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电大中原文化概论最全考试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1 18:40: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原文化概论(开卷)

一、填空题(共24分)

1.中原文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根源性、核心性、丰富性、人为性、散播性等一系列特点。

2.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域,即嵩山文化区、河洛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汉淮文化区、河内文化区。。

3.豫中文化区的中心城市为新郑、平顶山、郑州和许昌。 4.南北朝时期,就诗人来说,有著名的“三大家族”,即谢氏家族、江氏家族 和庾氏家族。 5.在中国书坛上,被称为“北方书圣”的是北魏时期的 郑道昭 。

6.在先秦时期,中原的道家代表人物主要有老子、庄子、关尹和列子。

7.儒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和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一个是东汉,一个是 北宋 。 8.被孔子赞为“古之遗爱”的人物是 春秋 时期的郑国子产。 9.佛教在中原的繁荣阶段是在我国的 唐朝 时期。

10.墨家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方面。 11.农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许行 。

12.中原有两处著名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一是安阳殷墟,一是洛阳 龙门石窟 。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20分)

1.郑韩文化属于(B)A.豫东文化区 B.豫中文化区 C.豫西文化区 D.豫北文化区 2.被书坛誉为“行书鼻祖”的是( B )A.钟繇 B.刘德昇C.蔡邕 D.褚遂良

3.“画圣”吴道子为( A )A.唐阳翟人 B.晋涅阳人 C.隋汝南人 D.宋白波人 4.下列剧目属于清官公案之类的是( B )A.《秦香莲》B.《抱烙柱》 C.《蝴蝶杯》D.《反五关》 5.有“我以不贪为宝”之美誉的人物是( B )A.商鞅B.子罕 C.许衡 D.程颢 6.在《灵宪》中正确解释月食原理的是(D )A.张遂B.李诫 C.玄奘D.张衡 7.“医圣”张仲景为( A )A.东汉时期人 B.西晋时期人 C.隋代时期人 D.唐代时期人 8.下列礼节不属于婚日礼的是( D )A.添箱 B.暖房 C.送贺

D.合婚

9.名剎“少林寺”始建于( C )A.西晋时期 B.唐代时期 C.北魏时期 D.五代时期

10.下列书院不属于中原的是( B )A.应天府书院 B.白鹿洞书院 C.伊皋书院 D.紫阳书院

三、名词解释(12分)

1.中原物态文化:中原物态是指中原地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观看和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2.文化区域:文化区域是一个区域的人们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域形态。

3.饮食文化:人们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凡涉及食物原材料的加工制作和饮食活动中的科学技术,艺术,宗教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思想,哲学,习俗,礼仪等都在饮食文化的研究范围之内。

四、简答题(20分)

1.中原民间艺术有着怎样的审美特征?

(1)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审美特征(2)中原民间艺术的变异性审美特征(3)中原民间艺术的传承性审美特征(4)中原民间艺术的扩布性审美特征(5)中原民间艺术的类型性审美特征 2.中原佛教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P164) 3.中原书院教育有着怎样的特点? 教育特点:(1)“兼容并蓄”“门户开放”(2)注重自学(3)质疑问难(4)因材施教(5)纪念先贤,传承学派(6)刻印书籍,鼓励学术(7)尊师爱生

五、论述题( 24分)

1.试述宋代中原儒家对儒家文化传播的贡献。(P135) 2.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掌握中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主动权?

以新的文化直觉推动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掌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

(1)在“先进文化”引领方面更加主动。(2)深化改革,在形成新的体制机制上更加主动。(3)在加快培养,形成新的“人才方政”方面更加主动(4)在文化投入方面更加主动(5)在文化政策创新方面更加主动

中原文化概论

1. 什么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中原文化是产生与中原地区的区域文化,它是以河洛文化为核心,辐射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形态,它是中原地区长期积淀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凝合体。 中原文化的主要特点有:(1)根源性(2)核心性(3)丰富性(4)人为性(5)散播性

2. 简述农业文明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中原文化是一种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大陆文化,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原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农业文明为纽带的中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长期主导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明清以后,随着中原政治经济核心地位的丧失和江南城市经济的繁荣,中原文化的发展和更新相对缓慢,但其基本精神对中原文化的影响对一以贯之。 3. 简述中原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1)确证古代中原文明的历史基础。(2)传达中原文化精神的良好途径。(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争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4)丰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厚重素材。(5)开发旅游资源,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手段。 4. 简述中原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中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奠基和主导性作用,同时也引导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中原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原文化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和主干。换句话说,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对程度上是以中原文化为起点和核心,同时吸收和融汇其它文化而形成的。 第二章

1.什么叫文化区域?我国文化区域的真正形成始于什么时期?

