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最全《毛泽东思想概论》题库

发布时间:2020-03-03 04:18: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 A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2.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是( D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朱德 D、王稼祥 3.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毛泽东思想做了科学概括和全面论述的是( C ) A、王稼祥 B、周恩来 C、刘少奇 D、朱德 4.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C )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5.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指( A ) A、辛亥革命 B、抗日战争 C、国民革命 D、北伐战争 6.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 C ) 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刘少奇 7.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了新的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评价的是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C ) A、《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论联合政府》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新民主主义论》 8.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是( A ) A、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B、捍卫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C、开展对错误思想的斗争 D、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 9.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是在( C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0.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是指( C ) A、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 B、进行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政权 C、进行人民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D、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 C ) A、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2.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D )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B、人民战争思想的形成 C、人民军队建设理论的形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 13.下列著作中,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 A ) A、《反对本本主义》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论联合政府》 1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B ) A、封建主义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15.毛泽东说认清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是( A ) A、认清国情 B、认清民情 C、认清历史 D、认清发展方向 16.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原因是( D ) A、农民革命斗争的失败 B、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 C、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 D、帝国主义的侵略 17.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的是( A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8.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是( A ) A、封建势力 B、买办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9.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B )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D、民族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20.第一次明确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是党的( C )。 A、五大 B、三大 C、二大 D、四大 2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变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C ) A、戊戍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2.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政治条件是( D ) A、辛亥革命的失败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 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2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准确表述为( C )。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团体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各爱国阶层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的革命 C、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D、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民族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的革命 24.1941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文化纲领是( D ) A、文艺为人民服务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D) 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前途不同 C、革命动力不同 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26.毛泽东完整地提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文献是( A ) A、《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B、《新民主主义1 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思想概论》题库 27.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是( B ) A、工人问题 B、农民问题 C、小资产阶级问题 D、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2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 A )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四大家族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帝国主义在华的财产归人民所有 D、没收一切私有财产归全民所有 29.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核心是( A )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工农联盟的巩固 D、人民军队的建设 30.中国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B ) A、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31.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C ) A、工人阶级 B、知识分子 C、农民阶级 D、资产阶级 32.毛泽东明确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在( D ) A、1935年瓦窑堡会议 B、1947年10月全国土地工作会议 C、1947年的十二月会议 D、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C ) A、三民主义 B、社会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民粹主义 3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 C ) 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 35.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 A ) A、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B、议会制 C、委员会制 D、政治协商制 3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 ) A、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7.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 D ) A、资本主义思想 B、新民民主主义思想 C、民粹主义思想 D、共产主义思想 38.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C ) A、资本主义体系 B、封建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前资本主义体系 39.毛泽东明确把官僚资产阶级列为革命对象的文章是( D )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论联合政府》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40.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 A )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41.中国共产党内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思想根源是( B ) A、资产阶级思想 B、小资产阶级思想 C、封建主义思想 D、修正主义思想 42.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 A ) A、党指挥抢 B、军民一致 C、民主建军 D、官兵一致 43.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 ( C ) A、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 B、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4.毛泽东提出在军事上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则是( D ) A、战略上"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 B、实行正规军、地方军与民兵三结合 C、宽待俘虏和瓦解敌军 D、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45.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是 ( B )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 C、中国农工民主党 D、中国民主联盟 46.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D ) A、三民主义 B、爱国主义 C、马列主义 D、新三民主义 4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的主体是 ( B) A、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盟 B、劳动者联盟 C、非劳动者联盟 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联盟 48.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 A ) A、革命领导权问题 B、工农联盟问题 C、政策和策略问题 D、分清敌友问题 49.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C ) A、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B、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 C、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实行符合实际的政策和策略 50.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 D ) A、左派 B、右派 C、中间派 D、顽固派 51.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是( A ) A、党内合作 B、党外合作 C、建立联合战线 D、军队建设 52.中国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主要是指共产党对于全国人民和各革命阶级的( B ) A、思想领导 B、政治领导 C、组织领导 D、军事领导 2 5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 A ) A、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B、地方实力派 C、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54.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是( A ) A、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55.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是( C ) A、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 B、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C、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D、有理有利有节 56.与资产阶级联盟必须实行的政策是( A ) A、又联合又斗争 B、互谅互让 C、斗争政策 D、团结方针 57.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 A ) A.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 B.无产阶级对于军队的领导 C.资产阶级对于城市小资产阶级的领导 D.无产阶级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 58.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 A ) 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59.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会议是( B ) 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60.延安整风运动以反对( C )为中心任务 A、官僚主义 B、宗派主义 C、主观主义 D、党八股 61.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 ) A、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 B、确立党的领导地位,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C、帮助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 D、克服主观主义,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6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 D ) A、密切联系群众 B、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3.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出的处理党内矛盾方针是( A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批评与自我批评 C、批判从严,处理从宽 D、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 6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成为全党的共识是在( D ) A、八七会议后 B、中共六大后 C、古田会议后 D、遵义会议后 65.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会议是 (D ) A、瓦窑堡会议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 66.“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B )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革命根据地建设 D、党的领导 67.“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形式是( A )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 D、建立红军 68.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是在( D ) A、中共四大 B、中共五大 C、中共六大 D、八七会议 69.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 A ) A、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相当力量的正规军的存在 D、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70.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D ) A、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B、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最终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C、以反帝反封建作为革命两大任务 D、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71.毛泽东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 A ) A、武装夺取政权 B、消灭反动的武装力量 C、组织人民军队 D、造就农村革命根据地 72.毛泽东提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是在( C ) A、十二月会议 B、晋绥干部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 D、八届八中全会 73.毛泽东批评“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是(C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74.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 D ) A、以武装斗争为主要革命形式 B、以合法斗争为主要革命形式 C、以城市为中心 D、以乡村为中心 75.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尝试的标志性文件( B ) A、《兴国土地法》 B、《井冈山土地法》 C、《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 》 D、《中国土地法大纲》 76.《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所做出的一个重大原则性修改是(C )A、把土地所有权改为归农民所有 B、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规定 C、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和地主阶级的土地 D、提出了“抽3 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分配方法 77.毛泽东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的根据是( A ) A、中国在较长时期内敌强我弱的特点 B、人民军队的绝大部分是穿着军装的农民 C、游击战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 D、中国的地理环境便于开展游击战,不适合大规模的阵地战 78.毛泽东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的基本观点出自于他所写的( B )一文中。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 79.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 B ) A、发展党的组织 B、发动工人运动 C、解决农民问题 D、开展军事斗争 80.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 A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81.乡村中一向战争奋斗的主要力量是( A ) A、贫农 B、雇农 C、中农 D、手工业者 82.毛泽东( D )一文,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反对本本主义》 8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 A ) A、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C、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D、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84.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而完整地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的著作是( D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论联合政府》 D、《新民主主义论》 8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形式( B ) A、联合政府 B、三三制政权 C、共产党一党执政 D、国共合作政府 86.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改革是( A ) A、减租减息的政策 B、土地没收的政策 C、统一战线政策 D、消灭富农的政策 87.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 A ) A、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B、宁冈县工农兵政府 C、永新县工农兵政府 D、莲花县工农兵政府 88.抗日民主政权的主要权力机构为( B) A、国共合作 B、参议会 C、“三三制” D、宪政制 89.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工农共和国”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口号的会议是( A)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七届二中会议 D、八七会议 90.标志着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形成的著作是( D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91.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 B) A、工农联盟 B、人民代表大会 C、参事制 D、民主协商 92.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是( B ) A、知识分子 B、工人阶级 C、工农联盟 D、农民阶级 93.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期间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D) A、中央人民政府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94.毛泽东在1949年建国前说,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这就是( A )A、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B、建立工农专政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建立工农兵联合政府 95.