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实施环境立镇战略 全力打造宜居城镇

发布时间:2020-03-02 07:09: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实施环境立镇战略 全力打造宜居城镇

首先欢迎**区领导一行到来,现将近年来**镇城镇发展、环境建设、卫生管理等方面工作,作以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作为***区唯一一所乡镇,紧邻***,南北分别与***接壤,西与***毗邻,地理位置优越,属于典型的“城郊镇”,是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单位。镇域面积295平方公里,全镇共有六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一个管委会,24个自然屯,总人口7.08万人。2009年,全镇生产总值突破6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669万元,镇本级财政收入实现14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20元。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区委“三个率先”发展目标,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创新城镇建设管理理念,下大力气推进以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着力打造洁净、有序、优美的镇域环境,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一、高起点谋划,找准城镇发展方向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准确定位”原则,在充分考虑区位交通、产业发展、改造机遇等因素前提下,准确把握镇情实际、细化城镇管理目标、明确城镇发展定位。在发展理念上,按照“抓改造促环境改善”思路,以创建国家级环境优

1 美乡镇为抓手,始终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镇的发展理念,通过抓“龙头”(卫生长效管理)、强基础(环境整治)、攻重点(村屯改造)的城镇发展管理模式,因地制宜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在目标定位上,以建设生态自然现代宜居城镇为目标,突出抓好城乡结合部卫生治理,加快实施村屯环境综合整治,重点规范农村“四堆”(垃圾堆、柴草堆、粪堆、废旧物品堆)摆放,着力推进集镇细部治理,健全完善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使镇域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在责任主体上,明确党政领导及各村书记主任是抓环境卫生第一责任人,坚持“三个结合”,即把城镇管理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把城镇管理与干部任用相结合,把城镇管理与奖优罚劣相结合。通过推行领导包村制度,细化和落实管理责任,形成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实现城镇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推进。

二、高标准建设,着力提升城镇品味

随着市区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等区块,房屋建筑密集、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城镇形象的一块“疮疤”。加快实施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旧平房区改造,配套完善农村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是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位、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关键。为此,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多元化发展,探索形成集约高效、适合镇情实际的改造模式。

(一)城乡结合部及城中村改造。按照“政府牵头,统一规划;依法征地,妥善安置;依法动迁,启动配套;竞价出让,招商开发”总体思路,借助市里政策,吸 2 引社会力量参与,全面改造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与城市品位、周围景观、百姓需求不符的区块和建筑,逐步消除城市“疮疤”。先后启动实施了,①**地区城中村改造。开发改造规划区域14.4平方公里,对**村原有1100多户村民的破旧低矮房屋进行整体拆迁,统一建设了24栋安置楼和16栋出租楼。村民身份全部转为城市户口,全员纳入社会养老保险;②**地块改造。**村总占地面积330万平方米,被***分隔为铁东、铁西两部分,计划按先铁东、后铁西的原则分步进行改造,可开发建筑面积275万平,总投资45亿元。铁东分为2个项目区,一期开发建设60万平。2011年,计划对铁西进行改造。几年来,通过我们高水平规划,集中式开发,精品型建设,城乡结合部及城中村出行困难、建筑无序等现象正逐步消失,与主城区实现有机融合。

(二)旧平房区改造。我们紧紧围绕“城镇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管理集中化、资源共享化”目标,抢抓政策机遇,借助市、区投资2亿多元,在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对****1200余户民宅进行动迁改造,集中重建了三处居民安置小区(楼房10栋、平房171栋),安置村民817户,整治面积达到34公顷。原有平房区“道路泥泞、污水四溢、垃圾成堆”等环境问题得到彻底改善。

(三)村屯环境综合整治。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镇,树立外部形象,我们在环境整治上不断加大力度,特别是区里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具体操作中,我们严格遵循“拆违建、退围墙、修巷道、建两场、治四堆、多栽树”原则,围绕“村整洁、路畅通、树 3 成荫、民受益”总体目标,在全镇几个行政村全面开展整治工程,集中体现在“一路两场”建设。今年,我们在**四个村同步启动了项目建设,修建巷道95条、40.5公里,规划建设4个集贸市场、11个休闲广场,力争绿化、围墙、排水等配套设施一次到位,彻底改善村屯环境。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全镇上下发扬“5+2”、“白加黑”精神,利用春节前后近2个月时间入户宣传,争取村民理解支持。在群众积极配合下,占压施工红线的围墙等附属物拆扒工作按期完成。二是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在宣传发动、围墙拆扒、施工监督等环节上,我们紧紧抓住村两委班子,发挥好村民代表、党员作用,使政府与百姓间沟通渠道更加顺畅,整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三是高标准监管。为使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做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我们一方面要求监理公司加大监管力度,一方面派出机关干部和村里工程监管责任小组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反馈,并跟踪督办。