文化区域是一个区域的人们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域形态。

我国文化区域的真正形成成始于我国的分封制时期。 2.按照不同的条件,中原文化区域有哪些划分法?

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域,即崇山文化区,河洛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汉淮文化区,河内文化区。从考古学的新石器文化角度看,可分为仰韶文化区,屈家岭文化区,大汶口文化区。从行政区,地理位置,天文星区,人文理念,风俗习惯等特征看,可将其分“五方”典型区域,即豫中文化区,豫东文化区,豫西文化区,豫南文化区,豫北文化区。

3.中原文化的“五方”典型区域分别有着怎样的文化特征?

(1) 豫中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农商并重,本末兼行。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隆礼重法,尚贤贵和。从学术思想看,儒,道,法,墨,兵等思想兼并包容。从民风风俗层面看,朴实敦厚,崇尚自由。 豫东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好稼穑,重储藏,辅以商业,崇尚自给自足。从政治文化层面看,礼贤崇道,尊儒尚仁。从学术思想看,道家,儒家,纵横家,兵家等兼包并容。从民风层面看,祭祖祀神,忠孝信义。

(2)豫西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农商并重,百业兼容。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隆礼重道,尊儒崇佛。从学术思想看,道,儒,佛诸学交融,纵横家,谶纬之学异彩纷呈。从民风民俗层面看,乐善宽容。

(3)豫南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商农并举。从政治文化层面看,重兵贵法,崇尚建功立业。从学术思想看,儒,墨,法诸学互摄,兵,农,医等家交融。从民族民风层面看,“楚风豫韵”尚气力,喜夸奢,好商贾。

(4)豫北文化区的文化特征:从经济文化层面看,以农为本,兼重工商。从政治文化层面看,尚忠勇,尊谏诤。从学术思想看,尊儒尚法,兵家,纵横家并重。从民风民俗层面看,古朴仗义,好气任侠。 4.中原文化的“五方”典型区域的主流文化分别是什么?

豫中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郑韩文化和崇岳文化。豫东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伏羲——瘀伯文化,陈宋文化。豫西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河洛文化。豫南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河洛文化,郑韩文化,陈宋文化,荆楚文化,三秦文化,徽文化等为一

体的复合型文化。豫北文化区域的本土文化是殷商文化和濮卫文化。 第三章

1.《诗经》反映了怎样的中原文化?

(1)诗河文化(2)神祗文化(3)婚恋文化(4)服饰文化(5)饮食文化 2.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诗词名家?

两汉时期:张衡,朱穆,应季先,息夫躬。南北朝:谢灵运,谢庄。江革,江洪,江总 唐代时期:杜甫,白居易,刘禹锡 3.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散文名家?

秦汉时期:李斯,贾山,贾宜,朱穆,魏晋时期:钟会 潘尼, 4.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书法家?他们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有何贡献? 李斯————新的书体“小篆”。许慎写的“说文解字”对后人书法理论体系和文字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王铎的行草书对后人的影响最大。等等。

5.中原历代有哪些主要画家?他们对中国的绘画艺术有何贡献?

吴道子被称为画圣。李唐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新画风。李迪是使南宋花鸟画改变的代表人物。李伯安擅长中国画。 6.中原戏曲名家有哪些贡献?

豫距在清代,民国年间,最杰出的好是小旦李剑云。豫东调流派的唐玉成富于变化的激情演唱。豫西张同庆,张小乾,张富寿的人。20世纪50年代豫剧的六大名旦——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 7.中原民间艺术有着怎样的审美特征?

(1)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性审美特征(2)中原民间艺术的变异性审美特征(3)中原民间艺术的传承性审美特征(4)中原民间艺术的扩布性审美特征(5)中原民间艺术的类型性审美特征 第四章

1.简述道家文化的核心内容?

崇俭抑奢,摒弃浮华的精神状态是道家文化遵循的生活信条。天人同源,道法自然的发展规律是道家文化蕴涵的生活智慧。

2.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道是什么(2)道的作用(3)道的特点(4)道的规律(5)道的本质 3.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庄子更详尽的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可开创能力,包括智慧上,认识能力上,身体能量上等等。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

4.为什么说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之一?

道家之道做为一种出世子道,返璞归真之道,超现实主义之道,启迪找那些在现实中心灰意冷的人走上了以追求自然来陶冶情操的避世主义之路。体现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格至上,道德至上的文化,一种讲究如何为人之道的文化。 第五章

1.举例说明儒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的两个黄金时期?

儒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和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一个是东汉,一个是北宋。东汉章帝建初四年,为了讨论五经异同,在洛阳白虎观召开科儒学大会,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辩论,讨论的结果由班固写成了《白虎通义》。北宋时期,崇县人程颢,程颐是理学的代表人物,洛学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周游列国都过中原哪些地方?留下哪些古迹? 他访问了卫,陈,蔡,宋,郑。 3.孟子见梁惠王表达了什么观点?