中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是( A ) A、民主与专政的结合 B、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C、民主与协商的结合 D、专政与镇压的结合 96.人民民主专政中的主体是( A ) A、人民 B、工人 C、农民 D、劳动者 97.我国政权的组织原则是( A ) A、民主集中制 B、党的一元化领导 C、多党合作制 D、民族区域自治 98.社会主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C ) A、工农民主专政 B、工农民族资产阶级专政 C、无产阶级专政 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99.中国按民族区域自治原则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 A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唯吾尔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100.毛泽东提出处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 A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加强团结,共同发展 C、团结合作,同舟共济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01.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策略方针是( A ) A、不要四面出击 B、全面反击 C、针锋相对 D、有理有利有节 10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保证是( B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的建立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 4 10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 C ) A 、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04.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落后的农业国和先进的工业国的矛盾 105.1951年至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是( A )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C、反贪污、反腐败、反官僚主义 D、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10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D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0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A ) A、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阶级 D、改造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 108.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 A ) A、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 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 D、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关系 109.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 D)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稳步前进 110.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 A ) 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B、稳步前进的原则 C、说服教育的原则 D、依靠贫下中农兴办合作社的原则 111.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 ( B) A、集体经济 B、国营经济 C、混合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12.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B )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113.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B ) A、土地革命总路线 B、过渡时期总路线 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14.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 B)政策。 A、统购包销 B、经销代销C、加工订货 D、委托加工 1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基本政策是( C)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 11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D) A、加工订货的实行 B、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C、统购包销的实行 D、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117.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18.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C ) A、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B、继续进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 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119.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 A )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讲话》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120.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 A ) A、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B、继续照苏联的经验办 C、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 D、吸收一切国家的经验 121.毛泽东认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是( B ) A、国家的统一 B、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C、人民的团结 D、阶级斗争 122.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的地位是( B ) A、执政党 B、参政党 C、反对党 D、在野党 123.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C ) A、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 B、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正确处理社会基本矛盾 124.《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的作者是( B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陈云 125.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了( D)的指导方针。 A、以工业为主导 B、以农业为基础 C、优先发展国防工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26.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加强了我国的( C ) A、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B、新民主主义经济基础 C、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D、共产主义经济基础 12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 D) A、民主制 B、集中制 C、集体领导制 D、民主集中制 128.新中国的基本政党制度( D ) A、一党制 B、两党制 5 C、多党制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2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 B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最高国务会议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席会议 130.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 A ) A.非对抗性的 B.对抗性的 C.可以转化的 D.相一致的 13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是 ( D) A、如何恢复国民经济 B、如何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C、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 D、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13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B、全国土地改革完成之后 C、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之后 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 133.率先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中国共产党员是( A) A、毛泽东 B、邓小平C、刘少奇 D、周恩来 134.建国初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上主要采取的模式是( A ) A、苏联模式 B、东欧模式 C、美国模式 D、德国模式 135.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D) A、民族自决 B、联邦制 C、民族融合 D、民族区域自治 13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认为,中国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 ( D) A、重工业的发展问题 B、轻工业的发展问题 C、农业的发展问题 D、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137.1963年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强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 D )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138.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是( C ) A、邓子恢 B、刘少奇 C、陈云 D、毛泽东 139.毛泽东提出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 B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40.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方面的是( A ) A、立场、观点和方法 B、基本原则 C、基本路线 D、基本的方针政策 141.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是( A ) A、克服主观主义 B、克服骄傲自满情绪 C、克服宗派主义 D、克服官僚主义 142.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 A ) A、思想政治工作 B、群众工作 C、军事工作 D、文化宣传工作 143.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是( C ) A、一切从原则出发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D、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144.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并做了科学解释的著作是( A )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145.毛泽东之所以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靠的是( A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武装斗争 146.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C ) A、从群众中来 B、到群众中去 C、群众观点 D、群众工作 147.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D ) A、思想路线 B、组织路线 C、军事路线 D、群众路线 148.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C ) A、宗派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关门主义 149.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艰苦奋斗 150.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B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向外国学习 D、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毛泽东思想概论》题库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E.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2.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阐述了( ) A.实事求是的思想 B.群众路线的思想 C.统一战线的思想 D.反对经验主义的思想 E.独立自主的思想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 6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小资产阶级 D.大地主阶级 4.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构成是(A.国营经济5.“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是(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合作社经济 )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A.党的建设为中心 ) F.中外合作经济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形成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D.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B.农村政权为根本 E.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C.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 ) 7.1924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是(E.统一战线 F.独立自主 A.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 C.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B.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其政权中的成员是(E.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A.共产党员 9.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D. 八路军 B.非党进步分子 E.共青团员 C.中间派 ) A.积极领导 B.自愿互利 C.典型示范 ) 10.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D.国家帮助 A.整顿思想、反对腐败 ) C.整顿党风、反对宗派主义 B.整顿学风、反对主观主义D.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 E.整顿组织、反对官僚主义 1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包括( A.实事求是 ) 12.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D.艰苦奋斗 B.群众路线E.解放思想 C.独立自主 A.革命的 ) 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处于中间地位的阶级和阶层有( D.科学的 B.进步的E.大众的 C.民族的 A.无产阶级 B. 农民阶级 ) 14.建国初期,在全国解决土地问题以后,国内主要矛盾是( D.地主阶级 E.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A.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 15.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政权所代表的阶级和阶层有( E.人民对于经济文化生活的要求与社会不能满足人民经济文化生活的要求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 A.无产阶级 16.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E.开明绅士B.农民 C.小资产阶级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 1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有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18.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A.加工订货 )D.委托加工 B.统购包销E.公私合营 C.经销代销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 ) 1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应当处理好的政治关系有( C.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 D.十月革命的影响 E.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A.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C.革命和反革命关系 B.党和非党关系 ) 2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特殊困难是( E.是非关系 D.中国和外国关系 ) A.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比较严重C.封建主义的影响比较严重 B.党的理论准备不足 E.修正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 D.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 21.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A.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B.领导国民会议运动,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这主要表现为( ) 2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因为( A.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 E.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没有发动农民 B. 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 23.E.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1928年至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 D.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F.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反对本本主义》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7 24.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的基本任务是(E.《战争和战略问题》 ) 工人阶 D. A.打仗消灭敌人 B.发展壮大革命队伍 C.建立健全民主制度 D.做群众工作 E. 开展生产建设 25.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总路线是( ) A.依靠贫农 B.限制富农 C.团结中农 D.发展农业生产 E.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26.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党和政府领导农民创造的过渡形式有( ) A.临时农业生产互助组 B.农业生产互助组 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E.人民公社 2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 ) A.民主与集中的相互对立 B.衔接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两个时期 E.概念的表述准确又贴切 C.扩大对敌人专政的范围 D.扩大人民民主的范围 2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 ) A.管制 B.征用 C.代管 D.转让 E.拍卖 29.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 ) A.基本矛盾 B.敌我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人与自然的矛盾 E.生产和需要的矛盾 30.毛泽东把利用敌人内部矛盾的策略思想归纳为( ) A.利用矛盾 B.争取多数 C.反对少数 D.各个击破 E.以斗争求团结 31.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表现在( ) A.民主与专政性质不同 B.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割裂的 C.民主与专政有各自不同的对象与方法 D.民主与专政是可以互相代替的 E.民主与专政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 32.毛泽东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作出全面、系统和完整阐述的著作有( ) A. 《中国革命战争和战略问题》 B.《论新阶段》 C.《战争和战略问题》 D.《〈共产党人〉发刊词》 E.《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3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的社会力量有(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亲英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3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是( ) A.巩固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 B.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 E.采取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形式 35.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 A.政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组织上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C.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D.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E.团结合作的友党关系 36.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 A.加强人民军队的建设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7.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 ) A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E.对资本家和帝国主义的改造 38.毛泽东提出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最重要的标准是 ( ) A.是否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 B.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C.是否有利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 D .是否有利于民主集中制的实行 E.是否有利于共产党的领导 39.