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06:55: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尽管说马克思主义中有和谐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对和谐的追求,但我们今天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主要不是从前人说过什么、没说过什么出发,而主要是立足于现实,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因此,应当要更多地从现实性、针对性上认识和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发展正在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化社会,在这转变过程中,还伴随着体制上的变革,这就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两大转变对中国社会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社会变迁,是一个牵动全局的变革,整个社会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随着社会转型、体制转换的推进,社会中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和社会方式都日益多样化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发展已经明显出现了多样化或多元化状态。在社会利益关系和价值追求大同小异的情况下,社会发展更多地可以强调一致性或统一性,而在利益多元、价值追求多元的情况下,社会发展必然要更多地强调求同存异、多元一体,保持社会的活力。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立足点。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必然要求

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改革发展的初期,人们的要求和愿望比较单一,更多是关注生活的改善和温饱的解决,很多问题和矛盾也没有显露出来。随着改革发展的推进,人们的温饱解决了,要求也就普遍提高了,一些深层次矛盾也产生了。另外,在改革发展中,由于体制上的问题、认识上的问题、方式方法上的问题,我们的工作也有一些偏差和失误。在这种关键时期,必须正确应对新的矛盾和问题,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就是要用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化解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

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利益群体的存在,很容易产生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社会结构的这种新变化,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执政党必须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同时,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只有把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好了,把各种矛盾得到解决好了,才能逐步构筑稳定、合理的社会结构,不断扩大和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就是要使各阶层、各群体都能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创造活力,在全社会形成促进发展进步的合力。

构建和谐社会,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体现为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作为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同我们党的远大理想、同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一致的;作为过程,构建和谐是分阶段的、有层次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很长的历史过程,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永久追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