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5:06: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寒假期间,我们在下乡调查过程中对山陕两省地方县乡镇进行了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调查研究,并形成了以下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和现状

明亮宽敞的砖瓦房排列整齐有序,平坦的村内硬化道路干净整洁,文化广场上老人、小孩聚在一起下棋、聊天、看书、做游戏。农户家里自来水、沼气灶一应俱全。这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山陕两省地方县乡镇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后的景象。

该村幅员面积四点五平方公里,辖8个农业社,总人口3206人。党员94人,共855户,1786个劳动力,人均纯收入2005年达3260元。全村有耕地3248亩,土1534亩,田1714亩。享受天然气用户26户。

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在县委、县政府、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村855户村民的齐心努力下,取得了娇人的成绩。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蒜头企业,成立蒜头基地,远销韩国、日本,2004年发展种植的“蜜本南瓜”是该村的特色项目。该村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该村自己建立了草绳加工厂、榨菜加工厂、养鸡厂等农民企业并为该村村民带来了财富和技术。围绕改善村容村貌,该村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从调查问卷显示数据来看,有71%的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35%的村民对科学的建设新农村持肯定意见,而54%的村民仍然希望能够在生产设施上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46%的村民对水电的供应有意见,这些都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顺应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出路在发展。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该村的发展和建设具有一定优势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制定了具体政策措施,这些好政策将会有利促进该村发展。二是该村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三是市委、市政府确定该村为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村,将有一些政策、资金倾斜,有利于加快该村发展。四是该村的蒜头主导产业发展有利于深度开发转化,该村草绳厂加工、运销能人已形成一定规模,群众的积极性已调动起来。五是经过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锻炼,已经涌现出近300多人的打工队伍,有利在外创业、交流信息,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及措施

在对该村进行调查中,村支部副书记提出该村主要从生产发展科学化、行走路面都硬化、养殖生产大发展、商品加工再上市、农户用上卫生水、房前屋后小亭园七个方面来实现新农村建设,具体发展目标及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展目标

①狠抓经济发展: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93万元,生猪出栏3000头,山羊出栏1200只,人平纯收入实现3500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0%以上,

二、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60%,建立专业合作组织网站农户80%。②达到生活宽裕:农民居住楼房90%,电话普及率92%,摩托车入户45%,电脑入户10%,五保集中供养率85%,社会保险参保率20%,60岁以上老人救助率30%,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落实率达100%。③实现乡风文明:广播覆盖率70%,彩电入户94%,科技图书人平3册,高中水平20%,大专水平10%,有技术专长农民40%,法律知识普及率88%,十好家庭达到80%,计划生育保健知识普及率达95%。④确保村容整洁:村公路硬化率45%,一池三改户40%,吃卫生水90%,电网标准入户率100%,森林绿化率60%,清洁能源使用率50%,无公害绿色产

品95%,垃圾无害化处理60%。⑤规范管理民主:村务公开知晓率98%,民主决策参与率90%,重大事项监督率100%,干部实绩考核群众参与率95%,产业带头户80%,市场营销户10%,文化中心户40%,治安联防户90%,科技示范户60%。

2.主要措施

①突出发展主题,狠抓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引导农民把加工业这一产业做大做强,适度压缩粮食面积,力争坚持发展与转化并重。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蜜本南瓜”,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种植产量,全力打造“蜜本南瓜”专业大村。②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扶持各类企业,下功夫招商引资,开发本地林地资源,吸引更多的老板来村投资办厂,为转移本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③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一是排水沟渠的维修整治,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农民自愿投资,完成2000米,整修堰塘5口。二是继续搞好村级公路硬化,三年内再硬化5公里,完善道路维修管理办法。三是抓好一池三改,引导农民改善生活条件,让农民吃上卫生水。④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展打工经济,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搞好信息网站建设,支持农民本地创业与外出务工相结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带动农民转移,三年里,每年要有400人以上外出打工,五年实现转移劳动力500人。⑤科学制定村庄规划,有序推进农民新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严格控制建房选点,着力提高民宅设计水平,高起点,新风貌,逐步实行社区式、公寓式的农民聚居化和城乡一体化,三年内,理顺2—3个居民点,建造农民新村的人文景观。

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夯实基层组织,奠定农村发展的组织保证

(1)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改进管理办法,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将工作绩效与干部待遇挂钩,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兑现奖惩。

(2)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一是建立干部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村级党员干部分期分批培训一次;二是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党校、农函大的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三是建立党员干部自学制度、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村级干部的重要依据,帮助农村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四是教育党员干部争做致富能力强、帮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干部,提升党员干部自身文明素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

(3)加强一般党员教育。在党员教育中,一是在党员中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活动,并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二是实行党员责任区负责制,给每个党员划定一个责任区,明确党员在责任区的职责;三是建立党员帮扶制度。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村经济壮大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才具有现实条件。农业生产发展,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路建设投入,加强对村级公路的管护及绿化,确保道路无积水、坑洼,时时通畅无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整治,确保旱能灌、涝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间,不断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市场需求,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型无公害农产品为特色,优化品种品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引导、科技带动等措施,大力发展种养殖业;三是大力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农产品资源,在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上做文章,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延伸农副产品产业链;四是加大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普及推广,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生活宽裕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示范基地带动效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到位;二是加强对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家庭

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三是通过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进行转移;四是建立和完善村社会保障体系,对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真正解决农民有钱看病、吃药。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四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五是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5、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促进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二是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对重大事项要做到事前公开,发扬民主,让群众参与决策。三是实行由村民或村民代表评议党员、干部的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四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让农民当家做主,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五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促进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社会科学实验班0806杨宇青 张晨雪2009-2-10

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调查报告

广东改革开放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农村变化

中国模式之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农村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