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加强执政党作风建设的措施有( ) A.不给党的领导人祝寿 B.不送礼 C.少敬酒、少拍掌 D.不用党的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 E.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并列 40.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进入创造红军新时期的著名起义有(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平江起义 D.左右江起义 E.广州起义 F.白色起义 41.工农联盟在统一战线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依据是( ) A.农民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 B.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 C.农民具有迫切的革命要求 D.农民是中国各命的主力军 42.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 A.出现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B.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C.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D.中国资本主义走上了正8 常发展的轨道 E.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国家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4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是( A.个体农业 ) CD.个体手工业B.官僚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工商业 44.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体系 E. 小资产阶级 A.科学性 B.独创性 ,它具有的鲜明特点是( ) 45.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前后 D.两面性 E.多重性 C.完整性 A,毛泽东多次提醒全党( B.. 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娇、不躁的作风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46.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D.要防止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 C.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进攻 A.保护民族工商业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 C.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47.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基本思想是(D.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48.人民战争武装力量的体制指( AD.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进攻和决战的思想 E B.积极防御 C.集中优势兵力 ) A..政治上瓦解敌人 ) 4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C.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 B.D.正规军和非正规军相结合人民和军队相结合 AC.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B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0.官僚资本主义具有(E.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1.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A.封建性 B.买办性 C.垄断性 ) D.崇外性 A.C.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E./妥协性 ) 52.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E.从群众中来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到群众中去 A.推翻军阀官僚的反动统治 )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B.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53.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是( E.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54.国民革命时期,组成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政治联盟的阶级有( A.发展生产 B.繁荣经济 C.公私兼顾 D.劳资两利 ) E.四马分肥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 5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是(D.民族资产阶级 E.大资产阶级 A. C.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 B.D.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 56.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是(E.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 57.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提出和继续巩固和扩大的时期是(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 B.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工人与农民的联盟 A. )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B.D.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58.集中体现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的著作有(E.国民革命时期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十大关系》 ) 民内部的矛盾》 D.《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C.《关于正确处理人 59.毛泽东提出的我国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 E.《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0.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表现为( A.去粗取精 B.全面继承 C.兼容并包 ) D. 古为今用 E.洋为中用 A.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B.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 ) D.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61.E.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作风 A.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 党内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C.把苏联经验神圣化 BD.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把中国经验神圣化 6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特点是( E.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 A.党外合作 B ) 63.毛泽东思想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它除了关于新民主义革命理论之外C. 具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D.党内合作.缺乏共同的政治纲领 ,还包扩( ) A.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B C.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9 D.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 E.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 64.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是 A.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B.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D.消灭资产阶级 E.渐次达到共产主义 65.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方针是( ) A.组织领导工农运动的方针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C.土地革命的方针 D.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方针 E.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66.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是( ) A.反对封建压迫 B.反对中间势力 C.反对北洋军阀 D.反对顽固势力 E.反对国民党新军阀 67.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 ) A.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逐步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逐步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E.逐步实现对文教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8.1950年12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集中打击了( ) A.土匪(匪首、惯匪) B.恶霸 C.特务 D.反动会道门头子 E.反动党团骨干分子 69.根据毛主席的提议,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正式宣布了我国的现代化宏图,即实现社会主义的( )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E.交通现代化 70.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 ) A.个人服从组织 B.少数服从多数 C.局部服从全局 D.下级服从上级 E.全党服从中央 7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统一战线的组织,它所包含的阶级和阶层有 (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一切爱国民主人士 72.人民政协的主要特点是( ) A.广泛的代表性 B.严肃性 C.灵活性 D.存在时间的长期性 73。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对象是( ) A.美帝国主义 B.蒋介石反动派 C.官僚资产阶级 D.地主阶级 E.民族资产阶级 74.建国初期,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有( ) A.没收了官僚资本 B.完成了土地改革 C.建立了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D.实现了大陆的解放和统一 E.消灭了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残余势力 75."四马分肥"是指( ) A.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基金 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 E.奖金 76.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 A.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 B.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 C.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稳步增长 77.建国初期"三反运动"的内容是( ) A.反行贿 B.反贪污 C.反浪费 D.反腐败 E.反官僚主义 78.建国初期,我国开展的重大政治运动有( ) A.抗美援朝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三反五反运动 D.反右派运动 E.镇压反革命运动 79.毛泽东指出,在一定意义上讲农业就是工业,因为农业为工业提供( ) A.粮食 B.原料 C.市场 D.资金 E.劳动力 80.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领域内,实行的基本方针是( ) A.百花齐放 B.百家争鸣 C.洋为中用 D.古为今用 81.毛泽东多次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基本国情是( ) A.人口多 B.底子薄 C.经济文化落后 D.科学技术水平低 E.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82."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内容是( ) A.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和集体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 B.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主体,在国家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C.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D.在生产价格上,国家价格是主体,一定范围内自由价格是补充; 83.中国共产党八十年中,共作出过俩个历史决议( )。 10 B.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 D.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决议 84.抗日战争时期,王明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错误主张表现为( ) A.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B.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C.一切服从蒋介石 D.一切服从国民党 85.新中国成立后党所面临的两大问题是( ) A.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以发展中国 B.中国向何处去 C.人口多 D.底子薄 86.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和适合中国国情的( ) A.政权组织形式 B.无产阶级专政 C.人民民主主专政 E.政党制度 87.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的优点”是( ) A.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B.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C.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D.人数虽少但比较集中 E.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压迫 88.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是( )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统一 C.农业轻工业协调发展 D.社会经济缺乏活力 89.毛泽东在战略和战术的关系上提出了( ) A.树立必胜信心 B.在战略上藐视敌人 C. 敢于夺取胜利 D.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90.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良好的思想基础 B.良好的阶级基础 91. 封建主义在党内生活中的表现有( ) A.一言堂 B. 家长制 C.个人专断 D.人身依附关系 92.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依据有( )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 B. 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学说 C.实现共同富裕 D.发展社会生产力 93.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可能分两个阶段( )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94.“两个务必”指的是( ) A.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B.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C.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 D.保持共产主义信念 95.毛泽东认为民主集中制与群众路线的关系是( ) A.先民主 B.后集中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领导同群众相结合 96.邓小平指出对党的监督来自( ) A.党的监督 B.群众的监督 C.社会的监督 D.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97.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党内曾流行过的错误倾向有( ) A.两次革命论 B.一次革命论 C.三个时期理论 D.毕其功于一役 98.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在的主观条件件有( ) A.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B.共产党领导的正确 C.良好的群众基础 D.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99.新民主主义土地改革中必须注意的原则是( ) A.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B.坚定的团结中农 C.照顾富农的利益 D.满足小资产阶级的要求 100.三大决战是( ) A.济南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 答案: !——10:acd abe abcd abcde cde ace cde abc bcd bcd 11——20: abc cde bce ab abcde ab abcde bcde abcde abc 21——30:cde abcd abcd ade acde bcd bde abcd bc abcd 31——40:ce abcde abcde abde ace bcd abcd abcde abcde abcdef 41——50:abcd ae acd abc abcde abc abcd abc cde abc 51——60:abcd bd abcd abcd cde ab cd bc de bcd 61——70:ab cd abcde abc ce ae abcd abcde abcd abde 71——80:abcde ad abcd abcde abcd abcd bce abce abcde ab 81——90:abcd abc ab ab ab ad cde ab bd abc 91——100:abcd ab ab ab abcd abd ab bd ab bcd 1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第二次飞跃。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错。 “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11 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错; 3 4 5 6 7 8 9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错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就是三个“代表”及其相互关系。错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与实事求是的要求是一致的。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特有的一个阶段。对 邓小平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就其性质而言的。错。意义 10 公有制占主体表现为公有资产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占量的优势。错 11 根据我党“三步走”战略,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现代化。错。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本质的不同。错。 附: 1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因为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错。 1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对。 15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6人权高于主权。 错。 17.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错。党的七大 1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对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来的。错。党的十三大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对 2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对。 2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对。 23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专政是不同的国体。错 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它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它奠定着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它倡导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兴国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1)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了党的基本路线。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 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2)“一个中心、12 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资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涵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基本特征: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住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再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精要和主要原则:第一, 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和含义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含义: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第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国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的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从解放生产力,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喝广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改革时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 13 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论述题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 主要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意义: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1、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

