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影子教师研修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5:15: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影子教师”研修报告

肖玉贤

【兵团二中】兵团二中学习观摩之思

5日,我们听了朱典锴老师主持的集体备课,是必修四之戏剧单元之《窦娥冤》。他首先从戏剧单元安排的意义说起,其实也在揣摩教科书编写者的意图:

1、普及戏剧文化。

2、掌握阅读剧本的方法。

3、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阅读兴趣。接着分析为什么将《窦娥冤》放到第一篇的位置,因为关汉卿是元代戏曲的代表,《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代表着古典戏剧的精粹、魅力。而后分析为什么节选“楔子”和前三折,原因是突出窦娥,将窦娥这一人物形象分析理解透。第四折是编写者故意去掉的,因为削弱了窦娥的悲剧色彩。到此编写者的意图揣摩透了,就是突出“悲剧意义”。经朱老师这么一分析,我们豁然开朗,以前讲课的时候从来就没有这样分析过,只是就课文而课文。只有这样高屋建瓴的分析,才能正确把握这篇文本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1、了解中国古代戏剧的特点;

2、鉴赏窦娥这一人物形象;

3、鉴赏戏剧冲突和悲剧意义。三个教学目标逐一呈现,就需要三个课时,安排得恰到好处。紧接着分析第二课时,人物形象的鉴赏,戏剧中主要从戏剧冲突入手。实施课程的关键就是问题的设计。其实这又牵扯到了我们以前的项目学习中的“内容问题”,引导、点拨、提问的技巧要见功底的。 而后我们就听了朱老师的第一课时的课,主要任务介绍戏剧的基本常识。但是他的这节课也是妙趣横生,而非一般的枯燥知识的介绍:导入自然而然,随口说出女儿常说的一句话“我比窦娥还冤”,意在告诉大家窦娥这一形象已经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已经深入人心了。自然引出戏剧单元的学习,从学生的已知入手:小说的三要素,引出戏剧的三要素:人物、冲突、语言。进一步讲元曲的构成,还是从学生的已知入手,诗按“首”、词按“阕”,那么元曲呢?这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正是“项目学习”中的K-W-L曲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老师顿了一顿:“按本,一本四折+楔子。(楔子有时候也可以没有)。”又讲到元曲的角色旦、净、末、杂,浅显易懂,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文本中找各种角色,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坐科”,老师这时就告诉大家“坐科”不是角色,而是舞台说明的一种,除了“科”,还有“白” “唱”,紧接着老师就说“唱词的特点”。人物(蔡婆婆、窦天章、赛卢医、梼杌)出场之前有四句诗,叫“定场诗”,老师随后引导着学生读,分析诗的作用:介绍人物的主要经历、性格。大家兴趣激起,“同学们看看窦娥的定场诗怎么写的?”同学们找了一阵,忽然悟道:没有定场诗。老师说就是没有定场诗,所以需要大家替关汉卿给窦娥写四句定场诗,顺势就将作业布置了下来。而且说明天课上老师和同学PK定场诗。学生的热情高涨。这时老师引导同学们将主要的情节梳理一下,让学生推荐一个同学来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老师适时进行补充和修正。一节课就在高潮迭起中落下帷幕,听着似乎意犹未尽,只能等到下节课知晓。