(1)君王应该只讲仁,义。(2)应该与民同乐。(3)提出仁政。即统治者必须让人民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使之能够生活下去。

4.孔子的弟子中有哪些是中原人?主要有哪些事迹?

子张,子贡,卜商,漆雕开。

5.汉代中原的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些?对儒家文化传播有什么贡献? 晁错,戴德,郑兴,韩愈。

6.宋代中原的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些? 对儒家文化传播有什么贡献? 邵雍,程颢,许衡。 第六章

1.中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各有什么贡献?

法家的一些代表人物,如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等有是中原人。 2.秦以后法家的思想文化是如何继承发展的?

秦以后2000多年的历史,统治者假借儒名行专制之实,阳儒而阴法。韩非的“告奸”理论,在中央被皇权利用改造成御史制。明太祖朱元璋按照法家的轻罪重刑,实行重典治国。法家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思想影响到明清两代的“文字狱”。从法家理论的崇奉者秦始皇“焚书坑儒”算起,真可谓是代不绝书。法家的思想是符合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是适应当时物质文化水平的,因此它影响了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 3.为什么说法家是代表当时新兴阶层的利益?法家有什么主要主张?

法家的主要主张是尚法,尊君,强调以法解决现实问题,法术势结合的统治思想。 4.韩非的“法,术,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是指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驾驭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韩非首先强调法的地位。韩非认为的势,主要指君主手中的权势,权威。韩非提出的术是指君主统治的手段和策略。 5.法家的“法”与现代的“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法家的重型政策和愚民政策,专制王权和压制议论的方式,与民主和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更不是今天的法治概念。在法家的法治思想中,君权至上,法律处于从属地位,是为君权服务的工具,而不是制约或限制君权的制度。重型治国的主张是法家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第七章

1.简述佛教文化在中原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佛教对中原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原文化史上留下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中原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佛教对中原地区的绘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佛教还为中原文化带来了新的文化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佛教还在哲学上有着很大的影响。 2.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出现了玄学与佛教哲学中空论的渗透。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神不灭论与神灭论的争论。佛教哲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完成了中国化的自我选择,为中国固有哲学对佛教哲学的回应,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哲学起到了推动与催化的作用。 3.佛教对中原文化有着哪些方面的影响?

(1)对思想的影响(2)对文学的影响(3)对艺术的影响(4)对民俗方面的影响 第八章

1.墨家学派为什么能够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

由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继而带来了社会阶层的分化,所以才有了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的产生的社会基础。同时,周王室的没落和衰败,其文化,政治控制力的消弱,也为墨家学说的形成,提供了宽松的客观环境。 3.简述兵家诞生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权力日益衰落,各诸侯国为了给自己国家的利益,不惜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招纳军事人才,或积极抵御敌国进攻,以求自保,或积极谋划进攻邻国,获得更大的利益。在这样的历史大环境下,兵家就应运而生了。兵家文化产生的背景自然也包括一些隐形的因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工具的发明创造,使社会经济得以长足发展,科学技术也相应发展起来。

6.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原政治文化有哪些影响?

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原政治文化也有很大影响。按照五行相胜与朝代的胜衰更替相符合。历史的发展是按五行相胜说顺序,一代一代循环往复。

第九章

1.古代中原科学技术的产生与黄河有什么关系?

中原地处黄河中下游,是黄河流域科技文化发祥地的核心地区。 2.古代中原科学技术由盛渐衰的时代节点在什么朝代? 以南宋政治中心的南迁为分界 3.四大发明为什么会在中原孕育?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中原地区的书写材料就不断变化,中原先人一直进行着书写材料的探索。刻板印刷术最早出现在洛阳。孙思邈提出硫黄伏火法的配方。指南车最早发明于洛阳,随后发明指南针。 第十章

1.中原民俗可分为哪些类型?

(1)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2)社会民俗文化,以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为重点。(3)军事民俗文化,以信仰,岁时节日,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游艺竞技等。

2.中原民俗有哪些特色?

(1)世俗性:世俗性体现为敬畏,感恩,祈福与戏谑,舒适型还表现为通俗性。(2)渗透性。(3)鲜活性。首先是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其次是能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再次是可以教化人心,匡正风气。最后,弘扬民俗文化还具有拓展文化产业的功能。

第十一章

1.了解中原风物名胜的类型和特征。

类型:古都风貌,历史遗迹,风景名胜。特征:悠久的历史性和鲜明的地域性。 2.作为官员文化象征的诸葛亮与包拯意象对中国社会有着怎样的影响?

