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感受教育美

发布时间:2020-03-02 22:52: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以人为本”

——让教育充满爱

【摘要】科学发展观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当代发展的核心理念;“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以陶行知先生以及《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老师为例,浅探人本教育的内涵与本质。

【关键词】人本教育陶行知《放牛班的春天》

在参观了陶行知纪念馆后,又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我对“教师”、“教育”这两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陶行知与马修,一个是伟大的教育家,一个艺术作品中的虚构人物,一个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一个让全世界的观众为他的教育故事、教育理念动容。陶行知作为一个教育家,不断地提出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致力于创办学校,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而马修的教育方法也体现出了西方宗教中“善”与“爱”的思想,并结合充满智慧的教育方法,充分许多教育理念。那两者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同样是冲击一些传统中迂腐的教育系统,两者共同秉持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我看到的最大共同处——人本教育。

人本教育:人本教育即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具有全纳性、整全性与生成性。建构人本教育,在教育目的上,要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谋求社会进步与个体发展的有机统一;在教育内容上,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共荣会通;在教育方法上,要着眼于人的自主发展,达成教育方法与个人成长的最佳匹配。

《放牛班的春天》:马修老师爱与智慧的教育

故事梗概

二战后的1949年,才华横溢的音乐教师克雷蒙·马修在连续失业后接受了在“池塘畔底”辅育院的代课教师工作。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他们能想出一切能够的想出的办法,对抗教师,对抗学校,对抗教育。这里教育的原则便是“犯错,处罚”,院长哈珊以残酷高压的手段管制这班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与原先的院长及教务人员不同,马修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和充满爱的情怀来对待这些可恨却又可怜的孩子们。马修没有责骂唱着歌骂他的学生,而是从中发现他们的音乐天赋,还组织了合唱团,开始了用音乐感化心灵,让艺术提升孩子们生命境界的旅程。最后,马修这种充满爱的教育方法还是与院长冷漠残酷的原则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被解雇的马修深情沮丧的走出学校的大门。而孩子们原本充满怨恨、叛逆的心却被这位“秃头”老师感化了,在马修还在因为孩子没有来为他送行而沮丧时,无数带有学生自己签名的纸飞机从教室窗口飞出,马修也看着孩子们挥动的小手微笑而去。 马修老师的“人本主义教学观”

马修老师运用卡尔·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本主义教学观”,成功地诠释了他转变学困生的艺术。

首先是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马修老师努力开发每个学生身上的创造潜能。放牛班”就是“垃圾班”的意思,马修认为即使“垃圾班”的学生也有强烈的求知求成的需要,只是学校冷漠的管理手段成为孩子们成长的障碍。马修偶然发现了孩子们爱唱歌的特点,他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孩子们写了许多优美的歌曲,把他们组建成“合唱团”。 马修用音乐激发了学生的潜能,用音乐开启了学生的心灵之门。

然后是真诚的教学态度,马修以父亲和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们相处,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与马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片中的校长,频繁而花样繁多的惩罚措施便是他的手段。结果就是学生在校长面前噤若寒蝉,在校长背后则是放肆捣蛋无所不为,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在影片中没有出现任何一位孩子的父亲,善良的马修填补了这一空缺,会因为学生的良好表现而喜形于色,也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沮丧;当这种情感自然流露时,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真

诚,更容易以自己的行动来回应老师的真诚。从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便更容易形成了。

接着是尊重每个孩子独特的价值,马修最后深受孩子们爱戴,这与他对孩子的尊重是分不开的。修在丝毫不懂音乐的学生中组建合唱团,根据孩子音乐天赋的不同找到他们在合唱团中相应的位置。另外,捣蛋鬼乐格克弄伤了校工马桑大叔的眼睛,马修查明真相后,向他保证不把他出卖给校长,并让他自己选择弥补错误的方法。这种人性化的惩罚方式,使孩子很快发现马桑大叔的慈祥和善良,从而真正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感到后悔。马修把孩子们犯的错误当作了教育的资源。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抓住最佳时机教育了学生。

最后是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马修老师理解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 陶行知:为我国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奠定了基础

陶行知先生在一生的教育生涯中, 致力于创造一个“为民办学”的教育环境,无论是他开办的晓庄师范、育才学校,还是他提倡的生活教育、平民教育,都是以“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和“爱满天下”为宗旨。 他提倡尊重人的价值,以人的发展为本,唤起人的主体精神和主体意识, 运用对已有教育原理和实践经验整合教育资源,适应教育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陶行知先生曾有一段振聋发聩的警言:“中国人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另外,陶行知先生主张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 各方面得到创造性发展, 不断充实自己,而不是用知识来束缚学生的手脚,灌注学生的头脑。这体现了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观念。这样,对学生的人性化教育便得到了体现。

培养为国“生利”的人才是陶行知人本教育的宗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陶行知人本教育的目标,实施民主教育是陶行知人本教育思想的主要标志,进行创造性教育是陶行知人本教育思想的特色,生活教育是陶行知人本教育思想的核心。与传统教育相比,陶行知人本教育思想所具有的全民性、全面性、民主性、创造性、生活性和差异性,实现了教育主体的根本转变,体现了“育”与“养”的统一,具有浓厚的现代气息和人本特征。

在中国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积极地借鉴陶行知的人本教育思想对于改变长期存在的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状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总结:马修老师教育方法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一对比,我们大概就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共同点:

(一)、在教育目的上,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马修发现了莫翰奇惊人的音乐天赋,并赋予他合唱团领唱的重任,更为他以后的音乐之路做了更深层的铺垫。充分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而陶行知先生更是提倡尊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自我生成。“池塘畔底”辅育院校长哈珊用残酷的体罚、关禁闭的手段逼迫学生去遵守学生的校规,结果学生行为的主动性慢慢消逝了,教师又要以更残酷的手段去带动学生学习。而马修则是先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自我生成。而陶行知先生主张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不断充实自己,而不是用知识来束缚学生的手脚。

(三)教育方法上,着眼于人的自主发展,达成教育方法与个人成长的最佳匹配。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存在差异性,他们的发展也不应该千篇1律。如何更充分的挖掘出学生内在的床在潜能,如何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走更正确的成长道路,这都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马修发现了学生们各自的特点,并用爱和尊重鼓励学生不断自主发展,将学生从成长的歧途引回了正路。

电影观后感——放牛班的春天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从朗读中感受美

放牛班的春天.doc感受

从《放牛班的春天》看出的师德教育

放牛班春天

从犯罪心理学解析《放牛班的春天》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放牛班的春天》(优秀)

《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

从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感受教育美
《从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感受教育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