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堂目标的制定

发布时间:2020-03-03 02:44: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中如何合理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落实

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不可或缺的,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且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一旦确立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就会给教学活动以积极的影响,而不合理的教学目标也会使教学活动遭受挫折。我国一些优秀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教学目标要难度适中,使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就是说,必须有一定难度,“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同时又不能过难,以至于使劲“跳”也摘不到“桃子”。这条经验也就是说要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那么如何才能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呢?

一、确立明确的目标,体现目标的指向作用。

目标的指向作用是通过影响人的注意而实现的。有了明确的目标,人在活动中就会把注意集中在与目标有关的事情上,尽量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一个出色的教师总是能在教学开始时就向学生提出或呈现明确的目标,他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也很清楚怎样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因为胸有成竹,所以也就有可能从容自如,做到事半功倍。

在上《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堂课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我开门见山地提问“什么是策略”,在学生用自己熟悉的词(如计策、方法等)来表述对策略的理解后,老师就提出在语文上,也会用到一些策略,马上让学生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要学会一些“策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老师逐步引导学生画圈的方法可以整理题目中的条件,使条件清晰有条理,帮助解题。让学生一下子明确了这节课重点要学的“策略”就是用画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目标明确后,学生学有重点,整节课的学习效果自然是不用说了。如果不能确立明确的目标,教学活动将不着边际,缺乏条理,尽管辛苦忙乱,却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二、确立难易适中的目标,体现目标的激励作用。

目标的激励作用是指所确立的目标能激发学生观察特定对象的积极性。要使教学目标起到激励作用,就必须与学生的内部需要相一致。只有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内部需要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而教学目标是否具有激励作用,关键在所确立的这个目标是否难易适中,是不是符合“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要求。一个难易适中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引起持久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该目标而不懈努力。而一个过难的目标只会让学生望而却步,不敢向前;一个过易的目标又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从而对学习内容满不在乎。

在教学活动中,要想真正体现目标的激励作用,教师就应当从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上着手,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立难易适中的目标,激励学生的学习。

三、确立便于检测的目标,体现目标的标准作用。

目标的标准作用是指教学完成后,确立的目标能否成为检测教学效果的尺度。教学检测就是以确立的教学目标为标准,用可靠的数据以及成果来显示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确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标准,而教学效果也为评价教学目标是否体现出标准作用提供了反馈信息。

教学目标要发挥标准作用,就必须是可检测的。如果教师提出的目标是含糊的,笼统的,那就难于检测。再拿这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来说,如果老师只是很笼统地说要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方面可能会有学生觉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学过了,就不再重视这节课的学习;另一方面到了教学活动结束后,老师在练习反馈中如何以这个目标为标准呢,学生只要能把问题解答出来,那就是完成目标了吗?其实不然,这节课的目的不简单地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目标过于笼统,是难以检测的。这里的“学会”应该是指“再”学,并“学会”画圈的策略,检测时,可根据学生是否能把题目中的条件正确地摘录并整理,同样速度也是要看的。所以,教师提出的目标是如果是明确的、具体的,那么就便于检测了,也就能充分体现目标的标准作用了。

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论的研究都表明,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地促进教学活动朝产生最大成效的方向发展。因此确立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对教学目标的确立。

手:

1、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依据学生实际水平。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组成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目标是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共同构成美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着力改变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等知识与技能学习的问题,但并不等于不要知识与技能。为了体现这三维目标,要求教师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服务与“学”,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应更侧重于学生“学”的目标是否达成了。所以教学目标的实际应该有针对性,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发挥每个之所长,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再则传统教育是漠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目标”来自官方的、传统的教学安排,容不得学生置疑和追求,学生所要做的就是接受和记忆,课堂教学的唯一任务就是落实这个目标。但新的课程改革承认并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的价值,那么,教学目标就应该针对学生,有一定的灵活性。由于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所教班级情况不同,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不可能一样,因此,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围绕课程总目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兴趣和学生发展需求,即使是同一年级段,面对不同学生,教师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因为大纲教本实际上都不能完全确定学习者具体准确的学习需要,因此确定教学目标应该因人而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跳一条摘到“最近发展去”的果子。

2、教学目标的表达要准确、简洁、全面。

教学目标的表达要准确、简洁、全面,要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与评定,要能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达到什么水平,即能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根据新课程的精神和美术教学的特点,教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陈述上要准确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行为动词,期望学生身上出现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结果的方式对教学目标作出检测。如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本格式可参考:(学生能)了解××艺术语言和特点(知识);用××材料、××方法做(画、设计、制作等)出××作业(技能)。在这里教师把动词“了解”改为 “讲出、阐述、学会、掌握”等动词,所表达的目标是完全不一样的,直接影响目标的检测,所以教师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上要准确地运用相应的动词,以便于操作与检测。

