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心理学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01 18:34: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嘿,兄弟! 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请打招呼!嘿, 兄弟! 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请打招呼!”一听到这熟悉的歌词, 我们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几个快乐的小人物,一段段逗人发笑的小故事。但其实, 我们还可以在这部名为 的电视剧里, 看到管理心理学的影子。个性多样的团体首先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客栈成员的个体心理。

智力上, 吕秀才是片中学问最高的人, 郭芙蓉、白展堂中等,祝无双偏下, 李大嘴是顶级文盲。再来看看他们的气质。佟掌柜和白展堂都属于典型的多血质, 不同的是, 佟掌柜更善于说教, 除了自己对事情总是乐观以外, 还能激发别人的乐观情绪和工作斗志。吕秀才属于黏液质, 耐受能力超强, 不仅在被郭芙蓉虐待无数次之后依然充满了生命力, 而且对于像姬无命这样武功深不可测的大恶人毫无畏惧,最终靠自己的“ 智慧” 拯救了客栈。郭芙蓉则是胆汁质的代表— — 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依靠武力来解决问题。祝无双属于抑郁质— — 人长得漂亮,武功也不错,而且还是个劳动能手,可惜由于种种奇怪的原因,失恋了N 次,最终造成了她的抑郁。李大嘴是一个混合体, 不好评价。

由此可见, 从个体心理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客栈可以看出, 人员搭配是谷1很合理的。佟掌柜是典型的企业型,= J公关能力极强, 非常善于管理像同福学I客栈这样的中小型服务业组织。郭芙蓉属于实际型, 极富有攻击性, 适合体力劳动, 诸如杂役等。白展堂是社交型实际型的混合体,一方面负责保护客栈的安全,一方面又适合跑堂的职业。吕秀才更倾向于传统型,适合财务方面的工作。

强大的团体凝聚力仔细地看过本片, 我们可以多次听到佟掌柜反复重复一个词— — 团结。可以说对于同福客栈, 这就是最大的资本。那么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又是从何而来呢?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民主的领导方式

佟掌柜多次以民主的方式解决问题。例如在第2 0 集, 郭芙蓉实际是挪用了客栈的金钱来给大家补过春节。事实很明显, 损失应该由她自己承担, 佟掌柜完全可以独裁。但是佟掌柜使用投票的方法,使得郭芙蓉没有办法不服气。第2 l 集中, 在莫小贝是否应该学武功的问题上, 佟掌柜作为唯一和小贝有亲缘关系的人,又一次可以选择独裁。但是这次她竟然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自己家庭内部的事, 俨然把员工当亲人。无疑, 这种民主的管理和决策制度在增强客栈成员的凝聚力方面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而凝聚力的增强,可以再经过佟掌柜的其他手段转变为工作绩效。佟掌柜的这种民主观念很显然是超越了那个时代。

二、公平的奖惩制度

但凡看过本片的人都能够看出,佟湘玉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人人都平等的— — 她和白展堂之间的关系最亲密, 和郭芙蓉以及祝无双也经常以姐妹相称, 但是对于吕秀才就只是一般的上司和下属的关系, 对于李大嘴则直接是一副“ 包工头” 派头。但是在对员工的奖惩问题上,佟掌柜始终奉行着“ 感情归感情, 生意归生意” 的原则。月钱上, 没有内外之分, 所有人一律平等。惩罚上, 对所有人都是一样— — 一旦犯大的错误便会被点穴,而白展堂作为执行者,一旦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 佟掌柜尽管同情, 但是也没有什么别的实际行动— —

白展堂第4 集因为赌搏挨板子和第4 5 集因为有免罪金牌擅闯衙门而入狱之时佟掌柜的反应就是明证。小费问题上, 郭芙蓉不能私收小费, 白展堂也不能因为和掌柜更亲近而私收小费。

三、合适的团体规模

众所周知, 相同的其它条件下,规模越小的团体其自身的凝聚力越强。同福客栈虽然是方圆五十里之内最大的客栈,但是每个工种的工作其实只有一个专门的员工负责去做, 团体的规模不大。由于佟掌柜的_______管理方法是以梅约理论为主、泰勒制为辅,团体规模的扩大将直接制约佟掌柜对员工心理活动的掌握,因此在佟掌柜没有合适的管理助手的情况下, 扩大团体规模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与其说佟掌柜是因为资金问题而没有扩张的打算, 还不如说她是在主动控制团体规模。以期在管理人才紧缺的情况下,避免团体凝聚力因为团体规模的扩大而明显下降。