6日,我们准时到了授课地点,老师一上来就和学生PK“定场诗”,学生的“定场诗”写得也很不错,当然老师的更胜一筹,学生不肯罢休,这时老师的教学机智来了:那么我们打个平手好吧。接着老师还在从复习昨天的课入手,戏剧的三要素中的矛盾冲突,老师的提问别具匠心:本课涉及到哪几组矛盾冲突?让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找,看哪组找得最全面。老师的板书看似随学生的意,但是精心设计的,一组以蔡婆婆开头,一组以窦娥开头,一目了然,紧接着老师就说矛盾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什么是主要矛盾呢?最能凸显作品主旨的矛盾。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来把握人物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在矛盾最尖锐的时候做能凸显,自然过渡到对窦娥形象的分析上,这样学生就近距离接触文本,有学生单独朗读,也有分角色朗读,老师也示范着读。重点分析【后庭花】【赚煞】【隔尾】这几支曲,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当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下课时间快到了,扮演窦娥的学生朗读不顺,会更耽误时间,老师的机智又来了“窦娥读不下去了,坐下吧。”但是窦娥的形象分析出来了:贞洁正派、刚烈、自爱自尊、不畏强暴、正气凛然、敢于抗争、坚强不屈、善良孝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在高潮迭起中落下帷幕:“窦娥这样美好的一个形象为什么会在下一折中冤死法场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呢?且听下回分解。”又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期待。接下来的课可想而知就是分析窦娥的悲剧意义。轻松愉悦地听了两节课,依然还有听的期待,这样的课学生能不喜欢吗?朱老师说的一句话很好“语文教师不能急功近利”,是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都被语文老师“考啥教啥”的思想击打得荡然无存,我们语文老师却叫苦连天: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这种兴趣的丧失何尝不是语文老师的罪责呢?其实夏敏教授一直强调的课标中的一句话,“文本的阅读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也印证了这个道理。以前,我们不管学生,不管编写者,只管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学生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更谈不上阅读享受。这两天确实获益匪浅:认真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地位和作用,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文本的取舍,学生有自己的独特的阅读体验,才能真正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也可以自己涉猎文本,增加阅读量,这样一来,学生的感悟力就会增强,高考也不会太差。“保留学生的兴趣”太关键了,因为“灌输”的东西远不如自己乐意“摄取”的东西。

我们的影子老师——陶锐老师,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勇敢地第一时间提出要给朱典铠PK,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精神。他的授课班级是高一(12)班,也是第二课时,但是这个班的进度和高一(7)班不同,没有梳理情节。我们的陶锐在短时间内做了很充分的准备,课件做得很好。陶锐老师用打油诗的形式介绍完自己,就开始上课。第一个环节就是情节梗概,但是他的角度很新:以正旦(窦娥)为叙述主角。学生的回答有些不全面,陶老师就用多媒体呈现了出来。第二环节是找剧中的矛盾冲突,找的很顺利。陶老师很很有心:从原题目出发《感天动地窦娥冤》,窦娥做了哪些让天地感动的事。他的教学重点放在三庄誓愿上,通过分析这三庄誓愿分析中窦娥的性格特点,重点放在窦娥的抗争精神上,其实陶老师与朱老师就是同课异构,都是分析窦娥的性格,着眼点不同,那么带给学生的暗示也不同。因而这又要提到“教学时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不同的老师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文本,都会让学生建构出不同的文本意义,这就是先前我们的胡肖锋老师讲的“多元解读”问题。这两节课体现出他们不同的风格。朱老师不太善于运用多媒体,而我们的陶老师很精于多媒体制作的,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如果我们能将问题思考到一定的深度,又能熟练地操作多媒体,将是一件极为惬意的事,渴望中,努力中。

【乌市第八中学】八中实践之心得

在八中实践的主题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国小说欣赏》的教学。

带着对八中教研活动的心驰我们迎来了我们神往的王小红老师的《谈鬼说妖读聊斋》,就是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之《聊斋志异》篇。 王老师利用他们学生底子厚实的优势不是就《香玉》而《香玉》,而是将《香玉》中的香玉和《胡四姐》中的四姐的美艳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欣赏“鬼魅风情”。这时同学们被她们的美所感染,这时老师巧妙地说:“她们不仅形貌绝美,主要是她们的情义。”引导学生看文章,并且是分组看,一组一篇,提出问题:“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看《香玉》篇的同学谈到了香玉和黄生的爱情,绛雪与黄生之间的友情,绛雪与香玉之间的友情,尤其提到绛雪与黄生的关系问题,更让学生感受到绛雪、香玉的情义。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自然提到黄生有没有妻子的问题,老师并没有因为不是自己的预设而不放弃,而是引导学生揣摩那个时代是什么时代:男权社会。于是老师随口说出“成功男人背后有无数卑微的女人”。于是学生理解了。下一篇《王六郎》,学生谈了王六郎与许渔郎之间的情义,由谈到王六郎对堕河女子的怜悯。学生说的很到位,并且学生能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人物。老师还是又强调了两处:绛雪在香玉复生之后对黄生说话的神态和语言进行揣摩;王六郎心理挣扎的你一小段。

