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必修二第13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0:18: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介绍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初步确立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共有三部分内容:

1、特区的创办。介绍了在邓小平的倡议下开放五个经济特区,其中要重点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然后通后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

2、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介绍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进而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通过开放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对外开放的特点,以及形成一个怎样的格局。

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介绍了1990年中央政府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及其目的,突出了浦东发展所依靠的有力条件和取得的重大成就。结合教材“历史纵横”部分,指导学生归纳浦东开发的有利条件有哪些;通过有关浦东开发前后的巨大变化的资料,让学生感受浦东取得的巨大成就。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经济等多学科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本课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延伸拓展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探究,力求通过创设一个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去调动学生,突出自主性,合作性,培养学生能够联系历史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分析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背景

2、分析经济特区建立的条件、含义及特区建设的重大成果

3、了解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和特点

4、了解上海浦东开发和开放的主要成就及历史意义

5、了解对外开放伟大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掌握好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2、运用观看视频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改革开放近30年伟大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代自豪感、责任感。

2、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助澜。

3、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教学方法

1、历史问题探究法

通过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延伸拓展来组织探究,通过创设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多媒体教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

1、导入设计

以《春天的故事》音乐做背景,展示30年前和今天淮北的照片,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30年家乡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淮北的发展离不开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由此进入课题。

2、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主要探究三个问题: (1)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发展—上海浦东 (3)对外开放的成就

教学过程中才用倒叙的方法,由成就回顾历史。

【推进新课】

探究

一、对外开放的成就

探究学习设计:

1、这个问题采用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师不提供固定的答案,指导学生通过身边的变化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具体方法:前后位四人一小组讨论体现对外开放成就的新变化,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进行交流。

探究

二、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1、探究形成的背景

(1)播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 (2)提出讨论题目:结合视频内容以及所学知识 讨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国际、国内背景: (3)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出示邓小平文选,让学生得出结论:中国必须实行对开开放

2、探究形成的过程

探究过程设计: (1)设立经济特区

展示“学思之窗”: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在师生探讨交流的基础上展示讨论的结论:

提出问题:什么是经济特区?“特”在哪里?(学生回答)

用视频展示特区发展成就,思考经济特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2)结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示意图让学生完成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过程。

包括:①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②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③沿江港口城市的开放;④沿边城镇的开放;⑤内地省会城市的开放。 (3)探究形成的特点

结合地图,结合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由学生概括总结出来,教师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探究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发展——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探究过程设计:

1、播放视频文件《邓小平与上海浦东的开发》。

2、结合视频内容及教材相关知识思考:

假如你是当时的邓小平,你决定加快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3、由学生相互探究合作交流后,教师与师生合作共同完成上述问题。

分析后利用图片、文字资料,展示浦东开发和开放的伟大成就。如上海世博会;中国第一楼——金茂大厦;中国第一塔——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等。

【延伸拓展】

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淮北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请你为淮北的对外开放进程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同样进行分组讨论)

板书设计:

国际

背景 国内

经济特区 点 沿海

对 沿海开放城市 线 上 决定 外 过程 沿海开放区 海 目的 开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面 内地 浦 条件 放 沿边开放城镇 东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特点 全放位、多层次、宽领域

对外开放伟大成就

四、教学反思

应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如比较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和现代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地区都在东南沿海及长三角地区,同时总结具有共性的原因各是什么;新旧时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根本的不同;课文中关于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浦东开发前后的巨大差异对比等都有所不足。

必修二第12 13课练习题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3课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第13课白鹅教学设计

第13课 文艺复兴 教学设计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第13课 设计吉祥物

语文教学设计:第13课——空城计

scratch教学设计 第13课模拟实验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设计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第1—13课)

必修二第13课教学设计
《必修二第13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