当然这只是这部电视剧里面所反映出的几个方面, 其他的,就需要我们在看的时候反复思考, 不仅获得欢笑, 也能获得启示。

浅析青少年多重人格

李莫訑

【摘要】 人格(personality)是发源于个体的,稳定的外在行为与内在体验模式;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

[1]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而多重人格障碍(即MPD,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1)同一人身上存在2 种或多种不同的人格或人格状态,每种人格或人格状态均有相对恒定的对环境和自身的感知、关系和认识方式;(2)这些人格或人格状态中至少2种经常完全控制该人的行为[2]。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当今人群特别是青少年群体面临着日益巨大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加之泛滥而又难以甄别好坏的新事物刺激与巨大的生存压力,使许多青少年的人格发生剧烈变化,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多重人格,甚至罹患多重人格障碍(MPD)[3]。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病例的描述与分析,从中浅析造成青少年多重人格障碍的原因,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讨论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多重人格精神分析

一、人格与多重人格障碍

1.1人格

在父母面前,我是个孩子;在师长面前,我是个学生;在班级里,我是同学,也是班委;在学生会中,我是部长„„

在许多地方,许多不同的场合,我的确是“我”,但又表现着不同的自己。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在每一个角色里,我们是自己,又不完全是自己。面对不同情境,人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格(personality)。人格(personality)是发源于个体的,稳定的外在行为与内在体验模式;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1]。如果以形象来表示,他们有着不同的名字、不同的装扮、不同的发式、不同的声调和面孔、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生活等等。这恐怖吗?这令人担心吗?不,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讲,适时地展现不同人格,运用不同的人格力量去完成角色,便能在许多方面处理得从容,游刃有余。比如,用比较自信的人格,去应付具有竞争性的环境;用脆弱、神经衰弱的人格去赢得同情、获取依赖;用画家和艺术家的人格和身份,去应付上层社会等等。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多重人格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通过频繁地变换人格,来适应环境的心理现象,是一种适应环境的心理努力。

1.2多重人格障碍

但是,当多重人格成为一种人格障碍时,便会给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带去不幸,甚至危害社会。

多重人格障碍(即MPD,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1)同一人身上存在2种或多种不同的人格或人格状态,每种人格或人格状态均有相对恒定的对环境和自身的感知、关系和认识方式。(2)这些人格或人格状态中至少2种经常完全控制该人的行为[2]。

二、多重人格障碍病症两例

2.1例1杨某,女,16岁,初中三年级。自幼胆怯、孤僻、娇惯。半年前,父母吵架后父亲出走。自此情绪低沉,注意力欠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常无故旷课。一月前。发现言语荒谬,常称自己为“她”,自语“我害了她,拆散了她们一家,使她无法活下去”。经医生检查,初步诊断为多重人格障碍[4]。

2.2例2 赵某,女性,20岁,高中文化,高考时以3分之差落榜。此后间断出现发作性人格改变。发作时高声尖叫,数落、责骂、呵斥父母及朋友,高谈阔论。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后可自行恢复。患者平时性格内向,对父母顺从

[5]听话。

三、针对案例的浅要分析

从例1中,我们可以推断,该病患先天气质类型偏向抑郁质(抑郁质气质类型特征:情绪体验深刻、情绪抑郁、多愁善感,不善交际、行为举止缓慢、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而父母的争吵,家庭生活的不幸福不美满,这些后天的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其抑郁气质;同时,父亲的出走成为导火索,使其多重人格障碍具体表现出来。可见,家庭氛围,特别是父母关系的不和谐是导致并诱发青少年多重人格障碍的原因之一。

最近,对具体的心理疗法稍有了些了解。也许,我们可以将“戏剧角色扮演”的心理疗法运用到该病例的治疗中,即针对病患的不幸遭遇编一短剧。可以选择在一安静房间里让病患观看此短剧,并由心理医生引导病患参与到剧中,释放其心理压力与积聚的情绪。已有证据表明,该疗法是针对青少年多重人格障碍的较有效疗法。但是笔者认为,固然,个体追求自我生活的幸福与美满是无可厚非的天性,但作为父母而言,请勇于承担自己对于子女成长的责任。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才是根本之道。