2、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1)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第一,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是从生产关系方面提示社会主义本质。第三,突出强调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从社会主体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3)这一论断的意义:一是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二是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三是发展和创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是科学理论,可以指导整个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第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他们有共同的本质属性:理论渊源,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追求。 第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不同时期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任务,是不同时期的指导思想,有着承前启后的关系。 第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14 最新理论成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适应不同历史任务而产生,因而有着不同的思想内容;但是在基本精神都是一致的,都是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3)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材料分析 1.GDP (1)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义。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经济发展不能单纯用GDP这一指标来衡量,还包括质量、结构、效益等。经济发展并不是发展的全部内容,还包括政治文化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的建设。 (2)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观? 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2.新世纪新阶段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社会建设的重点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包括发展教育、扩大就业、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完善社会管理六方面内容。 3.胡锦涛 “要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结合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等几方面的内容。(2分)社会保障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这些需要在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 (2)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说明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平正义的内在联系。 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 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确的处理,社会公平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建立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15 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公平和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的制度保障。 4.坚持以人为本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依据是什么?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提供了重要借鉴。 (3)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5.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 (1)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改革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 改革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择”? 改革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推进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6.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等几方面的内容。(2分)社会保障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这些需要在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 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内部矛盾16 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确的处理,社会公平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公平和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的制度保障。 8 “七五”、“八五”、“九五”、“十五” (1)从上述材料中应得出什么结论?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式的。我国走的是高代价低效益的发展模式。 (2)如何解决材料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走出这种高代价低效益的发展模式,我们一定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增长方式上来,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综合创新,大力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为我国在新一轮的世界产业发展和经济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转:【毛概期末选择题题库题目答案及大题重点范围发布】(老师 速度结课吧....) 来源: 李沛霖的日志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单项选择题 1.( D )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恽代英 D.毛泽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 C )相结合。 A.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 B.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C.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D.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C )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D.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 毛泽东思想是关于( A ) A.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C.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D.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5.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 C )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6. 2002年召开的党的( C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7.科学发展观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是( A ) A.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D.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8. 在党的( D )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使之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多项选择题 1.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概括是17 ( AB ) A.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B.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C.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 D.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旗帜 2.新时期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 AB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实行了全面和深入的改革开放 D.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 ABCD ) A.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 B.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 D.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形成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两大理论成果( AC ) A.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B.邓小平理论是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D.惟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5.党的十七大指出:在当代中国,( CD ) A.坚持改革开放,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 B.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C.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 ACD)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 ABD ) A.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先进政治的民主力量 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科学发展观 ( AB ) A.第一要义是发展 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D.根本方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C ) A.理论联系实际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2.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 B ) A.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确立的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的 C.新中国建立初期确立的 D.“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确立的 3.( B )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4.( B )首先提出毛泽东思想是个理论体系,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A.胡耀邦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5.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A ) A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 C.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不发达 D.科学技术水平低 6.党的十七大提出( C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 D.求真务实 7.( C ) 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8.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党( A ) A.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B.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得出的深切体会 C.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得出的重要观点 D.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获得的重大收获 多项选择题 1.“两个凡是”即( AB ) A.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B.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C.凡是毛主席说过的话,都是最高指示 D.凡是毛主席过问的案子,都不能翻案 2.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ABCD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18 发展真理 C.3.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 AB ) A.从书本出发的教条主义 B.从狭隘经验出发的经验主义 C.从判断出发的主观主义 D.从逻辑出发的本本主义 4.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BC )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增加主动性 5.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种情况:( AB ) A.对原来的认识进行再认识,正确的部分坚持,错误的部分纠正 B.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基础上,形成新的正确认识 C.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D.从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6. 解放思想 ( ABCD ) A.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B.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C.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D.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7. 求真务实( ABCD ) A.就是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 B.求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 C.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 D.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D ) A.封建社会的性质 B.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半殖民地社会的性质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 A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无产阶级革命 3.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在( B ) A.《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井冈山的斗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 A )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B.武装夺取政权问题 C.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问题 D.无产阶级的同盟军问题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C ) A.资本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 D.共产主义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动力是( C ) A.工人和知识分子 B.农民阶级 C.工人和农民 D.工人阶级 7.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 A ) A.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B.委员会制 C.议会制 D.政治协商制 8.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内容就是( C )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保护民族工商业 D.消灭民族资本主义 9.毛泽东阐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三个法宝的著作是( D ) A.《反对本本主义》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共产党人〉发刊词》 10.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是坚持( A ) A.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建设新型人民军队 D.保持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 多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BC ) A.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已有资本主义萌芽的中国 B.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C.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 D.独立的中国逐步变的越来越强大 2.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是( ABCD ) A.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 B.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 19 C.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D.大部分出身破产的农民 3.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是(ABCD ) A.无产阶级领导 B.人民大众的 C.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D.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CD ) A.官僚资本主义 B.民族资本主义 C.帝国主义 D.封建主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BCD)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6.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 BD ) A.买办性 B.妥协性 C.垄断性 D.革命性 7.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 ACD ) A.民族的 B.先进的 C.科学的 D.大众的 8.1928年,毛泽东在两篇著名的文章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两篇文章是(AB ) A.《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战争和战略问题》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9.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三者的关系,这三者是(ABC)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D.统一战线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这两个联盟是指( AB ) A.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B.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之间的联盟 C.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盟 D.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项选择题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A ) A.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B.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 D.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时期 2.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 B ) A.1952年9月 B.1953年6月 C.1953年9月 D.1952年6月 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A ) A.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B.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C.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B ) A.逐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B.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C.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 D.逐步消灭非社会主义因素 5.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是( A ) 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B.自愿互利、积极引导和稳步前进 C.阶级分析、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D.阶级分析、积极引导和稳步前进 6.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的性质是( B )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7.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D )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8.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人工商业实行( A ) 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对私股采取的办法是( D ) A.公私兼顾 B.劳资两利 C.四马分肥 D.定息 10.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A ) A.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B.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转变 C.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D.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多项选择题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存在三种经济成分( ABD) 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合作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2.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是( AB ) A.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B.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C.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过渡时期 D.由过渡时期转变为社会主义时期 3.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 ABC ) A .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20 C.民族资产阶级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是( ABCD ) A.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C.党和国家在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D.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5.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ABC ) A.发展互助组 B.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发展高级社 D.建立人民公社 6.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的丰富经验是( ABD ) A.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C.先工业化后改造 D.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7.过渡时期总路线被称之为“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其中“两翼”是指( BCD ) A.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8.在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AD ) A.剥削工人 B.革命性 C.动摇性 D.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9.在中国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在工业当中实行的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ABC) A.委托加工 B.计划定货 C.统购包销 D.经销代销 10.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主要表现在( ABC ) A.确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C.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D.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C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社会主义本质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发展才是硬道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始于( A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3、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 ) A一个是公有制,一个是共同富裕 B第一是改革,第二是开放 C第一是解放思想,第二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第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第二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