诸葛亮是不图荣华富贵,不谋私利,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包拯是除暴安良,善恶有报的精神。诸葛亮与包公作为官员文化的代表,成为交易后人,激励官员的活教材。 3.作为民间文化代表的关羽与岳父意象对民俗文化有着怎么的影响?

关羽的忠,义,仁,智,勇代表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岳飞是英雄的代表,激励着中华儿女抵御外辱,报效祖国。 第十二章

1.什么是饮食文化?

人们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凡涉及食物原材料的加工制作和饮食活动中的科学技术,艺术,宗教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思想,哲学,习俗,礼仪等都在饮食文化的研究范围之内。 2.为什么说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一,从古至今,我国有关饮食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其二,汉语中和饮食有关的词语数量众多。其三,历史上在饮食方面作出贡献的人都被奉为圣人。其四,饮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儒家文化核心思想——礼的本原。总之,中国饮食活动,饮食思想与中国文化同生共长,形成了具有不同民族特点和地域特征的中国饮食文化。 3.饮食文化具有哪些特点?

(1)饮食文化具有民族性(2)饮食文化具有包容性 4.饮食文化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传统食物的摄取对象不同。(2)饮食品制作方法不同(3)饮食风俗有差异 5.中原饮食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豫菜的适应性很强,男女老少适口,四面八方咸宜,为了照顾特殊的口味,豫菜还有“另配小料请君自便”的传统:用小巧玲珑的盘,碟,杯,瓶,壶等盛放姜末,蒜泥,葱司,芥末,麻酱,腐乳,香醋,辣椒油,芝麻酱等,供食者按自己口味随意选配。

6.简述中原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

(1)面食为主,稀稠搭配(2)粗粮细做,花样翻新(3)制汤讲究,味道清醇(4)五味调和,质味适中。

第十三章

1.简述中原私塾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特点:(1)学生来源广泛,实行有教无类(2)严格要求,打好基础(3)坚持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4)因势利导,重视儿童的兴趣。(5)私学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影响:可以看出古代中原私学源远流长,分布广泛,影响深远。其授业者往往是一些名师硕儒,学术精湛,颇能吸引学生,其教育面之广,规模之大,对以儒家为内容的汉文化的传播,对社会教化功能的发挥,丝毫不亚于官学教育。私学对古代中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试述中原书院的发展历程及其教育的特点。 发展历程:(1)中原书院的萌芽阶段(2)中原书院的兴盛时期(3)元代中原书院(4)明代中原书院(5)清代书院 教育特点:(1)“兼容并蓄”“门户开放”(2)注重自学(3)质疑问难(4)因材施教(5)纪念先贤,传承学派(6)刻印书籍,鼓励学术(7)尊师爱生

3.两宋时期中原著名的书院有哪些?

崇阳书院,应天府书院,百泉书院,龙门书院,花洲书院。伊皋书院,欧阳书院。 5.试析中原书院文化的贡献及其影响?

贡献:首先,中原书院推动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其次,中原书院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理论。再次,中原书院促了社会进步。 影响:中原书院在其存在的千余年间,极大地促进了中原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学术传播的昌盛,培养了一代代济世安邦的栋梁人才和学识渊博的鸿儒大师。中原书院为我国古代社会文明进步,为传承创新中华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十四章

1.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涵是什么?

党的十七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论述,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些思想既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也赋予新时期,新阶段文化发展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1)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应是全方位,全局性的发展繁荣。(2)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应是以发展为手段,以繁荣为目标的发展与繁荣。 2.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主要论述,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文化发展的地位,作用,走向和趋势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其次,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再次,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满足中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总之,推动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是满足中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3.如何理解新的文化直觉?

新的文化自觉其根本点当在对文化的本质力量的深切了解,对当代世界文化潮流的深刻洞察,对近代中国文化问题的正确判断和对中国共产党人文化使命的清醒认识及自觉担当。新的文化直觉,首先要体现在国家层面上。新的文化直觉,同样体现在省级层面上。

4.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掌握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动权? 以新的文化直觉推动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掌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1)在“先进文化”引领方面更加主动。(2)深化改革,在形成新的体制机制上更加主动。(3)在加快培养,形成新的“人才方政”方面更加主动(4)在文化投入方面更加主动(5)在文化政策创新方面更加主动

6.结合河南实际,谈谈实现河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思 路,新举措。

(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强省建设(2)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3)要努力建设“八大文化体系”(4)实现大开放,大创新,大团结。

中原文化概论最全考试资料

中原文化概论试题

中原文化概论试题A[推荐]

中原文化概论名词解释与简答

电大文学概论期末考试资料

电大经济法概论期末资料

文化概论全部资料

电大法学概论网上作业最全答案

电力工程概论考试资料

设计概论考试资料

电大中原文化概论最全考试资料
《电大中原文化概论最全考试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