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预防犯罪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7:32: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强自我防范,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预防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能力目标: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和法治意识。

知识目标:1.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刑法的涵义和刑法的种类。

2.了解犯罪的危害,掌握加强自我防范的要求。 重点:明辨是非,具有规则和法治意识。 难点: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预防犯罪。 学法:主体参与式学习

教法:情境教学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大学生掏鸟窝

“大学生掏鸟窝”案发生以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诸多人认为案件的审理不公正,认为两位大学生为了16只鸟付出了太过惨重的代价。你从这个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 小结:要增强法律意识,知法、懂法。有效预防犯罪。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 运用你的经验: 图片展示:

小结:以上行为属于盗窃罪

普及法律知识:《刑法》中有关抢盗窃罪的规定

《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图片展示:

小结:以上行为属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

普及法律知识:

《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小结:我国刑法规定了对偷盗、抢劫、绑架、勒索、杀人、非法拘禁、生产假冒伪劣等四百多种罪的处罚。 图片展示:

小结:以上行为属于非法拘禁罪

交流讨论:我国刑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探究与分享

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思考:

(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2)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归纳小结: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②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

③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2、犯罪及其基本特征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

3、刑罚及其种类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试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刑罚的种类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的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的种类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主刑只能单独使用,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 实战演练: 赖某犯罪集团采取各种手段,走私香烟、汽车等普通货物,案值共计人民币273.95亿元。赖某先后向64名国家工作人员贿送钱款、房产、汽车等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3912.89万元。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判定被告人赖某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二千万元。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请思考:

(1)法院根据哪部法律对赖某进行判决的?

(2)赖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

(3)赖某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

(4)法院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目标导学

二、加强自我防范

案例再现:刘新(化名)是八年级学生,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出差,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看管。可是他迷上了暴力凶杀片,同时玩上了暴力游戏,便经常模仿一些暴力情节欺负同学。再后来,刘新便经常旷课,和社会上的一些青年混在一起,到处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终于,在一次斗殴中,把一名男青年打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最终,他被判了刑。刘新的父母闻

讯从外地赶回来。父亲因心绪不宁出了车祸,父母二人住进了医院。刘新的爷爷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心脏病突发而亡。

案例分析:刘新从看暴力片玩暴力游戏→欺负同学、旷课→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斗殴致人死亡。由“不良行为”发展到“严重不良行为”最后导致“犯罪”。 由此说明,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案例警示我们:必须杜绝不良行为,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要增强法治观念,加强自我防范,依法自律,做自觉守法的人,远离犯罪。 图片展示

“不该看的要看,不该试的要试,不该做的要做”必然导致“不该进的要进(监狱)”。 交流讨论

预防犯罪,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小结: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小结: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播放视频——防微杜渐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犯罪的有三个基本特征,刑罚及刑罚的分类,违法犯罪所付出的代价极大,要憎恶远离违法犯罪。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可能发展为犯罪,无论的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好习惯,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4 板书

预防犯罪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2.犯罪及其基本特征

3.刑罚及其种类

二、加强自我防范

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的危害2.杜绝不良行为 3.依法自律

税务系统预防犯罪

预防犯罪实施方案

预防犯罪综合治理

预防犯罪 心得体会

预防犯罪计划

预防犯罪工作计划

如何预防犯罪

5.2预防犯罪

预防犯罪心得体会

未成年人预防犯罪歌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