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老子》第六十四章有感(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02:38: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老子》第六十四章片段解析及感悟

法学院社会工作081班 080301110092 张松群

摘 要: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本文主要解析《老子》第六十四章的三个片段:“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及“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小议笔者对“防微杜渐,防患未然”、“谨始慎终,锲而不舍”和“特立独行,遵循规律”的感悟。

关键词:防微杜渐,防患未然;谨始慎终,锲而不舍;特立独行,遵循规律。 正 文:

1.《老子》第六十四章内容及语译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语译:

“不动的物体容易把持,事情在没有迹象的时候易于图谋。脆弱的东西容易破裂,事情在微小的时候容易解决。事故没有发生就要着手预防,*尚未形成就要治理。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芽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筐泥土垒起;千里远行,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违背规律)强行作为必招致失败,得到的东西也会失去。因为圣人无为,所以不会失败;手里不占有东西,所以不会失去。人们做事,经常在快要完成的时候失败。如果他能在最后像开始时一样谨慎,那么就不会失败。因此,圣人希望人们没有贪欲,不稀罕难得的东西;学习世人所没有学的道,挽回众人的过错。这样符合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妄为。” ①

2.《老子》第六十四章片段解析及感悟

① 刘兆英:《老子新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版,第196页。 2.1 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

有,治之于未乱。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老子在开篇就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懂得透过事物的现象抓本质,每一种事物都是从微小慢慢变强大的,如果事物是积极地,向上的,健康的,那么我们就要从开始就培养事物,让其慢慢为我所用。如果事物是消极的,倒退的,低俗的,那么在事物刚刚萌芽的阶段就要将其扼杀在摇篮里面。而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我们可以知道老子在此所说的是“乱事”,对于乱事,老子主张“在还没有明显征兆的时候就要动手,在乱事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除掉”①这样做的原因是事情在微小的时候容易解决,不需要大费周章,如果事情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我们再去解决那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与老子在第六十三章中提到的“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有异曲同工之妙。意思是说“解决难为之事要从容易处着手,做大事要从细小入手。凡是天下的难事,都必定从容易开始;凡是天下的大事,必定从微小的事情做起”②老子的这一思想在今天已经不再高深莫测,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但是在2500年前的时代,这绝对是振聋发聩的思想。而且保不准如今大家烂熟于心的“防微杜渐”这个词就是老子的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大众化了,于是成为民众传统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也有人没有相信老子的话,落得个悲惨下场。最为经典的例子就是“讳疾忌医”这个典故。扁鹊在见蔡桓公的三次里分别说了“君有疾在腠理(皮肤表面的纹理),不治将恐深。”、“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君子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三句话,但是蔡桓公都不在意,每次都表现出不高兴,还说扁鹊他们这些医生就是爱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来显示他们的医术高明。扁鹊第四次远远望见蔡桓公的时候掉头就跑了,蔡桓公很生气地问扁鹊为什么跑,扁鹊说君上的病在腠理,在肌肤,在肠胃都可以治好,现在病入骨髓已经治不好了。没过几天,蔡桓公因病重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往秦国,最终蔡桓公因自己的“不在意”而驾鹤西游。这个典故说的就是“乱事”在开始的时候是可以治理的,但如果当事人不在意,非得到“乱事”强大之后再治理,那结果只能是悲剧。

鉴于此,我国在发展中要特别注重“防微杜渐、防患未然”,要真正地懂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道理。近年来因偏重发展经济,我国的环境问题凸显得越 ①②刘兆英:《老子新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版,第197页

【春秋】李耳著,蒋信柏编著:《道德经》,蓝天出版社 2006年版,第258页。 来越严重,地震、泥石流、旱灾、洪灾等灾难不断出现,如果仍然不能将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结合起来,仍然不能加强各项关于生态保护的法规的贯彻力度,那结果不言而喻。当然,除此外,针对经济领域如:“蒜你狠”、“豆死你”等价格炒作现象、政治领域如:腐败现象等等都要从事情发展的初期着手,将不良现象扼杀在摇篮里,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2.2 谨始慎终,锲而不舍——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指出‘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如果做事结束的时侯能像 开始时那样谨慎,那么就不会把事情搞坏。老子认为,人做什么事,都不要轻言放弃。轻言放弃不仅使你的精力投入付诸东流,也会对你今后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①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做事情在快接近成功的时候都会放松警惕,于是在接近100步的99步失败了。也有人是在快接近成功的时候就放弃了,大家都知道一幅漫画:一个人去挖水,前几次因为挖了好深都没有见到水,于是在后面几次他都是挖得不深就放弃了,然而他不知道后面几次的水只要他稍微再挖几下就能涌出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坚持“谨始慎终,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大家对发生在刘翔的身上的事情一定不陌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秒91创下了自有人类以来历史上最快的110米跨栏成绩。在雅典奥运会田径场七万名观众和数十亿电视观众眼前,“翔飞人”一路怒吼,一路狂飙,如同挟裹着上万吨黄色炸药,将欧美人百年来坚不可摧的“黑色碉堡”炸得土崩瓦解!刘翔一时成了110米跨栏的风云人物,全国国民为之呼喊,世界的眼光投来关注。然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翔飞人”因为脚伤在比赛的前一刻宣布退出比赛,这个声音带给人们的是强烈的震撼,他怎么会放弃?他一放弃了不是让想看我们笑话的人笑得更开心吗?他是不是没有实力,在2004雅典奥运上凭的只是运气而已?……质疑声、嘲笑声、谩骂声铺天盖地而来。2008年在自己的家乡“翔飞人”受到了极大的挫折,不时有新闻传出刘翔将结束其110米跨栏的职业生涯。2008年对刘翔来说可能是他职业生涯上的一个噩梦。然而是梦就终将会醒来,“翔飞人”没有在质疑声中消沉下去,他勇敢地站了起来,他又开始了训练。皇天不负有心人,2009年12月11日下午15时20分,在东亚运动会田径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刘翔以13秒66的成绩轻松夺得冠军,成就“三冠王”。2010年 ① 姜城:《那一个老子——在道法与自然中求索的生存哲学》,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7年版,第178页。 11月24日,在第16届亚运会上,刘翔以13秒09打破110米栏亚运会纪录实现三连冠。刘翔以其坚韧告诉大家:我还在这里,未曾离去!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要谨慎地去处理,而不是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而掉以轻心,最后以失败告终。此外,还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遇到困难,克服;遇到挫折,克服;遇到拒绝,克服。只要有一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成功的目的就会达到,甘甜的泉水也一定能喝到”①。

