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模式之改革开放三十年

发布时间:2020-03-02 13:09: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模式之改革开放三十年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新的壮丽诗史,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从经济方面看,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地表现在:1.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历史转变。2.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折。3.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总量跃至世界前列。4.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中国居民人均拥有的耐用消费品、医疗水平以及公共设施水平等都有了大幅的提升,中国的发展使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5.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逐步提升。

将近六十二年前,毛泽东在新中国“开国大典”前夕的政治协商会上曾经预言:“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与自由。”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梦想,而是像毛泽东主席所说的那样:它是站在海岸遥望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的迅猛发展与和平崛起,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国际影响日益增强,“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受到全世界各方面人士日益广泛的关注。

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中国模式包括了改革模式、发展模式、开放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等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 改革模式。中国的经济改革模式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引导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支配着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进程。回顾中国经济改革的实际进程不难发现,中国经济改革中所有的重点和难点、经验和特色,都来源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要求: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过程既构成了中国经济改革的主线、特色、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其中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结合,发展市场经济和以人为本相结合,国家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化相结合,中央集权同地方分权的结合。

改革的过程与改革的目标是分不开的。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向世人昭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可以结合的,而且还在于它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实现这一目标的有中国特色渐进式改革道路,其主要特点是: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把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创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整体协调、重点突破;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采取渐进式的转轨方式,实行双轨制的过渡形式;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大胆试验,并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调整改革的目标与思路。改革的方式内生于改革的目标,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东基金式改革的根本差别不是方式和方法的差别,而是改革目标和性质的差别,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出现两种不同改革道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二) 开放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逐步融入了经济全球化地历史进程。总结中国30年来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可以将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或四种模式: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以建立经济特区为特征的实验探索模式;从1990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到20世纪末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全面开放模式;从2001年到2006年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为的体制接轨模式;2007年后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互利共赢模式。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开放模式有这些特点:国家主导的的开放与市场调节的开放相结合;开放进程的渐进性;从局部开放到全面开放;开放与改革、发展的相互推动。

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的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但我们还应看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成了中国对外开放模式中的核心问题。一方面,我们要主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实现开放与改革和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在对外开放中,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注意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防范和化解国际风险的冲击,始终保持对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同时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形成经济全球化参与国家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三) 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那么,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如何取得的呢?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的学者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作了很多方面的解释,包括: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市场需求、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高储蓄和投资率、低成本的人力资源、有效地政府干预、经济的市场化、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技术的进步、二元结构的转换等等。概括地讲,要素投入、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从长远的观点看,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低,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劳动投入与资本积累均应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伴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制度创新和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将不断提高经济制度质量和整体经济效率。因此,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最终实现国家的重新崛起。

从发展模式或发展道路的角度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或经济发展模式,这条道路或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等。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强调,改革开放以来women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立足在中国国情进行的伟大历史创造。这个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体系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它主要包括了一下内容: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的理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关于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关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关于自主创新和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理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关于构建和谐经济的理论,等等。这些内容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主要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以上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中国的对外开放模式,就是处在发展与转型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融入全球化模式;中国的发展模式,就是以工业化对外开放和改革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形成的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化、全球化和工业化,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中国特殊的国情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构成了中国模式的本质和精髓。

综上所述,所谓的中国的经济模式,就是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前提,以市场化、全球化和工业化为内容,以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的经济改革与发展模式,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制度、基本政策和基本经验的概括与总结。那么,中国的经济模式有什么意义呢?它的经验是特殊的呢还是普通的呢?有人认为,中国的成功是特殊环境的产物,是一种例外,不具有普遍意义;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模式反映了正确的发展战略,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它的经验是普遍的而不是独特的。

其实,普遍性与特殊性从来是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中国模式首先是中国特殊国情的产物,是与中国特殊的社会制度、政策方针、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的发明创造。因此,中国的成功绝不是所谓的“普适价值”的胜利,走自己的路,既是中国革命获得成功的根本经验,也是中国改革与发展获得成功的根本经验。任何照搬照抄别国的理论与经验的教条主义的做法,都必然会在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丰富多彩和生机勃勃的实践面前折戟碰壁。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中的所有重要议题,如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是每个国家特别是转型和发展中的国家都要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发展和有效地解决,是有一定共同规律的,中国的模式和经验中必然包含着某些具有普遍的和一般意义的东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实践开阔了经济学研究的视野,丰富了经济学研究的的思路,深化了人们对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规律的认识,向人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包括: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结合起来;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国家与市场、效率与公平、开放与自主不是对立的,而应当有机结合起来;好的有效的发展应当是科学的发展,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把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坚持独立自主结合起来,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基础上;要兼顾改革、发展稳定,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推动改革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新体制与旧体制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可以互相补充和融合的,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应当注重不同制度和发展因素的兼容和共性,等等。随着中国模式的日益发展和影响日益扩大,人们对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普遍意义的探索也会不断加强和深化。从一定意义上看,近年来人们热议的所谓“北京共识”,虽然不能算作是一种严密完整的理论,也不能把它看作是对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权威解释,但是,我们却可以把它看作是人们对探求中国模式的普遍意义的日益浓厚的兴趣和日益强烈的关注的一种信号。

中国模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经济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反映了中国特殊的制度、国情和历史阶段的要求,因而,它既尊重一般规律,又充满了首创精神;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意义;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的经济模式为发展中国家走向工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实现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展现了一种新的可能,它的成功不仅会使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理想得以实现,也将是中华民族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坚持改革开放学习问答》 编写组编 新华出版社

《 中国模式: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中国经济》 张宇 中国经济出版社

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婚姻立法之嬗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农村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农村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模式之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模式之改革开放三十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