三、高标准绿化,不断增添城镇靓色

将生态绿化作为扮靓城镇、提升品位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城镇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小区花园化、村屯生态化“四化”愿景。近三年,累计植树50余万株、造林5000余亩,森林绿化覆盖率增至15.3%,居全市首位。2009年被评为全省环境优美乡镇。一是强力“推”。突破地块束缚,跨越区域界限,紧盯废弃地、空闲地等可利用资源,采取领导包村、部门包片等措施,落靠绿化工作责任主体,形成自上而下、4 责任明确、层层负责的组织落实体系。坚持“政府出苗木、谁栽谁受益、林权归个人”办法,鼓励村民参与绿化家园活动。针对绿化之初群众对政策不了解、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通过逐家走访、集中座谈、典型示范等方式,充分调动村民植树绿化积极性,从而有效增加镇村绿化面积。二是灵活“植”。以建设“生态文明村”为目标,创造性地采取“植树增绿、围湖造绿、沿路植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等绿化模式,大力实施以围院、围屯、围湖和沿路绿化为主的“三围一沿”工程,着力消除光腚屯、光腚院、光杆路“三光”现象;不断推进农田林网、边界防护林等工程,打造“林围田、田依林、林成网、田成方”造林景观。三是全力“护”。坚持“造管结合,谁栽植谁养护”原则,由镇主管部门牵头,采取“定期巡视、随机抽查、补贴浮动”方式,严格监管幼龄林修枝抚育和新植树木养护管理工作,将苗木补贴与管理好坏、成活率挂钩,提高栽植者日常管护积极性,保证当年新植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

四、高效能管理,不断巩固城镇形象

按照“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工作思路,树立“大环境、大管理、大形象”意识,积极创新城镇卫生管理模式,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在思路模式上,我们在客观分析镇情实际基础上,采取“试点先行、逐级推进”方法,先期围绕“城中社区、城乡结合部、集镇中心”等重点区块,探索实行卫生长效管理模式。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各村逐步跟进。目前我镇****等村均已成立专业保洁队伍,卫生长效管理基本实现 5 全覆盖。在资金保障上,针对村里财力有限、投入不足等问题,我们通过“上级拨一点、财政挤一点、群众收一点、企业帮一点”方式,拓宽卫生管理资金筹措渠道,实现多元化投入,确保各村卫生管理资金都能落实到位,维持日常运转。在明确责任上,我们严格实行网格化管理和“门前五包”制度。推行以“定人、定岗、定责、定目标、定考核、定奖惩”为基础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横向到底、纵向到边,责任具体、职责明确”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责任全落实、网络全覆盖、管理无盲点。同时依托“门前五包”制度(包净化、包绿化、包亮化、包美化、包秩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镇管理,达到农村卫生管理与城市卫生管理逐步统一。在监督管理方面,依托驻镇城管中队,加大城镇管理和综合治理力度,将城市管理触角延伸到农村,重点推进城市综合执法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全面提高城镇一体化管理水平。

总结这几年在城镇建设管理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虽然在有些地方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愿景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与省内其他兄弟乡镇相比,我们感觉这些成绩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想只有相互交流、共同促进,才能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发展空间,衷心希望各位领导给我们多提宝贵意见。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打造宜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城市精品打造宜居环境

10.31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全力打造人才宜聚城市

生态宜居城镇申报材料

打造宜居城乡环境 促进生态发展

社区栽种花草树木 打造优美宜居环境

打造“宜居、宜观、宜游”的黔东南城镇(推荐)

打造“宜居、宜观、宜游”的黔东南城镇(推荐)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20亿元打造生态宜居城镇

环境宜居问卷设计

实施环境立镇战略 全力打造宜居城镇
《实施环境立镇战略 全力打造宜居城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