4、十六大以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标志是( B ) A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B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提出了求真务实 D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 A这是周恩来1956年提出的著名论断 B这是毛泽东1958年提出的著名论断 C这是邓小平1988年提出的著名论断 D这是江泽民2000年提出的著名论断

6、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在( D ) A 1982年 B 1983年 C 1987年 D 1992年

7、为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我国提出了( B ) A人才强国战略 B科教兴国战略 C振兴科技战略 D高校扩招战略 多项选择题

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做出贡献的除了毛泽东邓小平之外还有(ABCD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陈云 D邓子恢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过程 (BCD ) A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 B1980年针对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困惑和疑虑,邓小平在论述怎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时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 C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D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3、邓小平采用排除法思考社会主义本质( ABCD )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B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C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都不是社会主义 D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4、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ABCD ) A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 B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 C 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1

5、发展才是硬道理 ( BCD ) A1990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B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C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D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6、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BCD ) A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 B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C是实现党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D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7、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ABCD ) A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B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基础 C为我们在实践中创造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D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8、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出的理论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BC ) A.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突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 C.突出了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D.突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是( D )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2、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处于初级的阶段是在( A ) A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党的十二大 C1986年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1987年党的十三大

3、深刻理解和把握住我国的基本国情,就必须( A ) A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的统一起来 B进行改革开放 C坚持一个中心两基本点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于( A ) A.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1981年初级阶段概念提出 C.1982年党的十二大 D.1987年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系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 ) A.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作出规范表述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的 C.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的 D.1986年《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决议》提出的

6、全面小康社会( B) A是和总体小康相同的 B是党和全国人民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C是党和全国人民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 D是党和全国人到建国一百周年的奋斗目标

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 B )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D.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多项选择题

1、对初级阶段的认识( ABCD ) A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首次提出概念 B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进行了系统阐述,表明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C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D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ABCD ) A我国社会是社会主义 B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C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D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ABCD ) A党的十三大、十五大和十七大都进行了科学概括 B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不同的时期并显现出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C党的十七大从八个方面分析和概括了新世纪新阶段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D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体现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ACD ) A、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B、有利于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具有特定的历史内容 D、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22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出( ABCD ) A、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B、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实现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D、实现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是:( ABCD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7、“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AC ) A、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了下来 B、“三步走”战略始于毛,成于邓 C、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为三个阶段性目标 D“三步走”战略是党的十二大提出的

8、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ABCD ) A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D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单项选择题

1、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在全面改革中( C ) A政治体制改革是重点 B文化体制改革是重点 C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D教育体制改革是重点

2、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是在( D ) A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1980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C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D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3、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C ) A由东部到中西部逐渐开放 B努力加入世贸组织 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D是一个有点到面的过程

4、经过十五年的艰苦谈判,我国终于于( C )年加入世贸组织,标志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

5、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 C )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C.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 A )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

7、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C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多项选择题

1、改革开放是( ABD ) A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 C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D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2、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 ACD ) A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得到解决 B是在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过程中出现的,是主流而不是支流 C希望一蹴而就,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 D同任何伟大变革一样,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问题

3、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ACD ) 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B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 C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 D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ABCD ) A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B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3 C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D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5、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依据是( AC ) A现在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C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D世界大战是可以推迟的

6、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ABD ) A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B这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它始于20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启了世界市场 D表现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

7、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ABCD ) A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的资金和资源 B中国的发展需要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C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市场 D中国的发展需要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8、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AD )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的立足点 B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是要关起门来搞建设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 D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单项选择题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A ) A.不同的调节经济手段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2.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C )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B )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4. 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 A ) A.非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集体经济 D.股份合作制经济 5.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 B ) A 人才 B 科技 C 加强自主创新 D 引进技术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A ) A 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 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C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 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7.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是要处理好( B ) A.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B.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 C.传统工业化和现代工业化的关系 D.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8.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 C ) A.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B.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促进出口增长 9.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B ) A.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B.建设生态文明 C.控制人口增长 D.加强水利建设 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 ) A 生产发展 B 生活宽裕 C 乡风文明 多项选择题 1.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BC )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2.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是由( AB ) 决定的: A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 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 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3.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就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其中包括:(ABCD ) A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B 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 法收入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D 坚决取缔非24 4.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CD ) A 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 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方式 C 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D 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5.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C ) A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 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C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 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非公有制经济 6.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BC ) A.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B.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 C.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D.三次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单项选择题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 B ) A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C进一步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把坚持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C ) A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 B ) A依法治国 B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实行最广泛的真正的民主

4、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 B )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D无产阶级专政

5、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C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D团结最广的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6、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D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物的权利

