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新闻传播学专业

发布时间:2020-03-03 03:37: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云 南 师 范 大 学

传 媒 学 院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郭静 学号:104170269 专业:新闻传播学类 班级:2010级新闻B班 实践单位:丽江市华坪县电视台

实践时间:2011年8月2日至2011年8月15日

二零一一年 制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

1、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能够更加真切深入的了解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流程和细节,体会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所需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在学习、领悟和锻炼的过程中,将理论所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好地融入实际的新闻采编工作当中,并为将来的记者工作积累经验。

2、通过实践,能更深入的了解社会,了解家乡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民情,在开拓视野的同时,也能积累社会认识,丰富人生阅历,并增进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3、通过实践,学习如何待人接物,进一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二、实践内容

在为期13天的社会实践中,首先是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了县级电视台的新闻采编、校稿、后期制作等流程。其次是在编辑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校改电视新闻稿。然后是在老记者的带领下,深入到采编第一线,并先后参与报道了县委领导深入基层慰问群众、下乡调研、推广技术;政府召开第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调研组到县里调研文化产业情况和通达乡的傈僳族文化等新闻,期间掌握了不少采访的技巧以及怎样写作电视新闻稿;最后则是在老记者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使用摄像机,并知道了在新闻现场,应该怎样选取镜头、串联镜头以及怎样使用同期声。

三、实践总结及体会

面对现如今这个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环境复杂、让人“鸭梨”山大的世界,还处在大学初期、还未正式踏入社会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想,除了学好校内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利用好长假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古人有云:“著书数百万言,大都精考索,务实践。”短短十四言便已说明了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这话对于著书立说者而言需如此,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更需如此。

通过一年的新闻理论学习以及在校报通讯社担任学生记者的经历,不仅让我对新闻专业充满热情,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相比其他专业,新闻学科的实践特征更明显也更强烈。所以,此次暑假,我选择了在华坪电视台进行为期13天的实践锻炼。期间,不论是深入到采编第一线,参与新闻采访报道,还是在办公室校改新闻稿件、整理案头公文都让我受益良多。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态度决定一切

关键词:做好准备 积极主动

还记得刚来电视台申请实习的情景:只身一人,带着学生证和学院开的介绍信,就那么懵懂而忐忑的走进电视台的某间办公室,在礼貌的向一个工作人员表明了来意后,对方却告知我,负责这事的台长出差了,让我过两天再来,到时候除了要带学院证明、学生证和身份证的复印件外,还需要写两份实习申请书,一份要交给广电局的局长审批,另一份则交给台长审批,两人都同意了才能进台实习。

“怎么还要这么复杂呀?!”我在心里感叹。台长还未回,申请书也还未写,看来只有先准备好了再来。于是向那工作人员说了声感谢后,便颓然回家了。

后来,便按那工作人员所说的带好各种证件,一连去了几天,才等到台长的归来,经历了多番曲折后,才终于申请成功,才终于能够进台实习。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在那等待的几天中,受不了那些麻烦事和不如意,只要稍有放弃,也许就没有后来的实习经历了。有时候面对这种考验,除了做好实物的准备也要做好心态的准备。

正式实习后,我突然发现,没有人会主动告诉你应该做些什么,一切的工作都需要自己主动去问、去观察、去适应、去争取。如果自己不积极主动,那么所有摆在眼前的锻炼机会都会消失殆尽。也许正因为心中存有这份积极做事的态度,才会觉得实习的每一天都有学到新的东西,收获新的经历。

我想,无论校内校外,我们都该少些态度的散漫、多些心境的认真,少些放纵玩乐、多些艰苦奋斗,少些抱怨“愤青”、多些客观冷静,少些畏惧怯懦、多些敢为人先,也许,经历如此,执着如此,我们的未来才会朝我们呼啸而来!

2、每一条电视新闻的背后,都凝结着许多人的汗水 关键词:电视新闻 制作流程

来电视台实习之前,因为在学校的校报通讯社做过一年的校园记者,所以对平面新闻较为熟悉,其产生的过程无非是如下几个环节:记者获取新闻线索→前往第一线,拍照,收集信息→写稿→编辑审核校改新闻稿、选取照片(至此便可发布到校园网上)→美编组对新闻进行排版→印刷出版。

而电视新闻又是怎样采编制作的呢?跟纸媒的区别又是什么呢?对此我只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成长至今,尽管坐在电视机前,看过许多电视新闻,但从来都不知道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这条新闻其产生的全过程是怎样的。于是总觉得电视新闻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而真正来电视台实习后,才觉得它少了份神秘,让人多了份敬意,因为每一条电视新闻的背后,都凝结着许多人的汗水。其制作流程比起纸媒复杂得多:记者获取新闻线索→前往第一线,摄像,收集信息→写稿→编辑审核校改新闻稿→主播在演播室里面对镜头播报新闻导语→在录音室里对正文内容进行配音→后期制作人员根据新闻内容选取影像画面,将播音内容与画面进行非线性编

辑,并配上字幕、同期声、片花等→台长审核→准点播出。

若仅从制作流程来将电视媒体与纸质媒体做个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电视新闻较之平面新闻制作环节更长(平面新闻仅需六个环节,甚至四个环节就能完成,而电视新闻则需要9个环节),所需工作人员更多(一般的平面新闻仅需记者、编辑、美编、印刷工作者等四人左右,而电视新闻则需记者、编辑、播音员、后期制作人员、把关人、导播等六人左右),制作设备更多样(平面新闻只需三个设备就能制作完成,即用于获取图片的像机、用于编辑排版文字的计算机、印刷纸媒的印刷机等等,有时甚至不用像机;而电视新闻则需要更多的设备,即用于获取视频资料的摄像机,编写及校改文字初稿的计算机、打印机,用于录取播音员声音的录音器、用于后期制作的线性、非线性编辑系统,用于传输、转播新闻节目的信号发射器、接收新闻节目的数字接收机或有线网络、观看新闻节目的电视机等等),技术要求也更高(正因为制作电视新闻的设备更多,所以其技术要求也更高)。

此刻,我才知道它的产生过程是那么不简单,那么不容易。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都将重新来过,甚至要将辛苦制作的新闻弃之不用,所以,真该向每一个新闻工作者致敬!