情义谈完老师又用指出黄生因思念香玉心切写的一首诗,降雪看后,也和诗一首,学生不用老师的提示就说出了这些鬼魅很有才。这些鬼魅的性格自然得出:形貌绝美、情义深厚、聪慧风雅。王老师要讲了《郭生》和《瞳人语》,这这是老师补充的文章,是为了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倒觉得这个环节有些多余。王老师谈小说的主题不直接说我们看看小说的主题,而是引导学生读出“异史氏曰”带出对蒲松龄身世的介绍,很巧妙地说出小说的主题,当然也是探讨的意味:影射现实以讽世、折射渴望以补偿。蒲松龄将自己的人生缺憾通过锦绣文章。所以也让学生用心去读书,写写真实感受。

王老师在说课的时候讲的很清楚,“让学生开眼”给学生打开文学的“窗户”,这时就不难理解她为什么要涉及到多篇课文了。

王老师的思路很清楚:让学生多读书。其实我们的真实情况是很被动的,不仅是普通学校,重点学校的学生也是将语文放到一个边缘的地位,我们语文老师就要用我们的智慧为语文“抢的一席之位”,我们的做法就是充分利用我们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喜欢语文。阅读于我们的学生很重要,王老师的话很实在,从阅读书本、阅读生活、阅读社会。阅读量的增加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最后王老师还是提到了文本体式的教学,每一种文本体式都要尝试着去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这一点往往是我所忽略的,我常常将必修里面的第四单元省略,看来有些文章对学生的思维的启发还是有很大作用的,还是没有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王小红老师的引领工作结束了,该我们培训班的学员亲自实践了,我们的于春燕艳老师和富晓霞老师主动承担了教学任务,我真心佩服她们的勇气。当确定下来时已经6点过了,于是她们两人匆匆选定《玉堂春》,决定同课异构。第三节课是于春艳老师在高二理科班上的,她的教学设计非常精巧,目标明确,分析玉堂春的性格特征。感觉这个班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将主要的故事情节把握得很好了,所以讲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于春艳老师的导入很具有吸引力,从大家熟悉的《金陵十三钗》中的女性形象入手,得出她们的爱国精神。继而转入与她们身份相同的玉堂春是怎样的?让学生充满期待。传统的学法,也是关键的一步:让学生梳理情节,学生回答得很到位,基本上按照教师的预设完成了这一环节。接下来老师很巧妙地避开了传统问法,“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四人一组讨论,真正到了学生施展才能的时候,高潮前的蓄势阶段。学生的回答很好,也很精彩。老师又进行了比较阅读,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梗概呈现出来。“你更喜欢谁?”但是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抗争精神。

高潮真得来临了,老师将玉堂春的结局部分呈现出来,问学生满意不满意这个结局。男生的理性的回答多是满意,因为是个社会问题,女生的回答则不然,达到了高潮。我觉得一堂课一定要有个高潮,否则太平了。一个不会表达的男生从玉堂春的三个词出发,我觉得分析的很好,老师因为时间问题没有引导他,而是老师代替了他,如果这个环节引导到位的话,这堂课就完美了。最后于老师很机智地引到小说的主题。富晓霞老师的课虽然没有达到完满,但是她的设计独具匠心,打破了小说千篇1律的讲法,从《鹧鸪天》这首词为突破口,我在听课的时候就感到有一种新鲜感,但可惜富老师的教学语言太不干净,她没有从她自己的课堂里走出来,教学对象变了,自己的教学语言就应该发生变化了,再也不能“罚”呀“罚”的。语言不仅不干净,而且经常重复,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贪多”是她的弱点。从鹧鸪天入手,就可以花最短的时间梳理清楚情节。富老师的第二个环节设计得也很巧妙“请选择小说中的任意角色,讲讲他在节选文段中的故事”。这应当是高潮跌出的环节,但是一个学生的出现完全打乱了富老师的思路。这个学生说:“我叫云,是卖瓜子的。”这时候全班哄堂大笑,于是富老师又讲起了一些重要的词,其实那些词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割裂了教学,影响了课堂进度。教学目标没能实现。我觉得设计得很好的一节课,因为没有教学机智而遗憾。富老师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而且非常不走寻常路:讲讲小人物的心态。用两个字“坑”“情”设计得太巧妙了。在那么短的时间,设计出那么巧妙的课堂,我觉得真的难能可贵。“不以成败论英雄”,其实课堂的预设的确见老师的功夫,但是课堂的生成,尤其是不和谐的生成要靠老师的智慧了。 总之,两堂课都充分显示了“突破口”,也就是切入点的重要,要想精心设计问题,精炼教学语言;要想高潮跌出,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富老师恰恰做得想反,总是尽情的展示自己,而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当然,如果是我,我或许就找不到一个突破口。我将继续汲取他人的优点,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拿来主义”。

