当代发展与消费的同时, 要努力做到使后代人与自己的机会平等。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与环境、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要求全党全国人民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们在思想上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加以强调,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茌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有利条件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我县具备很多原生自然优势,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又创造了很多再生新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越的自然环境优势。我县位于山东省西部, 黄河下游鲁西平原,地处北纬35°47'~37°02'和东经115°16'~116°32'之间,为聊城市所辖。因黄河多次在境内的改道中冲积,形成微度起伏的岗,坡,洼相间地貌,属黄河冲积平原,茌平地势以黄河流向,自西向东北倾斜,最高点海拔35米,最低处海拔26.5米,平均坡 聊1/15000,土壤深厚,沙黏相间,地质较均匀。县域属暖温带大陆季风区半干旱气候带,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全县沃野平畴,总耕地108万亩。淡水资源充足,水利条件便利。

(二)深厚的历史人文优势。茌平县历史悠久,夏商时代属兖州,周属齐地,秦行郡县制,置茌平县,属东郡治茌平。因县境在茌山之平地,故名茌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茌平大地留下了众多的文化迹址,使茌平的历史文化和地埋文化,彪炳于世。茌平大地处在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四五千年的历史。茌平人民勤劳智慧,从原始的捕鱼,打猎到文明时代的酿酒,农牧,饱尝了大自然的风雪雨露,熟知茌平地理宝藏,便知茌平酒泉。《茌平县制》记载,茌山有三中,取之酿酒,甘美异常。历代所引四方游客,官吏,文人,诗家,墨客,偿酒赋诗,大作成章。清朝翰林王曰高有诗曰:“甘泉自昔慕如渑,今得茌巅胜事增,饶有中山千日醉,讵疑北壑万层冰。”大诗人张金译诗云:“有人谁不爱春泉,况是警林夕照天。漫然玉壶无处天,曲生风味在茌巅。”茌平历史上名人辈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历史文化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是基本一致的。这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三)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茌平东邻齐河县,西接聊城市东昌府区,临清市,南连东阿县,北靠高唐县,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这种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为我县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业快速增长,现代物流业迅速崛起,对外辐射力大大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获得较快发展。

(四)良好的生态基础优势。着眼于现代化、生态型的城市定位,进一步打造“国家园林城、全国卫生城、全国生态县”的品牌,实施了金牛湖景观区开发、枣乡生态园建设、滨河新城开发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实施“碧水、蓝天、安静、生态”工程,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五)和谐的社会环境优势。近年来我县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促进产业和生态两大优势互补,为经济发展注入了丰富的生态内涵。县委组织还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出干部群众科学发展的高涨热情和理性心态。我们相继提出了“生态是借贷而不是继承”、“GDP增长不等于财富积累”、“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等新的理念。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全民生态文明意识逐步得到提升,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

(一)、发展生态产业,打造绿色经济优势。坚持“生态立县、三农稳县、工业强县、三产兴县、城建靓县”的方针,在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总体发展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抓手,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

1、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推进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入手,积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广立体种养、秸秆气化、秸秆饲料开发和畜禽粪尿的综合利用。

3、从“科学种养、生态种养”入手,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土地产出效益最大化。

4、加快畜禽养殖“四化”建设,即做到场房建设标准化、畜禽品种优良化、饲料兽药安全化、粪污处理无害化,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生态工业方面。从加快产业“布局、转型、改造”入手,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高科技产业、产品。具体措施:

1、重点培植一些采用新技术、可再生资源、清洁生产的新兴产业。

2、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铝、聚氯乙烯、密度板、电力、造纸、印染等行业。

3、加强企业之间的上下游协作、搞好产品配套开发,延伸产品、产业链。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先导,搞好企业生态发展规划。

4、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规划设计工业园区,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园区。

5、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规模化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的比例。

(二)培育生态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重视生态文化的培育。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现。建设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把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传统精神与茌平人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豁达情怀结合起来,把茌山文化传承的“履中、韬和”思想与“自强不息、务实创新、包容开放、诚实守信”的茌平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培育和谐的现代生态文化,让生态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主流意识,渗透到城市建设、居民行为、社会风气、城市精神等各个方面,形成全社会关注生态、热爱生态的浓厚氛围,使生态伦理标准成为公众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同时,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方式,奉行节约原则,反对过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四)打造生态社会,营造生态文化氛围,促进生态文明制度和政策的完善。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关注困难群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普及程度,促进教育公平。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每个困难家庭的子女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就业、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价格上涨与适当提高困难群众补贴标准的联动制度。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确保每个困难家庭的患病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坚持以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为对象,重点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到2012年基本解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深入推进“平安聊城”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力弘扬团结、友爱、合作精神,努力建设健康、文明、环保、安全、和谐的生态家园。

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承担起生态教育责任、生态政策责任和生态管理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各级党委政府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情况反馈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二)制定发展规划。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开发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中。运用生态设计手段对我市生态功能区进行合理划分,制定近期、中期、远期规划体系和目标体系,将重点项目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及完成时限。

(三)完善有关政策。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生态环境、效益补偿机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实行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机制,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和生态破坏行为。鼓励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对企业利用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在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

(四)注重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贯穿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制定生态科技发展规划,明确重点研究领域,力促关键技术攻关,以科技助推农产品标准化、食品安全化。加强生态科技与环境建设领域的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逐步实现由引进为主向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的转变。

(五)强化宣传教育。运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站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公务员、企业经营者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增强生态意识和法制观念。面向广大群众,广泛深入地宣传生态科普知识,努力营造全民广泛参与、共建生态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围

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家园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共创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

创建生态文明县,建设美丽新茌平
《创建生态文明县,建设美丽新茌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