3、于细微处见精神,点滴用心皆学问 关键词:采编第一线 获取信息

对于一名优秀的记者而言,其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前往采编第一线,获取第一手的信息。

在跟随老记者跑新闻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身处第一线时,除了要从宏观出发、从大视野的角度把握整体外,还需要从微观处找点、从细节上获取信息。比如实习的第二天,我便跟着一名老记者随县委领导下乡调研。到达目的地后,老记者便迅速扛起摄像机选取要拍的角度和镜头,而我则拿起纸和笔记录调研的整个过程。期间,不但要把看到的内容记下来,还要在细节方面多向基层负责人、技术人员等询问,以获取更为详尽、真实的信息。还记得,县领导一行在视察完某农户家的芒果种植情况后,便匆匆赶赴下一个目的地。而那家农户叫什么名字、种植面积是多少、种植的主要品种是什么却不得而知,对此,只有向最熟悉这些情况的村支书打听了。

自那次下乡采访后,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细节对于新闻的重要,只有越保证细节的无误,我们所报道的新闻才越接近真实,而真实才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之一。很多事情往往在细微处见精神,对于新闻而言更是如此。许多新闻点也正是在细微处才得以发现,就如著名的“水门事件”一样,《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从看似一般的盗窃案中层层剖析、逐步深入,从种种细节背后挖掘线索,最终才还事实真相于受众!而此事也对美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所以,在今后的新闻工作中,我们更要懂得发现细节,把握细节!

此外,在办公室校改新闻稿的过程中,我还发现电视新闻的文字稿与纸媒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首先,在结构方面,电视新闻包括标题、口播(即导语)、背景、主体(有时还需标注同期声等内容)、结语几个方面,而纸媒则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其次则是在遣词用语方面,由于电视新闻是运用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其文字稿不是画面的简单解说,而是要形象生动、易为人们接受。所以,写作电视新闻的文字稿时,其语句不可过长,要尽量使用短句;尽量使用口语化、简洁易懂的词语,避免生僻词的使用。在报道时政新闻时,角度上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笔,追求大众视角,内容上则既重人,也重事。

4、诚以待人、谦以听声 关键词:待人接物 谦逊真诚

为期十三天的社会实践,不仅让我对新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学会怎样待人接物,怎样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采编第一线,记者不但要记录下所看到的事实,也要通过多方询问验证事实,还要与采访对象进行融洽的交流与沟通。期间,不但要和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打交道,还要与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人打交道,采访对象不同,采访的方式也会有所区别。故此,人际交往能力对记者来说尤为重要。

不过,无论采访什么样的对象,其采访方式的核心总归起来只有四个字,那便是谦逊真诚。

采访对象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是企业老板还是农民小贩,是县领导还是村支书,都应该不分高下的对待。交谈中,作为记者的我们应该避免自己垄断发言权,多点耐心和谦逊,多倾听他人的声音,唯有如此,采访的过程才会顺利融洽,采访的内容才会真实动人。

四、实践结果及分析

1、新闻媒介应作农业技术的助推者

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报道了县委领导下乡调研、推广技术的新闻,亲眼看到了一株芒果苗是怎样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种植的全过程,以及在缺水地区怎样使用微灌保苗技术。县领导亲自示范言传身教固然令人可喜,但其传播方式仅在人际传播的层面,传播效能十分有限。我想,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我们是否应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呢?我们大可拿起摄像机将这些农民需要的农业技术拍摄下来,并制作成专题节目经常播出,甚至还可以制作成光碟发放到需要的地方。运用大众传播的方式,将农业技术直观生动的呈现在受众面前,必然能起到更好的推广作用、更大的传播效能。

2、关注受众,多点软新闻

在参与采访报道以及了解了电视新闻的制作流程后,我发现县级电视台的新闻多以时政类的硬新闻为主,而受众喜闻乐见的软新闻则少之又少。此外,电视台的新闻线索多由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提供,而观众主动打来电话提供新闻线索的情况则也是少之又少。因此,县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才会出现收视率低、观众参与度弱的情况。对此,除了广电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外,也需要台里的记者主动寻找新闻点,在保持时政新闻播出量不变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一些好人好事、街头趣闻、反映百姓精神面貌的软新闻。

五、结语

十三天的社会实践,十三天的实习记者,时间虽短,却给我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回忆和感悟。从今以后,我将更加努力的学好新闻理论知识,并不断提升新闻工作者所需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学着敏锐地去发现事实,忠实地去报道事实,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总字数:4560)

参考资料:

[1]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2] 郝朴宁、陈路:《传播理论》,云南出版集团公司2006年版 [3] 王金春:《提高记者的交际能力》,期刊《新闻爱好者》2006年12期

[4] 中国社会科学院:《从“水门事件”试论美国的新闻监督与反腐败》,凤凰网历史频道2010年9月22日

附:影像资料及实习证明

新闻传播学专业

新闻传播学专业英语词汇

暑期社会实践新闻报告

中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经验

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九大重点名校

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专业自我评价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新闻传播学专业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新闻传播学专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