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爱 莲 说

发布时间:2020-03-01 21:04: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爱 莲 说

周 敦 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全文翻译:

①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莲花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的幽香;笔直的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在近处玩弄。

②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很多了。 文学常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慨,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重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表示舒缓语气。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3.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4.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助词。

6.花之隐逸者也。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7.花之君子者也。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8.噫!菊之爱。 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9.宜乎众矣。 宜乎,当然。 宜,应当。 10.水陆草木之花。 之,的。 11.亚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 12.自李唐来。 自,从。 13.香远益清。 益,更加。 14.予谓菊。 谓,认为。 15.陶后鲜有闻。 鲜,少。 文章结构:

第①段:描写莲的高洁品质,抒发喜爱之情。 A.含蓄说明爱的花不同,人的思想感情也不同。 B.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品格。

第②段:点明莲的比喻义,归结全篇主旨。 A.评价三种花。

B.嘲讽、批判世风,表达志洁行廉的操守。 中心思想:

本文作者以莲花自比,通过描写莲花,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写作特点:

⒈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它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

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的概括,突出地表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陶渊明独爱菊”,因为“菊,花之隐逸者也”,可见陶渊明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盛爱牡丹”,因为“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可见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而“予独爱莲”,因为“莲,花之君子者也”,可见作者既不愿隐逸,也不贪慕富贵,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也是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

⒉巧妙地运用衬托和比喻。全文始终用菊和牡丹衬托,一正衬,一反衬,彼此对照,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文中分别将菊、牡丹和莲比喻为隐士、富贵者和君子,十分贴切。特别是描写莲的形象,“形”“神”兼备,既准确地表现了她的外部特征,又传神地揭示了她的内在气质,使花貌、花品与人格浑然一体。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写她“中通外直”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芬芳,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这些描写,以莲喻人,将莲人格化了,是作者的心志的写照,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和情操。

⒊散句和骈句的交错运用。骈句是指相邻的两句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还包括排比句,如“菊„„牡丹„„莲„„”骈句之外,统称散句。二者交错运用,读之铿锵悦耳,顿挫有致,富有节奏感。 成语积累:

不蔓不枝:指莲茎直而无分枝蔓生。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相关对联:

⒈周氏爱莲比君子;陶公喜菊胜群芳。 ⒉喜竹哪独清郑燮;爱莲岂止宋濂溪。 ⒊香远益清敦颐品性;中通外直茂叔德行。 用原文回答问题(按要求默写):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文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文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文中写“莲”的清高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本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6.文中描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描写莲的体态香气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8.我们常引用《爱莲说》中的一句话来形容自处坏环境却能保持纯洁的品质,这句话是:出淤泥而不染。 9.《爱莲说》中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文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 11.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香远益清。

12.生活中感叹知己者少,我们常引用《爱莲说》中的我一句话是:同予者何人? 13.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文中用莲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5.文中写莲的高洁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 16.文中写莲的质朴的句子是:濯清涟而不妖。

17.文中写莲的正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8.文中写莲的芳香的句子是:香远益清。

19.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德声远播的句子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0.文中比喻君子有庄重的仪表,令人敬爱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1.黄巢在《题菊花》中写道:“蕊寒香冷蝶难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所写到的陶渊明“独爱菊”的原因的句子是: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2.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3.在形容人气质清高,令人敬重不敢轻侮时,我们可以引用《爱莲说》中的一句话 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4.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处在黑暗社会污浊的政治环境中,但始终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爱莲说》中一句话说就是:出淤泥而不染。

25.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6.写出《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7.从正面上映衬莲的句子是:菊,花之隐逸者也。 28.从反面映衬莲的句子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9.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0.写莲花形象品质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1.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阿、威武不屈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2.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的句子是:香远益清。

33.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4.作者用哪句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并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的句子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经典题粹:

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 2.第①段中,作者如何运用了衬托手法反衬对莲的喜爱?

用“晋陶渊明独爱菊”下面衬托“予独爱莲”用“世人盛爱牡丹”反衬“予独爱莲”。以表达出对莲的喜爱之情。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4.“独爱莲”和“独爱菊”中的“独”字表现了他们的什么态度?

“独爱莲”表现作者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 “独爱菊”表现陶渊明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 同时也表现作者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也不相同。 5.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6.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那么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7.“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是哪篇?与“鲜有闻”的“鲜”构成反义的词是哪个?

陶渊明。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众。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中表明莲花有什么特点? 庄重而高雅。

9.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

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婉转的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0.文中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求富贵名利,在污浊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君子。 11.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象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俞寒塘。”这首诗歌颂哪种花?在你学过的古诗中,找出描写此种花的诗句,写在下面。 莲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是荷花别样红。”或“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2.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试从《爱莲说》中找一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是怎样体现的?

本文用菊花、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14.作者写莲的目的是什么?写牡丹呢?