【乌市第一中学】一中实践之得

一中实践的主题是《中华文化选读》,是我们大多数学校不敢企及的选修课程。

听了董明实老师的《佛理禅趣》的开篇课,这是选修课程《中华文化选读》。第一感觉是董老师对佛教的研究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真的参禅了,这是一种常人无法企及的境界。他的日常教学、为人也体现了他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我突然觉得语文老师最需要学习这种人生态度,但是并不是凡人都能达到的,我觉得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意的栖居”,于是我也想到了海子的追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人生呀。董老师的实力仍然体现在高考成绩的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长期坚持让学生读书。读书吧!我告诫自己。

宿朝阳老师是一位非常勤奋的老师,他能将他所讲的课程不断地补充,不断地修改,不断地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关注课文的现实意义,这需要极强的意志品质,这就是我们的任金璧老先生所讲的“执着于一念,心无旁骛”“滴水为什么能穿石?是滴水的目标始终如一。”宿朝阳老师的讲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学时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交给学生什么事观念的问题;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从他的教学实践中得出很多经验:向着学生需求的方面去讲解。是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欢喜听得,老师也是白费口舌,这还是回归到项目学习中的K-W-L线的问题,其实每一堂都可以看成是项目,课题的研究方向也就难把握了。

我们还观摩了一中学生自己导演的话剧的排演现场,他们在没有老师的情况能够一丝不苟的排演,这需要极大的自觉性,同时这也是一中文化氛围的熏陶——周一下午是一中学生的校本课程的展示日,当然也有学生的篮球比赛,这也一种展示。

14日我们听了一中老师的示范课——《念奴娇

赤壁怀古》,老师很善于把握课堂,引导着学生分析出了“炼字”的精妙:拍、穿、卷。“是如何结束上片的呢?”就把过渡句找出来了,但老师并不用这些术语。学生对下片的分析,将周瑜的形象和苏轼的情感讨论出来了,水到渠成,最后总结出三点,看似随意,实际是老师的精心预设。我想,授课有时无需雕琢,刻意拔高,如果用专业的术语,学生就真的不爱听啦。整体把握文本,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很重要,不要将一个文本肢解得支离破碎,当然这也需要学生有很深的功底,至少我觉得这个班具有了一定的功底,这得益于老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的祁美云老师自愿报名承担了《张衡传》授课的任务,我们最年轻的老师没有畏惧心理,在一个晚上充分的准备了这节课。老师很善于把握本课的重点,就是认识清楚张衡这个人之所以名垂后世就是他的成就,这也是本文重点介绍的:文学成就;科学成就、政治才干。重点突出,教态自然。但是我觉得一点不足:课堂有些沉闷,换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可能会好些:比赛的方式找到一些文言现象;讨论张衡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扩展一些课外知识。这只是一个小问题,也充分展示了她的风格。