从例2中可以看到,该病患平日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但时而会被另一种完全不同于其平日表现的人格完全控制——高声尖叫,数落、责骂、呵斥父母及朋友,高谈阔论等等。其明显发病是在高考落榜之后,可以推测学习压力过大、学习上遇挫是导致并诱发其多重人格障碍爆发的原因。

通过对病例的了解与初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上两例的共同之处在于:青少年时不愉快的经历(如家庭、学业)及心理创伤是导致青少年多重人格障碍发病的重要原因。

四、讨论

这部分的讨论,我想结合近期人格心理学所学知识来进行。由于学习时间不长,对人格心理学我只是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因此理论深度必然不够,只是希望发表一些个人浅见。

4.1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佛洛伊德将意识分为不同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同时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交互作用构成的。具体来说,本我服从快乐原则,自我服从现实原则,超我服从道德原则。人格的形成是企图满足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和努力争取符合社会道德标准两者长期冲突的结果,当冲突加剧难以达到平衡时就会出现精神和行为改变[6]。

从例中可见,青少年时不愉快的经历及心理创伤是导致青少年多充人格障碍发病的重要原因。也许可以说,由于“本我”与理想中“超我”的矛盾冲突加剧,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潜抑机制失效,导致对现实中的“自我”否定而使潜意识中的“本我”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另一个“自我”。

具体来说,例2中的赵某,高考以微弱差距落榜。其理想中的“超我”是追求卓越成绩的,想要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并对此自信,认为自己是勤奋努力刻苦的,认为自己有足够资格和实力取得卓越成绩。而其“本我”也许恰恰相反,正厌倦了以高考为目标的学习,贪图享乐,鄙视学习,厌恶高考。这二者冲突的

加剧,最终导致其不满和否定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分裂出“高声尖叫,数落、责骂、呵斥父母及朋友,高谈阔论”的一个人格。

4.2生活中的多重人格

生活中的模范丈夫,邻居公认的新好男人,安心家事,关爱妻女„„却最终成为凶狠残暴的连环杀手。

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少女,温婉贤淑,夜晚却成了在酒吧里放纵不羁的陪酒女。 他整日为事业奔波,为生计劳碌但屡屡受挫,而讲起自己的生活,却是天南海北到处飞的成功人士。他在说谎吗?不,说谎的人知道自己在欺骗,而他坚信自己的话。

„„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或许可以说,他们撕裂了自己的多重人格。而这撕裂的过程是痛苦而扭曲的,人在否定自己时是最煎熬的。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如果说一个正常人的多重人格是一个有很多抽屉的橱子,每一个抽屉里都装着一种人格,那么在不同的情镜中,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适时地打开不同的抽屉。而一个人格分裂者无法做到。对他而言,有一些抽屉他拉不开,而另有一些抽屉他拉开了却关不上。就好像一个人心狠手辣,毫无善良与包容之心;同时又有另一个人,对一切人都善良,但对敌人的过分善良就是犯罪。因此可以说,患有人格障碍的人是失去了一种平衡自控的能力。

为什么他们会失去这样的能力呢?也许我们可以把人的基本需求比做一个弹簧,人可以压抑自己的需求,却不能消除它。反而,当个体把某种需求压抑得越深,这弹簧反弹的爆发力便会越大。“优秀学生”、“模范丈夫”、“新好男人”这是他们想要的吗?这是他们所认同的自我吗,如果不是,那么长期压抑在这种不被自己认同的角色中,多重人格障碍——便成为了他扭曲的爆发途径。 这世界上,最难的理解,恐怕不是外向的,而是内向的。也就是说,最困难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而是人对自己的理解——不断地去触摸重重表象下的心理暗流,这个过程是困难的、充满了危险的,但也是引人入胜、饶有趣味而叫人欲罢不能的。

在探索的道路山,我们会发现善,更会遇到恶。但我相信,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却仍是美好的。

五、参考文献

[1] JerryM.Burger,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第六版)

[2] 贝政平主编,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808

[3] 现多称DID,即Diociate Identity disorder,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4] 临床总结,青少年早期多重人格,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年第8卷第4期

[5] 临床资料,北京市平谷区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李忠),护理部(王海青)

[6] 吴均林精神分析学说,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24

心理学实际应用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心理学在四面楚歌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应用

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应用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警务实战中的应用

心理学应用
《心理学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