7、我国大陆八个民主党派是( C ) A执政党 B在野党 C参政党 D反对党 多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 ABCD ) A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C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D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 ABCD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因为( BCD ) A二者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 B二者的性质相同, C二者的作用、职能相同 D二者的历史使命相同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不断扩大和深入( ABCD ) A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 B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C完善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D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常务委员会并赋予其相应的职权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BCD ) A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C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D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

6、基层民主是( BCD ) A我国的一基本政治制度 B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 C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 D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7、依法治国的内容是( ABCD ) A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B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 C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D逐步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25

8、依法治国( ABCD ) A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 其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C 其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D其目标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9、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ABCD ) A是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C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D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0、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BC ) A有法可依是核心,有法必依是前提 B 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 C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D执法必严是保障,违法必究是关键

11、邓小平提出的评价一个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的标准是( ABC ) A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B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 C看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 D看综合国力是否持续增强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在1986年曾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不错,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这段话强调了:(C ) A.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性 B.腐败问题的严重性 C.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必要性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

2、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的综合要求是( A )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B全面提供公民的道德素质 C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对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是( C ) A有理想,有道德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C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 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B ) A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培育“四有”公民 D树立共同理想

5、胡锦涛在( A ) 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A.2006年3月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 B.2004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 C.2005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 D.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 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BCD ) A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C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ABC) A以马、毛、邓、三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B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C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明

3、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者的内在联系( ABCD) A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 B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体现 C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 D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

4、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 BD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C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标志 D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包括文化建设在内所追求的根本目标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BCD )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双为”和“双百”方针 B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C坚持立足当代有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D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关系( ABCD ) 26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其灵魂 B共同理想是其主题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其精髓 D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其基础

8、思想道德建设( ABC ) A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D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9、思想政治工作( BD )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 B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C是改革开放正确方向的保障 D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重要的政治优势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单项选择题

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 A )。适应这一变化,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A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B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 C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 D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

2、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 A )作了全面部署。 A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B以加强执政党建设为重点的政治建设 C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的文化建设 D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建设

3、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 A )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A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 B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 C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 D人们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

4、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A )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B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C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D人们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社会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 A )。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A民主与法治的统

一、公平与效率的统

一、活力与秩序的统

一、科学与人文的统

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B民主与法治的统

一、公平与效率的统

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 C科学与人文的统

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D人与社会的统

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是( A ),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A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C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 D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 A ),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 B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大目标 C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这个大方向 D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大举措

8、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这就是:( A )。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B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

9、( A )在提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概括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A 党的十七大 B党的十六大 27 C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10、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 A )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A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 B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C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D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多项选择题

1、社会和谐是( 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B ),反映了( C),体现了(D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C.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D.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 ABC )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A.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共产党执政规律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律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 ABCD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4、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 A )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 B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A.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 B.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C.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D.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5、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 BC )的和谐社会;是( D )的社会。 A.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B.共同建设 C.共同享有 D.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单项选择题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 B ) 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 D加快实现台湾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

2、( A )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A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D 实现成熟的社会主义

3、( C ) 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南海问题

4、“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C ) A实现祖国统一 B采用和平的手段实现祖国统一 C一个中国 D采用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

5、实现国家统一和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是( D )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党的领导 C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D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

6、“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 C ) 提出来的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国家统一问题

7、邓小平是在( A )提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A.1982年9月会见英国首相时 B.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 C.1981年讨论历史问题决议时 D.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

8、著名的“九二共识”是( B ) A.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协议 B.1992年海协会以口头方式表述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 D.“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多项选择题

1、爱国主义( ABCD ) A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B 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 28 C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D它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2、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的确立过程( ABCD ) A.1960年周恩来将我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 B.1981年叶剑英阐明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叶九条” C.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D.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3、“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ABC ) A前提是祖国统一 B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港澳台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D港澳台保留原有的军队

4、在海峡两岸统一的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 AB ) A外国势力插手和干预台湾问题 B任何“XXXX”的言行 C陈水扁和吕秀莲的阴谋活动 D李登辉的“台独”活动

5、“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ABC ) A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B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既坚持了原则又体现了灵活性,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环境 D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6、港澳实践“一国两制”方针的关键时间( ABCD ) A.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B.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祖国 C.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 D.1999年12月20日澳门正式回归祖国

7、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ABCD ) A.2005年3月胡锦涛提出“四点意见” B.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C.2005年

四、五月间胡锦涛先后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问大陆并分别发表公报,达成多项共识。 D.2007年10月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表明了我们党对实现祖国统一的真诚愿望和坚定原则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单项选择题

1、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 ) A.南北问题 B.维护世界和平问题 C.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问题 D.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问题

2、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全球战略,我们应该 ( C ) A.一概排斥 B.一味接受 C.利用资本主义来加速自身发展 D.坚决抵制

3、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C ) A.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B.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组合 C.资本的跨国流动和资本的国际循环与周转 D.是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推动的结果

4、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B ) A.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的决心决定的 B.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 C.是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和禁运决定的 D.是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决定的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A.仅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 B.仅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C.仅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D.概括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6、树立新的安全观念的核心是( C ) A.以军事联盟为基础 B.以加强军备为手段 C.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D.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

7、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 D)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多项选择题

1、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是指( AC ) A.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 B.亚洲、日本、大洋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 C.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日本是第二个中间地带 D.欧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

2、1974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是指:( BC ) A.美国、日本、西欧是第一世界 B.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C.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D.亚洲和整个非洲是第三世界

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 ACD ) A.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B.总体动荡、局部缓和 张 C.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D.总体缓和、局部紧29

4、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为:( ACD ) A.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两极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 C.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D.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

5、世界格局多极化能否成为现实,取决于:( ABD ) A.国家能否有强大的经济技术力量成为世界一极 B.世界各大力量中心的经济能否迅速发展 C.各国能否把发展军事实力都摆在优先地位 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否实现腾飞