【八一中学】诗歌阅读教学的一种尝试

八一中学的贾丽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诗歌鉴赏——柳永的《雨霖铃》,尝试了一种“以读代讲”的方法:第一步:诵读1,读懂词意,初读本词,你感受到的情感是怎样的?学生的回答悲伤,老师追问“因何而伤”?第二步:诵读2,读懂画面。你认为词中最能体现离别伤情的是哪些内容?学生读完就进行了分析。学生回答之一“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老师如是引导:如果要说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学生说了一些,老师都做了点评,合适的和不合适的,但是最后落到“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回答之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老师的问题:理解感受并想象,根据此句你心目中的那幅画面。学生的写作功夫了得,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文笔也很好。第三步:诵读3,读出情感。这时老师抛出了背景知识,目的让学生知人论世,读出词人丰富的内心情感。第四步,诵读4,读出经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老师接着抛出问题:“一景一物传心声,一字一句总关情,此句为什么会成为经典呢?老师的思路很清晰,就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为了解决“让学生引起学习词的兴趣”。课后贾丽老师又给我们作了题为《教读古代诗歌——“主”“客”兼顾》的讲座,重点是:关注学情,进行开拓古诗学习新途径。 我们的“影子教师”秦江燕老师做了大胆地尝试,讲课的内容是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声声慢》。但是我认为她的导语太长,将李清照词的一些个特点在导语中都出来了,那么学生的感悟就带上了一些个烙印,就不真实了。第一步:初读诗词,注意字音。这一步很轻松解决。第二步,秦老师的设计就是再读诗词,读出节奏和感受。其实这样就可以了,学生就可以开始诵读和体悟的工作了,但是这时老师抛出了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国文是一种读的文学”,这句话中的国文包括很多,不仅包括诗词。接着阐释了自己的理解:读出停顿和抑扬;发挥联想和想象,再现词中的景和人;读出自己的感受。此时老师忘了实施自己的计划,横刀插进:哪个同学谈谈李清照的身世。此时老师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个学生站起来讲到“靖康之变”,“明城之死”“清照南渡”最后总结为“国愁家恨夫亡”,最可贵的是这个学生做了一个猜测“苦难是文学的源泉吧”,此句一出,其实词人的情感就出来,说明他已经理解到位。但是老师并没有给这个同学的精彩发言做任何评价,只是将板书写到了黑板上。这是多好的一个课堂生成呀。老师如果沿着他的思路进行下去也未尝不可呀。老师的课堂预设不能不去实施,于是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词人是怎样用点滴文词来表达感情的。学生的回答很到位,但老师总是要让学生到达自己的预设里来,于是耽误了一些时间,最后仓促结课:收集李清照的其他词,谈谈她为什么会被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的? 秦老师带着遗憾,但是我倒觉得没有遗憾,因为学生理解了这首词,老师说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为什么纠结自己的预设没有完成呢?秦老师最大的问题出在对学情的把握不准,他没有想到学生分析的如此到位,都到了不用她讲就可以达到他预设的地步。整堂课有一种“邯郸学步”的意味,总不能呈现出自己的风格。我们是要学习,但是别人的的具体操作步骤我们可以学习,但是课堂的把握我们的确无法学习,它是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回归到自己的课堂,展现自己的风格。只有呈现出自我,才能算学习到位。 我们的首席专家夏敏的点评很让人受启发“学生配合老师,还是老师配合学生”,我们总是抱怨学生部配合,但仔细想来,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应该配合学生才对。对于学生有创建性的回答,尤其是可以推动我们的课堂的回答,老师的教学机智就很重要了,课堂的生成时有发生,为什么抓住预设不放呢?当学生的生成超出了我们的预设时,说明学生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这时不妨把课堂交给学生,因为我们的准备已经低于学生了,老师的引导已经失去了意义,与其尴尬,不如“自寻出路”。其实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是一朝之功,这就需要老师有深厚的学养,深厚的学养从何而来,这又要回归到我们敬爱的徐福绵老师的课题上来:多读书。

还是想用盐城中学廖海燕老师的话做结:“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自己的人性,必须有着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自己的灵性,必须有着宏阔的视野支撑起自己的活性,必须有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自己的特性,而这一切大多来自于读书学习。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在文学作品中,在教育教学的论著中,在广博的阅读中找到语文的灵性,从而找到自己,找回自己有魅力的语文课堂。”

影子研修报告

影子教师研修总结

影子培训研修报告

影子培训研修报告

影子培训研修报告

影子学校研修报告

影子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影子教师实践研修总结

影子教师研修活动总结

“影子教师”研修活动总结

影子教师研修报告
《影子教师研修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