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放牛班的春天》看出的师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02 20:05: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心目中的老师

老师,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他们孕育过我们的年少,提携过我们的青春,关怀着我们一整个学业的生涯。小学的时候,我们总感觉老师是可怕的,但他又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给我们很多的照料,以为他们无所不知,而我们最初的老师形象,就是在那时候开始树立的吧。中学的时候,我们开始叛逆,不再害怕老师,甚至觉得老师就是我们的敌人,总是做出违背他们意愿的事情来,现在回过头来想,那时候不是觉得他们说教的不对,而是我们就是不想,仅此而已吧。到了大学,没有了固定的老师,没有了固定的课室,才开始还念,被老师管教的那些年。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他讲述了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里我不赞美马修作为一名老师有多好,也不批评那些冷酷的老师有多差劲,我只是想借着这部电影的侧面反应出的师德教育,谈谈的我看法。

我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除了具备应有的学识外,个人的道德素质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不希望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拥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却缺乏基本的道德准则。这样很可怕,好比你手上有一把双刃剑,道德素质是杠杆,当道德素质偏低时,这把双刃剑就会往背离人民群众的方向刺去。如果是这样,那我宁愿人们更注重师德教育,更注重一个人的品行。就如电影里的主人公马修,他虽然没有传授很多专业课程的知识的他的学生,但他至少教会了他们做人,感化了他们的心灵,以至于他们独立之后有一个基本的道德判断,不去损害他人。

在电影里,无论是校长,还是其他教员,他们反映出来的一个教育现状是,老师们对教育缺乏奉献精神,纯粹为了糊口而工作,而他们往往忘记了,献身教育是一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我们都知道,教师的行业是十分辛苦的,但也只有不怕辛苦,不计较个人得失,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道德进取之心,才有可能在这个岗位上教育处更多有益与社会发展的好学生;其次,是他们对教育对象的一个情感的缺失,他们本身就不喜欢这些被称为“坏孩子”的学生,没有一颗关爱的心,也不相信他们会变好,这本身就是没有爱的教育,固然失去了教育的主要力量。这些孤苦伶仃的孩子,在老师身上得不到爱,他们怎么会感受得了爱,怎么会向善呢?再次,是他们的教育观念落后,在思想上没有得到更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他还肩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一代新人的历史使命,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探索教育规律,使教育更符合学生的心里、身理、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质需求。

尽管我们的教育体系,教师队伍还不够完善,但我仍然相信在这世界,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教师是绝大多数的,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他们的教学理念。最后祝愿所有的教师,幸福安康,在教育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放牛班春天

从犯罪心理学解析《放牛班的春天》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放牛班的春天》(优秀)

从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感受教育美

《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春天 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春天读后感

从《放牛班的春天》看出的师德教育
《从《放牛班的春天》看出的师德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