2.3 特立独行,遵循规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

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物以稀为贵,人们都喜欢去追求稀少的、难得的东西。“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们总是对钱抱有无限的欲望,最好是天上掉下馅饼来刚好砸在自己的头上还没 有把自己给砸死。然而老子却主张“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老子·第二十六章), 意思是说“虽然有荣华富贵摆在眼前,但圣人君子们仍能以超然清醒的心态看待”

②。为什么圣人能以超然的心态看待众人都追求的富贵,就是因为圣人“不欲众人之所欲”。当今社会生活中,凭空而降的荣华富贵不胜枚举,如:购物陷阱,多数人都是不知不觉地就上当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碰上“好事“的时候一定要权衡得失,以“不欲常人之所欲”的心态对待“欲望陷阱”,避免利益成为泡影。

墨守成规,人们都坚持古老的、死板的传统,而不喜欢变通。老子则主张:不要稀罕难得的东西,同时,要学习众人没有学过的东西,这样才能找出众人学习的东西什么地方是错误的、不合理的,以便纠正错误。

除上述外,老子还主张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强加自己的主观欲望。“老子认为,天地间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就叫道,这个道就是食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够了解和运用客观规律的人,也就是有道的人。”③人们要是能够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行事,顺应时势,就能够轻松自然地达到目的。反之,则徒劳无益。如《老子》第六十三章中提到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就是说以‘无为’为有为,以‘无事’为干事,以‘无味’为滋味。这是消极、倦怠、懒惰吗?不是!这是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秩序后,因之顺之去作为、去干事。这就像栽种一棵树苗、①②姜城:《那一个老子——在道法与自然中求索的生存哲学》,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7年版,第180页。

【春秋】老子著,东篱子解译:《道德经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0年版,第303页。 ③姜城:《那一个老子——在道法与自然中求索的生存哲学》,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7年版,第245页 禾苗,要顺其自然地作为,该浇水时就浇,不该施肥时就不施肥。而不是拔苗助长,强求速成,非徒无益,又伤害之,终究无成。”①

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体现的是未雨绸缪的能力。现在的人们在预测地震、泥石流等天灾时靠的都是仪器,但是我们应该具有和蚂蚁、青蛙等动物一样的对自然界的感知能力,为什么却丧失了?我想我们人类还是应该离自然近一点,再近一点,不要疏远了大自然。

谨始慎终,锲而不舍,体现的是人们的进取性格。如果在争取成功的途中,我们大意了,粗心了,跌倒了就再也站不起来,那么结果必然是失败。

特立独行,遵循规律,体现的是人们的高深智慧。如果要想鹤立鸡群,那么就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而不是学大众所学,这样只会扔在人群里就再也找不到。此外,做事情要遵循规律,实事求是,不要急于求成而强行干预,这样的结果也必然是失败的。

防微杜渐,防患未然;谨始慎终,锲而不舍;特立独行,遵循规律。简简单单的24个字,我们都认识,也都知道它们的内涵,但是要把这24个字贯彻到自己的生活中,用以作为自己人生的信条,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达到的。在此衷心的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名具有真正智慧的人,慢慢的向“圣人”的境界靠拢!

参考书籍:

1.刘兆英:《老子新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版。

2.【春秋】李耳著,蒋信柏编著:《道德经》,蓝天出版社 2006年版。

3.姜城:《那一个老子——在道法与自然中求索的生存哲学》,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7年版。 4.【春秋】老子著,东篱子解译:《道德经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0年版。

5.(CCTV百家讲坛) 姚金铭:《再说老子与百姓生活》,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8年版。 ①(CCTV百家讲坛) 姚金铭:《再说老子与百姓生活》,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8年版,第213页。

《老子》第六十三章

读《老子》有感

读《老子》有感

读老子有感

读老子有感

读《老子》有感

读《老子》有感

读《老子》有感

读《老子》《大学》有感

读老子的《道德经》有感

读《老子》第六十四章有感(版)
《读《老子》第六十四章有感(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