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改革是国企永恒的主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00:26: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改革是国有企业永恒的主题

2002年10月

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向纵深方向发展,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国有出资主体开始明确,对经营者的考核和激励工作已经展开,股权多元化有一定进展,国有企业本身具备的潜力开始有效发挥。但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受复杂因素的影响,其改革还远没有到位,表现如下:

一、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到位

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仍然存在差距,这种激励既包括政府对企业班子的激励,也包括企业本身对职工的激励。激励机制是经营机制的重要部分,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就没有利益驱动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本来可以干得更好,但干得更好又有什么用呢?激励机制不到位导致企业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源动力不足,因而出现惰性大、效率不高、市场意识差、主动性差等现象。国有企业的人才因此而纷纷流向待遇丰厚的地区或单位。

相比之下,民营企业或合资企业在激励方面却有较大的灵活性,经营者的潜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股东也得到最大限度地回报。可见,激励机制不完善,光靠党性、觉悟解决不了长远发展问题。长远之计,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才能落实到实处。激励机制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要想使企业在本地区或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那么该企业的激励力度就不能低于本地区或全国的平均水平,否则这种激励机制就是不活或者不完善。

二、国有企业还没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1、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企业办社会问题不可能一下子解决。实际上国有企业仍然承担着部分社会职能。学校、医院、宾馆等仍然没有全部剥离,甚至在一些地

1方,社区服务、居委会的管理以及相关人员的工资费用仍然由企业负责。政府的大型活动如举办博览会、安全、保卫、稳定等活动时常直接或间接的向企业要钱。要想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就必须彻底改变企业办社会的模式,一些政府部门必须摒弃把企业看成“唐僧肉”的观念和行为。

2、经营权和所有权还没有完全分离,授权经营还没完全落到实处。比如,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由政府(股东)直接任命,这不违反《公司法》,无可厚非。但对经理班子所有成员仍由政府直接任命,这与《公司法》不符。对其他经理人员的了解莫过于企业本身。上级领导无法准确地了解其他经理人员是否称职。这样本来属于企业本身的自主选择经营者的权力而被形同虚设了,致使企业无法按照市场变化和企业实际需求自主选择经营者。

三、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完全到位

1、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还没有完全到位。由工厂改制而成的公司董事会一般由工厂制的班子成员组成,没有外部董事或专家董事,而且董事会与经理层高度重合,决策和日常经营难以分离,往往“换汤不换药”,董事会的职能一时难以完全到位。

2、董事会人员光有决策失误追究责任,但是几乎没有激励(不管是政府给予的激励还是企业给予的激励)。决策失误可能有人追究,但决策正确时却缺乏激励。现在的董事会成员基本上与经营层成员高度重合,所以,目前的对经营者的激励也包括着对董事的激励。如果目前或将来决策层与经营层相分离,那么,董事的工资与激励显然还没有落实到实处。因而,董事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起来

3、“新三会”、“老三会”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老三会”是工厂制的产物,“新三会”是现代公司的体制,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和摩擦。这些尽管按照政府有关改制的精神进行了设置和理顺,但仍然存在着“是董

事会大还是职代会大?”、“是董事长大还是党委书记大?”、“是党委大还是董事会大?”等等运作不畅且争论不休的问题。

四、国有企业缺乏真正的利益主体

1、国有企业的董事会或董事长是政府派出的,他们不是真正的老板,而是企业最大的雇员,而且,经营者的利益往往与企业的利益不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所以企业的董事长或经营者不是企业真正的利益主体。

2、企业的“老板”无疑是政府,具体地是说代表国有资产的许多部门,国有企业的股东责权实际上被相关的各个部门分解了,其责权无法真正地落实到一个具体人或一个具体的部门的身上。实际上就是缺乏真正的利益主体。

五、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企业仍有一些负担

几年来,政府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完善迈出了重大步伐,这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没有完全到位,社会保障还没有完全实现社会化管理和服务,企业仍然存有一些负担,具体表现在:

1、退休职工的医疗费和非社会统筹部分仍由企业负担。

2、离退休老干部的非社会统筹部分、医疗以及日常管理仍由企业负责,特别是医疗费用的支出较大。

3、一些企业职工医疗保险按年度缴纳,不在少数的职工不能干满一年就挑槽。给企业管理和经济都带来不小的负担。

4、一些居民区居委会的部分管理职能或工资费用仍由企业承担。

当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作正在不断地进行着,也不断地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把一些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职能真正从国企中剥离出来,国企才能轻装前进,国企改制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可见,尽管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目标、原则、方法都已明确,但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传统体制、思想观念、市场环境、社会保障条件、政府财力、社会承受能力等一系列的障碍,使得长期沉淀于国企内部的深层次问题难以彻底解决,这是国企改革难以到位的主要原因。既然已经找出了难点和原因,那么就要不断寻找措施和突破口,扎扎实实地破解一道道难题。如果回避问题,知难而退,徘徊观望,国企就可能失去生存的机会。可见国企改革任务艰巨。

加入WTO,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家庭,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国企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激烈的国际竞争所带来的挑战也随之加大。只有改革或者改革到位,主动适应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国企才能抓住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可见,国企改革任务紧迫。

总之,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尽管任务艰巨而紧迫,但改革的力度要与国力、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需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国企改革既是政府的事,企业的事,也是职工的事,各自应该干好各自的事。国有企业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也不可能永远得不到解决。只要我们找出了问题和难点所在,并不断地探索解决方法,问题会一定得到解决。只有不断地有效改革,国有企业才有出路,改革是国有企业永恒的主题。

改革是永恒的主题

解放思想是永恒主题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永恒的主题

服务是永恒的主题

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

质量是永恒的主题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降本增效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主题

感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改革是国企永恒的主题
《改革是国企永恒的主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