写莲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起反衬作用,表明自己对追逐名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15.举例说明第②段所用的修辞方法。

⑴反问:同予者何人。 ⑵排比: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⑶比喻:莲,花之君子者也。 ⑷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对偶和拟人。

17.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那种观点,谈谈你的想法。

(此题为主观题,择好角度,阐述理由充分,语言要流畅。)

18.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了当时怎样一种社会现象? 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1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现象?请你结合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想。

比喻人在混浊不良的环境中能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的现象。 主观感受题答案自拟。 20.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鞭策自己,谈谈做人的道理? 答案自拟。

2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什么单单用牡丹、菊花作为莲的衬托?

牡丹是富贵者的所爱,菊是隐士陶渊明的所爱,这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一个从反面衬托出莲这样的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个从正面衬托莲这样的君不消极避世而要出污泥而不染。 22.文章结尾改变“菊—牡丹—莲”的顺序,是疏忽还是别有用意?

文章这样安排旨在以爱菊、爱莲人数之少,来衬托爱牡丹人数之多,鄙弃追逐名利的恶浊世风,一“独”一“无”与一“甚”,两“褒”与一“贬”,形成鲜明的对比。

23.读到“晋陶渊明独爱菊”一句,你自然的会想起陶渊明的哪首诗的哪两句诗? 《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4.根据要求填写相关花的名称。 ⑴“国色天香”是指:牡丹。

⑵“寒秋三魂”是指:菊,它与梅兰竹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⑶“六月花神”是指:荷花。

25.菊、牡丹、莲„„你最爱哪一种?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最好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完成。 26.本文描写的对象是“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这是“衬托”的手法;用“菊”从正面衬托,用“牡丹”从反面衬托,突出了莲的高洁形象。 27.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言志”,可是本文开篇用浓墨描写“莲的形象”,二者之间有何必然联系? 本文开篇用浓墨描写“莲的形象”,旷日持久是为了突出“莲”的精神品质,进而以花喻人,赞美“君子”,表明作者以“君子”自况,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揭示中心。 28.本文是哪几个方面描写莲的形象的?

⑴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⑶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9.本文以花喻人,三种花比拟哪三种人的生活态度。 ⑴“莲”比拟“君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⑵“菊”比拟“隐士”遗世独立,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⑶“牡丹”比拟“贪图富贵者”追名逐利的生活态度。 30.面对腐朽的社会,陶渊明选择了“隐逸”,而周敦颐选择了大胆面对,你赞同谁的做法? 我赞同周敦颐的做法。“隐逸”只能自洁其身,不利于整个社会,而大胆面对,并与之抗争,更难能可贵,有利于净化整个社会,于人于己都有利。

31.请就本文第②段的内容或写法,写出一段评注性文字。

本段文字首选揭示三种花的喻意,点明中心,然后抒写“隐士”甚少,知音难求的感慨,批评贪图富贵,追 名逐利的世风,突出了中心。

32.作者笔下的“君子”与“隐士”有何异同? 相同点:二者都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不同点:“君子”不“避世”,而“隐士”“避世”。

33.本文直接描写赞美的对象是什么?真正描写赞美的对象是什么? 莲。 君子。

34.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以花喻人,赞美君子,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同时也批评了当时追名逐利的世风。 35.本文在写作上最主要的特色是什么? 托物言志。

36.陶渊明以“逸”来保持自己的气节,周敦颐也不贪富贵,不趋炎附势,那么他追求的是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节操,入世而不被沾污,保持洁身自好的品行。 37.“孟母三迁”,以求不受不良环境影响。孟子也曾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都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而周敦颐却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从“ 人可以受到环境影响”和“自觉抵制其影响”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

38.《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文,濡养了千千万万的文人,把莲花式的高洁品质作为为人处世之道,读完此文,请谈谈你的感受。

围绕“无论何时都应抵制不良环境对人的影响,要保持高尚的价格,高洁的操守,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来谈即可。 39.请比较《爱莲说》、《陋室铭》两篇短文在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上的同和异。 ⑴同中之异

①从主题看,两文表现的都是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但《爱莲说》的作者表达的不是隐逸,而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的清白节操,《陋室铭》流露的则是作者消极遁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②从立意看,两文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但前者是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后者则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③从表达方式看,都聚描写、抒情、议议于一体。但前者对“莲”进行的是人格化描写:“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美名;“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使莲成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在作者爱莲的议论中,表露出其高尚情操。而后者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⑵异中之同

①从文体看,《爱莲说》的“说”和《陋室铭》的“铭”标明了各自所属文体的不同。根据古文体的分类,“说”为说理文,“铭”是应用文。但两文都是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所以从这一点讲,两文又都属议论文。

②从句式看,前者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后者则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中也有骈句,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两文句式上都骈散结合,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③从线索看,《爱莲说》以“爱”为线索,“爱”在文中出现7次,几乎句句有“爱”;《陋室铭》则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

爱莲说

《爱莲说》

爱莲说

爱莲说

爱莲说

爱莲说

爱莲说

爱莲说

爱莲说)

爱莲说

爱 莲 说
《爱 莲 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爱莲说比较阅读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