3、教学目标的落实应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

教学目标为选择教材内容、安排教学主题的顺序以及配置教学时间提供了依据。只注重教学过程或教学形式,忽略了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关联,是很多课堂教学走上形式主义的直接原因。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说有教学过程就一定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教学目标具体地表述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它预先设定,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教学目标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同样教学过程是为了完成某个目标而开展和实施的,做到有的放矢。没有教学目标,任何的教学过程都是毫无意思的;同样,没有教学过程,什么美好的教学目标也只能是个空谈。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标,应灵活地运用教材,大胆地对书本内容进行整合和增减,对无助与落实教学目标的内容给予坚决的舍去,以整体把握书本和教材。

总之,只有正确的把握新课程标准,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深刻领会新的课程改革的精神,我们才能准确认识和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从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安排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因而也就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思考和行动,这将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制定目标——具体明确

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在吃透《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切实把握课文的特点;其次要关注学情,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他们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增强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具体明确。教学目标的表达越清晰明白,在课堂教学中也就越容易把握,目标的达成率也就越高。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比较随意,用词过于抽象概括。比如有位教师把《梅花魂》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样的目标设计看似没错,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它过于笼统,似乎放在不同的课文中都能套用。考虑细致一些的话,可以将它改为:(1)能正确认读“魂、幽”等12个生字,书写“魂、缕”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知道作者是通过五件事表达自己对外祖父的怀念之情,能画出描写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3)会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修改后的目标设计操作性强,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与检测。

二、落实目标——贯穿始终

“写在前头,忘在脑后”,这是不少教师对待教学目标态度的现实写照。实际上,教学目标不仅制约着教学活动总的走向,也决定着教学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组织形式。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以教学目标为灵魂,以目标的有效达成为指向,精心预设相应的教学环节,如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等,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整节课的学习活动中。

有位教师执教《开天辟地》一课,制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初步感受对偶句的特点”。为此,他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中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一是在课前谈话中和学生一起对对子。师说“天”,生对“地”;师说“天高”,生对“地厚”;师说“天长”,生对“地久”等。二是安排了一个“初读课文,认识对偶”的学习环节。先由教师出示“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学生观察、朗读这个句子,接着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前后结构相同,字义相对,字数相等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比如“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预设的这些教学环节,能让学生比较充分地认识对偶句的特点。这样,教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体现,它的现实达成也就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三、达成目标——灵活扎实

关注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自觉控制,使所有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来展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许多教学细节是无法预料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让课堂的生成是在教学流程调控下的生成,是朝着教学目标方向的生成,做到既扎实又灵活地落实教学目标。

学生的质疑有时就不在教师的预设范围内,而这个问题又关乎教学目标的达成,此时教师就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这个生成的问题进行讨论。如有位教师上《顶碗少年》时,一个学生问道:“文中的少年是一个人在表演,为什么课文中却说„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时也有学生说道:“拼搏都是有对手的,就像运动会上的比赛活动。可是这里只有少年一个人,用„拼搏‟不合适。”上述问题看似普通,其实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密切关系。于是,这位教师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讨论。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交流中大家认识到,这里的“拼搏”以及后面的“搏斗”“搏”实际上是指打一场心理战,对手就是少年自己,成败在一念之间——是否有坚持下去的勇气。这样借助生成的问题,经过一番讨论交流,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便巧妙地解决了,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的实现。

四、反思目标——全面深入

一个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有效,最终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果学生经过学习后反馈良好,基本达到了目标的要求,说明这个设计是符合学情的,是有效的。反之,如果实施的结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去甚远,那么我们就要回到最初的目标,反思自己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下一步应该如何改进。

反思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反思目标的确定是否符合教材的要求和学情,是否超出了年段目标和学生的接受水平;二是反思目标在落实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学生实际的学习活动是否背离了预设的教学方向。这样,通过设计—实施—反馈—反思—改进,不断地循环操练,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能力一定会日趋成熟,进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小精灵儿童网站

年度目标制定

制定个人目标

合理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充分体现课堂有效性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正确制定学习目标

如何制定绩效目标

制定目标计划【精华版】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学习如何制定目标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课堂目标的制定
《课堂目标的制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