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5: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李荣慧

一、说教材

《钱塘湖春行》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十五课,这是七言律诗,是作者被任命为杭州剌史,早春游湖时创作的,是一首描写钱塘江早春美景的著名七律。作者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旖旎动人的风光,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愉悦闲适之情和对钱塘湖春景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二、说学情

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具有一定的了解,有能力结合注释简要说出全诗大意,但对于诗歌艺术特色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我将引导学生从写作顺序和修辞两个方面深入,学生将从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共同把握诗歌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朗读技巧,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象联想感悟诗歌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热情,培养审美和品鉴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朗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难点是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苏东坡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是描写哪里的美景呢?对,西湖。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不仅流传着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有一首首动人的、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美丽景色的《钱塘湖春行》,它的作者是——白居易。 (二)初读诗歌

首先,学生朗读,其他学生作出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相应点评或补充。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初步感受诗歌内容,体会韵律美。 (三)品读诗歌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诗中的细节来反映整首诗,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主旨内容。 首先,我将引导学生理解诗的题目 经过思考,学生可以总结出:

地点:钱塘湖;

时间:春天;

事情:游览。 连成一句话:作者春天前往钱塘湖(西湖)游览 然后,品读首联

让学生找出首联中的哪些词语能够与标题中的词语对应,引导学生 结合书上注释,孤山寺、贾公亭是西湖特有的,紧扣“钱塘湖” 结合书上注释解释,水面初平和云脚低 紧扣“春”

结合朱自清《春》中的“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和浮云低垂,与水相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帮助学生找怎么样紧扣题目中的“行”,从“北”和“西”,可以看出作者是边走边看,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边,明白作者出游的行踪。 学生齐读首联,加深印象。 其次,小组合作品读颔联和颈联

1.让学生明确这两联所写到的内容:除了水面和云脚以外,作者还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学生很容易可以找到:早莺

新燕

乱花

浅草 2.品味颔联中的“争”:采用了——拟人的修辞,“争”和“啄”通过动物的情态和动作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这两个字要重读。 3.一起齐读颔联和颈联。 4.挑战白居易

我们把颔联和颈联七言改为五言,大家看行不行。怎么改?小组讨论一下,不只有一种改法。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几莺争暖树,家燕啄春泥。

花欲迷人眼,草能没马蹄。

乱花欲迷眼,浅草能没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改了之后可不可以?请学生针对某一种改法说一说不能改的理由。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明白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往往一个字,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一个生活场景,一段历程,让人遐想,引人深思。虽然我们挑战失败,但也让我们明白:在读诗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一概而过,很难发现其中的韵味,只有仔细推敲,用心品味,让诗歌浸润心灵,才能真正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才能品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样的炼字,才会浮现“著一字而意境全出”的画面。

最后,品读尾联

通过前面的分析,前三联写的都是“初春”之景。我们经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肯定包含有抒情,让学生们试想如果自己是白居易,在一个最美的季节,来到美丽的西湖,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心情会怎样?(喜悦)那作者的心情是否和自己猜想的一样呢?你从哪一联知道的——尾联 齐读尾联。

尾联中有一个字说明了他的感情?——爱

作者最喜爱的是不是刚才看到的景物?不是。最喜爱——白沙提。 他有一个动作表明了,是“行不足”。“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诗人从孤山寺到贾公亭,再到白沙提,最流连忘返的就是“白沙堤”,写到这,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白沙提有什么好?——“绿杨阴里”,初春时候,柳条将舒未舒,除了这点,“白沙堤”到底怎样美,我们不知道,作者也不再写,留下含蓄的结尾让我们去回味和想象,这也是诗歌的精妙之处。

我们再来朗诵这首诗,那现在除了准确、流利,还应该做到——有感情(喜悦),请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自己读一读。

时间充足可以教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四) 悟读诗歌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大家通过练习,可以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的感受。

优秀的写景的诗篇往往都是“诗中有画”,诗歌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容,现在设想你穿越时空,梦回唐朝,来的美丽的西子湖畔,利用这首诗中的景象,找出你最欣赏的句子,运用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 妙笔生花: 在„„中,我仿佛看到了„„ 在„„中,我仿佛听到了„„ 在„„中,我仿佛感受到了„„ 请两三名同学交流。

通过这一环节,带领学生真正走入诗歌的美妙境界,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其爱国热情。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描绘西湖或早春景象的诗句,积累在读书笔记本上。只有做到丰富的积累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说课内容,请大家批评指正,提出您的宝贵意见过建议,谢谢!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语文优秀说课稿——《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教案

钱塘湖春行教案

钱塘湖春行+野望

钱塘湖春行课堂实录

钱塘湖春行改写

钱塘湖春行复习题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