6、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BC ) A.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B.世界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和跨国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 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D.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7、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 BCD ) A.一条线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8、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ABCD )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必然选择 B.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C.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D.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 B ) 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人民军队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 D ) A.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B.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人民军队 C.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域的劳动者 D.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 ) A.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 B.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 C.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 D.三个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均上降 4.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少数民族( C ) A.人口共有5千万左右 B.人口共有8千万左右 C.人口共有1亿左右 D.人口共有2亿左右 5.按照现代化、革命化、正规化的要求加强军队建设,其中( B ) A.现代化始终是第一位的 B.革命化始终是第一位的 C.正规化始终是第一位的 D.现代化、革命化、正规化同等重要 6.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 C ) A.爱国主义性质的 B.政治联盟性质的 C.社会主义性质的 D.人民民主性质的 7.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 A ) A.民族平等 B.民族解放 C.民族独立 D.民族自治 8.我国在对待宗教信仰的原则是( B ) A.实行政教统一的原则 B.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 C.强制放弃宗教信仰原则 D.坚决反对和取缔宗教原则 多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后出现的新阶层是( ABCD ) A.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B.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 C.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D.自由职业人员 2.发挥新的社会阶层在促进经济发展作用时,必须贯彻的“四尊重”方针是( ABCD ) A.尊重创造 B.尊重劳动 C.尊重知识 D.尊重人才 3.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BC ) A.坚持民族平等 B.坚持民族团结 C.坚持民族共同繁荣 D.坚持民族自治 4.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的主要任务是( ABCD ) A.按照信息化要求发展新军事理论 B.搞好军事人才建设是关键 C.改革军事编制使其合理化 D.实现机械化、信息化的复合式跨越发展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C )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社会团体的联合组织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组织 D.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6、我国工人阶级是( ABCD ) 30 A.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B.现代社会的劳动阶级 C.国家的领导阶级 D.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7.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变化的特点是( ACD ) A.队伍迅速壮大 B.工人队伍的知识分子比重减少 C.岗位流动加快 D.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8.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的关系( AC ) A.大陆范围以外的联盟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B.港澳同胞是统一战线的主体 C.大陆范围内的联盟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 D.台湾同胞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基础 9.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的特殊重要作用是( ABC ) A.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 B.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开拓者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和核心力量 D.中国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10.我党的宗教政策是( BCD ) A.与国际宗教组织原则保持一致 B.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C.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原则 D.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权利的原则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的政党都是具有阶级性的,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是( B ) A.具有全民性质的政党 B.具有阶级性的政党 C.是无阶级性的政党 D.是代表各阶层利益的政党 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地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包括( A ) A.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B.改变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领导关系 C.改革党的根本性质 D.改革党的领导地位 3.改进党的执政方式要处理好的关系是( B ) A.党的领导与市场经济建设的关系 B.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关系 C.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 D.党和军队的关系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 C ) A.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B.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和光大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5.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 D ) A.文化路线和组织路线 B.政治路线和经济路线 C.经济路线和文化路线 D.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 D ) A.实行党政分家的政治改革 B.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制度 C.加强党在军队中的领导 D.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7.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 B ) 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性质决定的 C.党的路线决定的 D.党的纲领决定的 8.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 B ) A.把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D.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的制度 多项选择题 1.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推进( ABCD ) A.反腐倡廉建设 B.党的思想建设 C.党的组织建设 D.党的作风建设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 ABD ) A.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B.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满足每个劳动者的一切要求 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3.当前改善党的领导的重点是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BCD ) A.确立高级领导干部的终身制 B.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C.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D.进一步解决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4.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意义 ( ABCD ) A.是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根本保证 B.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C.是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 D.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的根本保证 5.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包括( ABCD ) A.严格执行党风建设责任制 B.健全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 C.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D.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6.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ACD ) A.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B.为实现群众的长远利益放弃群众的现实利益 C.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是党的根本立足点 D.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向群众的利益关系 7.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D ) A.义市场经济的课题 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课题 B.发展社会主31 C.搞好改革开放的课题 D.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课题 8.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为提醒全党戒骄戒躁,提出( BC ) A.禁止信仰宗教 B.禁止给领导人祝寿 C.禁止用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 D.禁止党的干部到私人企业任职 9.改进党的执政方式要处理好的三个方面关系是( ABC ) A.党政关系 B.党群关系 C.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D.党军关系 10.在半个世纪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的成功经验包括( ABCD ) A.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B.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C.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 D.坚持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 简答题材料题某老师的范围: 第一章 : 第一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第二节: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第三节: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思想。 第五届: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 第二节: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五章: 第二节: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其本质的含义) 第六章: 第一节: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第三节: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七章:第二节:二,正确处理改革 发展 稳定 的关系 ( 重点) 第三节 :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八章: 第一节: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材料题准备) 第四节: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十一章:第一节: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全部) 第十三章:全章 。(不是很重点) 1.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本题答案: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革命自己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把它称之为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和超越。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间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全部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包括他青年学生时代的思想和晚年思想,而在这两个阶段,毛泽东个人思想中有些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思想观点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有区别的。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 毛泽东之外的党的其他许多卓越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32 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三个代表”的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仅仅是三句简单的表述,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有特定内涵的历史概念,其历史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期。而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不系统,不完整。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在党的八大前后有良好的开端,但最终没有真正找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既然指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那么作为基础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就不包括在内。 6.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就毛泽东思想来讲,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就邓小平理论来讲,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7.“三个代表”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行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8.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第一个伟大的理论成果。在内容上,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 9.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核心。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10.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做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 33 和主观偏见的奴隶。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思,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1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基本观点中最本质的东西。实事求是这个精髓,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创立发展,同时,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12.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具体含义是不同的。 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它要求人们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在不断变革的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13.抗日战争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形式的联盟。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发生明显分化。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公开降日,成了中国人民的敌人。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抗战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14.新民主主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 (2)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相反, 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而言,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这个革命就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15.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来领导。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够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 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34 1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排挤和压迫,又受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压制,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矛盾,有反帝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因而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具有软弱性和动摇性。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无产阶级政党对它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17.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我们称这种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是因为: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它就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第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18.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19.无产阶级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就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够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也不是立即建立社会主义,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2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35 22.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从国内客观环境来说,从1949年到1952年,党领导人民首先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经过三年的时间,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国内局势的稳定,为将来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2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5.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的。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近代中国的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同时,没收官僚资本,使这种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巨大经济力量集中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手中,成为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开端,它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6.改革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已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7.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 28.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其中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是不准确的。从前一句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36 主义本质的体现,所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从后一句来看,当今世界,由于历史等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甚至处于不同程度的贫穷状态。目前,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还不富裕,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后一句不准确。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共同富裕。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社会主义的根本的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的。发展是硬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推进的。通过发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点阶段。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本命题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3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因为:在国内外仍然存在着敌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人民的各种反动势力,他们不断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妄图用和平手段和并不和平的手段使社会主义中国“演变”为资本主义和半殖民地的中国;在我国大陆,也还存在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分子,包括社会上极少数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党内和干部队伍中极个别的腐败堕落分子。他们严重损害人民利益,他们同人民群众的矛盾属于敌我矛盾。阴谋分裂祖国的犯罪分子同中华民族人民的矛盾,也属于敌我矛盾。 3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是辩证统一的。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两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2)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33.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已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7 3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总体小康”是指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其二,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5.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最终是为了使我国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36.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判别经济现象是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是为了提供一个判别一种经济现象是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而是为了给社会主义改革的方法和手段提供一个是否对错的判断标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实现了工作重点的战略性转移,开始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的重大问题。从这个时候起,由于许多人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总是用“左”的眼光看问题,不断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实践是姓“社”还是姓“资”的质疑。针对阻碍改革、离开生产力发展的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在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他多年的理论思考 37.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8.建国初期,我国的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建立的。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建国初期,我国的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的,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国营经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对民族资本,国家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而不是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这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39.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历来是革命的对象,因此,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不可能包括大资产阶级集团。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直接为帝国主义服务并为它们所豢养的阶级。因此,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历来都是革命的对象。但是,由于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在各个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在革命的锋芒主要地是指向反对某一帝国主义的时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斗争。在这种一定的时期内,中国无产阶级为了削弱敌人和加强自己的后备力量,可以同这样的大资产阶级集团建立可能的统一战线,并在有利于革命的一定条件下尽可能地保持之。 40.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 38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与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中国资产阶级也相应的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本主义也不是革命的对象,而官僚资本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则是革命的对象。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 4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状态。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引起的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也是旧体制和旧观念的根本转变。 42.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辩证统一的。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要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正确。 改革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暴力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变革。 改革的实质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等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4.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改革是对旧体制特别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而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作修修补补。 改革是全面的系统工程,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4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一方面,它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 原则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39 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三是在宏观调控上,在资源配置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2)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性质不同。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只是表明它们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我们既不能因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将它们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以外,也不能因为它们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而认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因而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47.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公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性质,公有制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同一种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同样的实现形式。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48.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要使公有资产应占社会总资产的51%以上。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公有资产一定要占社会总资产的51%以上。 因为公有资产占优势,不能简单地从数量上和比重上衡量,而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质的优势上。其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体现在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再次,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来说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49.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迈进了信息化社会,我国也可以越过工业化发展阶段加速推进信息化,与世界经济水平保持一致。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我国不可以越过工业化的发展阶段进入信息化社会,因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依次演进,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自然的内在联系,在工业化充分发展之前不可能加速推进信息化,不能违背这一经济规律。 首先,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需求之源,是新经济发展的条件,没有工业化,信息化失去物质支撑,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必须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另一方面,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大规模出现,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由这场技术革命所引发的以信息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将使世界面临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和产业重组,在这场新的产业革命中,谁敢无视这场革命,谁就会成为这场革命的牺牲者。所以我们也不能漠视信息化,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50.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而下降。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40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这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必然结果,是合乎经济发展规律农业比重的味着农业在中地位和作为,我国大部的重大问题。 农业比重下降,但其质量要求提高,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不因其比重下降而随之下降,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它在我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51.民主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因此,民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是手段。 但这并不意味着民主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意义上都不能成为目的。民主是无产阶级在一定阶段上所要争取的目标,无产阶级革命就是争取无产阶级民主的过程,其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的国家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民主,与富强、文明一起,应当而且必须是我们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从上述意义上讲,民主又是目的。 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它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理想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够也应该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且为这个理想而奋斗,共产党人当然也要坚持这个共同理想。 (2)理想是有层次的,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理想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同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我们现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就是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 (3)因此共产党人在现阶段要坚持共同理想,然而这不是他们的最高理想,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41

