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生态乡镇创建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20:45: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 *镇概况

****镇地处****县城以北1.5公里,南临衢江,东接模环乡,西连衢江区,北靠塔石、模环、县工业园区,与县城隔江相望。320国道由南往北穿境而过,境内有杭金衢、杭新景、龙丽三条高速公路,虎头山大桥、****大桥和汀塘圩大桥横跨衢江,将集镇所在地与县城连成一片。龙丰公路、虎团公路、虎游公路、团农公路沟通全境,境内交通便利,区域优势十分明显。辖区内丘陵山地较多,适宜种植果树和经济作物,柑橘、生猪养殖是全镇农业的支柱产业,占农业产值的60%以上。目前全镇有柑橘面积1.3万亩,总产1.5万吨,几乎家家户户种桔,柑橘生产成了农户经济的主要来源。全镇区域面积84.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357亩,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31431人,总农户数11751户。人口密度374人/平方公里。2009年,全镇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51亿元,财政总收入10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89元。共有工业企业54家,从业人员2303人,其中规上企业(年产值500万元以上)11家。境内溪水清澈,空气新鲜,林木葱萃,生物种类繁多,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石窟,翠光岩,衢江胜景等名胜古迹,自然人文景观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创建工作简介(包括组织领导、创建过程、主要成效):

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以经济发展办、社会事业办及联系村领导为组员的生态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镇生态镇建设规划》,并通过了县生态办组织的专家评审。制定了生态镇创建实施工作方案,落实创建资金,明确分工,形成党委书记统一指挥,镇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小组成员合力抓,联系村干部协同抓的工作网络。注重宣传、营造创建工作良好氛围,做到家喻户晓,把生态村、生态镇创建工作同镇村两级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从组织上保证了生态镇、生态村创建工作有效进行。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环保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镇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2004年确立了“生态立镇,工业强镇,产业富镇,稳定安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编制了《****镇生态镇建设规划》,2003年浦山村被评为市级农村生态示范村;2004年前游村、姜家村进行生态示范村建设,已按目标基本实施到位; 2005年被命名为市级生态示范镇。2006年着手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2011年正式申报省级生态镇。

通过生态镇的创建,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环境日趋改善,已完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态休闲游等多个生态项目,创建县级以上生态村14个,占行政村的67%,全镇已按照县村庄整治“四化”要求完成整治的村18个。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等生态经济份额迅速增长,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89元。全镇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群众的生态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形成了一个环境与意识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

五、环境保护氛围浓厚,群众对环境状况满意。镇党委、政府通过召开村两委会议,各村户主座谈会、广播会、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分发环保科普书籍等各种形式深入宣传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坚持走“生态立镇、工业强镇、产业富镇、稳定安镇”之路。逐步建立了群众环保监督员或环保志愿者队伍,通过开展不同主题的大型环保活动,全镇环境保护氛围日渐浓厚,环保意识深入

人心,群参与积极性高涨,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高达95%。

特色专题材料之一

渠 畅 水 欢 映 新 貌

农村水利,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为改善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县****镇石亘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利益最直接的水利问题列入主要任务,创新工作思路,采取“返租倒包”的方法,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一、水系渠道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石亘村地处****县城近郊,有19个村民小组,745户,2445人口,耕地面积2982亩,丘陵面积200多亩。但是村里的水系渠道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水系渠道受到损害。石亘村地处乌引工程灌区末端,一边紧靠衢江。未承担国家、县重点工程建设前,这个村有机埠8只,水利渠道4000多米,全村水利渠道有的堵塞、切断,断裂,群众意见大。

2、机埠老化出水量少。沿江6只机埠和内河2只机埠,有6只老化。由于机埠老化,抽水时出水量小,加上重点工程建设影响及渠道堵塞、断裂和倒塌,供水到田率很低,远的地方根本流不到水。

3、群众水费负担较重。由于诸多原因,使得农户每年一亩田的买水费要上百元,如遇干旱年份,远的田和高坑田则颗粒无收。由此,造成一部分农田改种棉花和旱地作物,还有100多亩农田荒芜。

规划先行,返租倒包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面对群众呼声,根据规划要求,实施“二河提水上游引水”多水源联合的新策略,即将衢江、芝溪河提水和上游乌引工程渠道的引水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实现旱季提水、淡季引水、引排结合、洪涝兼治的格局。经设计渠道总长度为15000米,按三面光水泥护堤浆砌,并配套渠系道路4600米,总投资131.5万

元。

为全面掌握和核实农田水利建设占用土地情况,该村组织人员到实地进行踏勘,对沿途农户的土地进行逐户丈量,并对地面农作物逐项核实登记。通过实地丈量,框算出新建渠道和道路需占农田43.16亩;如按当时征用土地每亩1.6万元的价格计算,村集体得向农户支付70万元。为减少支出,该村以倒收承包田、返以租金的“返租倒包”模式,将农户涉及到的田块用于水利建设。村里按每亩土地每年支付200元租金的价格,将第二轮土地承包余下的20年租金一次性付清,支付“返租倒包”费用17.26万元,从农户手上收回土地。

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石亘村召开村“两委”、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对全村农田水利建设进行民主决策,决定进行招投标,对“返租倒包”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一律给予青苗费补贴。村里对有“返租倒包”大田的农户建立了分户登记清册,其中包括姓名、面积、单价、金额等,并与户主签订协议。

软硬兼施,立足长效

从硬件条件着手,维修机埠和更新机器设备。该村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筹资150多万元,对1000多亩土地进行整理配套;建设1米宽的“三面光”水泥渠道15000米,3米宽的渠系道路4600米;将衢江、芝溪河提水和上游乌引工程渠道的引水进行优化配置,实现了旱季提水、淡季引水、引排结合、洪涝兼治的合理利用格局。同时,对张杨、龙田口、龙兴殿、彭村、天桥头、石亘等6个机埠的抽水机、变压器进行大修更换;并打了一眼直径3.2米、深10多米的深井,解决了50多亩高坎田的灌溉。

从软件条件着手,完善机埠管理制度。村“两委”对机埠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由承包到人改为责任到人。具体管理方式是,以9个机埠为单位划分9个灌区,平均每个灌区面积200亩左右,管理人员按灌区面积负责供水,每亩大田收取水费30元,经济作物15元。收取的水费,除10%提取作为平时机械维修外,其余作为管理人员工资。机埠抽水所需的电费,由村级集体承担,每年一次渠道维修和机

器设备更新,也由村级集体负责解决。对因管理不善或严重失职造成机械设备损坏的,除追究责任外,还对管理人员实行照价50%或100%的赔偿。

多措出显效。如今,石亘村改变了过去“上游涨水、中游缺水、下游无水”的窘况,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宽敞的新村貌,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军说:“与往年相比,村里每年只需支付约6万元的电费,在村民们每年减少15万多元水费负担的同时,帮助农作物大幅增产。”

生态乡镇创建

创建生态乡镇

创建生态乡镇

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创建生态乡镇总结

乡镇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生态乡镇创建总结

生态乡镇创建工作计划

乡镇生态创建工作计划

生态乡镇创建资料
《生态乡镇创建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