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培育双创人才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2 23:37: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培育双创人才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对策研究

摘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明确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创业方式多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020-02

从发展历程来看,创新创业教育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各国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各自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其中产教融合、注重实践被公认为是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百森商学院的“强化意识”模式、斯坦福大学的“系统思考”模式、哈佛大学的“注重经验”模式等,都成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一把利器,实现了提供高中低各个层次的双创人力资源。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更加密切,国内各高等院校积极探索实践,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如清华大学的多元主体全流程参与的“三位一体,三创融合”模式,武汉理工大学的“三层互融,三级递进”模式,南开大学以创业交流和实践指导为中心的预孵化模式。就高职“双创型”人才培养而言,创新与创业教育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创业就是开创新事业,创新是创业的核心,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需要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的引领与支撑。在“双创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敏锐创意、精雕细琢、不断精进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这些案例对于研究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研究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提出建立“三阶段、两融通”的“3+2”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校内基本素质培养、校企共育创新能力培养、校内模块与企业顶岗创新创业综合培养三个阶段,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双融通,即岗位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相互融通、创新创业教育与能力递进的专业素质教育相融通,通过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完成从学生到专业人才、从一线操作到创新技能、从学习者到创业者的角色转变,形成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选拔和自主创业双通道,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良性循环,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企业的强心剂,使学校成为创新创业人才摇篮。

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体系设计、教学内容安排上,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基础,兼顾专业特点和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特点以及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将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与创业模拟实训等相结合,教学实训组织侧重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精神培养,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训实践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使学生在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养成吃苦耐劳、注重细节、敢于创新、专注执着的专业素质。

学校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阵地,也是创新创业思想导向的源泉,为创新创业的正常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教师是整个创新创业过程的幕僚和指导者,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学生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以我院为例,学院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工作,开设《创新能力拓展课程》近20年,该课程的主讲教师每年辅导应届学生参加国家“发明杯”大赛及专利申请,都有不错的战绩。这为学院进一步发展创新创业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营造了创新创业的活跃氛围。在这种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同学们每年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积极踊跃,并多次获得省一等奖。在此基础上,学院与新道公司合作创立了新道创新创业学院,让专业?n教师和有兴趣的学生能有机会加入其中,从事自己喜爱的和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使教师与学生能够教学相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让自己的专业更加“接地气”;学生则在其中乐此不疲地进行专业学习,学以致用,在专业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由学生到就业者甚至是创业者的角色转换,在学校里提前就业或创业,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由于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都具有自身的专业背景及专业特征,高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专业教育,因此在该类高校“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专业+创业”相结合的分阶段式课程体系。即以需求为导向,以专业为基点,在低年级教学中将“双创”课程融入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与技能以及“双创”意识,在高年级教学中将“双创”课程与课内实验、实训、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双创”实践能力。同时,利用高职院校“众创空间”这一大学生创客、青年创业者、教师和企业家聚集的场所,通过“双创”人才的自行选择,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

以我院制药工程系食品专业为例,该专业为成功地开设焙烤课程,暑假期间不惜重金派教师前往相关机构学习焙烤制作。该课程的操作性很强,教师更是把假期都奉献给了焙烤课程。通过半年多的摸索和实验,现在焙烤课程已经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很多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就做出决定要开自己的蛋糕屋,自己当老板。在学院的科技文化艺术节上,食品专业的面包和甜点最受欢迎,一摆上就被一抢而空,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都想转专业。

这只是一个例子,类似的情况属不胜数。这就涉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需要对行业企业创新创业人才数量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课程体系构建,促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的融通,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的融通。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实现良性循环与长效机制的保障,需要通过“双融通”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学生多元发展通道。此外,通过学生角色的双转变,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良性循环。通过制度保障、规范流程、利益共赢、人才储备与人才梯队的深度融合,构建创新创业人才校企共育长效机制。

本研究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提出建立“三阶段、两融通”的“3+2”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校内基本素质培养、校企共育创新能力培养、校内模块与企业顶岗创新创业综合培养三个阶段,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长效保障机制,通过学生角色转变,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力剂和润滑剂,使学校以人才储备基地的形式推动企业人才梯队的建设和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三方互利共赢,最终建立起符合当代职业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社会效益明显的新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其他院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M].陈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7.

[2]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6,(7):72-75.

[3]刘志彪.工匠精神需要制度和文化支撑[N].人民日报,2016-04-27(04).

[4]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2017-01-1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3/21/c_1118398308.htm.

[5]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50-54.

[6]孔宝根.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53-56.

双创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育体系研究

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应对经济危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月活动方案

“十三五”时期促进就业工作对策研究

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调研报告

促进就业创业工作

工商“38条”新政促进就业创业创富

培育双创人才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对策研究
《培育双创人才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