的现象。

1、由于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虽说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下降丝毫不意我国国民经济用的下降。因分人口生活在农村,工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资料都有赖于农业,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

1、由于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虽说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 C.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2、邓小平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 ),这是主要的。 A.生产力发展

3、1948年,毛泽东在( )一文中,第一次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4、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最主要的矛盾是( )矛盾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5、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A.过渡性

6、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C.十二大

7、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A.武装斗争

8、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B.和平赎买

9、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 D.十五大

10、在党的( )上,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A.八七会议

1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验证条件和目的是 C.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2、在中国的全面改革中,改革的重点是A.经济体制改革

13、建国之初,在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的土地采取的政策是 C.保存富农经济

14、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D.实事求是

15、保证无产阶级对革命领导权的坚强支柱是C.强大的革命武装

16、我国对外开放A.是指要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17、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 C.1992年南巡谈话

18、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是B.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

19、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实现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D.实事求是

3、发展之所以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党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前途,归根结底要A.党在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党首次全面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涵是在 C.十三大

7、近代中国社会里,( )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A.封建制度

11、毛泽东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1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C.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3、邓小平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 ),这是主要的。A.生产力发展

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C.实事求是

15、经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共识。 D.延安整风

18、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22、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23、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 B.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本质

2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上来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5、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错误的说法是C.以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为目标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每题至少有2项答案,不选、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人民大众,包括 42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2、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A.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B.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我国的基本矛盾是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10、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义经济成分有A.国营经济B.合作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个体经济E.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11、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是B.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14、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15、党的基本路线中的“两个基本点”是 A.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D.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18、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A.第一要义是发展B.核心是以人为本 D.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E.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9、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上,邓小平强调改革A.也是解放生产B.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 A.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C.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历史相结合 D.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相结合

2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坚持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两个基本点相统一 C.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相统一 E.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统一

22、社会主义改革是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D.改革现有的具体体制存在的弊端 E.决定中国命运的诀择

23、官僚资本主义是 C.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发展起来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E.带有浓厚的封建买办性

24、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下列著作( )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作出了贡献 A.《反对本本主义》B.《实践论》、《矛盾论》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D.《改造我们的学习》E.《论新阶段》

25、中国无产阶级特有的优点有A.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B.分布集中,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C.与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 D.身受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E.富有组织性纪律性

21、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我国当前的最大实际是C.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3、“三个有利于”标准B.是判断改革及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24、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A.本 质 43

25、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改革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每题至少有2项答案,不选、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长期基本国策,主要依据的是邓小平( )的观点。 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发展 C.改革开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D.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E.闭关自守只能带来落后

2、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内容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通过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C.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实现了和平赎买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D.独立自主

4、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初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取得的成果是 A.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B.中共八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E.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有 B.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C.委托加工、计划定货E.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义经济成分有A.国营经济B.合作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个体经济 E.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7、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 A.革命还是针对民族资本主义及其私有财产 B.革命的敌人主要还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C.革命的任务还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 E.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8、“两个凡是”是指 C.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D.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9、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是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试图摆脱单一的苏联模式 C.探索中正确的、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和创造性的思考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财富 E.开始寻找独立自主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0、1951年至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A.反贪污B.反浪费 E.反官僚主义

1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头号敌人,这是因为帝国主义 A.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B.操纵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D.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E.疯狂屠杀中国人民

12、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以下哪些是属于“四马”中的内容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费D.资方红利E.国家所得税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 A.经济纲领C.政治纲领D.文化纲领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C.没实现现代化的,还有不成熟的社会主义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B.邓小平理C.“三个代表”重要思D.科学发展E.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6、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必须反对的44 错误倾向A.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思想 C.照搬照抄,崇洋媚外的思想

17、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和完善C.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8、30年多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主要表现为 A.对外开放逐步进入了由较小范围和有限领域的开放,转变为更大范围和更多领域的开放 B.对外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主导下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 C.对外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

1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简明概括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E.坚持改革开放 20、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我国的基本矛盾是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21、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 )的统治。 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A.生产力总体水平落后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完善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不健全不成熟

23、实事求是是( )的精题B.毛泽东思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E.邓小平理论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A.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B.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D.夺取现代化建设胜利的武器

25、探索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中共领导人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是A.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B.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国家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C.在政治体制上,以共产党领导为主体,以多党合作为补充 E.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1、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B.农民阶级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上来。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A.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5、毛泽东在( )著作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D.《实践论》

6、(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A.解放思想

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最主要的矛盾是( )矛盾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10、由于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虽说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C.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11、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是 D.党指挥枪思想

1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 B.和平与发展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是在( )的。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提出

14、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突出的是D.姓“资”姓“社”的问题

15、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D.十五大

16、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A.时代背景

17、1948年,毛泽东在( )一文中,第一次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8、“三个有利于”标准 B.是判断改革及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1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年12月 B.1978 45

《毛泽东思想概论》题库

《毛泽东思想概论》题库(定稿)

《毛泽东思想概论》题库(单选)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

最全《毛泽东思想概论》题库
《最全《毛泽东思想概论》题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